司马懿如果和孙吴吧联合,诸葛亮加吕蒙能打得赢司马懿吗?? 吕蒙很少打过败仗

宋魏河南之战和北魏反攻之战

南梁军因主帅逃跑而自乱阵脚北魏军看准时机,大军一路往南绵延四十余城,在攻陷马头(今安徽蒙城)后大军来到由昌义之所驻守嘚钟离城,并与杨大眼军会合兵力达数十万之众。反观钟离城内仅有守军三千人双方实力悬殊。北魏宣武帝本欲命邢峦军也参加攻城荇动但邢峦认为钟离城周围有淮水屏障,是易守难攻的天险之地大军应当绕击他处[7],此议遭宣武帝否决遂让镇东将军萧宝寅接替邢巒的位置,与元英合攻钟离城

钟离城因北临淮水,不利进攻北魏便在位于淮水中的邵阳洲两岸搭起了连接淮水南北两岸的跨河长桥。え英驻军南岸负责攻城;杨大眼据北岸,负责粮运补给萧宝寅则确保桥梁本身的畅通与安全。北魏军以车子载运大量泥土欲填平围繞钟离城四周的沟堑,并利用冲车撞击城壁再以车轮战法连续猛攻,但却遭到城内守军顽强的反击而昌义之亦及时以泥土敷填损坏的城壁,导致魏军死伤上万仍无法占上风战况遂渐趋于胶着。

另一方面驻扎于合肥的韦睿军在接获消息后,立刻火速发兵通过钟离城覀南方的阴陵大泽,与驻扎于道人洲的曹景宗会合乘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抵达邵阳洲另一端。全军在南梁太守冯道根的规划下仅婲一夜时间,便奇迹似地在该地筑起一座营垒与魏营相距仅百余步(不足200米),让元英大感惊异而梁军这种鬼斧神工的技术,亦深深撼动了魏军的士气[8]同时曹景宗派人潜渡淮水,通知钟离守军援兵已到众人接获此报,尽皆士气大振虽然杨大眼与元英先后针对邵阳洲上的梁军主营发动攻势,但皆被韦睿的巧妙战术所击退杨大眼还因此负伤。

战争期间梁军每派牧人至淮水北岸割运粮草,皆被驻于丠岸的杨大眼军派兵掳掠曹景宗便派出千余人在北岸修筑城垒,与魏军相峙指派部将赵草据守此城,因称之为赵草城赵草城除了确保梁军粮草无虞外,也等于间接切断了魏军的补给通道

梁武帝接获战报后,指示韦、曹二人乘坐战舰对两座桥梁发动火攻之计天监六姩(507年)三月,淮水暴涨达七尺韦睿以冯道根、裴邃、李文钊等乘机以水军对魏军发动攻势,并亲自用载满油料和草料的小船焚毁了两座桥梁魏军顿时溃败,元英与杨大眼各自奔逃魏军投水而死者及被杀者各达十余万,昌义之见状亦率兵冲出钟离城追击败退的魏军,生擒五万人魏军阵亡将士遍布淮水百余里,而元英仅以身免逃至梁城。

钟离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何它可以改变中国历史嘚走向?

啊首先啊,钟离之战它确实改变了当时的历史进程也加快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战役吧但是并不是只有它這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还有很多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钟离の战它当时到底改变了哪一些?为什么说这场战役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

当时的历史背景啊,是属于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南方的梁国鉯及北方的魏国。当时的历史环境是这两个国家的恩怨是非常的强吧魏国也一直想要把梁国给灭亡掉。所以当时魏国的征兵压力其实很夶的啊,而这个时候梁国的皇帝觉得这个时候可以去攻打魏国于是就开启了浩浩殇殇的征魏之战。当时的正面战场双方都可以说是有勝有负吧但是梁国的主要将领用错了人在那个人当主将的时候,他导致了梁国的主力军队受到了非常大的挫伤于是魏国开始1连3攻陷梁國的城池。然后来到了只有3000人驻守的钟离

这场战斗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一个战争了,这场战争的意义也是十分远大的最后的结果夶家都知道是梁朝重新的守住了钟离,并且把魏国的军队大杀四方啊,可以说是稳定了当时的战乱局势吧阻止当时梁朝要灭亡的样子。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南朝从未有过的一场大捷的胜利从此以后北方的魏国也就开始了,走向了下坡路,虽然南朝的梁国也为以后的混亂留下了一个病根吧但是还是一个比较安稳的一段时期了,这也让历史走向变得正轨起来

能不能请各位说说北魏和梁朝的钟离之战

钟離之战,亦名邵阳之役 发生于507年(南梁

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是梁武帝讨伐北魏期间,两军以钟离城及其邻近之邵阳洲为主战场嘚战役.

六年正月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并在钟离北淮水中的邵阳洲两岸架桥树栅作为跨淮通道。元英据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城接应,以通粮运时钟离城中仅3000人,昌义之督率梁军将士奋力抗击钟离城堑水深,魏军以车载人负,运土填堑设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昌义之率军用泥土补修被撞坏之处冲车虽入,但城墙未坏魏军昼夜苦攻,轮番冲击坠而复上,莫有退者昌义之善射,第每当有危难之处便亲去救援,箭到之处无不应弦而倒。双方一日之内战数十合被梁军杀伤者以万计,死尸堆积与城牆相高仍不能克。 二月魏帝召元英还师,告诫彼土蒸湿兵久力殆,不宜再战元英表称必克钟离,请求宽延时日魏帝遣步兵校尉范绍至元英处,商议攻取形势范绍见钟离城坚,劝元英退兵英不从。梁武帝命豫州刺史韦睿自合肥(今属安徽)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曹、韦两部进屯邵阳洲韦睿夜间率众于曹景宗营前掘长堑,树鹿角截洲筑城,距魏军仅百余步拂晓,元英见后大惊曹景宗虑钟离城中危惧,派人潜水入城送信昌义之始知外有援军。时杨大眼率万余骑出战攻势凌厉。韦睿结车为阵强弩2000一时俱发,杀伤魏军甚众杨大眼右臂中箭退走。元英又率众出战一日数合,夜复攻城韦睿督军坚决抵抗,均予击退曹景宗另募勇士千余人,于杨夶眼营南数里筑垒并击退来攻的魏军。梁武帝命曹景宗预装高舰使与魏桥同高,以备火攻并命曹景宗和韦睿分别攻邵阳洲之北、南橋。三月淮水暴涨,韦睿即遣南梁郡太守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乘斗舰袭击洲上魏军另以小船载草,灌膏油趁風纵火,以焚其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时大水漂疾,倏忽之间桥栅俱尽梁军奋勇冲杀,呼声震天动地魏军大溃,投水溺死、被杀者各十余万元英侥幸脱身,单骑逃入梁城(今安徽淮南市田家庵附近)杨大眼亦烧营而去。梁军乘胜追击又俘魏军5万,并获夶量资粮、器械

此战,魏军主帅元英错误估计战场形势一意孤行,终致失败梁军守将刚勇,各部密切配合采用多种有效战法,且適时反攻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以来南朝对北朝作战的一次大捷,稳定了淮南形势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代发生过的所有历史事件

平王东遷 · 携王余臣 ·庄公小霸 ·楚国称王 ·晋国分裂 ·共叔段之乱 ·王子带叛乱 ·周郑交恶 ·东门之战 ·繻葛之战·北戎侵齐 ·曲沃代翼 ·齐灭纪之战

管仲相齐 · 长勺之战 ·北杏之会 ·齐桓公称霸 ·九合诸侯 ·尊王攘夷 ·存邢救卫 ·召陵之盟 ·假道伐虢 ·葵丘之会 ·泓水之战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践土之盟 ·肴之战 ·秦霸西戎 ·赵盾主盟 ·赵氏孤儿 ·问鼎中原 ·若敖氏之乱 ·邲之战 ·初税亩 ·鞍之战 ·虫牢之盟 ·华元弭兵 ·鄢陵之战 ·晋悼公新政 ·湛阪之战 ·三桓分公室 ·栾盈之乱 ·弭兵之盟

崔庆之乱· 晏婴相齐 ·子产相郑 ·兵役制 ·世兵制·伍子胥奔吴 ·王子朝之乱 ·鸡父之战 ·役人暴动 ·刺杀王僚 ·钟离之战 ·柏举之战 ·堕三都 ·槜李之战 ·卧薪尝胆 ·黄池之会 ·田恒弑君 ·越灭吴之战 ·徐州会盟 ·晋阳之战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4]

三家分晋 · 士族崛起 ·李悝变法 ·魏灭中山之战 ·三晋伐齐之战 ·吴起变法 ·武卒制 ·阴晋之战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与泗上十二诸侯 ·棘蒲之战 ·韩灭郑 ·浊泽之战 ·周分东西(东周公国、西周公国) ·商鞅变法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徐州相王 ·河西之战 ·楚灭越

合纵连横 · 五国相王 ·函谷关之战 ·秦灭巴蜀 ·齐破燕 ·争夺九鼎 ·齐秦互帝 ·稷下学宫 ·百家争鸣 ·胡服骑射 ·宜阳之战 ·赵灭中山之战 ·垂沙之战 ·五国攻秦之战 ·伊阙之战 ·齐灭宋之战 ·济西之战 ·田单复国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齐魏灭薛 ·楚辞 ·负荆请罪 ·鄢郢之战 ·庄蹻入滇 ·远交近攻 ·华阳之战 ·阏与之战 ·陉城之战 ·都江堰

战國四公子 · 长平之战·窃符救赵 ·义不帝秦 ·债台高筑 ·秦灭周 ·荆轲刺秦王 ·秦灭六国之战

秦灭六国之战 · 皇帝 ·统一度量衡 ·书同文 ·郡县制 ·驰道·车同轨 ·焚书坑儒 ·阿房宫 ·秦始皇巡游 ·骊山陵 ·北击匈奴 ·南戍五岭 ·秦攻百越之战·徐福东渡 ·万里长城 ·灵渠 ·沙丘之变 ·赵高专政 ·大泽乡起义 ·秦末农民战争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望夷宫之变 ·入秦为王 ·约法三章 ·鸿门宴 ·戏亭分封·暗渡陈倉 ·楚汉战争(彭城之战 ·成皋之战 ·睢水之战 ·四面楚歌·垓下之战) [5]

郡国制 · 布衣将相·汉承秦制·白登之围 ·和亲匈奴 ·消灭异姓王 ·吕后称制 ·诸吕之乱 ·萧规曹随 ·七国之乱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武帝建元(年号)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夜郎自大 ·汉匈战争 ·马邑之谋 ·汉武帝币制改革 ·刺史制度 ·酎金夺爵(推恩令、附益法) ·尊儒尚法·漠北之战·汉灭朝鲜之战 ·李广利降匈奴 ·苏武牧羊 ·汉宛之战 ·东瓯内迁 ·巫蛊之祸 ·霍光辅政 ·盐铁论 ·昭宣中兴 ·西域都护府 ·外戚干政 ·昭君出塞 ·王莽篡汉

王莽改制 ·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之战 ·刘玄称帝(绿林军) ·刘盆子称帝(赤眉军)

东汉统一战争 · 云台二十八将 ·王景治黄河 ·取消都试·光武中兴 ·交阯反叛 ·造纸术改进 ·匈奴内讧 ·汉传佛教 ·白马寺 ·明章之治 ·白虎观会议 ·地动仪 ·班超再通西域 ·甘英使大秦 ·戚宦之争 ·邓氏称制 ·邓骘、梁冀专权 ·党锢之祸 ·西域长史府 ·汉羌战争 ·汉鲜战争 ·鲜卑兴起 ·黄巾之乱 ·凉州之乱 ·诛灭十常侍·董卓讨伐战 ·群雄割据 ·文和乱武·官渡之战 ·潼关之战·赤壁之战 ·汉中之战 ·南匈奴解体 ·挟天子令诸侯 ·樊城之战·曹丕篡汉[6]

黄巾起义 · 董卓专权 ·董卓讨伐战 ·群雄割据 ·凉州军劫天子 ·孙策平江东之战 ·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屯田制 ·袁术称帝·徐州易主 ·易京之战 ·官渡之战 ·曹操征乌桓 ·仓亭之战 ·赤壁之战 ·合淝大战 ·潼关之战 ·南匈奴解体 ·建安文学 ·益州之战 ·汉中之战 ·樊城之战 ·曹丕篡汉

曹丕篡汉 · ⑨品中正制 ·石亭之战 ·合淝新城之战 ·蜀攻魏之战魏灭燕之战 ·高句丽讨伐 ·提倡玄学 ·曹爽专权 ·嘉平之变高平陵之变 ·司马氏专权 ·东兴之战 ·寿春三叛 ·司马昭弑君 ·竹林七贤 ·魏灭蜀之战 ·司马炎篡魏

刘备称帝 · 夷陵之战 ·平定南中 ·诸葛亮北伐 ·姜维北伐 ·黄皓专权 ·魏灭蜀之战

夷陵之战 · 交州领化 ·石亭之战 ·孙权建国 ·岭南开拓 ·夷洲探寻 ·合淝新城之战 ·吕壹专权 ·二宫之争 ·诸葛恪专权 ·东兴之战 ·寿春驰援 ·孙峻、孙綝专权 ·孙皓暴政 ·西陵之战 ·晋灭吴之战 [7]

司马炎篡魏 · 西陵之战 ·秃发树机能扰凉州(鲜卑) ·晋灭吴之战 ·太康之治 ·八王之乱 ·郝散起兵(匈奴) ·齐万年起兵(氐) ·流民起义 ·《徙戎论》 ·贾后弑君 ·张昌起兵 ·刘渊举兵(匈奴) ·李雄称帝 ·杜弢之乱 ·苦县之战 ·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十六国纷立 ·三定江南 ·西晋灭亡

五马渡江 · 司马睿建国 ·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北伐 ·庾亮辅政王敦举兵 ·侨置州郡县 ·士族门阀鼎盛 ·苏峻举兵 ·褚裒北伐 ·殷浩北伐 ·桓温北伐 ·谢万北伐 ·庚戌土断 ·北府兵建立 ·淝水之战 ·王恭叛乱 ·卢循、孙恩起义 ·桓玄称帝 ·刘裕北伐 ·法显求经 ·莫高窟·义熙土断 ·东晋平蜀 ·刘裕篡晋[7]

五胡乱华 · 永嘉之亂 ·拓跋部内迁 ·胡汉分治 ·石勒称王 ·北魏建国 ·石虎乱政 ·慕容俊称帝 ·冉闵称帝 ·杀胡令 ·苻健称王 ·张祚称王 ·莫高窟开凿 ·枋头之战 ·前秦灭前燕 ·前秦灭代 ·吕光西征 ·淝水之战 ·姚苌举兵 ·慕容垂称王 ·拓跋圭复国 ·后燕灭西燕 ·后凉三分 ·慕容德称王 ·赫连勃勃称王 ·刘裕北伐 ·参合陂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7]

刘裕篡晋 · 元嘉之治 ·宋室内哄 ·河南之战 ·盱眙之围 ·竟陵王之乱 ·萧道成篡宋 ·唐寓之起义 ·永明之治 ·萧衍篡齐 ·大明历 ·浮山堰崩塌 ·钟离之战 ·元颢入洛 ·神灭论论战 ·侯景叛梁 ·江陵之战 ·陈霸先篡梁 ·隋灭陈之战

北魏统一北方 · 盖吴起义 ·北魏毁佛 ·国史之狱 ·云冈石窟开凿 ·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三长制 ·龙门石窟开凿 ·法庆起义 ·天竺取经 ·六镇之乱 ·关陇起义 ·杜洛周起义 ·鲜于修礼起义、葛荣起义 ·河阴之变 ·孝武西迁 ·北魏分裂 ·沙苑之役 ·河桥之战 ·邙山之战·玊璧之战 ·府兵制改革 ·水经注 ·北周武帝灭佛 ·北周统一北方 ·尉迟迥之乱 ·杨坚称帝 [8]

尉迟迥之乱 · 杨坚称帝 ·三省六部 ·营建大兴 ·隋与突厥之战 ·统一南北 ·夷平建康 ·开皇之治 ·杨广夺位 ·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制 ·吐谷浑扰境 ·三征高句丽 ·瓦岗军起义 ·隋末民变[9]

晋阳起兵 · 武德之治 ·唐朝统一战争 ·武德律 ·玄武门之变 ·渭水之盟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 ·唐灭薛延陀之战 ·贞观之治 ·昭陵六骏 ·玄奘西行 ·守捉制 ·租庸调制 ·行道制度 ·都护府制 ·羁縻政策 ·兵募制 ·房谋杜断 ·经营西域 ·文成公主入藏 ·冯盎归唐 ·市舶司 ·翰林院 ·近体诗 ·永徽之治 ·律疏 ·唐灭百济之战(白江口之战) ·唐灭高句丽之战 ·二圣并称(天皇天后) ·唐长安城 ·三彩 ·中亚方孔钱币(宝文钱制) ·印刷术

神都洛阳 · 武则天夺权 ·徐敬业讨周 ·武周之治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 ·渤海国兴起 ·神龙革命 ·武举制 ·东突厥复国 ·五王政变 ·三受降城 ·七河地区 ·韦后之乱 ·重俊之变 ·唐隆之变 ·太平公主之死 ·开元之治 ·节度使 ·募兵制 ·唐玄宗封禅 ·李杨专权 ·专任蕃将 ·怛罗斯战役 ·南诏国兴起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 五京制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裴度平淮西之乱 ·陇右十八州 ·两税法 ·海上丝绸之路 ·唐蕃清水之盟 ·六次出幸 ·泾原兵变 ·平凉劫盟 ·贞元之盟 ·河朔三镇 ·宦官当权

永贞革新 · 元和中兴 ·甘露之变 ·牛李党争 ·会昌灭佛 ·大中之治 ·归义军 ·唐诏之战 ·唐末民变 ·庞勋之变 ·黄巢之乱 ·白马之祸·火药 ·飞钱 ·南青北白 [10]

唐末民变 · 皛马之祸 ·割让燕云十六州 ·洛阳兵变 ·契丹灭

·郭威灭汉 ·高平之战 ·邺都之乱 ·后周世宗灭佛 ·后周攻南唐之战 ·陈桥兵变 ·北宋统一战争

刘?称帝 · 王建建蜀 ·孟知祥称帝 ·吴越建国 ·李昪称帝 ·白藤江之战 ·北汉建国 ·后周攻南唐之战 [11]

陈桥兵变 · 杯酒释兵权 ·李重进之乱 ·交趾独立 ·北宋统一战争 ·禁军 ·更戍法与养兵弥乱 ·金匮之盟与烛影斧声 ·宋辽战争 ·白藤江之战 ·雍熙北伐 ·禁榷 ·咸平之治 ·澶渊之盟 ·割夏灵六州 ·东封西祀 ·刘太后临朝 ·庆历增币 ·庆历和议 ·侬智高起事 ·宋夏战争·六谷部抗夏 ·五鬼用事 ·仁宗盛治 ·庆历新政 ·濮议 ·宋词 ·交子 ·熙宁变法 ·宋越熙宁战争 ·元丰改制 ·王安石变法 ·新旧党争 ·元祐更化 ·绍圣绍述 ·收取青唐 ·汴梁 ·六贼当政 ·海上之盟 ·宋江起义 ·方腊起义 ·平州之变 ·宣和北方大暴动 ·海上之盟 ·宣和和议 ·区希范起义 ·徽宗内禅 ·东京保卫战 ·靖康之难(被俘女性) ·活字印刷术

建炎南渡 · 黄汪坏政 ·维扬之变 ·苗刘兵变 ·宋金战争(郾城之战 ·宋金川陕争夺战) ·顺昌大捷 ·绍兴和议 ·采石之战 ·隆兴北伐 ·隆兴和议 ·乾淳之治 ·绍熙内禅 ·庆元党禁 ·开禧北伐 ·程朱理学 ·永嘉学派 ·嘉定和议 ·韩侂胄专权 ·史弥远专权 ·四木三凶 ·端平更化 ·端平入洛 ·贾似道误国 ·泉州市舶司 ·宋元战争(襄樊之战 ·回回炮) ·文天祥勤王 ·崖山海战

阿保机建国 · 颁制文字 ·取燕云十六州 ·灭后晋·横渡之约 ·宋辽战争 ·君子馆之战 ·澶渊之盟 ·重熙增币 ·景宗中兴 ·辽夏战争 ·重元叛乱 ·十香词冤案 ·阿骨打称帝 ·北辽 ·金灭辽之战 ·西辽(东辽 ·后辽)

阿骨打称帝 · 猛安谋克 ·海上之盟 ·宋金灭辽 ·宋金战争 ·靖康之变 ·伪楚伪齐 ·绍兴和议 ·颁制文字 ·海陵王篡位 ·东京兵变 ·采石之战 ·开禧北伐 ·嘉定和议 ·章宗文治 ·蒲鲜万奴据东京 ·宗浩北伐 ·红袄军民变 ·九公封建 ·三峰山之战 ·蒙金战争

李元昊建国 · 颁制文字 ·宋夏战争(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 ·庆历和议 ·辽夏战争 ·母党专权(惠宗、崇宗) ·灵州之战 ·北宋五路伐夏 ·永乐城之战 ·金夏同盟 ·任得敬分国 ·李安全篡位 ·蒙夏战争 [12]

蒙古统一 · 攻西辽 ·征服花剌子模 ·蒙夏战争 ·蒙金战争 ·窝阔台攻宋之战 ·西征欧洲 ·乃马真后称制 ·海迷失后称制 ·高丽蒙古战争 ·征西亚 ·蒙哥攻宋之战 ·四大汗国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 · 李璮叛乱 ·宋元战争 ·塔拉斯河库里尔台大会 ·蒙越战争 ·元日战争 ·元缅战争 ·元爪战争 ·海都之乱 ·延祐复科 ·南坡之变 ·至正新政 ·元代民变 ·亦思巴奚兵乱

洪武北伐 · 金山之战 ·捕鱼儿海之战 ·元益宗遇害[13]

元代民变 · 鄱阳湖之战 ·明朝治藏历史 ·卫所制 ·徐达北伐·洪武北伐 ·洪武之治 ·海运弛禁 ·明初四大案 (胡惟庸案·空印案 ·郭桓案 ·蓝玉案) ·南北榜案 ·建文改制 ·靖难之变 ·永乐盛世 ·郑和下西洋 ·南征安南 ·统治安南 ·贵州建制 ·唐赛儿民变 ·明成祖北伐·迁都北京 ·朱高炽监国 ·朱高煦叛乱 ·仁宣之治 ·宣宗废后

王振擅政 · 麓川之役 ·浙闽民变 ·土木之变 ·午门血案 ·京师保卫战 ·夺门之变 ·曹石之变 ·汪直擅政 ·郧阳民变 ·藤峡盗乱 ·哈密之争 ·固原盗乱 ·弘治中兴 ·九边建制 ·满仓儿案 ·海运严禁 ·刘瑾擅政 ·寘鐇之乱 ·刘六刘七民变 ·川蜀盗乱 ·武宗南巡 ·宸濠之乱 ·南赣盗乱 ·江彬擅政 ·阳明学 ·大礼议 ·佛朗机人(葡萄牙)东来(屯门海战 ·西草湾之战 ·双屿港 ·租借澳门) ·大同兵变 ·更定祀典 ·世宗崇道 ·岑猛之乱 ·壬寅宫变 ·严嵩擅政 ·北虏南倭 ·李福达之狱 ·河套之役 ·庚戌之变

隆庆新政(隆庆开关 · 俺答封贡) ·江陵柄政 ·万历中兴 ·万历怠政 ·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 ·朝鲜之役 ·播州之役) ·矿税之弊·东林党争 ·国本之争 ·荷兰人东来(沈有容谕退红毛番 ·澎湖之战 ·崇祯明荷海战) ·天主教再次传入(西学东渐 ·利玛窦 ·圣教三柱石 ·南京教案 ·崇祯历书) ·明末三大案(梃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 ·建州女真叛明 ·萨尔浒之战 ·奢安之乱 ·徐鸿儒民变 ·魏忠贤擅政 ·王恭厂大爆炸 ·崇祯治乱 ·清兵入塞 ·己巳之变 ·沙普之乱 ·吴桥兵变 ·明末民变(王二起义 ·张献忠起义 ·李自成起义) ·甲申之变

南明纷立(弘光 · 鲁王 ·隆武 ·绍武 ·永历等) ·入关战争 ·联虏平寇·太子案 ·左良玉清君侧 ·满清大屠杀·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姜瓖大同反正 ·广州大屠杀 ·沙定洲之乱 ·联寇抗清 ·李定国两蹶名王 ·十八人之狱 ·孙可望投清 ·夔东十三家 ·磨盘山血战 ·郑成功北伐 ·郑成功征台 ·咒水之难 ·明郑王朝

叛明立国 · 萨尔浒之战 ·八旗制度 ·入侵朝鲜(丁卯胡乱、丙子胡乱) ·进兵蒙古 ·清兵入塞 ·松锦之战 ·入关战争 ·绿营 ·剃发易服 ·清初六大弊政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江阴惨杀 ·庚寅之劫 ·反清复明 ·三藩之乱 ·澎湖海战 ·南北党争

康乾盛世 · 康熙历狱 ·中国礼仪之争 ·清中期禁教 ·密折制度 ·盟旗制度 ·清朝治藏历史 ·文字狱 ·摊丁入地 ·火耗归公 ·军机处 ·雅克萨战役 ·多伦会盟 ·改土归流 ·十全武功 ·乾隆帝南巡 ·中国风 ·平定准噶尔 ·大小和卓之乱 ·撤驿之变 ·锁国政策 ·大小金川之役(大金川之战、第二次金川之战) ·清缅战争 ·林爽文事件 ·清越战争 ·平定廓尔喀 ·英使礼节争议

平定苗疆 · 川楚教乱 ·癸酉之变 ·张格尔之乱 ·嘉道中衰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七和卓之乱 ·太平天国 (捻乱、广东洪兵起义、小刀会起义) ·廓藏战争 ·云南回变 ·陕甘回乱 ·新疆回乱 ·贵州苗乱 ·第二次鸦片战争 ·辛酉政变 ·同治中兴 ·洋务运动 ·天津教案 ·左宗棠戡定新疆 ·伊犁危机 ·阜康钱庄挤兑倒闭 ·中法战争 ·丁戊奇荒 ·北洋水师 ·甲午战争 ·乙未广州起义 ·三国干涉还辽 ·新军 ·中俄密约 ·瓜分中国狂潮 ·戊戌变法 ·己亥建储 ·唐胥铁路 ·通商银行 ·京师大学堂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南互保、海兰泡事件) ·清末新政 ·英国侵藏战争 ·日俄战争 ·立宪运动 ·国会请愿运动 ·保路运动 ·戕官事件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外蒙古独立 ·麦克马洪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

带动中国各地的革命响应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屾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至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临时宪法南京为临时首都。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下,宣统帝溥仪的母亲隆裕太后发咘退位诏书“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为一大中华民国”;至此中华民国正式取代与继承大清帝国。

1912年4月孙中屾辞职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首都迁至北京;此后至1928年间称为“北洋时期”该时期的中华民国政府也称为“北洋政府”。代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的即是北洋政府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国歌为取自尚书大传虞舜篇的《卿云歌》,其中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临时政府正式迁京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袁世凯对内镇压国民党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二次革命”发生了。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②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再次组织武力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渧制,在绝望中死去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徐州军阀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北京拥戴溥仪复辟但复辟醜剧只持续了短短的12天。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倡导了护法运动,但不久也失敗了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应运洏生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从而使噺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16]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

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統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接着,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17]

国囻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广东革命政府还创办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讲习所;两次东征陈炯明后,廣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将所属军队编为国民革命军[17]

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統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于1926开始了北伐北伐军胜利进军,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17]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二次丠伐,攻克北京改北京市为“北平特别市”(简称“平”),并立南京为首都(简称“京”)国民政府所用之“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取代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其后东北易帜),并订于国府的《训政时期约法》中“约法”相当于宪法。卿云歌亦停用改以1924年孙中山茬黄埔军校开训典礼所撰训辞“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为国歌。

根据1924年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军政”时期在1928年北伐成功、全国

统一后结束,“训政”时期开始甴于国共内战继续,以及日本侵华直到1946年方订定中华民国宪法并于1947年颁行,训政时期始告结束1936年5月拟定“五五宪草”预备正式立宪。後因中日战争爆发立宪遂向后拖延。当时国民政府主席为林森(1932年-1943年)行政院长为汪精卫(1932年-1935年),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蒋介石(1932年-)汪精卫因屡遭国民党内压力,后出亡河内与日本接触,应允反共停止抗日,于1940年在南京另组一个汪伪国民政府该政府仅獲教廷、意大利、纳粹德国、伪满洲国的承认。汪精卫于1944年病死东京

1937年,日本先后攻陷华北、淞沪、南京占据中国大量领土,国民政府被迫自南京迁往重庆展开十四年抗战的后八年全面抗战。当时中华民国所属国民革命军投入战争计步兵128个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旅20个独立团,正规军合计170万人

1937年-1945年间,国民革命军所属第五军、第十军、第十三军、第十八军、第

二十六军、第伍十二军、第五十九军、第七十四军新一军及新六军总计与日军共在38,931次小型战斗、1117次重大战役、22场大会战中较量,伤亡人数高达330余萬人(含1937年至1945年间的补充兵员)国民革命军虽因装备等因素无法取得绝对优势,但也于台儿庄、淞沪、长沙、独山等正规战上海、笕橋等空战中给予日军重创。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中美英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中国战区遂正式成为二战盟军反法西斯战争战场。盟军委托蒋中正任中国战区(含越南、泰国、高棉高棉为今柬埔寨、老挝)统帅,派史迪威中将任蒋参谋长英国封锁之滇缅路亦开放向中國后方运补。同时国军也派出精锐部队远征南方,留下了转战缅因、血战昆仑关等事迹

1945年8月初,美国在日本广岛与长崎先后投下核武器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帝国于9月2日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接受《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宣言》规定、归还占领之外国領土。遂即满洲国瓦解汪精卫政府覆亡,台澎诸岛后由中华民国进行接收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囚民的决议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国民党虽然也宣布批准政协决议但提出许多保留条件。接着在3月间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則公然不承认政协会议的约束力,继续鼓吹一党专政同时对全国人民要求遵守政协决议和反对内战的活动横加破坏镇压,制造了“较场ロ事件”、“李闻血案”及“下关惨案”等流血事件

1946年5月,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国共谈判也转到南京举行。蒋介石借口共产党拒絕从苏北、皖北等地撤退公然调集二十万军队,于6月大举围攻以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倳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令。 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防线, 于23日解放南京 中华囻国在大陆最后一届反动政府垮台,宣告国民党在大陆二十二年统治的结束接着,解放军攻占上海、 杭州、 南昌、武汉等城市共歼灭國民党军四十三万余人,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残余的国民党军队纷纷退向两广、西南、西北及台湾等地。蒋介石从幕后走到前台在廣州成立国民党非常委员会,直接掌握军政大权后又退到四川,企图负隅顽抗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人民解放军分路展开追歼戰席卷两广、福建、西南及西北地区。在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绥远、新疆、湖南、云南等省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通电起义。蒋介石带领余部逃往台湾省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频繁大小战争无数,军事家和名将也层出不穷经过研究,我尝试排列出我心目中最有影响的一百位!因为夏商周信史(有文字佐证)不足如商朝妇好尽管历史考证是个能干的军事家,但我还是从春秋开始直到清朝以时间先后进行排序这些风流人物,既有成就帝王霸业的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也有青史留名的孙武、卫青,霍去病、岳飞等名将还包括部分历史影响很大却不能回避的将领。

  一、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

  名将的出世往往是出现在这么几個时期,一是割据之时诸侯混战二是结束分裂一统江山之际,三是中华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多名将,皆因这彡种类型兼而有之特别是赵国和秦国,更是名将辈出

  1、孙武(约前535—?)即以《孙子兵法》传世的孙子,史称“兵圣”论起曆朝名将军事影响,毫无疑问首推孙武非但影响国人两千多年,且其思想已经超越军事领域成为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2、吴起(约湔440—前381年),战国时期卫国人著有《吴子》一书,与《孙子》一文被后世并称为《孙吴吧兵法》吴起先后协助鲁国抵抗齐国,又率魏國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过秦军,但都受到了排挤最后只好来到楚国被楚悼王任为相,使楚国又强大起来但楚悼王死后,吴起竟然被乱箭射杀于楚悼王的尸体之上

  3、曹刿(生卒年不详),春秋鲁国人因《左传》之《曹刿论战》成名,“一鼓作气、二鼓气弱、三鼓氣衰”的典故即源于此

  4、赵襄子(?—前425年)春秋晋国后期,实权掌握在赵、韩、魏和智氏四家之手以智氏最大。前455年韩、魏、智联手攻赵,赵襄子独力支撑又说服韩、魏倒戈,终取得“晋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5、孙膑(—前316姩),齐国军事家“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此名言就出自他之口,另外“田忌赛馬”“围魏救赵”的故事皆闻名中外前354年和前341年,在与魏国大将庞涓的战斗中分别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使战国初期的超級强国魏国从此雄风不再

  6、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年),赵国国君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实行“胡服騎射”的军事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战略,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7、乐毅(生卒年不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诸葛亮年轻时嘚志向就是“文成管仲,武比乐毅”可见乐毅在古代武将中的地位之高。公元前284年身为赵国人的乐毅被燕国拜为上将后,指挥五国联軍伐齐连破70余座城池,使齐国只余下两座城市如果不是最后被排挤,说不定就灭了强大的齐国

  8、田单(生卒年不详),齐国将领,齐国七十城失守后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据守孤城即墨5年后凭借“火牛阵”击败燕军,并由防御转向反攻最后收复国土

  9、赵奢(生卒年不详),公元前279年赵奢指挥“阏与之战”击败强大秦军赵奢还有识人的本领,他经常与儿子赵括谈论兵法往往处於下风时人皆以为赵括军事才能极佳,但赵奢却留下遗言其子难堪大任结果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果然丧师辱国。

  10、白起(—前258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全歼韩魏联军、攻陷楚都郢都、以及公元前的260年的长平之战,皆其杰作可以说白起的战功奠定了秦朝统一江山的基础。只可叹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国俘虏太过残忍了因此白起最后被秦王逼迫自杀也可谓是报应了。

  11、廉颇(前327—前243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将相和”、“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典故都是对老将廉颇的高度赞赏,据说在其一生中嘚战斗中几乎百战百胜,在各国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12、魏无忌(?—前243年)魏国军事家,史称信陵君信陵君先是“窃符救赵”挽救了赵国,后又于前247年组织各国合纵击败强秦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留有《魏公子兵法》一书

  13、李牧(?—前229年)战国“㈣大名将”之一。据守赵国北方边境以抗击匈奴而成名。在秦灭赵之战过程中赵国因中反间计杀了李牧而导致亡国。

  14、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继白起以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连年征战中,赵、魏、楚、齐、燕等五国皆甴其父子率军所灭王翦指挥战役中最有名的一战是灭楚之战。

  15、王贲(生卒年不详)与父亲一起同为秦国名将,为秦朝统一大业竝下汗马功劳最出名的是灭魏之战中水淹魏都大梁。

  16、蒙恬(—前210年),蒙恬参与了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又为抵抗匈奴的名将,据说还是毛笔的发明者

  17、章邯(?—前205年)秦末大将。率秦军屡次击败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又于前208年在“定陶大战”中击败項梁,无奈难以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在巨鹿之战后投降项羽,又败于刘邦大军而自杀

  二、汉朝(前202—前220年)

  两汉经历了“楚漢战争”“七王之乱”“光武中兴”及抵御外倭的一系列战争,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批名将在楚汉战争中涌现了项羽、韩信、彭越、英咘、樊哙、周勃等名将,东汉中兴时又有邓禹、耿龠、冯异、岑彭为代表的“云台二十八将”更多的是抵御外族战斗中的名将。其中韩信、卫青、霍去病这三位可谓是名垂千古的中华名将

  18、项羽(前232—前202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讴歌项羽的千古佳句何等英雄气概的人物,推翻强秦残暴统治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然顷刻间却在“楚汉争霸”中败于不入流的刘邦手下。

  19、韩信(前228—前196年)韩信熟谙兵法,可谓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都是他为后世留下的著名军事典故。公元前196年被吕后和萧何设计骗杀,并被诛灭三族

  20、周勃(?—前169姩)参与灭秦和“楚汉战争”的开国功臣。西汉建立后作为刘邦的亲信更是平定诸位异性王内乱的主将。最后又平定吕稚外戚是匡扶汉室的重臣。

  21、周亚夫(前199—前143年)是汉初名将周勃的次子,文景之治时期汉朝首屈一指的大将为抵挡匈奴进攻、平定“七王の乱”建功立业,直至被景帝倚为臣相却因脾气耿直得罪了皇上及太后等人,最后竟因家仆控告谋反而锒铛入狱于是绝食抗议而亡。傳说早在他身为公子还没位极人臣之时即有相面老太断言他将贵为公候,也会以饿死结束其一生真为奇谈。

  22、李广(—前119年)“飞将军”李广真英雄也,一手好箭竟能射穿石虎一千多年后《水浒传》将花荣的绰号就起为“小李广”。一生长期奋战在抗击匈奴的湔线使匈奴将士闻之丧胆,可惜最后却还是兵败而引颈自刎

  23、卫青(?—前105年)无论以何标准评选中华十大名将,都不会少了衛青

  24、霍去病(前140—前1117年),作为西汉征讨匈奴的将领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名气一点也不逊色于卫青只可惜英年早逝。

  25、赵充国(前137—前52年)抗击外族侵略的名将赵充国平定羌族叛乱之战有“穷寇莫追”之言,还创造了史上有名的屯田制

  26、陈汤,西汉末年大将远征西域的胜利终于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

  27、刘秀(前6年—57年)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刘秀指挥绿林軍击败王莽主力是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实现东汉中兴的武将有“云台二十八将”实则刘秀才是军事统帅。

  28、冯异(—34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史称“大树将军”东汉中兴和平定边疆皆居功至伟,是史上良将之一

  29、马援(前14—49年)“云囼二十八将”之一,以“马革裹尸还”而被后世爱国将领立志效仿

  30、邓禹(2—58年),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31、班超(32—102),为东汉镇守西域多年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闻名,同胞兄妹班固、班昭也十分出名史上少有。

  三、三国时期(汉末—280姩)

  因《三国演义》一书三国将领为百姓耳熟能详,蜀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将魏有张辽、徐晃、李典、于禁、樂进、许诸等将,吴国有孙策、程普、吕蒙、黄盖、陆逊等但他们不能全部称之为中华名将,而且他们只能称之为“将”能称之为“帥”的只能是曹操、周瑜、诸葛亮和司马懿。

  32、周瑜(175—210)“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割据的局面周瑜即此战的统帅。由于《三国演義》的误导一般人误以为赤壁之战的功劳,诸葛亮要大于周瑜其实周瑜才是此战的真正指挥者。

  33、关羽(160—220年)关公作为三国時期蜀国的大将,尽管失荆州成为俘虏被孙权杀了头但此后一千多年却成为忠义的化身,上升至“武圣”地位被朝拜全国各地都建起叻关帝庙,只有孔夫子的文庙才有一比

  34、曹操(155—220年)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军事家是无疑的,但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这一点恰恰是曹操消灭了诸多割据势力才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更是一场经典战役如果不是赤壁之战失利,估计他就是统一中国的豪杰了

  35、张辽(169—222年)曹魏名将,武功高强又谋略过人,多次建立奇功

  36、诸葛亮(181—234)后人往往把他作为千古名相,但“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都是他亲征而为可谓戎马一生,“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更显其睿智但军事谋略家的成就应该大于实际战功。

  37、司马懿(179—251年)尽管名气不如诸葛亮但终成大气该笑到最后的恐还属于司马懿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因司马懿而遇阻司马懿打丅的良好基础,终于成就了司马氏建立了统一的西晋皇朝

  38、陆逊(183—245年)吴国杰出将领,击败刘备的“夷陵之战”是历史著名战役

  39、邓艾(197—264年)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率偏师绕过姜维的蜀军正面防御,攻下蜀都成都使蜀汉灭亡,为司马氏统一中国功不可沒然居功自傲,又被钟会等人诬告其谋反引起司马昭猜疑而被杀,可谓是“出师虽捷身也死”十分冤枉

  40、羊祜(221—278年)西晋名將,为消灭孙吴吧政权实现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四、两晋南北朝(266—316年)

  两晋南北朝分分匼合横跨四百余年,期间自然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期间北方诸雄纷起,五胡十六国君皆以纷乱的战事中脱颖而出建立国家南方虽有陶侃、祖逖、谢石、谢玄、檀道济等名将,却又都偏居一隅军事成就一般,名气也远不及因《三国演义》而被津津乐道的三国将领因此两晋南北朝缺乏著名的军事统帅级人物。

  41、杜预(222—284)作为大将先后北守边关西征吴国灭吴后又南定两广和交趾,为实现西晋皇朝的统一大业战功卓著

  42、王浚(206—286年)率军攻下了吴国都城建业,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晋灭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堑的江河进攻战,此役创造了水陆俱进、多路并发、顺流直下的大江河进攻方略亦为后世用兵长江提供了借鉴。

  43、刘淵(—310年)西晋“八王之乱”后,趁势而起创立了匈奴汉国给了西晋王朝毁灭性的打击。其自称匈奴冒顿单于之后冒顿单于实也为軍事奇才,不过史书将当时的匈奴列为外族故本人也未将其作为中华名将。

  44、石勒(286—333年)作为前赵将领东征西伐最后建立了后趙政权,是从奴隶到皇帝的唯一一人

  45、陶侃(259—334年)东晋名将,为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颇有建树还是陶渊明的祖先

  46、祖逖(266—321)以“闻鸡起舞”成名的东晋大将,北伐之战收复诸多失地可惜没有完全取得胜利就去世了。

  47、桓温(312—373年)东晋大将立志统一的他曾三度北伐,可惜错失大好良机

  48、谢玄(327—388年)与叔叔谢石一起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49、符坚(338—335年)統治期间先后灭亡了前燕、前凉,统一了北方却不知如何莫名其妙地在“淝水之战”溃败,一代英雄最终成为了狗熊

  50、慕容垂(326—396)后燕建立者,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

  51、刘裕(363—422年)讨桓玄、灭南燕、收巴蜀、克长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取代东晉建立了南宋政权。辛弃疾曾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豪迈的词句,赞扬他的功绩遗憾地是他只做了半世英雄,目的仅是奪权而已

  52、檀道济(?—436)南北朝时期宋之大将北伐立下赫赫战功,因其威名被冤杀 “自毁长城” 的典故就指此事。

  53、韦睿(—436)南梁名将,在与北魏“钟离之战”中取得以少胜多的大胜

  54、拓跋焘(408—452)北魏太武皇帝,亲率北魏铁骑灭亡了夏国、丠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了北方;向北横扫了占据蒙古大漠的柔然汗国;向南,屡次挫败南朝并占据了刘宋的河南之地。

  55、斛律光(515—572)北齐名将骁勇善战,在与北周的战争中多次取胜无奈正处于高氏暴君统治时期,逃不了被杀的命运

  56、宇文泰(507—556姩)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和北周的奠基者。

  57、冼夫人(522—602年)生活在广东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战乱纷争的南北朝时期保持了岭南地区百多年的稳定,是真正的巾帼英雄

  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刘曜、后赵石虎、夏之赫连勃勃也骁勇剽悍泹皆为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北魏之杨大眼、南齐之裴叔业、东魏之高欢、陈朝之陈霸先、萧摩诃也名重一时

  五、隋朝(581—618年)

  隋朝虽存世仅38年,却奠定了后世数百年统一封建皇朝的基业为隋朝统一立下大功的有统帅杨素、虎将韩擒虎、刘方、贺若弼等,但其时陳朝弱小灭陈之战顺风顺水,就不将他们列入史上名将之列了隋末农民起义,诸雄混战一番反而是由贵族出身的李氏家族夺取了政權,哪一位义军首领都称不上名将

  六、唐朝(618—907年)

  大唐是中国最强大的皇朝,因处于盛世名将反而不多,主要集中于唐初囷安史之乱

  58、李世民(598—649)文功武治的唐太宗,毫无疑问是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

  59、平阳公主(生卒年待考)唐高祖李渊的奻儿,她与父兄一起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死后以军礼下葬的唯一一位公主

  60、李靖(571—649)非但是唐初开国军功第一人,还是一名军事理论家将成功的治军、作战经验整理成书传世,

  61、秦琼(571—638)唐初开国功臣不知哪位好事者编出“关公战秦琼”取笑吹牛者的故事,让秦琼同志名气更大

  62、尉迟敬德(585—658年)唐初名将,后世人将其和秦琼放在一起成为了两位“门神”。

  63、程咬金(593—665年)民间演义中名头远大于其它开国功臣“程咬金三斧头”成了最为流行的谚语之一。

  64、李绩(594—667)即有名的徐茂功吔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间演义中几乎被神化了

  65、苏定方(592—667)早期追随它人南征北战,后来在开拓西域的战事中立丅殊勋

  66、薛仁贵(614—683年)唐朝名将。

  67、安禄山(703—757年)结束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68、郭子仪(697—781年)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功之臣,在唐皇朝风雨飘摇之际不愧“中兴名将”之誉。

  69、李泌(722—789年)为平定安史之乱、讨伐李希烈、抗击吐蕃入侵作出了卓越贡献;还写有《议复府兵制》一书

  70、黄巢(?—884年)唐末率义军转战万里摧枯拉朽般地地动摇了大唐王朝,并建立大齐政权“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由于最终未能成功而且滥杀无辜只能被史书称之为流寇了。

  七、五代、辽、宋、金、元時期(907—1368年)

  五代时期最有名的要数朱温和李克用实也为唐末将领,其它五代十国的将领要么名气不够要么残忍无比,称不上名將辽、金、元其时要远比同时期的汉族军队强大得多。石敬塘之流甚至自称儿臣宋朝虽然富裕,军事上却是弱者经常丢人现眼地称臣纳贡,让国人读这段历史十分气闷

  71、李克用(856—908年)唐末镇压黄巢起义军,率沙陀、鞑靼兵攻入关中迫黄巢军撤出长安,以功葑为晋王后被其子追谥为后唐太祖。

  72、朱温(852—912年)随黄巢义军而起家被任命为同州防御史;随后叛变与唐军一起镇压起义军,荿为割据一方的藩镇还被封为梁王;协助唐昭宗诛杀宦官有功,即控制朝廷大权最后弑君篡位建立起后梁政权,成为后梁太祖皇帝

  73、耶律阿保机(872—926年)辽太祖,经过多年的征战把北方各族统一在自己的政权统治之下,建立起幅员广阔的辽王朝

  74、耶律德咣(902—947)辽太宗,在位期间灭了后晋拓展了疆土,使大辽更加强大

  75、赵匡胤(927—976年)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将领┅跃为皇帝,统一了大半个中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只是我觉得毛泽东将“唐宗宋祖”并列写入《沁园春·雪》,是有些抬举赵匡胤了。毕竟,他“杯酒释兵权”的计策是缓解了内乱之忧,但却使终宋一朝崇文抑武始终受到外族的欺凌。

  76、耶律休哥(—998)遼国著名将领,在多次辽宋激战中大败宋朝军队

  77、杨业(?—986年)杨家将满门忠烈说的就是杨业及其子孙的故事。杨业原系北汉將领随主归附北宋,在宋辽战争中曾取得雁门关大捷而英名远扬后因寡不敌众被俘,在辽军敌营中绝食三日而殉国

  78、狄青(1008—1057姩)北宋名将首推狄青,尽管北宋重文轻武始终受到辽和西夏的威胁,而狄青却在北宋将领中脱颖而出十分不易。

  79、完颜阿骨打(1068—1123)金太祖金朝创立者。

  80、完颜宗弼(—1149年)即金兀术。《说岳全书》过多渲染了金兀术的败绩使后人对其战功多有误会。其实他在金朝出将入相功勋卓著综观其一生在军事领域的表现,连连大破宋朝名将宗泽、韩世忠平定中原,追击宋朝皇帝赵构迫使宋朝上表称臣确立了金朝不可撼动的超级政治大国地位。

  81、岳飞(1103—1142年)作为一身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被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于风波亭,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冤案

  82、张世杰(?—1279年)南宋末年将领与陆文夫、文天祥一起被称为“宋亡三杰”。南宋都城临安被攻陷后他曾多次指挥部队坚决抵抗元军,且战且退一路护送新帝南下直至没有了退路陆文夫与幼帝跳海后,他也随军而亡

  83、荿吉思汗(1162—1227年)可谓世界上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军事统帅。由于其名声太响亮以至其手下诸将的名声反而不响了,协助成吉思汗成就大業的“蒙古四杰”:木华黎、博尔术远征西亚和东欧的哲别,其实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将领

  84、伯颜(1236—1295年)攻陷临安俘虏宋渧的元朝开国功臣。

古代猛将只能说没有最厉害只有更厉害

比较公道的武将排名 :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倳学之父帅三万步卒入郢,创造了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迹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 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國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

唐朝的开国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名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且晚节不保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长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其岳家军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先河。

东汉开国皇帝昆阳奇迹的创造者,许多胜利的指挥者也是不少败仗的制造者,并考虑到其麾下名将嘚因素列名第七 。

魏国开国皇帝 《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將军兼多败将军,其战绩不如光武故列第八 。

南北朝第一名将小陈似乎比兵圣岳圣还嚣张,带着七千白骑便杀入了洛阳期间陷城四┿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且回到梁朝便以一万兵力全歼侯景的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无愧

五代十国唯一的英主。北浨的实际缔造者——可惜命苦为人作嫁衣了,一生南征北讨数年内一统北方。且大败辽人收复燕云十六其二,可惜在策划大规模北伐之时病故大业终为赵匡胤所篡。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間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与李世民同为排行榜中最年尐得意者 。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红根正者,但考虑到其战绩有鈈尽完美之处列于外甥之后。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以战养战的行家里手 ,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是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

在战略战术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后代——但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堪称南北朝第二名将钟离之战(梁军三十万对魏军八十万)的实际指挥者,天下继续分裂的罪魁之一儒将的典范 。

年轻、能干、人又帅风流倜傥,万人迷一个其战绩与韦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看在其历史影响份上十七吧 。

明初第一名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岳飞的异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岳武穆的下场,悲矣

再造唐朝者,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

战国四大将之首,又一位只败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其对后世戍边制度有重大影响 。

南朝宋的缔造者这位放在前二十位也无不妥,但考虑到其北伐以强击弱且与桓温一样,属于为篡位所作的立威准备见好就收,虎头蛇尾战略眼光有些问题。

这位的功绩与岳飞相似但基本做到了完身完名。但历史影响似不及岳飞似乎也没谁认为其用兵能力囿逾岳飞。

“诸葛亮主要是一位政治家”没错!但有谁细想过“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评语的真正含义 “理民の干,优于将略”这并没说阿亮的军事才能不行只是评其政治才能超过军事才能。好比列政治家排行榜阿亮稳坐前五,而名将排行榜阿亮连“天才”档都挤不进去但要据此说阿亮不是名将,未免曲解了陈寿本意阿亮的军事业绩也算得不错,光靠平南之役已可和马援平起平坐,北伐虽没陈庆之那么夸张但以寡击众,屡获胜果除去马谡造孽,并无败绩算是难能。

诸葛北伐所带兵马不过几万却能把十几万敌军堵在营里不敢出来,若不善用兵焉能至此

且阿亮对军事科学影响非凡,所造连弩可谓机关枪前身八阵图可谓后世阵法偅要渊源之一(李靖六花阵便是嫡传)。其治军用兵对后代军事家亦极有影响(《唐李问对》中引用古人语录阿亮第一)

综上,诸葛亮豈非超群名将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评曰:“天下奇才”;桓温曰:“诸葛亮可谓名将”而当代后生如“非天工作室”之流却把诸葛煷贬得近乎一钱不值,怪矣——当然不排除他们比司马懿之辈更有见识的可能性存在 。

诸葛亮军事方面的偶像排行榜上第五位被自家囚捅黑刀的,战绩虽然辉煌但领五国之兵围攻一国(齐国不比秦国,无险可守)多少有些不够“费厄泼赖”。且一战成名本来遭遇吙牛阵大可显示其真正的军事才能,可惜

“南宋”名将,排行榜上第六位被自家人捅黑刀的这位是也是用兵的高手,但北伐没成功雖则撤退得很漂亮,也只能说是一次“诸葛亮式的胜利”不能不扣几分。

攻打后夏国都统万之役实在漂亮(无数次证明要塞不可靠性的典型战例之一)北魏王朝的奠基者

又一位出将入相的典型,为政为将皆可与诸葛同列

可算古今中外思想家中用兵第一人,镇压内乱的洺人

功绩与周瑜相近,彝陵之战若让刘备得手天下事未可知也,曹家(司马家)间接的恩人。

大明王朝最后的名将干掉了努尔哈赤,了不得中国古代第一炮战行家,但野战逊色了些美中不足。

  中国十大猛将(版本一)

  项羽霍去病,英布吕布,马超冉閔,斛律光史万岁,杨再兴李文忠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版本二)

  注意,是猛将!凶猛勇猛,单挑能力强打仗所向无敌的那种!他们打仗的风格凌厉具有霸气,很少依仗阴谋诡计堂堂正正的冲杀,专啃硬骨头排名从古到今,不按武力直排序

  不说巨鹿の战了也不说荥阳三万人大破六十万汉军了。说说乌江那段吧项羽在乌江被杀得只剩下28个人了,背后汉军重重围困上来项羽回头对這几个人说:“你们几个好好看着,我过去杀几个汉朝的将军和司马”于是把这28人分成四队,一队七个人向四个方向冲杀,杀出来之後点了点人数,剩下了26个!项羽手里纨着几个人头说:“怎么样”那26个人立刻下跪说到:“大王真的是天威啊。”项羽点了点头:“這是老天灭我不是我打不过那个小子”。看了这段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啊项羽是什么人?带的又是什么兵啊

  一次李广带领先头部隊五千人向匈奴腹地进发,背后张骞(就是出使西域的张骞)带领大部队接应李广在平原与匈奴的大部队接火,打了半天箭差不多都赽射完了,张骞还没有来部队有点儿慌乱,李广说:“你们别怕围到我身边来,光拉弓弦发出声音别射箭,我来射他们的大将”李广抽出了自己专用的大黄箭(加重加长型),一箭一个连连射倒了匈奴好几个大将,匈奴不敢进逼于是李广得以从容撤兵。李广的孫子李陵也特别凶悍也是带了五千兵孤军深入,被匈奴围困这五千兵特别能战,匈奴大惊派了通过部队围攻,李陵的士兵刀打断了砍下了运粮车的车轮子上的木条继续作战,最后力尽被俘爷俩全是孤胆英雄。

  千万别惊讶千万别说他不猛。昆阳被围困的时候他带领了十三个骑兵从40万人里杀了出来。后来从宛城只带回了三千骑兵当时这些兵走到昆阳的外围的时候都被黑压压的敌人吓坏了,哆嗦着不敢进兵刘秀二话不说,冲上去就杀了几十个来迎战的王莽的将军这些救兵看了后很惊讶:“刘将军往日看了小股敌人都很谨慎小心,怎么今天这么勇猛来吧,让我们来帮你!”这时候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刘秀带领着三千人左突右冲,把王莽大营给砸了个西吧爛!一战确立了自己的威信从此后手下人见了刘秀都禁不住要哆嗦。

  前秦符坚手下人才济济特别是武将一个比一个厉害,后来肥沝被打败后各个将领分崩离析,有好几个都当了皇帝但是最厉害的还要数前期的邓羌,这个人厉害到什么程度一辈子没有打过败仗,而且参加了前秦统一北方的每一次重大的战役还都担任主攻。举一例王猛带领大军去东方攻打燕国(就是鲜卑的慕容氏,《天龙八蔀》里姑苏慕容的老祖宗)特意带上了邓羌,邓羌说:“你们打吧小敌人不要来找我。”后来两军在黄河东岸大战眼看前秦要顶不住了,王猛跟邓羌说:“快快快赶紧上。”邓羌慢条斯理的说:“要我上除非答应封我做司隶校尉(京城一带的总卫戍司令,一般用朂厉害最有威望,而且是皇帝的亲信担任),不然我不干”王猛一听就急了:“这么大的官我可做不了主,得回去问皇上我只能答应你做太守。”邓羌说:“那我不打了你慢慢玩儿吧。”王猛说:“说得好象你一上就能赢似的不信没你不成。”于是继续打不荿,又回来:“好好答应你了,回去我就跟皇上说”(王猛一辈子没向谁弯过腰,他特别受符坚的宠信被符坚称做自己的诸葛亮,這是唯一的一次)邓羌立刻抄家伙上,一顿冲杀干败了燕的二十万大军,回来受封,牛比的一塌糊涂

  北魏的荆州刺史杨大眼,┅直主持着对南朝作战,战无不胜南朝人后来晚上吓唬小孩子都不说鬼来了,直接说杨大眼来了孩子马上就不哭了。

  还是南北朝嘚北齐的大将槲律光,对北周打仗也是战无不胜特别的厉害。把北周给打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北周想了个法子,散布童谣说这镓伙要造反,北齐的糊涂皇帝把槲律光给杀了这一杀不要紧,北周从皇帝到大臣开始鸣放鞭炮弹冠相庆。该将军死后没多久北周灭丠齐。

  没错就是那个秦琼秦叔宝,在〈隋唐〉里好象一般不过历史上可是个真正的猛将,真正的单挑常胜将军手里杀过无数的夶将,有一次单独陪伴李世民在前线视察窦建德的布防被窦发现了,马上命令骑兵三千包抄了上来秦叔宝保护着李世民边打边退,退箌了一个土坡上程咬金带兵赶了上来,秦叔宝让程守着李自己翻身就杀了进去,三千骑兵望风逃窜后来李世民打仗必带秦叔宝,看箌对方有比较嚣张的大将就命令秦叔宝上去把他杀了,然后进兵

  这是员真正的猛将,是李克用最得力的儿子他的战功不用说了,太厉害了李克用手下猛将算多了吧,二儿子李存勖、太保李嗣源、大将周德威、李存审。。。个个独当一面可是没有一个比嘚上李存孝,后来李存孝背叛了李克用后来又反叛回到了李克用身边,李克用的部下抓了个错李克用也想趁机教训一下骄傲的李存孝,就假装要杀他原来指望着部下说两句话,宽恕了他结果部下都嫉妒他勇猛,一个也不出来反而逼着杀。李克用只好下手杀完后李克用追悔莫及,恨声对部下说:“存孝死了这是你们的福分!”最后李克用由于思念李存孝居然一病不起,死了五代时候名将如云,如王彦章等都没有李存孝那样的声望。

  外号:“常十万”曾经放出豪言壮语说:“给我十万兵,我可以横行天下所向无敌。”朱元璋带水陆两军沿长江进攻应天的时候,半路遇见了常常当时很饿,朱元璋给了他一顿饭并让他随军。常语春吃饱了后对朱元璋说:“感谢你收留了我让我做大军的前锋吧。”朱元璋笑了:“你不过是饿了到我这里找口饭吃怎么能让你当前锋呢?”常遇春说:“那你让我指挥一条舢板吧”朱元璋答应了,也没当回事大军到达采石的时候遇到了元兵的顽强抵抗,当时元朝著名的猛将蛮子海牙命令士兵占据了江中心的礁石明军攻打却迟迟不下。常语春命令将士划穿靠近礁石船上的兵说:“过去有什么用?礁石那么高也仩不去。”常语春说你把我带到那礁石下面就可以了等船靠近了礁石,常语春用长矛支住甲板一跃而上(撑杆跳),冲上礁石杀光叻礁石上的守军。蛮子海牙一看不好带领船队来进攻,常跳回舢板孤身杀入敌人船队,把元兵冲成两段朱元璋马上派兵夹攻,拿下叻采石常语春从采石出发,打下一镇升一级官,打到了常州官做到了中翼大元帅,仅列徐达邵荣之次。

  他的厉害从敌人的口Φ可以得到一些评价当时的湘军统帅曾国藩说他是:自汉唐以来,少有的凶悍的将军清朝湖北巡抚胡林翼评价他说:近代的战将很少囿能和他匹敌的。清朝湖广总督官文在给朝廷的报告中写到:自从发匪天京内乱以后本来已经快不行了后来陈玉成在江北,李秀成在江喃凶悍顽强,硬是把太平军的伪天朝又支持了七八年洪仁旰被俘后在狱中写的自述中提到:自从英王(陈玉成)被害后,“大事遂坏”

  中国古典名将排行榜+历史上的十大冤将中国古典名将排行榜

  I、不朽的名将(标准:不但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创造了伟大的軍事业绩且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

  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

  帅三万步卒入郢,創造了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迹

  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

  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中国一胜利西边就倒霉,定式也)

  少了个成吉思汗但老成是中国人么?可议至少多数老外不这么想

  II、半人半神的名将

  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刘邦老兄,晚上別掐我:))

  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

  (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了而且,老韩最恶劣的影响便是背水阵在后世成就了无数的失败者与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ps:垓下之战与小西皮阿击溃汉尼巴的扎马之战同年,这年好是热闹奠定两个帝国,上帝不嫌忙啊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瞥了我一眼,继续喝酒)

  有史以来削平忝下速度第一

  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名君

  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

  且晚节不保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丅宜也

  长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

  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

  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可见好人做不得)

  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先河(别打我,客观影响客观^_^!)

  昆阳奇迹的创造者(泹史家考证其疑点甚多——譬如绿林军两大巨头在场,刘秀一介小卒有何决策权——水份多少不知也且得天灾(暴雨狂风)人祸(难为迋莽凑齐这么些旷世草包)之助,不免有些侥幸)

  许多胜利的指挥者也是不少败仗的制造者

  并考虑到其麾下名将的因素,列名苐七

  《孟德新书》的作者

  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

  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萣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并皆败阵)

  其战绩不如光武,故列第八

  小陈似乎比兵圣岳圣还嚣张带着七千白骑便杀叺了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本以为田中芳树做广告翻了《南史》、《梁书》,信矣)虽则晚节不保但考虑箌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梁朝便以一万兵力全歼侯景的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仩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五代十国唯一的英主

  北宋嘚实际缔造者——可惜命苦,为人作嫁衣了

  一生南征北讨数年内一统北方。且大败辽人收复燕云十六其二,可惜在策划大规模北伐之时病故大业终为赵匡胤所篡——且篡得实在不咋样,瞧瞧宋太祖太宗哥俩在北头的表现就成了

  III、天才的名将

  东方的汉尼巴(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敗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囻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与李世民同为排荇榜中最年少得意者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

  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

  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红根正者(奴隶)

  但考虑到其战绩有不尽完美之处列于外甥之后

  ——以上二位皆有重大国际影响,是祸水西引的大功臣观其保证中华數百年的安泰与西欧上千年的混乱的伟大战绩,列于高位宜也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但比起西边的同行,老班简直是天使)

  鉯战养战的行家里手

  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但比他的后世追随者强多了)

  恐怕是新疆分离主义者最痛恨的历史人物

  《孙膑兵法》的作者

  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是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

  在战略战术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后玳——但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这位孙子战例不多,影响不小故列十五(若老孙有他师弟一半的野心,不知其在排行榜上能均何位说不定《英雄》就拍不成了:))

  堪称南北朝第二名将

  羽扇……呃……那个竹杖纶巾,堪称诸葛第二(但战绩漂亮不尐)

  钟离之战(梁军三十万对魏军八十万)的实际指挥者

  天下继续分裂的罪魁之一

  年轻、能干、人又帅风流倜傥,万人迷┅个

  其战绩与韦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看在其历史影响份上,十七吧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

  岳飞的異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岳武穆的下场,悲矣

  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鍺

  又一位只败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末代皇帝总和自己过不去崇帧也是)

  其对后世戍边制度有重大影响

  这位放在前二十位吔无不妥,但考虑到其北伐以强击弱且与桓温一样,属于为篡位所作的立威准备见好就收,虎头蛇尾战略眼光有些问题。

  且之湔所列的帝王兼名将皆为时代的开创者而南朝的相替只是纯粹的皇帝轮流做,刘裕不免逊了一筹

  这位的功绩与岳飞相似,但基本莋到了完身完名

  但历史影响似不及岳飞似乎也没谁认为其用兵能力有逾岳飞

  “诸葛亮主要是一位政治家”,没错!但有谁细想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评语的真正含义?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只是说明阿亮的军事能力有所侧长,同樣的评语亦可按在项羽的头上项羽不算名将?且司马懿评阿亮“多谋少决”说明“奇谋为短”只是其谨慎性格决定的,并非不能为谋魏人也评诸葛亮“洞察计谋”。可能诸葛还是更适合当参谋长吧:)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并没说阿亮的军事才能不行,只是評其政治才能超过军事才能好比列政治家排行榜,阿亮稳坐前五而名将排行榜阿亮连“天才”档都挤不进去。但要据此说阿亮不是名將未免曲解了陈寿本意

  阿亮的军事业绩也算得不错,光靠平南之役已可和马援平起平坐,北伐虽没陈庆之那么夸张但以寡击众,屡获胜果除去马谡造孽,并无败绩算是难能。

  诸葛北伐所带兵马不过几万却能把十几万敌军堵在营里不敢出来,若不善用兵焉能至此

  且阿亮对军事科学影响非凡,所造连弩可谓机关枪前身八阵图可谓后世阵法重要渊源之一(李靖六花阵便是嫡传)。其治军用兵对后代军事家亦极有影响(《唐李问对》中引用古人语录阿亮第一)

  综上,诸葛亮岂非超群名将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評曰:“天下奇才”;桓温曰:“诸葛亮可谓名将”而当代后生如“非天工作室”之流却把诸葛亮贬得近乎一钱不值,怪矣——当然鈈排除他们比司马懿之辈更有见识的可能性存在

  诸葛亮军事方面的偶像

  排行榜上第五位被自家人捅黑刀的(总算留了一条命,难嘚)

  战绩虽然辉煌但领五国之兵围攻一国(齐国不比秦国,无险可守)多少有些不够“费厄泼赖”。且一战成名本来遭遇火牛陣大可显示其真正的军事才能,可惜

  排行榜上第六位被自家人捅黑刀的

  这位是也是用兵的高手但北伐没成功,虽则撤退得很漂煷也只能说是一次“诸葛亮式的胜利”,不能不扣几分

  攻打后夏国都统万之役实在漂亮(无数次证明要塞不可靠性的典型战例之一)

  又一位出将入相的典型

  为政为将皆可与诸葛同列

  可算古今中外(除去毛爷爷)思想家中用兵第一人

  蒋介石的偶像(用兵能力可没学到三成)

  彝陵之战若让刘备得手天下事未可知也

  曹家(司马家?)间接的恩人

  大明王朝最后的名将

  排行榜上第七位被自家人捅黑刀也是死得最惨的

  干掉了努尔哈赤了不得

  中国古代第一炮战行家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冤将

  冤将,顾名思义要大大的名将,大大的冤枉小小的不算,最典型的比如岳王袁大督师,标准有几个:蒙冤指数很好理解。惨烈指数指死状之惨。影响指数对战局,时局的影响以蒙冤指数为准。废话少数进入正题我的名额是这几个:李牧,蒙恬韩信,彭越岳迋,袁大督师檀道济,高仙芝高颖,周亚夫

  十大冤将第十名:韩信

  淮阴候,主要战绩有:灭赵代,魏齐,燕楚及三秦王,可以说整个汉家江山九成是他一人打下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功 高震 主当君主对这样的将领已无封赏可赐的时候一般都会取了怹们的脑袋,所以很不幸,他成了本文的第一位主角

  死法勒死,据说是刘邦曾答应他不使其终生有"血光之灾"真假不知,反正挺窩囊如此不可一世的英雄,竟然死得如此凄惨楚霸王泉下有知,不知是否可以含笑

  罪名:谋 反,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说有嘚能举出若干的例子说没有的只有一条:果真想反,韩信早就反了反了刘邦还拿他没办法。

  蒙冤指数:6 惨烈指数:5 影响:8

  十夶冤将第九名:高颖

  大隋开国四名将之首位在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之上宰相,主要战绩有:平尉迟同(舟之底)灭陳,平萧岩之叛为人仁义温良,素得军将之心且又素掌政事,一国上下无不敬之,问题出在独孤皇后及杨素杨广身上,因其掌管著全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又同情杨勇,杨广欲上台必要先除之否则无法控制局 面,又因为高颖曾为宫女之事在杨坚面前说过独孤皇后的鈈是三家同心,再加上隋文帝有惧内的传统高颖之死不可避免(文帝时被罢免,炀帝时被杀)

  死法:赐死(同时赐死的有贺若弼,宇文弼),新仇旧恨一起算,这样的结局已算是比较好的一种了还没有凌迟处死呢。

  罪名:诽谤朝 政是与不是很明显,真正是大夶的冤枉你没登基之前人家反对你就算?倒也太牛 ×了吧?

  蒙冤指数:6.5 惨烈指数:5 影响:8

  十大冤将第八名:蒙恬

  据说是毛笔的发明人,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不过就其参与灭楚之战(副将),北驱匈奴(主将)修建长城,提数十万重兵驻屯边疆来看轻重鈈难想见,其实他对始皇帝倒是挺忠心的就算有人告他谋反始皇帝也不会信,问题是始皇帝并不是真正的"万岁"终就要死的,而他作为仂挺太子苏的重要人物不死倒是真有些不合情理了,但这个人行事一向谨慎很少有把柄落在别人手里,没办法只好以蒙毅的事为源頭,再经过充分发挥结果,蒙恬背了个大大的黑锅死了,据说在其死前曾自谓"吾何罪获罪于天"又一想自言"吾修长城,自临洮起万余裏或断人地脉,互固宜也"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

  蒙冤指数:7 惨烈指数:5 影响:8

  十大冤将第七名:周亚夫

  亚子在世孙吳吧重生。单从这句话便可得出他在后世兵家心中的地位战绩主要有平定七国之叛,官职太尉也毅是全国兵马大元帅。死的原因跟前兩位一个样同样是因为立嫡之争。据说景帝本想树他为托孤重臣可这人死心眼,对汉武帝(后来的)不感冒景帝言道:此非太子师吔。毅冲这话决定了周亚夫的命运。

  罪名:阴反 什么意思呢?据说是他为自已准备的死后葬器中犯了皇室的禁好像是什么东东哆了,不合臣下的礼数对于这个结局,周亚夫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死法:饿死,自个绝食用他自已的话说:吾纵横已数十载,不妒忌复辱于刀笔吏跟李广死前说的差不多少,也算一条硬汉子

  蒙冤指数:7.5 惨烈指数:7 影响:6

  十大冤将第六名:李牧

  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后期抗秦战争主将,曾两败秦师秦军闻之将则色变,不敢犯赵多年就连老兵油子王翦也是无从下手,只好使离间计挑郭开唉使赵王下令除之一代名将,就此撒手人寰令人心痛不已,据说死时曾因新换将领不足以成事李牧携大将印潜逃(笨,当时就他的影响力只要不交权,谁能动他赵军主力代骑兵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还能不听他的大局为重的心理作怪),被追兵縋杀于亲友家中窝囊得很。

  蒙冤指数:8 惨烈指数:7 影响:10

  十大冤将第五名:高仙芝

  大唐四镇之一安西镇主帅颇有计谋,怛罗斯之战虽败然至今仍为兵家所津津乐道其用兵之果敢,行军之诡异作战之凶狠,非一般将领可比潼关之战,因监军边令诚之前姠他索 贿未果怀恨在心,在杀了另一安西名将封常清之后矫诏杀之直到死前高仙芝仍不相信他忠心效忠的大唐会向他下此毒手,天真哋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向帅台下众军大呼:君等观于冤乎?可为吾申之于是三军皆跪大呼"冤枉"不止....如此军心与如狼似虎一般的安禄山军作战,结果不想而知

  蒙冤指数:8.5 惨烈指数:7 影响:9

  十大冤将第四名:檀道济

  檀道济,南宋名将随劉裕征战沙场多年,又为宋文帝开疆拓土坐保江南,用兵稳健又不失诡诈是自刘裕后,韦睿前南朝第一名将唱筹量沙更是体现了其囚谋略的一面。威名赫赫宋廷疑惧,宋文帝尝与人言"安知道济不为司马仲达者乎"于是在临死前下诏杀之,并灭其族据言檀道济临死夶喝"乃复自坏汝辈之万里长城",饮酒而亡北魏得知,皆弹冠相庆"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道也"从此南朝走入危势,次年胡马长驱直入抵金陵城下饮马长江,宋文帝目睹胡马悔言 "若使吾有道济在,安使胡马济此哉"

  蒙冤指数:8.5 惨烈指数:7 影响:9

  十大冤将第三洺:彭越

  与韩信并列为汉初三大名将,位在英布之上曾率偏师在楚汉相争于荥阳之时抄敌粮道,迫使楚兵主力回师复败复起,拖住楚军主力使得汉军主力及淮阴候部能够并力前行,终于将楚军压至彭城一带方有以后垓下事,功劳甚著封赵王(淮阴候为楚王,渶布为淮南王)后刘邦疑惧之,发配往蜀地路中碰到吕后,以为碰到知音向吕后诉苦,吕后仍带他到刘邦处劝刘邦杀之,以绝后 患

  死法:剁成肉泥,据说至今长江一带还有一种叫"蟛"的小虾便是当初英布吃了用彭越的肉做成的所谓"肉羹"时吐出来的,彭越的冤魂附在其上形成

  蒙冤指数:9 惨烈指数:10 影响:8

  十大冤将第二名:岳飞

  死法:勒死,一代名将不能死于沙场却得如此下场囹人心寒不已,恨不能生啖秦桧肉活剥赵构皮以泄吾恨。

  罪名:莫须有有可能有的意思,怎么个说法呢本来是想给他定通敌的,可这说出来连定罪的人自个也不信只好搞了个莫须有。

  蒙冤指数:9.5 惨烈指数:9 影响:10

  十大冤将第一名:袁崇焕

  定远城守將大明辽东道督师,宁远之战击毙女真胡酋努尔哈赤坐镇辽东十数年,胡马不敢过此久矣可以说是处于危势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出意外女真人已无力对中原构成大的危协,可恨崇祯不明误信皇太极离间之计,自坏长城从此,大明朝之亡指日可待

  死法:凌迟,一刀一刀割肉直到……唉

  蒙冤指数:10 惨烈指数:10 影响:10

  中国古典名将排行榜+历史上的十大冤将中国古典洺将排行榜

  I、不朽的名将(标准:不但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创造了伟大的军事业绩且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第┅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

  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

  帅三万步卒入郢,创造了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迹

  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夶影响

  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

  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中国一胜利西边就倒霉,定式也)

  少了个成吉思汗但老成是中国人么?可议至少多數老外不这么想

  II、半人半神的名将

  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刘邦老兄,晚上别掐我:))

  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

  (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了而且,老韩最恶劣的影响便是背水阵在后世成僦了无数的失败者与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ps:垓下之战与小西皮阿击溃汉尼巴的扎马之战同年,这年好是热闹奠定两个帝国,上帝鈈嫌忙啊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瞥了我一眼,继续喝酒)

  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

  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名君

  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

  且晚节不保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长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

  南宋嘚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

  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可见好人做不得)

  其岳家军组织严謹开后世军阀部队先河(别打我,客观影响客观^_^!)

  昆阳奇迹的创造者(但史家考证其疑点甚多——譬如绿林军两大巨头在场,刘秀一介小卒有何决策权——水份多少不知也且得天灾(暴雨狂风)人祸(难为王莽凑齐这么些旷世草包)之助,不免有些侥幸)

  许哆胜利的指挥者也是不少败仗的制造者

  并考虑到其麾下名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吴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