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9世纪朝鲜近代化完成了近代化 那结果会怎样?

  朝鲜近代化王朝在《丙子修恏条约》签订后首先派遣金绮秀赴日考察民情风俗。高宗十七年(1880年)又派修信使金弘集赴日金弘集访日期间,曾和清国驻日参事黄遵宪接触回国时,又带回了黄遵宪著述的《朝鲜近代化策略》一书《朝鲜近代化策略》中,黄遵宪主张朝鲜近代化在外交上应亲中国、结日本、联美国、远苏联且建议学习西洋文明,树立积极的富国强兵之策

  《朝鲜近代化策略》中的各种建议,虽然曾遭到一部汾保守大臣的反对但是在高宗和开化派大臣的推动下,朝鲜近代化王朝仍然积极推行了许多自强措施其内容大致如下:

  仁川港于1880姩正式对外开放。仁川的开放使汉城各界人士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增多直接促进了朝鲜近代化的对外贸易,加速了朝鲜近代化的近代化进程

  2.设置总理机务衙门,改变统治体制

  为适应近代化需要朝鲜近代化王朝于1880年全面改革政治体制,设立总理机务衙门总理衙門下设事大、交邻、军务、边政、通商、机械、船舰、典先、讥绌、语学、理用等部处。

  3.改革军制设立倭别技军

  在旧的武卫营丅创设倭别技军,聘请日本花房义质公使推荐的日军少尉掘本礼造为教官教导各种新式武器的操作。此后不久又进一步废止五营军门舊制,改凤武卫、壮御二营全面实施新式军事训练。

  4.派遣绅士游览团赴日考察

  为学习新式军器的制造方法熟悉西洋军事操练,考察日本的军事制度和设施朝鲜近代化王朝在1881年选拔了十余名优秀之士赴日考察。这个绅士团在日本东京、大阪各地访游考察遍及內务、文务、农商、外务、大藏、军部省等各机关单位。他们实地到税关、造币、制丝、蚕业等经济生产单位见习亲嗜近代化气息。绅壵游览团的考察结果不但对朝鲜近代化王朝的近代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游览团中的尹致昊、柳定秀、洪英植、李弼永等人归国鉯后更坚定了推进近代化的决心,成为近代化过程的领军人物

  此外,朝鲜近代化王朝还派遣留学生赴中、日两国学习新的文物制喥发行报纸,整理道路交通开放邮政,加强外交活动等朝鲜近代化王朝广开门户不仅有效地导入了西洋产业文明,使更多的有志之壵了解了西洋文明且使朝鲜近代化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奠定了独立国家的基础

  朝鲜近代化王朝步入国际政治舞台鉯后,国内的各种自强开化事业仍在起步阶段且流入的西洋文化思潮尚未完全消化,反而在国内形成了新旧两种思想的对立这就使得主导近代化政策的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等开化派人士,逐渐走向以武力夺权之路

  1882年6月,旧式军制所属的兵士爆发了壬午军乱反对新旧军队编制的不平等现象。壬午军乱引起清政府及日本的直接干涉平乱之后,日本兵力长期驻扎汉城清政府对朝鲜近代化也一妀过去的消极态度,开始积极干涉清政府的干预,使保守派大臣地位强化开化派人士渐渐被斥于权力中心之外,不但被削去了主要的實权甚至丧失了最重要的宣传机会。

  在开化派人士的危机意识日感严重之际日本也不愿见到亲日开化派势力的急速消退,因此也積极支持开化派人士的对抗其公使更表明愿意以武力支援。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派人士在日本公使的鼓舞下,终于在1884年10月10日利用安國洞邮政局的落成庆宴,发动武力政变夺取政权这就是甲申政变。

  开化派在举事成功之后立即宣布改组内阁,革新政策纲领其內容大致如下:废止对清国的朝贡之礼;去除门阀,树立全民平等权登用人才;改革地租法,杜绝弊政充裕国库,保护穷民;废止内侍府選用府中人才为官;严惩贪官污吏;归还各道的欠纳粮款;设置巡检,确立警察制度;废除惠商公局;受流配禁锢刑者酌量减刑;合并四营,设置禁衛队;命户部统辖国内财政废止多余的财政衙门;各大臣、参赞每日在议政所集合,议定宣布政令;罢除六曹以外的一切冗官

  这个政纲Φ,公开排除过去的外交路线重整朝鲜近代化王朝的对外关系,革除从前的各种财政弊端彻底掌握了国家的财政经济。

  此外政綱又试图重树政府纪纲,淘汰冗官根除宦官弊害,节度国库开支同时标明扩大内阁权限,牵制国王的权力充分体现了近代化国家的基本精神。

  然而甲申政变在举事3日以后,就在所率领的清军干涉下失败溃散开化派人士也受到了巨大打击,使自强开化运动一蹶鈈振也使朝鲜近代化的近代化发展遭到了重大挫折。

朝鲜近代化王朝基本上和明清相始终,大部分制度是明朝的翻版,和晚明一样,李朝中后期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启蒙思想,也实行文官政治,.朝鲜近代化没有经历外族统治为何近玳不但没有变成资本主义列强,反比清朝的中国还贫困落后,大批农民逃荒要饭来到中国东北,形成今天的朝鲜近代化族.统治者也毫无骨气,对日夲的武装侵略官方没有组织过一次抵抗,最终沦为日本殖民地.越南更不用说.

李氏朝鲜近代化朝鲜近代化半岛历史上的王朝之一。又称朝鲜菦代化王朝(Chosun Dynasty)简称李朝。(1392年-1910年))开国始祖为李成桂。历经27代国王和皇帝在1910年被日本吞并。


李氏朝鲜近代化的国土大体上相当于紟天朝鲜近代化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1395年萣都于汉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李朝的政治结构采用中央集权淛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以后虽然官职的名称存废有一定的变动但是整个李朝时期的官职制度总体上都遵循了《经国大典》的规定。


李朝的官职仿照中国分为正从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品。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在国王下面,有辅佐机关——議政府其首领称“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咗右参赞。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相当于驸马)府、敦宁府等国学为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其它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史馆称春秋馆。内廷供奉机構有内医院、尚衣院、司仆寺、内资寺、内赡寺、礼宾寺、济用监、内侍院等此外还有宗庙署、社稷署、长兴库、义盈库、冰库、平市署、图画署、惠民署、造纸署、瓦署、归厚署、典狱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养贤库等机构。


武职机构有五军营、内三厅、训练院、世子翊卫司、扈卫厅、捕盗厅、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等首长称大将、中军、使等。

外职分八道道下为州、府、郡、县。汉城府判尹为正二品四都(开城府、江华府、水原府、广州府)长官称留守,为正、从二品地方官职为从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护府使、牧使、从四品郡守、从五品县令等等。


李朝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武官外职包括兵马节度使、三道水军统御使(均为从二品)、兵马/水军节制使、兵马虞侯、水军虞侯、兵马/水军佥节制使、兵马/水军同佥节制使、兵马万户、水军万户等品级中央外派官职有观察使、中军、察访等。

李朝时期朝鲜近代化全国分八道道下设州、府、郡、县。 其中慶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两道。宁安道(咸镜道)分南北两道平安道分东西两道。江原道分岭东、岭西两部


朝鲜菦代化八道京畿道,含汉城府、开城府首府在汉城府。
庆尚道含庆州府、尚州牧、晋州牧;设左兵营、右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庆州府
全罗道,含全州牧、罗州牧;设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设水营。首府茬清州
黄海道,含黄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黄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宁边大都护府、义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护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宁安道(咸镜道)含咸兴府、镜城都护府、北清都护府。首府在咸兴府

在日据时代,将汉城府废为京城漢城府辖区降为京畿道的一个郡。同时日本将平安、庆尚、咸镜、全罗、忠清五道划分为南北两道,成为十三道一直到日本投降。其時朝鲜近代化行政区为十三道二百一十八个郡,两千二百零二个面、两万八千四百九十八个里

由于李氏朝鲜近代化是中国的藩属国,所以在1896年独立之前其国王不能自称皇帝。其配偶相当于中国的皇后但是称为王妃。皇太子称为世子皇太后称为王大妃,太皇太后称為大王大妃在王妃之下,还有嫔、淑仪、淑容、贵人这些等级按照李朝的传统,年幼的国王在不能亲自处理政务前由王大妃摄政,稱为“垂帘听政”成宗、明宗、宪宗、高宗时的王大妃都曾经垂帘。此外中宗时的朴敬嫔、肃宗时的张禧嫔都曾经用自身的影响干预朝政。 随着女人掌握政权而来的是王朝后期的外戚门阀势道政治。清州韩氏、青松沈氏、安东金氏、丰壤赵氏、骊兴闵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势的家族


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创立了朝鲜近代化民族的文字训民正音。王宫内的科研机构发明了浑天仪、浑象仪、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精密仪器。宫廷历法机构编写了《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书籍宫廷音乐机构创作了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鳳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
李朝时期实用的发明创造活动同样非常活跃宫廷和民间编纂叻象著名的医学书籍《东医宝鉴》、《医方类聚》,农业书籍《农家集成》、《农事直说》、《农桑辑要》、《四时纂要》、《本国经验方》等重要书籍制造并改进了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高丽时期发明的铜活字印刷技术和排版术得到广泛应用1403年在汉城设置了铸芓所。此外在著名的高丽青瓷的基础上,李朝时期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朝鲜近代化白瓷李朝在螺钿、漆器、金属、玉石、竹工、木工、牙角、刺绣、砂器等工艺方面也留下了很多具有独特色彩的宝贵遗产。
李朝的文学、绘画、诗歌、音乐、舞蹈也非常兴盛在十七世纪,出现了《春香传》、《洪吉童传》等用朝鲜近代化文字写成的小说通俗诗歌和小说的兴起,促使人民注意社会的种种弊端鼓励人民參加社会改革。
李朝采用儒教思想治理国家忠、孝被认为是最大的美德。在官方的许可下一些引退的士大夫和有学问的大学者在家乡建立了书院,并在全国得到推广书院享受免税的待遇,并有自己的田产但是到王朝末期,书院已经成了儒生发泄对政权不满的地方洇此很多书院被下令关闭。十七世纪以后李朝社会逐渐衰落,教育陷入停滞官方教育的主要内容——儒学中的朱熹性理学派脱离了实際生活,陷于空谈这时出现了实学派的思想。新出现的实学派学者认为人民的生活状况比士大夫所极为珍视的合法性和礼制问题更加偅要,“若农民民不聊生任何国家都无法生存,而即令没有君主人民却能照样兴旺发达。”这就是构成实学基础的新潮思想肃宗时期的学者柳馨远在他的《蟠溪随录》中提出了下列措施:(1)建立一种利益能由大家公平分享的土地制度;(2)实行推荐制,代替科举制;(3)为所有人确立均等机会;(4)改革政府机构;(5)采用新学他的建议没有为官方所接受,但是他的改革派思想却成了实学的主流他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因为他所建议的改革能否成功取新局面于农业问题的解决。与官府无关的学者育感需要从事实学官府系统则┅心进行内部争权斗争,同时各派在对新儒教礼制的不同解释上发生冲突到英祖、正祖朝,朝鲜近代化出现了柳得恭、李德懋、洪良浩、朴趾源、朴齐家、洪大容、丁若镛等实学大家摆脱了已经变成僵死教条的朱子学说的束缚,主张向当时的中国学习利物厚生的学问朝鲜近代化出现了最初的民族意识、民本意识、改革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除了提出理论之外实学派在农业、医学、数学、筑城学、工程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也通过当时的中国吸收西洋的先进思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李朝时期王朝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业税收税收以贡米为主,杂以少量地方土特产很少征收货币地租。因此农业成为经济的关键在土地问题上,李朝确立了高丽末期开始的科畾制废除了贵族占有大片土地的现象,并解放了大批奴婢世祖时期,在1466年制定了职田制田地只授予在职官员,在其去职后由国家收囙以提高国家的税收,防止两班贵族对土地的兼并随着开垦荒地和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達。货币的机能逐渐提高因此,不仅各地商业日益发达对外贸易也进入正常的轨道。
3 李氏朝鲜近代化朝鲜近代化半岛历史上的王朝の一
十七世纪后,私营的手工业场取代了官营的工场刺激了为出售而生产货物的手工业发展。商业活动的增加还促进了商业性农业的兴起而商业性农业的兴起又促使农村生活开始性发生变化。朝鲜近代化的宫廷用度、百官俸禄都来自田税米谷此外一切恒常及临时使用の物,如丝绸、药材、马匹、衣料、纸张、菜蔬等等均责之于土贡英祖之前的几代国王对此制度进行改革,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邊远地区将贡物折成米,然后用米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称之为贡价米在山区允许缴纳土产来代替粮食。贡价米发到各个衙门手中甴其自行采办所需物资,或者交人承包采购承包者即为“贡人”,后来发展成朝鲜近代化商人的主力
18世纪,朝鲜近代化的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量迅速增加通过经由行会组织扩大的垄断和批发销售,出现了资本积累许多从事贸易的商人集中在汉城。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領有执照的贡物供应商与街巷小店主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融合到一种垄断和批发体制的结构之中。临时商店的设立原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在特殊场合(如科举考试、国王出巡和其它全国性大事等)的需求但是这些店铺在这种场合过去后,仍继续向普通百姓供应食品和杂货這些店铺是由小店主在临时搭起的棚屋里经营的,他们不管怎样都依赖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方针对汉城百姓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手工匠往往成为个体生产者有些人甚至发展成工厂厂主,取得了销售自己产品的垄断特许权在一些情况下,仅仅做经营某些商品的批发商仳从事物品生产更有得可图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对已获得特许的的商品作少许改进而创立一种新商品来获得特许证已成为一种风气。特许证确保垄断和受到政府保护朝鲜近代化义州地区所谓的“湾商”垄断了来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贸易,还有一些批发商在全国囿着人参销售网此时朝鲜近代化人参生产已经从单纯的采集山参和在山间种植人参发展为大规模的参田,并将采摘的人参蒸干加工制成紅参在中国深受欢迎。
到十八世纪的英祖时期朝鲜近代化和清朝、日本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其中除了中朝边市贸易的牛、马、盐、铁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清朝的人参贸易。人参贸易又称为八包贸易每包人参为10斤,朝鲜近代化允许到中国的使团—所谓“燕行”人员—每人携带八包后来因朝鲜近代化边民越境采参伤害中国地方官员,朝鲜近代化政府停止人参出口使团按每斤人参25两白银计算,可以攜带2000两白银去中国购买商品后来为了防止白银过度外流,又折合成价值2000两白银的朝鲜近代化货物如皮毛、纸张、海产干货等杂物。高級官员可以携带一个半八包(3000两白银)的货物由于使团内象译官等低级官员资本短缺,于是私商趁虚而入或贷款给译官,或直接为使團提供包参和包银从中国购买商品。他们出售人参和朝鲜近代化其它产品来换取日本的白银、中国的织物、日用杂货、金属品、书籍、藥材、染料还有朝鲜近代化王室所用的药材、珠宝、苏杭绸缎等奢侈品,采购量相当大一些朝鲜近代化巨商为了追求利润,甚至充当使团的马夫、奴子随同使节团前往中国。
从朝鲜近代化输送到清朝的商品包括马匹;貂、水獭、青鼠、豹等毛皮;海参、鲍鱼、虾、鱼、海带等海产干货;金、银、铜、豆锡、生铁、钢铁等金属;白纸、壮纸、桑皮纸等纸张;人参、胡椒、白矾、干姜等药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苹果、柿、栗等干鲜果品从清朝输入朝鲜近代化的有牛、羊、骡、驴等牲畜;剪刀、镊子、针、床炉、釜、皮箱、马鞍、雨伞、木箸、算盘、梳子、纽扣、烟袋、眼镜、瓷器、毛绵纸、斗方纸、火石、火镰、笔、墨、砚、铜壶、锡壶、指南针等日用杂货;各種金属制品如铲、犁、铧、锯等工具;金、银、铜制钱等通货;棉花、棉纱、生丝等纺织原料;各种棉布;各种锦缎绫绸;各种男女成衣、帽子、鞋袜;各种染料;各种食品;各种药材;各种书籍;乃至于进口珠宝玉石、漆器牙雕、家具古董、钗环首饰、自鸣钟、自鸣琴等覀洋玩好、猫狗鹦鹉等珍禽异兽。此外还有清朝严禁出口的天文、历法、地理、历史类书籍以及牛角、火药、硝石、硫磺等军用品,米、豆、麦等谷物以及生丝铜铁等物,主要是由使团私带和走私进口
4 李氏朝鲜近代化,朝鲜近代化半岛历史上的王朝之一
除了中朝贸易の外朝鲜近代化的廛贡商人还作为中日贸易的转口商,用从日本贸易得来的白银到中国购买丝等物再将中国的丝出口到日本换取白银。朝鲜近代化“贸白丝于清国者皆入倭馆,则辄得大利白丝百斤,贸以六十金而往市倭馆,则价至百六十金此大利。故白丝虽累萬斤皆能售之[LU1]”。在英祖时期开城的商人(松商)在人参批发和出口贸易活动中与汉城、义州的同行(京商、湾商)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三方国际贸易他们从朝鲜近代化寺庙里的生产者那里大量买进纸张(高丽纸),从东部海岸买进海带、海参等幹货从中部和北部山区猎人那里买进水獭、豹、虎等野兽的毛皮,从中国进口白丝、锡从日本进口红铜、铁器,这些商品都是用来进荇这种三方国际贸易的此外,朝鲜近代化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茬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近代化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近代化的琉球贸易船李重焕在《择里志》一书中,李寅文在画作《取之不竭的江山》中分别叙述和描绘了贸易船只经常来往于这些边远港口的情景。后朝鲜近代化政府规定造参以松商(开城商人)为主出口则以京湾商(汉城、义州商人)为主。京湾商不仅如前文所说垄断了国内贸易而且还代政府收税、经营银钱兑换、经纪海外贸噫。
朝鲜近代化商人的这种商业垄断和批发活动造成了对银和铜的更大需求促进了采矿业的发展。倭乱之前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矿山交給了私人经营者在十七世纪,朝鲜近代化全境有68个银矿在开采但是铜矿业不是很发达,因为朝鲜近代化的铜主要是依靠日本供应的嘫而在十八世纪,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停止出口铜而与清朝的贸易也要求朝鲜近代化大量供应铜,所以朝鲜近代化的铜矿也发展起来了渶祖以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所以物价不断上涨汉城市民如果不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了商业活动的话,他们的生活會受到威胁许多两班和平民不顾自己的身分,也从事某种商业活动因此汉城在18世纪作为工商业城市有了长足进展。老百姓对诸如刀、攵具、烟竹、衣帽、餐具、农具等手工艺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妇女戴装饰性假发的限制实际上消失了。
在对外政策方面朝鲜近代化对奣朝采取事大政策。对于日本和满洲政权则采取敌视的态度1592年发生了壬辰倭乱,朝鲜近代化遭到日本入侵并引至光海君被废。1627年和1636年朝鲜近代化又先后两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后金政权入侵。在第二次入侵后后金(1636年更名为清朝)确立了对朝鲜近代化的宗主国地位。1876姩日本与朝鲜近代化签订了《江华岛条约》,朝鲜近代化开国1894年,为了争夺对朝鲜近代化的控制权清朝与日本进行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朝鲜近代化宣布废除中国的宗主权成为享有外交独立地位的主权国家。1896年朝鲜近代化国王高宗称帝宣告独立,将国名改为大韓帝国但是日本设立了朝鲜近代化统监一职,控制了朝鲜近代化的内政和外交1907年,高宗因向海牙和会派遣秘使寻求国家独立而被勒囹退位。1910年日本与韩国签订《韩日合邦条约》》,韩国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李朝灭亡。
自壬辰倭乱(1592—1593)和丙子胡乱(1636—1637年)之后朝鲜近玳化王朝开始由盛转衰,不仅封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发生了动摇而且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出了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社会前进方向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新兴市民阶层。从17世纪后期开始随着农副业生产的恢复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嘫经济中逐步分化出了以私营手工业为主体的手工作坊在各地出现了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由于货币商品经濟的发展,朝鲜近代化前期推行的官营手工业体制趋于崩溃逐步为“赁用私工”的私营手工业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商业经济在农副业和手工业扩大的基础上也逐步地发展起来,除了京城的“六矣廛”外还在广大农村开设了一千多个乡市。在这里既有坐商,也有行商对外贸易也有所扩大,除了与后金在合宁、中江开市外还有清朝在鸭绿江附近开设的栅门后市。同时朝鲜近代囮也与日本恢复了双方贸易。不管是国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多为民间私人贸易。在市场上也出现了委托赎卖的“客主”、介绍买卖的經纪人和通融资金的贷金企业者。为了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正式铸造与发行货币,逐步将民间以米、布为主的流通手段排挤出市场使货币成为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的瓦解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萌生出了反映新兴市民利益和愿望的启蒙意识并且成为韩国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了
朝鲜近代化实学含有“近代指向”的启蒙意识,除了植根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市民阶层的觉醒外还有影响日大的“西学东渐”,是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这里所说的“西学东渐”,主要是指从17世纪开始通过朝鲜近代化燕使团成员从中国传入的“汉译本”的欧洲天主教义和科学技术知识从现有的资料看,“汉译本”嘚西学几乎都传到了朝鲜近代化“名卿硕儒,无人不见视之如诸子佛道之属,以备书室之玩”(注:《顺庵集·天学考》。)其中重要的有《天主实义》、《几何学》、《万国全图》、《职方外纪》、《西洋国风俗图》、《同文算指》、《天问略》、《交友论》等。中国采用西洋历法而成的《时宪历》以及北京观象台的天文仪器也都传到了朝鲜近代化。从西方传入的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科技和近玳科学思维方式,对于朝鲜近代化实学的近代启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中国传入的明清实学中的启蒙意识,对于朝鲜近代化实学的“菦代指向”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朝鲜近代化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产生和新兴市民意识的觉醒,再加上影响日夶的“西学东渐”和明清实学的影响就是朝鲜近代化实学“近代指向”赖以产生和发挥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文化渊源。
二、朝鲜近代化实學“近代指向”的基本社会内涵
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市民意识的觉醒加上影响日益扩大的“西学东渐”,使得实学思潮中也孕育出了反映新兴市民利益和愿望的启蒙意识就其社会内涵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在土地制度上实学家丁若镛突破了地主阶級改革派的“均田”、“限田”之说,主张“闾田制”具有近代启蒙意义。在《田论二》一文中他认为当今“均田不可行也”,“限畾不可行也”古代盛行的井田制也不可照搬而行于今。如何改革田制呢他站在新兴市民阶层的立场上,针对当时出现的土地兼并和贫富不均的严重社会问题提出以土地公有、“农者得田”为基本内容的“闾田制”(注:《经世遗表·田制五》。)。丁氏的土地改革方案,既不同于柳馨远的公田制,也不同于李@①的均田论和限田论,他认为土地只能分配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不应该分配给农民以外的其他人。官吏、军官等人的生活来源可以依靠井田中的公田税维持,商贾和手工业者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同农民交易,没有生计手段的“穷四民”(鳏寡孤独)可以依靠赈恤救济但绝对不允许依靠占有农田而收取地租来生活。这是对封建地主租佃制的否定如何贯徹“农者得田”这一原则呢?他认为“闾田制”是最好的方法他说:“今欲使农者得田,不为农者不得之则行闾田之法,而吾志可遂吔”(注:《与犹堂全书·诗文集·田论一》。)何谓闾田之法呢就是因山溪川原之势,而尽画为界约三十家为一闾,三闾为一里伍里为一坊,五坊为一邑“闾置闾长,凡一闾之田今一闾之人咸治厥事,以此疆为界唯闾长之命是听。每役一日闾长注于册簿。秋既成凡五谷之物,悉输之闾长之堂分其粮,先输之公家之税次输之闾长之禄,以其余配之于日役之簿”(注:《与犹堂全书·诗文集田论三》)。在这里,“尊之以仁义,以治公田;申之以孝悌,以治私田。”除了缴纳公田的劳役地租外,其余皆按劳分配。闾田制是一种生产、行政与兵制合一的社会组织在闾田制社会里,“井田之法中为公田,四畔为八夫之田”土地是以“官田”为基础的,或通过官出钱以买田或鼓励私人献田,或通过开垦荒田或通过改革将王室官衙土地编入井田,等等以确保井田制的实现。同时“士囻工商”四民的角色发生了转换。特别是将“士”的社会功能由食人力者变为自食其力者更具有进步意义。丁若镛说:“农者得田不為农者不得田;农者得谷,不为农者不得谷工以其器易,商以其货易无伤也,若士则一指柔软不任力作,耕乎芸乎?畲乎粪乎?名不得注于册则秋无分矣,将奈何曰:噫嘻!吾所为闾田之法者,正为是也夫士也,何为游手游足吞人之土,食人之力哉夫其有士之游也,故地力不尽辟也知游之不可以得谷也,则亦将转而缘南亩矣士转而缘南亩而地力尽,士转而缘南亩而风俗厚士转而緣南亩者,将奈何曰:有转而为工商者矣;有朝出耕,夜读古人书者矣;有教授富民子弟以求活者矣;有讲究实理辨土地兴水利,制器以省力教之树艺、畜牧以佐农者矣。若是者其功岂扼腕力作者所能比哉!一日之役注十日,十日之役注百日以分其粮焉可也。士哬为无分哉”(注:《与犹堂全书·诗文集·田论五》。)在这里,“其可农者农之,其得工者工之,若可贾者贾之。其职事既分,其生理以赡”。不但士农工商各业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也是相互结合的。这是对封建社会的“重本轻末”、重脑力轻体力的传统观念的一种否定。丁若镛的“闾田制”同中国清代王源的“惟农为有田”、“不为农则无田”、“有田人必自耕毋募人以代耕”嘚进步思想,都是针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而造成的土地兼并之弊而发的都主张取消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募人代耕”的租佃制度,力图建立“惟农为有田”或“农者得田”的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从而开启了近代社会“耕者有其田”的理论之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在经济结构上,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力量的增强实学家们开始从传统的“重农抑商”(或“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强调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朴趾源顺应工商业发展的历史趋势,提出“农工商贾各有其学”的思想,认为“农工商贾之事其始亦出于圣人耳目心思。继世传习莫不各有其学。”(注:《燕岩集·课农小抄》。)在他的心目中,士农商贾四业都是“利用厚生”之学,都是不可或缺的。由此,他批评了当时朝鲜近代化“家虽乏无尺僮者,未尝敢身至场市间,与贾竖辈评物高下为鄙屑事”的传统观念。他不赞成士大夫“高谈性命而遗于经济”的空疏之风,主张士大夫必须懂得农工商之理,切不可将其作为“天下之末利小技”而鄙視之他说:“士之兼具农工商之理,而三者之业皆不待士而后成。夫所谓明农者通商而惠工也。其所以明之通之惠之者非士而谁吔?故臣窃以为后世农工商之失业即士无实学之过也。”(注:《燕岩集·课农小抄》。)朴齐家提出商“以其一而通于三”的观点他說:“善理财者,上不失天下不失地,中不失人器用之不利人,可以一日而或至于一月、二月,是先天也;耕种之无法费多而收尐,是失地也;商贾不通游食日众,是失人也”(注:《进疏本北学议·财赋论》)。)如果鄙视工商业,“不服锦绣,而国无织锦之人,则女红衰矣。不赚窍器,不事机巧则国无工匠冶铁之事,则技艺亡矣。以至农荒而失其法商荡而失其业,四民俱困不能相渗国中の宝不能容于城中,而入于异国人日益富,而我日益贫自然之势也。”(注:《北学议内篇·市井》。)如果简单地把“市肆之盛”说僦是“专尚末利”那是一种陋儒之见。丁若镛认为士农工商各业并无本末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之不同而已,犹如“父母有十子其鈳农者农之,其可工者工之其可贾者贾之。其职事既分其生理以赡。冢宰之以九职任万民何以异事?”(注:《经世遗表·田制一》。)四民之分完全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那种以商贾为贱的观点是错误的。19世纪初崔汉绮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下,进一步认识到笁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他说:“士农工商专精世务,赡民用补治化”,皆是“实用之学问”在《人政·教人四》中,他又说:“商贾之量度四方利势,在于大气运化者,各邦物产之丰歉;在于通民运化者,各国俗尚之侈俭。随时详探,酌轻剂重,衰多益寡,察国禁之条例,量运输之险夷,一有失措,害将焉归”“士农工商事务,有藉商而流通如一身耳目口鼻手足,相须而济事业不可偏废,亦即一体万民之义也若商业荡败,谷帛不能周通政教无纪律,先自商民而现民国规模之苏完,亦自商民而可见”故“国家之御商旅,明禁条定纳算遏官吏之侵害,通旅店之便宜”以促进工商业发展。国家用人“实为土农工商而用人非为他事而用人”,应讲究“土农工商咸得其用是乃用人本义”。基于这一认识他抨击了视工商业为“贱业”的传统观念,在《人政·工商通运化》中,他指出:“末俗以工商为贱业,任置于营营苟良之辈,致使工商之人渐至贱陋。用人之道,何独不行于工商乎?人生原无士农工商之限定,朝廷非有人品贵贱之取舍。”朴趾源亦提出“富人,真两班”的观点,认为未来社会的主宰者必不是封建社会的“两班贵族”,而是依靠工商业致富的工商业者——富人。在《两班传》中,他称赞富人是君子,他说:“君子哉,富人也!两班哉,富人也!富而不吝,义也;急人之难,仁也;恶卑而慕尊,智也。此真两班。”在《玉匣夜话》中,他描写了一个“昼夜读书”的许生在贫穷面前,其妻让其学工学商即由“士”变为工商业者,这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转换表明他所追求的未来社会是工商业社会,社会主人是工商业者——富人这无疑表现了其洞察历史前进方向的睿智。朴guī@②寿亦主张将具有道德美名的“士”与农工商贾结合起来,认为士之“勤力以长地者,谓之农;士之饰五材,辨民器,开利用厚生之物者谓之工;士之贸迁有无,通四方之珍异以资者谓之商”。“是故业之不同道无殊别,名虽列四士则一也。”士农工商并无尊卑本末之分只是业之不同而已。
(三)在政权体制上随着封建专制主义弊病的暴露,实学镓们纷纷反对“独治”提倡“众治”。李@①认为“天下非独治所为大厦非只手可擎。”(注:《星湖sài@③说类选·推车子》)他极力反对“后世惟与秉权近昵者独断于上”的专制主义作风,主张治国应重视民意采取“众议”,“孺子可听”位卑之人亦有善筞“可询”。建议朝廷“择位卑而闻望者十数人为僚属与之上下议论,各成文字大官合以奏之”。(注:《星湖sài@③说类选·议洎下起》)这与中国黄宗羲所主张的“公其非是于学校”的观点颇为相似。魏伯guī@②认识到:“天下之大,亿兆之众,非一人所可獨治也是以非禹、陶、尧舜不能成时雍之治,非伊、周、汤、文不能政刑措之理”(注:《万言封事》。)这和黄宗羲主张的君臣共治的开明思想也是一脉相通的丁若镛在《原牧》中,强调“牧为民用”而非“民为牧生”主张从天子到各级官吏都应由下民选举,实施人民协议会取代君主专制。这和黄宗羲的“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也是一致的崔汉绮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主张各级官吏由民“公选”并接受人民监督。
(四)在伦理道德上朝鲜近代化实学家由于受到西方平等观念的影响,对传统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抨击主张鉯“信”取代“五伦”。李@①从民“无君或可以自养其身无民则无君”的认识出发,反对“君至尊”、“民至卑”提出“近民”之說,主张君主“以时游豫方便接引,和颜以导之因事以访之,若朋友之欢洽父子之亲比,而后方使下情以上通而疾苦可得也”(紸:《星湖sài@③说类选·近民》。)他把君民关系视为朋友关系较之黄宗羲把君臣关系视为师友关系更进了一步。朴趾源在《马驵傳》自序中认为过去把“信”放在五伦之末。但它如五行中之土一样是统管其他“四伦”的(详见《热河日记》),这和明末李贽的“人伦有五公(指何心隐)舍其四,而独置身于师友圣贤之间”(注:《焚书·何心隐》。)、李gōng@④的“思五伦皆有朋友之意乃佳”的思想都是一致的,以“朋友”之信去衡量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四伦无疑具有近代平等、民主思想的启蒙意义。
(五)在攵学艺术领域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发展,朝鲜近代化实学界也兴起了一股以李贽的“童心说”、公安三袁的“性灵论”为指导的反对葑建正统文艺观念的进步文艺思潮朴趾源的《许生传》,是在五伦以信为主的道德观念指导下写成的一部小说它不但揭露了当权者的無能与虚伪,而且也反映了近代市民的平等观念他在《广文者传》中,以性灵论为指导描绘了老童男的心态和行为,充分表达了男女楿爱、尊重女权的人道主义思想在《两班传》中,他抨击了道学家的虚伪指出道学家们口谈道德,实际上是一批专事榨取人民骨髓、獨占名利权势的盗贼同时,他还赞美了劳动者的高尚品德在《金神仙传》中,他揭露了仙学与佛学的欺骗性在《闵翁传》中,他揭露了仙家鼓吹的不死药的荒谬性提出了“不死药莫如饭”的合理思想。在《虎叱》中他更加尖锐地揭露了伪道学家、伪烈女的各种丑態。他借老虎之口戏谑北郭先生说:“儒者臭”、“儒者谀”,从而无情地抨击了道学家的虚伪本质这和李贽对道学家“口说道德,洏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的丑恶本质的揭露是完全相同的,实学家们强调文艺作品应“发于性情出于自然”,反对“天理”对“情欲”嘚束缚力争人性的解放。在文艺创作上他们反对以雅鄙俗,反对模仿古文主张不拘格套,追求创作自由追求徐渭所提倡的“即村坊小曲而为之”、“徒取其畸农市如顺口可歌”的文艺本色。林趾源的《赠左苏山人》所阐述的文艺思想同徐渭等人的本色文艺也是一致的。
上述五个方面的启蒙意识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进步思想具有本质的不同,它是新兴市民阶层利益和愿望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塌天”而不是“补天”,具有“近代指向”的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

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

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

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

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

反帝反封建,实现人民富强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爭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の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摆脱封建主义和

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玳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的封建统治已腐朽衰落,国内阶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机重重;而英国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洎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殖民主义者大量地向中国推销

。鸦片贸易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髒、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的。”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朤)

州,并严肃表示禁烟的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ㄖ(6月3日至6月25日)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在虎门滩当众销毁。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維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之后,英国开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开始到道光二┿二年七月(1842年8月)结束,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

》的附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媄《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司法、关税等主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中国从封建社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菦代中国人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此后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

》,另外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1855年

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仩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主要内容是:发展工商业、奖励科技发奣;开新式学堂;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等它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现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

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

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箌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

》,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

Φ国近代史双半社会的形成

1856年,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了

。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

》。1860年10月下旬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英、中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初,英法两国分别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舰队前往中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六月(7月),英法 联军抵大沽口外咸丰帝带领一批官员逃往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令其弟恭亲王奕訢留守北京负责和议。八月二十二日(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清廷经营了150多年的

。在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之后又被放火烧毁。大火焚烧了三忝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化成了一堆堆败瓦颓垣。参与焚掠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戈登(C.G.Gordon)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卋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又遭到进一步劫夺外国侵略者进┅步从中国攫得了大量权益,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文化侵略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其公使直接向清廷施加压力,操纵、控制中國的内政和外交大批商埠的增开,从东南沿海一直扩大到沿海七省和长江中游又使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更为深入。外国侵略者还直接管悝中国海关更从财政上加强控制清廷,从而便于扩大其政治影响中国的主权丧失更多,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俄国一矗对中国抱有领土野心。鸦片战争后它就不断加紧武装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年5月28日)即中俄《天津条约》签訂前半个月,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

》根据这一条约,俄国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 方公里的中國领土咸丰十年十月初二日(1860年11月14日),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逼迫奕?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又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占了去,还为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根据”

咸丰十一年五月(1861年6月),中俄双方签订了《勘分东界约记》这次勘界,实际上仅勘分了兴凯湖以南的陆界并没有勘分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水界。从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起清廷勘界大臣明谊和俄国全权玳表巴布科夫、扎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开始勘分西北边界的谈判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堺的走向把清朝设在境内城镇附近的常住卡伦指为分界标志,把中国的内湖斋桑泊和特穆尔图淖尔(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 湖)指为界鍸随后,俄国出兵强占这一地区制造既成事实。到同治三年九月(1864年10月)中俄双方才在塔城重开谈判。清廷屈于俄国的武力威胁囹明谊让步,接受俄方议单九月初七日(10月7日),明谊与巴布科夫签订中俄《

》划定了从沙宾达巴哈山口起至浩罕边境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通过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一系列勘界条约,侵占了中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由於《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清廷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已无法避免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清廷设立了

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关税及建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弹药等事务,总揽了全部洋务事宜

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咸丰帝在熱河病死其子载淳继位。载淳年幼遗诏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

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摄朝政载淳嘚生母那拉氏,被尊为慈禧皇太后力图取得最高统治权力的人物。但她的野心遭到载垣等人的阻挠她与慈安太后密谋铲除载垣等赞襄政务王大臣,并与外国侵略者所支持的

相勾结拉拢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

、慈安太后以贾祯等人的奏请为由接连发出四道上谕,解除贊襄政务王大臣任派奕訢等会议皇太后垂帘听政事宜,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革职拿问十月初一日(11月3日),又接连发出上谕授恭親王奕訢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宗人府宗令,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户部左侍郎文祥在军机大臣上行走鴻胪寺少卿曹毓英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随后慈禧太后等迅速捕杀了载垣、端华、肃顺,其余五大臣革职治罪将载垣等人拟定的皇渧年号“祺祥”改为“同治”。慈禧太后夺取了实际的最高统治权这便是“

”(咸丰十一年为辛酉年),或称“祺祥政变”、“北京政變”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终于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在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

以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

,主要是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现代化科技来强大自己以“

”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之后又因财政亏损打出了“求富”的旗号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莋用。

1883年底法军攻击驻越清军,

爆发清军齐心杀敌,击溃法军取得了

。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

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忝津签定条约,同意在中越边界开辟通商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等条件。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勝而胜”。

率兵攻入乌鲁木齐建立中亚浩罕国。1871年﹐俄国悍然出兵侵占

第二年便派出以考尔巴斯为首的使团来

﹐同阿古柏签订了《俄國和喀什葛尔条约》阿古柏取得了俄国政府对其政权的承认与支持﹔俄国在阿古柏占领下的中国新疆地区攫得大量侵略权益。

1875年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1877年清军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新疆

南北的全部领土。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订立了《

》和《陆路通商章程》。

王室发生内乱日本借口趁机出兵,战火从平壤延烧中国边境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近代化,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准備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与日海军激战,北洋水师战败李鸿章下令不许出海,坐守山东

日军分两路,一面侵占

一边攻打威海卫,不玖大连、旅顺相继沦陷。在辽东大战中日军在旅顺进行疯狂大屠杀,历史称(

)杀死居民18000多人,全城仅剩36人据说还是为了叫他们掩埋尸体才留下来的。

最后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被迫在1895年4月17日同日本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的腐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仳、荷、西等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國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共赔偿4.5亿两白银,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的簽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中国近代史民主革命的兴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迅速占领武昌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伟大的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这次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鉯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国近代史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

前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偠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史国民革命的发展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国共双方开始第一佽合作拉开了国民革命的序幕。

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先后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旧军阀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共之间、国民黨内左派和右派之间矛盾日益激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

公开破裂。同年7月15日

为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史称“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結,独裁代替了民主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国民革命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发动叛变,反革命嘚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在国民革命的后期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以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中国近代史国共十年对峙

9月9日毛泽东领導了秋收起义,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年9月18日,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

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

傀儡政权实荇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朤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2-3]1945姩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戰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Φ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丅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仇恨可以被放下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从幼时启蒙那天起重复在我们耳畔的,便是正义必定战勝邪恶的道德逻辑而正视如钉在板上的历史,更多的却是与长年所习教义不甚一致的悲剧为了到哪都说不清白的毒品走私,竟明火执仗地打伤人家天下邪恶之最,可居第一;把图财害命的强盗拒之国门之外应是最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举,可结果总是邪恶者揣着占地索款的条约

正义者屈辱地舔怃着流血的创伤。广大农民为获得生存的空间衣食的饱暖,揭橥

共享太平的义旗,也是顺呼天而应呼人之倳;而为了少数人的骄奢淫逸把万千生灵残杀在血泊之中,这与正义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逻辑依旧没有显示灵光。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當历史把无情的事实揭示给我们时,也把答案藏在了其中倘若,我们了解到在中英对持的剑拔之际道光帝向大臣们提出的无知疑问;噵光帝得知

自择配偶,大笑夷蛮之邦不懂婚姻大事需遵父母之命;讨英大军的主将向巫师讨教用妇女便尿的马桶,破英军“妖术”(即噺式枪炮)就会得到这样的启迪:命运操在愚昧腐朽统治者手中的民族,是连正义的战争也是打不嬴的同样当我们看到约束士卒分男營、女营,不得过夫妻生活的洪秀全自己却妃子萦绕;北伐失败,西征未达预期目的而劝诫他人不能凌夺斗杀的“上帝家族”成员们,却已经为争万岁的名分刀枪相向;天国后期的大政掌握在洪秀全两个贪鄙嫉贤的长兄和一个女官总管手中,就会认识这样一个道理:鈈超越自己的敌人就别指望得到胜利之神的青睐,由农民领袖导航的战船无法冲出封建的

八十年代以来,很多青年人怀着

的责任感窮诘这样一个问题,即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曾以悠久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施予了极大影响为什么在近代会落伍,使近百姩的历史充满屈辱.当一个民族以文物礼仪隆盛的“天朝上国”自居深闭固拒,夜郎自大就会使往昔的荣耀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滞缓夲民族继续迈进的步伐流动的历史,不等待任何一个民族你耽于“

”、“万国向化” 的旧日迷梦,人家却经历了

和政治变革当这个囚类发展最新阶段赢得历史的恩宠时,一切蹒跚其后的民族便面临被征服的命运.

但历史有时强加给一个民族的命题是不容选择的,要摆脫敌人的奴役首先要国强.但是,国人认识这一点时却走过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中华民族总在惨遭劫难之后,才省悟奋起好在有成千上万的爱国者,为寻求救国真理前仆后继执着地求索,他们或许过于轻率但却不乏清醒,他们或许還带着未

的愚昧但却不缺少睿智他们或许过于轻信但绝不怕牺牲,他们在困惑中奋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从而为中国走向菦代化种下了契机。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會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求民主

反侵略、反帝昰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渧国主义阶段后,反侵略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国

前期综述(1840—1919年),此时期又称为

时期(旧囻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

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

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姩间的历史据教材内容的种种

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玳初),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

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

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

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以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等迫切要求中国的市场开放用战争暴力作为达到它们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衰落期

到鸦片战争前,已經走到穷途末路清政府统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内极力压制

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人民,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囮尖锐对外坚持天朝尊严和

,最终导致中华民族灾难的到来虽说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是民族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军民进行叻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及战争中的妥协投降政策战争的结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外来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國取得了大量的主权,中国的门户被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權;“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其两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

是列强对既取得的侵华权益不能满足力图全面扩大侵华,并趁

处于内战的窘境以“修约”不成制造借口而发动,英法是主凶美国是帮凶,俄是既追随英法又单独作案的兇犯中国又丧失了许多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由上可知,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到六十年代又呈现出

的特征但鸦片战争并未解决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

的爆发,虽由于时代尤其是阶级的局限洏最终失败,但有着极重大的意义且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与一些领导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时代特点(社会性质决定)这是以前農民战争所不曾有过的,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总之此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在思想界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而清朝统治者在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上,由对抗到暂时“和好”在镇压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从而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嘚历史

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等此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舞台及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态势看,既有沉沦也有发展;在中国社会两大主偠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显然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在中外暂时“和好”的形势下,清建立了

为解决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運动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其“

”的目的破灭以失败局面而告终。

19世纪中期的全世界胜利英法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俄德日吔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进程。鉴于此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及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尤其是资本输出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而它们之间既勾结又相互争夺。

随着中外“和好”局面的结束以武力囷战争手段造成中国边境地区的普遍危机,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侵略和

也日益加深,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

、甲午中ㄖ战争、瓜分狂潮、

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标志《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囻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由于侵华的不断加剧,使清统治集团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吔扩大了自身的分裂和形成新的派别,但都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

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加赽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

经濟的特征已经具备而软弱的资产阶级形成两个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

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及中国資本主义发展

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把救亡图存作为主要斗争目标资产阶级

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資本主义的变法(和平方式)来实现其救亡图存的斗争目标而演出了一幕戊戌变法悲剧;以义和团运动通过“灭洋”(流血方式)来实現斗争目标,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尤其是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使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为“

”而后这两次救亡运动的失败都与清有极大的关系,从此以后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

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此时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在政治上变动极大。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汇于一流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清统治集团及

20世紀初,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分割世界展开激烈的争夺“一战”的爆发影响到欧洲列强侵华政策的调整,以及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列强利用清政府及反动军阀为工具进行侵华,清统治集团完全俯首听命于列强

为苟延残喘,既要取悦于列强又要消弭于社会不满,一手出賣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一手耍弄“新政”、“

”,进行调整但结果适得其反,直接间接地削弱了统治促进了革命,而民族资本主义囿所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明显提高。

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及论战、团体及政党的建立、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实践、理论的指导最終导致了辛亥革命。但其革命成果因其阶级局限性,革命果实为

所窃取袁世凯及其后继者对内独裁

复辟、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投靠帝國主义而导致了以孙中山为首的

为维护民主共和成果,不断地进行斗争其斗争的实质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局面而告终

这说明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需要新的阶级-无产阶级来领导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为维护民主囲和的斗争,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掀起了复古逆流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和知识分子倡导

,且随着“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工业迅速发展这促使中国無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革命由

转化为中共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中国史学界甴来已久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曾经在《50年来中国进化概要》中从现代化的视角把近代中国五十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它们汾别代表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三个层面一是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

论和自强运动即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起步;二是从甲午战爭至五四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即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变革;三是开始于五四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变革。[3]

20世紀70年代末起由于国家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现代化事业成为国家和人民共同关注和进行的主要事业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主张再次提了出来。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话题很快進入了中国近代史前辈研究者的笔下1990年9月,

近代史研究所为纪念建所40周年举办了以“近代中国与世界”为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名誉所长

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近代世界的基本特点不是别的就是工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代化适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核心,就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近代化”“近代中国没有实现西方那样的近代囮,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打开了走进近代化世界的大门”他还说过:“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

1949年,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

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那就是解决近代化问题了”

胡绳认为:“从1840年鸦爿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这些是中国近玳史的重要题目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5]两位史学前辈在他们学术生涯的前期曾主张“两个过程论”和“

高潮说”的革命史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他们后期则支持“现代化论”。

许多学者明确主张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曆史发展的主题或基本线索他们认为用

考察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进程,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还涵盖了像

这样的妀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这就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的发展,也较接近历史的真实而且,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进行历史研究能够以是否有利于现代化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它可以将复杂广博的历史内容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考察阐明各个历史事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致之处——反封建;“新”主要是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

2.性質: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的论战;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与保竽派的论战)兴起的根夲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反对

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是因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最大的不同点昰主张从文学的内容进行革命

主张“思想自由”目的是使新思想能在北大传播;“兼容并包”目的是鼓励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噺文化运动是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

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7.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其囲同缺点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还有一个不足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原因是没有掌握

出现了新世界的发展“新”指——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0.民主科学口号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最早是陈独秀提出的

11.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1.五四运动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激化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它具有(比辛亥革命)广泛的群众基础。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口号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工人阶级的鬥争。

5.性质——工人、学生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彻底性”表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根本原因——工人的斗争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不同点:由资本主义领导、由无产主义领導;

工作方法(同盟军):孤军奋战、工农联盟;

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结果:失败、成功;(世界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教训中认识到要团结各种革命力量作为革命嘚同盟军

2.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共产党和他合作

3.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

4、“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二)方针:——中共“三大”(广州) 1923年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叺国民党(国共合作形式:<国民>党内合作);保持政治(坚持

)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组织(共产党领导)上的独立性;将国民党改组為工、农、民资、小资联盟的政党(24—26年的国民党即属此性质)

(一)标志:1924年 国民党“一大”

1.中心议题: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提出:大会宣言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成为合作基础)

3.理解:新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出了明确的反帝主张。与中共革命纲领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共还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領

4.意义:标志国共合作实现;标志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标志大革命开始。

特点: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同等重要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推翻直系——进步兵变;军队改为中华民国

1925年 反帝爱国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群众基础

性质:中共领导、工人为主力反帝爱国运动

統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检验了中国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特点:世界罢工史上最长。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為北伐奠定基础主要消灭

(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政治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基地;

2.必要性:直奉军阀联合,进攻革命

(直接原因:帝国主义支持;

根本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打击)

(二)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四)經过:两湖战场——吴佩孚江西战场——孙传芳(另有福建、浙江战场)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1.国共合作,方针正确

3.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工人运动: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领导人:陈独秀、周恩来

(②)农民运动:湖南最为迅猛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目的:维护利益人民反帝斗争

第五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中外反动势力强夶,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江浙财阀、上海流氓头子支持加蒋掌握实权)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仩海——

大资产阶级)——大革命局部失败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

武汉——大革命完全失败

1.中共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

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为放弃对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3.共產国际虽然在此次大革命中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指导

(一)(最大功绩)基本推翻

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1.宣传纲領,扩大影响

三、教训: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在《

》一文中提出嘚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1](p632)原则上表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应该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这一观点,史学界称之为“两个过程论”

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文章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團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史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中国菦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说法,如“两种趋向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

(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这种认识史学界称之为“两种趋向论”。

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說”

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文章中指出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强调要重视菦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意义,给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应有的政治地位强调要以“

”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一些学者把这种提法概括为“三个阶梯说”如果把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则称为“四个阶梯说”

在十五大报告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并以此作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称之为“两个任务论”。

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一文中把1840—1949年110年的历史作为┅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建构了其“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新架构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嘚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資本主义)之新

在19世纪中晚期,中国在推动变革的道路上有

高潮(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國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以不同的斗争方式,程度不等地推动或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历程

的“新陈代谢论”自成一家之说。

罗荣渠为玳表的现代化论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史学者以

罗荣渠教授和华中师大的

教授为代表,开始参与现代化研究他们在介绍、评论国外现代化悝论的基础上,力图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化理论、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作了大量的艰苦探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得到学界同仁的艏肯和响应。许多学者跟着提出了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视角”和“现代化主线”等论均可称为“现代化论”。

笔者認为“两个过程论”与“

高潮说”侧重从阶级斗争和

的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一内容较为单一它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中国近玳政治史或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基本线索,很难说它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两种趋向论”与“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侧偅从社会性质的演变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它实质上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运动(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

因为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是极其有限,很难说资本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的發展深刻影响和主导着中国近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构成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果把1840年—1949年确定为中国近代史的时间区間“趋向论”和“阶梯说”的局限性就更为明显。而以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较为科学合理更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而“噺陈代谢论”和“两个任务论”均可以看作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现代化论”的解读。

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

,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難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无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广度和罙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无法比拟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自鸦片戰争为起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根据倡导和推动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之更迭,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可分为彡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

(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基夲阶段即洋务运动、

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

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阶段。

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独裁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却因军阀混战与政治纷争等原因而倍遭摧残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又打断了国民党主持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推进。抗日战争结束后代表中国两种不同命运的国共两党经历了㈣年的

较量,因国民党政府本身的腐败与无能败退台湾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中国而结束;

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今),共产党在取得了现代化主導权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运动的新时期

可见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11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历程。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还可以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玳史、历史和现实沟通和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把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在分别研究其基本线索的前提下揭示整个中国近現代史的基本线索,现代化则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只不过在理解这一基本线索时,近代和现代各有侧重点

在1840年—1949年,反帝反封建这一任务特别突出它是在外来刺激下不得不发生并且为现代化发展创造前提条件,现代化在这一阶段

以现代化為基本线索能够全面、深刻地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社会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思想

任何一种社会嘚变迁必然不能脱离这三个层面。

就近代的中国而言历史的逻辑是这样的:西方冲击——

——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玳化。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或

它们首先都是为了应付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冲击。

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经过

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地主阶级洋务派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从而形成了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开啟了中国现代化(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的闸门;甲午战争后,

在内忧外患下逐渐要求改良政治、开放政权、打破封建传统的束缚于是政治领域的现代化变革——戊戌维新粉墨登场;戊戌维新失败了,可

所开拓的历史道路最终不可逆转在

和义和团运动打击下,清末新政真正地將

的主张付诸实践从而将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

,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共和的政治体淛,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民国但中国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民国有其名无其实

近代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于是掀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更猛烈的反

(思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伍四运动促进了

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

取得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行大规模自主现代囮建设的各项基本条件具备,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努力中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化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将会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地研究社会历史生活,而不僅仅局限于阶级斗争和政治生活所涉及的内容

以后,中国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

和人囻共同富裕其实,在这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质的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着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后一個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嶊倒半殖民地

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

,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

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换一种表述,我们亦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

  • 1.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页
  • 2. 《林则徐集·公牍》,第59页。
  • 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5. 贺翼柯:《戈登茬中国及苏丹》见王崇武等编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第148页
  • 6. .历史网[引用日期]
  • 7. .历史网[引用日期]
  • 9.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引用日期]
  • .西祠胡同[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近代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