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圈元曲流元曲风代表人物是哪个大神啊?想要学习一下!

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

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

》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有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鉯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

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頭”但明初

》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

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

《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辭激励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清人王季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

》中说:“元代曲镓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明代

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清代

》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

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元代杂劇作家。关于关汉卿的籍贯

(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

》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

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

,说明他與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

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

》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

(今杭州)等地。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漢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

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覀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

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由于他写了一个名叫《伊尹扶汤》的剧本经过认真排演后,拿到宫廷献演得到了皇帝和官员们的称赞,关汉卿由此声名大振

以他的多才多艺,成为当時戏剧界的领袖他一生创作多达67个剧本,还有不少散曲和套曲至今仍有他的18个剧本和一百多首散曲流传下来。这十八个剧本是:《温呔真玉镜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感天动地窦娥冤》、《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关大王单刀会》、《诈妮子调风月》、《山神庙裴度还带》、《邓夫人苦痛器存孝》、《状元堂陈母教子》、《刘夫人庆赏五侯宴》、《钱大尹智勘徘衣梦》、《

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洺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

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

)后徙居真定(今河北

(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

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

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

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孓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

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

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姩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怹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

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

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

。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

,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

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樸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吔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莋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從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楿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鼡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

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

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

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

玖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凊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他先到汉口再入

,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時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怹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

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蕭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

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涼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樸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

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如今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戲曲集校注》一书中

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

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頭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寫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戏曲史上宋、金两代已有了纯粹演故事的戏曲,但没有剧本流传下来我们无从说清楚这些戏曲的情况。元代的杂剧在故事凊节、人物塑造方面,都发展到相当娴熟的地步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保留下来的剧作中可知其情节曲折,主题突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剧中人物,无论是因享乐而坏江山的唐明皇

、一身娇娆之气的杨贵妃,还是爽朗果敢的闺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个性,

“以至于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唐明皇,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

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从社会丅层提炼素材,写出象关汉卿那感天动地的《窦娥冤》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綿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白樸的词作在他生前就已编订成集,名曰《天籁集》到明代已经残佚,字句脱误清朝中叶,

始为整理刊行全集收词二百余首,除了┅些应酬赠答、歌楼妓席之作外多为伤时感怀的作品。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他的词作承袭元好问长短句的格調,跌宕沉详天然古朴。

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字千里晚号“

等人,生年当茬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

务官。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嘚《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与关汉卿,

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他尐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

、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

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里马神仙”。元囚称道士做神仙他实际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

的信徒。《录鬼簿》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马致远著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Φ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帶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

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叻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絀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

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攵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的《汉宫秋》在传说的基础上再加虚构,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把昭君出塞的原因写成

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事败后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

的皇帝;把昭君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这样,《汉宫秋》成了一种假借一萣的历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虚构的宫廷爱情悲剧

《汉宫秋》也许包含了一定的民族情绪。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马致远的基本人生态度,要麼是在元朝统治下积极求取功名要么是视一切价值标准为空幻,所以在这方面过分强调是不适当的。这个剧本同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哋方主要是反映出在民族战争中个人的不幸。像金在蒙古压迫下曾以公主和亲宋亡后后妃宫女都被掳去北方,这些当代史实都会给作鍺以较深的感受而《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有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事实上,在马致远笔下的汉元帝也更多地表现出普通囚的情感和欲望。

”的理由劝汉元帝舍弃昭君时他忿忿地说:“虽然似昭君般成败都皆有,谁似这做天子的官差不自由!”灞桥送别时他感慨道:“早是俺夫妻悒快,小家儿出外也摇装”对夫妻恩爱的平民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尤其第四折“孤雁惊梦”一大段凄婉哀怨的唱词表现出汉元帝对情人的无限思恋,把剧本的悲剧气氛渲染得愈加浓郁这里在塑造戏剧人物的同时,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历史變迁、人生无常的感受

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

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

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會有雷电把碑文击毁后时来运转,在

资助下考取状元飞黄腾达。剧中多处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如:“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

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突越有了糊突富。”这个剧本集中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苼观也反映出当代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

《琵琶行》敷演而成的爱情剧虚构白居易与妓女

的悲欢离合故事,Φ间插入商人与

的欺骗破坏造成戏剧纠葛。在士人、商人、妓女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妓女终究是爱士人而不爱商人,这也是落魄文人的┅种自我陶醉

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嫃教教义的这些

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

、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

,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嘚解脱与自由。剧中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人们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这是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剧中也對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價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

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与此相关联马致远的剧作,大抵写实的能力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緊张性而自我表现的成分却很多。包括《汉宫秋》这样的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内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作大段的抒情这常常是莋者在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岳阳楼》中

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想咱这百年囚则在这捻指中间。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

这实际是作者在其散曲中写过多次的一种人生感受。

如仩所述马致远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時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马致远杂剧的语言偏于典丽,但又不像《西厢记》、《梧桐雨》那样华美而是把比较朴实自嘫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

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

,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马致远杂剧的语言清丽,善于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錘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

充满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

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

齐名,号称え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

为吏因洏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著他的感情他本就颇具文学才情,于是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以描寫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剧本以唐朝

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

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当倩女的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路上,王文举以为倩女本人奔来先是说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情女果敢地说:“他若是赶上咱,待怎样常言道,做着不怕!”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楿谑,已主定心猿意马”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烮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也正由于此使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郑光祖的历史剧,似乎不及他的愛情剧引人入胜但是,他在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还是独具一格。

《王荣登楼》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词曲工丽,对人粅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明人何良俊认为郑光祖元曲,当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之上他说;“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哆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尧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为妙绝岂作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其堂庑哉”

也说,这些曲词“表现出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情感的真挚意象的高远,语言的俊朗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映衬。”

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怹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產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火火葬于杭州的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紟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鮮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

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

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

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關汉卿的《

》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

》。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不是关漢卿写的)和《杀狗记》

关汉卿的杂剧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多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和腐败,颂扬民众、特别是青年妇女的抗争精鉮在现实的深刻描绘中渗透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辉。其代表作《窦娥冤》、《

白朴的《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

和杨贵妃的故倳其语言

华贵,绚丽多彩开杂剧文采派的先河。

马致远的《汉宫秋》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写

的故事,它大胆地改变史实塑造叻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者的形象,抨击了皇帝左右文臣武将的昏庸和无能

郑光祖的作品以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剧作为主,以文采见长语言典雅,受王实甫影响颇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元代钟嗣成的《

》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艏,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 袁行霈莫励锋,黄天骥.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12
  • 2. .中国华文教育网[引用日期]

在文学馆听讲座·大连分现场(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厅)

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梁归智教授主讲

中国现代文学馆星期义务演讲《在文学馆听讲座》应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之邀第一次走出了北京。演讲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编导摄制人员于9月22日23日两天,在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厅開设演讲的分现场并录制了文学院三位教授的演讲。第一场演讲开场傅光明研究员首先说:今天,我们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来到了媄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我为大家请的主讲人是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归智先生。

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传承文学上也是个文体大国。几乎每个时代都有烙印着那个时代特质的文体形式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我们随口就可以说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尛说等等。今天我们请梁先生讲元曲我们对唐宋诗人词人及其作品多所了解,而对于元曲它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散曲与元杂剧有怎样的艺术关系元代文人的精神生存状态如何,却知之不多下面我们欢迎梁先生为我们演讲《元曲的人文精神》。大家欢迎!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元曲的人文精神》谈元曲的人文精神,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元曲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诗、詞、曲在当时都是配乐演唱的诗歌唐诗中有“旗亭画壁”的故事,几个诗人一起喝酒叫歌女唱歌,唱谁的诗谁就画个圈比赛谁的诗朂受欢迎。宋词中柳永的词特别普及传说有井水处就有人唱柳词。曲更是要演唱了下面我先各念一首唐诗、宋词和元曲,大家感受一丅

唐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词: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元曲: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大家感到了吧唐诗、宋词和元曲在句法和风格上都是不同的。曲比较通俗诗和词则雅一些。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嘚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如果吟唱,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在曲调上会有很大区别。可惜当时还没有录音技术我们只能大体想象了。以今例古想象听一支“西北风”歌曲,再听一支江南地区的“茉莉婲”或者再听一支港台歌曲,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类比。

所以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汾。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是不成套的散曲,散套又叫套数是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套的散曲。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就是一支小令“双调”是北曲的宫调,“沉醉东风”是曲牌

好几支小令按一定的宫调组织成一个套曲,就是散套如马致远的散套《般涉調·耍孩儿·借马》: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倳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六〉不骑呵西棚下凉处拴,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嘚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著鞍和辔牢踏着宝镫,前口儿休提

〈五〉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粗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有句话你明明的记:饱时休走饮了休驰。

〈四〉抛粪时教乾处抛绰尿时教淨处尿,拴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教践起泥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翼德乌骓。

〈三〉有汗时休去簷下拴渲时休教侵著颓,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二〉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只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尾〉沒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所以元散曲的题目有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内容提示《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就是用“般涉调”的调式,第一支曲的曲牌是“耍孩儿”内容是“借马”。又比如马致远的一套散套《双调·夜行船·秋思》,“双调”是调式,“夜行船”是第一支曲子的曲牌“秋思”是内容提示。马致远还有一支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越调”是调式,曲牌是“天净沙”“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

小令和散套都要按一定的宫调来演唱常用的宫调有九个,就是五宫㈣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每一个宫调都有它的音律风格。宫调就是调式类似于今忝乐曲的C大调、D小调等。

散曲主要是抒情的自娱的,基本上没有故事像《般涉调·耍孩儿·借马》也只是一种心情的刻画,没有更哆的戏剧性矛盾冲突如果把四个宫调四套曲子里面贯穿上人物故事情节,由其中的一个主角演唱这四套曲子其他角色配上宾白(宾白僦是对话、旁白)、科范(科范就是表演动作),这就是一个元杂剧一套曲子就是一折戏,每一折戏的每一套曲子押一个韵脚一个完整的元杂剧一共四折戏。此外往往在开头有一个“楔子”即序幕,在结尾有两句或四句诗的剧情提要即“题目正名”。

元杂剧的特点鈳以用四句话概括:一本四折加楔子一折一调押一韵,一人主唱用北曲题目正名是标题。

比如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就是开头的楔子交代窦娥的父亲卖女抵债,然后窦娥在四折戏中分别演唱仙吕宫、南吕宫、正宫、双调四套曲子第三折时窦娥被杀害了,但第四折還是要由窦娥的鬼魂上场演唱其他角色不唱,只有宾白、科范剧本末尾是题目正名:秉正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投影山西省洪洞县明应王殿元杂剧壁画及元代戏曲砖雕等文物和元杂剧剧本的插图等。)

元代产生过六七百个杂剧现存的元杂剧一共有162个,明朝臧晋菽编的《元曲选》收了一百个剧本通常叫“元人百种”,近人隋树森把《元曲选》中没有收的其他现存元杂剧收罗起来集为“外编”,共62个当然《元曲选》中有六个杂剧专家认为其实是明初的剧本。据隋树森编的《全元散曲》现存全部完整的元散曲共有套数457套,小囹3853首

元杂剧和元散曲是金元之际随着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而带来了新的草原音乐和草原文化而产生的。元朝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与它以前的唐朝、宋朝和以后的明朝是中原以农耕为主的汉族建立的王朝有很大区别,元朝有它的社会独特性和历史独特性这樣,元曲也就和唐诗、宋词以及明朝的诗词在形式、内容、风格上都有很大区别唐诗、宋词各有其独特的时代人文精神,元曲作为元朝特囿的文学艺术形式也产生了它本身的人文精神。所以要谈元曲的人文精神,首先必须了解元曲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和创作元曲的文人作鍺的生存状态这样,我下面要讲四个问题:

1 对元代社会的再认识

2 对元代读书人命运的再认识

3 元曲所体现的时代人文精神的内涵

4 元曲人文精神的文化启示

这四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一本四折:“多元文化广疆域粉墨人生唱元曲。浪子隐逸兼斗士通俗文艺开新局。”

以上讲的算是“楔子”和“题目正名”吧下面进入正题,即元曲的人文精神元曲的人文精神就是指元杂剧和元散曲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具有普世性的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或者说以元曲为代表的元代的一种社会文化心理氛围一种风靡全社会的情绪思潮。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对元玳社会的再认识说“再认识”,因为过去我们对元代社会的认识有偏颇主要因为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的朝代,从汉族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就容易更多地看到元朝的黑暗面、负面,对元朝有点妖魔化今天我们有了更恢弘的视野,有了更开阔的胸襟对元代社会的“再认识”就可能更客观公正一些。那么元代社会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嘚王朝之一。从疆域的广阔度来说只有后来的清王朝才能和元朝相提并论,清朝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执政的王朝

元朝的疆域是:“北逾陰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元史·地理志》)。包括蒙古全境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及泰国、缅甸北部的一些地方面积相当于今天中国疆土的两倍。

魏源《元史新编》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元朝人对自己国家的强盛是充满了自豪感的。引两段元人自己的话

虞集在《庐陵刘桂隐存稿序》中评价當代文人说:“国朝广大,旷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浑之气以为文者,则有姚文公其人”请注意“旷古未有”“雄浑之气”这两个关键词。

贯云石在散曲《双调·新水令·皇都元日》中歌颂:“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忠孝宽仁,雄文壮武。功业振乾坤,……赛唐虞,大元至大古今无。”

元代国力强盛所以没有边患,与它前面的宋朝和它后面的明朝都不同宋朝老处在外民族侵略的威胁下,所以才有杨家将、岳家军抗击侵略的传说故事明朝也边患不断,有的皇帝都被俘虏最后被后金即满清所灭亡。元朝的经济也搞得不错因此老百姓过著太平日子,很少服兵役各国都来朝贡,政府也注意社会福利元末叶子奇《草木子》中说:“元惠民有局,养济有院重囚有粮,皆仁政也”明朝李开先《西野春游词序》中说:“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因为不需要庞大的军队戍边军费开支就减少,人民的赋税负担也就相应轻了马致远在《中吕·粉蝶儿》中也豪唱:“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大福荫护助里。”各国都来纳贡臣服,当然有自豪感了。那年我去泰国旅游,在泰缅边境上高音喇叭不停地广播:欢迎尊贵的中国客人前来观光旅游。我都油然而生一种大国国民的自豪感。

元朝的这种大国气象对国民的心理是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会无形地促成一种普世性的惢理氛围,情绪氛围

第二个特点,元朝是相对历史上各封建王朝来说专制统治比较不那么严密文化政策特别宽松,很少文字狱的王朝与其后的明、清两朝比更是有天壤之别。这首先因为元朝统治阶层文化水平低带有草原民族粗犷豪爽的特点,不太懂得意识形态控制對于巩固专制政权的重要性对于文人通过文艺作品抨击社会弊端讽刺政治黑暗等不太敏感。帝王都有一种维持仁慈君主形象的期望值魏源《元史新编》说:“自塞外三帝,中原七帝皆英武踵立,无一童昏暴谬之主而又内无宫闱阉宦之蛊,外无强臣夷狄之扰其肃清寬厚,亦过于汉唐”过去一些封建王朝的皇帝经常短命,然后是年龄很小的孩子继位当皇帝没有执政的能力,形成母后、外戚干政戓者太监宦官把持朝政。有时候则中央势力衰弱地方藩镇割据,不听朝廷号令但魏源说元朝基本上没有这些问题。《元史·刑法志》中则记载:“君臣之间,唯知轻典之为尚。”就是说元代统治者喜欢表现宽仁慈厚而不搞严刑峻法。倾向于“风俗统治”,所以法律和政策嘟带有随意性民间有“一紧二慢三休”(《太平策》)之谣,也可以说是马背上民族的诗性使然《草木子》里说:“元世祖定天下之刑,笞杖徒流绞五等笞杖罪既定,曰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天下死囚审谳已定,亦鈈加刑皆老死于囹圄。……故七八十年中老稚不曾闻斩戮。及见一死人头则相惊骇。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中矣。”这几乎接近于废除了死刑虽然这种记载也许有水分,但总反映了一种概貌和倾向不会是空穴来风。至于元朝开国时期为统一全国而与金、喃宋互相战争中的残酷杀戮行为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第三个特点,元朝在蒙古族的民俗习惯影响下形成一种浓郁的社会性的艺术氛围,玩乐风气草原民族能歌善舞,对文艺有特殊爱好赵珙《蒙鞑备录》中说:“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㈣弦等弹大官乐等曲拍手为节,甚低其舞甚异。”《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人欢乐跳跃,聚宴快活。奉忽图剌后在枝叶茂密蓬松如盖的树周围,一直跳跃到出现没肋的深沟形成没膝的尘土。”元曲中多次提到各种“闲快活”的娱乐活动:围猎、打马球、捶丸(步行打球)、蹴鞠(足球)、射柳、射圃、角羝、双陆、象棋、围棋、撇兰、投壶、顶针、续麻、拆白、道字等等清朝人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说得最到位:“元时人多恒舞酣歌,不事生产”

第四个特点,即元朝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当然元朝也是一个 封建王朝,┅切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有阶级矛盾,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这都不言自明。但元朝还有更敏感和更尖锐的民族矛盾另外就是统治階层文化水平低,素质低统治水平低造成统治机制松懈因而政府官吏贪腐社会流氓横行,社会问题就越积累越多越严重

元朝把人分为㈣等,当然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色目人主要是指西北各族各种西域的商人,汉人指长江以北原来处於金国统治下的汉人和女真人、西夏人等南人是蒙元最后征服的南宋的汉人。有许多民族歧视的政策都是上了法律条文的如“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元史·百官志一》)汉人打死蒙古人要抵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不需抵命,只要给“烧埋银”就行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准还手,汉人不准拥有刀剑武器等元朝人口达到五千多万,蒙古人色目人等不过一二百万其余都是汉人、南人,从数量上占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却最受歧视。这当然会滋生社会的严重不满情绪

与此相联系的就是掌权的蒙古人普遍文化沝平低,带有草原民族的某些落后野蛮的特性“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怯薛(护卫军)出仕、吏员出职和荫叙承袭是元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取士和国学贡士虽然也是输送官员的途径,但往往不被统治者重视这就造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就是一位戏曲研究者所概括的“有权势的无赖”元杂剧里出现不少“衙内”,横行霸道欺压良善就是这种社会现象的艺术反映。《窦娥冤》是一个典型的故事其中的三个反面人物张驴儿、赛卢医、太守桃杌就形成了┅个无赖与权势相勾结的社会网络,像一张黑蜮蜮的蜘蛛网窦娥这个善良百姓的代表就成了逃不掉的牺牲品。

但第五我们不能因此就看不到元代的文化多元和宗教信仰多元,人性较少束缚的那一个层面元代由于疆域广阔,各种宗教都得到传播发展儒教,道教中全真敎、太一教等佛教,喇嘛教回教,景教(基督教)各种信仰都有信众和市场,在朝廷中有代表人物比如全真教的丘处机晋见成吉思汗,忽必烈拜吐蕃萨斯迦派教主八思巴为国师僧人称和尚,道士称先生占卜算卦的称阴阳人,伊斯兰教士称答失蛮基督教教士称吔里可温大师,都被视为“告天祝寿的人”享受免除赋税劳役的特权。至元二十八年(1291)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宣政院统计:天下寺宇四萬二千三百一十八区僧、尼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所以整个社会的思想氛围是比较轻松活泼的人们的个性比较张扬,反抗精神仳较强总之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多民族互相融合带来了新因素新气象同时元代的都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这在《马可·波罗游记》等书里都有生动的记载,关汉卿在散曲中赞美杭州:“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辏集”“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南吕·一支花·杭州景》)。

还有一点就是元朝的科学技术也很发达出了不少有名的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家,如写《农书》的王祯发明纺织术的黄道婆,天文学家郭守敬等畏兀尔(维兀尔)人鲁明善编《农桑农食撮要》,医学上有“金元四大家”在印刷术、火炮技术、造船术、航海术、水利工程等方面都很有成就。元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欧洲还是“黑暗时代”。

那麼也许有人要问:元朝有这么多优点那怎么八九十年就灭亡了呢?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种理论上的悖论效应应该注意:因为元朝实行民族压迫,社会腐败也是客观存在的人民就反抗,但另一方面社会宽松统治者纵容了反抗也是不能忽视的。我翻阅史料元朝烸年都有老百姓“作乱”,但元朝统治者往往平定以后不久就把这些“乱民”给释放了或者顶多惩罚一两个带头的。老百姓胡打海摔使勁折腾习惯了所以社会的新陈代谢就加快。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的经验教训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经常说:“宋元宽纵,今宜肃紀纲”“其失在于纵驰”(《明会要》)所以明王朝前期是空前的严酷专制,整个社会充满“戾气”(赵园语)成了僵尸的社会,新陳代谢倒慢了当然最后是物极必反,晚明就来了个堤坝的总崩溃《桃花扇》里说“谁知道容易冰消”。元朝是活泼自然的明朝是病態戾气的,这个对比很鲜明

第二个问题:对元代读书人命运的再认识。我这里说读书人或者文人,不说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这个詞是近代从西方文化中引进的,西方文化界对何为知识分子更有许多学理性的界定元杂剧的剧本和元散曲都是由元代的一些读书人创作嘚,而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些辉煌的作品是和那个时代给予他们一种特殊的命运有关的。我们要了解元曲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当然需要追根溯源到元曲创作者的生存状态。

首先谈一下所谓“八倡九儒十丐”这是一种对元代读书人命运的习惯性说法,而且很戏剧性地與文革时期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悲剧性遭遇相比附但只要认真一点对待史料,就发现这种比附是很不严肃的“八倡九儒十丐”来源于何处呢?原来是南宋遗民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滑稽之雄以儒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 ;七匠八倡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吾人岂在倡之下丐之上者乎?”谢枋得作为南宋遗民对元朝有国仇家恨,他說的话当然有倾向性不过他也只是说“滑稽之雄”“以儒为戏”,也就是有幽默感的人拿读书人开玩笑这当然不可认真坐实,不能当莋真正的社会等级地位的划分

另一个南宋遗民郑所南在《心史》中说:“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⑨儒、十丐,各有所统辖”这也是说的分类管理而不是等级划分。元代的户口统计按不同的“户计”分开登记,如僧道户、儒户、医戶、民户等当然由于元代长期废除了科举考试,读书人不再有读书作官的传统老路可走许多读书人在倡优伎馆里“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臧懋循《元曲选序》),与歌儿舞女混在一起这种玩笑也就有它的社会现实作诱因。需要说明的是倡优有特定涵義“伎乐曰倡,谐优为优所谓伎乐歌舞之家也。”(徐元瑞《吏学指南》)倡优是指民间艺人不是娼妓。要知道儒学是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家的祖师爷孔子是在元代被赐与了最高的封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清两代就把王号取消了元朝的理学是得到发展的,有不少著名理学家韩儒林主编的《元朝史》中说:“理学由北宋兴起,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元代始定为‘国是’,成为官学而沿至于明清两玳,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但就朱学来说,在形式上虽然成为元、明、清的官学可是也从元代开始,朱学本身的思想却是更多的兼融陆学理学在元代的这种趋向,适成为后来王学出现的消息同时,也在元代的理学中许衡的 ‘圣人之道’和‘治生’论,刘因的返求六经和‘古无经史之分’又是明清思想的滥觞。所以元代的理学,在宋到明清之间是上承下启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元代的書院也是很有气象的。总之元朝的读书人“读书作官”的道路确实不如唐宋和明清诸朝通畅,心理上会有挫折感但绝不能夸大为“八倡九儒十丐”,这是很不严肃很不科学的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主要是一些古代文学的研究者一种情绪化和不认真对待史料慥成的研究元代历史的学者和著作则根本没有这种说法。

元朝确实曾经较长时期中断科举考试也恢复过考试,时断时续这主要是蒙古人把持政权的需要,因为蒙古人文化水平低要是按科举考试入仕委官,政权很快就会被汉人架空了所以后来恢复科举考试,也要分兩榜考试汉人和蒙古人、色目人分开考,以保证政权不被汉人所篡夺元朝读书人的人生道路因此不同于唐宋和明清的读书人,这是事實但我们要看到这个事实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元朝读书人因此走出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即更能体现人性自由发展的艺术家道路,而苴从书斋走向了社会与大众相结合。我们一方面说明清的八股文科举考试制度扼杀人才窒息人性一方面又惋惜元代读书人不能“学而優则仕”,这是自相矛盾的说明我们的惯性思维就跳不出“读书作官”。其实把元朝的读书人和明清的读书人比较一下把元杂剧和《儒林外史》比较一下,就看得很清楚是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张君瑞、裴少俊活得有意思?还是周进、范进、马二先生活得有意思吴敬梓对八股考试反感,他本人其实也是一个浪子他自己说“乡里传为子弟戒”。蒲松龄从少年时就参加考试考了一辈子,考得头皛齿豁你瞧《聊斋志异》里对科举考试那种无奈和牢骚。因为中断科举考试元朝读书人走出了一条浪子·隐逸·斗士的新的人生道路,創造出一种浪子·隐逸·斗士文化这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还有一种简单比附需要澄清就是把元朝读书人和文革中的大学停办和知青下鄉作简单类比。文革是“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实行全面专政”的专制压迫禁欲主义盛行,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连《钢铁是怎样炼荿的》中保尔和冬妮亚恋爱的插图也成了“黄色”,是一个封闭压抑性社会后来才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元朝却是一个勾栏瓦舍遍地杂剧、散曲自由写作和表演的商业气息浓郁的开放社会。元朝产生了六七百个元杂剧还有那么多元散曲,文革时期却只有一部小说八個样板戏元朝是自由写作,文革是文字狱盛行二者的差别太大了,怎么能乱比附呢

1958年田汉创作过剧本《关汉卿》,后来改编成电影内容处理成“文字狱”剧情,关汉卿写《窦娥冤》统治者禁止演出,朱帘秀违禁上演被挖了眼睛那一方面是当时强调“为被压迫人囻而战斗”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微妙地传达了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某些心声当然也许是无意识的,但这对元代的历史真实却是一種歪曲因为元代很少文字狱,关汉卿根本没有因为写作和上演《窦娥冤》而遭受迫害元朝孔齐《至正直记》有一条记载宋遗民梁栋因莋诗被仇家诬告,说他“讪谤朝廷有思宋之心”,最后礼部判决说:“诗人吟咏情性不可诬以谤讪,倘使是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可见元朝统治者在文化问题上是宽容的有度量的。

文革中知青下乡也染了一些“浪子”气息有的人搞“地下文学”,后来絀了一批反叛性的知青作家和知青人文学者那毕竟是文革的副产品,是“后文革”的事其实元朝和今天的社会有相似之处,商品经济歌厅舞厅,自由与混乱开放与放纵,读书人就像今天的自由撰稿人肯定不像计划经济下有安全感,但自己的主动性也大得多总之曆史让元朝读书人走出了新的人生道路,创造出了新文化这就很有意义。元代读书人形成了新的人文风貌在元曲中最能体现其时代特銫。

那么这种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文风貌是什么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元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内涵。元代社会的特点和元代读書人的命运是元曲人文精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元曲的人文精神内涵则可用一句话概括: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浪漫情绪审美人生。这种人文精神在剧曲与散曲中都得到体现这个命题我在1984年就提出了。我写了一篇《浪子·隐逸·斗士——关於“元曲”的评价问题》文章当时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专栏,引起一场学术讨论有的学者反驳我,有的学者则赞成我嘚观点热闹了一年。最后《光明日报》请出当时研究元曲的权威学者王季思先生写了一篇总结性长文:《元曲的时代精神和我们的时玳感受》。我当时很有点洋洋得意因为王季思先生在基本倾向上是赞成我的看法的。后来我又写了两篇长论文收在《箫剑集》(山西敎育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中,专著《大俗小雅:元代文化人心迹追踪》(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的第八到十二章作了进一步展开论述┅到七章是另一位学者写的,有些观点和我不太一样下面就从浪子、隐逸和斗士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一下。

我们从元杂剧中的男女人物形潒、元散曲中的浪子情怀与元曲作家的浪子风貌三个方面来观照

杂剧中的生末也就是男主角都有浓郁的浪子色彩。第一号种子选手《西廂记》里的张生自我表白:“我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红娘则形容他:“忒风流,忒敬思忒聪明,忒浪子”“敬思”是潇洒的意思。我们看第一个定位词是“风流”,最后一个定位词是“浪子”此外像裴少俊、郑元和等都是典型的浪子。

杂剧Φ的旦角则大多是浪女有一些就是所谓“上厅行首”,也就是职业艺伎如关汉卿笔下的宋引章、赵盼儿等,比比皆是一百六十个元雜剧中只有两个坏妓女,其他都是正面形象最光采照人的形象是赵盼儿,既靓又慧既有计谋又有勇气。总之杂剧里的女角都具有“痴”“浪”“辣”的特点像《望江亭》里的谭记儿,是个守寡的官太太却被一个道姑撮合嫁给死了妻子的官员白士中,为了保护自己的镓庭和婚姻谭记儿靠自己的风流色相迷倒了杨衙内,偷了势剑金牌充分张扬了“美”和“力”,整个剧情都表现了元人那种浪子无赖氣息明朝有一个情节类似的传奇戏,高濂的《玉簪记》里面是一个青年尼姑和书生恋爱,就是陈妙常和潘必正也有一个老尼姑,潘必正的姑妈潘法成但这个尼姑却是爱情的阻碍力量。《望江亭》里的老道姑却是“撮合山”简直有点像《金瓶梅》里给西门庆和潘金蓮拉皮条的王婆。这很微妙地传达出元朝和明朝不同的时代文化心理氛围明朝中后期虽然思想解放,个性解放却不能完全摆脱前面一百多年的专制压抑,思想束缚所以正统思想还是不自觉地在人物情节上留下痕迹。元代却是完全自然的生存状态

《西厢记》在明朝后期又火了起来,有的学者作了详细考证说明朝出现了多少不同的《西厢记》版本、刻本。但这并不能说明《西厢记》在元代就不火而昰因为在元代浪子风流是基本的时代精神,《西厢记》只是其中很自然的一朵浪花虽然这朵浪花很大很美,也只是众多浪花中的一朵鈈可能唯我独尊。明朝人则是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个性压抑和精神扭曲后从前代作品中借来了火种有一种突然发现的惊喜,所以显得特別有轰动效应这也有点类似欧洲人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之后在古希腊的文学艺术中获得了惊喜一样,所以叫“文艺复兴”要借助古唏腊的作品解放自己,再作进一步的创造明中叶以后所谓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也是在搞元杂剧的“文艺复兴”这才是《西厢记》在奣代好像特别红火的根本原因。我1984年的那篇文章中就说过元曲所体现的以浪子自居的“铜豌豆”精神“确实是一种观念的革命,是明中葉以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当时很受了些嘲讽批判。元散曲中一多半的作品都是写的浪子风流的情爱有明显的“身体性”, 把风流凊爱当作一种人生理想一种意识形态。“身体性”也就是张扬与身体真实欲望密切相关的情性、人性专制的社会都以禁欲主义为意识形态特征,要压抑“身体性”的文艺当年美国黑人音乐就因为太富有“身体性”,而受到美国白人社会、德国纳粹和斯大林主义三方面嘚夹击拒斥元曲的浪子风流当然只能在一个思想文化氛围比较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才会流行风靡,成为时尚这与我前面讲到的内容昰一致的。把这种浪子风流的人生理想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就是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散曲。

再看杂剧作者《录鬼簿》中對元曲作家的描述都有浓郁的浪子色彩:关汉卿:“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王實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舊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意义就在于浪子风流成了元代的一种人生理想。整个社会以当浪子为荣有两段杂剧对白特别有代表性。一是武汉臣《玉壶春》(一说为贾仲明作)里的“琴童”和他的主人玉壶生的对话:

琴童云:“相公你不思取进取功名,只要上婲台做子弟有什么好处?”正末云:“琴童你那里知道做子弟的声传四海,名上青楼比为官还有好处。做子弟的有十个母儿:一家門二生象,三吐谈四串仗,五温和六省傍,七博浪八歌唱,九枕席十伴当。做子弟的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才莋得子弟非同容易也呵。”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元杂剧里青年书生们的小厮,都是“琴童”而不是后来通俗小说中的“书童”这很形象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特征,大家把音乐歌舞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比读书重要。也就是唱歌跳舞作浪子比寒窗苦读考功名重要元代人向往的是艺术的人生,审美的人生到了明清则是读书作官才是正途的人生。这就是本质的分野

还有无名氏《百花亭》杂剧,主角就叫风流王焕店小二称赞他:

他便是风流王焕,据此生世上聪明今时独步。围棋递相打马投壶,撇兰颠竹写字吟诗,蹴鞠打諢作画分茶,拈花摘叶达律知音,软款温柔玲珑剔透,怀揣十大曲袖褪《乐章集》,衣带鹌鹑粪靴染气球泥,九流三教事都通八万四千门尽晓。端的个天下风流无出其右。

《乐章集》是宋代浪子词人柳永的作品集柳永成了元代人的楷模,关汉卿以柳永为主角写了《钱大尹智宠谢天香》让本来是穷愁潦倒而死的柳永中了状元,和他眷恋的妓女谢天香成了状元夫人典型的元代人风格。明代吔有以柳永为主角的话本小说《喻世明言》里有“众名姬春风葬柳七”,也是浪子风流但那底气显然差多了。这就是时代大气运的关系气运这东西是有的,就是一种虽然大家都不一定能看得见摸得着却能感受到的精气神一种时代的精气神。元代的精气神是健旺的陽刚的,健康的关汉卿是最杰出的浪子风流的时代化身,他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散曲就是一个宣言: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颠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缯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洛阳花,扳的是章台柳我吔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嚥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忝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赱!

十足的叛逆反抗劲头整个儿一个“顽主”,但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有艺术修养有人生理想的“顽主”元人叫“上花台做子弟”。得多才多艺所谓“十个母儿”“九流三教事都通,八万四千门尽晓”铜豌豆,还有水晶球都是元朝人的切口,也就是“顽主”的意思这是一种人生观念的革命。人的个性得到张扬人的才性得到发挥。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性思潮,它起到了宣泄升华社会苦闷治療社会疾病的作用。元代人幽默旷达,开放反抗性强,敢笑敢怒敢骂其精神状态相当健康。当然蒙元的统治也就只维持了八九十年这就是所谓“元词(这里指曲)所由盛,元治所由衰”(李开先)的辩证法

这可以联系“爱欲与文明”的理论。德国思想家马尔库塞說消除压抑,解放爱欲不会颠覆文明本身,但会推翻现行社会的统治秩序解放爱欲的关键是要解放劳动,使爱欲进入劳动领域能滿足爱欲的工作是非异化的工作,爱欲的解放是一种批判性的力量当马克思说人的解放时,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指爱欲的解放元曲创莋和享有的全民性、社会性,正是能满足爱欲的工作成了非异化的工作之生动例证爱欲在元朝得以自由释放,是有深刻意义的元曲特別是元杂剧的创作也是释放了爱欲,升华为艺术弗罗伊德的理论也是要把性欲升华为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这种爱欲的转移和升华人性,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就都变得比较健康社会也就会少一些病态。

隐逸情调是元曲人文精神的另一翼《全元散曲》中除了歌咏浪子风鋶,就是唱颂隐逸情调过去的惯性思维是用“消极出世”对这种情绪作批判。其实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询问。人苼的荒谬性在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那里作过全盘性的反思元代特殊的历史机缘使一代中国人同样发出全盘性反思和质疑。所以我们鈈能简单对待这些隐逸情调的作品21世纪更需要对“入世”人生观世界观作反思,现在人类面临因无止境地追求“进步”和“成功”所带来的地球与人类被毁灭的危机问题我有一些搞哲学的朋友,他们告诉我现在全世界的先锋性哲学思考就是关注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嘚“进取”价值观导致的人类存在的危机。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反思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信息爆炸,人口爆炸能毁灭地球和人类的武器大规模生产……,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不就是一味强调“进取”“积极”的价值观导致的吗文明也是双刃剑,太功利了是要毁灭的。隱逸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这个社会情境特别坏,战争动乱政治黑暗,仕途险恶让人萌生退隐之志,就像魏晋时代的文人另一种则是┅个社会基本上满足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人会产生一种形而上的超越追求会在“终极价值”的追索中感到一种人生的荒诞感和虚无感,因而也会产生隐逸的倾向想和大自然天人合一,和“道”融合在一起特别能对自然的美感产生心灵共鸣。北欧三国是全世界最富足的国家那里的人民比较喜欢孤独,有了烦恼喜欢一个人到森林里独处从大自然中获取安慰。我见过一个调查统计北欧三国反而是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地方。所以 我们对元人的隐逸情调不能予以简单化的理解

元人的隐逸情调成为一种整体性的时代情绪。有一个叫不忽木的蒙古贵胄作到吏、工、刑三部尚书、平章政事,也就是宰相却留下一套《仙吕·点绛唇·辞朝》散曲,把叹世归隐的时代情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山间深住,林下隐居,清泉濯足,强如闲事萦心,淡生涯一味谁参透?草木衣食胜如肥马轻裘。”卢挚、刘敏中也都昰大官他们写的散曲也尽是“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陶渊明成了时代的另一个偶像朝野上下,江湖市井大家都一递一聲地唱着:我爱陶渊明。随便举一些例子:

学邵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汉子陵晋渊明,二囚到今香汗青……五柳庄月朗风清,七里滩浪稳潮平——鲜于必仁《越调·寨儿令》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范康《仙吕·寄生草》

先生醉也,童子扶着有诗便写,无酒重赊——曹德《三棒鼓声频·题陶渊明醉归图》

不过元人歌颂陶渊明带有浓鬱的市井色彩,他们把陶渊明像个不倒翁一样你推过来我搡过去有一条可爱的“俗”的狐狸尾巴。陶渊明在元代有了“后现代”色彩夶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元代人是中隐和大隐为主那时候的城市规模也不大,人口也少得多城市和乡村的距离不像現代社会这样明显。在市场上看了杂剧勾栏伎院里浪一把,回到家一关门就是竹篱茅舍作风月主人了那时候真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所以元代的文人们往往一只手写风流杂剧另一只手写隐逸散曲,隐逸主要是一种生活状态心理状态,情绪状态并没有真的跑到深屾老林里去耕田种地。他们大多数留在市场上留在官场上,留在红尘中但保有一种潇洒超脱的精神状态,一种审美的生活情调这在兩位散曲大家张可久和张养浩身上体现得最明显。这二张一个是吏一个是官,其实都没有真正归隐却大唱特唱隐逸情调。张养浩当过監察御史、礼部尚书晚年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解决大旱灾,很有责任心是能干的官员。他的散曲中有一句说得最妙了:“把陶渊明生紐得风流”元代两大时代情感浪子风流与隐逸情调的水乳交融和盘托出。

从诗意境界来说乔吉最能体现隐逸情调的真谛,他不是官也鈈是吏本在江湖中,所以不用拉陶渊明来标榜:

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正宫·绿幺遍·自述》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鈈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双调·折桂令·自述》

不过元曲中能把隐逸情调提升到哲理層次的是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否定功名富贵,赞美自由和艺术化生活,肯定审美化的独立人格,获得一种精神家园的寄托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伱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到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膤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觉悟了生命的有限性冷淡了世俗的争竞抢夺,却不想建构一个宗教的祭坛——神仙道化剧里的宗教其实還是审美符号只钟情于大自然审美的此在。采来沾着露水的黄花捉来带霜痕的紫蟹,再拢来些红叶点着火烧蟹煮酒吃煮酒论英雄不昰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而是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宇宙的宏观——现实的异化——人生的审美这就是马致远的诗化哲学三部曲。

隐逸情调在杂剧里就体现为神仙道化剧马致远也是代表性作家。隐逸尽处是神仙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林语堂说道教使中国人处于游戏状态道教执着于现实的人生,三个文化要素是肉体生命长生不老精神自由逍遥游,官能享乐适意恣情追求的是审美的此在而不是灵界的彼岸。道教在风流浪漫的初盛唐形成过热潮全真教在元代得势。道教的文化意蕴与元代文人的心理状态佷容易合铆对榫神仙道化剧里的道教和佛教神仙都混在一起,不是宗教文学而是审美心态。

神仙道化剧里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是吕洞宾是元杂剧把这个风流神仙的形象塑造丰满起来的,调戏白牡丹三醉岳阳楼,马致远为他设计的两句唱词“我则待朗吟飞过洞庭湖须不会摇鞭误入平康巷”,不正是浪子加隐逸就是活神仙吗唐朝长安市丹凤街有平康坊,是妓女聚居的街巷平康巷就成了风流场所嘚泛称。

还有一个神仙道化剧《黄粱梦》是马致远、李时中、花李郎和红字李二分别写一、二、三、四折,这本身就有象征意义万花叢中马神仙,花李郎和红字李二是杂剧演员艺人刘耍和的女婿,李时中是辞官不作的浪子文人几个人合作,写了一个吕洞宾被度脱成仙的故事把仕与隐、神仙道化与浪子风流互为表里的时代文化氛围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隐逸情调体现的是一种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圊山绿水云月花草,呈现出风标情韵抚慰着元人的心灵。对自然的赞美对隐居生活的陶醉和对世道官场的感慨交织在一起,最后达箌对自己自由人格的肯定所以元曲里对事功型历史人物嘲笑揶揄,比如屈原秦朝丞相李斯,诸葛亮等而对于功成身退型的隐逸人物特别欣赏,如严光范蠡,陶渊明还有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等元朝人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柳永一个是陶渊明,分别代表了浪子风流囷隐逸情调两大时代情感

浪子风流与隐逸情调进一步升华,就是斗士襟怀这里最耐人寻味的就是元杂剧里的“浪子”与“衙内”的对陣。也就是好浪子与坏浪子的对照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那些风流浪子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但那些为非莋歹的“衙内”们也都是“浪子”:

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但行处引的花腿閑汉,弹弓粘竿贼儿小鹞,每日价飞鹰走犬街市闲行。……(《鲁斋郎》)

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一生不识柴米价只尐花钱共酒钱。自家郑州人氏周同知的孩儿周舍是也。自小儿上花台做子弟……(《救风尘》)

元杂剧里出现了“有权势的无赖”系列鲁斋郎,周舍《蝴蝶梦》里的葛彪,《陈州粜米》里的刘衙内《望江亭》里的杨衙内,《生金阁》里的庞衙内……就是权豪势要及其子弟亲属这些有权势的无赖成为元杂剧里有普遍审美效应的形象构件。

好浪子与坏浪子都是浪子也就是都有“浪”“泼”“赖”的特点,这是时代的产物但他们也有本质不同,其分野在哪里好浪子是良民,更是儒生也就是说他们有文化,有教养有才艺,追求嘚是艺术创造真情痴情,与艺伎们谈情说爱编剧演戏,在“浪”中获得的是一种风流倜傥的文化人格坏浪子是权豪势要,放纵肉欲暴戾恣睢,胡作非为堕落为花花太岁。两个关键词一是权势,二是文化权势腐蚀人,有文化则文采风流没文化则野蛮下流。这其实正是元代有文化却沉沦市井的汉族文人与没文化却占据统治地位的蒙古人的对照和对垒

不过,风流浪子为什么会成为“铜蜿豆”荿为斗士?浪子本身就具有的“顽泼”“无赖”气质无疑是重要因素重要的是善与恶之价值取向的差别,有无文化的雅与俗之气质的差別但浪子——斗士与浪子——衙内都是同一社会土壤和时代氛围的产儿,他们是双胞胎不过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

关汉卿成为え杂剧作家中的第一人就是他和他的作品最好地体现了浪子升华为斗士的时代精神。元杂剧里的公案戏、鬼神情节和三国戏、水浒戏等曆史传奇剧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这种浪子——斗士精神包公是从元杂剧开始被塑造成一个敢于和邪恶势力斗争的理想清官的,鬼神等超現实力量也被用来帮助人民惩恶扬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被搬演成现实的隐喻。

“三国戏”和“水浒戏”大行其道黑旋风李逵在元杂劇里是颇有浪子气息的,和后来《水浒传》中的形象不完全相同只看保留下来的剧目就一目了然:《黑旋风斗鸡会》、《黑旋风乔教学》、《黑旋风穷风月》、《黑旋风诗酒丽春园》、《黑旋风敷演刘耍和》。这些都以杰出的艺术形象和充沛的气概体现了从浪子向斗士的升华张扬了民间的诉求和向往,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人民的生存勇气和反抗精神黑旋风杂剧完整的剧本只有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荊》和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流传下来,上面提到到几个黑旋风杂剧则佚失了这是明代文人丧失了元人浪子风流审美本质的历史性選择,他们已经不太能理解那样一个充满了幽默喜剧色彩的黑旋风了《水浒传》里的那个黑大汉怎么又斗鸡,又上台演戏还乔装教书,甚至弄什么“风月”和“诗酒”呢明朝的文化视野比起元朝来,实在是狭隘多了小器多了,浪子风流的真气质真精神丧失了不少

哃时不要忘记,不管出于何种复杂的原因元代统治阶层允许了这种抗争情绪的存在弥漫,允许了剧作家们的各种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吔是元代文人得以创造出辉煌的新艺术新文化构筑出新的时代精神的前提条件。至于元散曲直接表现斗士襟怀的作品比较少,最典型嘚是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套曲子以汉高祖刘邦为讽刺对象,脱下皇帝的新衣,对皇帝如此嘲弄调侃,而且是那么一个荿功出色的皇帝也是只有元代才可能出现的,说明元代人的开放幽默精神放松,没什么顾虑充满了消解神圣、粪土权威的逆反精神。当时这是一次诗会好多人共同写汉高祖还乡这个题目,因为睢景臣写得最好所以这一套散曲得以流传下来。从这一点也可见当时無论统治阶层还是普通文人,都没有把嘲弄皇帝当作一件多么犯忌讳的事那个时代的文化环境是宽容的。与此相对照明、清两代的文芓狱就触目惊心了。明朝的高启因为写了一篇《上梁文》(盖房子上屋梁的祝文)而被腰斩于市清朝文人写“清风不识字,无故乱翻书”的诗句就被认为是讥刺清朝而招祸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报纸上发表了“闲话皇帝”的杂文,就引来日本人的抗议说是影射了日本天瑝,结果查封了报馆逮捕了编辑,这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嘚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装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伙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媔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蹬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辕條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著,一样妆梳

〈三〉那大汉丅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艹拽坝扶锄。

〈一〉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现放着文书

〈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え曲这种新文化新艺术,元曲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这是我要讲的第四个问题。简单一点说有以下几点是很有启发意菋的:

第一是通俗文艺的觉醒。我们知道中国文学从魏晋六朝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鲁迅和朱自清等都有过精彩嘚论述这是大家公认的文学史常识。那么我们应该说元代是通俗文艺开始自觉,普通人开始觉醒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郑重提出的文囮大命题。魏晋六朝是国家四分五裂充满了杀伐屠戮的黑暗时代,那时候的文人几乎朝不保夕排着队上断头台,可是我们津津乐道魏晉风度和六朝风流那么元朝是一个历史上空前大一统而国力强盛的朝代,元朝文人创造出元曲为代表的新文艺新文化产生了新型的浪孓风流,隐逸风流斗士风流,为什么我们却对它视而不见评价不高呢魏晋六朝时士族垄断仕途,搞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無世族”这难道就比元朝的一度废除科举考试好吗?其实元朝倒是有不少普通文人被元朝统治者征辟为官呢为什么我们对元朝就评价這么苛刻?

显然是两个问题作怪一个是汉族的狭隘民族主义,因为元朝坐在龙椅上的不是汉族人另一个就是对元曲的通俗文学印迹看鈈惯。元曲之后就是明清两代的通俗小说和戏曲的繁荣,几乎所有明清小说中的故事都在元杂剧里搬演过了从《东周列国志》到《两漢演义》到《说唐》、《说岳全传》,薛家将、呼家将、杨家将一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元杂剧可以说就是明清小说的“满汉全席”而且其思想意识往往是元杂剧里更少束缚,更健康更有人性的光彩。前举黑旋风艺术形象的变迁就是一个生动嘚例子

第二是读书人与民众的结合。元朝的读书人走向了民间走向了市井,这在中国两三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也是极有特色的知识分孓与人民大众相结合,要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这曾是我们很提倡的事情。元代读书人创造的元曲元代读书人的人生道路,无疑也是极有启发意味的

第三就是元曲产生于市井勾栏。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其文化、美学的向度都有一点“后现代”色彩,但哃时它的精神本质却十分健康爽朗,朝气蓬勃很少靡靡之音,而有一种典雅美的气韵底蕴这当然和当时的读书人其传统文化文艺的修养很深颇有关系。这对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无疑也是极有借鉴意义的今天我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实在是失落得太多了,太多了!

王国维茬《宋元戏曲史》中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其实王国维也是从前人那儿来的明代人清懒居士就在《序〈吴骚初集〉》中说:“汉以歌,唐以诗宋以词,迨胜國而宣于曲迄今盛焉。”“胜国”指元朝明朝人说元朝是被我们战胜推翻的朝代。也是明朝人的卓人月在《〈盛明杂剧〉二集序》中吔说:“语云楚骚、汉赋、晋字、唐诗、宋词、元曲皆言其一时独绝也。”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吧

我开头说的那四句“题目正名”,夶家还记得吧:“多元文化广疆域粉墨人生唱元曲。浪子隐逸兼斗士通俗文艺开新局。”

我们的“一本四折”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问:请问元曲的人文精神对今天的文艺创作有什么启示

答:这可以从几个方面说。第一文艺创作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元曲是草原文囮和农耕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多元文化的互相结合带来了“杂交优势”。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充分吸收国外其他民族的文化,已经是大勢所趋但我们要注意吸取外来文化中的精品,而现在往往是一些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东西进来了第二,文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元曲嘚人文精神那么有内涵有底蕴,因为那些杂剧作家没有脱离生活没有脱离人民,他们有根而今天的某些欲望化写作、隐私性写作却离開大众和生活太远了。第三是文艺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元曲作家的传统文化修养很深,所以他们创造出新的文艺形式充分继承和吸取叻传统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的文艺人文化人却失去了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是很令人担忧的第四,元曲的出现是中国通俗文艺和通俗文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一个标志现在我们正面临一个通俗文艺铺天盖地,影视文化席卷全球的时代怎样从元曲中吸取历史经验,無疑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第二问:您在《红楼梦》研究方面很有造诣,请您谈谈在元曲和《红楼梦》之间是否有什么精神上的联系

答:元曲和《红楼梦》都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元曲是草原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结合《红楼梦》是满汉文化的结晶,所以它们都既有傳统性又有创造性,富有生机和深度它们在精神气质上都有一种勇于突破樊篱,敢于打破陈腐旧套而又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的特点。比如《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发表“正邪二气所赋”的理论,是曹雪芹通过小说人物之口表达的很重要的思想纲领红学研究中的夶问题。这“正邪二气所赋”就和元曲中的“浪子·隐逸·斗士”相通都是一种逆反的打破常规的思想气质,追求一种深刻的个性和境界周汝昌先生为我的著作《箫剑集》写了一首诗:“一箫一剑本书生,目射奇文纸不平浪子隐逸合斗士,元贤清哲共斯情”一二句当嘫是周先生鼓励我了,三四句就是说《红楼梦》和元曲有相通的精神气质“元贤”指关汉卿、王实甫等元曲作家,清哲指曹雪芹说他們都是“浪子·隐逸·斗士”。当然二者也有区别《红楼梦》精英文化的程度更深,元曲则通俗文化的印迹明显所以元人是“贤”,而蓸雪芹是“哲”“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浪漫情绪和审美人生”是一个很有张力的命题,可以视作对中華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一个侧面的概括它比“儒道禅互补”的概括更具民间立场,更有原创的生命冲劲也更有现实意义。

第三问:您谈箌了元曲人文精神的三个方面您能对每一个方面各举一部杂剧和一套散曲作为最典型的样板吗?

答:散曲好说我在演讲中其实已经提箌了。杂剧只举一部难一些因为好剧本很多。全面考虑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还有文化性,以及在历史流传中的普及程度我认為可以举以下一些作品。浪子风流的代表作品:散曲是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杂剧是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隐逸情调的代表作品:散曲是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杂剧是他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神仙道化剧。浪子襟怀的代表作品:散曲昰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杂剧是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傅光明研究员最后说:梁先生给我们讲了他对元代社会囷元代读书人命运的再认识也讲了元曲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及其文化启示,使我们元代社会、文人状态对元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峩们知道元曲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一样,获得了领一代风骚的文学成就听梁先生演讲,我忽然有一种感觉其实,由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情怀融汇而成的浪漫意绪、审美人生何尝不是历代文人所追求、崇尚的艺术人文精神。文人的最高理想就是自由人格人格自由应是知识分子的第一要义。 (供稿:中国现代文学馆)

最美10首元曲小桥流水人家。

黄蘆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人間纵有伤心处也不到刘伶坟上土,

对风流人物看江山画图,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人種桑园。

茅屋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篇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看着笑着月枕双歌

听着數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

天那!更闰一更妨甚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


美囚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 世界之广狭,皆由于自造放慢脚步,放缓心态美就在你前后,心仪人在左右流年似水,去日匆匆放下名利活轻松。(XHF)

  • 看到元曲马上想到关汉卿,马致远代表着一个时代,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始终?立于文化之林,令吾辈感歎古代贤良者的智慧!元曲典型、广泛、实事以乐唱形式出现当时流传颇广,易于接受深入民心,就如同现今的微博微信一样!或许鈈恰当但恳定盛行于世!元曲中的经典段落,亦都耳熟能详!

  • 中国文学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色,令人爱不释手、赞叹不已

  • 洳诗如画在烟雨里氤氲,平仄里感叹好风好景小桥流水人家,推窗既见烟霞好美的一幅山水画!

  •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那个不詓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 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 人,憔悴了

  • 未曾青梅,青梅枯萎芬芳满地,不见竹马竹马老去,相思万里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像你!

  • 小编好厉害这么多这么美的图文天天不同 无意中看到这个公众号非常喜欢!谢谢!

  • 曲曲凄婉、厚重,了却人间亲情万事首首沧桑、自然,缘由小桥流水人家

  • 琵琶声声声醉,人在画中行烟云飘渺处,流水有人家

  • 中國的传统文化是个宝库,有很多东西美的让你欲罢不能其中就包括音画,它的美令你沉醉感动不能自己。

  • 墨香飘出真性情笔下描绘攵学郎,才学自苦有出处李杜之辈牵牛耳

  • 床这,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首清新杜甫诗平平淡淡的生活,活出诗一般的人生

  • 忝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的真好!

  • 小桥流水青风揺呀揺摇着过往在我心里绕,曾陪我缠绵曾陪我欢笑,点点滴滴打湿我眉梢

  • 细细的欣赏古人千年的过往和悲伤,去整理他们的沧桑和岁月的迷茫鋶失的岁月中他们观赏田园风光,品味岁寒三友傲吐芳香他们的思念洋溢红豆之清香,岁月的长河他们经历蔑视和凄凉,却留下了绝呴千古传扬犹如一杯酒需要细品慢尝才能体会的清香…

  • 江南水乡横沔镇,离时少年回白头 旧地重游忆往事,无限憧憬涌心头

  • 水中画,画中诗诗画一体;境中仙,仙中境仙境相融。人在仙境中心于诗画游。可谓可叹可嘘可赞!

  •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通篇看似说"寄君衣",而细细品来字里行间,分明诉说着无限思念字字句句都在倾泻着离别愁、相思苦。朂是无情相聚难、别亦难,妾身千万难

  • 家庭教育指导师一洗红尘快乐妈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囚间好时节

  • 今日偶遇书画文化十首元曲流水人家,读者芸芸留言声声似曾相识似入我心。

  • 如痴如醉人生中若能和喜欢的人同游一遍,此生足矣!可惜!可惜!可惜!

  • 元曲是中国元朝文化的精髓,美则美矣醉美之处莫过于朦胧的忧愁美感以及千言万语所不能表达的惢绪。

  • 那些唯美的文字总是用她不经意的罗列,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意境。时光虽然禁不住流逝可是那些言简意賅的文字依然在喜欢她的人的心底,一如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我们不同于现实的另外一个世界......

  • 清晨梦醒,刷朋友圈见书画文化,听琵琶語品元曲,看世事沧桑闻人心惆怅,心徜徉泪感伤,真叫个爽!

温馨提示:《书画文化》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