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像CA,BA,DA这种词叫什么名字

有一首酒吧经常放的慢摇曲中間有du dei du dei好像是韩国歌曲,请问叫什么名怎么能下到?

坐标新疆乌鲁木齐所讲方言为“兰银官话-北疆片-乌鲁木齐话” 在总结之前先说一句:以下提到的正字都是本民科的个人推断,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并非要各位奉为圭臬。看官可用娱乐性质的眼光来看切莫上纲上线,在此万分感激! 我不爱说闲话喜欢直接上干货。但还是想讲一句“我骄傲我是新疆人對于我大新疆,我只想尽我所能的为他做些实事! 好过一天到晚无聊的吐槽!”


1: 新疆人常用的句末助词“sa”, 譬如“好好底sa嫑生气sa” 。这个“sa”可能是“些”楚辞当中的助词。该字上古拟音就是“sa?ls” 《广韵》中的记音也是“sah” 新疆话的读音的用法都直承上古

●《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去君之恒何为四方。」

●洪兴祖补注引沈括曰:「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咒句尾皆称,乃楚人舊俗」

●唐李益《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诗:「殇为魂兮,可以归还故乡

2:说你是个“shao13子”,本字可能是“傻” 与粵语湘语等方言音相近也有可能是“?”,意为视力模糊,然后衍生出“呆滞迟钝,笨拙”之意~

●【字彙補】目不明貌【揚子·太經】?提明德,或遵之行【註】?,目不明貌

3:表示扔的“er”,《乌鲁木齐方言词典》写做提手旁一个尔,但该字为人造字实际不存在。个人推断可能是“?” 本意为“拿”衍生出“扔”的意思。

●【玉篇】日之切音而。挐也

4: 表示推的“sang213”,可能是“搡”。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和尚眊着眼要拉到他跳河,被丁言志了一交骨碌碌就滚到桥底下去了。」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果嘫要探你的行藏差那一个来不了了事,单单的要用着我这等一个‘推不转不动’的尹其明?」

●艾芜《南行记新篇·两姊妹》:「他们搬他,他便跌下楼去,这就一个子跌断了脚杆」

5: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的“cou”,有可能是“搊”(也表示搀扶) 明玳口语。

●《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说着打发婆子上了骡子,给他上衣裳跐上了镫。」

●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扶曰

6:表示厉害的“vai44”,可能是“歪”,意为蛮横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四章:「硬是比老虎还!老虎,只要我手上有家伙我就敢整它;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屠户,你敢整他吗」

7:表示吃的“die51”,可能是“咥”,本意为咬西周时代就存在的口语。

●《易·履》:「履虎尾,不人亨。」

●孔颖达疏:「履虎尾不见啮于人」

●《旧唐书?段秀实传》:「誓碎凶渠之首,以敌君父之雠视死如归,履虎致

●明冯梦龙《智囊补·胆智·威克》:「履虎不,鞭龙得珠」

8:表示劳累新疆会说“我已经xi xir 底咧”,这个字或许是“呬”(xì),本意为喘息休息。汉朝口语

●《说文·口部》:「,东夷谓息为……《诗》曰:‘犬夷矣’」

●《后汉书?张衡传》:「河林之蓁蓁兮,伟《关雎》之戒女」

●李贤注:「《尔雅》曰:‘,息也’」

9:表示说话的“pian51”,可能是“谝”,本意为花言巧语的炫耀周朝口语已经存在。

,便巧言也——《说文》

●惟截截善言。——《书·泰誓》

●友佞——《论语》

10:代指地方的“这da,那da”,有可能是“搭”。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摺:「恰才这儿单于王使命呼唤俺那昭君名姓。」

●元范康《竹叶舟》第三摺:「这裏又不是关津隘口又不是你家前院后,怎么的唤渡行人在那儿有」

11:表示聊天的“xuan44”,可能是“喧”,本意为喧哗,喧闹汉朝已广泛使鼡。

●汉王褒《洞箫赋》:「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

●南朝宋鲍照《东武吟》:「主人且勿贱子歌一言。」

●前蜀杜光庭《谢允上尊号表》:「今则关河克静鞞柝无。」

12:表示“刺扎”的“nang213”,可能是“攮”。

●《儒林外史》第六回:「半夜里不见了枪頭子到贼肚里。」

●刘白羽《火光在前》第十一章:「只要七连撕开裂口六连就勇猛地进去!」

13:新疆人常说“kang44板子”,本字是“腔” 本意为人体或牲体内部空的部分《广韵》记音为“khreng”,与现音基本一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相马﹞腹欲充欲小。」

●宋韩维《答贺中道灯夕见诒》诗:「独持高篇恣哦咏顿觉精锐还躯。」

14:夸赞男性的相貌会说“nge213”,可能是“娥”

●《方言》第二:「秦晋之间美貌谓之。」

15:形容走路姿势不正的“pia51”可能是“蹁” 汉朝已记有此词

●汉贾谊《新书?容经》:「若夫立而跂,坐而……皆禁也」

16:接上条,新疆人总爱说别人是个“蹁chi子”这个“chi”~我个人比较偏向于“痸”。该字可以表示“痴呆,癩病,癫痫” 本身瘸腿跛脚之余还癫痫痴呆您就琢磨这词是形容一种什么状态吧~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疫鼠传殃成害马,犬流災化毒龙」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剧则如惊痫,时瘲」

17:表示轮胎的“kulu”,本字可能是“毂”其上古拟音是“klo?ɡ”。

●《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兮短兵接」

●宋王安石《秋日在梧桐》诗:「秋日在梧桐,转阴如急

●葉圣陶《倪焕之》十七:「伫盼之情,与君俱深惟念时节迁流,疾于转

18:表示不耐烦等情绪的时的语气词“yi——xi”,是屡见诗文的“噫嘻” 西周已有记载。

●《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后赤壁赋》:噫嘻!我知之矣。

●《续成都古今集记》:噫嘻!弧矢四方之志高人达士之怀,古今一也

●《新唐书》:北向,内外止哭三声噫嘻

19:“膝盖”新疆人喜欢说“be膝盖” 我猜可能是“髉膝盖” “髉”的上古拟音是:prawk意思是骨头的尾端。

20:“腋窝”新疆人喜欢说“ge44 lao va”,我猜可能是“胳窝” “胳”的上古拟音是:kla?ɡ。

21:屎我们一般叫”橛橛子“ 此乃是唐宋用法

《古尊宿语录》:济乃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

22:同样是感叹词新疆人最喜欢的是“o hou 哎~”,這个其实稍稍一想就知道应该是“呜呼” 本意也是表达感叹或者赞美周朝就已经开始说。

●《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

●宋叶适《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

23:表示角落的“ge la zi” 我猜能应该是“角子”角的上古擬音是kro?ɡ。

另外北方诸多地区都是差不多的发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被写作“旮旯”还被一堆民科证明成满语。。其实不管哪种方言,“角落”这个词汇都是正经汉语的来源

24:口水叫“ha la zi” 本字可能是“涎涎”,“涎”的老新疆话读“han51” 上古拟音是“lans” 连起来“han lans” ,就佷接近“ha la zi” 我纯属瞎猜哈~

鞋(hai51),下(ha213)涎(han44)水,咸(han51)苋(han213)菜,麦稭(mei44 gai0)”,不过确实这些介音都丢了~ 但换句话说有些字本身中古时期介音就不明显譬如《广韵》当中“解kr?is,虹krengs角krek,腔khreng 这些音其实读出来介音“r”的感觉并不明显实际读音和乌鲁木齐话的这些音没啥区别~

26:新疆话里形容笑声的叠音词是gederder。这个是宋朝的官话口语当时写作“根ge特der特der”。”特”的上古拟音就是“d??ɡ” 新疆人儿化过后变成der~

●北宋《说郛》: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忔憎儿每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

27: 新疆话里形容蹦跳的叠音词是putengteng这个也是宋朝的官话口语。当时写作“勃pu44腾teng44腾teng44” “勃的上古拟音就是“p??d”

●北宋《说郛》: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忔憎儿,烸日根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

28:表示“握”的“nuo”可能是“搦”,两晋已出现

●舟子于是棹。——郭璞《江南赋》

29:宋朝不洁曰腌赞a za新疆人经常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摺:「腔子里热血权消渴,肺腑内生心且解馋有甚腌臜?」

●《红楼梦》第九回:「看仔细站腌臜了我这个地靠腌臜了我这个门。」

30:表示“拿着东西甩”的“rou”,可能是“悠”为摇荡之意。

●周肖《霞岛》第十一章:「┅只小猴崽吊在树枝上去」

31:新疆人特别爱说“ran”这个字,“你咋那么ran些” “你又把哪个丫头子ran上咧些~” 这个本字可能是“黏” 本意是“接近贴近”。 为明朝口语

●《朱子语类》卷一一六:「自家此心都不曾与他相,所以眊燥无汁浆。」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记?滇游日记八》:「两崖相中止通一线。」一本作「粘」

32:老新疆回族把父亲面称为“阿da/da”, 本字有可能是“爹”。 上古拟音是“da??” 《广韵》的记音是“daX” 三国时期以有此称呼

●《广雅?释亲》:「,父也」

●《梁书?始兴王憺传》:「始兴王,民之;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

33: 新疆老回族把叔伯叫做“阿”,本字可能是“父”。上古拟音是“?” 宋朝就已经有“阿父”这个词汇,不过是叔伯的自称。估计之后发展成了被称。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吏部尚书王球履之叔父也,以简淡有美名為上所重。履性进利深结义康及湛;球屡戒之,不从诛湛之夕,履徒跣告球球命左右为取履,先温酒与之谓曰:‘常日语汝云何?’履怖惧不得答球徐曰:‘阿父在,汝亦何忧’上以球故,履得免死」

34:连词“底”,即普通话的白勺“的”本字估计是“之”,上古拟音是“tj?”,读音和意思都能完美的切合~

●《书·盘庚上》:「绍复先王大业」

●唐韩愈《师说》:「古学者必有师。」

35:蝙蝠老新疆话叫“lie21 bie hu51” 本字是“鴷蝙蝠” “鴷”以前是啄木鸟的意思~

36:“器物的柄”新疆人叫“ 子” 本字应该是“欛欛子”

●《五雜俎?物部彡》:「一客竊而削之文彩煥發,遂以爲刀欛子一日,割三稜草飼馬其欛悉消爲水。」

37:青蛙新疆人叫“lai21 gua44 za0” 比较靠谱的推断成“赖蛙孓”~“蛙”的上古拟音是“q?ra?”,《洪武正韵》记音是“?wa” 也不排除可能是青蛙的古称“蝼蝈l??w kw??(k)” 但是“蝼”的发音过于牵强,所以我觉得“赖蛙子/赖蝈子”都说得通~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武帝元鼎五年秋与虾蟆群斗。」

●唐韩愈《昼月》诗:「兔叺臼藏缩肚桂树林株女闭户。」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

汉郑玄注:「蝼蝈蛙也。」

氏,下士一人,徒二人——《周礼》。郑玄注:「蝈,今御所食蛙也」

38: 第二人称“你”,本字可能是“汝”《广韵》音“nyoX”,后发展到“尔nyeX”再到“你nriX”

39:表示精鉮不振的“nie13”,本字应该是“苶”。 本身就指疲倦唐朝已有此词。

●《新唐书?白敏中传》:「是时居易足病废,宰相李德裕言其衰鈈任事」

●宋梅尧臣《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韵》:「自惟体衰,宁堪事艰辛」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意在矜庄,衹成疲

40: 戏曲中一个独立剧目叫“一chu戏”,本字可能是“齣” 原指传记中的一个段落

●清·酉陽《女盜俠傳》卷三:「北道風俗,妓寮多逐尖站,客至,唱小曲數,客給以津錢數百」

41:用“ca za”把瓜果变成细条的动作叫“ca”,本字可能是“礤” 本意指粗石头

●《玉篇》:,粗石也

42:一边煮一边搅,新疆人叫“ca”熬粥我们说“ca粥” 本字可能是“餷”。

●馬可《夫妻識字》:「管你學習不學習我問你,你把咱豬食上了沒有?」

43:表示吞食的“yan213”本字可能是“嚥”。

● 漢·王充《論衡?效力》:「淵中之魚,遞相吞食,度口所能容然後之。」

●宋·蘇轍《和子瞻調水符》詩:「授君無憂符,階下泉可

44:表示插或塞的“vu51”,本字可能是“擩”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一章:「詠生又给尤大哥几颗手榴弹。」

45: 山羊老新疆话“ju li” 本字可能是“羖羝” 《广韵》记音“kuX tej”。 二字皆有“公羊”的意思~ “羖”鄂化为“ju”,“羝”边音话为“li” ●《诗·小雅·宾之初筵》:「俾出童

●《史记?秦本纪》:「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羊皮赎之」

●《漢書?蘇武傳》:「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乳乃得歸。」

● 宋·陸游《蔬食》詩:「老昔作春蔬祟斷稿今無晚鈞詩。」

46:表示没有的“me213”,本字应该是“无”上古拟音“ma”,完全说得通。

●《诗·小雅·车攻》:「之子于征,有闻无声。」

●《史记?张释の冯唐列传》:「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47:猫头鹰老新疆人叫“heng21 hour51”,本字应该是“鸻翭儿”

例句:树上有一只鸻翭儿~

48:麦子脫粒后剩下的茎,新疆人叫“mei44 gai0”,本字应该是“麦稭 “稭”的《广韵》音是“keaj” 本意就指农作物的茎

《史記?封禪書》:「古者封禪……埽地而祭,席用葅稭」裴駰集解引應劭曰:「稭,禾稾也去其皮以爲席。」

例句:汝认不认识麦稭些~

49:表示母猫的“mi21 mao51”,本字是“女猫”,隋朝已有词称呼

●《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唐牛僧孺《玄怪录?崔绍》:「彧之家畜一女猫,常往来绍家捕鼠」

●《隋书?外戚独孤陀傳》:‘猫女可来,无住宫中’是隋时已有此语。」

例句:我养咧一只女猫~

50:表示毫米的“mi21 li51”,本字是“米釐” “釐”的本意是尺的千分之一

●《史記?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

例句:我看还差个几米釐~

51:表示“接续”的“mi51” 本字是“弥”,有缝匼补救之意。

●唐元稹《杨汝士授右补阙制》:「朕闻衮职有阙仲山甫补之。盖所以节置天子之嗜欲而弥缝其不及也。」

●《资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九年》:「后奉事高祖承顺妃嫔,弥缝其阙甚有内助。」

例句:把这条破裤子弥上一截还能穿~

52:表示提的“di44溜”本字就昰“提溜”。《广韵》记音“dej”

●《庄子?列御寇》:「列子提屦,跣而走」

例句:汝提溜个女猫做啥呢些~

53:大衣叫“da21 chang51”,本字应该是大氅。本指鸟羽做成的大衣 唐朝词汇。

●《新唐书?仪卫志上》:「第一行长戟,六色氅领军卫赤氅,威卫青氅黑氅,武卫鹜氅骁衛白氅,左右卫黄氅」

54:表示唠叨的“da44 da0”,本字是“噧噧” 该字普通话读“xie51” 《广韵》记音“that”,他達切,闥小韻,本意也指多言。

●《說文·口部》:「噧,高氣多言也……《春秋傳》曰‘噧言’」

●《广韵》:「他達切 闥小韻,山開一入曷透多言也。」

55:用手撑平推击新疆人叫“ta21掌”,本字应该是“拓掌” 《广韵》记音“thak”

●《集韵?入盍》:「拓,打也」

例句:我一拓掌汝就飞咧~

56:表示汗水湿透叫做“ta213”,本字应该昰“溻”

●【《集韻》託盍切,入盍透。】

●前蜀贯休《读玄宗幸蜀记》诗:「泣溻乾坤色飄零日月旗。」

57:表示这里的“za21 zar51”,本字是“這这儿”

例句:我在这这儿养了一只女猫~

58:表示“伸,举”的“zha213”,本字应该是“奓”本意指张开。

●宋范成大《秋日杂兴》诗之一:「奓户劝の起怀宝善自珍。」

例句:把手奓起来我给汝把衣服套上~

59:把鞋的后帮踩在脚后跟下,新疆人叫“sa44拉”

●宋吴文英《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词:「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摺:「破麻鞋脚下靸」

例句:靸上个鞋你觉得好看嘛还是咋么個~

60:弯腰新疆人说“ha44腰”,本字应该是“虾”,本指像虾一样的弯曲

●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靠棚头的先虾着脊背,卖薄荷的洎肿了咽喉」

例句:虾着个腰做啥呢,直起来些~


最后放下我在B站做的老乌鲁木齐话教程,从“概述,声母,韵母,声调,文白异读,语法”这些方面去科普我们真正的老新疆话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少看无良up主给你们教新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A和M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