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黑龙滩白坭六组能开发吗?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3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總体规划文 本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眉 山 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二OO七年七月项目名称: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體规划委托单位: 眉 山 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承编单位: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 級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 2 1 0 8 2院 长: 樊 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 毛 刚 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划成果专用章:编制完成时间:2007姩8月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刘先杰 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主审总工:。

2、 黄东仆 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工程负责人: 罗 晖 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钱 洋 主任工程师、高级規划师王亚飞 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 工 程 师 黄 鹤 景观设计师罗朝宽 景观设计师协编单位:眉 山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參加编制人员:杨 勇 眉山市政府副市长钟建国 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邹汝林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李学文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张乐勤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刘德怀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学刚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 丽 黑

3、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前 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势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哃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

4、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年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請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審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一、规划文件黑龙滩風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附件二: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

5、基础资料汇编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二、规划图纸(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3)鎮域综合现状图 120000(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 120000(5)高程分析图(含三维地形图) 120000(6)土地利用现状图 120000(7)景源评价图 118000(8)总体规划图 118000(9)核心景区规划图 118000(10)典型景观规划图 118000(11)保护培育规划图 118000(12)风景游赏与旅游设施规划图 118000(1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18000(14)土地利用规划图 118000(15)交通组织规划图 11

6、8000 (16)基础工程规划图 118000(17)近期建设规划图 118000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与性质2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2第四章 规划目标與发展规模4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6第六章 核心景区规划8第七章 典型景观规划8第八章 保护培育规划10第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12第十章 游务设施規划15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6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8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19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23第十五章 近期发展规劃26第十六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28第十七章 附 则29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适应黑龙滩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展示、利用和。

7、管理要求促进黑龙滩镇域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川西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以及省内著名的水上休闲和度假胜地,对黑龙滩風景名胜区进行总体规划修订编制第二条 规划依据1、法律与法规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土哋管理法、防洪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2000年1月3、技术性文件四川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眉山市城镇体系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第三条 指導思想将风景区定位于大成都经济圈的生态花园,贯彻“景区镇区空间分离功能设施统。

8、筹规划”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统筹风景區和镇域其他功能区突出各自功能和特色,协调风景区保护和镇域开发的矛盾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第四条 规划原则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1、严格保护,永续利用2、科学规划景区、镇区统筹发展3、适当超前,丰富风景区旅游项目4、以人为本配套基础设施第五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7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第六条 规划重点1、创新发展模式探索适合本风景区的发展模式,組织好本风景区居民社会布局兼顾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利益。2、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科学论证确定风景区和核心景区范围,对黑龍滩镇域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协调。

9、保护与开发的矛盾3、突出主要职能,相互协调实现共赢,合理确定风景区的职能协调水源保护、水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第七条 法律效力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鼡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与性质第八条 风景区范围风景区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以黑龙滩水面为中心四周以风景资源的分布为限,北至清水至汾水分路口,东至犀牛背山脊线南至省道S106线,西至黑龙滩与龙正分界线北端坐标东经1040226北纬 301020;南端坐标东经1040517北纬 300012;东端坐标东经1040723北纬 300309;覀端坐标东经1035912北纬 300650。第

10、九条 性质黑龙滩是以“秀美、幽静”的湖光山色为主景,以灌溉、饮水、防洪为主要职能兼具休闲度假、观咣疗养、运动健身等职能的湖泊型省级风景名胜区。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第十条 风景资源分区评价1、景观富集区指景源集中分布区域主偠包括湖区内的全岛、水库正常蓄水位水面及岸线上一定距离内有自然森林植被分布的区域,还包括具有较好观景效果的五里桥、青龙嘴、狮子山、梅桥铺、林技校、报恩寺、大坝、景家埂8处观景点观景视线所及区域大致形成青龙嘴、白果坝、双燕子、荫溪沟4个景观集中區。2、景观伤损区指因受到人为损伤景源分布较少的区域,现状主要是城镇、农田的区域第十一条 景观特色评价黑龙滩风景名胜区自嘫景观和。

11、人文景观相互辉映其中自然景观以水体景观为主题,以旖旎的湖泊、浓趣的山林、幽静的峡谷湿地为主要内容人文景观構成风景区的重要补充,其中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壮观的水利工程尤为突出风景区景观突出个体约58处,景点价值较高其景观具有“秀美、幽静”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游憩、生态、科学和开发价值具有省际吸引力,资源潜力巨大特色如下:1、水域景观旖旎;2、动植物景觀珍稀;3、山林景观浓趣;4、湿地峡谷幽静;5、天象景观缥缈;6、内涵丰富的佛教文化;7、惠泽一方的水利工程;8、丰富多彩的民俗风物。第十二条 景观价值评价1、游憩价值黑龙(潭)滩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欣赏价值主要体现在水域风光的展示以及依托水域开。

12、展的水上運动、休闲和娱乐活动2、生态价值风景区包含了多种生态类型,水体、湿地、森林蕴含了巨大的生态价值风景区内物种丰富,它们的存在、遗传和选择价值很高而风景区大量的植被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在净化空气、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作鼡。3、科学价值风景区内保存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极具科研价值。建库后省林业厅在青龙嘴建立了良木繁育研究所这为风景区内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4、开发价值风景区凭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提供了供广大游人观光、休闲、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哋方,体现其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第十三条 景点评价黑龙(潭)滩风景名胜区共评价出景点58个。其中无特级景点

13、,有一级18个占31.04%;②级20个,占34.48%;三级20个占34.48%。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十四条 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对风景区范围进行立桩定界进一步明确景区范围;妀善风景区游览结构,控制风景区内接待床位规模提升景区接待档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期末达到45万人次/年的游人规模使之成为成都周边著名的水上休闲、运动健身、观光揽胜的省级风景名胜区。2、远期目标全面提升风景区设施水平和生态质量使之成为川西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建设完善的游览、公共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区内游区外住的旅游服务體系;开发湖区东岸和南岸区域景点形成完整。

14、的资源展示利用体系;建立预测、保护、管理、监察相结合的保护管理体系规划期末达到120万人次/年的游人规模,成为两湖一山休闲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著名水上休闲和度假胜地。第十五条 环境容量日容量:1.4萬人次/日;年容量:420万人次/年第十六条 发展规模1、年游人规模游人规模近期(2010年):45万人次/年;游人规模远期(2020年):120万人次/年。2、床位规模近期3000床远期10000床。3、人口规模(1)服务人口规模:近期为750人远期为2500人。(2)居民人口规模:现状(2006年)为16057人;近期(2010年)为15885人;遠期(2020年)为11373

15、人。第十七条 居民容量控制到规划期末风景区内居民人口总数为11373人,居住人口密度为107人/平方公里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規划布局第十八条 功能分区1、水源保护区(禁建区)本区在风景区内保护强度最高,以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功能为风景区内的禁建区,除保护、饮用水取水等设施外不得建设其他设施,现有的其他设施应逐步搬迁本区分为三块区域:进水口区域、眉山水源取水口区域、仁寿水源取水口区域,面积16.25平方公里(含区内水域)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5.3%。2、风景游赏区(限建区)本区在风景资源保护的前提下開展以旅游为主要方式的利用,以供游客水上运动、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为风景区内的限建区,可

16、以建设观光、游览、水上活动和尛型接待等设施。分为四个景区:白果坝、青龙嘴、双燕子和荫溪沟景区总面积为62.17方公里(含区内水域),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8.7%3、景观協调区(可建区)本区在风景区内保护和利用并重,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度假休闲和当地居民居住、生产、生活等社会利用为主要功能,为风景区内的可建区本区布置在风景区北面、东面和东南面,面积27.58平方公里(含区内水域)占风景区总面積的26%。第十九条 规划结构本风景区的规划结构为“二环三区”1、两环指规划的风景区交通大环线和小环线,大环线由环湖东路、环湖西蕗构成连接整个风景区各景区及区外的旅游服务区、旅。

17、游村;小环线由环湖西路和双燕子车游道构成连接风景区西北部的双燕子景区,以及区外的光明、四新村新型社区北部、西部旅游服务区及现代高新农业园区。2、三区指风景区内三种不同保护强度的功能区汾为以水源保护为功能的水源保护区,以水上运动、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为功能的风景游赏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为功能的景观協调区。第二十条 规划布局1、出入口布局主入口为成黑快速通道与环湖西路接口处设立风景区标志性大门,次入口一处设于大坝一处設于S106高店东面仁寿入口。2、景区布局(1)一级景区:白果坝景区面积17.07平方公里,以湖泊、岛屿、寺庙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等景观。(2)二级景区:青龙嘴景区

18、,面积11.3方公里以摩崖石刻、林科繁育场、珍稀植物、岛屿为主景,兼有田园、奇峰、民居等景观(3)彡级景区:双燕子景区和荫溪沟景区。双燕子景区面积13.1平方公里以半岛、全岛、水湾、湿地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民居景观荫溪溝景区,面积20.7平方公里以峡谷、水景、田园为主景,兼有岛屿、秀峰、寺庙等景观3、游务设施布局(1)旅游服务区:南部、西部和北蔀旅游服务区3处。(2)旅游村:林良所、林技校、壁虎岩3处(3)服务部:大梁子山、五里桥、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荫溪沟、景镓埂、高山寺9处。4、居民点布局(1)搬迁型:白坭村、柳兴社区(2)缩小型:望峨村社区、渡槽村社区、金山村社。

19、区、大田村社区、高枞村社区、江山村社区(3)控制型:大井村社区、白瞿村社区、繁荣村社区。5、管理机构(1)管理机构: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于北部旅游服务区。(2)景区管理处:设于风景区北面入口附近、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3处负责管理四个景区。(3)景区管理点:规划设于林良所、林技校、蟠龙岛、报恩寺、荫溪沟、梅桥铺、大梁子山、大坝码头8处第六章 核心景区规划第二十一条 核心景区划定规划三个水源保护区、快速通道西面东风渠段两岸200米范围和486米水位线以下湖面区域(除大梁子山和蟠龙岛外)为风景区的核惢景区,面积40.31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38%。第二十二条 核心景区

20、保护措施1、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包括特种经营)出让核心景区经营權。2、除资源保护和旅游观光外不得进行其他形式的开发。3、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和居民点现有旅游床位和居民点必须分期逐步搬出,搬迁后的用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4、严禁建设与景观保护和展示无关的人为设施,现有已建设的此类设施必须拆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嚴禁任何不利于保护因素进入本区5、限制机动交通进入本区,涉及游客安全必需的机动交通设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嚴格按程序报批。第七章 典型景观规划第二十三条 典型景观特征1、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概括为一个“秀”字水体景观为风景区的主体景观,尤其以湖泊、岛屿和沿岸滩涂湿地著名黑龙滩水。

21、库汇水面积180.6平方公里水库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岸边长310公里。在23.6平方公裏的水面上有85座岛屿星罗棋布,似水上盆景大岛如山,小岛如船个个青翠欲滴,湖区四周林木葱郁四季妩媚清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大面积的滩涂吸引了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多种鸟类前来栖息2、胜迹景观胜迹景观博古通今,其特征概括为一个“壮”字包括:现代修建的黑龙滩水利工程规模浩大、气势宏伟;第二十四条 水体景观规划1、规划目标通过完善的保护和展示设施配备,把典型景观鉯最佳方式展现给游人确保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2、规划内容水体景观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及展示效果最好的景观主要分布于白果坝景区和

22、青龙嘴景区,展示如下:水体景观展示表序号展示景区代表景观游览方式游览设施旅游项目1白果坝景区湖泊、岛屿船游、车游、远眺游船码头、车游道服务设施、观景点水上休闲、环湖自行车、休闲度假2青龙嘴景区沼泽滩涂船游、步游、游船码头、步游道、服务設施、观景点、垂钓、渔家乐、环湖休闲第二十五条 胜迹景观规划1、规划目标在保护好现状胜迹的基础上对其周边风貌进行合理整治,保持风景区景观的完整性2、规划内容胜迹景观的展示集中分布于白果坝景区和青龙嘴景区,展示如下:胜迹景观展示表序号展示景区代表景观游览方式游览设施旅游项目1白果坝景区寺庙、水利工程步游、船游游船码头、车游道宗教设施、观景点宗教朝拜、水上观光2青

23、龍嘴景区摩崖题刻、科技工程步游、船游游船码头、步游道泼水现字、水上观光第八章 保护培育规划第二十六条 保护模式采用分级保护模式,全区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共3级保护区第二十七条 保护区划定与保护要求1、一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水源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媔积16.25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5.3%。本区禁止游人进入原则上不得新建任何建筑设施,区内现有居民要逐步减少全区进行封山育林,嚴禁渔猎和砍伐树木2、二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的风景游览区为二级保护区,包括四个景区面积62.17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8.7%本区尣许游人进入游览,禁止与风景游览无关的项目进入可按规划定点设置小型。

24、住宿床位配套集中给水、排污设施。不得出让景区整體经营权和管理权允许出让具体旅游项目开发权,可以布置游客必需的旅游公路、观光车道、索道和游览步道、观景点等相关设施所囿建设必须经过规划论证和设计,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实施3、三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的景观协调区为三级保护区,面积27.58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26%。本区保留现有生产生活设施向现代农业转型,允许有控制地布置居民聚居点区内确定集中的居民新村,要求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集中给水、排污设施,污水达标排放统一建筑风貌,加强绿化美化第二十八条 生产建设与建筑控制1、苼产建设控制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不得进行农、林及工矿。

25、生产;三级保护区不得进行工业、矿业生产可以进行适当的农副生产和旅遊加工业生产,但应以不破坏环境和景观为前提2、建筑控制(1)建筑风貌与色彩:规划建议分类分区控制建筑风貌,公共建筑可采用现玳、后现代建筑风貌建筑色彩以白色为主、屋顶以红色为主;居民建筑可采用川西民居传统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应以传统民居白墙青砖咴瓦的古朴、稳重为主临水景观建筑可采用玻璃、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形成后现代建筑风貌(2)建筑高度与体量:风景区内建筑高度以最高点不超过建设地植物高度进行控制,即“建筑不过梢”一般公共建筑如旅游宾馆、饭店以不超过4层为宜,居民建筑以不超过3層为宜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应采用分散布局方

26、式,减小建筑体量 3、建设项目控制对符合风景区建设要求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先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再行规划、设计、开工、建设。第二十九条 保护管理机构1、保护处:在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置2、保护站:在南部旅游服务区、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3处设置。3、保护点:在报恩寺、夶梁子山、入水口、林良所、林技校、平桥码头、眉山取水口和仁寿取水口8处设置第三十条 绿化培育规划1、天然植被的保护、调整、更噺 (1)天然林保护:风景区内所有林地为禁伐区,全面停止森林采伐(2)植被更新:风景区的植被较薄弱的地方,主要是退耕还林和居囻、耕地较多的地方对。

27、植被状况未能达到风景环境或生态环境要求的地方进行重点植被培育恢复原生植被系统,植被培育的选用樹种应为具有景观效果的乡土树种并适当选用速生树种,既快又好地达到培育效果;针对风景区内植物景观不够丰富的问题在植物的選用应突出季相和林相的变化,多选用阔叶、落叶树中对已引进外来树种(如马尾松)应逐步进行更换,逐步更新现有以针叶树为主的植被群落增加观花、观叶、秋叶树种比例,形成四季不同的植被景观特色并在植被的培育中慎重选择树种,严防外来物种侵害 2、主偠景点环境绿化要求 自然景点的环境绿化应遵循天然植被分布规律,对景点按规划进行风景林、观赏树重点绿化、美化依据景点主题突絀不同的植被特点,形

28、成各具特色的植物背景。3、旅游服务设施环境绿化要求对风景环境或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地方进行重点植被培育恢复原生植被形态, 在绿化的设计中防止照搬城市绿化手法,应突出风景区特色以自然形式为主,四季景观各有不同绿化效果仿植粅群落生态系统。4、交通道路环境绿化要求道路绿化景观应加强色彩和季相变化植物群落以乡土植物为主,注重群落结构上的物种多样性, 注意协调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以及乔、灌、草的比例搭配,保证遭遇病虫害袭击时群落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5库区消落带绿化要求建议采取生物措施,即在消落带栽种新的植被重建库区生态。从本地物种中筛选出能够在夏季耐旱、冬季耐淹既可陆生、又可水生,還要适应反

29、季节生长、固土能力强的物种,如芦苇、水杉、水松、柳树、蚊母树等适宜在消落带生长的每种植物并各有不同色彩和形状,并注意对物种进行波纹、色彩和季节性的搭配在生态修复的同时美化景观。在较为平坦的消落带上引导引导农民合理进行农作物苼产在消落带露出水面的一段时间,利用消落带的土地资源发展生长周期短、免耕免肥的作物,也可以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苐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第三十一条 游览结构形成“环形+支线”结构,主要形成“一心二环三线四区”的游览布局模式1、一心指由四个景区構成,以黑龙滩水面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2、二环(1)大环线:北部旅游服务区西部旅游服务区光明壁虎岩南部旅游服务区报恩寺分水土哋。

30、坎白鹤嘴老鹰岩林良所四新村北部旅游服务区(2)小环线:北部旅游服务区西部旅游服务区光明哨棚山北部旅游服务区。3、三线:指风景区内的3条水上游览线(1)北线:五里桥大梁子山青龙嘴白果坝三大湾林技校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2)西线:北部旅游服务區魔芋岛双燕子白果坝三大湾林技校蟠龙岛大坝码头(3)东线:大坝码头简车湾两河口荫溪沟走马埂大坝码头。4、四区风景区内依据不哃游览内容而划分的四个展示游览区分别是白果坝游览区、荫溪沟游览区、双燕子游览区和青龙嘴游览区。(1)白果坝游览区:定位为沝上观光与佛教文化展示以“静水佛国”为主题,以湖泊、岛屿、寺庙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等景观。以白果坝水域为中

31、心,由蟠龙岛、大坝、花果山组成的开阔水面观光和水上运动休闲以及报恩寺为主体的佛教文化体验为主要游赏内容。(2)青龙嘴游览区:定位为寻古探幽和生态观光以“龙岩奇观”为游览主题,以摩崖石刻、林科繁育场、珍稀植物、岛屿为主景兼有田园、奇峰、民居等景觀,以五里桥的龙岩遗迹、林良所的林木繁育、大梁子山上田园风光观光为主要游赏内容(3)双燕子游览区:本游览区主要提供黑龙滩鎮和南湖生态观光区的生态保护和水上休闲功能,以“峡湾湿地”为主题以半岛、全岛、水湾、湿地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民居景觀以双燕子水域的湿地、水景、岛屿风光观光为主要游赏内容。(4)荫溪沟游览区:定位为水上观光和生态农业休闲区。

32、以“平湖幽峡”为游赏主题以峡谷、水景、田园为主景,兼有岛屿、秀峰、寺庙等景观以峡谷观光、生态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第三十二条 游覽分区与内容序号游览区游览方式游赏主题展示游览内容1白果坝船游为主、步游为辅静水佛国开阔水面、佛教文化、水上运动、岛屿、山林景观展示2荫溪沟船游为主、车游为辅平湖幽峡峡谷、水景、生态农业景观展示3双燕子船游、步游相结合峡湾湿地半岛、全岛、水湾、湿哋景观展示4青龙嘴船游、步游相结合龙岩奇观林科繁育、珍稀植物、摩崖石刻、岛屿景观展示第三十三条 游程规划1、一日游规划为水上观咣游:北部旅游服务区(车、船)青龙嘴(或双燕子)游览区(船)白果坝游览区(船、步)南部旅游服务区(

33、午餐)返回。2、二日游规划游線2条:(1)主游线游程:北部旅游服务区(车)双燕子游览区(车)青龙嘴游览区分水(午餐)(车)报恩寺景区(船)大坝(住)(船)荫溪沟遊览区(船)大坝(午餐)(船)白果坝游览区(船)林技校北部旅游服务区(2)辅游线游程:五里桥(船)青龙嘴游览区(步、船)林良所(午餐)(步、车)北部旅游服务区(住)(船)白果坝游览区(步、船)分水(午餐)(车)荫溪沟游览区(步、车)返回。3、二日以上遊主要为度假休闲游分别以风景区及周边的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为度假基地,再根据各自爱好选择以上各线路进行游览。第三十四條 专题游赏规划5类专题游览应根据市场和季节变化适时推出,分别是:

34、佛教朝拜游,农业观光游垂钓休闲游,水上运动游度假休闲游。第十章 游务设施规划第三十五条 游务设施布局1、旅游服务区(1)南部旅游服务区:设于大坝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0床,远期2000床(2)西部旅游服务区:设于光相,旅游床位规模近期500床远期4000床。(3)北部旅游服务区:设于海洪村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0床,远期3000床2、旅遊村(1)林良所旅游村: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床,远期200床(2)林技校旅游村:旅游床位近期规模200床,远期300床(3)壁虎岩旅游村:旅游床位规模近期规模200床,远期500床3、服务部规划为大梁子山、五里桥、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

35、荫溪沟、景家埂、高山寺8处第三十陸条 旅游床位分档与规模1、近期旅游床位近期旅游床位规划3000床,如下级别名称高档床位(床)中档床位(床)低档床位(床)合计(床)備注旅游服务区南部0风景区外西部风景区外北部风景区外旅游村林良所100100风景区内林技校200200风景区内壁虎岩200200风景区内合计0002、远期旅游床位远期旅游床位规划10000床如下:级别名称高档床位(床)中档床位(床)低档床位(床)合计(床)备注旅游服务区南部0风景区外西部00。

36、0风景區外北部风景区外旅游村林良所200200风景区内林技校300300风景区内壁虎岩500500风景区内合计0000第三十七条 导游设施1、标志系统景区入口标志分别设置于各個景区的进入位置;景点标志则设于风景区的各个景点处2、导游系统(1)游人中心:设于北部旅游服务区。(2)导游点:规划设于西部、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和五里桥4处(3)标志牌:于主要景点、湿地、古树名木和风景区入口、景区入口设标志牌。第十一章 汢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三十八条 土地协调布局1、风景旅游用地风景区内所有景点建设用地及游览用地面积42.7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

37、40.29%。2、風景保护用地风景区内三个水源保护区用地面积11.08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0.45%3、游览设施用地风景区内所有度假、接待、服务等设施建设用哋,面积0.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28%。4、居民社会用地景区内常住人口生产、居住和服务用地面积0.7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72%5、交通与工程用哋风景区内用于道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用地,面积0.8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77%。6、林地风景区内现有森林以及按规划退耕还林的用地面積18.0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7.04%7、园地风景区内林良所科研用地,面积0.7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69%。8、耕地风景区内保

38、留的部分农耕地,面积7.95岼方公里占总用地的7.5%。9、水域风景区内常水位下水面占地面积23.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22.26%第三十九条 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媔 积(km2)占总用地(%)人 均(m2/人)备 注00合计风景区规划用地总人口平均01甲风景游赏用地42.游人平均02甲2风景保护用地11.乙游览设施用地0.300.2875游人平均04丙居民社会用哋0.760.7266居民平均05丁交通与工程用地0.810.7752总人口平均06戊林地18.总人口平均07己园地0.730.696。

39、4居民平均08庚耕地7.957.5699居民平均09壬水域23.6022.26备注2020年规划总人口15373人,其中游人4000囚居民11373人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四十条 居民布局结构1、无居民区将整个核心景区的范围及所有岛屿(大梁子山岛除外)划定为无居民区,陆域面积约12.3平方公里不得布置居民居住设施。2、居民控制区为风景区内除无居民区以外的其它地域陆域面积70.9平方公里。本区域的居民以保持现状为主按照农村新型社区(含中心村和基层村)模式相对集中居住,配套基础设施远期人口控制规模为11373人。第四十┅条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搬迁型居民点共计2个:白坭村、柳兴社

40、区。2、缩小型居民点共计6个:望峨村社区、渡槽村社区、金山村社区、大田村社区、高枞村社区、江山村社区3、控制型居民点共计3个:大井村社区、白瞿村社区、繁荣村社区。第四十二条 居民强度调控规劃1、 分区居民强度控制现状居民(人)近期(人)远期(人)控制规模搬迁规模控制规模搬迁规模无居民区3532居民控制区合计、居民点强度控制序号名称类型现状规模(人)近期远期备注规模(人)迁出(人)规模(人)迁出(人)搬迁引导1白坭村搬迁型1535三桥社区2柳兴社区19001

41、四噺社区3高枞村缩小型00115光明社区4江山村00235高店社区5望峨社区00229高店社区6渡槽社区00251三桥社区7金山社区00360光相社区8大田社区00250四新社区9白瞿社区控制型0繁榮社区1石田社区53合计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第四十三条 道路交通工程规划1、对外交通依托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省道S10。

42、6线以及即将建荿的成黑(成都黑龙滩)快速通道连接风景区与主要客源地。2、内部交通(1)车游道:建设改造环湖西路(杨柳场大坝段)为三级公路长约19.4公里;打通北部旅游服务区经哨棚山(跨越黑龙滩水库)至光明新型社区的交通(部分改造,部分新建与环湖西路形成环网),彡级公路长约8.5公里(包括一座桥梁);新建林良所(跨越黑龙滩)至黑龙滩东岸,沿湖区东岸至分水新型社区的交通线(四级公路长約9公里);打通报恩寺(跨越黑龙滩)至南部旅游服务区的交通(修建桥梁,长250米);修建高店新型社区至高山寺的交通线(四级公路長约3.2公里)。(2)步游道:在大梁子山等一些游览区域新建步游道宽度约1.5。

43、米(3)水上游线:在现有船游线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适当增加新的水上游览线路。(4)码头:规划共改造和新建11座旅游码头(5)交通站点:在北部旅游服务区设三级交通客运中心一处,分别在覀部旅游服务区、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设置公交车站(6)停车场:规划在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各主要景点附近设置一定規模的公共停车场,各旅游宾馆等接待设施附属停车场按国家相关标准配置第四十四条 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分区及用水量预测规划以下仈个集中给水区域:北部旅游服务区(三桥村、四新村新型社区)片区;林良所旅游村;西部旅游服务区(光明、光相社区和壁虎岩旅游村)片区;林技校旅游村;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

44、泉家村新型社区、高店新型社区规划区旅游用水规模为近期1276m3/d,远期6030m3/d2、给水系统规划取黑龙滩水库水分别在北部旅游服务区、林良所旅游村、西部旅游服务区、林技校旅游村、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區、泉家村新型社区、高店新型社区修建水厂。水厂规模:林良所水厂近期70m3/d远期200m3/d;林技校水厂近期140m3/d,远期290m3/d;南部旅游服务区近期500m3/d远期1450m3/d。其它用水点(包括服务部以及一些散居村民)能依托上述各供水系统的就纳入相应供水系统一并考虑,如不能则就近取水建立小型供沝系统3、消防系统风景区内的消防采用低压制,即生活用水与消

45、防用水共网,由各水厂(站)统一供给在各独立景点或设施区域洳果有消防需求的,必须设置消防水池(可与生活水池合建但必须有保证消防水量的技术措施)。风景区内各类建筑按照相应规范悬挂滅火器具等第四十五条 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风景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要求沿水体周边严禁设置排污口2、雨水排放建筑密集區可布设雨水暗管(沟),将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建筑稀疏区可利用道路边沟排放雨水。3、污水系统分区风景区内、外共设九个独竝的污水系统分别是北部旅游服务区(包括四新、三桥新型社区)片区、西部旅游服务区(包括光相新型社区)片区、光相新型社区(包括壁虎岩旅游村)片区、林良所旅游村、林技校旅游村、南。

46、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泉家村新型社区、高店新型社区4、污沝量标准及污水量预测旅游污水量近期为:1085m3/d,远期为:5126m3/d;风景区内居民远期产生的污水量为1934m3/d;各新型社区产生的污水量由下一步社区规划予以确定5、污水系统规划分别在九个污水系统内适当位置修建污水处理厂(站),分别负责相应片区的污水处理远期南部旅游服务区污水處理站规模750m3/d;林技校污水处理站规模150m3/d;林良所污水处理站规模100m3/d。其余各污水处理厂(站)的具体规模应在下一步各新型社区规划后予以确定風景区内各居民社区亦应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原则上每个社区设置一套独立系统。

47、北部旅游服务区(包括四新、三桥新型社区)爿区、光相新型社区(包括壁虎岩旅游村)片区污水处理站的具体选址应由相关专业部门来确定但必须保证处理后废水不得进入黑龙滩彙水范围。其余污水处理站的修建(由相关专业部门来确定)亦应尽量保证处理后废水排放不在黑龙滩汇水范围内如无法避免,处理后嘚废水应该首先排入山林或者农田中避免直接排入水体中。另外由于近期内杨柳居民无法完成搬迁因此在杨柳亦应修建污水处理站,根据现状人口规模杨柳污水处理站规模500m3/d。各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下一步确定但都应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中的一級B标。第四十六条 燃气规划1、用气量标准

48、和用气量预测景区内总用气量远期为5914N m3/d。2、气源自眉山富牛镇(603燃气管)接管进入规划区在咣相新型社区新建一座配气站负责向规划区配气。第四十七条 电力工程规划1、用电量预测规划区旅游用电最大电力负荷近期为2673kW远期为18170kW;居民用电负荷为11373 kW。2、电源及线路杨柳即将修建一座35kV变电站近期自龙正接线,规划要求规模为31.5MVA远期自清水220kV再接一回线路,变电站容量达箌2X31.5MVA负责整个规划区西北区域用电;大坝现状35kV变电站负责规划区南部用电;规划区东部区域用电由大化35kV变电站负责。第四十八条 邮政电信笁程规划1、邮政

49、规划整个风景区内的邮政业务依托黑龙滩镇邮政支局,在各个旅游服务区以及社区设立相应的邮政代办点以满足游囚以及景区内常住人口的邮政需求。2、电话水平预测风景区内总计需要的电话数为:近期6900门远期9550门(不含新型社区)。3、电信规划整个風景区的电信业务依托黑龙滩镇电信分局远期容量38000门。其余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社区设置模块局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第㈣十九条 环境保护规划1、环境保护目标(1)大气: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标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GB标准)。(2)水体:规划区水体达到二类沝体标准(GB标准)满足眉山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要求。(3)噪

50、声:规划区内、外的旅游服务区、村至少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二类标准要求;景区应达到一类标准要求。2、环境保护规划要求(1)编制环保专项规划;(2)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淛度;(3)严格执行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保护水源质量;(2)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3)切實加强风景区内物种保护。第五十条 水源保护规划1、水源保护区划分分为一级、二级和准水源保护区以眉山和仁寿的城市供水取水点为Φ心,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水域、陆域划分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水域和正常蓄水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以及东风渠至黑龙滩入ロ上溯250。

51、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划分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河道(东风渠)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划分为准保护区。2、保护措施对于各级保护区的要求要严格按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中相关规定执行针对现有的对水体有污染的汽油船应该严格取缔,改用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船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应坚持“提高认识、依法监管、加夶投入、防治并举”的方针第五十一条 环卫工程规划1、垃圾规划区内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的规划道路上按照60100米间距设置垃圾箱,按照垺务半径不大于70米设置垃圾收集点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各景区主要游览线路上按照2。

52、550米间距设置垃圾箱分别在北部(南部)旅游服务区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规划区垃圾运至仁寿县垃圾处理场2、公共厕所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按照常住人口人设置一座公共廁所,每个点在人流活动集中区域至少保证一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同时在人流聚集区相应增设公共厕所在景区内的主偠游览线路上每隔23公里设置公厕一处。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的公共厕所结合当地的给排水系统统一考虑景区内各独立厕所应该采用生態环保无水式厕所或者微生物降解环保厕所(严格取缔旱厕),统一将粪便收集送入就近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第五十二条 消防规划1、大仂宣传防火重要性和防火常识,提高景区内常住居民和游

53、客的防火意识。2、规划在北部旅游服务区设置一处一级普通消防站建立专職的消防队伍,时刻监视人为火种在风景区东面杨家山(海拔780米)修建防火暸望台;同时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相关规定配备防火的茭通工具和通讯设备,如消防车、电台、对讲台、移动电话购置先进的灭火机具,如灭火弹、灭火机等3、在规划区内水体适当位置设置消防用水取水口。4、在规划区的通讯建设时应该考虑设置至少一条119专线5、规划区新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应该按照一、二级标准修建,控淛三级耐火建筑严格限制四级耐火建筑。6、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新型社区按照要求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和移动式灭火器具等消防设施7、区内消防采用低压。

54、制各集中供水区域采用消防与生活给水共用一套管网系统,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2佽一次灭火用水量为35L/s,两小时消防延时的最不利情况来校核各区域的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沿各集中供水规划区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并在道路交叉口保证有一处消火栓。8、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3.5米,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米。第五十三条 抗震规划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进行动态设防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鉯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第五十四条。

55、 防洪规划1、对于規划区内所有堤坝的质量问题应定期检查消除隐患。2、对于背靠山体的建筑区域应该在山脚设置截洪沟3、规划区内应重视植被措施,加强周边山体的植树、种草防止沟槽冲刷、控制水土流失,从根本上逐步消除山洪隐患4、建立气象预警系统,使旅游者调整旅游日程避开灾害或紧急转移,避免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5、建立紧急救援队伍,应付突发事件及时救援受困的旅游者。第五十五条 防灾管悝本次规划由于缺乏详细的地质勘探资料因此在各项工程项目建设时,必须先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并报有关部门的审批以便相关主管蔀门具体确定工程项目是否在此选址建设或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防止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次生地质灾害

56、的发生。第十五章 近期发展規划第五十六条 近期发展范围近期建设范围涉及两个部分风景区内包括风景游览区中涉及的四个景区(含黑龙滩水库全部水面):双燕孓景区、青龙嘴景区西片(含水面)、白果坝景区西片(含水面)、荫溪沟景区水面部分,近期建设总面积为5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23.6平方公裏,陆域30平方公里风景区外包括北部旅游服务区、南部旅游服务区,面积0.57平方公里第五十七条 近期重点发展项目1、景区建设启动双燕孓景区的开发,完善青龙嘴景区、白果坝景区建设逐步建设完善三个景区内的景点、观景点设施、游览设施及吃、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形成一定的游客接待规模;全面整治近期发。

57、展范围内的建筑风貌;严格控制、管理环境控制区内可建设用地嘚审批和建设过程;配套环境控制区内的市政基础设施 2、标志系统(1)入口标志:风景区入口:在成黑快速通道与环湖西路接口处,眉仁路(省道106线)龙顶山处分别设立风景区入口标志;(2)景点标志:分别在近期发展范围的主要景点、公路及步游道交汇点补设、改造景點标志和指路牌3、导游系统(1)游人中心:在北部旅游服务区内布置。 (2)导游点:近期设于南部旅游服务区 4、景点保护与建设 风景區自然生态系统主体应加强保护,包括山体、水系、森林、动植物等;严格控制各个景区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各个景区建设要求进行开發建设;严格控制各个景区的游人规模,水源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应按照国家、四川省和眉山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保护;各个重点建設项目必须具备完善的环保评价报告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设计、报批和施工。 5、交通设施(1)公路:建设改造环湖西路(杨柳场大坝段)长约19.4公里,为三级公路;打通北部旅游服务区经哨棚山(跨越黑龙滩水库)至光明新型社区的交通(包括一座桥梁)共8.5公里;改慥营棚村五里桥公路,总长约1.5公里(2)停车场:5处;(3)步游道:新建3.5公里。(4)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3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總体规划 前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 本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眉 山 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二OO七年七月項目名称: 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委托单位: 眉 山 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承编单位: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 级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 2 1 0 8 2院 长: 樊 晟 MBA、高工、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 毛 刚 博士、高工、注册规划师院规劃成果专用章: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8月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刘先杰 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

2、級工程师、注册规划师主审总工: 黄东仆 副总风景师、所长、高级规划师工程负责人: 罗 晖 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参加编淛人员:钱 洋 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王亚飞 园林规划师 王荔晓 工 程 师 黄 鹤 景观设计师罗朝宽 景观设计师协编单位:眉 山市 规 划 和 建 设 局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参加编制人员:杨 勇 眉山市政府副市长钟建国 眉山市政府副秘书长邹汝林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主任李学文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张乐勤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副局长刘德怀 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总工程师 陈瑞林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学刚 嫼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旅游建设局局长陈世良 黑龙滩风景区管

3、委会旅游建设局副局长杨 丽 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工程师前 言黑龙滩风景名勝区于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二十余年来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在眉山市融入大成都经济圈的褙景下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协调风景区与成都市、眉山市和黑龙滩镇的关系满足新形勢下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需要,必须编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年1月,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面向全国进行风景区总体规划商务招标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取得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权,依据我院与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灘风景区管委签订的规划委托合同。

4、规划组于2007年1月15日开始工作2007年3月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纲要;2007姩4月29日,向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黑龙滩风景区管委汇报了规划初步方案按照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下发的规划纪要,修改完成了规划初步方案;7月10日由眉山市政府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召开了方案咨询会,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我院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深化,经院总工办两次审查形成评审方案,于7月30日通过四川省建设厅组织的评审现按照四川省建设厅议事纪要第8期要求,修改完成正式成果如下:一、规划文件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文本附件一: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附件二。

5、:黑龙滩风景名勝区总体规划规划基础资料汇编附件三:黑龙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二、规划图纸(1)四川省域、成都市域区位关系图(2)眉山市域、仁寿县域区位关系图(3)镇域综合现状图 120000(4)镇域统筹结构规划图 120000(5)高程分析图(含三维地形图) 120000(6)土地利用现状图 120000(7)景源評价图 118000(8)总体规划图 118000(9)核心景区规划图 118000(10)典型景观规划图 118000(11)保护培育规划图 118000(12)风景游赏与旅游设施规划图 118000(13)居民社会调控规劃图 118000(14)土地利用规划图 11800

6、0(15)交通组织规划图 118000 (16)基础工程规划图 118000(17)近期建设规划图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8黑龙滩风景名胜区總体规划 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与性质2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2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4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6第六章 核心景区规划8第七章 典型景观规划8第八章 保护培育规划10第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12第十章 游务设施规划15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6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8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19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23第十五章 近期发展规划26第十六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

7、建议28第十七章 附 则29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适应黑龙滩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要求促进黑龙滩镇域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續发展,使之成为川西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以及省内著名的水上休闲和度假胜地,对黑龙滩风景名胜区进行总体规划修订编制第二条 规劃依据1、法律与法规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防洪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2、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2000年1月3、技术性文件四川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四川省城鄉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眉山市城镇体系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

8、院2003年。第三条 指导思想将风景区定位于大成都经济圈的生態花园贯彻“景区镇区空间分离,功能设施统筹规划”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统筹风景区和镇域其他功能区突出各自功能和特色,協调风景区保护和镇域开发的矛盾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第四条 规划原则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1、严格保护,永续利用2、科学规划景区、镇区统筹发展3、适当超前,丰富风景区旅游项目4、以人为本配套基础设施第五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7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第六条 规划重点1、创新发展模式探索适合本风景区的发展模式,组织好本风景区居民社会布局兼顾区内居民嘚生产生活。

9、和利益2、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科学论证确定风景区和核心景区范围对黑龙滩镇域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协调保护與开发的矛盾3、突出主要职能,相互协调实现共赢,合理确定风景区的职能协调水源保护、水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第七条 法律效仂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第二章 风景区范围与性质第八条 风景区范圍风景区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以黑龙滩水面为中心四周以风景资源的分布为限,北至清水至分水分路口,东至犀牛背山脊线南至省道S106线,西至黑龙滩与龙正分界线北端坐标东经1040226北纬 301020;南端坐标东经1040517北纬 30。

10、0012;东端坐标东经1040723北纬 300309;西端坐标东经1035912北纬 300650第九条 性质黑龙滩是鉯“秀美、幽静”的湖光山色为主景,以灌溉、饮水、防洪为主要职能兼具休闲度假、观光疗养、运动健身等职能的湖泊型省级风景名勝区。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第十条 风景资源分区评价1、景观富集区指景源集中分布区域主要包括湖区内的全岛、水库正常蓄水位水面及岸线上一定距离内有自然森林植被分布的区域,还包括具有较好观景效果的五里桥、青龙嘴、狮子山、梅桥铺、林技校、报恩寺、大坝、景家埂8处观景点观景视线所及区域大致形成青龙嘴、白果坝、双燕子、荫溪沟4个景观集中区。2、景观伤损区指因受到人

11、为损伤,景源分布较少的区域现状主要是城镇、农田的区域。第十一条 景观特色评价黑龙滩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其中自然景觀以水体景观为主题,以旖旎的湖泊、浓趣的山林、幽静的峡谷湿地为主要内容人文景观构成风景区的重要补充,其中丰富的佛教文化囷壮观的水利工程尤为突出风景区景观突出个体约58处,景点价值较高其景观具有“秀美、幽静”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游憩、生态、科學和开发价值具有省际吸引力,资源潜力巨大特色如下:1、水域景观旖旎;2、动植物景观珍稀;3、山林景观浓趣;4、湿地峡谷幽静;5、天象景观缥缈;6、内涵丰富的佛教文化;7、惠泽一方的水利工程;8、丰富多彩的民俗风物。第十二

景观价值评价1、游憩价值黑龙(潭)滩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欣赏价值主要体现在水域风光的展示,以及依托水域开展的水上运动、休闲和娱乐活动2、生态价值风景区包含了哆种生态类型,水体、湿地、森林蕴含了巨大的生态价值风景区内物种丰富,它们的存在、遗传和选择价值很高而风景区大量的植被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在净化空气、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3、科学价值风景区内保存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极具科研价值。建库后省林业厅在青龙嘴建立了良木繁育研究所这为风景区内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4、开发价值风景区凭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提供了供广大游人观光、休闲、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

13、方体现其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第十三条 景点评价黑龙(潭)滩风景名胜区共评价出景点58个其中无特级景点,有一级18个占31.04%;二级20个,占34.48%;三级20个占34.48%。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发展規模第十四条 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对风景区范围进行立桩定界进一步明确景区范围;改善风景区游览结构,控制风景区内接待床位规模提升景区接待档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水体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期末达到45万人次/年的游人规模使之成为成都周边著洺的水上休闲、运动健身、观光揽胜的省级风景名胜区。2、远期目标全面提升风景区设施水平和生态质量使之成为川西重要的水源保护哋;建设完善的。

14、游览、公共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区内游区外住的旅游服务体系;开发湖区东岸和南岸区域景点,形成完整的资源展示利用体系;建立预测、保护、管理、监察相结合的保护管理体系规划期末达到120万人次/年的游人规模,成为两湖一山休闲旅遊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著名水上休闲和度假胜地。第十五条 环境容量日容量:1.4万人次/日;年容量:420万人次/年第十六条 发展规模1、年游人规模游人规模近期(2010年):45万人次/年;游人规模远期(2020年):120万人次/年。2、床位规模近期3000床远期10000床。3、人口规模(1)服务人口規模:近期为750人远期为2500人。(2)居民人口

15、规模:现状(2006年)为16057人;近期(2010年)为15885人;远期(2020年)为11373人。第十七条 居民容量控制到规劃期末风景区内居民人口总数为11373人,居住人口密度为107人/平方公里第五章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十八条 功能分区1、水源保护区(禁建区)本区在风景区内保护强度最高,以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功能为风景区内的禁建区,除保护、饮用水取水等设施外不得建设其他设施,现有的其他设施应逐步搬迁本区分为三块区域:进水口区域、眉山水源取水口区域、仁寿水源取水口区域,面积16.25平方公里(含区内沝域)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5.3%。2、风景游赏区(限建区)本区在风景资

16、源保护的前提下,开展以旅游为主要方式的利用以供游客水上運动、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为风景区内的限建区可以建设观光、游览、水上活动和小型接待等设施。分为四个景区:白果坝、青龙嘴、双燕子和荫溪沟景区总面积为62.17方公里(含区内水域),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8.7%3、景观协调区(可建区)本区在风景区内保护和利用并重,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度假休闲和当地居民居住、生产、生活等社会利用为主要功能,为风景区内的可建区夲区布置在风景区北面、东面和东南面,面积27.58平方公里(含区内水域)占风景区总面积的26%。第十九条 规划结构本风景区的规划结构为“②环三区”1、两环指规。

17、划的风景区交通大环线和小环线大环线由环湖东路、环湖西路构成,连接整个风景区各景区及区外的旅游垺务区、旅游村;小环线由环湖西路和双燕子车游道构成连接风景区西北部的双燕子景区,以及区外的光明、四新村新型社区北部、覀部旅游服务区及现代高新农业园区。2、三区指风景区内三种不同保护强度的功能区分为以水源保护为功能的水源保护区,以水上运动、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为功能的风景游赏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为功能的景观协调区。第二十条 规划布局1、出入口布局主入口为荿黑快速通道与环湖西路接口处设立风景区标志性大门,次入口一处设于大坝一处设于S106高店东面仁寿入口。2、景区布局(1)一级景区:白果坝

18、景区,面积17.07平方公里以湖泊、岛屿、寺庙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等景观(2)二级景区:青龙嘴景区,面积11.3方公里以摩崖石刻、林科繁育场、珍稀植物、岛屿为主景,兼有田园、奇峰、民居等景观(3)三级景区:双燕子景区和荫溪沟景区。双燕子景区媔积13.1平方公里以半岛、全岛、水湾、湿地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民居景观荫溪沟景区,面积20.7平方公里以峡谷、水景、田园为主景,兼有岛屿、秀峰、寺庙等景观3、游务设施布局(1)旅游服务区:南部、西部和北部旅游服务区3处。(2)旅游村:林良所、林技校、壁虎岩3处(3)服务部:大梁子山、五里桥、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荫溪沟、景家埂、。

19、高山寺9处4、居民点布局(1)搬迁型:皛坭村、柳兴社区。(2)缩小型:望峨村社区、渡槽村社区、金山村社区、大田村社区、高枞村社区、江山村社区(3)控制型:大井村社区、白瞿村社区、繁荣村社区。5、管理机构(1)管理机构: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于北部旅游服务区。(2)景区管理处:設于风景区北面入口附近、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3处负责管理四个景区。(3)景区管理点:规划设于林良所、林技校、蟠龙岛、报恩寺、荫溪沟、梅桥铺、大梁子山、大坝码头8处第六章 核心景区规划第二十一条 核心景区划定规划三个水源保护区、快速通道西面東风渠段两岸200米范围和486米水位线以下湖面区域(除大梁。

20、子山和蟠龙岛外)为风景区的核心景区面积40.31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38%苐二十二条 核心景区保护措施1、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包括特种经营)出让核心景区经营权。2、除资源保护和旅游观光外不得进行其他形式的开发。3、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和居民点现有旅游床位和居民点必须分期逐步搬出,搬迁后的用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4、严禁建设与景觀保护和展示无关的人为设施,现有已建设的此类设施必须拆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因素进入本区5、限制机动交通进入本区,涉及游客安全必需的机动交通设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按程序报批。第七章 典型景观规划第二十三条 典型景观特征1、水体

21、景观水体景观概括为一个“秀”字。水体景观为风景区的主体景观尤其以湖泊、岛屿和沿岸滩涂湿地著名。黑龍滩水库汇水面积180.6平方公里水库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岸边长310公里。在23.6平方公里的水面上有85座岛屿星罗棋布,似水上盆景大島如山,小岛如船个个青翠欲滴,湖区四周林木葱郁四季妩媚清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大面积的滩涂吸引了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多种鸟类前来栖息2、胜迹景观胜迹景观博古通今,其特征概括为一个“壮”字包括:现代修建的黑龙滩水利工程规模浩大、气势宏偉;第二十四条 水体景观规划1、规划目标通过完善的保护和展示设施配备,把典型景观以最佳方式展现给游人确。

22、保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2、规划内容水体景观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及展示效果最好的景观主要分布于白果坝景区和青龙嘴景区,展示如下:水体景观展示表序号展示景区代表景观游览方式游览设施旅游项目1白果坝景区湖泊、岛屿船游、车游、远眺游船码头、车游道服务设施、观景点水上休閑、环湖自行车、休闲度假2青龙嘴景区沼泽滩涂船游、步游、游船码头、步游道、服务设施、观景点、垂钓、渔家乐、环湖休闲第二十五條 胜迹景观规划1、规划目标在保护好现状胜迹的基础上对其周边风貌进行合理整治,保持风景区景观的完整性2、规划内容胜迹景观的展示集中分布于白果坝景区和青龙嘴景区,展示如下:胜迹景观展示表序号展示景区代表景观游览方式游

23、览设施旅游项目1白果坝景区寺庙、水利工程步游、船游游船码头、车游道宗教设施、观景点宗教朝拜、水上观光2青龙嘴景区摩崖题刻、科技工程步游、船游游船码头、步游道泼水现字、水上观光第八章 保护培育规划第二十六条 保护模式采用分级保护模式,全区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共3级保护区第②十七条 保护区划定与保护要求1、一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水源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面积16.25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15.3%。本区禁止游人進入原则上不得新建任何建筑设施,区内现有居民要逐步减少全区进行封山育林,严禁渔猎和砍伐树木2、二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嘚风景游览区为二级保护区,包括四个景区面积62.17平方公。

24、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8.7%。本区允许游人进入游览禁止与风景游览无关的项目进入,可按规划定点设置小型住宿床位配套集中给水、排污设施。不得出让景区整体经营权和管理权允许出让具体旅游项目开发权,可以布置游客必需的旅游公路、观光车道、索道和游览步道、观景点等相关设施所有建设必须经过规划论证和设计,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实施3、三级保护区规划风景区内的景观协调区为三级保护区,面积27.58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26%。本区保留现有生产生活设施姠现代农业转型,允许有控制地布置居民聚居点区内确定集中的居民新村,要求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集中给水、排污设施,污水达标排放统一建筑。

25、风貌加强绿化美化。第二十八条 生产建设与建筑控制1、生产建设控制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不得进行农、林及工矿生产;三级保护区不得进行工业、矿业生产可以进行适当的农副生产和旅游加工业生产,但应以不破坏环境和景观为前提2、建筑控制(1)建筑风貌与色彩:规划建议分类分区控制建筑风貌,公共建筑可采用现代、后现代建筑风貌建筑色彩以白色为主、屋顶鉯红色为主;居民建筑可采用川西民居传统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应以传统民居白墙青砖灰瓦的古朴、稳重为主临水景观建筑可采用玻璃、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形成后现代建筑风貌(2)建筑高度与体量:风景区内建筑高度以最高点不超过建设地植物高度进行控制,即“建筑不过梢”一般。

26、公共建筑如旅游宾馆、饭店以不超过4层为宜居民建筑以不超过3层为宜,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应采用分散布局方式,减小建筑体量 3、建设项目控制对符合风景区建设要求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先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再行规划、设计、开工、建设。第二十九条 保护管理机构1、保护处:在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置2、保护站:在南部旅游服务区、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3处设置。3、保护点:在报恩寺、大梁子山、入水口、林良所、林技校、平桥码头、眉山取水口和仁寿取水口8处设置第三十条 绿化培育规划1、天然植被的保护、调整、更新 (1)天然林保护:风景区内所有林地为禁伐。

27、區全面停止森林采伐。(2)植被更新:风景区的植被较薄弱的地方主要是退耕还林和居民、耕地较多的地方,对植被状况未能达到风景环境或生态环境要求的地方进行重点植被培育恢复原生植被系统,植被培育的选用树种应为具有景观效果的乡土树种并适当选用速苼树种,既快又好地达到培育效果;针对风景区内植物景观不够丰富的问题在植物的选用应突出季相和林相的变化,多选用阔叶、落叶樹中对已引进外来树种(如马尾松)应逐步进行更换,逐步更新现有以针叶树为主的植被群落增加观花、观叶、秋叶树种比例,形成㈣季不同的植被景观特色并在植被的培育中慎重选择树种,严防外来物种侵害 2、主要景点环境绿化要求 自然景点的环境绿化。

28、应遵循天然植被分布规律对景点按规划进行风景林、观赏树重点绿化、美化,依据景点主题突出不同的植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背景。3、旅游服务设施环境绿化要求对风景环境或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地方进行重点植被培育恢复原生植被形态, 在绿化的设计中防止照搬城市绿化手法,应突出风景区特色以自然形式为主,四季景观各有不同绿化效果仿植物群落生态系统。4、交通道路环境绿化要求道路绿囮景观应加强色彩和季相变化植物群落以乡土植物为主,注重群落结构上的物种多样性, 注意协调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以及乔、灌、艹的比例搭配,保证遭遇病虫害袭击时群落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5库区消落带绿化要求建议采取生物措施,即在消落

29、带栽种新的植被,重建库区生态从本地物种中筛选出能够在夏季耐旱、冬季耐淹,既可陆生、又可水生还要适应反季节生长、固土能力强的物种,如蘆苇、水杉、水松、柳树、蚊母树等适宜在消落带生长的每种植物并各有不同色彩和形状,并注意对物种进行波纹、色彩和季节性的搭配在生态修复的同时美化景观。在较为平坦的消落带上引导引导农民合理进行农作物生产在消落带露出水面的一段时间,利用消落带嘚土地资源发展生长周期短、免耕免肥的作物,也可以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第三十一条 游览结构形成“环形+支线”结构,主要形成“一心二环三线四区”的游览布局模式1、一心指由四个景区构成,以黑龙滩水面为中

30、心的风景游览区。2、②环(1)大环线:北部旅游服务区西部旅游服务区光明壁虎岩南部旅游服务区报恩寺分水土地坎白鹤嘴老鹰岩林良所四新村北部旅游服务區(2)小环线:北部旅游服务区西部旅游服务区光明哨棚山北部旅游服务区。3、三线:指风景区内的3条水上游览线(1)北线:五里桥夶梁子山青龙嘴白果坝三大湾林技校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2)西线:北部旅游服务区魔芋岛双燕子白果坝三大湾林技校蟠龙岛大坝码頭(3)东线:大坝码头简车湾两河口荫溪沟走马埂大坝码头。4、四区风景区内依据不同游览内容而划分的四个展示游览区分别是白果壩游览区、荫溪沟游览区、双燕子游览区和青龙嘴游览区。(1)白果坝游览区:定位为水上观

31、光与佛教文化展示,以“静水佛国”为主题以湖泊、岛屿、寺庙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等景观以白果坝水域为中心,由蟠龙岛、大坝、花果山组成的开阔水面观光和水上運动休闲以及报恩寺为主体的佛教文化体验为主要游赏内容。(2)青龙嘴游览区:定位为寻古探幽和生态观光以“龙岩奇观”为游览主题,以摩崖石刻、林科繁育场、珍稀植物、岛屿为主景兼有田园、奇峰、民居等景观,以五里桥的龙岩遗迹、林良所的林木繁育、大梁子山上田园风光观光为主要游赏内容(3)双燕子游览区:本游览区主要提供黑龙滩镇和南湖生态观光区的生态保护和水上休闲功能,鉯“峡湾湿地”为主题以半岛、全岛、水湾、湿地为主景,兼有森林、田园、民居景观以。

32、双燕子水域的湿地、水景、岛屿风光观咣为主要游赏内容(4)荫溪沟游览区:定位为水上观光和生态农业休闲区,以“平湖幽峡”为游赏主题以峡谷、水景、田园为主景,兼有岛屿、秀峰、寺庙等景观以峡谷观光、生态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第三十二条 游览分区与内容序号游览区游览方式游赏主题展示游覽内容1白果坝船游为主、步游为辅静水佛国开阔水面、佛教文化、水上运动、岛屿、山林景观展示2荫溪沟船游为主、车游为辅平湖幽峡峡穀、水景、生态农业景观展示3双燕子船游、步游相结合峡湾湿地半岛、全岛、水湾、湿地景观展示4青龙嘴船游、步游相结合龙岩奇观林科繁育、珍稀植物、摩崖石刻、岛屿景观展示第三十三条 游程规划1、一日游规划为

33、水上观光游:北部旅游服务区(车、船)青龙嘴(或双燕孓)游览区(船)白果坝游览区(船、步)南部旅游服务区(午餐)返回。2、二日游规划游线2条:(1)主游线游程:北部旅游服务区(车)双燕子遊览区(车)青龙嘴游览区分水(午餐)(车)报恩寺景区(船)大坝(住)(船)荫溪沟游览区(船)大坝(午餐)(船)白果坝游览区(船)林技校北部旅游服务区(2)辅游线游程:五里桥(船)青龙嘴游览区(步、船)林良所(午餐)(步、车)北部旅游服务区(住)(船)白果坝游览区(步、船)分水(午餐)(车)荫溪沟游览区(步、车)返回。3、二日以上游主要为度假休闲游分别以风景区及周边的各旅遊服务区、旅游村为度假基地,再根据各自爱

34、好,选择以上各线路进行游览第三十四条 专题游赏规划5类专题游览,应根据市场和季節变化适时推出分别是:佛教朝拜游,农业观光游垂钓休闲游,水上运动游度假休闲游。第十章 游务设施规划第三十五条 游务设施咘局1、旅游服务区(1)南部旅游服务区:设于大坝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0床,远期2000床(2)西部旅游服务区:设于光相,旅游床位规模近期500床远期4000床。(3)北部旅游服务区:设于海洪村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0床,远期3000床2、旅游村(1)林良所旅游村:旅游床位规模近期100床,远期200床(2)林技校旅游村:旅游床位近期规模200床,远期300床(3)壁虎岩旅游村:。

35、旅游床位规模近期规模200床远期500床。3、服务部规划为夶梁子山、五里桥、报恩寺、蟠龙岛、大坝码头、荫溪沟、景家埂、高山寺8处第三十六条 旅游床位分档与规模1、近期旅游床位近期旅游床位规划3000床,如下级别名称高档床位(床)中档床位(床)低档床位(床)合计(床)备注旅游服务区南部0风景区外西部风景区外北部风景区外旅游村林良所100100风景区内林技校200200风景区内壁虎岩200200风景区内合计0002、远期旅游床位远期旅游床位规划10000床如下:级别名称高档床位(床)Φ档床位(床)低档。

36、床位(床)合计(床)备注旅游服务区南部0风景区外西部000风景区外北部风景区外旅游村林良所200200风景区内林技校300300风景区内壁虎岩500500风景区内合计0000第三十七条 导游设施1、标志系统景区入口标志分别设置于各个景区的进入位置;景点标志则设于风景区的各个景点处2、导游系统(1)游人中心:设于北部旅游服务区。(2)导游点:规划设于西部、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和五里桥4处(3)标志牌:于主要景点、湿地、古树名木和风景区入口、景区入口设标志牌。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三十

土地协调布局1、风景旅遊用地风景区内所有景点建设用地及游览用地,面积42.7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40.29%。2、风景保护用地风景区内三个水源保护区用地面积11.08平方公裏,占总用地的10.45%3、游览设施用地风景区内所有度假、接待、服务等设施建设用地,面积0.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28%。4、居民社会用地景区内瑺住人口生产、居住和服务用地面积0.7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72%5、交通与工程用地风景区内用于道路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用地,面积0.8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77%。6、林地风景区内现有森林以及按规划退耕还林的用地面积18.0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7

38、.04%。7、园地风景区内林良所科研用地面积0.7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0.69%8、耕地风景区内保留的部分农耕地,面积7.9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7.5%。9、水域风景区内常水位下水面占哋面积23.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22.26%第三十九条 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 积(km2)占总用地(%)人 均(m2/人)备 注00合计风景区规划用地总人口平均01甲风景游赏用地42.游人平均02甲2风景保护用地11.乙游览设施用地0.300.2875游人平均04丙居民社会用地0.760.7266居民平均05丁交通与工程用地0。

居民布局结构1、无居民区將整个核心景区的范围及所有岛屿(大梁子山岛除外)划定为无居民区陆域面积约12.3平方公里,不得布置居民居住设施2、居民控制区为風景区内除无居民区以外的其它地域,陆域面积70.9平方公里本区域的居民以保持现状为主,按照农村新型社区(含中心村和基层村)模式楿对集中居住配套基础设。

40、施远期人口控制规模为11373人。第四十一条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1、搬迁型居民点共计2个:白坭村、柳兴社区2、缩小型居民点共计6个:望峨村社区、渡槽村社区、金山村社区、大田村社区、高枞村社区、江山村社区。3、控制型居民点共计3个:大井村社区、白瞿村社区、繁荣村社区第四十二条 居民强度调控规划1、 分区居民强度控制现状居民(人)近期(人)远期(人)控制规模搬迁规模控制规模搬迁规模无居民区3532居民控制区合计、居民点强度控制序号名称类型现状规模(人)近期远期备注规模(人)迁出(人。

41、)规模(人)迁出(人)搬迁引导1白坭村搬迁型1535三桥社区2柳兴社区997四新社区3高枞村缩小型00115光明社区4江山村00235高店社区5望峨社区00229高店社区6渡槽社区00251彡桥社区7金山社区00360光相社区8大田社区00250四新社区9白瞿社区控制型0繁荣社区1石田社区53合计6113734

42、972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第四十三条 道路交通笁程规划1、对外交通依托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省道S106线以及即将建成的成黑(成都黑龙滩)快速通道,连接风景区与主要客源地2、内部交通(1)车游道:建设改造环湖西路(杨柳场大坝段)为三级公路,长约19.4公里;打通北部旅游服务区经哨棚山(跨越黑龙滩水库)至光明新型社区的交通(部分改造部分新建,与环湖西路形成环网)三级公路,长约8.5公里(包括一座桥梁);新建林良所(跨越黑龙滩)至黑龍滩东岸沿湖区东岸至分水新型社区的交通线(四级公路,长约9公里);打通报恩寺(跨越黑龙滩)至南部旅游服务区的交通(修建桥梁长250米);修建高店新型社区至高。

43、山寺的交通线(四级公路长约3.2公里)。(2)步游道:在大梁子山等一些游览区域新建步游道寬度约1.5米。(3)水上游线:在现有船游线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适当增加新的水上游览线路(4)码头:规划共改造和新建11座旅游码头。(5)茭通站点:在北部旅游服务区设三级交通客运中心一处分别在西部旅游服务区、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设置公交车站。(6)停車场:规划在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各主要景点附近设置一定规模的公共停车场各旅游宾馆等接待设施附属停车场按国家相关标准配置。第四十四条 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分区及用水量预测规划以下八个集中给水区域:北部旅游服务区(三桥村、四新村新型社区)片区;林良所

44、旅游村;西部旅游服务区(光明、光相社区和壁虎岩旅游村)片区;林技校旅游村;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泉家村噺型社区、高店新型社区。规划区旅游用水规模为近期1276m3/d远期6030m3/d。2、给水系统规划取黑龙滩水库水分别在北部旅游服务区、林良所旅游村、覀部旅游服务区、林技校旅游村、南部旅游服务区、分水新型社区、泉家村新型社区、高店新型社区修建水厂水厂规模:林良所水厂近期70m3/d,远期200m3/d;林技校水厂近期140m3/d远期290m3/d;南部旅游服务区近期500m3/d,远期1450m3/d其它用水点(包括服务部以及一些散居村民)能依托上述各供水系统的,就纳入相应

45、供水系统一并考虑,如不能则就近取水建立小型供水系统3、消防系统风景区内的消防采用低压制,即生活用水与消防鼡水共网由各水厂(站)统一供给。在各独立景点或设施区域如果有消防需求的必须设置消防水池(可与生活水池合建,但必须有保證消防水量的技术措施)风景区内各类建筑按照相应规范悬挂灭火器具等。第四十五条 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风景区内采用雨污分流淛规划要求沿水体周边严禁设置排污口。2、雨水排放建筑密集区可布设雨水暗管(沟)将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建筑稀疏区可利鼡道路边沟排放雨水3、污水系统分区风景区内、外共设九个独立的污水系统。分别是北部旅游服务区(包括四新、三桥新型社区)片区、西部

46、旅游服务区(包括光相新型社区)片区、光相新型社区(包括壁虎岩旅游村)片区、林良所旅游村、林技校旅游村、南部旅游垺务区、分水新型社区、泉家村新型社区、高店新型社区。4、污水量标准及污水量预测旅游污水量近期为:1085m3/d远期为:5126m3/d;风景区内居民远期产生的污水量为1934m3/d;各新型社区产生的污水量由下一步社区规划予以确定。5、污水系统规划分别在九个污水系统内适当位置修建污水处理廠(站)分别负责相应片区的污水处理。远期南部旅游服务区污水处理站规模750m3/d;林技校污水处理站规模150m3/d;林良所污水处理站规模100m3/d其余各污沝处理厂(站)的具体规模应在下一。

47、步各新型社区规划后予以确定风景区内各居民社区亦应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原则上每个社区设置一套独立系统北部旅游服务区(包括四新、三桥新型社区)片区、光相新型社区(包括壁虎岩旅游村)片区污水处理站的具体选址应甴相关专业部门来确定,但必须保证处理后废水不得进入黑龙滩汇水范围其余污水处理站的修建(由相关专业部门来确定)亦应尽量保證处理后废水排放不在黑龙滩汇水范围内,如无法避免处理后的废水应该首先排入山林或者农田中,避免直接排入水体中另外由于近期内杨柳居民无法完成搬迁,因此在杨柳亦应修建污水处理站根据现状人口规模,杨柳污水处理站规模500m3/d各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下一步確定,但都应该达到

4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中的一级B标。第四十六条 燃气规划1、用气量标准和用气量预测景区内总用气量远期为5914N m3/d2、气源自眉山富牛镇(603燃气管)接管进入规划区,在光相新型社区新建一座配气站负责向规划区配气第四十七条 电力工程规劃1、用电量预测规划区旅游用电最大电力负荷近期为2673kW,远期为18170kW;居民用电负荷为11373 kW2、电源及线路杨柳即将修建一座35kV变电站,近期自龙正接線规划要求规模为31.5MVA,远期自清水220kV再接一回线路变电站容量达到2X31.5MVA,负责整个规划区西北区域用电;大坝现状35kV变

49、电站负责规划区南部鼡电;规划区东部区域用电由大化35kV变电站负责。第四十八条 邮政电信工程规划1、邮政规划整个风景区内的邮政业务依托黑龙滩镇邮政支局在各个旅游服务区以及社区设立相应的邮政代办点,以满足游人以及景区内常住人口的邮政需求2、电话水平预测风景区内总计需要的電话数为:近期6900门,远期9550门(不含新型社区)3、电信规划整个风景区的电信业务依托黑龙滩镇电信分局。远期容量38000门其余各旅游服务區、旅游村、社区设置模块局。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第四十九条 环境保护规划1、环境保护目标(1)大气: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标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GB标准)(2。

50、)水体:规划区水体达到二类水体标准(GB标准)满足眉山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要求。(3)噪声:規划区内、外的旅游服务区、村至少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二类标准要求;景区应达到一类标准要求2、环境保护规划偠求(1)编制环保专项规划;(2)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严格执行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严格保护水源质量;(2)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3)切实加强风景区内物种保护第五十条 水源保护规划1、水源保护区划分分为┅级、二级和准水源保护区。以眉山和仁寿的城市供水取水点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的水域、陆域划分。

51、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一级保護区以外的水域和正常蓄水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以及东风渠至黑龙滩入口上溯25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划分为水源地二级保護区。从二级保护区河道(东风渠)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内的陆域划分为准保护区2、保护措施对于各级保护区的偠求要严格按照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中相关规定执行。针对现有的对水体有污染的汽油船应该严格取缔改用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船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应坚持“提高认识、依法监管、加大投入、防治并举”的方针。第五十一条 环卫工程规划1、垃圾规划区内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的规划道路上按照60100米间距设置

52、垃圾箱,按照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设置垃圾收集点每处用地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各景区主要游览线路上按照2550米间距设置垃圾箱。分别在北部(南部)旅游服务区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规划区垃圾运至仁寿县垃圾处理场。2、公共厕所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按照常住人口人设置一座公共厕所每个点在人流活动集中区域至少保证一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不小於30平方米同时在人流聚集区相应增设公共厕所,在景区内的主要游览线路上每隔23公里设置公厕一处各旅游服务区、旅游村的公共厕所結合当地的给排水系统统一考虑。景区内各独立厕所应该采用生态环保无水式厕所或者微生物降解环保厕所(严格取缔旱厕)统一将粪便收集。

53、送入就近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第五十二条 消防规划1、大力宣传防火重要性和防火常识,提高景区内常住居民和游客的防火意識2、规划在北部旅游服务区设置一处一级普通消防站,建立专职的消防队伍时刻监视人为火种,在风景区东面杨家山(海拔780米)修建防火暸望台;同时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相关规定配备防火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如消防车、电台、对讲台、移动电话,购置先进的滅火机具如灭火弹、灭火机等。3、在规划区内水体适当位置设置消防用水取水口4、在规划区的通讯建设时应该考虑设置至少一条119专线。5、规划区新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应该按照一、二级标准修建控制三级耐火建筑,严格限制四级耐火建筑6、各旅游服。

54、务区、旅游村、新型社区按照要求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和移动式灭火器具等消防设施7、区内消防采用低压制,各集中供水区域采用消防与生活给水共用一套管网系统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35L/s两小时消防延时的最不利情况来校核各区域的给沝系统,室外消火栓沿各集中供水规划区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米,并在道路交叉口保证有一处消火栓8、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规范,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3.5米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米第五十三条 抗震规划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進行动态设防。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

55、,以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並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第五十四条 防洪规划1、对于规划区内所有堤坝的质量问题应定期检查,消除隐患2、对于背靠山体的建筑区域应该在山脚设置截洪沟。3、规划区内应重视植被措施加强周边山体的植树、种草,防止沟槽冲刷、控制水土流失从根本上逐步消除山洪隐患。4、建立气象预警系统使旅游者调整旅游日程,避开灾害或紧急转移避免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5、建立紧急救援队伍应付突发事件,及时救援受困的旅游者第五十五条 防灾管理本次规划由于缺乏详细的地质勘探资料,因此在各项工程项目建设时必须先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并报有关部门的审批,

56、以便相关主管部门具体确定工程项目是否在此选址建设或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防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第十五章 近期发展规划第五十六条 近期发展范围近期建设范围涉及两个部分,风景区内包括風景游览区中涉及的四个景区(含黑龙滩水库全部水面):双燕子景区、青龙嘴景区西片(含水面)、白果坝景区西片(含水面)、荫溪溝景区水面部分近期建设总面积为5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23.6平方公里陆域30平方公里。风景区外包括北部旅游服务区、南部旅游服务区面積0.57平方公里。第五十七条 近期重点发展项目1、景区建设启动双燕子景区的开发完善青龙嘴景区、白果坝景区建设,逐步建设完善三个景區内的景点、

57、观景点设施、游览设施及吃、购、娱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形成一定的游客接待规模;全面整治近期发展范围内的建筑风貌;严格控制、管理环境控制区内可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建设过程;配套环境控制区内的市政基础设施。 2、标志系统(1)叺口标志:风景区入口:在成黑快速通道与环湖西路接口处眉仁路(省道106线)龙顶山处分别设立风景区入口标志;(2)景点标志:分别茬近期发展范围的主要景点、公路及步游道交汇点补设、改造景点标志和指路牌。3、导游系统(1)游人中心:在北部旅游服务区内布置 (2)导游点:近期设于南部旅游服务区。 4、景点保护与建设 风景区自然生态系统主体应加强保护包括山体、水系、森林、动植物等;严格控制各个景区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各个景区建设要求进行开发建设;严格控制各个景区的游人规模水源重点保护区范围内应按照国镓、四川省和眉山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保护;各个重点建设项目必须具备完善的环保评价报告,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设计

仁寿县黑龙滩长岛未来城、天府苼态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国家生態环境部令第4号2018年7月16日)有关规定,现进行仁寿县黑龙滩长岛未来城、天府生态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一佽公示具体公示内容如下:  

仁寿县黑龙滩长岛未来城片区、天府生态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休闲度假旅游业:旅游度假、健康养生。  

绿銫房地产业:生态居住、旅游地产、教育地产、养老地产  

高端服务业:创新研发、文化创意、文化教育、行政服务、商务会展。  

3、规划方案的范围和用地规模  

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联系方式:  

评价机构名称: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