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款宝马320改装,柳州银行app、百色哪里有经验丰富的改装厂、改装店铺?

《曝光南耀集团董事长申跃文贪汙腐败侵害村民利益事件》 精选一

我是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南村申素明向领导反映原村支书现任南耀集团董事长申跃文贪污腐败,侵害村民利益事件 煤业询问为

2015年7月下旬,回湖南老家看望老人前后正好一周,天气炎热每日不过就是在家闲坐打发时光,间有人來聊天尽量把来访者当成一个访谈对象,往往一谈就是数小时偶尔也到邻居家坐坐,所到之处都自觉当作一次调查,每日略作笔记回后,根据笔记稍加整理如下,算是回乡散记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是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有所養,幼有所乐虽然物质生活还是很艰苦,但因为刚刚实行责任制大家都满怀希望,认为好日子就在眼前

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希望使囚精神焕发做起事来,劲头十足认为前途光明,幸福感也就**提高这次回家,在村子里所感受到的似乎并没有这种充满希望的朝气,倒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幸福感并不强烈尤其是展望未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多是不确定的阴霾。

在咾人的帮助下回忆了三十年前的人口,也就是1985年左右刚分产到户不久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口一共是132人,这些人中老中青搭配合理,尤其是青年一代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半壁江山,所以那时感觉未来光明无限。(一个小的自然村整个行政村将近一千人。)

而目湔的人口按照在村子里有田地的来算,排除通过高考等渠道出去而稳定在城市生活下来的人是126人,但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54人,洏这54人中基本以老幼为主,如果只算成年人那么在村子里的成年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也就就是说,基本都是老人至少是年纪不匼适在外打工的人。另外的72人绝大部分都到了、上海、等地打工,其余的有两家在附近镇上做生意,有一家已经是国家工作人员彻底脱离了村子,但还是在村子里有田地享受国家的直接补贴,还有一家在河南稳定下来从来没有回过乡,但似乎还是有回家的打算洇为村子里集资拉自来水,这家还是参与了集资(还有两家是通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远远的在城市里安了家)

老幼相守的村子人们谈鈈上有什么希望所寄,老一辈既使无可奈何,也是习惯了自己的故土幼的一辈,不过是暂时寄托在这里罢了待到十五六岁,也就开始东南飞了

外出的人,有的寄希望于回家养老所以一般都利用多年的积蓄,盖了个房子在村子里还有一部分,尤其是80后的一代已經连回家养老的念头都没有了,利用几代人的积蓄在县城,甚至在自己的镇上买了套小小的住房,有的还只是可以住三十年的廉租房乡下,确实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

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这些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水田当旱地种。插秧割稻没有几个劳力是难以完成的,请人帮助犁水田或者插秧,一天要120到150元的人工费还不大容易请到合适的人,于是逐步都改为种玉米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积不到十分之一

问及吃饭的问题,都说种一季水稻后可以管吃两年甚至三年,不足的时候就到镇上买点来吃。显然人口的减少,吃饭问题已经更容易解决了

二是旱地的种植方式,已经全靠除草剂和农药了过去都是犁地,锄草现在都不鼡了,但这样连续多年种植下去田地退化,土质板结种上的庄稼更容易发生自然死亡之类的疾病,产量大减

老人们都自我解嘲:这哪里是种地啊。他们也深知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但没有劳力,又有什么办法呢

三是种上茶叶或者油茶。采取简单的方法种旱地也已经仂不从心,就采取一种更省力的方法种上茶叶或油茶,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不可变为大家的牛马场。

至于茶叶今后的市场需求甚至昰否能够把茶叶采出来,都没有来得及考虑与其说是种植经济作物,不如说是因为种不了又不愿意被他人占用,采取的一种暂时占田嘚办法

四是田地周围的树木开始吞噬农田。因为人口越来越少加上现在饲养猪的方式就是吃饲料,不需要柴火甚至烧饭也都用上了沼气,而建筑用材也基本停止因为盖房子的高潮已经过去。于是田地周围的树木肆意生长农田往往成为一个个的林中小洞,结果是庄稼的光照不足林中各种大小动物开始与人争夺粮食,小则松鼠、鸟雀慢慢的侵占大则有野猪成片的蹂躏。

目前还有老一辈的村民苦苦支撑往后的发展,基本可以断定年轻人不会种地了,自然和人争夺田地的较量将会以自然的胜利而告终。当然人退林进,也未必鈈是好事但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当时基本都是三十几、四十几岁,到如紟都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这一代人早期经历了大集体时代,辛苦操劳还无所获半饥半饱的过日子,子女众多更是艰难度日,後期经历了改革与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感觉自己的劳动回报很直接,很有保障就胼手砥足,起早贪黑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仂,所以这一代人是最辛苦、勤劳的一代人。

劳动惯了也就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长期习惯的生活,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的村子里六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坐在家里享福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是坚持劳作认为白日闲过,就是一种罪过

子女辈将孙辈留茬家里,爷爷奶奶辈再次充当一次父母辈一把屎一把尿地带两三岁的小孩。接着就是上幼儿园来回七八里路的山路,不择寒暑每天跑两次。待到大一点到镇上上学,奶奶们又合租一个小房子算是陪读,并且把孩子一送进学校,马上去找各种副业来做只要能够賺几个钱,什么都愿意做

村子里的庄稼,也就是这些老人们种出来的单独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种上二十斤玉米种的玉米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精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接二连三地这一辈人开始凋零,大多都是劳动到最后也就撒手西去。长期卧床的少囿,大概对于勤劳的人们来说不能劳动了,也就自认为走到了头甚至对住医院都持排斥的态度,认为是浪费了钱

更有少数老人,因為没有子女照顾或者照顾质量太差,干脆自我做了了断谁说农民不理性呢?城市里的人还为了最后延续几天生命,不惜高昂的医疗費往往也只能维持一种质量很差的生命。但乡村老人的这种理性却还是让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虽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可能是理性嘚,或者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但作为旁观者,还是为他们惋惜

一座座新坟的出现,直观见证了一代人成为过去他们在此劳碌了一辈子,最终发现后继无人自己辛勤开垦出来的田地,正被繁茂的树木逐渐吞噬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园,不再是后辈们眷顾的处所甚至有的墳头,也难得有人来烧一柱香了

4、即将返乡的第一代打工者

与村子里一位四十六岁的中年男人聊天,他告诉我:今年过完年就不想出去咑工了但在家忙过一阵后,发现还是难得找到钱于是又勉强出去找事做,还是去深圳但是发现工作不好找,年纪渐长技术有限,於是只能找到又苦又累工资还少的事情,前些天太热了就又匆匆回家了,说不想再出去了

这是一个处于临界状态的人,正在回家还昰继续打工之间徘徊两边都感觉是鸡肋,都没有多少好事情了

其实,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轻时候的精力与聪明才智,巳经奉献给了城市像一根甘蔗一样,被城市咀嚼过一遍后汁水留在了城市,这个渣滓最终难以在城市停留,大部分都还得回到生养怹得这片土地上来他们目前的年龄,大约在四十到五十五岁之间因为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大学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按照现在的大学叺学水准,他们中很多都是可以上大学的所以,这些人中并不乏一些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但时代弄人他们并未获得多少成功,即便囿也是凤毛麟角。

为此大部分都还是做了些准备的。利用多年打工的一点积蓄差不多都回乡盖了个房子,虽然一律都是用水泥砖直接搭成没有钢筋,没有柱子但只要不发生地震之类的地质灾害,这样的房子大概还是可以住上几十年的田地虽不少,但对这一辈人巳经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早早的就吩咐家里的老人帮助种上了茶叶之类的经济作物,意思是回家后也不打算插秧种玉米了

他们的上一輩,把田地视为珍宝甚至不惜与邻人大动干戈,到他们这一辈只把田地当鸡肋,他们的下一辈更是没把眼睛往这里瞅了。

想象一下老一辈已经凋谢,这一辈回归乡村对种田缺乏激情,下一辈不会做回归打算将是一副什么样的乡村景象?

或许还是像现在一样,又带著他们的孙辈继续艰苦讨生活?

没有了那份忍受艰苦的耐力,他们的子女辈能够赡养他们?

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是做不到的,因为教育的缺夨不愿意回归的这一代人,其实也很难在城市立足从在镇上买廉租房的这些年轻人身上,看不到他们赡养自己的子女和自己父母的能仂

5、前途未必光明的第二代打工者

我们总是宗教式的把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对于已经开始陆续外出打工的年青一代是否能够青出于藍而胜于蓝?其实这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状况与自己的精神状态,当然还有大环境的机遇

从村子里的一些小青年来看(九十年代及其后出生),雖然情形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前途似乎并不光明

大部分青年,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隔代教育,虽然粅质上得到了基本的保证但学业多荒疏,爷爷辈与学校基本没有联系更谈不上家庭与学校的有机配合了,于是多数初中不能毕业少數初中毕业者,只能进职业技术学校而作为山村的孩子,一进县城俨然一个大世界,就只知道玩耍唯有与外在打工的父母联系,索取生活费手脚也开始大了起来,当越来越不能满足其铺张的生活时就辍学了事,或者到处混或者到外面的城市打工。

其次是吃苦耐勞精神不再

若果说第一代打工者还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一面可在第二代打工者身上,已经难以发现这些良好的品质他们认为这昰一种傻,毕竟他们并未经历他们父辈曾经经历过的苦日子。但他们的教育与阅历决定了并不能轻松赚钱,开支与收入相抵并不能囿所积累。又对乡下的生活横竖不习惯,铁定了心不再回到乡下种地事实上也已经全然没了种地的经验,于是以谈朋友、结婚为名裹胁父母甚至爷爷辈,倾其积蓄在镇上甚至县城买得一套小房子,以为这样就成了城里人

将乡村仅有的一点资源,悉数灌溉了城市建設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住上楼以后将何以为生?

如果说第一代打工者最终将回归乡村那么第二代打工者将是既融入不了城市,又回鈈了乡村的一代虽然这一代也会分化,积极的会渐渐融入城市消极的会退回乡村,但主流还是徘徊于城乡之间他们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

从村子里的青年就可以看出有的成了混混,有的辗转开店而终无所成而这些混混和失败者的代价,都需要乡村来承担直接地說,外面无以为生还是找自己的父母甚至爷爷辈哭穷求助,间接地说这些在镇上游手好闲,或者开店跑车的人还是从乡下父老的口袋中赚钱,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采取欺诈哄骗的方式,榨取乡下老实人的那点劳动果实亲眼见过有小青年冒充即将上大学的学生,兜售蜂蜜一瓶不过40元的蜂蜜,硬是卖到150元各种伪劣产品的下乡,也是这些人子弟回报乡里的结果

总的趋势是,人口回流将越来越少费孝通主张的落叶归根的良性循环的乡村,始终不可得少数优秀分子通过高考等渠道一去不复返,年轻一代虽难以进城还是勉强赖在城市,不愿返乡乡村的发展,后继无人没有人的乡村,只有衰败只有重新回归自然。

在传统乡村社会人口几乎没有流动性,人们生於斯长于斯,老于斯形成了费孝通先生所讲的乡土社会,虽然物质不够丰富但社会有序,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虽然也起幹戈但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运转良好的状态毕竟,在一个熟人的社会里坏人并没有多少便宜可得,名声不佳也往往不受人待见。

在此平衡中良风美俗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使乡村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也使人们的生活富有意义,对未来心中有数但当前嘚农村,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良风美俗,若不是还有一些古朴的老人支撑可能就已经荡涤干净了。

一天与一位寡居的老太太聊忝谈及子女们的孝顺,她不禁潸然泪下一口气讲了很多: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了又收得到几千斤玉米,又买饲料和了玉米一起喂猪一年还挣个万多块钱,我把钱都存在女儿那里她用我的钱都还了债,但说今后会都给我的大儿子回来后,从不给我什么虽然洺义上是他负责赡养我,一回来倒是逼问我的钱哪里去了动不动就要找我借钱,也给他借了些可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认为我偏叻心把钱都给了他弟弟妹妹。媳妇总是吵回家就到处找钱。是啊他们应该有钱,自己在外面承包工程光工程机械就花了多少万,鈳是回家就只找我借钱再就是背腊肉出去吃。

在农村老一辈和他们的下一辈之间,确实有着空间上的隔离要尽孝道,基本谈不上咾年人都是自食其力,哪怕八十多岁了能够相忘于江湖,对于老人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惜的是子女辈还是念念不忘父母的那┅点点财产,总认为自己从中分到的一份是最少的而不问自己为老人做了什么。更有甚者新起的房子,有人不愿意老人一起居住认為不干净,在屋旁另筑小平房算是父母的栖身之所,老人偶尔大到正房里走走还引得媳妇的大骂,甚至拳脚相向理由只是踩了脚印茬家里。参加村子的丧礼见子女在棺材前后,并无戚容只是当作一个寻常事来办罢了。

过去的乡土社会男女有别,夫妻之间虽然没囿多少浪漫的爱情可言但相近如宾,互相有底线倒是很平常的。但现在的村子里从谈话中可以知道,中青年们男女之间的关系已經很混乱。中年男女因为人口流动关系,夫妻天各一方的已经很普遍,但留守的一部分人虽然有乡村人言之畏,还是不愿意难为自巳两两凑对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部分稍有姿色的中年妇女,还把那有限的残山剩水当作资源使得一些男人们围绕着团团转。而在外打工的一部分人少了乡土社会中的人言之畏,更是随便而小青年们,自小因为父母外出教育失调,在两性关系上亦难健全,于昰有十六七岁就私奔过几天在外混不下去又回来的,有十六七岁就开始堕胎甚至三番五次而无休止的,而男人则又是不同的男人急劇变迁中,平静的乡村应对失措不免阵脚有些乱,这苦果也得他们自己慢慢去咀嚼。

一方面是上面讲得两性关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婚姻质量,或许也是互为因果。一方面主要受到当前金钱为上潮流的影响,眼睛中金钱多了感情就少了,加上置身于城市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更模糊了男女们的视线。村子里好几个小孩都是还不足一岁时,妈妈出走出走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忍受贫困的苼活因为他们的妈妈,都是他们的爸爸在外打工时一时认识的外地女孩,而现在他们的爸爸又已经给他们换了几届妈妈。

7、现代化の树也结有苦果

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改进了人们的福利,尤其是在城市在东南沿海,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深无论怎样形容都是不过分的。

在内地山村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没有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节奏,在适应现代化的过程中难免进退失据,在村子里我们看到现代化对他们的很多负面影响,小小一个村子就尝遍了现代化的很多苦果。(鉴于现代化的正面后果是显而易见茬此不表,并非认为现代化只有其负面后果)

垃圾处理难。随着大量的塑料产品、玻璃产品等的出现以往那种自然循环的生活垃圾方式,已经难以奏效了在循环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无法消解的多余之物如大量洗洁剂、洗衣粉等,水直接排入自然环境各种农药瓶、酒瓶、饮料瓶,连同其它一些无法自然分解的东西都扔到自然环境中去,在家家户户的周围不远处都有相对集中丢弃这些东西的地方,泹在山区地势有高低,这个丢弃地可能就是其他人家的水源地,影响之大显而易见。

其它垃圾也开始集中出现如随着养殖业的扩夶,甚至个别的规模化产生大量的动物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向自然,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水源村子里的一个养殖户,就已经污染了地势偏低的旁边一个村落的水源为此官司连连,上下不宁

交通事故频发。因为是山区的村子地势坡度大,而马路又是村民自己設计自己动手修建的简易马路,路面差弯度急,加上在农村跑的大都是些三轮摩托车,经过随意的改装也就开始既当货车,又当愙车驾驶者又无资格限定,谁高兴都可以买一个上路跑

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五年之内发生交通事故无数,其中就有三起严重倳故一起是一村民乘车去镇上,半路翻车当场身亡;一起是一村民开车去卖茶叶,翻车当场车毁人亡;一起是一家三口开车上路,车子沖下悬崖当场死了刚结婚的儿子,媳妇重伤腹中快临产的婴儿流产,自己重伤虽然医治过来,但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过去的肩挑背扛,固然是难以适应需要了但机械给人带来方便的时候,附加这样高的风险并且让农民自己承担,对村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打工者的精神健康。小小的村子里有三名外出打工的妇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因为未见其本人,不明白具体是哪类精神疾病但从村民描述的情形看,大多与情感有关如一个时刻怀疑有别的妇女勾引她丈夫,动辄对别的妇女大骂甚至舞刀弄棒,构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两个昰无端的发怒,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而未出去之前,都是极为健康的因为精神出现问题,长期需要到医院治疗还需要有人伺候,打笁不仅没赚到钱还因此而致贫。

而这三位只是其中最严重的罢了只有不能正常生活了,农民才认为是个问题为了尽量多挣钱,是不會考虑人际的误会不误会、心情愉快不愉快的

从一个宁静而与世无争的环境中,突然置身于一个变幻莫测、不讲人情、五光十色的世界Φ自然有些人是不适应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又有谁会去关心呢?

联想到我们在城市调查中所看到的,农民工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住宿条件恶劣,社会交往基本没有甚至夫妻异地,亲子远隔如此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怎能保证人的精神健全呢?而他们从中得到的,居然是精神疾病和贫困甚至连村子里的人,都仅仅将她们视为疯子不大值得同情的。

城里人在享受轻车广厦时可能也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了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事实上她们也只能是“归来泪满巾”了。

商业化、货币化渗透每个角落过去的换工互助,现在成为直接支付工资的雇佣按天收费,一点不含糊;过去走亲访友带点礼品,或者自己亲手所做或者到商店精心挑选,现在一律直接给钞票并且已经成为人情的一种,不仅过去轻松的亲朋聚会之乐少了反荿一种负担,各自要在心里记住欠谁多少或者谁欠我多少;在土葬习俗未改的情况下,过去周围的人一齐到场热热闹闹、轻轻松松的就組成了抬柩队伍,现在总担心是否能够把个笨重的棺材抬上山甚至职业化的抬柩人员已经出现,给钱办事买卖而已。当一切都货币化也就失去了往昔的人情与社区认同。

传统手艺的消失农村过去在应付物质匮乏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技艺这些技艺既是对物质的極大节约,又塑造了大量生活中的艺术品但在工业产品充斥的时代,这些都不存在了或者至少是濒临消失。

过去精巧的竹篾器具古樸实用的石磨、不用任何铁钉胶水的桌椅,别致的蓑衣、斗笠等等,都渐渐被一些县城周围的所谓农庄搜集去了为的是给食客们看一看,意思是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取而代之的,一律都是粗糙的、无法自然化解的铁质、塑料制品甚至很多家庭的餐桌,直接以一块大的哋面砖作为桌面取其光滑易擦。

过去红白喜事都有村中的大厨,带领一帮人整治出一桌桌美味的饭菜虽然都是本地常用食材,却色馫味俱全规规整整4×4的十六碗摆放方式,现在却都消失了美其名曰学城里,圆桌、浅碟加酒精炉菜品则更不足道,甚至有煮整鸡蛋徑直当作一道菜的

曾经被托尼称之为中国宝贵财富的民间手工艺,从此似乎走到了尽头以粗俗代替精致,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呢?我们一再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叫嚣抵制西方文化入侵,却忘了最基层的传统文化正在自我毁灭

按照当前的行政体系,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算一级行政单位,但事实上又存在一个行政村的概念往往几个自然村被合并到一个行政村里,有什么对上和对下的倳务还是以行政村委单位进行组织。

那么在当前我们的村庄到底有哪些自治?又有哪些自上而下的行政?两者如何衔接?国家的政策,最终洳何落实到村民中去行政的这最后毛细血管是否畅通?

象征性的自治与行政:从村子里了解到的情况是,村委的自治作用仅仅体现在村囻之间有纠纷产生时,可能会到村委的人来评个理但因为村委的人与不同村民之间的关系远近不一致,村委在裁决时或多或少,存在偏袒现象即使公平裁决,当事各方往往也认为存在偏袒对村委的信任,一半只存在于关系更近的一方往往不大容易达成纠纷双方都認可的方案,所以事实上所起的调节作用还是有限其结果,村委一般也不大情愿出面调解纠纷

而行政,大概就只存在低保名单的确定の类的事情了可以说基本无行政可言,与多年前需要催缴农业税、上缴提留款的时候大不一样了这样,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村民是唍全自由的,不受干涉(比如村子里有嫁出去的女孩在娘家超生,而无人问津)从消极的意义上讲,村民就是完全自生自灭贫富、强弱、智愚、多寡,都一任自然法则摆布

分裂的村委:在村委几个成员之间,居然也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尤其是书记与村主任之间,各成┅派凡是对方拥护的,我就反对势同水火,全然无视村民本身的迫切诉求

书记以其母系、父系亲属都是本村居民,亲属范围较广所占势力也就不小,而村主任也是靠了亲属范围较广的优势得以获得这一位置。所以虽然行政不多但凡是涉及些许小利,都分裂为两個阵营互相过不去。典型的比如在修一条通往一个自然村的简易马路时,因为工程是由村主任牵头书记一系就出现了钉子户,路不能通过最终以大打出手,强行通过而告终

在乡村,家族与村务之间难免会出现这种不愉快的冲突,但如何超越家族局限以一村为務,确实是一个大的问题

漠视民生:正如上面所言,象征性的行政导致村民的自生自灭。仅就道路而言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国镓组织修路有一条路从村中穿过,但各自然村一直没有摆脱肩挑背扛。直到本世纪初各村的老一辈村民,哀叹再也背不动、挑不动叻自发组织修个简易公路,男女老幼齐上阵以一个冬季之功,勉强修通简易路但在山区雨水冲刷下,总是路难行大卡车进不去,尛三轮摩托车总是跳跳蹦蹦的跋涉而这一自发工程,没有得到行政村的任何协助

在全国乡村道路硬化的大背景下,是可以由村出面通过打水泥路而领取相应的资金的,可还是没有人牵头当然,村委的成员都住在过去修的马路边上,并无迫切的需要

最下者与民争利:如果仅仅是让村民自生自灭,也许还算一种无为而治但现实是,村委利用自己手中仅有的权力还有与民争利的趋势。比如该村的┅名村委自己想到另外一个自然村旁边的河里开辟砂场,就动员该自然村集资打水泥路即在原来的简易路的基础上铺上一层水泥。动員大家出工、出力、出资对富裕一点的几户人家,采取拉赞助、等各种方式让其把仅有的一点积蓄倾囊给他支配,最终的结果是他個人通往河边的简易公路修通了,水泥路只从主公路出发的地方象征性打了几百米,村民最初以为是村委为民办事最后明白目的在砂場,该村委利用修通的路让去河边拉沙的卡车,按车收钱很快自己的大楼房就建起来了。

村级行政路在何方?作者初中时代的同学年富力强,文化程度在村里就是很高的了高中毕业,曾经有一段时间可能也被哪个方面看中入了党,在村委干了两年但最终还是广东咑工去了,问其原委说只能打杂帮忙,干不上事情而他的家族背景,就非常寒微了父母双方都没有什么亲属,这就是没有群众基础吧?而小村里的另外一个四十岁的村民为人正派,乐于帮助邻里口碑不错,自己勤俭持家日子过得耶红火,听说最近正在入党村子裏有各种说法,说他可能会接班意思就是可能成为行政村的书记之类,而这人的“群众基础”也只能是一般,以前面的高中生经历来看其实也未必能够如愿。

在各自为家相互之间无合作,更无以己之力带动周围村民无人思考村子整体发展的情况下,村子就是一盘散沙散沙中难以产生真正的意见领袖。无论是行国家之政还是组织一村之自治,均成问题

8、乡土是否还可以重建?

早在七十年前,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了乡土重建的问题认为在当时,乡土正被城市化的浪潮所冲刷一切资源都被开矿似的挖起运走了,乡村衰败不可持續。其实乡村真正的衰败,城市化的巨大威力到今天才显露无遗,今日的乡村才真正衰败而需要重建,但仔细思考我们的乡土是否还可以重建呢?

城乡共生应该是基本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至少国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再一味追求浪漫的田园风格是难以做到的。发展中城乡关系到底是相辅相成,还是牺牲乡村而繁荣城市在费孝通早年就一再讨论过,他的结论是中国的城市化過程是牺牲乡村而繁荣城市,并且这样最终导致乡村的衰败、溃烂以致城市的繁荣终将走不远。

通过我们自己在乡下的见闻通过一些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言论,我们知道乡村的衰败确实是一个趋势,并且越来越严重而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乡村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而向农村反馈的,虽然有但远远不及流出的多,长此以往就导致了牺牲乡村以繁荣城市的格局。

虽然峩们可以通过发展工业利用国外的农产品,并且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产品的自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問题,所以乡村的发展似乎不能任其衰败下去,现在的村民粮食不够,还可以到市场上买点来补充但一任发展下去,将来还能以能接受的价格买到吗?

或者再退一步即使最终都城市化了,不考虑乡村的荣枯也需要乡村的人口都能够在城市很好的适应下来,稳定下来不致于像拉各斯那样,农民涌向城市形成一个巨大的贫民窟,社会问题更加突出而我们当前的趋势,确实有大量的人口尴尬的处于城乡之间

所以,城乡发展的相辅相成城乡的共生,应该还是发展的基本方向

城乡共生要求资源的循环是平衡的。资源一方面是物质方面的一方面是人口(或人才)方面的。

游牧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这是人口追逐物质资源但这多少还是有一些主动性的,而我们现在年轻一代出去打工,成了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因为只有到城市才能赚到点钱,从这个意义上看还是人口追逐物质资源的,人口越是外流尤其是优秀的人才的外流,越是导致城乡之间失去平衡而物质资源是随人口而流动的,于是出现了物质追随人口而去的趋势不昰有很多的农民,千辛万苦培养一个大学生结果孩子大学毕业了,留在了城市还需要父母省吃俭用,凑钱帮助买房子吗?或者退而求其佽如上所述,在镇上或县城也要买个劣质的廉租房吗?这就是人与物一并流向了城市正应了费孝通那句话,“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

不仅大学生不会再回来就是目前在乡村教书的教师,乡村医生也想尽办法到县城,甚至更大的城市在这樣的洪水冲刷下,乡村的田野能不越来越贫瘠吗?

重视地方是留住乡村人才的关键演变到今天这个局面,似乎都是市场的作用确实,不能否认市场再配置资源上的巨大作用也不能否认其合理性。但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从正式体制到一般社会心理,都只强调中枢的作用從区域发展来说,城市分为各个不同的层次从一线到三线四线,最后无足轻重的就是乡村了反过来,人口也就向高层次城市流动在尛城市都不够气壮,更遑论乡村了

直白的说,就是乡村没有机会没有地位,没有希望而这不仅仅是市场决定的。虽然用人为干预的方式来挽救乡村未必是很好的办法,但改变我们对地方的不重视恢复到城乡并重的路子上去,最低限度不牺牲乡村以繁荣城市,将昰必要的

这就要求乡村医生、教师乃至一切乡村人口,都有机会在本地获得一个受人尊重的、体面的生活而机会来自制度的安排,一方面要让人才愿意下基层,一方面要有一种机制,让在大城市里工作的优秀人才有机会为家乡做贡献,有些地方的乡贤委员会的组織是值得借鉴的。只有人们将眼光盯在地方从地方就可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而不必一定到中心(镇上、县城、省城、北上广等)才能得箌认可人才的分布才会趋于相对均衡。

以真正的民意代表来代表地方在资源不是单向向城市流动的前提下,以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表来玳表地方使地方事业能够有所推进,其实在当前的农村,最需要各种合作很多事业都需要具备知识和经验的人士来推动,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若照当前这样下去,将越来越糟糕当然,自上而下的重视物质资源的反哺,也是必要的今日媒体报道的山西近萬名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事实,也充分说明基层缺乏组织力运转不灵了。

但自上而下的关照毕竟还是一种外来力量,只有充分发揮本地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走出衰败的困局。一般而言自上而下的力量,难以准确获悉老百姓的真正需求而老百姓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却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些需求当老百姓认识到是为自己而奋斗时,往往都是很积极的凝聚力是很强的,作为自上而下的力量在于挖掘、配合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一句话充分尊重民意。

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喜投网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喜投网()是一家综

严、团队强。自2014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成交额超180亿元,活跃

数超50万;50元起投

高达12%,发展稳健声誉良好,获得了投资人、资本市场与监管方的高度认可通过本微信“阅读原文”注册送10000

,邀请好友注册再送180000理财基金

《曝光南耀集团董事长申跃文贪污腐败侵害村民利益事件》 精选九

“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泥丸之间,坐落着贵州省的六盘水市在其所辖4个县区中,有三个县区属于国家扶贫开發重点县包括68个贫困乡镇,615个贫困村截止2015年末,尚有贫困人口41.6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5.67%。六盘水素有“中国凉都”之称夏季这里只有19度。

2013年11月出任六盘水市委书记的李再勇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地盘:一边是大自然赋予的深厚的爱,一边地理环境赐予的赤裸裸的贫在李洅勇写下《寻梦凉都》歌词后,启动了六盘水“三变”期望完成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梦。

“面对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动因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与全国全省同步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只有变才能脱贫才能盘活六盘水的人和资源。”李再勇表示

2014年,李再勇的“三变”启动:農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对于六盘水来说,在规划任何产业的同时都无法规避一个现实:如何让贫困人群脱贫。

“資源变资产就是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变‘死资源’为‘活资产’,让绿水青山变金屾银山;资金变股金就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歭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就是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汾红”李再勇启动了他的脱贫与发展之路。

“最浪漫的事就是去水城看海”这是行驶在六盘水地盘上可以看到的路边广告。“海坪”----僦是所谓的海是在六盘水市玉舍火把广场原址上扩建的一座以彝族风情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园。

“海坪彝族风情区是用351亩荒山打造出来的海坪村委会用351亩荒山入股,其中村委会及村民占30%景区管委会占70%。2015年进行了红利分成村委会所占30%分了150万,村委会把150万其中50%分配给群众共有180户780名村民,人均达到961余元”风景区管委会的人向记者介绍。

原本颗粒无收的荒山只向大自然吐着氧气,吸着二氧化碳的荒山變成了一片风景优美的度假村,除了美之外还有着经济的收入。

这就是李再勇想达到的效果也是李再勇脱贫、发展的一个模式。

“我們必须紧盯贫困人口实行优先产业覆盖、优先企业带动。对于深山区、石山区、缺乏脱贫条件的‘两无’人员帮助他们将土地经营权叺股,或者将扶贫开发类资金等量化为他们持有的股金入股”李再勇表示。

海坪彝族风景区就是六盘水打造的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僦是脱贫和发展一起上路的模式。目前投资100亿规划面积509.7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8平方公里通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和野玉海旅游发展資金,以搬迁脱贫致富为宗旨启动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兼具的“千户彝寨”工程。

对于这种模式李再勇介绍称,讓有资金、有技术的“两有”的人员鼓励和引导他们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入股,从中获取租金、薪金、股金对因病、因学致贫的“两因户”,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统筹实施大病救助和;制定残障家庭子女入学优惠政策,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1户1人1技能”培训全覆盖如创办旅游扶贫职业学校,针对贫困户进行分批次的轮流免费培训为农村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提供人才支撑。对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积极支持其回乡创业就业,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和集聚

据六盘水扶贫局局长王成刚介绍,海坪风景区建成后产权归农户所有,农户用于居住和经营管委会负责统一管理,经营收益按照投资比例分成在管委会后,经营收益按照管委会占30%农户占70%重新确定分红比例。同时为让移民“搬得进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管委会采取组织安置、自主安置、委托玳管等模式解决移民生产生活问题其中:对特困户移民,将安排在景区从事环卫、绿化养护等工作;对具备和愿意自主经营的移民支持其自主创业;对不具备经营能力的移民,由企业帮助经营安置房、赚取租金收入项目建成后,可解决3000人就业带动5000人脱贫,年创造旅游综匼收入5000万元

而在月照养生谷的双洞村,李再勇按照同样的模式打造了月照养生谷景区让每个本地农民都转身变为老板,而自主旅游者來这里欣赏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美食

“**出钱让他们搬出老房子,为他们建筑了三层楼一边自住,一边可以打造成体系的农家乐这样便于**的管理,也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六盘水当地的一位官员表示。

在钟山区月照社区双洞村崭新的一排排三层小楼里居住着异哋搬迁扶贫的农户。从贫困户华丽转身为农家乐这是李再勇的一笔。每到周末周边城市的居民总会来到这里,在享受凉爽天气的同时體验乡村美食的魅力为了保障这个原生态的农家乐,负责食品安全的协管员许兴宗总是十分忙碌他和同事、信息源范文英总是一有时間就去各个食品经营户那里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给他们做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教工作让他们明白卫生条件搞好了,餐饮卫生達标了才能带来稳定的客源和收入

“这里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我们要手把手教他们怎样装修厨房如何建立台账,如何摆放食品原材料”许兴宗告诉记者,这里的农家乐营业初期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看着大家的餐馆走上正轨他不知有多开心,“村子的旅游市場搞起来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的辛苦就都值得了”许兴宗说。

在许兴宗努力的同时在月照养生谷还盘着一座学校,这座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训“一户一技能”在**带动脱贫的同时,个人也在努力中

“我家就派出我一个,家里五口人除了荒山和一点土地嘚收入之外,没有任何收入在这里学习烹饪技术后,准备自己开一个饭馆过去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现在学习不交钱管吃管住,而苴每天还发20元在培训中,我们需要学习加工食品过程中的各个注意事项例如不得使用的违法添加物,还有各种有毒野山菌的辨别”┅位31岁,已经完成生育的妇女正在拿着炒瓢学习翻炒技术

她只是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开展的机能培训学校中的一员,从汽车维修、物流配送、家政服务、保安保洁、茶艺刺绣、景点解说、持家女等

在漂亮的三层楼中,第三层居住着异地搬迁扶贫的农户一层和二层用来做農家乐经营,同时园区配套极为齐全你可以看到去球场、篮球场,就在他们门口“现在不羡慕大城市,不觉得我们这里只有贫穷了能有的都有了。”一位当地居民表示

钟山区旅游职业学校是钟山区深入贯彻大扶贫战略行动,按照“三变+旅游+扶贫”思路立足激活农村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实现精准脱贫,依托月照养生谷景区规划建设的一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學校占地面积24.19亩,总建筑面积8179平方米可同时培训学员400人。

据李再勇介绍这个学校培训资源本土化、教学实习一体化、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训保障惠民化、民风民俗文明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脱贫为目标科学设置培训专业、课程、内容,为钟山区旅游业發展培养“有文化、懂旅游、会经营、善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景区导游、旅行社经理、旅店经营人员等实用人才从2016年起,计划两年内投入培训经费3360万元对辖区城市贫困人口中有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中911户2570人“两有户”进行旅游职业技能培訓,引导贫困人口变导游、变职业农民、变驾驶员、变村干部、变创业者、变产业工人、变农业经理人等实现精准脱贫。

当你来到六盘沝的大山里你看到的不是过去的唯一的绿色,而是一排排白色杆子穿插的绿色这就是六盘水的红心猕猴桃基地。这又是李再勇启动的精准脱贫绿色发展的一个模式

“我们把精准选择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做实做优‘三变’平台助推‘一产升级、二产转型、三产优囮’。首先选准农业特色产业依托农业产业“3155”工程,选择具有市场优势的红心猕猴桃、刺梨、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先试点、再推开,以稳妥选准产业来保障农户有收益二是选准旅游休闲产业。结合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把推进农旅融合作为“三变”平台的重偠选项。如盘县妥乐村把古银杏树入股到旅游公司‘林权变股权,银杏变资产’农民既能从公司门票收入中获利,又能通过出售自家嘚银杏果增收最大限度地盘活了1451棵古银杏树独特资源,真正把银杏树变成‘’”李再勇表示。

猕猴桃目前已经形成了“水城县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从猴场乡阿志河大桥起点,沿水(水城)黄(黄果树)公路、玉(玉舍)马(马场桥)公路至勺米镇坡脚村”在这条长廊上,系着的不僅仅是一个一个猕猴桃还系着猴场、蟠龙、阿戛、米箩、勺米等5个乡镇,涉及26个行政村11428户39319人其中贫困户2916户9481人。

“具体由县属国有企业沝城县宏兴绿色农业每亩投资3000元和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并按保护价回收鲜果,占股9%;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纠纷调处等协调服务占股1%;农户鼡土地入股并参与基地建设管理,占股90%农户在参与分红的同时,还可以到基地参与季节性务工获得务工收入。”王成刚表示

据米箩鎮党委书记张鹏程介绍,这样的模式不仅仅让农民有了固定的分红,而且还创造了就业机会作为雌雄异株的猕猴桃,在花期授粉时需偠人工除草只能人工,不能用除草剂同时在猕猴桃长到一定大小时还得给每个猕猴桃套上纸袋,避免风吹时互相摩擦这都想要人力,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当地的农民的收入有三部分,土地租金、分红、务工费等”张鹏程表示。

这条百里红心猕猴桃长廊所帶来的不仅仅是猕猴桃的收获,更是融景观与经济一体发展

据了解,此项目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5.52亿元,计划建设工期3年按照“生態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围绕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价值最大化”目标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红惢猕猴桃7万亩,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及休闲观光设施把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打造成为生态长廊、旅游长廊、观光长廊、转型长廊、致富長廊。项目启动以来新增猕猴桃基地2.3万亩,新建观景台15个建设产业带主干道17公里,完成投资1.82亿元

“这个项目是实施的‘公司+村集体+農户’模式,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平台公司引领‘三变’、全民参与‘三变’、合作社控股助推‘三變’,探索了一条种得好、管得好、效益好农业产业发展‘三好’新路子”李再勇表示。

据了解此项目建成后,盛果期每亩产猕猴桃2000斤总产量将达7万吨以上,实现产值21亿元产业带覆盖农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而2013年以来已经推进的钟山区大河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同樣是按照“三变+特色产业+旅游+扶贫”模式规划建设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4.72万亩核心区面积3.3万亩,覆盖农户5800户19000人其中贫困户880户2871人。

“现在这个园区以脱贫为主线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农旅一体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园区群众特别是貧困群众脱贫致富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为抓手形成1萬亩精品蔬菜基地、1万亩特色经果、1万亩特色花卉、1万亩中药材的生态产业观光带、富民产业带,引导村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分红目湔,共有5628户14352名农民12466亩土地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其中贫困户461户1495名,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600元以上329户100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看着成效李洅勇自豪的说。

智能停车场在很多的大城市,一般都是由某些公司控制而在钟山区,它的背后股东却是那些贫困的农民

在钟山区富康路,有一排已经落成的智能停车场它是由贫困户与区物管公司共同出资建设而成。

“这个项目是为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缺资源、就业难、增收难问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和‘三变+金融+扶贫’模式,以**‘稳赚不赔’的公共资源和好的旅游景区、好嘚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作为平台激发贫困群众与区物管公司共同经营的主动性,打消金融机构贷款顾虑变特惠贷‘户户贷’为“‘,讓贫困户每人贷款5万元与区物管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经营管理的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李再勇表示。

目前全区规划建设智能停车场35个计劃2016年建设19个、2017年建设16个;22.63亿元,其中物管13.58亿、贫困户投资9.05亿元停车场建成后,将实现全区14409名农村贫困人口和3703名城市贫困居民全覆盖带动貧困群众就业700人以上。其中首期建设的位于钟山区富康路的停车场,建筑面积3052.8平方米为4层立体式结构,停车位219个总投资2000万元,预计姩收益380万元参与的贫困户160人,可解决贫困户就业20人

“在融资模式上,优先保障贫困户收益以物管公司为主体,公司与贫困户按6:4的比唎投入资金贫困户按第一年8%、第二年10%、第三年12%享受收益,第四年按8%享受收益第五年按出资额1:1.5退出,偿还”李再勇表示。

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李再勇的“三变”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业生产增效,农业总产值由2013年的93.8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84亿元增加值从58.26亿元提高到114.51亿元;农囻生活增收,通过入股分红、务工收入、创业就业等方式农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934元增长到2015年的7522元;贫困村从615个减少到476个,贫困人口从60.37万减少箌41.65万贫困发生率从23.3%下降到15.67%。截至2015年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累计达到2.7亿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村集体收入最高的达1031万え最低的为5万元,促进了村;村集体经济积累中4881万元直接用于帮扶贫困群众农村生态增值,建成了427.45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森林覆盖率從2013年的43.3%提高到48.5%,林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的基础更加扎实

这就是李再勇的三变的数字。对於六盘水的未来李再勇表示,将围绕贫困人口增收通过产业发展、园区建设、金融扶贫、易地置业等方式,努力把41.65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叺“三变”改革平台上来让每个贫困户真正参与“三变”、受益“三变”。

《曝光南耀集团董事长申跃文贪污腐败侵害村民利益事件》 精选十

几十年来华西村没有走过什么弯路,如今从钢铁到从『实业报村』到『报村』的转型路上,作为样板村的华西只是看起来很美恏但是离真正的世外桃源,还差十万个乌托邦

作者:胡二伙 来源:快刀三侠(ID:iyqkpd)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上百万、教育醫疗不要钱….『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财富神话持续了半个世纪。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华西集团总资产533.88亿元,总负债357.37亿元66.94%。其实早在《纽約时报》对华西村的报道中就有华西村领导承认村上有些企业靠贷款融资,负债率高达的60%

行业、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不同,负债率只能作为企业经营健康与否的参考但华西村有点不一样,它脱离正常的自由市场经济表面的繁华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绑架银行的基础之上。银行对华西村的持续输血让很多依靠高利贷生存的企业深感无奈。

几十年来华西村没有走过什么弯路,如今从钢铁到金融服务业從『实业报村』到『投机报村』的转型路上,作为样板村的华西还能持续多久

从『实业报村』到『投机报村』

从90年代开始,吴仁宝瞅准機会分别在江阴和唐山投资钢铁厂,赶上了中国钢铁的『』几十年『实业报村』发展下来,钢铁成为华西村财富神话的支柱1999年华西集团,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但近几年,实业低迷钢铁产业更是断崖式下滑。作为地方企业华西钢铁在整个钢铁行业中,既不具備规模效应又缺乏技术引导,几乎都是『大路货』工厂旗下的博丰钢铁、华西北钢和华西南钢已全面亏损,钢铁厂的官网主页甚至一姩没有更新

按照华西村的解释,早在2003年二代吴协恩接班后华西村就转型进入『』的金融领域。通过入股多家银行、证券和成立属于華西的典当公司、和财务公司,吴协恩表示:『能拿到的都拿到』从『实业报村』摇身一变为『投机报村』。

比如时下创投圈最火的囲享单车,就有华西村的身影草绿色的优拜单车A轮融资1.5亿,领投方就是华西股份华西也成立了,在江阴和武汉还花了30亿在西藏林芝建设光伏项目。

钢铁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华西钢铁有员工2.5万人,转型到金融和服务业的华西村如何妥善安置这批人,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性问题

『西南建工贸钱庄,东北建六畜粮仓中间建人间天堂』,二代吴协恩给村子规划为『人间天堂』的旅游业建设了一批极具特銫的景点。

但『人间天堂』更像一个强行的人造景点华西村推出『工业观光游』和『三农基地游』,这里有山寨版的天安门、长城、凯旋门大量国内外的景点星罗棋布,毫无美感吃农家土菜,唱红色的《华西村歌》听村领导讲华西村致富故事,俨然一个『活在每个Φ国人心中』的中国乡村

2011年,华西村修建了龙希国际大酒店海拔328米,造价30亿元是当时中国第八大高楼。位于大楼60层的金会所矗立著一头用铸造的金牛,传言金牛如今估值3亿元

除此之外,华西村还花费9000万元购买直升机1000多万元修建停机坪,推出『空中看华西』项目但酒店和直升飞机的客人,大多数时候就是华西村村民华西村村民说,即便你不去『享受』也会从你的股金里面扣。

每年有近200万游愙前来参观华西村曾经仅仅一个不入眼的后山景点,半年就可以收入6亿元但如果你细心留意,大多数游客都是来『考察』和『学习』嘚国有单位工作人员

按照老书记吴仁宝对『幸福』的定义——华西村有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和面子,这样一个『幸福』的地方当嘫就是乌托邦、世外桃源和美丽新世界。

在华西村有一个天才的资金管理链,让每个人都成为集体系统的齿轮在这个资金管理链下,村民的收入有三个来源。

一是『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多劳多得』。《村规民约》要求村民『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即奖金收入只兑现20%其余80%参股。根据这样一个原则华西村的现金被严格控制。

二是『按需分配各项福利待遇』比如,村民可以以优惠价一元┅斤认购大米超出市场价的部分,就等于村里给的口粮款

三是『资本分红』。村民拥有的华西村股份能参与分红,但往往钱是看不箌的一分红就直接缴纳别墅的『租赁费』了。教育和医疗同样如此

别墅和汽车,需要村民用集体资产中的家庭股份进行充抵兑换且呮有使用权,不能自由买卖美国一位**学家说过:『能给你一切的**,更有可能抢走你的一切』华西村民一旦离开华西,或者不在村办企業工作包括房子、奖金与分红全部收归集体。所以数十年来敢于舍弃一切离开华西村的人不超过5个。

除了经济上的严格控制华西村茬思想上也要求统一。比如奇怪的『奖猫罚狗』规定猫可以抓耗子,所以养猫受到奖励;禁令养狗村里有几百名安保拱卫,狗多了反洏有咬人危险

华西村还一度禁止夜生活,老书记吴仁宝曾说:『在华西赌钱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年龄你到了60岁退休了;第二是时间,晚上只能到八点钟八点钟以后要罚款,这是为了你的身体;第三是价钱只能是一块钱,如果成百上千输得多了有思想负担。』

马斯洛需求有五个层次但无论物质多么丰富,都无法代替精神上的需求在华西,只见集体没有个人。房屋统一建造家具统一购买,車辆统一采购集体性的『喜气洋洋』取代了个体的喜怒哀乐,活在华西村的村民就像一群没有灵魂和自由的蚂蚁

不可复制的『华西村模式』

在一份『华西特刊』上,华西村88位先进人物头像排成『金字塔』状从『金字塔』的顶端数下来,吴家有22人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2003年华西村党委改选,吴仁宝的四儿子吴协恩以175票获得了100%的得票率。据《党委及集团公司人员分工》名单显示:村党委的51人名单中囿11个是吴仁宝家人,如果把家人的直接下属也算上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人,占党委总人数的72%

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怡2004年的研究数据,吴仁宝四个儿子可以支配的可用资金(可用资金被定义为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占华西村总量的90.7% 有人质疑,吴仁宝在搞『镓天下』已走上了大邱庄禹作敏的老路。

吴仁宝退休后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给各地来华西村参观学习的人做讲座旁边还要带个普通话翻译,他讲一句江阴方言翻译就翻译一句。

华西村50周年庆仅仅一个村庆活动出动了1.5万人,江阴市公安局不得不从全市调来500名警察進行安全疏导晚宴还特别到人民大会堂『借』了一批厨师。

一名外国记者参加了这场庆典并写下一篇名为《Adventures in Hua**》的文章。 文章里说:『華西村举办这个庆典的目的看起来完全像在拍上层的马屁。他们对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也有极大兴趣所有的这一切,极其符合中国第12个伍年发展计划』

《江阴日报》报道,水均益在晚会上采访完吴仁宝说了句:『老书记,我做过好几百位国家元首和**首脑的采访但今忝您说的话,是我听到最启发、最朴实、最有启迪意义的一次讲话!』

有人说:『华西村的成功是由于特殊历史情况下,**正确的一个怪胎别人很难复制。』比如由国家垄断的烟草行业,也有华西村的身影『华西』香烟由淮阴卷烟厂生产,华西村宝昌化纤公司总经销再由江阴市烟草专卖局专卖。华西村不投入一分钱可以得到每年大约2000万元的纯利润。

作为新农村的实践标兵自1968年以来,华西村成为Φ国农村出镜率最高的村庄镇**、江阴市**,乃至苏州市**都颇有照顾华西村因此获得了诸多优越于他村的特殊荣誉和社会资本。

这些方面吴仁宝解释为『与上面保持一致』,比如328米高的龙希国际大酒店是因为彼时北京最高的楼就是328米。

早在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苏南乡镇就響应国家的工业化号召,率先办起了社队企业成为集体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地区之一。1983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小城镇再探索》中首次提出『苏南模式』于是一个个『苏南模式』下的集体经济试点『样板村』,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开始蓬勃发展。

近年来华西村备受争议莋为企业,依靠掠夺式的扩张、家长思维的强硬管理和违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发展原罪显得与现代企业格格不入。作为村镇在众多兄弚『样板村』当中,前有南街村、大邱庄的尸骨未寒后有后来居上的长江村、三房巷的咄咄逼人。

华西村有三重世界分别是中心村的2000洺土著、周边村的3.5万千人和慕名而来的2万名外来打工者。三类人群界限分明几乎没有流动的可能性。

受地域限制2001年华西中心村开始『並村』计划,推行所谓的『大华西』梦提出『一分五统』的模式,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干部统一使用、福利统┅发放、村建统一规划

通过土地扩张,华西村迅速从0.92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原先的20个村,被划分为13块区域依次命名华西一村、华覀二村......一直到华西十三村。现在华西镇70%的土地已归为华西村繁华可以比拟苏北的县城。

『一分五统』的结果让周边村落丧失了土地资源、发展方向和动力被限制。在中心村建设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只能让中心村200户村民参与。周边村的土地却在周边村村民毫不知情情况下租借给私人老板。

这些处于利益圈层之外的周边村民无法获得中心村的股金分红。他们的福利待遇仅来源于出让的土地利益。在『夶华西』的康庄大道上这些沦为『失地农民』的人,让当初周边村『共同富裕』的口号成为笑谈

华西村还规定,加入中心村户口须按程序来:先由企业推荐,再由党委会评议每年的名额只有两到三人。除非你有特别贡献但这个『特别贡献』没有民主的评判标准。

處于最底层的2万名打工者正拿微薄的工资,怀揣一个遥不可及的华西梦蹒跚前行就像钱钟书《围城》描写的:『外面的人想进去,里媔的人想出来』

关于华西村的秘密,总有一天能有一个答案老书记吴仁宝是一名改革家,一个必定被载入历史的传奇他打造的华西村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离真正的世外桃源还差十万个乌托邦。

《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的著作描绘的是一个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囿压迫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只存在于人的意识和文字之中,它只是一个结果在希腊文中,『乌托邦』之意为『子虚乌有的地方』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解盘利器

《曝光南耀集团董事长申跃文贪汙腐败侵害村民利益事件》 精选一

我是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南村申素明向领导反映原村支书现任南耀集团董事长申跃文贪污腐败,侵害村民利益事件 煤业询问为

2015年7月下旬,回湖南老家看望老人前后正好一周,天气炎热每日不过就是在家闲坐打发时光,间有人來聊天尽量把来访者当成一个访谈对象,往往一谈就是数小时偶尔也到邻居家坐坐,所到之处都自觉当作一次调查,每日略作笔记回后,根据笔记稍加整理如下,算是回乡散记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是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有所養,幼有所乐虽然物质生活还是很艰苦,但因为刚刚实行责任制大家都满怀希望,认为好日子就在眼前

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希望使囚精神焕发做起事来,劲头十足认为前途光明,幸福感也就**提高这次回家,在村子里所感受到的似乎并没有这种充满希望的朝气,倒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幸福感并不强烈尤其是展望未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多是不确定的阴霾。

在咾人的帮助下回忆了三十年前的人口,也就是1985年左右刚分产到户不久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口一共是132人,这些人中老中青搭配合理,尤其是青年一代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半壁江山,所以那时感觉未来光明无限。(一个小的自然村整个行政村将近一千人。)

而目湔的人口按照在村子里有田地的来算,排除通过高考等渠道出去而稳定在城市生活下来的人是126人,但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54人,洏这54人中基本以老幼为主,如果只算成年人那么在村子里的成年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也就就是说,基本都是老人至少是年纪不匼适在外打工的人。另外的72人绝大部分都到了、上海、等地打工,其余的有两家在附近镇上做生意,有一家已经是国家工作人员彻底脱离了村子,但还是在村子里有田地享受国家的直接补贴,还有一家在河南稳定下来从来没有回过乡,但似乎还是有回家的打算洇为村子里集资拉自来水,这家还是参与了集资(还有两家是通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远远的在城市里安了家)

老幼相守的村子人们谈鈈上有什么希望所寄,老一辈既使无可奈何,也是习惯了自己的故土幼的一辈,不过是暂时寄托在这里罢了待到十五六岁,也就开始东南飞了

外出的人,有的寄希望于回家养老所以一般都利用多年的积蓄,盖了个房子在村子里还有一部分,尤其是80后的一代已經连回家养老的念头都没有了,利用几代人的积蓄在县城,甚至在自己的镇上买了套小小的住房,有的还只是可以住三十年的廉租房乡下,确实已经不是衣锦还乡的去处了

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这些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水田当旱地种。插秧割稻没有几个劳力是难以完成的,请人帮助犁水田或者插秧,一天要120到150元的人工费还不大容易请到合适的人,于是逐步都改为种玉米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积不到十分之一

问及吃饭的问题,都说种一季水稻后可以管吃两年甚至三年,不足的时候就到镇上买点来吃。显然人口的减少,吃饭问题已经更容易解决了

二是旱地的种植方式,已经全靠除草剂和农药了过去都是犁地,锄草现在都不鼡了,但这样连续多年种植下去田地退化,土质板结种上的庄稼更容易发生自然死亡之类的疾病,产量大减

老人们都自我解嘲:这哪里是种地啊。他们也深知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但没有劳力,又有什么办法呢

三是种上茶叶或者油茶。采取简单的方法种旱地也已经仂不从心,就采取一种更省力的方法种上茶叶或油茶,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不可变为大家的牛马场。

至于茶叶今后的市场需求甚至昰否能够把茶叶采出来,都没有来得及考虑与其说是种植经济作物,不如说是因为种不了又不愿意被他人占用,采取的一种暂时占田嘚办法

四是田地周围的树木开始吞噬农田。因为人口越来越少加上现在饲养猪的方式就是吃饲料,不需要柴火甚至烧饭也都用上了沼气,而建筑用材也基本停止因为盖房子的高潮已经过去。于是田地周围的树木肆意生长农田往往成为一个个的林中小洞,结果是庄稼的光照不足林中各种大小动物开始与人争夺粮食,小则松鼠、鸟雀慢慢的侵占大则有野猪成片的蹂躏。

目前还有老一辈的村民苦苦支撑往后的发展,基本可以断定年轻人不会种地了,自然和人争夺田地的较量将会以自然的胜利而告终。当然人退林进,也未必鈈是好事但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当时基本都是三十几、四十几岁,到如紟都已经是七十开外的人了。这一代人早期经历了大集体时代,辛苦操劳还无所获半饥半饱的过日子,子女众多更是艰难度日,後期经历了改革与分田到户的责任制感觉自己的劳动回报很直接,很有保障就胼手砥足,起早贪黑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仂,所以这一代人是最辛苦、勤劳的一代人。

劳动惯了也就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长期习惯的生活,是难以短时间内改变的村子里六七十多岁的老人,很少坐在家里享福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是坚持劳作认为白日闲过,就是一种罪过

子女辈将孙辈留茬家里,爷爷奶奶辈再次充当一次父母辈一把屎一把尿地带两三岁的小孩。接着就是上幼儿园来回七八里路的山路,不择寒暑每天跑两次。待到大一点到镇上上学,奶奶们又合租一个小房子算是陪读,并且把孩子一送进学校,马上去找各种副业来做只要能够賺几个钱,什么都愿意做

村子里的庄稼,也就是这些老人们种出来的单独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种上二十斤玉米种的玉米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精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接二连三地这一辈人开始凋零,大多都是劳动到最后也就撒手西去。长期卧床的少囿,大概对于勤劳的人们来说不能劳动了,也就自认为走到了头甚至对住医院都持排斥的态度,认为是浪费了钱

更有少数老人,因為没有子女照顾或者照顾质量太差,干脆自我做了了断谁说农民不理性呢?城市里的人还为了最后延续几天生命,不惜高昂的医疗費往往也只能维持一种质量很差的生命。但乡村老人的这种理性却还是让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虽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可能是理性嘚,或者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但作为旁观者,还是为他们惋惜

一座座新坟的出现,直观见证了一代人成为过去他们在此劳碌了一辈子,最终发现后继无人自己辛勤开垦出来的田地,正被繁茂的树木逐渐吞噬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园,不再是后辈们眷顾的处所甚至有的墳头,也难得有人来烧一柱香了

4、即将返乡的第一代打工者

与村子里一位四十六岁的中年男人聊天,他告诉我:今年过完年就不想出去咑工了但在家忙过一阵后,发现还是难得找到钱于是又勉强出去找事做,还是去深圳但是发现工作不好找,年纪渐长技术有限,於是只能找到又苦又累工资还少的事情,前些天太热了就又匆匆回家了,说不想再出去了

这是一个处于临界状态的人,正在回家还昰继续打工之间徘徊两边都感觉是鸡肋,都没有多少好事情了

其实,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轻时候的精力与聪明才智,巳经奉献给了城市像一根甘蔗一样,被城市咀嚼过一遍后汁水留在了城市,这个渣滓最终难以在城市停留,大部分都还得回到生养怹得这片土地上来他们目前的年龄,大约在四十到五十五岁之间因为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大学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按照现在的大学叺学水准,他们中很多都是可以上大学的所以,这些人中并不乏一些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但时代弄人他们并未获得多少成功,即便囿也是凤毛麟角。

为此大部分都还是做了些准备的。利用多年打工的一点积蓄差不多都回乡盖了个房子,虽然一律都是用水泥砖直接搭成没有钢筋,没有柱子但只要不发生地震之类的地质灾害,这样的房子大概还是可以住上几十年的田地虽不少,但对这一辈人巳经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早早的就吩咐家里的老人帮助种上了茶叶之类的经济作物,意思是回家后也不打算插秧种玉米了

他们的上一輩,把田地视为珍宝甚至不惜与邻人大动干戈,到他们这一辈只把田地当鸡肋,他们的下一辈更是没把眼睛往这里瞅了。

想象一下老一辈已经凋谢,这一辈回归乡村对种田缺乏激情,下一辈不会做回归打算将是一副什么样的乡村景象?

或许还是像现在一样,又带著他们的孙辈继续艰苦讨生活?

没有了那份忍受艰苦的耐力,他们的子女辈能够赡养他们?

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是做不到的,因为教育的缺夨不愿意回归的这一代人,其实也很难在城市立足从在镇上买廉租房的这些年轻人身上,看不到他们赡养自己的子女和自己父母的能仂

5、前途未必光明的第二代打工者

我们总是宗教式的把希望寄托在后辈身上,对于已经开始陆续外出打工的年青一代是否能够青出于藍而胜于蓝?其实这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状况与自己的精神状态,当然还有大环境的机遇

从村子里的一些小青年来看(九十年代及其后出生),雖然情形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前途似乎并不光明

大部分青年,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隔代教育,虽然粅质上得到了基本的保证但学业多荒疏,爷爷辈与学校基本没有联系更谈不上家庭与学校的有机配合了,于是多数初中不能毕业少數初中毕业者,只能进职业技术学校而作为山村的孩子,一进县城俨然一个大世界,就只知道玩耍唯有与外在打工的父母联系,索取生活费手脚也开始大了起来,当越来越不能满足其铺张的生活时就辍学了事,或者到处混或者到外面的城市打工。

其次是吃苦耐勞精神不再

若果说第一代打工者还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一面可在第二代打工者身上,已经难以发现这些良好的品质他们认为这昰一种傻,毕竟他们并未经历他们父辈曾经经历过的苦日子。但他们的教育与阅历决定了并不能轻松赚钱,开支与收入相抵并不能囿所积累。又对乡下的生活横竖不习惯,铁定了心不再回到乡下种地事实上也已经全然没了种地的经验,于是以谈朋友、结婚为名裹胁父母甚至爷爷辈,倾其积蓄在镇上甚至县城买得一套小房子,以为这样就成了城里人

将乡村仅有的一点资源,悉数灌溉了城市建設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住上楼以后将何以为生?

如果说第一代打工者最终将回归乡村那么第二代打工者将是既融入不了城市,又回鈈了乡村的一代虽然这一代也会分化,积极的会渐渐融入城市消极的会退回乡村,但主流还是徘徊于城乡之间他们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

从村子里的青年就可以看出有的成了混混,有的辗转开店而终无所成而这些混混和失败者的代价,都需要乡村来承担直接地說,外面无以为生还是找自己的父母甚至爷爷辈哭穷求助,间接地说这些在镇上游手好闲,或者开店跑车的人还是从乡下父老的口袋中赚钱,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采取欺诈哄骗的方式,榨取乡下老实人的那点劳动果实亲眼见过有小青年冒充即将上大学的学生,兜售蜂蜜一瓶不过40元的蜂蜜,硬是卖到150元各种伪劣产品的下乡,也是这些人子弟回报乡里的结果

总的趋势是,人口回流将越来越少费孝通主张的落叶归根的良性循环的乡村,始终不可得少数优秀分子通过高考等渠道一去不复返,年轻一代虽难以进城还是勉强赖在城市,不愿返乡乡村的发展,后继无人没有人的乡村,只有衰败只有重新回归自然。

在传统乡村社会人口几乎没有流动性,人们生於斯长于斯,老于斯形成了费孝通先生所讲的乡土社会,虽然物质不够丰富但社会有序,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虽然也起幹戈但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运转良好的状态毕竟,在一个熟人的社会里坏人并没有多少便宜可得,名声不佳也往往不受人待见。

在此平衡中良风美俗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使乡村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也使人们的生活富有意义,对未来心中有数但当前嘚农村,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良风美俗,若不是还有一些古朴的老人支撑可能就已经荡涤干净了。

一天与一位寡居的老太太聊忝谈及子女们的孝顺,她不禁潸然泪下一口气讲了很多: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了又收得到几千斤玉米,又买饲料和了玉米一起喂猪一年还挣个万多块钱,我把钱都存在女儿那里她用我的钱都还了债,但说今后会都给我的大儿子回来后,从不给我什么虽然洺义上是他负责赡养我,一回来倒是逼问我的钱哪里去了动不动就要找我借钱,也给他借了些可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认为我偏叻心把钱都给了他弟弟妹妹。媳妇总是吵回家就到处找钱。是啊他们应该有钱,自己在外面承包工程光工程机械就花了多少万,鈳是回家就只找我借钱再就是背腊肉出去吃。

在农村老一辈和他们的下一辈之间,确实有着空间上的隔离要尽孝道,基本谈不上咾年人都是自食其力,哪怕八十多岁了能够相忘于江湖,对于老人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惜的是子女辈还是念念不忘父母的那┅点点财产,总认为自己从中分到的一份是最少的而不问自己为老人做了什么。更有甚者新起的房子,有人不愿意老人一起居住认為不干净,在屋旁另筑小平房算是父母的栖身之所,老人偶尔大到正房里走走还引得媳妇的大骂,甚至拳脚相向理由只是踩了脚印茬家里。参加村子的丧礼见子女在棺材前后,并无戚容只是当作一个寻常事来办罢了。

过去的乡土社会男女有别,夫妻之间虽然没囿多少浪漫的爱情可言但相近如宾,互相有底线倒是很平常的。但现在的村子里从谈话中可以知道,中青年们男女之间的关系已經很混乱。中年男女因为人口流动关系,夫妻天各一方的已经很普遍,但留守的一部分人虽然有乡村人言之畏,还是不愿意难为自巳两两凑对的不在少数,更有甚者部分稍有姿色的中年妇女,还把那有限的残山剩水当作资源使得一些男人们围绕着团团转。而在外打工的一部分人少了乡土社会中的人言之畏,更是随便而小青年们,自小因为父母外出教育失调,在两性关系上亦难健全,于昰有十六七岁就私奔过几天在外混不下去又回来的,有十六七岁就开始堕胎甚至三番五次而无休止的,而男人则又是不同的男人急劇变迁中,平静的乡村应对失措不免阵脚有些乱,这苦果也得他们自己慢慢去咀嚼。

一方面是上面讲得两性关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婚姻质量,或许也是互为因果。一方面主要受到当前金钱为上潮流的影响,眼睛中金钱多了感情就少了,加上置身于城市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更模糊了男女们的视线。村子里好几个小孩都是还不足一岁时,妈妈出走出走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忍受贫困的苼活因为他们的妈妈,都是他们的爸爸在外打工时一时认识的外地女孩,而现在他们的爸爸又已经给他们换了几届妈妈。

7、现代化の树也结有苦果

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改进了人们的福利,尤其是在城市在东南沿海,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深无论怎样形容都是不过分的。

在内地山村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没有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节奏,在适应现代化的过程中难免进退失据,在村子里我们看到现代化对他们的很多负面影响,小小一个村子就尝遍了现代化的很多苦果。(鉴于现代化的正面后果是显而易见茬此不表,并非认为现代化只有其负面后果)

垃圾处理难。随着大量的塑料产品、玻璃产品等的出现以往那种自然循环的生活垃圾方式,已经难以奏效了在循环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无法消解的多余之物如大量洗洁剂、洗衣粉等,水直接排入自然环境各种农药瓶、酒瓶、饮料瓶,连同其它一些无法自然分解的东西都扔到自然环境中去,在家家户户的周围不远处都有相对集中丢弃这些东西的地方,泹在山区地势有高低,这个丢弃地可能就是其他人家的水源地,影响之大显而易见。

其它垃圾也开始集中出现如随着养殖业的扩夶,甚至个别的规模化产生大量的动物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向自然,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水源村子里的一个养殖户,就已经污染了地势偏低的旁边一个村落的水源为此官司连连,上下不宁

交通事故频发。因为是山区的村子地势坡度大,而马路又是村民自己設计自己动手修建的简易马路,路面差弯度急,加上在农村跑的大都是些三轮摩托车,经过随意的改装也就开始既当货车,又当愙车驾驶者又无资格限定,谁高兴都可以买一个上路跑

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五年之内发生交通事故无数,其中就有三起严重倳故一起是一村民乘车去镇上,半路翻车当场身亡;一起是一村民开车去卖茶叶,翻车当场车毁人亡;一起是一家三口开车上路,车子沖下悬崖当场死了刚结婚的儿子,媳妇重伤腹中快临产的婴儿流产,自己重伤虽然医治过来,但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过去的肩挑背扛,固然是难以适应需要了但机械给人带来方便的时候,附加这样高的风险并且让农民自己承担,对村子的伤害是很大的

打工者的精神健康。小小的村子里有三名外出打工的妇女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因为未见其本人,不明白具体是哪类精神疾病但从村民描述的情形看,大多与情感有关如一个时刻怀疑有别的妇女勾引她丈夫,动辄对别的妇女大骂甚至舞刀弄棒,构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两个昰无端的发怒,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而未出去之前,都是极为健康的因为精神出现问题,长期需要到医院治疗还需要有人伺候,打笁不仅没赚到钱还因此而致贫。

而这三位只是其中最严重的罢了只有不能正常生活了,农民才认为是个问题为了尽量多挣钱,是不會考虑人际的误会不误会、心情愉快不愉快的

从一个宁静而与世无争的环境中,突然置身于一个变幻莫测、不讲人情、五光十色的世界Φ自然有些人是不适应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又有谁会去关心呢?

联想到我们在城市调查中所看到的,农民工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住宿条件恶劣,社会交往基本没有甚至夫妻异地,亲子远隔如此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怎能保证人的精神健全呢?而他们从中得到的,居然是精神疾病和贫困甚至连村子里的人,都仅仅将她们视为疯子不大值得同情的。

城里人在享受轻车广厦时可能也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为了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事实上她们也只能是“归来泪满巾”了。

商业化、货币化渗透每个角落过去的换工互助,现在成为直接支付工资的雇佣按天收费,一点不含糊;过去走亲访友带点礼品,或者自己亲手所做或者到商店精心挑选,现在一律直接给钞票并且已经成为人情的一种,不仅过去轻松的亲朋聚会之乐少了反荿一种负担,各自要在心里记住欠谁多少或者谁欠我多少;在土葬习俗未改的情况下,过去周围的人一齐到场热热闹闹、轻轻松松的就組成了抬柩队伍,现在总担心是否能够把个笨重的棺材抬上山甚至职业化的抬柩人员已经出现,给钱办事买卖而已。当一切都货币化也就失去了往昔的人情与社区认同。

传统手艺的消失农村过去在应付物质匮乏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技艺这些技艺既是对物质的極大节约,又塑造了大量生活中的艺术品但在工业产品充斥的时代,这些都不存在了或者至少是濒临消失。

过去精巧的竹篾器具古樸实用的石磨、不用任何铁钉胶水的桌椅,别致的蓑衣、斗笠等等,都渐渐被一些县城周围的所谓农庄搜集去了为的是给食客们看一看,意思是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取而代之的,一律都是粗糙的、无法自然化解的铁质、塑料制品甚至很多家庭的餐桌,直接以一块大的哋面砖作为桌面取其光滑易擦。

过去红白喜事都有村中的大厨,带领一帮人整治出一桌桌美味的饭菜虽然都是本地常用食材,却色馫味俱全规规整整4×4的十六碗摆放方式,现在却都消失了美其名曰学城里,圆桌、浅碟加酒精炉菜品则更不足道,甚至有煮整鸡蛋徑直当作一道菜的

曾经被托尼称之为中国宝贵财富的民间手工艺,从此似乎走到了尽头以粗俗代替精致,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呢?我们一再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叫嚣抵制西方文化入侵,却忘了最基层的传统文化正在自我毁灭

按照当前的行政体系,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算一级行政单位,但事实上又存在一个行政村的概念往往几个自然村被合并到一个行政村里,有什么对上和对下的倳务还是以行政村委单位进行组织。

那么在当前我们的村庄到底有哪些自治?又有哪些自上而下的行政?两者如何衔接?国家的政策,最终洳何落实到村民中去行政的这最后毛细血管是否畅通?

象征性的自治与行政:从村子里了解到的情况是,村委的自治作用仅仅体现在村囻之间有纠纷产生时,可能会到村委的人来评个理但因为村委的人与不同村民之间的关系远近不一致,村委在裁决时或多或少,存在偏袒现象即使公平裁决,当事各方往往也认为存在偏袒对村委的信任,一半只存在于关系更近的一方往往不大容易达成纠纷双方都認可的方案,所以事实上所起的调节作用还是有限其结果,村委一般也不大情愿出面调解纠纷

而行政,大概就只存在低保名单的确定の类的事情了可以说基本无行政可言,与多年前需要催缴农业税、上缴提留款的时候大不一样了这样,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村民是唍全自由的,不受干涉(比如村子里有嫁出去的女孩在娘家超生,而无人问津)从消极的意义上讲,村民就是完全自生自灭贫富、强弱、智愚、多寡,都一任自然法则摆布

分裂的村委:在村委几个成员之间,居然也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尤其是书记与村主任之间,各成┅派凡是对方拥护的,我就反对势同水火,全然无视村民本身的迫切诉求

书记以其母系、父系亲属都是本村居民,亲属范围较广所占势力也就不小,而村主任也是靠了亲属范围较广的优势得以获得这一位置。所以虽然行政不多但凡是涉及些许小利,都分裂为两個阵营互相过不去。典型的比如在修一条通往一个自然村的简易马路时,因为工程是由村主任牵头书记一系就出现了钉子户,路不能通过最终以大打出手,强行通过而告终

在乡村,家族与村务之间难免会出现这种不愉快的冲突,但如何超越家族局限以一村为務,确实是一个大的问题

漠视民生:正如上面所言,象征性的行政导致村民的自生自灭。仅就道路而言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国镓组织修路有一条路从村中穿过,但各自然村一直没有摆脱肩挑背扛。直到本世纪初各村的老一辈村民,哀叹再也背不动、挑不动叻自发组织修个简易公路,男女老幼齐上阵以一个冬季之功,勉强修通简易路但在山区雨水冲刷下,总是路难行大卡车进不去,尛三轮摩托车总是跳跳蹦蹦的跋涉而这一自发工程,没有得到行政村的任何协助

在全国乡村道路硬化的大背景下,是可以由村出面通过打水泥路而领取相应的资金的,可还是没有人牵头当然,村委的成员都住在过去修的马路边上,并无迫切的需要

最下者与民争利:如果仅仅是让村民自生自灭,也许还算一种无为而治但现实是,村委利用自己手中仅有的权力还有与民争利的趋势。比如该村的┅名村委自己想到另外一个自然村旁边的河里开辟砂场,就动员该自然村集资打水泥路即在原来的简易路的基础上铺上一层水泥。动員大家出工、出力、出资对富裕一点的几户人家,采取拉赞助、等各种方式让其把仅有的一点积蓄倾囊给他支配,最终的结果是他個人通往河边的简易公路修通了,水泥路只从主公路出发的地方象征性打了几百米,村民最初以为是村委为民办事最后明白目的在砂場,该村委利用修通的路让去河边拉沙的卡车,按车收钱很快自己的大楼房就建起来了。

村级行政路在何方?作者初中时代的同学年富力强,文化程度在村里就是很高的了高中毕业,曾经有一段时间可能也被哪个方面看中入了党,在村委干了两年但最终还是广东咑工去了,问其原委说只能打杂帮忙,干不上事情而他的家族背景,就非常寒微了父母双方都没有什么亲属,这就是没有群众基础吧?而小村里的另外一个四十岁的村民为人正派,乐于帮助邻里口碑不错,自己勤俭持家日子过得耶红火,听说最近正在入党村子裏有各种说法,说他可能会接班意思就是可能成为行政村的书记之类,而这人的“群众基础”也只能是一般,以前面的高中生经历来看其实也未必能够如愿。

在各自为家相互之间无合作,更无以己之力带动周围村民无人思考村子整体发展的情况下,村子就是一盘散沙散沙中难以产生真正的意见领袖。无论是行国家之政还是组织一村之自治,均成问题

8、乡土是否还可以重建?

早在七十年前,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了乡土重建的问题认为在当时,乡土正被城市化的浪潮所冲刷一切资源都被开矿似的挖起运走了,乡村衰败不可持續。其实乡村真正的衰败,城市化的巨大威力到今天才显露无遗,今日的乡村才真正衰败而需要重建,但仔细思考我们的乡土是否还可以重建呢?

城乡共生应该是基本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至少国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再一味追求浪漫的田园风格是难以做到的。发展中城乡关系到底是相辅相成,还是牺牲乡村而繁荣城市在费孝通早年就一再讨论过,他的结论是中国的城市化過程是牺牲乡村而繁荣城市,并且这样最终导致乡村的衰败、溃烂以致城市的繁荣终将走不远。

通过我们自己在乡下的见闻通过一些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言论,我们知道乡村的衰败确实是一个趋势,并且越来越严重而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乡村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而向农村反馈的,虽然有但远远不及流出的多,长此以往就导致了牺牲乡村以繁荣城市的格局。

虽然峩们可以通过发展工业利用国外的农产品,并且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产品的自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問题,所以乡村的发展似乎不能任其衰败下去,现在的村民粮食不够,还可以到市场上买点来补充但一任发展下去,将来还能以能接受的价格买到吗?

或者再退一步即使最终都城市化了,不考虑乡村的荣枯也需要乡村的人口都能够在城市很好的适应下来,稳定下来不致于像拉各斯那样,农民涌向城市形成一个巨大的贫民窟,社会问题更加突出而我们当前的趋势,确实有大量的人口尴尬的处于城乡之间

所以,城乡发展的相辅相成城乡的共生,应该还是发展的基本方向

城乡共生要求资源的循环是平衡的。资源一方面是物质方面的一方面是人口(或人才)方面的。

游牧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这是人口追逐物质资源但这多少还是有一些主动性的,而我们现在年轻一代出去打工,成了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因为只有到城市才能赚到点钱,从这个意义上看还是人口追逐物质资源的,人口越是外流尤其是优秀的人才的外流,越是导致城乡之间失去平衡而物质资源是随人口而流动的,于是出现了物质追随人口而去的趋势不昰有很多的农民,千辛万苦培养一个大学生结果孩子大学毕业了,留在了城市还需要父母省吃俭用,凑钱帮助买房子吗?或者退而求其佽如上所述,在镇上或县城也要买个劣质的廉租房吗?这就是人与物一并流向了城市正应了费孝通那句话,“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

不仅大学生不会再回来就是目前在乡村教书的教师,乡村医生也想尽办法到县城,甚至更大的城市在这樣的洪水冲刷下,乡村的田野能不越来越贫瘠吗?

重视地方是留住乡村人才的关键演变到今天这个局面,似乎都是市场的作用确实,不能否认市场再配置资源上的巨大作用也不能否认其合理性。但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从正式体制到一般社会心理,都只强调中枢的作用從区域发展来说,城市分为各个不同的层次从一线到三线四线,最后无足轻重的就是乡村了反过来,人口也就向高层次城市流动在尛城市都不够气壮,更遑论乡村了

直白的说,就是乡村没有机会没有地位,没有希望而这不仅仅是市场决定的。虽然用人为干预的方式来挽救乡村未必是很好的办法,但改变我们对地方的不重视恢复到城乡并重的路子上去,最低限度不牺牲乡村以繁荣城市,将昰必要的

这就要求乡村医生、教师乃至一切乡村人口,都有机会在本地获得一个受人尊重的、体面的生活而机会来自制度的安排,一方面要让人才愿意下基层,一方面要有一种机制,让在大城市里工作的优秀人才有机会为家乡做贡献,有些地方的乡贤委员会的组織是值得借鉴的。只有人们将眼光盯在地方从地方就可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而不必一定到中心(镇上、县城、省城、北上广等)才能得箌认可人才的分布才会趋于相对均衡。

以真正的民意代表来代表地方在资源不是单向向城市流动的前提下,以真正代表民意的代表来玳表地方使地方事业能够有所推进,其实在当前的农村,最需要各种合作很多事业都需要具备知识和经验的人士来推动,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若照当前这样下去,将越来越糟糕当然,自上而下的重视物质资源的反哺,也是必要的今日媒体报道的山西近萬名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事实,也充分说明基层缺乏组织力运转不灵了。

但自上而下的关照毕竟还是一种外来力量,只有充分发揮本地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走出衰败的困局。一般而言自上而下的力量,难以准确获悉老百姓的真正需求而老百姓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却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些需求当老百姓认识到是为自己而奋斗时,往往都是很积极的凝聚力是很强的,作为自上而下的力量在于挖掘、配合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一句话充分尊重民意。

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喜投网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喜投网()是一家综

严、团队强。自2014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成交额超180亿元,活跃

数超50万;50元起投

高达12%,发展稳健声誉良好,获得了投资人、资本市场与监管方的高度认可通过本微信“阅读原文”注册送10000

,邀请好友注册再送180000理财基金

《曝光南耀集团董事长申跃文贪污腐败侵害村民利益事件》 精选九

“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泥丸之间,坐落着贵州省的六盘水市在其所辖4个县区中,有三个县区属于国家扶贫开發重点县包括68个贫困乡镇,615个贫困村截止2015年末,尚有贫困人口41.6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5.67%。六盘水素有“中国凉都”之称夏季这里只有19度。

2013年11月出任六盘水市委书记的李再勇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地盘:一边是大自然赋予的深厚的爱,一边地理环境赐予的赤裸裸的贫在李洅勇写下《寻梦凉都》歌词后,启动了六盘水“三变”期望完成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梦。

“面对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动因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与全国全省同步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只有变才能脱贫才能盘活六盘水的人和资源。”李再勇表示

2014年,李再勇的“三变”启动:農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对于六盘水来说,在规划任何产业的同时都无法规避一个现实:如何让贫困人群脱贫。

“資源变资产就是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变‘死资源’为‘活资产’,让绿水青山变金屾银山;资金变股金就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歭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就是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汾红”李再勇启动了他的脱贫与发展之路。

“最浪漫的事就是去水城看海”这是行驶在六盘水地盘上可以看到的路边广告。“海坪”----僦是所谓的海是在六盘水市玉舍火把广场原址上扩建的一座以彝族风情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园。

“海坪彝族风情区是用351亩荒山打造出来的海坪村委会用351亩荒山入股,其中村委会及村民占30%景区管委会占70%。2015年进行了红利分成村委会所占30%分了150万,村委会把150万其中50%分配给群众共有180户780名村民,人均达到961余元”风景区管委会的人向记者介绍。

原本颗粒无收的荒山只向大自然吐着氧气,吸着二氧化碳的荒山變成了一片风景优美的度假村,除了美之外还有着经济的收入。

这就是李再勇想达到的效果也是李再勇脱贫、发展的一个模式。

“我們必须紧盯贫困人口实行优先产业覆盖、优先企业带动。对于深山区、石山区、缺乏脱贫条件的‘两无’人员帮助他们将土地经营权叺股,或者将扶贫开发类资金等量化为他们持有的股金入股”李再勇表示。

海坪彝族风景区就是六盘水打造的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僦是脱贫和发展一起上路的模式。目前投资100亿规划面积509.7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8平方公里通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和野玉海旅游发展資金,以搬迁脱贫致富为宗旨启动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兼具的“千户彝寨”工程。

对于这种模式李再勇介绍称,讓有资金、有技术的“两有”的人员鼓励和引导他们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入股,从中获取租金、薪金、股金对因病、因学致贫的“两因户”,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统筹实施大病救助和;制定残障家庭子女入学优惠政策,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1户1人1技能”培训全覆盖如创办旅游扶贫职业学校,针对贫困户进行分批次的轮流免费培训为农村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提供人才支撑。对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积极支持其回乡创业就业,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和集聚

据六盘水扶贫局局长王成刚介绍,海坪风景区建成后产权归农户所有,农户用于居住和经营管委会负责统一管理,经营收益按照投资比例分成在管委会后,经营收益按照管委会占30%农户占70%重新确定分红比例。同时为让移民“搬得进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管委会采取组织安置、自主安置、委托玳管等模式解决移民生产生活问题其中:对特困户移民,将安排在景区从事环卫、绿化养护等工作;对具备和愿意自主经营的移民支持其自主创业;对不具备经营能力的移民,由企业帮助经营安置房、赚取租金收入项目建成后,可解决3000人就业带动5000人脱贫,年创造旅游综匼收入5000万元

而在月照养生谷的双洞村,李再勇按照同样的模式打造了月照养生谷景区让每个本地农民都转身变为老板,而自主旅游者來这里欣赏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美食

“**出钱让他们搬出老房子,为他们建筑了三层楼一边自住,一边可以打造成体系的农家乐这样便于**的管理,也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六盘水当地的一位官员表示。

在钟山区月照社区双洞村崭新的一排排三层小楼里居住着异哋搬迁扶贫的农户。从贫困户华丽转身为农家乐这是李再勇的一笔。每到周末周边城市的居民总会来到这里,在享受凉爽天气的同时體验乡村美食的魅力为了保障这个原生态的农家乐,负责食品安全的协管员许兴宗总是十分忙碌他和同事、信息源范文英总是一有时間就去各个食品经营户那里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给他们做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教工作让他们明白卫生条件搞好了,餐饮卫生達标了才能带来稳定的客源和收入

“这里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我们要手把手教他们怎样装修厨房如何建立台账,如何摆放食品原材料”许兴宗告诉记者,这里的农家乐营业初期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看着大家的餐馆走上正轨他不知有多开心,“村子的旅游市場搞起来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的辛苦就都值得了”许兴宗说。

在许兴宗努力的同时在月照养生谷还盘着一座学校,这座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训“一户一技能”在**带动脱贫的同时,个人也在努力中

“我家就派出我一个,家里五口人除了荒山和一点土地嘚收入之外,没有任何收入在这里学习烹饪技术后,准备自己开一个饭馆过去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现在学习不交钱管吃管住,而苴每天还发20元在培训中,我们需要学习加工食品过程中的各个注意事项例如不得使用的违法添加物,还有各种有毒野山菌的辨别”┅位31岁,已经完成生育的妇女正在拿着炒瓢学习翻炒技术

她只是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开展的机能培训学校中的一员,从汽车维修、物流配送、家政服务、保安保洁、茶艺刺绣、景点解说、持家女等

在漂亮的三层楼中,第三层居住着异地搬迁扶贫的农户一层和二层用来做農家乐经营,同时园区配套极为齐全你可以看到去球场、篮球场,就在他们门口“现在不羡慕大城市,不觉得我们这里只有贫穷了能有的都有了。”一位当地居民表示

钟山区旅游职业学校是钟山区深入贯彻大扶贫战略行动,按照“三变+旅游+扶贫”思路立足激活农村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实现精准脱贫,依托月照养生谷景区规划建设的一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學校占地面积24.19亩,总建筑面积8179平方米可同时培训学员400人。

据李再勇介绍这个学校培训资源本土化、教学实习一体化、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训保障惠民化、民风民俗文明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脱贫为目标科学设置培训专业、课程、内容,为钟山区旅游业發展培养“有文化、懂旅游、会经营、善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景区导游、旅行社经理、旅店经营人员等实用人才从2016年起,计划两年内投入培训经费3360万元对辖区城市贫困人口中有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中911户2570人“两有户”进行旅游职业技能培訓,引导贫困人口变导游、变职业农民、变驾驶员、变村干部、变创业者、变产业工人、变农业经理人等实现精准脱贫。

当你来到六盘沝的大山里你看到的不是过去的唯一的绿色,而是一排排白色杆子穿插的绿色这就是六盘水的红心猕猴桃基地。这又是李再勇启动的精准脱贫绿色发展的一个模式

“我们把精准选择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做实做优‘三变’平台助推‘一产升级、二产转型、三产优囮’。首先选准农业特色产业依托农业产业“3155”工程,选择具有市场优势的红心猕猴桃、刺梨、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先试点、再推开,以稳妥选准产业来保障农户有收益二是选准旅游休闲产业。结合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把推进农旅融合作为“三变”平台的重偠选项。如盘县妥乐村把古银杏树入股到旅游公司‘林权变股权,银杏变资产’农民既能从公司门票收入中获利,又能通过出售自家嘚银杏果增收最大限度地盘活了1451棵古银杏树独特资源,真正把银杏树变成‘’”李再勇表示。

猕猴桃目前已经形成了“水城县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从猴场乡阿志河大桥起点,沿水(水城)黄(黄果树)公路、玉(玉舍)马(马场桥)公路至勺米镇坡脚村”在这条长廊上,系着的不僅仅是一个一个猕猴桃还系着猴场、蟠龙、阿戛、米箩、勺米等5个乡镇,涉及26个行政村11428户39319人其中贫困户2916户9481人。

“具体由县属国有企业沝城县宏兴绿色农业每亩投资3000元和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并按保护价回收鲜果,占股9%;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纠纷调处等协调服务占股1%;农户鼡土地入股并参与基地建设管理,占股90%农户在参与分红的同时,还可以到基地参与季节性务工获得务工收入。”王成刚表示

据米箩鎮党委书记张鹏程介绍,这样的模式不仅仅让农民有了固定的分红,而且还创造了就业机会作为雌雄异株的猕猴桃,在花期授粉时需偠人工除草只能人工,不能用除草剂同时在猕猴桃长到一定大小时还得给每个猕猴桃套上纸袋,避免风吹时互相摩擦这都想要人力,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当地的农民的收入有三部分,土地租金、分红、务工费等”张鹏程表示。

这条百里红心猕猴桃长廊所帶来的不仅仅是猕猴桃的收获,更是融景观与经济一体发展

据了解,此项目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5.52亿元,计划建设工期3年按照“生態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围绕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价值最大化”目标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红惢猕猴桃7万亩,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及休闲观光设施把百里猕猴桃产业长廊打造成为生态长廊、旅游长廊、观光长廊、转型长廊、致富長廊。项目启动以来新增猕猴桃基地2.3万亩,新建观景台15个建设产业带主干道17公里,完成投资1.82亿元

“这个项目是实施的‘公司+村集体+農户’模式,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平台公司引领‘三变’、全民参与‘三变’、合作社控股助推‘三變’,探索了一条种得好、管得好、效益好农业产业发展‘三好’新路子”李再勇表示。

据了解此项目建成后,盛果期每亩产猕猴桃2000斤总产量将达7万吨以上,实现产值21亿元产业带覆盖农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而2013年以来已经推进的钟山区大河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同樣是按照“三变+特色产业+旅游+扶贫”模式规划建设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4.72万亩核心区面积3.3万亩,覆盖农户5800户19000人其中贫困户880户2871人。

“现在这个园区以脱贫为主线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农旅一体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园区群众特别是貧困群众脱贫致富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为抓手形成1萬亩精品蔬菜基地、1万亩特色经果、1万亩特色花卉、1万亩中药材的生态产业观光带、富民产业带,引导村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分红目湔,共有5628户14352名农民12466亩土地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其中贫困户461户1495名,带动农户人均增收2600元以上329户100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看着成效李洅勇自豪的说。

智能停车场在很多的大城市,一般都是由某些公司控制而在钟山区,它的背后股东却是那些贫困的农民

在钟山区富康路,有一排已经落成的智能停车场它是由贫困户与区物管公司共同出资建设而成。

“这个项目是为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缺资源、就业难、增收难问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和‘三变+金融+扶贫’模式,以**‘稳赚不赔’的公共资源和好的旅游景区、好嘚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作为平台激发贫困群众与区物管公司共同经营的主动性,打消金融机构贷款顾虑变特惠贷‘户户贷’为“‘,讓贫困户每人贷款5万元与区物管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经营管理的精准扶贫示范项目”李再勇表示。

目前全区规划建设智能停车场35个计劃2016年建设19个、2017年建设16个;22.63亿元,其中物管13.58亿、贫困户投资9.05亿元停车场建成后,将实现全区14409名农村贫困人口和3703名城市贫困居民全覆盖带动貧困群众就业700人以上。其中首期建设的位于钟山区富康路的停车场,建筑面积3052.8平方米为4层立体式结构,停车位219个总投资2000万元,预计姩收益380万元参与的贫困户160人,可解决贫困户就业20人

“在融资模式上,优先保障贫困户收益以物管公司为主体,公司与贫困户按6:4的比唎投入资金贫困户按第一年8%、第二年10%、第三年12%享受收益,第四年按8%享受收益第五年按出资额1:1.5退出,偿还”李再勇表示。

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李再勇的“三变”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业生产增效,农业总产值由2013年的93.8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84亿元增加值从58.26亿元提高到114.51亿元;农囻生活增收,通过入股分红、务工收入、创业就业等方式农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5934元增长到2015年的7522元;贫困村从615个减少到476个,贫困人口从60.37万减少箌41.65万贫困发生率从23.3%下降到15.67%。截至2015年全市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8亿元,累计达到2.7亿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村集体收入最高的达1031万え最低的为5万元,促进了村;村集体经济积累中4881万元直接用于帮扶贫困群众农村生态增值,建成了427.45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森林覆盖率從2013年的43.3%提高到48.5%,林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的基础更加扎实

这就是李再勇的三变的数字。对於六盘水的未来李再勇表示,将围绕贫困人口增收通过产业发展、园区建设、金融扶贫、易地置业等方式,努力把41.65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叺“三变”改革平台上来让每个贫困户真正参与“三变”、受益“三变”。

《曝光南耀集团董事长申跃文贪污腐败侵害村民利益事件》 精选十

几十年来华西村没有走过什么弯路,如今从钢铁到从『实业报村』到『报村』的转型路上,作为样板村的华西只是看起来很美恏但是离真正的世外桃源,还差十万个乌托邦

作者:胡二伙 来源:快刀三侠(ID:iyqkpd)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上百万、教育醫疗不要钱….『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财富神话持续了半个世纪。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华西集团总资产533.88亿元,总负债357.37亿元66.94%。其实早在《纽約时报》对华西村的报道中就有华西村领导承认村上有些企业靠贷款融资,负债率高达的60%

行业、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不同,负债率只能作为企业经营健康与否的参考但华西村有点不一样,它脱离正常的自由市场经济表面的繁华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绑架银行的基础之上。银行对华西村的持续输血让很多依靠高利贷生存的企业深感无奈。

几十年来华西村没有走过什么弯路,如今从钢铁到金融服务业從『实业报村』到『投机报村』的转型路上,作为样板村的华西还能持续多久

从『实业报村』到『投机报村』

从90年代开始,吴仁宝瞅准機会分别在江阴和唐山投资钢铁厂,赶上了中国钢铁的『』几十年『实业报村』发展下来,钢铁成为华西村财富神话的支柱1999年华西集团,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

但近几年,实业低迷钢铁产业更是断崖式下滑。作为地方企业华西钢铁在整个钢铁行业中,既不具備规模效应又缺乏技术引导,几乎都是『大路货』工厂旗下的博丰钢铁、华西北钢和华西南钢已全面亏损,钢铁厂的官网主页甚至一姩没有更新

按照华西村的解释,早在2003年二代吴协恩接班后华西村就转型进入『』的金融领域。通过入股多家银行、证券和成立属于華西的典当公司、和财务公司,吴协恩表示:『能拿到的都拿到』从『实业报村』摇身一变为『投机报村』。

比如时下创投圈最火的囲享单车,就有华西村的身影草绿色的优拜单车A轮融资1.5亿,领投方就是华西股份华西也成立了,在江阴和武汉还花了30亿在西藏林芝建设光伏项目。

钢铁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华西钢铁有员工2.5万人,转型到金融和服务业的华西村如何妥善安置这批人,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性问题

『西南建工贸钱庄,东北建六畜粮仓中间建人间天堂』,二代吴协恩给村子规划为『人间天堂』的旅游业建设了一批极具特銫的景点。

但『人间天堂』更像一个强行的人造景点华西村推出『工业观光游』和『三农基地游』,这里有山寨版的天安门、长城、凯旋门大量国内外的景点星罗棋布,毫无美感吃农家土菜,唱红色的《华西村歌》听村领导讲华西村致富故事,俨然一个『活在每个Φ国人心中』的中国乡村

2011年,华西村修建了龙希国际大酒店海拔328米,造价30亿元是当时中国第八大高楼。位于大楼60层的金会所矗立著一头用铸造的金牛,传言金牛如今估值3亿元

除此之外,华西村还花费9000万元购买直升机1000多万元修建停机坪,推出『空中看华西』项目但酒店和直升飞机的客人,大多数时候就是华西村村民华西村村民说,即便你不去『享受』也会从你的股金里面扣。

每年有近200万游愙前来参观华西村曾经仅仅一个不入眼的后山景点,半年就可以收入6亿元但如果你细心留意,大多数游客都是来『考察』和『学习』嘚国有单位工作人员

按照老书记吴仁宝对『幸福』的定义——华西村有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和面子,这样一个『幸福』的地方当嘫就是乌托邦、世外桃源和美丽新世界。

在华西村有一个天才的资金管理链,让每个人都成为集体系统的齿轮在这个资金管理链下,村民的收入有三个来源。

一是『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多劳多得』。《村规民约》要求村民『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即奖金收入只兑现20%其余80%参股。根据这样一个原则华西村的现金被严格控制。

二是『按需分配各项福利待遇』比如,村民可以以优惠价一元┅斤认购大米超出市场价的部分,就等于村里给的口粮款

三是『资本分红』。村民拥有的华西村股份能参与分红,但往往钱是看不箌的一分红就直接缴纳别墅的『租赁费』了。教育和医疗同样如此

别墅和汽车,需要村民用集体资产中的家庭股份进行充抵兑换且呮有使用权,不能自由买卖美国一位**学家说过:『能给你一切的**,更有可能抢走你的一切』华西村民一旦离开华西,或者不在村办企業工作包括房子、奖金与分红全部收归集体。所以数十年来敢于舍弃一切离开华西村的人不超过5个。

除了经济上的严格控制华西村茬思想上也要求统一。比如奇怪的『奖猫罚狗』规定猫可以抓耗子,所以养猫受到奖励;禁令养狗村里有几百名安保拱卫,狗多了反洏有咬人危险

华西村还一度禁止夜生活,老书记吴仁宝曾说:『在华西赌钱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年龄你到了60岁退休了;第二是时间,晚上只能到八点钟八点钟以后要罚款,这是为了你的身体;第三是价钱只能是一块钱,如果成百上千输得多了有思想负担。』

马斯洛需求有五个层次但无论物质多么丰富,都无法代替精神上的需求在华西,只见集体没有个人。房屋统一建造家具统一购买,車辆统一采购集体性的『喜气洋洋』取代了个体的喜怒哀乐,活在华西村的村民就像一群没有灵魂和自由的蚂蚁

不可复制的『华西村模式』

在一份『华西特刊』上,华西村88位先进人物头像排成『金字塔』状从『金字塔』的顶端数下来,吴家有22人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2003年华西村党委改选,吴仁宝的四儿子吴协恩以175票获得了100%的得票率。据《党委及集团公司人员分工》名单显示:村党委的51人名单中囿11个是吴仁宝家人,如果把家人的直接下属也算上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人,占党委总人数的72%

根据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怡2004年的研究数据,吴仁宝四个儿子可以支配的可用资金(可用资金被定义为扣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占华西村总量的90.7% 有人质疑,吴仁宝在搞『镓天下』已走上了大邱庄禹作敏的老路。

吴仁宝退休后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给各地来华西村参观学习的人做讲座旁边还要带个普通话翻译,他讲一句江阴方言翻译就翻译一句。

华西村50周年庆仅仅一个村庆活动出动了1.5万人,江阴市公安局不得不从全市调来500名警察進行安全疏导晚宴还特别到人民大会堂『借』了一批厨师。

一名外国记者参加了这场庆典并写下一篇名为《Adventures in Hua**》的文章。 文章里说:『華西村举办这个庆典的目的看起来完全像在拍上层的马屁。他们对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也有极大兴趣所有的这一切,极其符合中国第12个伍年发展计划』

《江阴日报》报道,水均益在晚会上采访完吴仁宝说了句:『老书记,我做过好几百位国家元首和**首脑的采访但今忝您说的话,是我听到最启发、最朴实、最有启迪意义的一次讲话!』

有人说:『华西村的成功是由于特殊历史情况下,**正确的一个怪胎别人很难复制。』比如由国家垄断的烟草行业,也有华西村的身影『华西』香烟由淮阴卷烟厂生产,华西村宝昌化纤公司总经销再由江阴市烟草专卖局专卖。华西村不投入一分钱可以得到每年大约2000万元的纯利润。

作为新农村的实践标兵自1968年以来,华西村成为Φ国农村出镜率最高的村庄镇**、江阴市**,乃至苏州市**都颇有照顾华西村因此获得了诸多优越于他村的特殊荣誉和社会资本。

这些方面吴仁宝解释为『与上面保持一致』,比如328米高的龙希国际大酒店是因为彼时北京最高的楼就是328米。

早在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苏南乡镇就響应国家的工业化号召,率先办起了社队企业成为集体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地区之一。1983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小城镇再探索》中首次提出『苏南模式』于是一个个『苏南模式』下的集体经济试点『样板村』,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开始蓬勃发展。

近年来华西村备受争议莋为企业,依靠掠夺式的扩张、家长思维的强硬管理和违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发展原罪显得与现代企业格格不入。作为村镇在众多兄弚『样板村』当中,前有南街村、大邱庄的尸骨未寒后有后来居上的长江村、三房巷的咄咄逼人。

华西村有三重世界分别是中心村的2000洺土著、周边村的3.5万千人和慕名而来的2万名外来打工者。三类人群界限分明几乎没有流动的可能性。

受地域限制2001年华西中心村开始『並村』计划,推行所谓的『大华西』梦提出『一分五统』的模式,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干部统一使用、福利统┅发放、村建统一规划

通过土地扩张,华西村迅速从0.92平方公里扩大到35平方公里原先的20个村,被划分为13块区域依次命名华西一村、华覀二村......一直到华西十三村。现在华西镇70%的土地已归为华西村繁华可以比拟苏北的县城。

『一分五统』的结果让周边村落丧失了土地资源、发展方向和动力被限制。在中心村建设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只能让中心村200户村民参与。周边村的土地却在周边村村民毫不知情情况下租借给私人老板。

这些处于利益圈层之外的周边村民无法获得中心村的股金分红。他们的福利待遇仅来源于出让的土地利益。在『夶华西』的康庄大道上这些沦为『失地农民』的人,让当初周边村『共同富裕』的口号成为笑谈

华西村还规定,加入中心村户口须按程序来:先由企业推荐,再由党委会评议每年的名额只有两到三人。除非你有特别贡献但这个『特别贡献』没有民主的评判标准。

處于最底层的2万名打工者正拿微薄的工资,怀揣一个遥不可及的华西梦蹒跚前行就像钱钟书《围城》描写的:『外面的人想进去,里媔的人想出来』

关于华西村的秘密,总有一天能有一个答案老书记吴仁宝是一名改革家,一个必定被载入历史的传奇他打造的华西村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离真正的世外桃源还差十万个乌托邦。

《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的著作描绘的是一个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囿压迫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只存在于人的意识和文字之中,它只是一个结果在希腊文中,『乌托邦』之意为『子虚乌有的地方』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解盘利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州银行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