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去哪做双眼皮上海?帮下忙

  长达数十年始终坚守在经济領域改革开放报道第一线的新华社记者生涯,让我有幸亲历了上海从传统体制盘根错节的计划经济“大本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转型,国有企业从放权让利到脱胎换骨制度创新的改革历程

  1990年初,吴复民(左)采访上海石化乙烯厂厂长、30万吨乙烯装置开车总指挥戎光道(右)照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1978年底历史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在邓小平同志打出浦东开发、振兴上海這张“王牌”的战略决策下,上海以锐意进取的使命担当、改革激情和创新智慧,从沉重的基础设施欠账和历史包袱中成功突围,同时把国有企業必须跨过的机制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之“坎”,变成了凤凰涅槃、重振雄风的机遇

  我庆幸,长达数十年始终坚守在经济领域改革開放报道第一线的新华社记者生涯,让我有幸亲历了上海从传统体制盘根错节的计划经济“大本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转型,国有企業从放权让利到脱胎换骨制度创新的改革历程;亲历了被市场淘汰和主动“战略撤退”的数千家劣势企业“壮士断腕”关停并转,数百万下崗职工从国企“断奶”转岗再就业的剧烈阵痛;亲历了上海人在思想引领和精神激励下勇于革除新旧体制摩擦造成的心里失衡,在全国率先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等国资国企改革难题,书写了上海从改革“后卫”一举跃升为改革“前锋”,直至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嘚华彩篇章。

  为完善国企改革起始阶段的试点方案做参谋

  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决定改革国营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给企业以“必要的独立地位”

  先期开展试点的万人大厂上海国棉17厂,是我常年联系的蹲點企业,我当经济记者的“第一课”便是在这家厂同纺织工人同吃同住同三班制劳动结下情谊。一天,17棉厂长用调侃的口吻向我诉苦:“不是扩夶企业的自主权吗?最好先给我一个‘权’,让我有权不参加试点”

  “咦?扩大自主权不是好事吗?企业为什么反倒不乐意?”这个出乎意外嘚问题一下子把我惊到了。

  厂长给我算了一笔账:内地一家棉纺织印染厂的设备规模相当于上棉17厂加上海第一印染厂,1978年上缴利润2000万元,试點后增长50%为3000万;而上海这两家企业的上缴利润已经达到9000万,在这样高的基数上增长显然难度很大但国务院试点方案却规定企业在增长部分按同样的百分比提取利润,根本抹杀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对国家的贡献大小,挫伤了先进企业的积极性。

  我再深入到其他试点企业調研,发现这项扩权试点方案确实存在诸多问题:“鞭打快牛,保护后进”,使先进企业吃亏;用“一刀切”的办法按1978年水平计算企业利润基数留荿率,造成企业“苦乐不均”;倘若1978年企业没有得到国家拨给的企业科研和技术培训费,那么,以后这方面的费用就没有来源等等

  此外,我茬调研中还发现,这次扩权试点方案与国务院同时安排企业进行的内部各项基础工作整顿不衔接、不配套,企业内部整顿的成果缺乏经济手段來巩固。上海柴油机厂柴油机车间曲拐小组的例子就很典型这个小组原来加工曲拐废品率达5%,当年头4个月报废损失达3.8万元,可供小组人员发┅年半工资;而在进行内部整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后,废品率逐月下降,加上产量提高,同样4个月至少挣回了3.8万元,企业却无权给职工发一分钱奖勵。职工抱怨:“浪费可以,节约无奖”

  在40年以后翻阅当年采写的文字资料,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国营企业被僵化的企业管理体制死死管住:“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有钱买棺材,没有钱买药”“浪费有理,堵漏不行(企业上一个堵漏小项目也要层层报批)”,企业不过是主管部门嘚附属物,没有经营自主权企业和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内无动力外无压力,效率呈下降趋势。

  显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是企业“久旱逢甘露”的好事;但是要把好事办好,取得调动企业积极性的预期成果,改革试点方案必须进行较大的修改、完善、充实刻不容缓,我竝即采写调研报告于1979年9月1日发往总社。9月8日,胡耀邦同志就在我的这篇内部调研报告上作出长篇批示:“20多年来,由于我们把主要精力纠缠在政治运动上,我们大家对经济问题都没有钻进去”“我们现在拿出来的一些改革方案,有的还要进一步完善,有的还要大改,这是毫不奇怪的。因為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正确意见还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怕麻烦。”胡耀邦同志强调:“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历史是不断發展的,我们的经济管理还要随情况变化而变化,随历史发展而发展,而不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不能思想僵化”

  遵照领导指示,国家经委、財政部会同有关单位修改完善了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方案,并充实了巩固企业基础工作整顿成果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这项改革试點方案的设计团队感谢新华社的调研为他们“当了参谋,做了智囊”;推进了起始阶段的国企改革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

  为推动全国艏家特大型国企股份制改制鼓与呼

  地处杭州湾畔金山卫的上海石化总厂,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为“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于1972姩批准引进设备兴建的石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是分社确定我驻厂蹲点的调研基地。

  在远离上海市区76公里的万亩海滩上围海造堤打桩建廠的艰苦岁月,我同建设者们一起住在昏暗潮湿的“猪公馆”上下铺,成为“金山拓荒牛”大军的一员我深感在现代化企业蹲点不懂技术不荇,突击看书恶补石油化工知识,到最早引进的8套生产装置逐一拜师,勤学苦记,很短时间就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默写出石油原料裂变成化纤、塑料和各种化工制品的工艺流程,由此在总厂上下结交了一批知心朋友。

  回首往昔,我从心底里感恩当年有机会扎根基层深入调研,广泛接触囻众,遇到不同意见能再调研、再求证,再问计,从而真切了解实情,让我有底气尖锐地反映上海石化在新旧体制碰撞中面临的各种困难矛盾譬洳,1979年4月10日的《上海石化总厂该不该由纺织部独家经营?》反映了部门分割造成石油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得到李先念副总理的重视批示和国家计劃委员会、体制改革委员会领导的强烈关注。随后发表的一组三篇调研报告,被认为是国务院于1983年组建中国石化总公司以确保石油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最早的舆论准备”又如,我国引进的第五套30万吨乙烯装置究竟建在哪里曾经长期争论不休,拖久不决。我的调研报告有理有据,中央领导在报告上批示:“我赞成早下决心,这一方案比较有利!”落户金山,一锤定音

  随着对国企改革从放权让利、利改税到承包经营、“汸三资”步步深入的追踪调研,由传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政企不分、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权责利不统一引发的咄咄怪事,越来樾引起我的关注,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采用“拟人法”做标题采写的《岂能让“好人”不得“好报”》系列调研反映:国有企业虽然被抛进了市场经济的海洋,却没有真正取得市场经营主体的地位;“政府既是婆婆又是老板”,对企业的评价、考核、管理有悖市场经济的运营规律。譬如优势企业主动兼并重组同行业的亏损企业,用自己的利润和资本金帮助被兼并企业提升技术档次,调整产品结构,结果,国企增利国资增值的利益都归国家;被兼并企业的历史债务、人员安置都要优势企业承担,有的还被债务人告上法庭一位拿到法院传票的经营者向市领导直言:“好人”忍辱负重为国家做好事却不得“好报”,以后谁还敢做“好人”?

  这句反映企业对国家的贡献、经营风险与经营收益严重脱节不匼理状况的“大白话”,多次被时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引用,成为上海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生动形象的诠释和动员”。1992姩6月6日,我撰写的调研报告《上海石化总厂为国有资产增值50多亿元却咽下苦果,进行股份制改革企业才能尽快摆脱困境》,之所以能打动国家相關领导部门为这家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亮起绿灯,就因为我在上述调研中对国有企业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有了痛彻心扉的感受

  说起来,这颗苦果还是企业顾全局、算大账、自告奋勇酿造的。我国引进的第五套30万吨乙烯装置虽然获批落户上海,但这套闲置7年的装置直到1986年6月才戴上国家“七五”计划重点项目的桂冠,却得不到一分钱的投资,国务院只给出了“利用外资”这一政策,建设资金完全靠企业自荇向国内外举债筹措这种情况在我国基本建设历史上尚无先例。上海石化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以破釜沉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超越自我,為振兴民族工业,义无反顾走出这条新路

  我用一系列扣动人心的对比反映了企业因此遭遇的不测:上海石化含辛茹苦五年、耗资66.7亿元建荿了以30万吨乙烯工程为主体的第三期工程,使国家在石化总厂的固定资产从48亿元上升到100多亿元,翻了一番;使标志石油化工水平的我国乙烯产量上升到世界第8位,跻身世界石油化工大国行列;使总厂每年实现的利税从13亿元上升到20多亿元,国家抱个“金娃娃”。然而,企业却因为举债建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债务的平均年利率为12.35%,远超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5.4%,失去了发展后劲世人把上海石化总厂称为“金山”,比喻它对国家所做的突出贡献。然而,局外人谁能想象,“金山”因主动承担这项建设项目陷入怎样的困境!

  我在上海石化蹲点亲眼所见,整个建设期间始终险象环生每天承担的债务利息就达40多万元,压得人喘不过气。最紧急时,几十亿元的建设项目出现过账面资金只有7000え、库存水泥只有5吨的险情为保证工程建设,总厂不得不从上到下“勒紧裤腰带”:暂停建设工房,压缩过年过节的副食品供应,职工、家属踊躍认购爱厂储蓄,连孩子们的“压岁钱”、准备办结婚酒席的钱和献血的营养费都拿出来融入建设资金。当工厂毅然决然走上自筹资金建设嘚艰辛之路时,未曾料到以后五年还发生了市场化采购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油提价、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升等种种不利因素叠加,企业不得不舉新债还旧债,先后共发行了8期企业债券而当工程全部建成以后,增值的50多亿元的家当全部归国家所有;而借高利贷利滚利最终近100亿元的债務,则全部归企业自借自还。产品被“指令性”计划全部收走,价格还被管得死死的

  上海石化总厂厂长王基铭是闻名遐迩的“王铁人”式的劳动模范,也是我很敬佩的一位挚友。让人殚精竭虑的企业困境,反过来大大拓展了这位“铁人”厂长的宏观思路他牢牢抓住深化改革這条主线,孕育出一项大胆的改革方案:创新企业制度,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实行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从根子上理顺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具有自我累积、自我发展的活力!

  从1984年4月起,我国启动了股份制改革试点,但社会上对股份制的争议还是比较大,试点局限在中小企业进行,大企业是没有的,更不用说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特大企业。但我确信改革总是在突破僵化保守中向纵深推进的邓小平同志1992年1月在深圳谈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这一指示更让我茬反映企业的改革呼声中融入了充沛的感情和冷思考

  我花很大工夫用心采写为上海石化进行股份制改制鼓与呼的调研报告,中央相关蔀门领导阅后纷纷向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询问情况,对企业的改革要求表示同情和理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批示指出,金山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革的理由,新华社的调研报告写得很清楚、很充分,我们的态度是两个字:赞同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批示:“上海石化总厂进行股份制試点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搞得规范。”1992年9月9日,国家正式批准上海石化总厂进行股份制试点,这是我国批准试点的特大型企业的第一家陈锦华主任指出,“在国民经济命脉企业,国家财政支柱企业,(当时)销售收入占全国第7位的特大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这个意义非同小可。”

  给只想从股市“圈钱”的试点企业最及时的清醒剂

  上海石化总厂肩负着中国第一批特大型国有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制试点和股票境内外发荇上市试点的重任由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过渡,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让国际资本和社会公众拥有中国支柱企业的部分产权,这在仩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因此,国家国家体改委特别强调了“规范”两字,要求改制的标准、程序、目标都必须规范;不仅要同国际股份制企业接轨,还要为全国股份制改制的推广提供样板

  从一开始,上海石化总厂领导就下定了“不辱使命,对标国际、從难从严要求”的决心:眼光向外,刀刃向内,真刀真枪实干,决不允许夹杂任何“土特产”“走过场”和“旧瓶装新酒”。

  深知上海石化进荇规范化股份制改制的示范价值和样板意义,我从国家批准试点之日起便进驻企业进行跟踪调研,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首先是改革的艰难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想象,我发现,股份制改制和境外上市是一项艰巨、复杂,陌生、浩繁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法律、会计制度、产权界定、资产評估、业绩审计、企业重组、发行上市等一系列特定的专业内容,而实施这每一项“专业内容”,都需要“伤筋动骨”,甚至“脱胎换骨”。同時,改革在企业引起的震荡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上海石化20年的建厂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金山人像这次进行股份制改制那样,经受如此罙刻的思想冲撞。远离上海市区的11万人口海滨小城那一份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宁静,一下子被打破了当许多金山人还来不及庆贺企业走上改革新路时,已经开始埋怨,“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股份制改革,革到自己头上了!”

  记得,股份制改制前期基础工作的艰难程度,就让上海石化的當家人始料不及。当年中国尚未颁布《公司法》,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距甚远为了真实披露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进行全厂性的清产核资、资产评定估算、业绩审计、盈利预测和验证确认等股份制改制的基础工作。按照国际惯例,总厂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经过多佽招标,反复权衡,请来了国际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在这些机构派出的境内外持证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各类专业人士总计200哆人的领导、监管下,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类资产,包括60多亿元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查登记和核实

  金山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这200多位境内外专业人士驻在厂里100多天,几乎把企业的“家底”来了个兜底翻。企业除了技术秘密,从1990年臸1992年,三年里的经营状况全部暴露无遗,无密可“保”与此相比,以往的一切“大检查”都显得“黯然失色”,金山人形容此时有一种“被剥去衤服”的感觉。

  一位境外会计师在炼化部查账,晚上9点钟爬到贮罐顶上去查看贮量记录,然后和值班人员的记录进行对照钢材也不是一堆一堆估数,而是逐一用磅秤称重量。几乎每位会计师都想出了种种抽查、跟踪追查和突击对账的办法,在100多天里,他们抽阅的账目足足装满两個20平方米的房间而为了转换会计报表,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总厂还把百余名财经大学毕业生和基层年轻的财会人员组织起来,让他们“一对┅”拜驻厂境内外专业会计师为师,一起对账,边学边干,通宵达旦整整忙活了4个月。

  境外这些专业人员这样做,是因为对自己核查后出具的業绩审计和盈利预测等证明负有严肃的法律责任金山严密的基础管理经得起检查,令境外人士心服口服。然而,金山职工在感情上却不舒服,對处处受人监督有失落感,觉得是“出了钱找麻烦”,“自搬石头自砸脚”

  1993年1月,境内外的股票主承销商和法律顾问、评估师相继进厂,他們也带来了严格按上市规则、上市要求办事的严谨作风。境外股票主承销商美林证券公司和法律顾问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向总厂厂长王基铭直接提出138个问题,要求对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答复、批文、合同或有效证明这138个问题便是138道特殊的考题,其中头号考题“企业重组”,就茬金山引起不大不小的“地震”!

  上海石化总厂是一家集生产、生活服务、社区管理为一体的联合企业,承担着整个石化地区11万人口的政府性、社会性职能,是“企业办社会”的典型。随着企业和社区规模不断扩大,属于政府和社会职能的开支每年递增20%左右当年企业常以“除叻飞机场和火葬场样样具备”而引以为豪,但这一昔日的自豪,而今变成了“改革的对象”;吸引69%职工安居“金山”的“大福利”,变成了沉重嘚“包袱”。按照国际惯例和股份制改制及境外上市的要求,必须进行企业重组,将总厂一分为二,把“直接生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直接生产經营性资产”两块严格分离很显然,社区管理的一大块和从事建设、施工、设计、生活服务等“非直接生产经营”的一大块要统统从主体剝离出去,组建为国有企业性质的金山实业公司;然后将分立改组后直接生产经营性资产的总厂主体,改造为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这┅改革非同小可!这两大块的“剥离”就像血淋淋的“外科手术”,两刀“砍”下去,“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分流到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里;许多囚“痛”得嗷嗷直叫,哭的、闹的不在少数但这“刀”必须砍下去,因为只有改变11万金山人的生计都维系在56套生产装置上吃“大锅饭”的局媔,才能实现较高的资本利润率,使国家和社会公众股东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实际上,这138道考题中每一“答”,都需要领导拿出“刀刀见血”,“不怕得罪人”的勇气比如,向长期作为金山大优势的“大福利”开刀:终止福利分房,要住在金山的石化职工自己买房住;终止福利付费,偠石化职工支付与上海市区接轨而高出以往许多倍的水电煤费等等,都在金山上下引来一片牢骚满腹、责怪埋怨。虽然平时,职工也在埋怨“岼均主义、大锅饭”,但真正要把“大锅饭”端掉,让大家“分灶做饭”,还是牵肠挂肚舍不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叹息股份制改制讓“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安全感”没了!

  所有这一切思想观念的冲撞、习惯势力的阻挡和金山人自身的“水土不服”,总厂和金山地区腳踏实地启动了以“自我革新,自我超越”为目标的“换脑筋工程”

  可喜的是,金山职工的观念有了重大转变,不再把股份制等同于募股集资,开始有更大的视野和担当:规范化股份制企业必须对自己的一切经营行为、经营后果负责!如果还抱着计划经济下的“大福利”不放,就不配做堂堂正正国际上市公司的员工!股份制改制由此成为上海石化革除平均主义、大锅饭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相继出台的契机。

  这次调研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在最初我对金山人的某些不爽“感同身受”时,我意识到自己对国企改革的知识和经验落伍了,不够用了。我像迋基铭厂长一班人一样如饥似渴地在这场改革的大课堂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填和提升自己同时,我意识到,必须在这项改革进行过程之中而鈈是大功告成之时,就向时刻关注着特大型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制试点的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报告;把纯国有企业改造成国际上市公司,企业必须经历脱胎换骨的艰难过程。

  1993年3月15日,我的一组三篇内部调研报告,翔实反映了上海石化总厂在股份制改制中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艱难历程,初步成果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体会这组调研报告受到国家体改委等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转发给全国大型股份制规范化改制试点企業参考。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批示说:“上海石化进行股份制改制,把企业翻了个个儿,吃了不少苦头这是真正的股份制改制。股票上市容易,股份制改制不容易”

  随后改写成的公开报道《金山,“翻了个个儿”——上海石化规范化股份制改制纪实》,加“新华社编者按”,用通稿形式向全国报纸、电台、电视台供稿,得到热烈反响。这份调研报告对于只想从股票上市中“圈钱”谋得好处,而不想规规矩矩进行妀制的企业,是一帖最及时的“清醒剂”

  中央领导的批示和舆论界的支持,对于在改制中倍感艰辛的金山人是褒奖和有力的鞭策。经过鈈懈的努力,1993年6月29日,国家股占56%、国际资本和社会公众占股44%的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艰苦卓绝的规范化改制,终究取得了世界的認可,7月6日,上海石化在香港及全球成功地发行了16.8亿H股,并于7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同时以三级ADR(托管凭证)方式直接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同时在上海、香港、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这是历史性突破!上海石化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家走出国际、走向世界、跨入国际性仩市公司行列的企业!

  为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难题提供上海模式

  在我采写的国企改革报道中,社会影响最大的,是1996年8月21日的┅组两篇反映上海创建“再就业服务中心”受托管理下岗职工的调研报告。它们不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认为上海这┅创举是对全国国企改革的重要贡献;转发公开报道后,“再就业服务中心”被国家劳动部和联合国劳工组织誉为“国企改革的经典之作”並作为“上海模式”在全国大规模推广,还在相关国际会议上进行介绍,广泛受到好评

  1991年9月,在党中央专门研究如何加快搞活搞好国有大Φ型企业问题的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向党中央请缨,要求在上海进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试点,并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在保证上交国镓财政金额一分不少的前提下,由地方统筹安排,进行“率先改革、自费改革、自主改革”。这一请求很快获得党中央的批准

  要搞活搞恏国有企业,“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是两大绕不过去、必须破解的难题。当时,上海的地方财政正陷入“赤字”窘境,上个世纪八十年玳的后5年,上海预算内工业企业的利润从80多亿元下降到30多亿元,经济效益出现大面积“塌方”,既缺乏“率先改革”的宽松环境,也缺乏“自费改革”的物质条件然而,上海决策层决心牢牢抓住党中央打出开发浦东、“把上海搞上去是一条捷径”这张“王牌”的历史机遇,在忧患中自強,从危机中奋起。那种“宁可选择风险,绝不错失良机”,一定要为推进全国的国企改革“杀出一条新路”的坚韧不拔和改革热力,让我们分社記者受到极大的激励我们的报道没有停留在“钱从哪里来”的具体操作层面,而是始终着力于反映上海如何把解放思想、转换观念作为转換机制的“头道工序”,破除自我禁锢、自己卡自己的条条框框,从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自借自用自还”的投融资创新机制:有序利用土地批租,灵活运用BOT方式(外资投资特许经营权项目),勇于吸纳资本市场资金;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机制,提出了“立足于整体搞活国囿企业”的改革思路,发挥国有资产可以合理流动、优化重组的优势,大规模推动国有资产存量跨行业地从低回报向高回报领域转移,市区大规模“退二进三”,将置换的房产得益作为国家资本金注入国企帮助其“金蝉脱壳”“化茧为蝶”。

  与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相比,把國有企业长期积累的冗员减下来,而且不在企业滞留,要帮助他们在市场上实现再就业,这是国企改革中更为棘手、更加复杂、敏感的一个难题,昰上海推进改革中面临的两难选择:如果不痛下决心分流冗员,让国有企业轻装上阵,上海将痛失良机;但如果对人员分流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社會震荡,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唯有创新思路探索建立“两全其美”的新机制,才能破解两难矛盾。

  1994年下半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黄菊率團去德国考察,有一个叫“托管局”的机构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是东德西德合并后出现的临时机构,主要托管原东德的失业工人,既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又进行就业培训,最后帮助他们就业。1995年伊始,已升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黄菊对国有企业改革难题进行调查时提出,德国“托管局”的思路鈳以借鉴,但上海与德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就业机制很不健全,加上冗员数量大、技能单一,对市场就业的心悝承受力差,靠政府“托管”是背不动的,必须“多管齐下”,形成社会合力,为下岗职工离开企业到社会再就业建立“安全通道”我随上海主偠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对于破解这一难题开展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专题调研。

  通过调查研究和精心设计,一个创新模式逐步清晰:由政府支持、社会资助、集团公司出面,构建一个化解两难矛盾的社会中介组织“再就业服务中心”它受托管理本集团公司下属国有企业富余人員,使他们不再滞留在企业,让企业得以转换经营机制;同时,又没有把企业富余人员向社会一推了之,让他们在“中心”有一二年的缓冲时间,从洏在技能和心理上做好走向市场的准备。对于这个创新的机构,在调查座谈时人们就给予许多比喻,有的把它比作一座“桥”——这头连着企業,那头连着社会,职工从这头走向那头,就完成了重新就业;又有人把它比作“轮渡”,让不肯轻易与企业“断奶”的国有企业职工安稳地“摆渡”到劳动力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这个创新模式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企业生生死死、职工上岗下岗逐步成为一种常规,并最終走向市场化就业;又具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使整个过程充满温馨,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上海决定,这个模式率先在昔日功勋卓著洏今沉疴在身的纺织和仪电两个传统产业构建最终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出资的稳妥办法,各方承担三分之一,使进入“中心”的分流職工不仅能接受技能培训,还能按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而且医疗、养老保险和转岗培训经费也得到保障。

  “出口通畅”,是“再就业服務中心”顺利运作的关键上海市政府形成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广开再就业渠道”的总体思路。长期担当“摇钱树”角色的纺织业首当其沖,必须在产业升级调整中把250万棉纺锭压缩到75万锭,把55万职工压缩至16.5万,帮助“纺嫂”再就业一时成为上海的“爱心工程”1995年“空嫂”一词横涳出世,上海航空公司到纺织系统招收了18名空中乘务员。大张旗鼓宣传下岗女工飞上蓝天,向社会展示,下岗职工中有的是人才;也让下岗职工“抬起头来”体面再就业紧接着,巴士公交、寻呼台、地铁、超市相继到纺织系统招工,“巴嫂”“呼嫂”“地嫂”“商嫂”应运而生,下岗職工从二产向三产转移显示出极大的空间。市领导仍不满足,又通过下基层调研,在社区服务、环境服务、家政服务领域发现巨大的潜在的劳動力需求,认为可以把职工再就业与加强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一举两得”当时有人说,这太“小儿科”了,黄菊却笑称:“小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他先后看望了上海电子管三厂的伊人编结社、杨浦区总工会家政服务队,鼓励他们开拓新的就业门路,并定义这种社会化服务为“非囸规就业”,还总结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到2000年,上海“非正规就业”人员已超过10万。上海创造的“非正规就业”模式与上海出台的鼓励政筞与上海首创的“再就业服务中心”相配套,同样得到国家劳动部认可,并推广到全国

  1996年7月25日,纺织、仪电两家“再就业服务中心”挂牌茬即,当时两个“中心”已经吸纳近万名下岗职工并着手对他们进行再就业技能培训。“再就业服务中心”是促进国企机制转换、产业结构調整、保障社会稳定的“助推器”和“减震器”1995年,因为人员无法安置,仪电行业早就资不抵债的企业没有一家实施破产,纺织行业有几家企業进入破产程序也难以终结。“中心”启动仅半年,仪电和纺织分别有3家和15家企业顺利破产终结,产业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再就业服务中惢”又是培训人才的加油站。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都有追求重新就业的动力和压力,纷纷接受计算机、财会、烹饪、裁剪等技能培训和栲核,有些受“托”人员仅3个月便找到再就业岗位当下岗职工平稳地大规模离开企业进入“中心”再摆渡到市场,新旧体制就开始启动深刻嘚转轨:企业从“办社会”转向“社会化”;职工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职工原有的医药费报销等基本保障也逐步从企业转移出来,转變为社会化保障,进而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考虑到上海这项创新关乎国企改革全局的重要分量,总社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组两篇内容翔实的调研报告两稿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和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对上海的探索给予充汾肯定,并要求在纺织、仪电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试点,形成完整的经验,以便向全国推开。

  此后的实践,证明了上海决策层关于突出的社会矛盾往往具有“阶段性”的预见至2000年2月,上海最后一批成建制下岗职工从国企分流完毕,“再就业服务中心”随之结束了作为“桥梁”的历史使命。它们与业已培育成熟的劳动力市场相配套,转换成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中心,开始履行新的社会服务职能而此时,凝聚着上海人的创新智慧,受到国际劳工组织崇高评价的“上海模式”,已经在上海支撑百余万产业工人平稳有序地离开国企走向市场重新就业,完成了超过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规模的就业岗位大迁徙。(特约撰稿吴复民)

  吴复民:1942年生于上海,1964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进入新华社上海分社任经济记鍺高级记者,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获得者。曾任第九届、第十届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9 年当选“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突出贡献女性”

原标题:一位法官的过世引起洳此多人的缅怀。邹碧华希望的墓志铭是―― “因为我的存在社会更加美好”

邹碧华接待一起案件当事人。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简工博 陳琼珂

12月10日下午上海天色铅灰,飘着零星小雨寒风蚀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张新给副院长邹碧华发了一条短信告知怹下午工作安排的细节。

再次拿起手机张新忽然发现手机被刷屏了――邹碧华走了,倒在赴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的途中年僅47岁。震惊与悲恸张新的双眼瞬间被泪水模糊。

那些天许许多多人都在刷屏。无论是最高法院的精英还是基层一线的法官;无论是聲名显赫的大律师,还是高校教授学者都在齐声表达震惊惋惜与敬仰钦佩。有人说这是“邹碧华现象”;更有人说,“12月10日是法律囚悲伤的日子。”

一位法官的过世为何会引起如此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法律人的共同缅怀与尊敬?

邹碧华在自己撰写的 《法官应当如何對待律师》一文里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或许为“邹碧华现象”写下了注脚――

“法治的根基是――信任德肖微茨将这种信任称为一个社会的 ‘道德资本’,但这种信任这种司法的公信力,归根结底是由一位一位受人尊敬的法律人积聚和建立起来的”

最高法院法官何帆撰文写到:“邹碧华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法律素养和对司法事业的热忱,赢得所有人真诚的敬意即使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一名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法官仍然是受到众人尊重的。”

邹碧华书房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不大的空间里目之所及全是书。挤满两面墙壁的書柜塞满了书书柜旁的一点空隙堆起跟书柜一样高的书本,写字台也被成堆的书本挤得只剩一点空间有网友评价:“这样的书房,看著就感受到主人的踏实”

邹碧华的才学几乎有口皆碑。一次上海高院举行食品安全犯罪主题新闻发布会邹碧华不仅对法律谙熟于胸,問起相关数据也是脱口而出,言之有物没有一句废话。后来记者才知道就连发布会上的PPT,也是他亲力亲为制作的

1984年,17岁的邹碧华從江西考入北京大学经济法系就读毕业后进入上海高院经济庭成为一名书记员。之后他于199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从一名书记员变成叻上海高院副院长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和多部专著2011年撰写的《要件审判九步法》,被全国各地许多法院作为指导民商事审判的范本

去世前一天,由邹碧华主导推动的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运行这一服务平台包括查询、提交、申请、建议、茭互五大功能,涵盖律师参与诉讼的各个专项流程律师可在线申请立案,缴纳诉讼费完成立案所有流程。

在邹碧华的同事看来他始終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曾在长宁法院信访办工作的滕道荣还记得2008年邹碧华刚到长宁法院,就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涉法信访这一“老夶难”问题的创新之举在邹碧华的主持下,长宁区法院自主开发了信访统计软件每天录入相关信息,分类管理邹碧华每天登录查看。滕道荣说:“他自己要做到工作心里有数而不是听汇报。”

邹碧华还要求滕道荣通过数据做投诉率分析分析问题源头。因涉及各方關系这让滕道荣颇有顾虑,邹碧华多次告诉她“一定支持”让她不要有包袱,还自己带头分析数据查找原因。在这些数据化工作的基础上邹碧华又带领大家模拟场景设计,针对不同的来访人接待方法设计出65个场景原本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从业二十餘年从民商法到刑法,从普通法官成长为法院领导邹碧华遇到的境况各不相同,但优秀始终如一

下转6版 (上接第1版)

他说:“认真對待工作的心不能变。”

何帆回忆:大他11岁的邹碧华比他们更“潮”这些年走哪儿都是一副“IT精英范儿”,不像法院领导PPT、KEYNOTE等软件,玩得比谁都熟业界有什么好书新书,他也都第一时间知道他的公文包内,时常放着厚如砖块、写满批注的英文管理学著作还推荐了諸如 《大数据时代》、《定位》、《基业长青》这样的信息化与管理学题材的书籍给他。

邹碧华曾对他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業务和法院那点儿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

在上海高级法院的工作人员看来邹碧华堪称“完美”――他是北大的法学博士,是有口皆碑嘚好法官还是田径国家一级运动员,并且从小学习美术热爱诗歌……

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高级法院工作人员回忆法院一个可視化网络的设计,一连改了17稿他都不满意,甚至晚上11时还会打电话跟工作人员讨论想法:“最后效果确实很好”

邹碧华这么忙,哪儿來的时间阅读、思考上海市高院刑二庭审判长吴志梅还记得,作为分管领导的邹碧华曾经告诉她自己当审判长时,开庭之前会先阅卷宗对争议焦点要有所预判,避免重复开庭每天中午12时30分到1时30分,晚上6时30分到7时30分负责接待这样就有整个晚上的时间来读书,随后他叒推荐了《哈佛时间管理》、《定位》等书籍给吴志梅

“就像邹院长说的,学习的时间一定能挤出来”市高院信息处处长曹红星还记嘚,有一次去北京开会因大雨航班无法起飞,折腾了一天所有人都在焦虑、抱怨,邹碧华却说:“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来看看书”

走進长宁法院,会发现这样的细节:虽然空间狭小但所有审判员都有一个独立办公室,接待大厅的立案区则用隔断遮挡起来

“长宁区法院从基建就看得出是以‘人’为中心的。”长宁区法院少年庭法官顾学磊回忆法院在建设时,邹碧华提出法官在办公室会客,如果三彡两两挤在一起电话此起彼伏,人员进进出出既不能树立司法权威,也不利于维护职业尊严所以大楼装修时他力主压缩会议室等空間,“再小也得让每位法官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考虑到来法庭立案当事人的心理他也提出在立案区增加隔断以保护隐私。邹碧华調入高院后顾学磊跟他的联系就少了:“他太忙了,我不愿意打扰他”

今年11月15日,那是一个周六的中午顾学磊吃饭时忽然接到了邹碧华的电话:“恭喜你入围今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二十强,最后一轮演讲有什么想法”他主动约顾学磊第二天上午见面。

一个高院副院长还能这样关心一个基层年轻法官――这让顾学磊始料未及。第二天在邹碧华家的附近,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邹碧华告诉顾学磊:“当时我想到的是1988年到高院报到第一天给江西农村的母亲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要当法官了母亲说,‘你要做一个有良知嘚法官’――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就以这个为主题开始了演讲。”

时间将近中午12时邹碧华因工作婉拒了顾学磊一起吃饭的邀约:“要记得你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法官对青少年的关爱等你演讲的时候我会去现场关注你!”

告别之后,顾学磊整理思路完善演讲稿。12月10日下午3时12分他发了条短信给邹碧华,告诉他这次评比无论成败都已感受到很多温暖,并向邹碧华说了四次“谢谢”他怎么也没料到,几乎在这条短信发出的同时邹碧华已经不省人事。

“也许他没有看到我的感谢我希望他在天堂能感受到。”12月13日顾学磊站上演讲台,但曾经说过会去现场的邹碧华却再也不能实践承诺

邹碧华是个好人,不光是同事这么说不少记者还记得,当年《物权法》出囼实施不少记者也对这部法律吃不透。邹碧华一遍一遍地解释当事记者还记得“他没有一丝不耐烦,始终面带微笑”

“如果一些案件媒体要求旁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听庭”正是在邹碧华的主张下,包括李旭利“老鼠仓”案在内的一系列“敏感”案件得以对媒体和公众公开。而邹碧华在生前最后一条微信中写到:“盼律师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对于当事人,他更是饱含深情

在一起投资诈骗案审理时,数以百计的被害人涌到了法院情绪十分激动。当时邹碧华对吴志梅说:“你们好好开庭我帮你们接待当事人。”

邹碧华开設多个法庭让当事人旁听、观看直播甚至联系好救护车到场待命――此后确实有老人因过于激动昏倒而得到急救。

邹碧话说:“我们用嘚是纳税人的钱他们都是当事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听为什么不让他们看到法院是怎么审理的?”

滕道荣还记得长宁法院曾经审理过┅起案件,当事人的孩子因输血感染艾滋病去世邹碧华大年三十带着她和多名法官前去慰问,对老人说:“你孩子没有了我们法官就昰你的亲人。”在他调离长宁法院时他还特意叮嘱接任的新院长:“这家人拜托多关心关心,毕竟他们的孩子没有了”好人邹碧华也影响着与他接触过的人。2009年顾学磊曾经手过一起案件:一名5岁的孩子罹患白血病被父母丢弃,只得由爷爷奶奶抚养实在没钱生活,两位老人想到了卖血结果血站不接受有偿献血,失落的老人看到旁边的法院尝试寻求司法帮助。

尽管满腔愤懑顾学磊很迷惑:未成年囚起诉监护人,能成功吗

邹碧华知道此事,立即表示“一定要解决”他帮助顾学磊一起寻找法律资源,联系社会部门帮助连续三天彡夜追踪孩子父母下落,最终让孩子的父亲承诺拿钱养育孩子顾学磊说,事后孩子的奶奶找到他拿出一份遗体捐赠证明,请他把消息帶给邹碧华“我实在拿不出钱回报社会,看到电视上说医学研究需要遗体我这把老骨头身后就交给国家吧!”

听到邹碧华离世的消息,年近七旬的老夫妻再次找到顾学磊:“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去送恩人最后一程!”

在张新的印象里这句话几乎成了邹碧华的“口头禅”。

今年10月张新曾跟邹碧华到甘肃兰州开关于司法改革的会。

当天晚上6时出发7时起飞,入住宾馆已经零时第二天开会,当天晚上就返囙上海回家时也已零时。

就连张新的妻子也说:“这个领导不一样但这样连轴转,身体怎么受得了”

但他确实乐此不疲。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盘手”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就连司法改革的介绍PPT也是他做的――他能亲手完成的事,一般不会麻烦别人司法改革方案的每一句话,背后都要有现实的支撑邹碧华说:“我这个层面能做得好一点,就是一种推动――反正我又不累”

邹碧华的学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张晓丹说,邹碧华“不仅是学业导师也是精神上的导师”。

因为遇到一些事情她曾对导师抱怨过。当时邹碧华囙答她:“你太关注自己的喜好得失如果你有更高远的理想,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你所经历的委屈就不算什么。”

张晓丹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导师的行为:“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价值观就不会感到疲惫与空虚。”

邹碧华曾经告诉过学生如果有一天自己逝去,希望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接触过邹碧华的法律界人士都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鍺”和“完美主义者”的结合体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何帆曾经问过邹碧华:“全国法院都盯着上海如何将法官员额压缩箌队伍总数的33%你们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他说:“当然是避免搞‘一刀切’不能为了图省事、求便利,就欺负年轻法官将助理审判員‘就地卧倒’转为法官助理,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考核标准让真正胜任审判工作的优秀法官进入员额。”

在何帆看来:“这是最正确嘚路径但也最麻烦,最得罪人”

邹碧华却“看得开”:“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該顶住时要顶住;对下必须要有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实人和年轻人吃亏。我让人搜集了微信上所有吐槽司法改革的文章和段子既报给领导参考,也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那些文章中提到的错误。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荇。”

高院刑二庭庭长俞秋玮曾经跟邹碧华深聊过一次邹碧华说,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个过客,任何一个单位都是“铁打的营盘鋶水的兵”所以不要去计较,每天才有积极的心态

“我深深地感觉到,他就是一个心底纯净的人”俞秋玮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有太多顾虑与牵绊担心别人的评价,但是一个心底纯净的人是百毒不侵的

这是邹碧华留给许多人的“精神财富”。

邹碧华的學妹、一位广东的法官发表了这样一首诗来纪念师兄――

而自己被冬天拂去如落叶

――有的人说会继承”

邹碧华在华东政法大学带的第┅届学生夏关根,如今已经在宁波海事法院工作他选择了继承。

“过去我羡慕老师有个大平台可以做很多事。”夏关根说“现在我奣白,即使我只是一个基层法官一个案子处理好,就是对一个家庭负责――这就是意义”

“我们做得好一点,社会就会进步一点我們在各自的岗位上,会很努力地推进这个社会进步我想这也是老师的愿望吧。”

顾学磊也选择了继承:“如果我们发出的正能量能辐射箌来长宁法院诉讼的人那就能改造一个小环境。每个小环境不断改善结合起来,就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相关报道:一个人辞世,引发业界齐声怀念 刊2版 (上接第1版)

他说:“认真对待工作的心不能变”

何帆回忆:大他11岁的邹碧华比他们更“潮”,这些年走哪儿都昰一副“IT精英范儿”不像法院领导,PPT、KEYNOTE等软件玩得比谁都熟,业界有什么好书新书他也都第一时间知道。他的公文包内时常放着厚如砖块、写满批注的英文管理学著作,还推荐了诸如 《大数据时代》、《定位》、《基业长青》这样的信息化与管理学题材的书籍给他

邹碧华曾对他说:“我们做司法改革,光懂审判业务和法院那点儿事是不够的你必须及时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就,可视化、大数据、移动终端……都是未来的大趋势法院现在不研究、不跟上,将来就会被别的行业嘲笑”

在上海高级法院的工作人员看来,邹碧华堪稱“完美”――他是北大的法学博士是有口皆碑的好法官,还是田径国家一级运动员并且从小学习美术,热爱诗歌……

他是一个“完媄主义者”高级法院工作人员回忆,法院一个可视化网络的设计一连改了17稿,他都不满意甚至晚上11时还会打电话跟工作人员讨论想法:“最后效果确实很好。”

邹碧华这么忙哪儿来的时间阅读、思考?上海市高院刑二庭审判长吴志梅还记得作为分管领导的邹碧华缯经告诉她,自己当审判长时开庭之前会先阅卷宗,对争议焦点要有所预判避免重复开庭。每天中午12时30分到1时30分晚上6时30分到7时30分负責接待。这样就有整个晚上的时间来读书随后他又推荐了《哈佛时间管理》、《定位》等书籍给吴志梅。

“就像邹院长说的学习的时間一定能挤出来。”市高院信息处处长曹红星还记得有一次去北京开会,因大雨航班无法起飞折腾了一天,所有人都在焦虑、抱怨鄒碧华却说:“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来看看书。”

走进长宁法院会发现这样的细节:虽然空间狭小,但所有审判员都有一个独立办公室接待大厅的立案区则用隔断遮挡起来。

“长宁区法院从基建就看得出是以‘人’为中心的”长宁区法院少年庭法官顾学磊回忆,法院在建设时邹碧华提出,法官在办公室会客如果三三两两挤在一起,电话此起彼伏人员进进出出,既不能树立司法权威也不利于维护職业尊严。所以大楼装修时他力主压缩会议室等空间“再小,也得让每位法官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考虑到来法庭立案当事人的心理,他也提出在立案区增加隔断以保护隐私邹碧华调入高院后,顾学磊跟他的联系就少了:“他太忙了我不愿意打扰他。”

今年11月15日那是一个周六的中午。顾学磊吃饭时忽然接到了邹碧华的电话:“恭喜你入围今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二十强最后一轮演讲有什么想法?”他主动约顾学磊第二天上午见面

一个高院副院长,还能这样关心一个基层年轻法官――这让顾学磊始料未及第二天,在邹碧華家的附近2006年当选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的邹碧华告诉顾学磊:“当时我想到的是1988年到高院报到第一天,给江西农村的母亲打了个电话說自己要当法官了。母亲说‘你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就以这个为主题开始了演讲”

时间将近中午12時。邹碧华因工作婉拒了顾学磊一起吃饭的邀约:“要记得你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法官对青少年的关爱。等你演讲的时候我会去现场关紸你!”

告别之后顾学磊整理思路,完善演讲稿12月10日下午3时12分,他发了条短信给邹碧华告诉他这次评比无论成败,都已感受到很多溫暖并向邹碧华说了四次“谢谢”。他怎么也没料到几乎在这条短信发出的同时,邹碧华已经不省人事

“也许他没有看到我的感谢,我希望他在天堂能感受到”12月13日,顾学磊站上演讲台但曾经说过会去现场的邹碧华却再也不能实践承诺。

邹碧华是个好人不光是哃事这么说。不少记者还记得当年《物权法》出台实施,不少记者也对这部法律吃不透邹碧华一遍一遍地解释,当事记者还记得“他沒有一丝不耐烦始终面带微笑”。

“如果一些案件媒体要求旁听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听庭。”正是在邹碧华的主张下包括李旭利“老鼠仓”案在内的一系列“敏感”案件,得以对媒体和公众公开而邹碧华在生前最后一条微信中写到:“盼律师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对于当事人他更是饱含深情。

在一起投资诈骗案审理时数以百计的被害人涌到了法院,情绪十分激动当时邹碧华对吴志梅说:“伱们好好开庭,我帮你们接待当事人”

邹碧华开设多个法庭让当事人旁听、观看直播,甚至联系好救护车到场待命――此后确实有老人洇过于激动昏倒而得到急救

邹碧话说:“我们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他们都是当事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听?为什么不让他们看到法院是怎麼审理的”

滕道荣还记得,长宁法院曾经审理过一起案件当事人的孩子因输血感染艾滋病去世。邹碧华大年三十带着她和多名法官前詓慰问对老人说:“你孩子没有了,我们法官就是你的亲人”在他调离长宁法院时,他还特意叮嘱接任的新院长:“这家人拜托多关惢关心毕竟他们的孩子没有了。”好人邹碧华也影响着与他接触过的人2009年,顾学磊曾经手过一起案件:一名5岁的孩子罹患白血病被父毋丢弃只得由爷爷奶奶抚养。实在没钱生活两位老人想到了卖血。结果血站不接受有偿献血失落的老人看到旁边的法院,尝试寻求司法帮助

尽管满腔愤懑,顾学磊很迷惑:未成年人起诉监护人能成功吗?

邹碧华知道此事立即表示“一定要解决”。他帮助顾学磊┅起寻找法律资源联系社会部门帮助,连续三天三夜追踪孩子父母下落最终让孩子的父亲承诺拿钱养育孩子。顾学磊说事后孩子的嬭奶找到他,拿出一份遗体捐赠证明请他把消息带给邹碧华,“我实在拿不出钱回报社会看到电视上说医学研究需要遗体,我这把老骨头身后就交给国家吧!”

听到邹碧华离世的消息年近七旬的老夫妻再次找到顾学磊:“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去送恩人最后一程!”

在张噺的印象里,这句话几乎成了邹碧华的“口头禅”

今年10月,张新曾跟邹碧华到甘肃兰州开关于司法改革的会

当天晚上6时出发,7时起飞入住宾馆已经零时。第二天开会当天晚上就返回上海,回家时也已零时

就连张新的妻子也说:“这个领导不一样。但这样连轴转身体怎么受得了?”

但他确实乐此不疲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盘手”,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就连司法改革的介绍PPT,也是他做的――他能亲手完成的事一般不会麻烦别人。司法改革方案的每一句话背后都要有现实的支撑。邹碧华说:“我这个层面能做得好一点僦是一种推动――反正我又不累。”

邹碧华的学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张晓丹说邹碧华“不仅是学业导师,也是精神上的导师”

因為遇到一些事情,她曾对导师抱怨过当时邹碧华回答她:“你太关注自己的喜好得失。如果你有更高远的理想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伱所经历的委屈就不算什么”

张晓丹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导师的行为:“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价值观,就不会感到疲惫与涳虚”

邹碧华曾经告诉过学生,如果有一天自己逝去希望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接触過邹碧华的法律界人士都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的结合体,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何帆曾经问过邹碧华:“全国法院都盯着上海如何将法官员额压缩到队伍总数的33%,你们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他说:“当然是避免搞‘一刀切’,不能为叻图省事、求便利就欺负年轻法官,将助理审判员‘就地卧倒’转为法官助理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考核标准,让真正胜任审判工作的優秀法官进入员额”

在何帆看来:“这是最正确的路径,但也最麻烦最得罪人。”

邹碧华却“看得开”:“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该顶住时要顶住;对下,必须要有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實人和年轻人吃亏我让人搜集了微信上所有吐槽司法改革的文章和段子,既报给领导参考也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那些文章中提到的錯误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经历的修行”

高院刑二庭庭长俞秋玮曾经跟邹碧华深聊过一次。邹碧华说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个过客任何一个单位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不要去计较每天才有积极的心态。

“我深深地感觉到他就是一个惢底纯净的人。”俞秋玮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有太多顾虑与牵绊,担心别人的评价但是一个心底纯净的人是百毒不侵的。

這是邹碧华留给许多人的“精神财富”

邹碧华的学妹、一位广东的法官发表了这样一首诗来纪念师兄――

而自己被冬天拂去如落叶

――囿的人说会继承。”

邹碧华在华东政法大学带的第一届学生夏关根如今已经在宁波海事法院工作,他选择了继承

“过去我羡慕老师有個大平台,可以做很多事”夏关根说,“现在我明白即使我只是一个基层法官,一个案子处理好就是对一个家庭负责――这就是意義。”

“我们做得好一点社会就会进步一点。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会很努力地推进这个社会进步。我想这也是老师的愿望吧”

顾学磊也选择了继承:“如果我们发出的正能量能辐射到来长宁法院诉讼的人,那就能改造一个小环境每个小环境不断改善,结合起来就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 8月1日深圳交警正式对深圳首条哆乘员车道(HOV车道)开始执法,首周内交警对违法驶入的司机会进行教育警告从8月8日起,将处以300元处罚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学工部副部長张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炒作”的说法。他表示学校没有安装空调,是因为供电线路无法承受;冰块由学校出资购买先后发放28吨冰块降温,则是因为学生“有需求”

  •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的确不应该对涉毒艺人“一棒子打死”;但就社会危害性而言就需要对涉毒艺人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只有“零容忍”才能杜绝乱象。

  • 安徽黄山歙县王村镇副镇长洪升最近碰了了“倒霉事”他因上班时间開网约车被查。虽然事后洪升承认了错误表示“坦然接受组织处理”,但有的网友却为其打抱不平当然也有网友认为应该严肃处理。

  • 消防员开消防车出去打篮球确实是个问题营区无篮球场地应该得到妥善解决。其实让消防员有充分娱乐休息的时间,也是为了更好地笁作

  • 儿科医疗提价不应无视患者的顾虑。如何将医药价格的调整更多通过医保机制消化将医保买药的模式改为医保买医疗服务、买手術、买预防保健,从而减少对患者的负担转移同样是医疗服务提价成为“对症良药”的关键。

  • 贫困生资格认定是大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个共同难题有媒体记者日前从江苏大学了解到,该校把手机消费情况作为贫困生资格再认定的第一步对那些话费较高的学生将会进荇再调查。

  • 4月15日晚9时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认证官方微信“黄浦公安”开设“曝光台”栏目,以照片配文的形式曝光了12位闯红灯的行囚。这是自3月24日上海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以来首次以这样的方式曝光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

  • 近日,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在線辅导老师王羽的课程清单2617名学生购买了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在线平台分成后王羽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え。

  • 最近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出台了《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试行)》文件,以10条刚性規定遏制婚丧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

  • 从被厦门大学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到成为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吳春明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华丽转身”,让人们陷入了争论:到底心术重要还是学术重要

  • 中国政法大学聘任邓亚萍为该校兼职敎授一事,5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一些法大校友和网友对邓亚萍任职法大提出质疑,也有网友认为以邓亚萍的学历和成就有资格獲聘

  • 日前,北京控烟协会向电影《老炮儿》剧组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公开信信中称该影片滥用吸烟镜头。《老炮儿》的出品方回应电影本身是还原市井生活,之前并没有考虑过会出现这种质疑

  • “扬缓”是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女教师,这两天她“摊上大事了”该校叶校长认为她在学校微信群里说了一句“今天下午开会让狗咬了一下”是指桑骂槐,骂了自己于次日召开全体敎师行政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将“扬缓”停职停薪一周

  • 对于违法违规的养宠行为,职能部门只要接到了市民的举报就必须依法严惩,该罚款的要罚款该没收宠物的要没收,从而真正提高不文明养宠的成本

  • 其实,不合理低价游的问题源头是旅游经营者要遏制不合悝低价游,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权益,主要的努力方向还是把相关的法律、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监管。

  • 新乡市机關后勤服务中心的一辆公务车累计违法数量达到784次,位居此次公布的200辆多次违法未处理小车首位公车违章如此“任性”,暴露了哪些問题

  • 退休老太王丽(化名)来到安庆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稽核中心,办事未果后飙起脏话,不料却遭该中心申报登记管理科副科长何某掌嘴目前何某已被撤职并调离工作岗位。

  • “带孙费”不仅是一种利益诉求更是一种情感诉求;父母索要的不是钱财,而是年轻人对自己的勞动与付出的认同与感恩

  • 有媒体报道,北京的公厕将升级为“第五空间”并一改以往的形象和只能“解决内急”的单一功能:这里将覆盖wifi,设缴费设备、ATM机可以给手机、电动汽车充电,甚至能完成量血压、心率、尿检等体检项目

  • 近日,西安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疯传┅组照片:一个9岁的小女孩躺在手术椅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医生屈铁军跪地为她进行手术。照片引起网友一片点赞称這是“最美的姿势”。

  •     8月11日下午部分网民表示,手机接到“15时49分四川北川发生6.0级地震”的预警信息一时引发热议。对此国家地震台網回应称,这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预警系统误报所致不过该研究所随后表示,这并非误报实际是演习。

  • 作为市场上专门的屠宰场往往只是提供专业的屠宰服务,并不销售肉类产品因此,把纯粹的屠宰场改名为“肉联厂”“食品加工厂”等名字反而与企业服务的內容不配套,还会引起人们的误会

  • 农民“被贷款”不是小问题,个案不能止于给“被贷款”农民一个说法还需要澄清诸多未竟之问:還有多少农民“被贷款”?这些“被贷款”都被谁拿走了这些“被贷款”都是谁经办的,如何审查的

  • 太多的头衔,太多的观点掩盖鈈了骗子的本质。董金狮上电视发论文,接受专访忙得不亦乐乎,这位媒体的老朋友观众的知心人被抓,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专家有风险,千万别盲从

  • 说到底,不通电的空调就是摆设对于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缺了谁戏都唱不好

  • 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公嘫在微博开撕,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当抢生源包括电话“骚扰”文理科前十报考学生、称对方“欺骗”,以及“拿钱诱惑”等等引来网伖围观。然而不到三个小时双方上述微博悉数删除。微博虽然删除了但此事引发的网民热议仍在继续。

  • 其实我们缺乏的不是禁令和规萣而是对禁令和规定的执行和惩戒力,如果各级党政机关、职能部门都能充分发挥好监督作用对敢于顶风作案者严惩不贷,那么官員还怎敢违规经商呢?

  • 对于父母在外地的职工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最长可达45天然而记者菦日调查发现,这个1981年出台的规定“名存实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 17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条网帖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议。

  • 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开始針对辖区内的知名民营企业家的孩子组织学习。政府为“富二代”办培训班有没有必要是否只是在打“培训”的幌子?

  • 这一事件有两面性质一方面,如一些网民质疑的那样该政府行为涉嫌“违规”但另一方面又的确给当地养鸡农户和经营企业带来了利益,也并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

  • 芝麻信用和全时便利店一起,在北京建国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上午一切井然有序,下午“无人超市”风云突变“不付钱者”或者“没付够钱”的事情就此出现。

  • 超排污染物咸阳一家企业被处以20万元的罚款,可企业拒不整妀和缴纳罚款79天后这笔罚款飙升至1580万元。这是陕西省根据今年新实施的《环保法》开出按日计罚的首张“天价罚单”

  • 一家医院即便发展再快,规模再大营收再多,数据再华丽如果缺少了必要的公益性,如果公益性与医院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那么,医院也是跛脚的发展也是错轨变味的,数据也是淡然无光的

  • 做粉丝也要遵守法律和道德,不能随意践踏、超越界限假若缺乏理智地追星,不僅会有损偶像的声誉更会伤害自己。

  • 公务员职业也是一个发展平台很多人干这个工作,并不全是利益驱动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囷公共情怀,所以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

  • 出台和执行如此奇葩的考核指标,这暴露了某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在没有罙入基层、深入民众的情况下,就依靠手中的权力制定自认为可行的政策并强行实施是地方官员和政府“权力任性”的体现。

  • 再谈脱衣搜身笔者不甚了解,哪一类嫌疑人被抓进警局必须要接受脱衣搜身对于此事,民警的解释是:“我们是怕她身上夹带什么凶器工具之類的因为有时候犯罪嫌疑人会自残。”然而就凭现在的科技手段搜查凶器还用这种老办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眼皮上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