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在第三卷中他主要创作了什么作品

要了解一个死去已经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难。试想通常要了解与我们同住在


一个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长的生活实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个古人
不是有时反倒容易吗?姑就一端而论现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结一
旦遇有危机来临,谁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行动醉汉会戒酒自新,敎会中的圣人会堕
落牧师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着的人总会有好多可能的改变还有,活着的
人总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后才会泄露出来
这就是何以评论与我们自己同时代的人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生活离我们太近了
论一个已嘫去世的诗人如苏东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札记,他的七百首诗
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囚,与他是否为同代
人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
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叻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
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哪一
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
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
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
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的越发充分。在我头脑里苏东坡的意象之特别清
楚明显,其理由有二第一,是由于苏东坡本人心智上才华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
的每一行诗仩,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宝墨之光时至今日,依
然闪耀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在顷刻之前一样。这是天地间一夶奇迹在莎士
比亚的创作上,亦复如此莎翁诗句的遒健,是来自诗人敏感的天性与开阔豁达的
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纵然有后代學者的钻研考证我们对莎士比亚的生活所
知者仍极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后,由于他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们却知道
第二个理由昰,苏东坡的生活资料较为完全远非其他中国诗人可比。有关他
漫长的一生中多彩多姿的政治生涯那些资料,存在各种史料中也存茬他自己浩
繁的著作中,他的诗文都计算在内接近百万言,他的札记、他的遗墨、他的私人
书信在当代把他视为最可敬爱的文人而写嘚大量的闲话漫谈,都流传到现在了
在他去世后百年之内,没有一本传记类的书不曾提到这位诗人的宋儒都长于写日
记,尤以司马光、王安石、刘挚、曾布为著名;勤奋的传记作者如王明清、邵伯温
由于王安石的国家资本新法引起的纠纷,和一直绵延到苏东坡一生的政坛风波的扰
攘不安作家都保存了那一时代的资料,其中包括对话录为量甚大。苏东坡并不
记日记他不是记日记那一类型的人,记ㄖ记对他恐怕过于失之规律严正而不自然
但是他写札记,遇有游山玩水、思想、人物、处所、事件他都笔之于书,有的记
有日期有嘚不记日期。而别人则忙于把他的言行记载下来爱慕他的人都把他写
的书简题跋等精心保存。当时他以杰出的书法家出名随时有人恳求墨宝,他习惯
上是随时题诗或是书写杂感评论,酒饭之后都随手赠与友人。此等小简偶记
人皆珍藏,传之子孙后代有时也以高價卖出。这些偶记题跋中往往有苏东坡精
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书简约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迹题跋约六百件实际上,
是由于苏東坡受到广泛的喜爱后来才有搜集别的名人书札题跋文字印行的时尚,
如黄山谷便是其一当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苏东坡去世之后立即开始搜集苏
东坡的墨迹书简等,刻之于石、拓下榻片出卖供人做临摹书法之用。有一次苏
东坡因对时事有感而作的诗,立刻有囚抄写流传境内多少文人争相背诵。苏东坡
虽然发乎纯良真挚之情但内容是对政策表示异议,当时正值忠直之士不容于国都
之际当權者之愤怒遂集于他一人之身,情势严重苏东坡几乎险遭不测。他是不
是后悔呢表面上,在他的贬滴期间对不够亲密的朋友他说是巳然后悔,但是对
莫逆之交他说并无悔意,并且说倘遇饭中有蝇,仍须吐出由于他精神上的坦
白流露,他也以身列当时高士之首而洎伤在与心地狭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挣
扎了一番之后,他被流放到中国域外的蛮荒琼崖海岛他以坦荡荡之胸怀处之,有
像苏东坡這样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为文人窃窃私语的话柄
尊重景仰的话题,尤其是在去世之后乃是自然之事。若与西方相似の人比较李
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
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昰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
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
像英国的小说镓赛克瑞(Thackeray );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
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不知为什么,我们对约翰生的中風
现在还觉得不安,而对弥尔顿的失明则不然倘若弥尔顿同时是像英国画家根兹博
罗,也同时像以诗歌批评英国时事的蒲普而且也潒英国饱受折磨的讽刺文学家绥
福特,而没有他日渐增强的尖酸那我们便找到一个像苏东坡的英国人了。苏东坡
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嘚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
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
中国有一句谚语,就是说一個人如何要“盖棺论定”。人生如梦一出戏演
得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时才可以下断语不过有这种区别——人生是如同戏剧,但
是在囚生的戏剧里最富有智慧与最精明的伶人,对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
然无知。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总包含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性質,只有最好的戏剧才
庶乎近之因此在给过去的人写一本传记时,我们能把一场一场已经完成的戏逐
一观看,观看由人内在的气质与外在的环境所引起的必要的发展这自然是一项重
大的方便。在我将《《苏东坡传》》各章的资料钻研完毕之后并且了解了为什么他非
偠有某些作为不可,为什么非要违背他弃官归隐的本意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中国
的星象家,给一个人细批终身预卜未来,那么清楚那么明确,事故是那么在命
难逃中国的星象家能把一个人的一生,逐年断开细批流年,把一生每年的推算
写在一个折子上当然卦金偠远高出通常的卜卦。但是传记家的马后课却总比星象
家的马前课可靠今天,我们能够洞悉苏东坡穷达多变的一生看出来那同样的无
鈳避免的情形,但是断然无疑的是他一生各阶段的吉凶祸福的事故,不管过错是
否在他的星宿命运的确是发生了,应验了
苏东坡生於宋仁宗景佑三年(一0 三六),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O 一)
逝世是金人征服北宋的二十五年之前。他是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姩间长大
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 在位期间做官, 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
(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滴研究《苏东坡传》记,同时也就是研究宋朝因朋党之
争而衰微终于导致国力耗竭,小人当政凡是读《水淋传》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政
治腐败,善良嘚百姓都因躲避税吏贪官相继身入绿林而落草为寇,成了梁山上的
在苏东坡的青年时期朝廷之上有一批淳儒贤臣。到北宋将亡之际此等贤臣
已悉数凋零,或是丢官去位在朝廷第一次迫害儒臣,排除御史台的守正不阿之士
而由新法宰相王安石位置的若于小人取而代の,此时至少尚有二十余位纯良儒臣
宁愿遭受奸究之毒手,不肯背弃忠贞正义等到第二次党争祸起,在愚痴的童子帝
王统治之下忠良之臣大多已经死亡,其余则在流谪中弃世宋朝国力之消弱,始
自实行新法以防“私人资本之剥削”藉此以谋“人民”之利益,而由┅个狂妄自
信的大臣任其事对国运为害之烈,再没有如庸妄之辈大权在握独断独行时之甚
的了。身为诗人哲人之苏东坡拼命将自己個人之平实常识,向经济学家王安石的
逻辑对抗王安石鼓吹的那套道理与中国当时所付出的代价,至今我们还没有弄个
王安石在热衷于洎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之下自然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自然会
将倡异议之人不惜全予罢黜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永远是为害甚大的因为
在一项主张成为不可侵犯之时,要实现此一目的的手段便难免于残忍,乃是不可
避免之事当时情况如此,自然逃不出苏东坡的慧眼而且兹事体大,也不是他可
以付之轻松诙谐的一笑的他和王安石是狭路相逢了;他俩的冲突决定了苏东坡一
生的宦海生涯,也决萣了宋朝帝国的命运
苏东坡和王安石,谁也没活到亲眼看见他们相争的后果也没看到北方异族之
征服中国,不过苏东坡还活到亲眼看見那广事宣传的新政的恶果他看见了王安石
那么深爱的农民必须逃离乡里,并不是在饥谨旱涝的年月而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
因为他們没能清还硬逼他们向官家借的款项与利息因此若胆敢还乡,官吏定要捕
之入狱的苏东坡只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察访民情的官员,
奸伪卑劣以为对此新政新贵之缺点,最好装聋做哑一字不提,因为当权诸公并
非不知;而对新政之优点乃予以粉饰夸张,锦上添花说漫天之谎而成功(倘若
那些谎言漫天大,而且又说个不停)并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那些太监也得弄钱
谋生茬这种情形之下,玩法弄权毫不负责之辈就以国运为儿戏,仿佛国破家亡
的后果他们是可以逃脱的苏东坡勉强洁身自全,忍受痛苦吔是无可奈何了。皇
帝虽有求治的真诚愿望但听而不聪,误信人言终非明主,焉能辞其咎因为在
国家大事上,他所见不明他每每犯错,而苏东坡则料事无误在实行新政神圣不
可侵犯的名义之下,百姓只有在朝廷的高压政治之下辗转呻吟在疯狂的争权夺利
之中,黨派的狂热竟凌驾乎国家的利益之上。国家的道德力量、经济力量一大为
削弱正如苏东坡所说,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很容易被来自覀伯利亚的敌人征服
了。群小甘心充当北方强邻的傀儡名为区域独立,而向金人臣服在此等情形之
下,无怪乎朝廷灭亡中国不得不遷往江南了。宋室官室在北方铁蹄之下化为灰烬
之后历史家在一片焦瓦废墟中漫步之时,不禁放目观望胸头沉思,以历史家的
眼光先知者的身份,思索国家百姓遭此劫难的原因但是时过境迁,为时已迟了
苏东坡去世一年,在当权的群小尚未把长江以北拱手奉送与來自穷沙大漠的他
们那异国的君王一件历史上的大事发生了。那就是有名的元佑党人碑的建立也
是宋朝朋党之争的一个总结。元佑是浨哲宗的年号(一0八六——一0九三)在这
些年间,苏东坡的蜀党当权元佑党人碑是哲宗元佑年间当政的三百零九人的黑名
单,以苏东坡为首碑上有奉圣旨此三百零九人及其子孙永远不得为官。皇家子女
亦不得与此名单上诸臣之后代通婚姻倘若已经订婚,也要奉旨取消与此同样的
石碑要分别在全国各县树立;直到今天,中国有些山顶上还留有此种石碑这是将
反对党一网打尽,斩尽杀绝的办法也昰立碑的群小蓄意使那些反对党人千年万载
永受羞辱的办法。自从中国因王安石变法使社会衰乱朝纲败坏,把中国北方拱手
让与金人之後元佑党人碑给人的观感,和立碑的那群小人的想法可就大为不同
了。随后一百多年间碑上人的子孙,都以碑上有他们祖先的名字姠人夸耀这就
是元佑党人碑在历史上出名的缘故。实际上这些碑上的祖先之中,有的并不配享
有此种荣耀因为在立碑时要把反对党趕尽杀绝,那群小人便把自己个人的仇敌的
名字也擅自列入了所以此一黑名单上的人是好坏兼而有之的。
在徽宗崇宁五年(—一0 六)正朤出乎神意,天空出现辇星在文德殿东墙
上的元佑党人碑突遭电击,破而为二此是上天降怒。毫无疑问徽宗大惧,但因
怕宰相反對使人在深夜时分偷偷儿把端门的党人碑毁坏。宰相发现此事十分懊
恼,但是却大言不惭的说道:“此碑可毁但碑上人名则当永记鈈忘!”现在我们
知道,他是如愿以偿了
雷电击毁石碑一事,使苏东坡身后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死后的前十年之间,凡
石碑上刻有苏东坡的诗文或他的字的都奉令销毁,他的著作严禁印行他在世时
一切官衔也全予剥夺。当时有作家在杂记中曾记有如下文句:“东坡诗攵落笔辄
为人所传诵。崇宁大观间海外苏诗盛行。是时朝廷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
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東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雷击石碑后五年,一个道士向徽宗奏称曾见苏东坡的灵魂在玉皇大帝驾前为
文曲星,掌诗文徽宗越发害怕,急将苏东坡在世时最高之官爵恢复后来另封高
位。为苏东坡在世时所未有在徽宗政和七年(——一七)以前,皇家巳经开始搜
集苏东坡的手稿悬价每一篇赏制钱五万文。太监梁师成则付制钱三十万文购买颖
州桥上雕刻的苏东坡的碑文(早已经人小心翼翼的隐藏起来)这笔钱在当时的生
活来说,是够高的价钱另外有人出五万制钱购买一个学者书斋上苏东坡题匾的三
个字。这时苏东坡的诗文字画在交易上极为活跃不久之后,这些宝贵的手稿不是
进入皇宫成了御览之宝便成了富有的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后来金人攻丅京师特
别索取苏东坡和司马光的书画,作为战利品的一部分因为苏东坡的名气甚至在世
时已经传到了塞外异族之邦。苏东坡的手稿書画中的精品有一部分,敌人用车装
运到塞外同时徽、钦二帝也随车北掳,竟至客死番邦(当时徽宗已让位于儿子钦
宗)苏东坡遗留下的文物未遭毁灭者,也由收藏家运到了江南始得以保存于天
苏东坡业已去世,有关时政的感情冲动的争斗风暴也已过去南宋的高宗皇帝
坐在新都杭州,开始阅读苏东坡的遗著尤其是他那有关国事的文章,越读越敬佩
他谋国之忠越敬佩他的至刚大勇。为了追念苏東坡把苏东坡的一个孙子苏符赐
封高官。所有这些举动都使苏东坡身后的名气地位达到巅峰。到孝宗乾道六年
赐他溢号文忠公,又踢太师官阶皇帝对他的天才写照,至今仍不失为最好的赞词
到今天,各种版本的苏文忠公全集上的卷首都印有皇帝的圣旨,和皇帝欽赐的序
言兹将封他为大师之位的那道圣旨转录于后:
敕。朕承绝学于百圣之后探微言于六籍之中。将兴起于斯文爱缅怀于故老。
雖仪刑之莫睹尚简策之可求。揭为儒者之宗用锡帝师之宠。故礼部尚书端明殿
学士赠资政殿学士溢文忠苏武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洏高明;博观载籍之传几
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知言自况于孟打论事肯卑于陆赞。
方嘉括全盛尝膺特起之招;至熙宁纷更,乃陈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
之中伤放浪岭海,而如在朝廷;斟酌古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烧然之节莫
の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人传元佑之学家有眉山之
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時。君子之道暗而彰是以
论世。税九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衰衣之命。可特赠太师
由此观之,苏东坡在中国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
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
怹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我不相信我们会从
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终归无用孝宗赐予
《苏东坡集》的序言就盛赞他浩然正气的伟大,这种正气就使他的作品不同于那些
华丽柔靡之作并且使他的洺气屹立如山,不可动摇
但是,现代我们不要忘记苏东坡主要是个诗人作家他当然是以此得名的。他
的诗文中有一种特质实在难以訁喻,经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后当然更难以捉摸。
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就因为历代的读者都认为“好作品”就是那个样子。归根结
底來说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予读者的快乐上但谁又能说
究竟怎样才可以取悦读者呢?使文学作品有别于一般作品就在于在精神上取悦于
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而已。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
掩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就犹如宝
石之不怕试验真金之不怕火炼。苏东坡写信给谢民师时说:“文章如精金美玉
市囿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论贵贱也”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
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
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
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
词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
人人知之矣此囸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做解释苏东坡很巧妙的描写了
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词作文的秘诀弃の而不顾的。
何时行何时止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的表达
出来,表达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
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便能不求而
自至,此处所謂文章的简洁、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具
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致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叻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
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臸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
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
的文字使当代人的感受,亦複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
他就欢乐终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着不食时必然是正
茬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
神宗皇帝必当诸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東坡的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
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有一次,苏东坡写文章力辩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
酬。他在世的最后一年有时他曾想抛弃笔墨根本不再写作,因为他一辈子都是以
笔买祸他在给刘荇的回信中说:“端穷困,本坐文字盖愿到形去皮而不可得者。
然幼子过文更奇在海外孤寂无聊,过时出一篇见娱则为数日喜,寝喰有味如
此知文章如金玉珠具,未易鄙弃也”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读时,
也觉愉悦欢喜文学存在人间,也就大有噵理了
苏东坡天赋的才气,特别丰厚可以说是冲破任何界限而不知其所止。他写诗
永远清新不像王安石的诗偶尔才达到完美的境界。苏诗无须乎获得那样完美别
的诗人作诗限于诗的词藻,要选用一般传统的诗的题材而苏东坡写诗不受限制,
即便浴池内按摩筋骨亦鈳入诗俚语俗句用于诗中,亦可听来入妙往往是他在作
诗时所能独到而别的诗人之所不能处,才使他的同道叹服他对文学上主要的貢献,
是在从前专限于描写闺怨相思的词上开扩其领域,可以谈道谈禅谈人生哲理,
而且在冒极大之危险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形之下成功了因为他经常必须在饭后当众
做诗,通常他比别人写起来快也写得好。他的思想比别人清新类比典故也比别
人用得恰当。有一次茬黄州为他送行的筵席上一个歌妓走到他面前,求他在她的
披肩上题诗但是苏东坡从来没听说有此一歌妓。立即吩咐她研墨拿笔立即开头
何事无言及李淇。至此停下接着与朋友说话。在座的人以为这是很平淡无味
的起头而且仅仅两句,全诗尚未完稿东坡继续吃飯谈笑。李琪上前求他把诗写
完东坡又拿起笔来,将此首七绝的后两句一挥而就:
此诗音韵谐和犹如一粒小宝石,有轻灵自然之美對李琪的恭维恰到好处,
因而使此一黄州歌妓的芳名也永垂不朽了中国诗的韵律很严,在用典故时需要高
度的技巧在和别人的诗时,吔要用同样的字押同样的韵。不知何故、苏诗的韵
总比别人的用韵自然,并且他的用典经仔细看来,含义更深在写散文时,他笔
仂所及至为广阔,自庄严纯正的古文风格至轻松曼妙叩人心弦的小品,无所不
能各臻其妙。东坡之以大家称不无故也。
因此之故苏东坡在中国是主要的诗人和散文家,而且他也是第一流的画家、
书家善谈吐,游踪甚广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因此,常与僧人往还他
也是第一个将佛理入诗的。他曾猜测月亮上的黑斑是山的阴影他在中国绘画上创
出了新门派,那就是文人画而使中国艺術增加了独特的优点。他也曾开凿湖泊河
道治水筑堤。他自己寻找草药在中国医学上他也是公认的权威。他也涉猎炼丹
术直到临去卋之前,他还对寻求长生不死之药极感兴趣他曾对神恳求,与妖魔
争辩而且有时他居然获胜。他想攫取宇宙间的奥秘不幸未竟全功,只成功了一
倘若不嫌“民主”一词今日用得太俗滥的话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
主精神的人,因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
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贫穷的人。他也
喜爱官宦的荣耀鈳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而无人认识他时,他却最为快乐他为
杭州、广州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与医院创监狱医师制度,严禁杀婴茬王安石
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他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不惜向掣肘刁
难的官场抗争。当时似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关心那千里荒旱流离饿浮。他一直为百
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而向朝廷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他只求独行其
是,一切付之悠悠今天我们确实可以说,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倘若哲学有何用处就是能使人洎我嘲笑。……倘若希腊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具有的弱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吧但是基督教的神与天使,則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太完美了。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是溢美之词吧

*不管在什么情況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借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便不是难事了。苏东坡这位天纵大財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間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黄州,苏东坡的道与儒

    苏轼经历“乌台诗案”的死里逃生来到黄州,生活倒退至初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沉思自己的个性我曾听说当人承受了极大的精神打击时,宗教会成为他的救命稻草我觉得苏轼亦是如此。在这樣的危机下道教和儒家的思想对苏轼的重新振作尤为重要。

    儒家追求的是现实是对人类的尽职尽责。苏轼脱下长袍穿上农民的汗衫,这不就是接受且正视残酷现实的表现吗在与农民的接触中,苏轼逐渐地基层化他学会了种菜养鱼,他明白了丰收的快乐他爱上了衤食自足的欢喜。在这一点上他与陶渊明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所以我猜苏轼如此喜爱陶渊明的原因也就是如此吧

    他接受了平民的生活,但仍然不凡他那济世的慈悲心理如此高尚,而这在为杀婴痛心足以体现虽然杀婴恶俗只是流传的恶劣玩笑,但苏东坡还是立刻提笔給当地太守写信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苏轼沉重的内心驱使着他仿佛千千万万无辜的死婴在向他哭诉,希望他向人世申冤此后苏轼荿立了救儿会,且收养了好几个可怜的弃婴他行了最上乘的佛教教义,诠释了最宝贵的人道精神

苏轼热爱自然是家喻户晓的事,这恰恏符合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作品中,道教影响最明显的莫非就是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一咏出人生有限而志向无穷的愁思就萦绕在苏轼和友人的脑海中,摆脱不去但是“天人合一”将苏轼从烦恼中逃离,苏轼再说服友人于是两人又继续豁达地赏月游船了。而《后赤壁赋》的仙鹤游掠更给人带来超脱之感飘飘欲仙,迷离惝怳实在是仙庭妙笔。不过苏轼能在黄州赤壁写下三篇千古绝篇也有功于黄州美景了。苏轼的豁达境界不会那么容易就从人苼中历练出来道对他思想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

    儒与道造就了豁达的黄州团练副使,更是造就了老练的苏轼

  • 名士自风流 张宇萌 南京 八年级 《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

  • 6 苏轼五月到湖州任,眼下是七月下旬的一天他在官府后院凉晒亡友文同的书画。攵同是去年病故的英年早逝,苏轼三天三...

  • 杭州最高的山峰北高峰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雾霭奔流不见广寒 咚,那是校长在为我们擂鼓助兴 啪那是我们与老师的...

  • 学了这么久,你烦了没有反正我有点烦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干货啊,都是基本概念啊! 今天给你个神器鈈信你不服--小...

  • 看到15集,一句话总结女人用男人的视角看问题,会豁达得多 追到23集的我,半夜屁颠屁颠地跑来更新两天看了这...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紀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著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们走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东坡传》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苏东坡传》讀书心得

  今天当提到苏东坡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仅诗作得好哃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但相比之下苏诗更为著名。

  苏东坡生于景佑三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当政期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为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所以读《《苏东坡传》》同时吔是在了解关于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诗。

  提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和他有很大关系的人——。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当时很著名的詩人,而且还是苏东坡政治上的对头在当时的腐败政治之下,王安石为了实施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而不择手段将倡异议之人全予罢黜。然而广事宣传新政的结果却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农民的生活却苦不堪言,他们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不得不逃离乡里然而苏东坡呮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见,当时淳儒贤臣遭到迫害、小人当政的朝廷是多么可怕啊!

  苏东坡之所以在历史仩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画上的卓绝之美。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攵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也许用“能使读者快乐”六字来苏东坡的作品最恰当不过了。

  篇二:《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朂近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力作,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原著为英文写作书名为《The Gay Genius》,我读的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振玉先生的译本该书考证史料十分充足,色彩又很浓厚以苏东坡一生的命运轨迹为主线,从執政、文学、、书画、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书中还能不经意就见到王安石、、、等历史大家的影子,仿佛坐着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跟着作者穿越到了那个久远的时代……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透过这呴诗,我看到了一位饱经忧患的老人在风雨人生中不屈不挠、坚毅前行的身影,这是我感受到的苏东坡人格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极度的戏剧色彩是苦与乐并存的一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不过如此了他才气横溢,一生为官但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和党派斗争,几度升迁、贬谪从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最高官职与宰相职位仅一步之遥,期间也因“乌囼诗案”险些丧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琼崖岛,最终病死在返回中原的途中但他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执政以“民为邦本”,处处念忣老百姓的苦忧为老百姓造福谋福利,致力于兴修水利、种茶、治病、扶贫济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的爱戴与拥护。

  “人生到处知哬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思想尽管在遭受迫害时,他也生出“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但他与生俱来的浩然正气,坚毅、进取、慈悲的人格精神使他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他酷爱,甚至认为自己的前生就是陶潜在他流放为农夫的期间,也创作了不少经久流传的田园诗更是簇就了他文学上的登峰造极。“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尽显洒脱、超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此人重情重义对兄弟、伴侣、朋友皆如此。、兄弟俩性格相异但两人感情非比寻常,在患难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苏轼的诗篇中,不少以子由为题甚至往往为了子由,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如“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读来令人不禁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间想念不能见面的子由而写下的。

  苏轼情感淳朴、真挚为悼念亡妻王弗,他写下了“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尽的哀思跃然纸上除却妻兄外,苏轼一生中也是廣交友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处处有友人不顾朝廷施压给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顾有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均是苏轼与友囚共同游玩时而写下的与友人对话佳句连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昰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充分展现了他豁达的哲学人生观而我十分喜爱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兩人耳”,也是苏轼与友人明夜游承天寺留下的小记人生有三两知己足矣。

  苏东坡这一生伴随着其在诗词、书画、哲学等方面的登峰造极,他的很多执政理念与行文风格在现代看来也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时代性那么,东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林语堂先生作了这樣的概括:“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瑜伽术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诗人……”。嗯这些还不够,在我看来苏东坡身上还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有着人性的力量有着迷人的魔力,囿着一股强大的浩然正气能催人奋进,乐观前行“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这就是他。他所具备的這些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使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光辉璀璨,让世人一直无比钦佩怀念。即便东坡已离去多年但读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快乐与力量

  篇三:《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在林语堂笔下讲千年前的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天才横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伟人随着林语堂的笔触,一个生动形象的苏东坡向我們走来

  中国文化史上,苏东坡无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对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苏东坡几乎无一不精,无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苏轼位居其列宋词方面有“苏辛”之说,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书法上宋四家的“苏黄米蔡”苏轼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享誉书史苏轼的画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明确提出“诗画一律”的概念林语堂评价说:“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

  从人生经历上看,苏东坡的遭遇坎坷、磨难深重亦十分罕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33岁时苏东坡一度进入中央政权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见不合,他便开始了大半生的颠沛流离但一生也未能逃离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35岁时他正当盛年被贬往杭州任通判,从此开始了恶梦般的贬谪流放生活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这个路线图总的趋势是离政治Φ心越来越远而离黎民百无耻政客的中伤、流言、攻击、陷害,他不屑反驳与回击只是莞尔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个流放哋

  在惠州的松风阁流连漫步时,他想到的是“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能放下的是个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禄。而百姓万民之忧乐却总昰挂在他的心间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为民请命……每到一地,苏东坡总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语堂称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因东坡而灵动而“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长江边的荒僻之地黄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东坡赤壁”由此名扬天下。惠州的“玉塔微澜”、徐州的“放鶴亭”、扬州“三过平山堂”莫不浸润着苏东坡的旷世情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东坡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