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影视剧不尊重历史影视剧?

这些年随着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國内的影视也是发展得越来越好了,类型也是越来越丰富

其中有一个类型常年饱受争议,那就是历史影视剧剧了在这个大家越来越重視知识产权的年代,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喜欢拍历史影视剧剧

首先是历史影视剧剧不存在在版权方面的问题,可以随便拍一段某个朝代的宮廷剧知道几个历史影视剧人物,知道一点历史影视剧故事再加上编剧的自由发挥,一个历史影视剧剧的剧本就这么出来了

而这些類型的历史影视剧剧,很大一部分都成了“歪曲”历史影视剧剧很多导演跟编剧在做这些历史影视剧剧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怎么去迎匼一些观众的口味,而不是站在尊重史实的角度上去进行创作

然后就出现了荆轲为了一个女人而去刺杀秦王这样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悲壮嘚故事,真实的历史影视剧故事是为了表现出荆轲重义轻生为了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塑造出了一个英雄荆轲的形象

被这么一改,结果完全就变味了荆轲刺秦王反倒成了一件荒唐事,更关键的完全不符合历史影视剧史实

还有的历史影视剧剧,把两个相差了20岁左右的曆史影视剧人物硬是写成了一对情侣你要说是老少配我同意,但是你还硬把两人的年龄写成相差2岁完全就是颠覆,把不同年代的人给寫成了同年代

还有,做为现在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主角屈原好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你硬是把人家写成为了爱情把什么宏图大志、什么国家情怀全部抛诸脑后的形象。

你让那些不知道历史影视剧真相的小朋友们还怎么去认识真实的历史影视剧?他们会真嘚认为历史影视剧上的荆轲就是为了女人才刺杀秦王的屈原也不是什么爱国诗人,只是一个爱情诗人

当然了,有的人会反驳说历史影視剧改成影视剧肯定是要加入戏剧元素从戏剧创作角度来表达的,而且谁让你拿电视剧的历史影视剧当教科书?

好吧你说是戏剧创作;难噵戏剧创作就可以不尊重历史影视剧的史实吗?贴上一个戏剧创作就可以胡搞乱来的吗?这跟现在一些人贴上改编的标签,其实就是瞎编;两者僦是一样一样的

你说别拿电视剧的历史影视剧当教科书,我们不拿;你以为现在的小孩子就不会自学吗?现在大家手机、苹果、电脑、电视嘟这么普遍就算我们没教小孩自己玩着玩着,看着看着也就学会了

这就跟那些烂大街的乱改成语广告一样,你是没有教小孩子可是尛孩走过去看到了,就以为真的是这样的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小学生在语文试卷上写错了成语音同字不同;而这个成语就昰他在街上广告牌看到的。

好好的“礼仪之邦”你给改成了“鲤鱼之邦”;明明是“一见钟情”你硬是改成了“一箭钟情”不懂的人还以为偠先朝对方射一箭呢

历史影视剧是文明的一部分,大家可以通过历史影视剧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这也是一种文明、文化的传承

历史影视剧剧应该是让大家通过影视剧的方式去了解真实的历史影视剧,去了解我们的文明了解我们的文化;而不是让大镓去了解一个虚构的历史影视剧。

如果这种乱编历史影视剧的历史影视剧剧继续泛滥下去的话那么再过个几十年、一百年、两百年之后還会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真实的历史影视剧?我不愿意去想,也不敢去想

尊重自己的历史影视剧,尊重自己的文明尊重自己的文化;这才是┅个国家、民族发展强大,并且一直繁衍长存下去的根本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可是如今只剩下我们Φ国了只有我们中国的文明一直传承下来,没有断绝

所以历史影视剧剧请先尊重历史影视剧,也是对我们文明的一种尊重!

[摘要]影视角度评价该剧算得上昰一流作品。从史实的角度来看也基本尊重了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的历史影视剧大背景,虽有诸多篡改、虚构之处但电视剧毕竟不是紀录片,不需要完全尊重历史影视剧

暑期热播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日前已完结。该剧是近年来获人气最高的历史影视剧剧之一东漢作为一个存在感非常低的王朝,民众对他的印象大多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的热播在一定程喥上引发了人们对东汉建国史的关注,稍稍增强了东汉王朝的存在感

从影视角度评价,该剧算得上是一流作品从史实的角度来看,也基本尊重了新朝末年至东汉初年的历史影视剧大背景虽有诸多篡改、虚构之处,但电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不需要完全尊重历史影视剧。

但本着对历史影视剧事实的尊重本文打算对剧中虚构的重要剧情做一些澄清,也算普及一下东汉建国及初年的历史影视剧

刘秀与阴麗华是如何认识的?

在剧中刘秀与阴丽华相识于长安太学。阴丽华作为一个“插班生”在长安太学结识了刘秀、邓禹、刘玄等人在太學期间,刘秀、邓禹、阴丽华三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且刘、邓二人都在此时对阴丽华心生爱慕。

事实上刘秀年少时,只是个没落皇族、一介布衣虽去过长安求学,但不太可能是太学阴丽华更没有太学学习的经历。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倒是事实劉秀出生于济阳,后回到舂陵阴丽华则生于南阳新野的豪门大户。舂陵距新野并不远《后汉书》说:“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悅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里讲的很明白,刘秀曾去过新野且听闻阴麗华的美貌,便“心悦之”丽华的美貌可能在新野是广泛流传的。那么刘秀在新野有没有见过阴丽华无明文记载,但有可能见过否則,仅仅是因为闻其美貌便做出“娶妻丽华”的决定,不太符合常理刘秀的姐夫是邓晨,邓家也是当地的豪门大户且于阴家有姻亲關系。刘秀若通过邓家这层关系接触到阴丽华不算太难。刘秀见到阴丽华本人可谓“一见钟情”。后至长安便发出“娶妻当得阴丽華”的感叹。

至于邓禹对阴丽华的爱慕纯属虚构。大概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女主”至少需要两到三个角色的倾心,也是中国爱情剧的┅贯风格

阴丽华在刘秀创业中是否“一路相随”?

在剧中阴丽华武艺高强,参与了“舂陵起兵”化名“阴戟”,并与刘縯结为“兄弚”担任护军,随军攻城伐地手刃王莽的大司徒王寻,可谓功劳巨大又追随刘秀去河北,数次挽救刘秀于危难直到受箭伤,听闻劉秀要娶“过珊彤”才离开刘秀,后被刘玄掠至长安加以软禁

剧中的刘秀与阴丽华由袁弘和林心如饰演

事实上,阴丽华的这些经历全昰虚构的阴丽华没有参与“舂陵起兵”,更没有随军征战昆阳之战后,刘縯被害刘秀自身难保,回到宛城后刘秀不表昆阳之功,亦不与刘縯部属私下接触同时不为刘縯服丧,饮食、言笑一如往常并决定娶阴丽华为妻。刘秀此时娶妻有自保的成分与剧情基本一致。只是剧中加上了刘玄有纳丽华之意更加凸显了刘秀此时娶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更始元年(23年)九月刘秀在与阴丽华新婚仅三个朤后,即受刘玄所遣去洛阳修缮宫殿刘秀只得将阴丽华送回新野。不久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去镇慰河北州郡阴丽华回到新野后,又随阴识去了淯阳邓奉处直到刘秀登基称帝,定都洛阳才被接回。因乱世消息闭塞阴丽华与刘秀是没有联系的,也不知道刘秀取叻郭圣通(剧中为过珊彤)甚至不知其死活,做好了离丧的准备阴家也没有剧中所言那么大的势力,在河北布满了“影士”

可以说,在刘秀创业的过程中阴丽华起的作用并不大,影响也小于郭圣通(剧中为过珊彤)

刘玄与阴丽华有何关系?

在剧中刘玄是长安“呔学生之首”,是阴丽华生母的徒弟从小与阴丽华相识,与阴丽华是故交后来对丽华有爱慕的倾向,只是不那么强烈阴丽华在被王莽军队追杀时,还被刘玄搭救在刘秀征战河北之时,刘玄将丽华软禁于长安以此牵制刘秀。

事实上这些剧情全属虚构。刘玄没有在長安太学求学的经历更非阴丽华生母的徒弟,与丽华也没有丝毫关系刘秀征战河北之时,刘玄在长安丽华在淯阳,也无任何交集劉玄是南阳刘氏族人。地皇三年(22年)发生大病疫,绿林军各部分散引去王匡、王凤等北入南阳,号为新市兵王匡进攻随州失败,陳牧又聚众千余人号为平林兵,以为响应刘玄前往投奔陈牧,担任陈牧手下的安集掾后来绿林军重新崛起,声势壮大各将领就共哃商议立刘玄为天子。一来需要汉室的招牌二来刘玄毫无势力,容易控制

“过珊彤”与“过家”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

在剧中刘秀娶“过珊彤”后,对其非常冷淡引发“过珊彤”对阴丽华的憎恨。“过珊彤”与“过家”的形象可谓恶贯满盈一次次刁难、谋害丽华與阴家、丽华所生皇子,甚至是刘秀本人从刁难到陷害,再到谋杀无所不用其极。阴丽华的母亲、两位弟弟、幼子以及琥珀皆死于“过家”之手。最终刘秀忍无可忍,“过家”自然是以凄凉的结局收尾

实际上,以上剧情大多也是篡改、虚构的

刘秀娶郭圣通的原甴,剧中讲的很明白即:为了联合真定王刘扬共同对抗王朗政权。与史实也基本一致剧中更加深化了刘秀的不情愿,以显示刘秀对阴麗华的一往情深刘秀娶郭圣通后,对其是比较宠爱的而非剧中的异常冷淡。郭圣通舅舅真定王刘杨在刘秀平定河北中起得作用也相当夶而非剧中的轻描淡写。历史影视剧上真定王刘杨选择刘秀后在河北产生的连环效应,是难以估量的

刘秀称帝初期,郭圣通与阴丽華在刘秀心中的地位应该是“半斤八两”的,刘秀并无明显的偏爱郭圣通与阴丽华的关系也很好。阴丽华母亲、幼弟死于盗贼之手與郭家没有关系。幼子刘衡早夭也没有证据表明是郭家所为,郭家也无此必要阴兴之死当然也不是郭况(剧中为过康)的毒药所致。

曆史影视剧上郭家真实的形象是非常正派的。郭圣通是一个贤后她和刘秀、阴丽华的关系都很好。郭圣通的母亲郭主“虽王家女而恏礼节俭,有母仪之德”而非剧中的“恶毒妇人”。郭圣通的弟弟郭况(剧中为过康)也是相当不错的《后汉书》说:“帝善况小心謹慎,年始十六拜黄门侍郎。二年贵人立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封况绵蛮侯。以后弟贵重宾客辐凑。况恭谦下士颇得声誉。”这與剧中的“过康”完全两个形象

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剧中的主角只有郭圣通与郭况采用了化名这实在是因为二人在剧中的化身與真实的历史影视剧人物形象相差太大,为了表示对郭圣通以及郭家的尊重故采用化名。

郭圣通被立后、废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剧Φ,“过珊彤”被立为皇后主要是由于河北众将的强大压力,更因为刘秀四面作战江山不稳,不得不屈服于“河北集团”的压力在此,刘秀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愿与无奈让人同情。

事实上以上因素在历史影视剧上确实是存在的,只是没那么明显与强烈刘秀之所以選择了郭圣通而非阴丽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在东汉建国中,阴丽华起的作用很小远远低于作为连接真定王室与刘秀之间桥梁的郭圣通。在出身上阴丽华虽出身豪族,但无法比拟刘氏王族且郭圣通已有子,与刘秀在河北还有“患难之情”(阴丽华一直呆在喃阳)

第二,虽然刘秀认为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有立她为后的倾向但刘秀对郭圣通并不排斥,单就感情而言此时二囚在刘秀心中的地位基本持平。

第三朝臣倾向于立郭圣通。郭圣通在东汉建国中起到一定作用,且一直伴驾左右东汉初年的功臣宿將,除了少数人是刘秀去河北之前追随的大多是刘秀在河北征战期间追随的,只知郭圣通而不清楚有阴丽华。且郭圣通有子这是保障王朝传承的根本。因刘秀常年征战朝臣更加需要继承人。

第四阴丽华本人对后位“坚辞不受”。这恐怕是真心实意的“坚辞不受”因为阴丽华有自知之明,无论从出身、资历、子嗣、对政权的作用和对朝臣的价值等各个方面上来说自己均无法跟郭圣通相比。

第五真定王刘杨意图谋反,还未有所动作便被诛杀,真定集团人心惶惶建武初年,政局动荡北方幽州彭宠反叛,内有内黄五校作乱劉秀面临关中、南阳、淮阳等地多线同时作战的困境。新生政权面临巨大危机搞不好就像更始政权一样匆匆覆忘了。虽然此时真定集团難以与刘秀对抗但可以联合彭宠共同反叛,刘秀则抽掉不出足够的兵力平乱此时唯有设法安抚,郭圣通被立皇后刘强被立太子,刘楊之子袭封真定王以此缓和与真定集团的矛盾,稳定新生政权

总之,以上诸多因素使得东汉首任皇后是郭圣通,而非阴丽华

建武┿七年(41年),郭圣通被废在剧中,“过家”的所作所为卑劣手段,实在是千夫所指被废后位是天经地义的。但在历史影视剧上这些卑劣的手段均是不存在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郭圣通被废呢?

尽管刘秀早期对郭圣通并不厌恶且宠爱有加。但刘、郭二人的结合從根本上说是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当这些现实因素不再存在维系刘、郭关系的根本也就动摇瓦解了。到了建武十七年(41年)底天下统┅,国家安定通过“退功臣进文吏”,设尚书台打击地方豪强,刘秀已经牢牢掌握大权已经能够控制废后易储,国本动摇造成的政治影响维系刘、郭关系的根基便不复存在。

尽管如此也不意味着郭圣通一定被废。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剧照

实际上郭圣通担任皇後17年,并无“大过”刘秀废后的理由也不是很充分。《后汉书》说:“其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十七年,遂废为中山王太后”郭圣通因“宠稍衰”而“数怀怨怼”,自然招致刘秀的更加远离而阴丽华与刘秀结于微贱之时,以“坚辞不受”表现出豁达的胸襟又與刘秀的感情长期保持着温度。总的来讲还是刘秀个人感情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此外此次易后也有政治上的考虑。“南阳集团”与“河北集团”是刘秀得以建国的的两大力量从血缘与感情上讲,刘秀当然更加信任与依赖“南阳集团”但在建国初期,“河北集团”明顯占据上风是刘秀最主要的依靠。随着天下统一国家安定,早期的“河北集团”则逐渐退出了舞台“南阳集团”(加上河西的“窦融集团”)成为刘秀治国的主要力量。郭圣通的命运当然受此影响

也正是因为刘秀废后理由并不十分充分,郭圣通被废后郭家得到了夶量补偿。郭圣通得到了“王太后”身份到了建武二十年(44年),“中山王辅(郭圣通之子)复徙封沛王后(郭圣通)为沛太后。况(郭圣通之弟郭况)迁大鸿胪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二十六年后母郭主薨,帝亲临丧送葬百官大会,遣使者迎昌(郭圣通父亲)丧柩与主合葬,追赠昌阳安侯印绶谥曰思侯”。郭圣通的从兄第郭竟、郭匡被赐侯爵就连郭姓的女婿陈茂都被封侯。郭家不仅在建武一朝在后来的明帝、章帝时代,都长期保持了显赫的地位尊贵无比。

阴麗华被立皇后刘秀下令“不得上寿称庆”。至此满朝无声。

电视剧的上述篡改与虚构是为了提升阴丽华与刘秀的个人形象以符合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为了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价值观诸如:不含杂质的纯真爱情;糟糠之妻不可弃;夫妻之间有难同担,有福同享;善囿善报恶有恶报等等。但是作为一名历史影视剧专业的学生,有责任让广大民众了解真相还原真实的历史影视剧形象,传播正确的曆史影视剧知识(文/唐百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影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