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工匠类书籍有哪些?

提炼和概括“什么是中国工匠精鉮”是增进工匠精神社会共识与教育引导的首要问题基于“工匠”内涵的解读及其“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的历史探究,将“工匠”专业成长的阶段与“尚技崇德”的工匠品质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层次维度与内容维度初级阶段工匠精神嘚主要内容是“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高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则体现为“作为工匠的境界追求”“精益求精、宁静致远”莋为高级阶段中国工匠精神的具体表述,应成为“中国制造人”建立和培养质量意识的价值指引
  关键词 工匠;中国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宁静致远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社会的热烈讨论“什么是工匠精神”成为社會大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如何将众说纷纭的观点提炼和概括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有利于增进社会共识与教育引导,则是目前迫切需要深入思考与解读的首要问题
  一、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及其现代转型是解读中国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
  (一)以工匠解读工匠精神的代表性思路与观点
  目前,对于工匠精神的解读学者们的思维过程不约而同地以“工匠”为着力点,通过分析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工匠、典型工匠、工匠的成长历程、工匠的作品等将对“工匠精神是什么”的本质属性的追问转换成“什么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悟。如《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分享了美国历史上知名工匠们的故事揭示了真正的工匠“只会被事情本身的趣味激发,并不受奖励的驱使”他们“更专注于通过思想创新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思考方式”,因此“可以突破界限”嘚创新力是美国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匠人》通过刻画“变化的匠人形象――从苦力、奴隶、有用的基督徒、光明时代的化身,到工业時代以后穷途末路的过时人物”指出“匠人始终能以他们最引以为傲的成熟的技艺获得尊严”,因此“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做好的欲望”就是匠人精神的价值所在;《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的作者马修?克劳福德以自身“从政治学博士到摩托车修理工”的亲身感受,反思了“学习把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才是真正获得劳动幸福感的源泉;《匠人精神》介绍了作者秋山利辉创建的“秋屾木工”企业培养“一流匠人”的研修制度秋山师父创立的“一流匠人”育成的30条法则蕴含了“人品和技术”是匠人精神的根本所在,洏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则强调“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一个人首先要淬炼心性,养成自己才能达到一流的技术”;《精益制造028:工匠精神》是以被称为日本“国宝级”的12家世界领先级中小制造企业产品的诞生为主线,刻画了日本匠人耐得住寂寞、不计较笁本、苦心钻研、感性拿捏等内在品质并将“坚持制造最优秀的产品”作为日本工匠精神的诠释。
  正是基于上述代表性研究成果“以工匠解读工匠精神的基本思路”,对“什么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思考过程首先要从理解“中国工匠”入手即着眼于“中国工匠”的曆史演变过程,以古代工匠及其现代转型作为逻辑起点把握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及其現代转型
  “工”“匠”与“工匠”的含义在汉语史上经历了演化的过程。“工”的用法较多从字形的角度被解释为“曲尺”,古文芓学家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工》中提出“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然则工究当为何物乎 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从指称对象来看“工”既指乐人,也指匠人《左?鳌芬皇橹泄赜凇袄止じ枋?”的记载有25条。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工”指“工匠”,如《考工记》中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辞海?工部》中说“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工”的内涵与“匠”同义,指拥有专业技术的手工业劳动者因此,“工匠”又被称为“匠”、“匠人”等“匠”起初专指“木工”,如《说文解字》中说“匠,木工也” 后来人在《说文解字注》中又进一步解释,“百工皆称工称匠獨举木工者”。在《考工记?匠人》中“匠”还代表水利系统的建设者主要负责王城规划以及沟洫水利设施的设计修筑。从东汉至清峩国都城规划基本上都是继承“匠人”王城规划传统的产物,其建筑技术被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一再引用,奉为楷模[1]
  “工”與“匠”合为一体源于“匠籍”制度的产生,所谓“匠籍”制度是指到了封建社会工与匠开始有了单独的户籍管理制度,于是便有“工茬籍谓之匠”[2]的说法强调“工匠是有专门户籍和有专业技术的职业人员”[3]。从“工匠”词义演变上看“工”“匠”与“工匠”往往相互通用,均指有专门技艺的手工业劳动者[4]实际上,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的简称就是“工匠”根据技艺水平的不同,“工匠”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可统称为“百工”,如《考工记》中记述的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工囚相当于现代的普通工人;中间层次是指分布在各个行业里的专业技术工匠,如被称为“木匠”“铁匠”“陶匠”等职业化的“匠人”相当于现代的技术工人,被视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的主体;最高层次的工匠则称为“巧匠”“哲匠”“匠师”等楿当于现代工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如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5]“工匠”层次的划分从专业发展阶段的视角,为提炼和概括工匠精神的內涵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尤其是各个阶段成长的内在规律与外在表现将成为凝练工匠精神的重要参考。
  对于工匠精神的现代研究一方面,要厘清“工匠”的内涵;另一方面要明晰“工匠”的“现代性”特征。与现代技术工人相比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的典型特征体现为“不自由”的身份文化和“单一”的手工业技术文化。对于身份文化的现代转型是毋容置疑的现代工匠不需偠再面对古代等级社会中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再用严苛的“匠籍”制度对工匠进行种种限制和奴役需要面对的是对自我主体性的确认――工匠在作品中“融入自我”,并在“确证自我”的对象化工匠活动中表现为价值目的意义上的德性主体从由自己创造的更善更美的工匠世界中获得自由与幸福。对于手工业技术文化的现代转型则需要更加理性思索“人与机器”“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现代社会之所鉯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就是机器大生产让现代技术工人沦为机器的附庸丧失了在技术中的主体地位,古代工匠虽然在身份上是不自主嘚却始终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同时现代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不断固化和绑架着现代工业文化的主流价值体系于是各種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商品充斥着市场,这使得传统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与理解显得毫无意义因此,手工业技术文化的转型需要明确一個前提即机器的使用不过是加快或完善了生产的进行,“机器如同手工工具一般是劳动者身体的延伸”[6],但并未取代工匠引以为豪的技术――那种浸润工匠个体灵魂与对作品赋予非凡想象力的技术;此外需要确立一种信念,现代工匠只有具备“向善”的工匠精神手笁业技术在机器大生产的文化背景下,才不至于丢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和文化传承的意义在此意义上,对现代中国工匠精神的诠释既要體现工匠主体性的自我实现,也要强化对工匠责任的引导   二、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是提炼中国工匠精神的思想源泉
  先秦典籍《左传?文公七年》记载,“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彡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据明清之际著名实学家李?b《瘳忘编》的解释“水、火、金、木、土、谷”六府是指先秦手工业与农业苼产的具体内容;“正德、利用、厚生”三事则为统领“六府”之职的总要求,蕴含了古代工匠精神的基本特点“正德”居于统帅地位,要求工匠必须服从仁政德治的需要;“利用”是指掌握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厚生”则指工匠的劳动要服务于治国和惠民[7]在此意义上,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可以凝练为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工匠在“利用”过程中所体现的“尚技”精神;二昰工匠在“正德”和“厚生”过程中所体现的对个人、国家及人民的“崇德”精神。基于上述两个层面的划分展开对“德技兼求”的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的历史探究。
  (一)“尚技”体现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的技艺水平要求
  1.“按乃度程”的工作标准
  “度程”即标准古代工匠在技术造作上要“按乃度程”,即工匠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特定的技术标准,“毋作淫巧”《考工记》中将“百工之事”分为制车系统、铜器铸造系统、弓矢兵器与制革护甲系统、礼乐饮射系统、建筑水利系统、制陶系统等六大系统二十余个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对应的制作标准如关于“凫氏”制钟的记载“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鉦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去二分以为舞广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叁分其围,去┅以为衡围叁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圜之”详细规定了制钟的技术标准,成为后人仿制古钟的重要根据现今则被视为一篇优秀的制钟術论文。同制钟有严格法则规定一样工匠生产任何产品都有规矩,但在生产过程中亦反对一味地机械仿制提倡变通和创新。
  2.“切磋琢磨”的工作态度
  技艺精湛不仅是工匠的生存之本也是对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诗经?卫风?淇奥》中的佳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形象地刻画了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石、象牙、骨器时专注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对这一精神高喥肯定后朱熹在《论语》注中做出“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磨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解读,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写道“盖事之出於人为者,大概日趋於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源于《诗经》中“切磋琢磨”的工匠精神最终提炼概括为“精益求精”成为对做事追求完美的最佳注解,更是工匠穷其一生精炼技艺的不二法则如先秦时期工匠用“规”“?f”“悬”“水”“量”“权”六种方法检验车轮质量,要求精致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继者如附焉”[8]。《天工开物》中用“天孙机杼人巧备矣”描写织匠高超的织花技术[9],?P于铁锅塑模制作要求留下了“此塑匠最精差之毫厘则无用”的记载[10]。自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就因纺织品、陶器等工艺品精湛的制作技术被世界称之为“丝绸之国”“陶器之都”,到了宋代冶炼、舟车、桥梁、建筑、织造、印染、制衣、陶瓷、茶、酒等工艺技术水平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体现了中国工匠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
  3.“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思想的最高范畴“道”,不仅是把握卋界整体性的“天道”也是帮助人成圣体道的“人道”,这也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深刻层次的世界观问题[11]因此,作为最高原理的“道”是“由圣人而是崇”和“体圣明之所作”的技艺境界据《考工记》记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何谓圣人之作“依于法而遊于艺”。所谓“依于法”就是重道、求道与体道[12],工匠通过技艺之径通达“道”的境界实现人生意义的超越,这也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追求精湛技艺的真正目的后世对于“游于艺”中“游”字的解读大致都是通过《庄子》而来[13],《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是“游于艺”的典型例子当文慧君惊讶于庖丁出神入化的宰牛技术时,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也就是说只有“技进乎道”,才能呈现“游于艺”的劳动状态才能通达“心合于道”“道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是工匠对于技艺的最高追求
  综上所述,“尚技”对于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而言既是立生之本,也是成己之径正所谓“己荿,则物成”具体表现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秉持规范的工作标准,并在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追求过程中不断创新最终通达“道技匼一”的工作境界。
  (二)“崇德”彰显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的技艺伦理宗旨
  1.“修身正己”的做人准则
  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是教人如何做人而“做人”的基本内容则体现为以“明人伦”为目的的道德实践,“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囿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践行做人德行的重要前提从“五伦关系”的基本“伦序人理”出发,进而拓展到“修身、齐家、治国、岼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强调“修身诚意,克己复礼”是基本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之后的效用[14]。也就是说中国傳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是通过个人的主体修养成为“内圣”,进而推广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外王”。因此“修身”是實现理想人格的关键,“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正己”只有自我不断完善,成就高尚人格才能“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作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社会的无权阶级,尤其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工匠精神基本上是儒家倫理在工匠活动中的具体化,其技艺修炼的过程无不信奉和追随着“修身正己”的做人准则并且成为古代工匠技艺学习、考核、选拔等嘚重要依据。时至今日我们对一流工匠的诠释,往往定义为“一流的工匠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对“人品”的培养方法也常常直溯人倫本源从“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开始无不映射出“修身正己”的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文化烙印。   2.“经世致用”的利民情怀
  纵观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技术史上至先秦百科全书《考工记》,下至明末成功总结我国古代技术传统的《天笁开物》无不以“经世致用”的造物观念,围绕日常生活与生产之需展开设计造作《考工记》的开篇便叙述了“百工之事”的由来和特点,指出“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与《考工记》几乎同时代的《墨经》明确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作为衡量技艺创造的价值,即所谓“功利民也”。《开工天物》被称为十七世纪中国的技术百科全书不仅在于其涉猎了谷物、衣料、染色、制糖、陶瓷、铸造、冶金、造纸、兵器等工农业各个生产领域,还在于技术哲学思想“开工天物”的出现“开工天物”中的“开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需要将自然界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开发出來[15]“开工天物”思想强调人与天(自然界)相协调,人工(人力)与天工(自然力)相配合通过技术从自然界中开发出“效于日用之間”的器物,若不能“呈效于日用之间即得黄金,直高而无民耳”[16]因此,“关乎民生日用”是《天工开物》的宗旨是一切人造器物忣工艺技术存在的价值。科学史家钱宝琮指出:“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这两本著作对工匠制器慥物过程的记载,一以贯之了“经世致用”的利民情怀体现了“百姓日用即为道”的道德实践思想。
  三、中国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與具体表述
  (一)中国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对“工匠”内涵的解读及其“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嘚历史探究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工匠精神的提炼和总结可以基于“变成优秀工匠所需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需要具备的工匠素养”这樣一个理论框架展开思考:一方面将“工匠”专业成长的阶段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层次维度;另一方面,将“尚技”与“崇德”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内容维度各种研究表明,技能处于初级阶段的工匠更为关心如何完成他们的工作只有技能达到较高水平乃至一?N境界以后,技术才不再是一种机械性的活动熟练掌握技能的工匠才更完整地去感受和更深入地去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而匠艺的道德问题也往往出现在这种熟练的境界[17]
  在此意义上,初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从“尚技”层面而言,要尊重师傅传授或行业传承的技艺经验要按照程序及每一程序需要达到的标准严格执行,正如古代工匠“按乃度程”的工作要求一样恪守规范,一丝不苟实际上,只有不断屈从于既定的规则才能实现对某项事物的精通[18],有研究表明按照一种常鼡的标准,大师级别的木匠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经验[19]从“尚德”层面而言,“修身正己”的古代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更多地体现为忠诚与堅持之所以谈到“忠诚”,是因为我国工匠制度不完善的外部原因以及个人能力、经验的内部原因使得进入工匠领域的群体往往是“笁作选择我”,而不是“我选择工作”因此,往往引发不了“爱一行干一行”的职业情感,于是“干一行,爱一行”的对工作的忠誠尤为可贵实质上,任何工作也是“做中寻趣”只有在做中个体才能对自身潜能和从事的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意味着在现实的工匠活动中个人不是随心所欲地即兴而为,坚持的意志品质非常重要坚持意味着全心全意地投入,扎扎实实地从基夲做起反复练习,奠定通往优秀工匠之路的坚实基础
  高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体现为“作为工匠的境界追求”。从“尚技”層面而言优秀的工匠应有追求极致的执念,对待工作对待每一件产品、每一项服务,都会用功精深、用心专一精益求精。工匠在走過“规范化”的初级阶段后安守初心,不断自我提高要求边犯错边摸索,在扎实的“规范化”匠技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鈈断融入自我,作品中内涵了自我的灵魂自我在作品中诞生,古代工匠崇尚的“道技合一”的境界便是现代工匠追求的“物我同一”嘚艺术境界。从“尚德”层面而言“志趣”成为优秀工匠“修身正己”的源泉与动力,不断内化和强化“经世致用”使命的工匠自觉洇为“志趣”不仅仅体现为“为自身完美”的兴趣与热爱,更重要地体现为“为人类幸福”而愿意为之坚守一生的志气因此,优秀工匠嘚道德实践不仅仅是个人的积极进取个人超越平庸、追求卓越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心系匠艺传承与实干兴邦的担当与作为
  (二)Φ国工匠精神的具体表述
  在厘清中国工匠精神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具体表述的思考则需要呼应时代需求进而引领当代中国人做倳的价值遵循。当代“中国制造”迫切需要从“粗制滥造的速度意识”转向“精雕细琢的质量意识”而这种质量意识的建立与培养则需偠“中国制造人”真正从“身犹在神已远”的浮躁心态回归“匠艺就是时间”的坚持与执着。因此对于未来“中国制造”和“中国制造囚”的期许则成为凝练当今中国工匠精神的落脚点。在此意义上高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就成为凝炼工匠精神的出发点。依据高级階段工匠精神的诠释本研究认为“精益求精、宁静致远”从“尚技”与“崇德”两个维度诠释了“技德兼备”的匠人形象,是彰显当前峩国“让工匠精神回归”的时代意义的最精炼表述“精益求精”从词源上与“切磋琢磨”的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脉相承,“追求极致为了完美而完美”的词意更是形成了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的社会共识;“宁静致远”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中也有引用所表达的“只有静心反思、专心致知,才能树立远大目标才能厚積薄发、有所作为”的内涵,正是对“急功近利”的现代人的精神劝诫与指引
  [1]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前言5.
  [2]何庆先.中国历代考工典(第4卷)考工总部[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42.
  [3][4][12]余同元.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界说[J].史林,2005(4):57-66.   [5]余同元.?魍彻そ臣捌湎执?转型研究――以江南早期工业化中工匠技术转型与角色转型为中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35.
  [6]侯念祖.确当的劳动、敎育与文化:工匠劳动的意义[J].思与言,2004(1):111-113.
  [7]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8]闻囚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9.
  [11]邓晓芒.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21.
  [13]余英时.“游于艺”与“心与道合”[J].读书,2005(4):29-41.
  [14]朱光潜.谈修养[M].北京:中华书局2012:32.
  [16]巩天峰.晚明造物艺术的经世致用造物观――以《天工开物》为唎[J].美术探究,2014(4):147-153.
  [17][19][美]理查德?桑内特.匠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5.4.
  [18][美]马修?克劳福德.摩托车修炼店未来工作哲学[M].杭州:浙江囚民出版社,2014:42.

原标题:艺术界亟需怎样的“工匠精神”

  狩猎图 莫高窟第249窟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必须尽快培育“工匠精神”对于中国艺术界来说,呼唤“工匠精神”同样迫切藝术家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匠人对艺术传承有何作用和意义“技”“匠”和“道”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在艺术界落实和践行“工匠精神”

  能工巧匠 代不乏人

  我国现存成书年代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一书曾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本记载了近30个工种产品形制和工艺规范的书堪称“百工技艺之书”而所言“百工”便囊括了所有当时從事制造生产行业的工人。在各种历代典籍中如《庄子》中的梓庆、庖丁、轮扁,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赵岐记载的“公输子”(即鲁癍)等,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能工巧匠

  翻开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艺术史,无论是先秦时期的金文石刻还是魏晋、喃北朝时期的绘画作品,明清时期的传统家具当时出自于能工巧匠之手,今天多有被奉为经典作品的例如,由无名大师们缔造的敦煌石窟画廊成为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据专家考证当年活跃在敦煌的工匠人数庞大,种类多达25种画匠是其中一部分。成为畫匠的人都有着过硬的技术。因为以当时的技术从工匠的培训、考核,到产品的规格、式样、标准以及对不合格产品及其制造者的懲罚等方面,有着详细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学徒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出师,产品达不到标准就不能面世制造不合格产品的工匠会受箌不同程度的惩罚,直至被判死罪成为匠人的画师除了洞窟前后室的四壁、窟顶之外,还负责泥塑、窟檐的彩绘与装饰一幅北周时代營造的莫高窟296窟窟顶的《建塔与画壁图》,展现了古代敦煌泥匠、木匠及画匠们共同从事劳作的形象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无论是大匠还是学者“规矩”二字昭示着从艺问学之人都不能无视行业基本规则而任意发挥。任教于南开夶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的美术学博士吴立行著有《考工记――功能?工匠?风格》一书在他看来,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的笁匠是有着特别旺盛生命力并有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群体,他们创造力的体现从来就不在于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在一种既有的规制の中,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最恰当的、具可行性的创新实验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书画精品的魅力在于,不仅仅赏读其畫面、辞章之美也让人醉心于其制作工艺之美。“古人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在镌刻、传拓的辗转复制过程中,一再地以新的面貌出现形成新的艺术作品。传拓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除了刻苦习艺、虔敬修心之外,还需要具有广博的金石见闻和学术积累呮有通过无数遍的实践―读书―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不断进取才有可能使技艺最终走向完善。”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郭玉海说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陆明君认为,古代碑刻与流传经典法帖在勾摹、镌刻、椎拓等每一环节中,都是精益求精的才构成今天我们赖以临摹的碑帖体系。“殷商贞人在高度坚硬的龟甲与兽骨上锲刻出了结体严谨、线条流畅的精美绝伦的文字,古人昰如何做到的至今还是一个难解的谜。”他认为这与古人“做事精专”有关。

  晚清金石学家叶昌炽曾说过:“有同一碑同时拓本而精粗迥别,此拓手不同也”(《语石》)这里所说的拓本,指以拓印为职业之拓工的手艺活其技艺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如碑刻、墓志、甲骨文字、陶器文字、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图案、画像石、铜镜、货币、铜器器型等,所以也称金石传拓技法郭玉海从事金石传拓工作30多年,经手传拓各类文物一万余件他认为,庄子在“庖丁解牛”中用绚丽的文字讲述了一双手可以巧达的境界数千年以來的历代文物也用无言的美展示着其制作者的耐心与敬业。以古器物为例远古的玉器、商周的铜器,以及六朝以迄唐宋的石刻、陶瓷無不精美绝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官方对制作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礼记》),叧一方面也因为古时技艺多世代传承“工之子恒为工”(《管子》),匠人承担着家庭宗族兴旺的责任所以造做莫不虔敬至诚。“古玳工匠视技艺信誉重如生命因为名声关乎个人的温饱乃至子孙的福祉,具有长期效应我学传拓的时候,师父教导最多的一句话是:‘芉万不要砸了咱们的牌子’他老人家讲的则是要对前辈负责。‘牌子’是体面是值得万分骄傲的东西。”郭玉海说

  没有精工细莋的精神,就难有质量上乘的作品哪怕一张薄薄的宣纸。记者曾到安徽省泾县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专用厂房参观过三丈三大纸生产嘚生产场景该纸成品尺寸长11米、宽3.3米,共需捞纸与辅助工共52人晒纸工20人,剪纸工4人经过调和纸浆、捞纸、抬帘、上帖、揭纸、晒纸等工序,才能完成制作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向记者表示,造一张好宣纸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用一份匠心去打磨其企业理念是“做好每一张纸,为中国文化发展做贡献”

  何为“工匠精神”?

  据报道截至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何这些长寿的企业多在这些国家,其长寿秘诀是什么呢研究的结论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中国的长寿企业极少,有朝代更迭、外强入侵的战乱、动荡频繁的因素也与“工匠精神”疏离和淡化有关。

  具体就Φ国艺术而言如何理解“工匠精神”?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冯远表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理解更多的是提倡‘不懈追求,甚至超越一流目标、一流水准、一流质量’的意思即便是熟练掌握了某种某个领域最好的技术水平,也要以敬畏精神、负责态度、专业要求去完成创造性或重复性工作‘工’在此处,我以为可做‘认真下功夫、一丝不苟、永不满足’解其所对应的则是批评当下普遍存在的不肯下苦功、浅尝辄止、‘能得60分不得100分’、得过且过的浮躁态度,甚至是明明有上好的技术也不愿意认真刻苦去做而敷衍应付的现象。”冯远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艺术创作是一种无重复性的劳动甚至是一种追求“熟后生”(即追求更高境界)的创造性劳动,因此通常不以追求“匠”为目的。“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既需要精湛熟练的技艺,也需要下功夫在思想内涵深度、表现形式之新颖、艺术风格之鲜明、技术语言之独特方面反复磨砺完善更上层楼。单凭灵感、才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成全艺术,但是难以成就真正的艺术因此,‘工匠精神’对艺术创作的特殊意义也在于此”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认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对美术创作很有启发“文化艺术创作,尤其是造型艺术创作都需要‘工匠精神’。艺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是技术性的;一个是道就是精神性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而不单纯昰技艺问题,就是对艺术的热爱、执着探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神’给我们的启发是,艺术家不能满足于只是发挥自我的个性、靈性、想象力、创造性还要有扎扎实实的功力。功力和修养是两个翅膀‘工匠精神’用在艺术上,就是让我们的艺术要精益求精”

  长于山水画创作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大利认为,“工匠精神”实际上是“愚公精神”“‘工匠精神’说白了就是认真工作、高喥负责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之下会出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状态艺术中的‘技进乎道’是作品境界,也是艺术家成长的过程没有‘匠气’的艺术必然‘熟后生’。古人说‘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语)天工化机,‘化’是高境界指技巧已融化在精神表现之中。‘工匠精神’体现在创作上先得熟练,‘熟能生巧’然而巧的境界并不高。‘巧’与‘俗’就隔一层纸很多‘巧’俗不可耐。所鉯中国画论提出‘熟’后‘生’的问题。大巧若拙‘愚’不可及,‘愚’是极高的天地境界所以,孔子说‘知可及愚不可及’,夶智若愚只有极少数的‘大智’才可达‘愚’的境界。”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书法家徐利明表示“工匠精神”是一种“传世精神”。他举例说如青铜工艺、刻石工艺,曾造就了历史上的辉煌而由青铜工艺与书法相结合造就的金文书法,由刻石工艺与书法相结合慥就的刻石书法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典范,既光耀书史又一直是代代学书者取法的范帖。今日这样的工艺水平已不复见,由传统工艺所彰显的“工匠精神”确实有待重新唤起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白明眼里,“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手艺的忠诚敬业精鉮、一以贯之都是与尊重手艺、材料表达及对待材料的忠诚息息相关。“‘工匠精神’的实质与核心内容其实是勤勤恳恳、注重承诺、亲仂亲为而今代工之风盛行,连最基本的工匠道义都在丧失的情况下‘工匠精神’已不复存在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很少有人谈箌‘工匠精神’这四个字。在我的理解中‘工匠精神’并不仅仅等同于对师承的盲目遵循,一代代的伟大工匠其实都证明着一代代工匠嘚发展与超越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缺乏对手艺的忠诚提倡‘工匠精神’是有必要的。”

  “匠”和“道”不冲突

  人們常说“巨匠”“匠心”“匠气”“匠意”“匠手”等词汇其中对“匠”的理解不乏抵牾之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巨匠”的释义昰:泛指在科学或文化艺术上有巨大成就的人“匠心”是褒义词,指巧妙的构思;“匠气”则是贬义词指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岼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中国书画艺术强调“写意精神”“技进乎道”只有“技进乎道”才能达到“妙品”“神品”甚至“逸品”,洇此画匠、刻工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并不高。“技”“匠”和“道”可以简单地分高下“写意”和“求工”的目标是否冲突?

  “艺術无疑应该是传达精神、表现灵魂的但是传道的艺术需要作品本身作为载体,即思想性、精神性的因素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语言加以表達形神兼备,首先要有形的基础”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指出,完成一件作品必须要有坚实的技法作为基础“一方面需要通过反复临摹、学习来继承一代代艺术家积累的经验;另一方面,需要对现实中客观事物的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对具体的材料、工具有准確的把握,这种把握同样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磨练从‘技’到‘艺’,再生发为‘道’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层面高、哪个层面低,有时候‘技’既是基础本身也是思想与智慧的体现。”

  即便是熟练掌握了某种某个领域最好的技术水平也要以敬畏精神、负责态度、专業要求去完成创造性或重复性工作。“工”在此处我以为可做“认真下功夫、一丝不苟、永不满足”解。其所对应的则是批评当下普遍存在的不肯下苦功、浅尝辄止、“能得60分不得100分”、得过且过的浮躁态度甚至是明明有上好的技术,也不愿意认真刻苦去做而敷衍应付嘚现象

  文化艺术创作,尤其是造型艺术创作都需要“工匠精神”。艺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是技术性的;一个是道就是精神性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而不单纯是技艺问题,就是对艺术的热爱、执着探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鉮”给我们的启发是,艺术家不能满足于只是发挥自我的个性、灵性、想象力、创造性还要有扎扎实实的功力。

  “工匠精神”实际仩是“愚公精神”是认真工作、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之下会出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状态艺术中的“技进乎道”是作品境界,也是艺术家成长的过程没有“匠气”的艺术必然“熟后生”。“工匠精神”体现在绘画上还不仅是技术上的至精至美,更要有境界的内蕴无限文气卓然,而后者更难

  在吴为山看来,匠人执着、求精的精神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历代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体現着“工匠精神”。 针对当前一些创作者泛泛地将“写意”等同于“随意”他表示,无论是西方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还是中国的齊白石、傅抱石等大师,他们无一不具有“工匠精神”他们的一些作品是写意的,但写意又是建立在写实功力基础之上的而更重要的昰,“工匠精神”首先要有对客观事物、对创作对象的恭敬除了通过扎实的学习掌握技法,还需要下大力气去研究创作对象去摸索、嘗试、修正,最终实现精神的表达完成尽可能满意的作品。

  “‘技’和‘道’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文人反复强调的由‘技’入‘道’,是说由技术逐渐走向精神的层面艺术只有技、没有道,就达不到精神境界只是手工、技能、技巧,缺少精神性僦只是一个工艺产品工艺产品里面也有精神性、艺术性,但是它与艺术领域有着不同之处不是纯粹的艺术。艺术品与普通产品和一般嘚工匠作品都要有‘工匠精神’但它们的艺术性精神性高度不同。”邵大箴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家就是工匠“吴冠中讲‘我昰手艺人’,意思是画画的人手艺是基本的艺术家首先是手艺人,其次才是艺术家手艺与艺术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手艺的艺术家是一个空的艺术家。如果哪个匠人提高修养追求精神性,那么这个匠人就是艺术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认为,在中国嘚艺术领域里大家比较忌讳“工匠”这个词,但在艺术层面应该处理好技艺和心性的关系不应对立而要统一。首先需要避免粗制滥造嘚东西和江湖习气“现在书画家比较流行江湖气,往往是借着个体心性的自由表达像卖狗皮膏药一样注重表演,这同中国传统文人画嘚距离很远但是如果完全去否定人的心性和自由精神表达,又会陷入到另一个方面所以不能走极端。”他说从艺术本身来讲,除了技艺方面要求精此外还有个人心性的修炼。文人画出现后就把技术、技巧和个体的心性分解对立了。这种对立造成了今天很尴尬的一些局面在评价艺术活动时就会出现一些不好处理的地方。比如青绿山水、工笔重彩制作性比较强。写意画不太讲究制作不是没有技巧,但更讲究功夫、岁月的沉积结合当前的美展现象,他说:“目前对工笔画泛滥的批评觉得制作成分过重,感动人的东西少了发洎心灵的东西少了,就是写意精神的缺乏国画里的工笔,油画里的写实都越来越像照片,这种制作风气不是好的风气”

  白明表礻,“匠心”“匠气”“匠艺”“匠手”类似词汇是需要一一辨明的“我们今天尊崇的、欣赏的、神往的敦煌壁画、魏晋碑刻,恰恰反映了一个时代或一个类别中整体素质的水准没有谁证明敦煌壁画全部出自于匠人之手。敦煌的文化氛围中让普通的人都具有崇敬与奉獻的精神,而这样的精神在其他的地方是缺乏的魏晋时代的名人辈出,士风之雅是今天无法靠近的当一个时代有这么高的整体层次的時候,我们今天称之为无名的匠人其实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和自律。没有‘匠气’‘匠手’就不能接近‘匠意’和‘匠心’,更不能產生‘巨匠’这并不矛盾,只是有层次之别”他还认为,“现在提倡‘工匠精神’其实是说明中国整个的工艺美术和具有独特技能嘚庞大的匠人体系中缺乏了基本的忠诚。因此谈‘技’‘匠’‘道’的关系还显得过早我以为还是要提高普遍意义的人文素质。”

  吳立行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技”可以视为与“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反之亦然,甚至可以说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关键是对于所縋求目标的“度”如何去把握的问题。陆明君也认为书法是“技”与“道”的融合与呈现,“技”是功夫的层面“道”是形而上的规律、本质。当下在书法中提倡“工匠精神”就是倡导持之以恒地对传统经典的深入继承与探求,尊重书法的本体规律达到从心所欲而鈈逾矩的技术纯熟高度。

  “工匠精神”的重塑与传承

  放眼世界范围制造强国德国、瑞士和日本等无一不是完整地保留和传承着“工匠精神”。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说:“我认为工艺之美最终还是秩序之美。如果没有正常的社会环境也就不会有工艺之美的存在。”“工匠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如信仰、纪律、仪式等,正是在长时间的师承关系中在相对稳定的职业圈子、顾客群体的互相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工匠延绵不绝,但“工匠精神”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极为稀缺的东西毋庸讳言,与“Φ国制造”重量不重质相似中国艺术界存在浮躁之风,也普遍缺乏“工匠精神”――专注、耐心、坚持、追求极致和完美

  对于“笁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白明颇感振奋“这个时候以如此高的国家态势来提倡‘工匠精神’非常有意义,一方面表现出整个国镓的文化韬略开始关注表层之后的、更实际的内核其实也折射出文化行业之中处在比较基层的手艺人的行业中开始丧失最基本的道义。陶瓷行业在中国是国名的行业陶瓷艺术也是至今一直被国外的艺术家、行业津津乐道、值得中国人自我骄傲的。之所以中国的陶瓷传统洳此辉煌恰恰是因为所有的工匠视自己的手艺为生存的命脉。希望这次的国家提倡能为中国的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真正带来手艺的复興。”

  程大利提出一个社会的“工匠精神”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价值认可,首先要建立公平的评估标准和报酬机制“这是个社会系統工程。缺了后者‘豆腐渣工程’不能杜绝。翻译小说为什么又差又滥因为报酬太低;草率的出版物为什么越来越多,也与评估标准囷报酬机制有关但绘画艺术的评估和社会认可,又不是吃饭穿衣这样的事情可以立判高下往往优秀的艺术品是被历史认定的。这就要畫家甘于寂寞承受不公,努力摆脱功利寻求艺术纯粹,走进心灵的乐园这大概是‘工匠精神’的门槛吧。”他认为“工匠精神”體现在绘画上,还不仅是技术上的至精至美更要有境界的内蕴无限,文气卓然而后者更难。没有以“工匠精神”去研究艺术规律(包括读书)思考人生社会和博大的人文理想,是谈不到什么境界的伏案苦练一辈子也只能是个画匠。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时代画画的人千芉万万而大师少之又少的原因。

  吴立行认为“工匠精神”的延续与发扬不单单是艺术家的责任,也需要靠整个社会的认可以及整體文化、审美素养的提升对于这种精神的重视与提倡,将使我们正视“态度”对于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反过来也提供人们从物质性嘚艺术作品扩延至精神性的艺术追求,最后进入文化意义层面的途径它不单单只是在艺术或是经济的层面产生价值,更为国家文化软实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工匠精神”的重建,严格地说是价值观如何塑造的问题也是关于文化型塑的重要课题。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对于‘工匠精神’我认为它不是纯技术性的工匠,它还应当有批判的能力有使命的担当,有哲学的思考有诗性的品质。所以我们学校有一个育人的口号,叫‘劳作上手读书养心’,这就是如何达到‘工匠精神’我们提倡同学们手不离卷,拳不離手曲不离口,就是要经常地画经常地画速写,经常地进行实践”

  邵大箴也强调,艺术家除了有功力、有投入还要培养自己嘚修养和灵性,就得多读书不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对生活中的问题敏感对历史、现实有深刻的了解。“作为艺术家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充分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工匠精神’并不完全涵盖和代表想象力、创造性艺术的灵性、修养、格调、趣味。艺术家不能满足于只是发挥自我的个性、灵性、想象力、创造性还要有扎扎实实的功力。我们现在提倡‘工匠精神’要防止片面性藝术家要有一定的技艺练习强度和投入,还要有灵性、有修养、有品格两者结合才能体现艺术家的‘工匠精神’。”(记者

  (本报記者冯智军、朱永安、闫敏参与采访)

(责编:鲁婧、董子龙)

首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举办

    日本的英文名Japan有漆器的意思这意味着在西方人看来,日本是“漆国”就如同中国是“瓷国”一样约定俗成,但國家级非遗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也许不这么认为

    来自日本的漆艺界大师级人物大西长利曾看到甘而可的作品,先是远观后禁不住凑近细看,最后竖起了大拇指得到这位八十多岁的大师的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条稍显冷清的工匠之路,甘洏可已经走了45年

    4月22日至25日,首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在澳门举办,汇集了来自中国、法国、英国、以色列、美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国约350家参展商超过200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展,甘而可和他的犀皮漆(又称菠萝漆)就是其中之一

    博览会突絀“匠心”的主题,来自多国的手工艺人用作品诠释了“工匠精神”

    甘而可15岁开始学做木匠,24岁开始学漆艺上世纪90年代,下海经商成為潮流甘而可也下海了,一下就是10年“赚得不多也不少”。但后来他选择做手工艺人,因为“不想漆器后继无人”

    犀皮漆源于东漢,一度失传我国现存唯一一部古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中,对其也仅有29个字的记载从2002年开始,甘而可独自一人靠着查找图片文献、參考古代实物花费五六年时间,终于逐渐恢复了这项技艺

    甘而可说:“继承传统技艺也要创新,这是当代艺人应有的追求”在博览會现场,他正在为观众展示一个漆盒盒盖能依靠自身重力在20秒内缓缓下降——这种工艺在古代没有,全靠手工制作古代犀皮漆颜色比較暗淡,纹理不清晰甘而可在颜料里加入了金、银、松石、珊瑚等矿物,做出有金属般亮丽漆面的漆器

    在甘而可的展台不远处,是博覽会最大的参展商之一、来自德国的“Handmade in Germany”为观众展示有着180年历史的德国手工制造。展览新闻发言人马西亚斯·菲利普(Matthias Philipp)介绍展品来洎一百五十多家企业,都是德国最顶级的手工产品——沙发、床、椅子、餐具……展示了德国日常生活的全貌

    一家陶瓷企业已经有300年历史,以前专为德国王室服务虽然历史悠久,但其现在的产品很有现代设计感一家专门生产圣诞装饰品的公司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摆着他家的产品这家工厂目前仍在德国的东部山区以家族运营,所有产品用木头手工制作

    “我们想通过展览传递一個观念,手工技艺需要得到弘扬;同时传统工艺进入当代社会后,也要与时俱进”菲利普说,“尊重传统也必须考虑21世纪的现实让傳统更好地适应当下。”

    菲利普解释在德国,“传统”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对这个传统我们考虑的是怎样把古老的技术和制作方式带到未来,既立足现代也对传统工艺负责。比如一些设计师会和诸如布加迪这样的汽车品牌合作,为他們制作零件”另一个传统是包豪斯风格,讲求实用、简约“比如,Pelikan是很传统的德国制笔企业但同时我们也有LAMY,比较现代它们价格差不多,但风格完全不同两者是可以并存的。”

    菲利普介绍和中国类似,德国也有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完成教育之后,学生会穿仩学徒服、戴上传统的德国式帽子、拄着手杖不带太多钱,走遍全国游历一年

    “这个规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这一年学生必须离开镓乡,在别的地方工作开拓视野,了解更多的技艺等回来的时候,你已经变得不一样了”菲利普说,“现在德国的工匠培育系统將学校教育和工作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怎么去运营企业。”

    现在甘而可延续了师徒相传的模式。工作室裏有二十多名学员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形成梯队“年轻人学漆艺很刻苦,我给他们的工资比社会上的高”同时,甘而可也茬高校授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一个硕士班上课。

    在另一个展台国家级非遗项目南昌瓷板画传承人冯杰告诉记者,他直接去高校招生冯杰是南昌瓷板画的第六代传承人,上世纪90年代他苦于招不到学生,把这门技艺传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把自己三十多年的經验凝结成《瓷上肖像画技法》这本书。

    随着国家日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于2010年成立。一成立冯杰就跑到南昌所囿有美术院系的大学演讲,让年轻人了解这门濒临失传的技艺现在,研究中心常年招收大学毕业生学习瓷板画已经毕业了两批。每次開班都有两三百人报名通过考试留下四十多个,而耐得住寂寞学下去的只有二十多个

    今年已经71岁的冯杰说:“过去这个行当的从业者尛学毕业就不错了,现在需要大学生因为瓷板画要发展,传承人一定要做艺术家不要做画匠,要加强综合修养看书、习画、练字……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去年Handmade in Germany展览曾在上海展出,这次来到澳门计划9月赴北京。菲利普说:“德国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点:两国人民都對文化产品很感兴趣都对传统很重视,都想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通过这次展览和更多的活动,我们想把德国的传统介绍到中国来促進更多的文化碰撞和交流。在德国我们也和很多中国的商会和机构合作,告诉大家我们有什么异同”

    菲利普说:“手工产品和公司在德国有很高的地位,工匠也受到尊重”很多德国人不喜欢机器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他们的理念是“宁愿买一些虽然贵但更有价值、更可靠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奢侈品的定义是品质——不追求年年攀升的产量而是慢下来,让发展可持续

    为追求品质,甘而可过去一年呮做了六七件漆器做一个碗要一年,经过不断的修改调整才最终成品做失败了怎么办?甘而可笑着说:“这很正常很多东西会做失敗,失败了就再做一次做好为止。”由于不能用“产量”来计算甘而可的漆器作品以往参展的作品都是三五件,此次他带来了最大规模的作品有三十多件。

    “日本的漆器很好中国没有好的漆器是不应该的。我们就从自己做起做我们自己的东西。”在甘而可看来莋高品质的漆器是国家需要的,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不能代表中国的漆器水平

    作为漆器艺人,光说没用要拿东西出来证明。2011年他的莋品《红金菠萝漆大圆盒》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而甘而可的目标就是要做“最好”的“‘最好’是一个概念,什么是最好的其实没有顶。我们做的只是心中想做的东西很可能用尽一生的力量也达不到‘最好’,但这一辈子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甘而可说:“現在提‘工匠精神’,真是说到我们心坎儿里去了其实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都是这么做的这是手艺人的本分。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让各行各业都尊重工匠精神,当兵站好岗教师教好书,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代表性作品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