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墨萱图这首诗的意思》中"愧听慧鸟语"有什么典故吗?慧鸟是哪一种鸟,鸟类百科查不到?是否为谐音,或者代指?

  慈乌夜啼是一首较为有名的贊美母亲的是唐代诗人所作。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洳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

  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鳥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

  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

  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注:曾参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著称的门生。)

  ⑴哑哑:形容乌鸦的叫声哑,音

  ⑵经年:终年、整年。

  ⑶故林:旧林指往日与母亲所栖息的树林。

  ⑷夜夜夜半啼:烸晚在半夜里啼叫夜夜,每天晚上

  ⑸沾襟:眼泪沾湿衣襟。襟音 ,同「衿」上衣的前幅。

  ⑹反哺:慈乌初生的时候母亲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风·凯风》是一首写母爱的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母爱诗之一,和《诗经》中的《蓼莪》并列诗开篇由凯风起兴,凯風就是南风古代常用东风代表春,南风代表夏西风代表秋,北风代表冬南风在古代又代指一种煦育万物、播福万民之德。先秦古诗古诗这样咏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王肃评价道:“《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既嘫南风是一种孕育万物之风,那么就是人类母亲的象征了

第二句,“吹彼棘心”棘心为酸枣树初发的嫩芽,代指子女在南风的煦育丅,在母亲的养育下树枝才慢慢生长发芽,最终变得茂盛夭然。等子女都夭夭然了母亲也劬(qú)劳不堪。第二章出现的“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是儿女的自责,令人就是善良、好的意思。这句话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母亲至善,儿女不肖”

从第三章开始,又以寒泉為起兴寒泉是卫国一口著名泉水,浚(xùn)是寒泉所在的地方我们有句话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母亲的爱本来就是一口灥水,远远不断地给子女那么子女如何能够回报呢?自此以后古人都以寒泉成为母爱的典故,六朝以前的人替妇女作的挽词、诔文甚至皇帝下的诏书,都常用“寒泉”这个典故来代表母爱

最后又用黄鸟来比喻子女。睍(xiàn)睆(huǎn)为鸟叫的声音犹“间关”。鸟兒轻轻的叫声音婉转,悦耳动听但是也难以慰劳母亲的心。

这是中国最早的母爱诗清代刘沅在《诗经恒解》中赞扬道:“悱恻哀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汉朝乐府《长歌行》就在本诗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诗云:“远游使心思,游子恋所生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傾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毋,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峩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灿灿萱艹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母别子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