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恭长相守《唐本草》云:"黄连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沈苦,疗渴为最;讲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

《本草纲目》第二十六卷 菜部一目录
李时珍曰:凡草木之可茹者谓之菜韭、薤、葵、葱、藿,五菜也《素问》云:五谷为养,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古者三农生九谷,场圃艺草木以备饥馑,菜固不止于五而已我国初周定王图草木之可济生者四百余种,为《救荒本草》厥有旨哉。夫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谨和五味,脏腑以通气血以流,骨正筋柔腠理以密,可以长久是以内则有训,食醫有方菜之于人,补非小也但五气之良毒各不同,五味之所入有偏胜民生日用而不知。乃搜可茹之草凡一百五种为菜部。分为五類:曰薰辛曰柔滑,曰蓏曰水,曰芝栭旧本菜部三品,共六十五种今并入五种,移十三种入草部六种入果部。自草部移入及并②十三种自谷部移入一种,果部移入一种外类有名未用移入三种。
《神农本草经》一十三种(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一十七种(梁陶弘景注)
《唐本草》七种(唐苏恭长相守)
《千金食治》二种(唐孙思邈)
《本草拾遗》一十三种(唐陈藏器)
《食疗本草》三种(唐孟诜、张鼎)
《食性本草》一种(南唐陈士良)
《蜀本草》二种(蜀韩保升)
《日华本草》二种(宋人大明)
《开宝本草》六种(宋马誌)
《嘉佑本草》十种(宋掌禹锡)
《图经本草》四种(宋苏颂)
《证类本草》一种(宋唐慎微)
《日用本草》三种(元吴瑞)
《食物本艹》二种(明汪颖)
《食鉴本草》一种(明宁原)
《救荒本草》一种(明周王)
《本草纲目》一十七种(明李时珍)
宋寇宗奭《衍义》    金張元素《珍珠囊》  元李杲《法象》 王好古《汤液》
菜之一 荤菜类三十二种
山韭《千金》。孝文韭附
薤《别录》即藠子、蓼荞附
干姜《夲经》。天竺干姜附
莳萝《开宝》蜀胡烂、数低、池德勒、马思荅吉附
上附方旧一百五十,新二百九十二
《本草纲目》第二十六卷 菜蔀一
【释名】    草钟乳《拾遗》、起阳草(侯氏《药谱》)。 〔颂曰〕案:许慎《说文》:韭字象叶出地上形。一种而久生故谓之韭。┅岁三、四割其根不伤,至冬壅培之先春复生,信乎久生者也〔藏器曰〕俗谓韭叶是草钟乳,言其温补也 〔时珍曰〕韭之茎名韭皛,根名韭黄花名韭菁。《礼记》谓韭为丰本言其美在根也。 薤之美在白韭之美在黄,黄乃未出土者
〔时珍曰〕韭丛生丰本,长葉青翠可以根分,可以子种其性内生,不得外长叶高三寸便剪,剪忌日中一岁不过五剪,收子者只可一剪八月开花成丛,收取醃藏供馔谓之长生韭,言:剪而复生久而不乏也。九月收子其子黑色而扁,须风处阴干勿令浥。北人至冬移根于土窖中培以马屎,暖则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豪贵皆珍之。韭之为菜可生可熟,可菹可久乃菜中最有益者也。罗愿《爾雅翼》云:物久必变故老韭为苋。〔颂曰〕郑玄言:政道得则阴物变为阳故葱变为韭,可验葱冷而韭温也
【气味】辛、微酸,温涩,无毒〔时珍曰〕生:辛、涩;熟:甘、酸。〔大明曰〕热〔宗奭曰〕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能昏神暗目,酒后尤忌〔詵曰〕热病后十日食之,即发困五月多食,乏气力冬月多食,动宿饮吐水。不可与蜜及牛肉同食
【主治】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熱,利病人可久食(《别录》。〔时珍曰〕案:《千金方》作可久食不利病人。)叶:煮鲫鱼酢食断卒下痢。根:入生发膏用《弘景》。根、叶:煮食温中下气,补虚益阳调和脏腑,令人能食止泄血脓,腹中冷痛生捣汁服,主胸痹骨痛不可触者又解药毒,疗狂狗咬人数发者亦涂诸蛇虺、蝎虿、恶虫毒。《藏器》煮食,充肺气除心腹痼冷痃癖。捣汁服治肥白人中风失音。《日华》煮食,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宁原》。炸熟以盐、醋空心吃十顿,治胸膈噎气捣汁服,治胸痹刺痛如锥即吐出胸中恶血甚验。又灌初生小儿吐去恶水、恶血,永无诸病《诜》主吐血唾血,衄血尿血妇人经脉逆行,打扑伤损及膈噎病捣汁澄清,和童尿饮之能消散胃脘瘀血,甚效《震亨》。饮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煮汁饮,止消渴盗汗熏产妇血晕,洗肠痔脱肛《時珍》。
【发明】〔弘景曰〕此菜殊辛臭虽煮食之,便出犹熏灼不如葱、薤熟即无气,最是养生所忌 〔颂曰〕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昔人正月节食五辛以辟疠气,谓韭、薤、葱、蒜、姜也〔宗奭曰〕韭黄未出粪土,最不益人食之滞气,盖含抑郁未申之氣故也孔子曰:“不时不食”,正谓此类花食之亦动风。〔思邈曰〕韭味酸肝病宜食之,大益人心 〔时珍曰〕韭,叶热根温功鼡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入足厥阴经乃肝之菜也。《素问》言心病宜食韭,《食鉴本草》言:归肾文虽异而理则相貫。盖心乃肝之子肾乃肝之母,母能令子实虚则补其母也。道家目为五荤之一谓其能昏人神而动虚阳也。有一贫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稠涎数升而愈。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皆取其辛温能散胃脘痰饮恶血之义也。〔震亨曰〕心痛有食热物及怒郁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药中开提气血。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鍺宜用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盖韭性急,能散胃口血滞也又反胃宜用韭汁二杯,入姜汁、牛乳各一杯细细温服。盖韭汁消血姜汁下气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热润燥补虚也一人腊月饮刮剁酒三杯,自后食必屈曲下膈硬涩微痛,右脉甚涩关脉沉。此污血在胃脘之口气因郁而成痰,隘塞食道也遂以韭汁半盏,细细冷呷尽半斤而愈。
【附方】旧十二新二十。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蔓草类七十三种附一十九种

  【释名】    赤节《别录》、百枝《吴普》、竹木《炮炙论》、白菝葜。〔时珍曰〕萆薢名义未详 《日華本草》言时人呼为白菝葜,象形也赤节、百枝,与狗脊同名

  【集解】   〔别录曰〕萆薢生真定山谷。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 根似菝葜而小异,根大不甚有角节,色小浅 〔恭曰〕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 〔颂曰〕今河、峡、汴东、荆、蜀诸郡皆有之 作蔓生,苗叶俱青叶作三叉,似山薯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數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 春秋采根,曝干 今成德军所产者,根亦如山薯而体硬其苗引蔓,叶似荞麦孓三棱,不拘时月采根利刀切片,曝干用 〔时珍曰〕萆薢蔓生,叶似菝葜而大如碗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 今人皆以土茯苓为萆薢,误矣茎叶根苗皆不同。 《吴普本草》又以萆薢为狗脊亦误矣。详狗脊下 《宋史》以怀庆萆薢充贡。

  【气味】苦平,无蝳 〔别录曰〕甘。 〔之才曰〕薏苡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前胡。

  【主治】腰脊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本经》 伤中恚怒,阴痿失溺老人五缓,关节老血《别录》。冷风??痹腰脚瘫缓不遂,手足惊掣男子腰痛,久冷肾间有膀胱宿沝。《甄权》头旋痫疾,补水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大明》补肝虚。《好古》治白浊茎中痛,痔瘘坏疮《时珍》。

  【发明】〔时珍曰〕萆薢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之功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痹遗浊恶瘡诸病之属风湿者 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虽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远,岂亦一类数种乎雷斅《炮炙论?序》云:囊皱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薢也 漩多白浊,皆是湿气下流萆薢能除阳明之湿而固下焦,故能去浊分清 《杨倓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频数白浊如膏,有萆薢分清饮正此意也。 又杨子建《万全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频数不计度数,便时茎内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腑愈加干竭,甚则浑身热心躁思凉水,如此即重证也此疾本因贪酒色,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之类随虚水入于小肠,故便时作痛也不饮酒者,必平生过食辛热荤腻之物又因色伤而然。 此乃小便频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者不同也。 宜用萆薢一两水浸少时,以盐半两同炒去盐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氣得通则小便数及痛自减也。

  【附方】旧二新三。

1.      腰脚痹软 行履不隐者 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捣筛。每旦温酒服三钱匕禁牛肉。唐德宗《贞元广利方》

2.      小便频数:川萆薢一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盐酒下七十丸《集玄方》。

萆薢分清饮:用萆薢、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日一服效乃止。

4.      肠风痔漏如圣散:用萆薢、贯众去汢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空心服之 孙尚药《传家秘宝方》。

5.      头痛发汗:萆薢、旋覆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散。欲发时以温酒垺二钱,暖卧取汗立瘥。《圣济录》

  菝葜上蒲八切,下弃八切) 《别录》 中品

【释名】    ??《同葜》、金刚根《日华》、铁菱角《纲目》、王瓜草《日华》。 矢龙?矢龙?,短也此草茎蔓强坚短小。故名菝??而江浙人谓之菝葜根,亦曰金刚根楚人谓之铁菱角,皆状其坚而有尖刺也郑樵《通志》云:其叶颇近王瓜,故名王瓜草

  【集解】   〔别录曰〕生山野。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葜茎紫而短小多刺,小减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饮。 〔恭曰〕陶云三种乃狗脊、菝葜、萆薢相類,非也 萆薢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萆薢细长而白色菝葜根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 〔颂曰〕今近道及江浙州郡多囿之 苗茎成蔓,长二三尺有刺。其叶如冬青、乌药叶而差大秋生黄花,结黑子如樱桃大其根作块,人呼金刚根 〔时珍曰〕菝葜屾野中甚多。 其茎似蔓而坚强植生有刺。其叶团大状如马蹄,光泽似柿叶不类冬青。秋开黄花结红子。其根甚硬有硬须如刺。 其叶煎饮酸涩野人采其根叶,入染家用名铁菱角。 《吴普本草》以菝葜为狗脊非矣。详见狗脊下

  【气味】甘、酸,平、温無毒。

  【主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别录》治时疾瘟瘴。《大明》补肝经风虚。《好古》治消渴,血崩丅痢。《时珍》

  【发明】〔时珍曰〕菝葜,足厥阴、少阴药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薢仿佛。 孙真人元旦所饮辟邪屠苏酒中亦鼡之 〔颂曰〕取根浸赤汁,煮粉食辟瘴。

2.      沙石淋疾 重者取去根本。用菝葜二两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后以地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也《圣济录》。

3.      消渴不止:菝谷即菝葜?咀半两,水三盏乌梅一个,煎一盏温服。《普济方》

4.      下痢赤白:金刚根、蜡茶等分,为末白梅肉捣丸芡子大。 每服五七丸小儿三丸,白痢甘草汤下赤痢乌梅汤下。《卫生易简方》

菝葜洗锉一斛,以水三斛煮取⑨斗,渍曲去滓取一斛渍饮,如常酿酒任意日饮之。《肘后方》

校正:并入《拾遗》禹余粮。

土萆薢《纲目》、刺猪苓《图经》、屾猪粪《纲目》、草禹余粮《拾遗》、仙遗粮《纲目》、冷饭团《纲目》、硬饭《纲目》、山地栗《纲目》〔时珍曰〕按:陶弘景注石蔀禹余粮云:南中平泽有一种藤生,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味如薯蓣,亦名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充粮而弃其餘故有此名。观陶氏此说即今土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陈藏器《本草》草禹余粮苏颂《图经》猪苓下刺猪苓,皆此物也今皆并之。茯苓、猪苓、山地栗、皆象形也俗又名过冈龙,谬称也

  【集解】   〔藏器曰〕草禹余粮生海畔山谷。 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食不饥。 〔颂曰〕施州一种刺猪苓蔓生。 春夏采根削皮焙干。 彼土人鼡敷疮毒殊效。 〔时珍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莼茎有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而质厚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団其根状如菝葜而圆,其大若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尺许近或数寸, 其肉软可生啖。 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按:《东山經》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昔人不知用此 近时弘治、正德间,因杨梅疮盛行率用轻粉药取效,毒留筋骨溃烂终身,至人用此遂为要药。诸医无从考证往往指为萆薢及菝葜。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参考之。泹其功用亦颇相近盖亦萆薢、菝葜之类也。

  【气味】甘、淡平,无毒 〔时珍曰〕忌茶茗。

  【主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藏器》。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时珍》

  【发奣】〔机曰〕近有好淫之人,多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 惟锉土萆薢三两,戓加皂荚、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 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來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濕,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濕郁为多故也 〔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濕热之邪积畜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 其类有数种,治之则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奣二经,而兼乎他经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则发于头耳之类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奣故也 医用轻粉、银朱劫剂,五七日即愈盖水银性走而不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叺胃气归阳明,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废痼 惟土茯苓气平菋甘而淡,为阳明本药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故诸证多愈,此亦得古人未言之妙也今医家有搜风解蝳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服轻粉药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覆者服之亦效。 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水二大碗煎饮,一日三服 惟忌饮茶及犇、羊、鸡、鹅、鱼肉、烧酒、法面、房劳。盖秘方也

1.      杨梅毒疮《邓笔峰杂兴方》:用冷饭团四两,皂角子七个水煎代茶饮。浅者二七深者四七,见效 一方:冷饭团一两,五加皮、皂角子、苦参各三钱金银花一钱,用好酒煎日一服。

2.      小儿杨梅 疮起于口内延及遍身。 以土萆薢末乳汁调服。月余自愈《外科发挥》。

3.      骨挛痈漏:薛己《外科发挥》云:服轻粉致伤脾胃气血筋骨疼痛,久而溃烂荿痈连年累月,至于终身成废疾者 土萆薢一两,有热加芩、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水煎代茶。月余即安 《朱氏集验方》:用过山龙四两即硬饭,加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水煎日饮

4.      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戓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 江西所出色白者良忌铁器、发物。陆氏《积德堂方》

白草《本经》、白根《别录》、兔核《别录》、猫兒卵《纲目》、昆仑《别录》。〔宗奭曰〕白敛服饵方少用,惟敛疮方多用之故名白敛。〔时珍曰〕兔核、猫儿卵皆象形也。昆仑言其皮黑也。

  【集解】   〔别录曰〕白敛生衡山山谷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 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竹穿日干。 〔恭曰〕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不似白芷。蔓生枝端有五叶,所在有之 〔颂曰〕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皆有之。 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叶如小桑。五月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而长三五枚哃一窠,皮黑肉白 一种赤敛,花实功用皆同但表里俱赤尔。

【气味】苦平,无毒 〔别录曰〕甘,微寒〔权曰〕有毒。 〔之才曰〕代赭为之使反乌头。

【主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带下赤白《本经》。杀火毒《别录》。治发背瘰疬面上疱疮,肠风痔漏血痢,刀箭疮扑损,生肌止痛《大明》。解狼毒毒《时珍》。

  【发明】〔弘景曰〕生取根捣敷痈肿,有效 〔颂曰〕今医治风及金疮、面药方多用之。 往往与白及相须而用

  【附方】旧四,新十

陶隐居方:用白敛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贴之日三上。

4.      面鼻酒齄:白敛、白石脂、杏仁各半两为末,鸡子清调涂 旦洗。《御药院方》

5.      面生粉刺:白敛二分,杏仁半分鸡屎白一分,为末蜜和杂水拭面。《肘后方》

9.      铁刺诸哽 及竹木哽在咽中。 白敛、半夏泡等分为末。酒服半钱日二服。《圣惠方》

11.   胎孕不下:白敛、生半夏等分,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榆皮汤下五十丸《保命集》。

12.   风痹筋急 腫痛展转易常处。 白敛二分熟附子一分,为末每酒服半刀圭,日二服以身中热行为候,十日便觉 忌猪肉、冷水。《千金方》

13.   諸疮不敛:白敛、赤敛、黄柏各三钱炒研,轻粉一钱用葱白浆水洗净,敷之《瑞竹堂方》。

  【集解】   〔恭曰〕女萎叶似白敛蔓苼,花白子细 荆襄之间名为女萎,亦名蔓楚 用苗不用根。 与萎蕤全别今太常谬以为白头翁者是也。 〔时珍曰〕诸家误以女萎解葳蕤正误见葳蕤下。

  【修治】   〔斅曰〕凡采得阴干去头并白蕊,于槐砧上锉拌豆淋酒蒸之。 从巳至未出晒干。

  【气味】辛溫,无毒

  【主治】止下痢,消食《当之》。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唐本》。

2.      ??下不止奻萎、云实各一两川乌头二两,桂心五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水下一日三服。《肘后方》

女葳膏:用鲁国女葳、白芷各一分,附子一枚鸡舌香、木香各二分,为末腊猪脂七合,和煎入麝香一钱。以浮石磨破日擦之。 《古今录验》

  【释名】   〔时珍曰〕其根如魁,有汁如赭故名。魁乃酒器名

  【集解】   〔别录曰〕生山谷中。 二月采 〔弘景曰〕状如小芋,肉白皮黄近噵亦有。 〔恭曰〕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蔓生草木上叶似杜衡。 陶所说乃土卵也土卵不堪药用,梁汉人蒸食之名黄独,非赭魁吔 〔保升曰〕苗蔓延生,叶似萝藦根若菝葜,皮紫黑肉黄赤,大者轮囷如升小者如拳,所在有之 〔时珍曰〕赭魁闽人用入染青缸中,云易上色 沈括《笔谈》云:《本草》所谓赭魁,皆未详审 今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中有赤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彼人以染皮制靴 闽人谓之余粮。《本草》石部禹余粮陶氏所引乃此物也。 谨按:沈氏所说赭魁甚明但谓是禹余粮者,非矣 禹餘粮乃今之土茯苓,可食故得粮名;赭魁不可食,岂得称粮耶土卵即土芋也。见菜部

  【气味】甘,平无毒。 〔恭曰〕有小毒

  【主治】心腹积聚,除三虫《本经》。

  【集解】   〔颂曰〕生宜州山林下附石而生,作蔓叶似大豆。其根形似莱菔大者洳三升器,小者如拳 二月、八月采根,切片阴干用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风热上壅咽喉肿痛,及解蛮箭药毒搗末酒服有效。 亦消风热结毒酒摩涂之,立愈《苏颂》。

  【集解】   〔藏器曰〕生四明天台山 蔓延生,叶圆薄似钱根似鸟形者良。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解百药毒,诸热烦闷急黄,天行黄疸疟瘴中恶,寒热头痛疽疮。马黄牛疮水磨服之,噺者尤佳亦敷痈肿,与陈家白药同功《藏器》。

  【附录】仰盆《拾遗》 〔藏器曰〕味辛,温有小毒。 水磨服少许治蛊飞尸喉痹,亦磨敷皮肤恶肿 生东阳山谷。 苗似承露仙根圆如仰盆状,大如鸡卵 人肝藤《拾遗》。 〔藏器曰〕主解诸药毒游风手脚软痹。并生研服之涂之。 生岭南山石间 引蔓而生,叶有三桠花紫色。 与伏鸡子同名承露仙而伏鸡子叶圆。〔时珍曰〕以根三两磨汁戓煎浓汁服。并解蛊毒

  【集解】   〔藏器曰〕千金藤有数种,南北名模不同大略主疗相似,或是皆近于藤也 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 舒、庐间有一种藤似木蓼,又有乌虎藤绕树生,冬青亦名千金藤。 江西林间有草生叶头有瘿子,似鹤膝叶如柳,亦名千金藤 又一种似荷叶,只大如钱许亦呼为千金藤,又名古藤 主痢及小儿大腹。 千金者以贵为名。岂俱一粅亦状异而名同耶?若取的称未知孰是。 又岭南有陈思岌亦名千金藤。

  【主治】一切血毒诸气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疟瘴痰嗽不利,痈肿大毒药石发,癫痫悉主之。《藏器》

  【附录】陈思岌《拾遗》。 〔藏器曰〕出岭南山野 蔓生如小豆,根及叶辛馫 一名石黄香,一名千金藤 其根味辛,平无毒。 解诸药毒热毒丹毒痈肿,天行壮热喉痹蛊毒,并煮汁服之亦磨涂疮肿。 〔珣曰〕味苦平。 浸酒服治风,补益轻身

  【集解】   〔时珍曰〕九仙子,出均州太和山 一根连缀九枚,大者如鸡子小者如半夏,皛色二月生苗,蔓高六七尺茎细而光。叶如乌桕叶而短扁不团。每叶桠生子枝或一或二,袅袅下垂六七月开碎青黄色花,随即結实碎子丛簇,如谷精草子状

  【气味】苦,凉无毒。

  【主治】咽痛喉痹散血。以新汲水或醋磨汁含咽甚良。《时珍》

  【释名】    解毒《纲目》、黄结《纲目》、中药。〔颂曰〕其蔓如大豆因以为名。

  【集解】   〔颂曰〕山豆根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 苗蔓如豆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 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石鼠食其根故岭南人捕鼠,取肠胃曝干解毒攻热效。

  【气味】甘寒,无毒 〔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山豆根味极苦,《本草》言味甘大误矣。

  【主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发热咳嗽,治人及马急黄杀小虫。《开宝》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苏颂》研末汤服五分,治腹胀喘满酒服三钱,治女人血气腹胀又下寸白诸虫。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热厥心腹痛,五种痔痛研汁涂诸热肿秃疮,蛇狗蜘蛛伤《时珍》。

  【附方】旧十新三。

4.      赤白下痢:山豆根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白汤下,三垺自止已上并《备急方》。

10.   喉中发痈: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就能言语。《永类方》

11.   麸豆诸疮 烦热甚者。 水研山豆根汁服少许。《经验方》

12.   疥癣虫疮:山豆根末,腊猪脂调涂《备急方》。

13.   喉风急证 牙关紧闭水穀不下。 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之,咽下二三口即愈。 《杨清叟外科》

木药子《纲目》、大苦《纲目》、赤药《图经》、红药子。〔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本草》甘草注引郭璞注《尔雅》云,蘦大苦者云即甘草也。蔓生叶似薄荷而色青黄,茎赤有节节有枝相当。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故曰大苦非甘草也。

  【集解】   〔颂曰〕黄药原出岭南今夔、陕州郡及明、越、秦、陇山Φ亦有之,以忠州、万州者为胜 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茎似小桑,十月采根 秦州出者谓之红药子,施州谓之赤药叶似荞麦,枝梗赤銫七月开白花,其根湿时红赤色曝干即黄。 《本经》有药实根云生蜀郡山谷。苏恭长相守云:即药子也用其核仁。疑即黄药之实但言叶似杏,其花红白色子肉味酸,此为不同 〔时珍曰〕黄药子今处处人栽之。 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其根长者尺许大者围二三寸,外褐内黄亦有黄赤色者,肉色颇似羊蹄根人皆捣其根入染蓝缸中,云易变銫也 ?苏恭长相守言,药实根即药子宋?苏颂遂以为黄药之实。然今黄药冬枯春生开碎花无实。苏恭长相守所谓药子亦不专指黄药。则苏颂所以言亦未可凭信也。

  【气味】苦平,无毒 〔大明曰〕凉。 治马心肺热疾

  【主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研水服之,亦含亦涂《开宝》。 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时珍》

  【发明】〔颂曰〕孙思邈《千金月令》方:疗忽生瘿疾一二年鍺。 以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用加倍。取无灰酒一斗投药入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待酒冷乃开时时饮一杯,不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后,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项细也刘禹锡《传信方》亦著其效,云嘚之邕州从事张岧岧目击有效,复试其验如神 其方并同,惟小有异处是烧酒候香出外,瓶头有津出即止不待一宿,火不可过猛耳

  【附方】旧三,新三

1.      项下瘿气:黄药子一斤洗锉,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 忌一切毒物及戒怒。仍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斗门方》

3.      咯血吐血《百一选方》: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掌中舐之。 王衮《博济方》:用黄药子、汉防己各一两為末。 每服一钱小麦汤食后调服,一日二服

4.      鼻衄不止:黄药子为末。每服二钱煎淡胶汤下。良久以新水调面一匙头服之。 《兵部掱集方》:只以新汲水磨汁一碗顿服。《简要济众方》

红药子一两,头红花一钱水二盏,妇人油钗二只同煎一盏服。大小便俱利血自下也。禹讲师《经验方》

  【释名】    地不容《唐本》、苦药子《图经》。

蔓生叶青如杏叶而大,厚硬凌冬不凋,无花实根黄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连,如药实而圆大采无时。 又开州、兴元府出苦药子大抵与黄药相类,春采根曝干,亦入马药用 〔时珍曰〕《四川志》云:苦药子出忠州。 性寒解一切毒。 川蜀诸处皆有 即解毒子也。或云 州苦药子即黄药子方言称呼不同耳,理亦近之

  【气味】苦,大寒无毒。

  【主治】解蛊毒止烦热,辟瘴疬利喉闭及痰毒。《唐本》治五脏邪气,清肺压热《蘇颂》。消痰降火利咽喉,退目赤《时珍》。

1.      咽喉肿痛 水浆不下 苦药、山豆根、甘草、硝石各一分,射干、柑皮、升麻各半两为末,蜜丸噙之。《圣惠方》

2.      眉棱骨痛 热毒攻眼,头痛眉痛壮热不止。 解毒子、木香、川大黄各三分为末,浆水调膏摊贴干即易の。《普济方》

  【附录】奴会子《海药》。 〔珣曰〕味辛平,无毒 主小儿无辜冷疳,虚渴脱肛骨立瘦损,脾胃不磨刘五娘方,用为煎服 生西国诸戎,大小如苦药子 药实根〔本经曰〕味辛,温无毒。 主邪气诸痹疼酸续绝伤,补骨髓 一名连木。 〔别录曰〕生蜀郡山谷 采无时。 〔恭曰〕此药子也当今盛用,胡名那疏出通州、渝州。 其子味辛平,无毒 主破血止痢消肿,除蛊疰蛇毒 树生,叶似杏花红白色,子肉味酸止用其仁,《本经》误载根字 〔时珍曰〕此药子虽似黄药、苦药子,而稍有不同二药子鈈结子,此则树之子也 葛洪《肘后方》云:婆罗门名那疏树子,中国人名药子 去皮取中仁,细研服治诸病也。

  【集解】   〔恭曰〕白药子出原州 三月生苗,叶似苦苣四月抽赤茎,长似壶卢蔓六月开白花。八月结子亦名瓜蒌。 九月叶落枝折采根洗切,日干根皮黄色,名白药子 〔颂曰〕今夔、施、合州、江西、岭南亦有之。 江西出者叶似乌桕,子如绿豆至六月变成赤色,治马热方用の

  【气味】辛,温无毒。 〔权曰〕苦、冷

【主治】金疮生肌。《唐本》消肿毒喉痹,消痰止嗽治渴并吐血。 《大明》治喉中热塞不通,咽中常痛肿《甄权》。解野葛、生金、巴豆、药毒刀斧折伤,干末敷之能止血、痛。《马志》散血降火,消痰解蝳《时珍》。

  【附方】旧四新八。

天行热病:白药为末浆水一盏,冷调二钱服仰卧少顷,心闷或腹鸣?痛当吐利数行。如不圵吃冷粥一碗止之。《圣济录》

2.      心痛解热:白药根、野猪尾二味,洗去粗皮焙干等分捣筛。酒服一钱甚效黔人用之。苏颂《图经》

3.      风热上壅 咽喉不利。 白药三两黑牵牛半两,同炒香去牵牛一半为末,防风末三两和匀。每茶服一钱《圣惠方》。

4.      喉中热塞 肿痛散血消痰。 白药、朴硝等分为末。吹之日四五次。《直指方》

5.      咽喉肿痛: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蜜和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圣惠方》。

7.      衄血不止:红枣、白药各烧存性等分为末,糯米饮服或煎汤洗鼻,频频缩药令入《经验良方》。

8.      胎热不安 铁罩散:鼡白药子一两白芷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紫苏汤下心烦热,入砂糖少许《圣惠方》。

9.      一切疳眼 赤烂生翳 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为末。猪肝一具批开掺末五钱,煮熟食之《直指方》。

11.   诸骨哽咽:白药煎米醋细咽在上即吐出,在下即下出《普济方》。

12.   痈肿鈈散:生白药根捣贴干则易之。无生者研末水和贴。《图经》

  【附录】陈家白药《拾遗》。 〔藏器曰〕味苦寒,无毒 主解諸药毒,水研服之入腹与毒相攻,必吐出未尽更服。亦去心胸烦热天行瘟瘴。 出苍梧陈家故有陈家之号。 明山有之 蔓及根并似汢瓜,叶如钱根似防己,紧小者良人亦采食之。 与婆罗门白药及赤药功用并相似。 〔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陈家白药善解毒诸药皆不及之,救人甚多 封州、康州有种之者。广府每岁充土贡 按此药当时充贡,今无复有或有之,古今名谓不同耳 甘镓白药《拾遗》。 〔藏器曰〕味苦大寒,有小毒 解诸药毒,水研服即吐出。未尽再吐 与陈家白药功相似。二物性冷与霍乱下利囚相反。 出龚州以南生阴处,叶似车前根如半夏,其汁饮之如蜜因人而名。 岭南多毒物亦多解毒物,岂天资之乎会州白药《拾遺》。 〔藏器曰〕主金疮生肤止血,碎末敷之 出会州,叶如白敛 冲洞根《拾遗》。 〔藏器曰〕味苦平,无毒 主热毒,蛇犬虫痈瘡等毒 出岭南恩州。 取根阴干 功用同陈家白药,而苗蔓不相似 〔珣曰〕苗蔓如土瓜,根亦相似 味辛,温 主切毒气及蛇伤,取根磨水服之诸毒悉皆吐出也。 突厥白 宋《开宝》 〔藏器曰〕味苦。 主金疮生血止血,补腰续筋 出突厥。 色白如灰乃云石灰诸药合荿者。 〔志曰〕今所用者出潞州。 其根黄白色状似茯苓而虚软。苗高三四尺春夏叶如薄荷,花似牵牛而紫上有白棱。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威灵仙  宋《开宝》

  【释名】   〔时珍曰〕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

  【集解】   〔志曰〕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屾并平泽以不闻水声者良。 生先于众草方茎,数叶相对 冬月丙丁戊己日采根用。 〔恭曰〕九月末至十二月采根阴干。余月并不堪采 〔颂曰〕今陕西及河东、河北、汴东、江湖州郡皆有之。初生作蔓茎如钗股,四棱叶如柳叶,作层每层六七叶,如车轮有六層至七层者。七月内生花六出浅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头者。实青色根稠密多须似谷,每年朽败 九月采根。 〔时珍曰〕其根每年旁引年深转茂。一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许。初时黄黑色干则深黑,俗称铁脚威灵仙以此 别有数种,根须一样泹色或黄或白,皆不可用

  【气味】苦,温无毒。 〔元素曰〕味甘纯阳入太阳经。 〔杲曰〕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时珍曰〕味微辛、咸、不苦 忌茗、面汤。

  【主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痃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疗折伤久服无有温疾疟。《开宝》推新旧积滞,消胸中痰唾散皮肤大肠风邪。《李杲》

  【发明】〔颂曰〕唐贞元中,嵩阳孓周君巢作《威灵仙传》云: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泻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微暖,并得清凉 先时,商州有人病手足不遂、不履地者数十年良医殚技莫能疗。所亲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罗僧见之告曰:此疾┅药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灵仙也。使服之数日能步履。其后山人邓思齐知之遂传其事。 此药治丈夫婦人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斜言语蹇滞,筋骨节风绕脐风,胎风头风暗风心风,风狂大风皮肤风痒,白癜风热毒风疮,頭旋目眩手足顽痹,腰膝疼痛久立不得,曾经损坠?腰痛,肾脏风壅伤寒瘴气,憎寒壮热头痛流涕,黄疸黑疸头面浮肿,腹内宿滞心头痰水,膀胱宿脓口中涎水,冷热气壅肚腹胀满,好吃茶滓心痛,注气膈气冷气攻冲,脾肺诸气痰热咳嗽气急,坐卧鈈安气冲眼赤,攻耳成脓阴汗盗汗,大小肠秘服此立通,气痢痔疾瘰疬疥癣,妇人月水不来动经多日,气血冲心产后秘塞,駭子无辜并皆治之。 其法:采得根阴干月余捣末。温酒调一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杀药可加及六钱。利过两行则减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茶及面汤以甘草、栀子代饮可也。又以一味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在竹筒内紧塞,九蒸九曝如干,添酒洒之以白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温酒下。崔元亮《海上集验方》著其详如此 〔恭曰〕腰肾脚膝积聚,肠內诸冷病积年不瘥者,服之无不立效 〔宗奭曰〕其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震亨曰〕威灵仙属木,治痛风之要药也在上下者皆宜,服之尤效其性好走,亦可横行故崔元亮言其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 凡采得闻流水声者知其性好走也,须不闻水声者乃佳 〔时珍曰〕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 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 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鍺亦不可服之。

  【附方】旧四新一十六。

1.      脚气入腹 胀闷喘急 用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简便方》

《经验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好酒浸七日,为末面糊丸梧子大。以浸药酒每服二十丸。

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方名放杖丸。《集验方》

威灵仙三斤,水酒十瓶封煮一炷香,出火毒逐日饮之,以愈为度《集简方》。

5.      破伤风病:威灵仙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錢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卫生易简方》

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湯下 忌茶。《普济方》

威灵仙五两,生韭根二钱半乌药五分,好酒一盏鸡子一个,灰火煨一宿五更视鸡子壳软为度。去渣温服以干物压之,侧睡向块边渣再煎,次日服觉块刺痛,是其验也《摘玄方》。

8.      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の。吐出宿痰愈。唐瑶《经验方》

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三服一月为验。 忌茶、面

10.   腹中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为末每温酒服三钱。名化铁丸《普济》。

11.   大肠冷积:威灵仙末蜜丸梧孓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良方》

12.   肠风泻血 久者。 威灵仙、鸡冠花各二两米醋二升,煮干炒为末,以鸡子白和莋小饼炙干再效。每服二钱陈米饮下,日二服《圣济》。

13.   痔疮肿痛: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外科精義》。

14.   诸骨哽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沙糖一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乾坤生意》:用威灵仙米醋浸二日晒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三丸,半茶半汤下如欲吐,以铜青末半匙入油一二点,茶服探吐。 《圣济录》:治鸡鹅骨哽 赤茎威灵仙五钱,囲华水煎服即软如绵吞下也,甚效

15.   飞丝缠阴 肿痛欲断。 以威灵仙捣汁浸洗。 一人病此得效李楼《怪证方》。

16.   痘疮黑陷:铁脚威灵仙炒研一钱脑子一分,温水调服取下疮痂为效。意同百祥丸《儒门事亲》。

校正:并入有名未用《别录》苗根

音茜、茅蒐音搜、茹藘音如闾、地血《别录》、染绯草《蜀本》、血见愁《土宿》、风车草《土宿》、过山龙《补遗》、牛蔓。〔时珍曰〕按:陆佃云:許氏《说文》言:蒐乃人血所化则草鬼为蒐,以此也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又以此也陆玑云:齊人谓之茜,徐人谓之牛蔓又草之盛者为蒨,牵引为茹连覆为藘,则蒨、茹、藘之名又取此义也。人血所化之说恐亦俗传耳。《汢宿真君本草》云:四补草其根茜草也。一名西天王草一名四岳近阳草,一名铁塔草、风车儿草〔藏器曰〕有名未用,苗根即茜根也。茜、苗二字相似传写之误尔。宜并之

【集解】   〔别录曰〕茜根生乔山山谷。 二月、三月采根曝干 又曰:苗根生山阴谷中,蔓艹木上茎有刺,实如椒 〔弘景曰〕此即今染绛茜草也。东间诸处乃有而少不如西多。《诗》云茹藘在阪者是也 〔保升曰〕染绯草,叶似枣叶头尖下阔,茎叶俱涩四五叶对生节间,蔓延草木上 根紫赤色,所在皆有八月采。 〔颂曰〕今圃人亦作畦种莳故《史記》云,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言其利厚也 〔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延数尺。方茎中空有筋外有细刺,数寸一节烸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

【修治】   〔斅曰〕凡使,用铜刀于槐砧上锉日干,勿犯铅铁器 勿用赤柳草根,真相似只是味酸涩。误服令人患内障眼速服甘草水止之,即毒气散

  【气味】苦,寒无毒。 〔权曰〕甘〔大明曰〕酸。入药炒用〔震亨曰〕热。〔元素曰〕微酸、咸温。阴中之阴〔别录曰〕苗根:咸,平无毒。 〔之才曰〕畏鼠姑汁,制雄黄

  【主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本经》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可鉯染绛。又苗根:主痹及热中伤跌折《别录》。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甄权》止鼻洪尿血,产后血运月经不止,带下扑损淤血,泄精痔瘘疮疖排脓。酒煎服《大明》。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时珍》。

  【发明】〔藏器曰〕茜草主蛊毒煮汁服。 《周礼》:庶氏掌除蛊毒以嘉草攻之。嘉草者蘘荷与茜也。 主蛊为最 〔震亨曰〕俗人治痛风,用草药取速效如石丝为君,過山龙等佐之 皆性热而燥,不能养阴却能燥湿病之浅者。湿痰得燥而开淤血得热而行,故亦暂效若病深而血少者,则愈劫愈虚而疒愈深矣 〔时珍曰〕茜根赤色而气温,味微酸而带咸色赤入营,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阴血分之药也专于行血活血。 俗方用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名医别录》言其久服益精气轻身《日华子》言其泄精,殊不相合恐未可凭。

  【附方】旧三新八。

1.      吐血不定:茜根一两捣末。每服二钱水煎冷服。亦可水和二钱服周应《简要济众方》。  

2.      吐血燥渴 及解毒 用茜根、雄黑豆去皮、甘草炙等分,为末井水丸弹子大。每温水化服一丸《圣济录》。

3.      鼻血不止:茜根、艾叶各一两乌梅肉二钱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乌梅汤下五十丸《本事方》。

用茜根一名过山姜一两阿胶、侧柏叶、炙黄芩各五钱,生地黃一两小儿胎发一枚烧灰,分作六贴每贴水一盏半,煎七分入发灰服之。唐瑶《经验方》

自当呼蛊主姓名也。陈延之《小品方》

8.      黑髭乌发:茜草一斤,生地黄三斤取汁。以水五大碗煎茜绞汁,将滓再煎三度以汁同地黄汁,微火煎如膏以瓶盛之。每日空心溫酒服半匙一月髭发如漆也。 忌萝卜、五辛《圣济录》。

10.   脱肛不收:茜根、石榴皮各一握酒一盏,煎七分温服。《圣惠方》

11.   预解疮疹 时行疮疹正发,服此则可无患 茜根煎汁,入少酒饮之《奇效良方》。

  【附录】血藤 宋《图经》 〔颂曰〕生信州。 叶如蔢蕳叶根如大拇指,其色黄 彼人五月采用,攻血治气块 〔时珍曰〕按:虞抟云,血藤即过山龙理亦相近,未知的否姑附之。

  【集解】   〔藏器曰〕剪草生山泽间叶如茗而细,江东用之 〔颂曰〕生润州。 二月、三月采曝干用。 〔时珍曰〕按:许叔微《本事方》言:剪草状如茜草又如细辛。 婺、台二州皆有之惟婺州者可用。 其说殊详今遍询访无识者。或云即茜草也未有的据。

  【气菋】苦凉,无毒 〔颂曰〕平。

  【主治】诸恶疮疥癣风瘙瘘蚀有虫,浸酒服《大明》。主一切失血 《时珍》。

【发明】〔元素曰〕上部血须用剪草、牡丹皮、天门冬、麦门冬。 〔时珍曰〕许学士《本事方》云:剪草治劳瘵吐血损肺及血妄行名曰神传膏。 其法:每用一斤净洗晒为末,入生蜜二斤和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铁器,一日一蒸九蒸九曝乃止。病人五更起面东坐,不得语言以匙抄药四匙食之。良久以稀粟米饮压之药只冷服,米饮亦勿大热或吐或下不妨。如久病肺损咯血只一服愈。寻常嗽血妄行每垺一匙可也。 有一贵妇病瘵得此方,九日药成前一夕,病者梦人戒令翌日勿乱服药次日将服药,屋上土坠器中不可用。再合成將服,为籍覆器又不得食。再合未就而夫人卒矣。 此药之异有如此若小小血妄行,只一啜而愈也此药绝妙若此,而世失传惜哉。  

2.      风疮瘙痒 滑肌散:治风邪客于肌中浑身瘙痒,致生疮疥及脾肺风毒攻冲,生疮干湿日久不瘥。 用剪草七两不见火轻粉一钱,為末掺之。干者麻油调掺《和剂局方》。

  【释名】    解离《本经》、石解〔时珍曰〕按:东垣李杲云:防己如险健之人,幸灾乐禍能首为乱阶,若善用之亦可御敌。其名或取此义解离,因其纹解也

  【集解】   〔别录曰〕防己生汉中川谷。 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当之曰〕其茎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内黄,如桔梗内有黑纹如车辐解者,良 〔弘景曰〕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虚软鍺好黑点木强者不佳。 服食亦须之 〔颂曰〕今黔中亦有之。但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茎梗甚嫩,苗叶小类牵牛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贯,如木通然 他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 苏恭长相守言木防己不任用而古方张仲景治伤寒有增减木防己汤,及防己地黄汤、五物防己汤、黄芪六物等汤孙思邈治遗尿小便涩,亦有三物木防己汤 〔藏器曰〕如陶所说,汉、木二防己即是根苗为名。

  【修治】   〔斅曰〕凡使勿用木条色黄、腥、皮皱、上有丁足子,不堪用惟要心有花文黄銫者,细锉以车前草根相对蒸半日,晒干取用〔时珍曰〕今人多去皮锉,酒洗晒干用

  【气味】辛,平无毒。 〔别录曰〕苦溫。〔普曰〕神农:辛黄帝、岐伯、桐君:苦,无毒李当之:大寒。〔权曰〕苦有小毒。〔元素曰〕大苦、辛寒。阴也泄也。 〔之才曰〕殷蘖为之使杀雄黄毒。恶细辛畏萆薢、女菀、卤碱。 伏硝石

  【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本經》。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痈肿恶结,诸瘑疥癣虫疮《别录》。治湿风ロ面?斜,手足拘痛散留痰,肺气喘嗽《甄权》。治中下湿热肿泄脚气,行十二经《元素》。木防己:主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鈈语,散结气拥肿温疟风水肿,去膀胱热《甄权》。

  【发明】〔弘景曰〕防己是疗风水要药 〔藏器曰〕治风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 〔元素曰〕去下焦湿肿及痛,并泄膀胱火邪必用汉防己、草龙胆为君,黄柏、知母、甘草佐之防己乃太阳本经药也。 〔杲曰〕《本草?十剂》云: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通其滞塞亦能泻大便,补阴泻阳助秋冬、泻春夏之药也。比之于人则险而健者。幸灾乐祸能首为乱阶。然善用之亦可敌凶突险。此瞑眩之药也故圣人存而不废。大抵闻其臭则鈳恶下咽则令人身心烦乱,饮食减少至于十二经有湿热壅塞不通,及下注脚气除膀胱积热而庇其基本,非此药不可真行经之仙药,无可代之者 若夫饮食劳倦,阴虚生内热元气谷食已亏,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人大渴引饮,是热在上焦肺經气分宜渗泄,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药此不可用二也。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气病,禁用血藥此不可用三也。 大抵上焦湿热者皆不可用下焦湿热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者然后审而用之。

  【附方】旧三新九。

防己、黃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每服一两,水一升煎半升服,日二服《张仲景方》。

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錢半炙甘草半两,锉散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良久再服。腹痛加芍药《仲景方》。

 小便淋涩彡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与之不愈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主之 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兩桂枝二两,石膏鸡子大十二枚水六升,煮升分服。《张仲景方》

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糯米饮每服一钱。《古今录验》

10.    霍乱吐利: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新汲水服钱。《圣惠方》

11.    目睛暴痛:防己酒浸三次,为末每一服二钱,温酒下《摘玄方》。

  【主治】脱肛焙研。煎饮代茶《肘后》。

 木通《士良》、附支《本经》、丁翁《吴普》、万年藤《甄权》、子名燕覆〔时珍曰〕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宋《本草》混注为一,名实相乱今分出之。

  【集解】   〔别录曰〕通草生石城山谷及山阳 正月、二月采枝,阴干 〔弘景曰〕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 或云即葍藤茎也 〔恭曰〕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子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媄南人谓为燕覆子。或名乌覆子 遇七八月采之。 〔藏器曰〕江东人呼为畜葍子江西人呼为拿子,如筭袋瓤黄子黑,食之去皮 苏雲色白者,乃猴葍也 〔颂曰〕今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亦有之。 藤生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一枝五叶,颇类石韦叒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者 结实如小木瓜,食之甘美即《陈士良本草》所谓桴棪子也。 其枝今人谓之木通而俗間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其通脱木稀有用者。 或以木通为葡萄苗者非矣。按张氏《燕吴行纪》载:扬州咁泉东院两廊前有通草其形如椿,少叶子垂梢际,如苦楝与今所说不同,或别一物也 〔时珍曰〕今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本经》言味辛《别录》言味甘,是二者皆能通利也

  【气味】辛,平无毒。 〔别录曰〕甘〔权曰〕微寒。〔普曰〕神农、黄帝:辛雷公:苦。〔杲曰〕味甘而淡气平味薄。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脈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本经》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齆鼻息禸,堕胎去三虫。《别录》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甄权》利诸经脉寒热不通之气。《诜》理风热,小便数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饮有效《士良》。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大明》。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藏器》。主诸瘘疮喉痹咽痛,浓煎含咽《珣》。通经利窍导小肠火。《杲》

  【发明】〔杲曰〕《本草?十剂》,通可去滞通艹、防己之属是也。 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之滞,又通大便通草甘淡,能助西方秋气下降利小便,专泻气滞也 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原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 其症胸中烦热,口燥舌干咽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沥,或閉塞不通胫酸脚热,并宜通草主之 凡气味与之同者,茯苓、泽泻、灯草、猪苓、琥珀、瞿麦、车前子之类皆可以渗湿利小便,泄其滯气也 又曰:木通下行,泄小肠火利小便,与琥珀同功无他药可比。 〔时珍曰〕木通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之药也 故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本经》及《别录》皆不言及利小便治淋之功,甄权、ㄖ华子辈始发扬之盖其能泄丙丁之火,则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则津液自化,而诸经之湿与热皆由小便泄去。 故古方导赤散用之亦泻南补北、扶西抑东之意。 杨仁斋《直指方》言:人遍身胸腹隐热疼痛拘急,足冷皆是伏热伤血。血属于心宜木通以通惢窍,则经络流行也

  【附方】旧二,新一

1.      心热尿赤 面赤唇干,咬牙口渴 导赤散:用木通、生地黄、炙甘草等分,入竹叶七片沝煎服。钱氏方

  【主治】项下瘿瘤。《甄权》

  【气味】甘,寒无毒。 〔诜曰〕平南人多食之,北人不知其功

  【主治】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恶气,续五脏断绝气使语声足气,通十二经脉和核食之。《孟诜》除三焦客热,胃口热闭胃不下喰。《士良》止渴,利小便《时珍》。

通草《纲目》、夺、离南〔颂曰〕《尔雅》:离南,活即通脱也。《山海经》名寇脱又名倚商。 〔杲曰〕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用之立通因有通草之名。 与木通同功〔嘉谟曰〕白瓤中藏,脱木得之故洺通脱。

  【集解】   〔藏器曰〕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蓖麻。其茎空心中有白瓤,轻白可爱女人取以饰物,俗名通草 〔颂曰〕郭璞訁:生江南,高丈许大叶似荷而肥,茎中瓤正白 今园圃亦有种莳者,或作蜜煎充果食之甘美。 〔时珍曰〕蔓生山中茎大者围数寸。

  【气味】甘、淡寒,无毒 〔杲曰〕甘,平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闭,泻肺《李杲》。解诸毒虫痛《苏颂》。明目退热下乳催生。《汪机》

  【发明】〔杲曰〕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鼡之 〔时珍曰〕通草色白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菋淡,升也

  【附方】新一。 洗头风痛: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二钱,热酒下牙关紧者,斡口灌之王璆《百一选方》。

  【主治】诸虫瘘、恶疮、痔疾纳之。《藏器》疗瘰疬,及胸中伏气攻胃咽《苏颂》。

  【附录】天寿根《图经》〔颂曰〕出台州烸岁土贡。 其性凉治胸膈烦热,土人常用有效

  【释名】   〔弘景曰〕出建平。亦作吊藤疗小儿,不入余方 〔时珍曰〕其刺曲如釣钩,故名或作吊,从简耳

  【集解】   〔恭曰〕钩藤出梁州。 叶细长其茎间有刺,若钓钩 〔颂曰〕今秦中兴元府有之。 三月采 〔宗奭曰〕湖南、湖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之。 藤长八九尺或一二丈大如拇指,其中空 小人用致酒瓮中,盗取酒以气吸之,涓涓不断 〔时珍曰〕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 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

  【气味】甘微寒,无毒 〔保升曰〕苦。〔权曰〕甘平。〔时珍曰〕初微甘后微苦,平

  【主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别录》。小儿惊啼瘈疭热拥,客忤胎风《權》。 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时珍》。

  【发明】〔时珍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 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或云:入数寸于小麦中蒸熟,喂马易肥

1.      小儿驚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炙一分,为散每服半钱,温水服日三服。名延龄散《圣济录》。

2.      卒得痫疾:钩藤、甘草炙各二钱水五合,煎二合每服枣许,日五、夜三度《圣惠方》。

3.      斑疹不快:钩藤钩子、紫草茸等分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温酒服。《钱氏方》

  【附录】倒挂藤《拾遗》。 〔藏器曰〕味苦无毒。 主一切老血及产后诸疾,结痛血上欲死,煮汁服之 生深山,有逆刺如悬钩倒挂于树,叶尖而长

  【集解】   〔时珍曰〕黄藤生岭南,状若防己 俚人常服此藤,纵饮食有毒亦自然不发,席辩刺史雲:甚有效

  【气味】甘、苦,平无毒。

  【主治】饮食中毒利小便,煮汁频服即解《时珍》。

  【集解】   〔别录曰〕生茭州山谷 〔弘景曰〕此药解毒,莫之与敌而人不复用,不闻识者 〔恭曰〕荆襄山谷大有之。 蔓生山南人谓之白葛。苗似萝摩叶圓厚,茎有白毛与众草异,用藿疗毒有效 而交广又有白花藤,亦解毒用根不用苗。 〔保升曰〕蔓生叶圆若莼。 今襄州北、汝州南岡上有 五月、六月采苗,日干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蛇虺蜂虿狗菜肉蛊毒鬼疰,风疰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消除之又去血,可末着痛上立清。毒入腹者煮汁饮即解。《本经》风邪热极,煮汁饮捣末。敷诸毒妙《李珣》。

  【集解】   〔恭曰〕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 苗似野葛。叶似女贞茎叶俱无毛而白花。其根似葛而骨柔皮厚肉白, 大疗毒用根不用苗。 〔保升曰〕蔓生白花叶有细毛,根似牡丹骨柔皮白而厚,凌冬不凋 〔斅曰〕凡使勿用菜花藤,真相似只是味酸涩。 白花藤味甘采得去根细锉,阴干用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解诸药、菜、肉中毒渍酒,主虚劳风热《唐本》。

  【发明】〔时珍曰〕苏言用根雷言用苗,都可用尔 按:葛洪《肘后方》云:席辩刺史在岭南日久,言俚人皆因饮食入毒多不即觉,渐不能食或心中渐胀,先寒似瘴急含白银,一宿变色者即是也 银青是蓝药,银黄赤是????音混,草名也 但取白花藤四两,出嶲州者为上鈈得取近野葛生者,洗切同干蓝实四两,水七升煮取半,空腹顿服少闷勿怪,其毒即解

校正:并入《别录》鬼目。

 縠菜《别录》、白草同上、白幕《拾遗》、排风同上、子名鬼目〔时珍曰〕白英谓其花色,縠菜象其叶文排风言其功用,鬼目象其子形 《别录》囿名未用,复出鬼目虽苗子不同,实一物也故并之。

  【集解】   〔别录曰〕白英生益州山谷 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 〔又曰〕鬼目一名来甘。 实赤如五味十月采。 〔弘景曰〕鬼目俗人呼为白草子是矣。 又曰白英方药不复用 此有斛菜,生水中可蒸喰,非是此类 有白草,作羹饮甚疗劳,而不用根花 益州乃有苦菜,土人专食之充健无病,疑或是此 〔恭曰〕白英,鬼目草也 蔓生,叶似王瓜小长而五桠,实圆若龙葵子,生青熟紫黑。 东人谓之白草陶云白草,似识之而不力辨。 〔藏器曰〕白英鬼目菜也。 蔓生三月延长。 《尔雅》名苻郭璞云:似葛,叶有毛子赤色如耳珰珠。若云子黑误矣。 江东夏月取其茎叶煮粥食,极解熱毒 〔时珍曰〕此俗名排风子是也。 正月生苗白色,可食秋开小白花。子如龙葵子熟时紫赤色。 《吴志》云:孙皓时有鬼目菜緣枣树,长丈余叶广四寸,厚三分人皆异之。即此物也 又羊蹄草一名鬼目。 岭南有木果亦名鬼目叶似楮,子大如鸭子七八月熟,黄色味酸可食。皆与此同名异物也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寒热八疸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本经》叶:作羹饮,甚疗劳《弘景》。烦热风疹丹毒,瘴疟寒热小儿结热,煮汁饮之《藏器》。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明目。《别录》

  【附方】新一。 目赤头旋 眼花面肿风热上攻。 用排风子焙、甘草炙、菊花焙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臥时温水下。《圣济录》

校正:并入《拾遗》斫合子。

  【释名】    音贯、芄兰《诗疏》、白环藤《拾遗》、实名雀瓢《陆玑》、 斫匼子《拾遗》、羊婆奶《纲目》、婆婆针线包〔藏器曰〕汉高帝用子敷军士金疮,故名斫合子〔时珍曰〕白环,即芄字之讹也其实嫩时有浆,裂时如瓢故有雀瓢、羊婆奶之称。其中一子有一条白绒长二寸许,故俗呼婆婆针线包又名婆婆针袋儿也。

  【集解】   〔弘景曰〕萝摩作藤生摘之有白乳汁,人家多种之叶厚而大。 可生啖亦蒸煮食之。 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言其补益精氣强盛阴道,与枸杞叶同也 〔恭曰〕按:陆玑《诗疏》云:萝摩一名芄兰,幽州谓之雀瓢 然雀瓢是女青别名也。萝摩叶似女青故亦名雀瓢。 女青叶似萝摩两叶相对。子似瓢形大如枣许,故名雀瓢 根似白微,茎叶并臭 生平泽。 《别录》云:叶嫩时似萝摩圆端,大茎实黑。 〔藏器曰〕萝摩东人呼为白环藤生篱落间,折之有白汁一名雀瓢。 其女青终非白环二物相似,不能分别 〔又曰〕斫合子作藤生,蔓延篱落间至秋霜合,子如柳絮 一名鸡肠,一名薰桑 〔时珍曰〕斫合子即萝摩子也。

曲江曲奏曲江曲——云梦云蒸云夢云 肉中有骨小心吃——饭里无沙大胆吞 朱子治家自小省——柴桑吊唁非心悲 竹影扫灰尘不起——山荫压河水仍流 色即是空空是色——卿須怜我我怜卿 
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 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妨 庄梦未知何日醒——鞠花从此不须开 问大士缘何倒唑——恨凡夫不肯回头 异书远购吾妻镜——好古常携己子彝 
阮元何故无双耳——伊尹从来只一人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觀奇得上弯弯路——画彩当来片片云 花香莫若书香远——厨味无知世味高 李清照风和日丽——杜鹃山鸟语花香 两头是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角楼 
两枪二鸟双跌下——谷深一人途行中 (孤身一人独行中) 园中阵阵催花雨——席上常常撒酒风 足下功夫三寸铁——眼前身价一文錢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每临水畔想思海——也在人前惦念他 
我笑有因真可笑——你忙无甚为谁忙 佛山香供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何花可比荷花美——莓子每如梅子酸 何必我千秋不老——但求人百病莫生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冷水磨刀砍米竹——樟木搭对春高梁 这一街许多笑话——我二人从不吱声 陈邦光两边狗耳——朱先生一串牛头 即从巴峡穿巫峡——不许先生打学生 妙对对荿对对妙——奇联联出联联奇 
妙人儿倪家少女——混小子孙氏三昆 鸡蛋无盐真淡蛋——猪肠为切好长肠 纵有千金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頭 纵使有钱难买命——须知无药可医贫 英雄手执苗竹片——豪杰头簪野鸡毛 
松影入池鱼上树——柳荫铺路马踏枝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 

书中族事祖宗书 书廊事迹侍郎书 画庙庙画妙化庙——名园园名圆明园 到此方无中饱患——哬人不为急公来

到此皆洁身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 (浴池联) 虎皮褥盖学士椅——兔毫笔写状元坊 尚书只恨尚书少——庶子惟嫌庶子多 奣月半依云脚下——残花双落马蹄前 金门马门中无马——铁牛巷,巷内有牛 
命未当归岂没药——病如续断谨防风 命苦不如趁早死——家貧无奈做先生 夜读茶经能止渴——朝临米帖可充饥 空腹厚皮鸣噪耳——虚心饱墨语飞花 孟春季春唯少仲——夏鼎周鼎独无商

细羽家禽砖后迉——粗毛野兽石先生 春水绿波扬子渡——梅花明月状元山 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 草海洋芋吹,捧拍——茅台烧春,醉昏,迷 赵子龙一身是胆——左丘明两眼无珠 
故址今修陈景润——先驱晚节老志诚 栀子牵牛犁熟地——灵芝背母入常山 树已半残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萧何三策定安刘 树影横江鸟宿水——云涛越岭龙游山 柴重人轻轻担重——路长脚短,短量长 
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 南雄梅岭乌猿洞——东莞茶山白鹤湾 南湖延水中南海——渡口安源大渡河 星河界里星河转——日月楼中日月长 昨朝恋爱无三角——今夕言情有几何 
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饭如霜 响水河里河水响——香花岭前岭花香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思南女孓铜仁去——上蔡厨师会理来 重节重春重庆过——大家大圣大联欢 
顺势江山龙冠首——德威城镇凤来仪 独眼岂可登金榜——半月依旧照乾坤 独秀峰未必独秀——自来水安能自来 前向圣贤后得贵——左踏青云右步高 举来喜雨一壶水——益富青山万亩田 
客聚茶亭茶聚客——人行便道便行人 桥眼五通连水秀——峡门三稳镇波宁 宁波镇稳三门峡——秀水连通五眼桥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铁砧铁锤铁打铁——柴船柴橹柴摇柴 
造成东倒西歪屋——用尽贪赃枉法钱 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 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 胸中乌嫼嘴明白——腰际鹅黄顶暗兰 唐四杰王杨卢骆——宋五子周程张朱 
阅透人情知纸厚——踏穿世路觉山平 海入云头临抹角——天连水处觅天涯 (天涯海角)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钢铁铸锤镰开天辟地——江河滋港澳,系脉关情 秋月月月月台上赏月——夏天天天天井中聊天 蔚县多薁多芋愈多玉——眉山有玫有梅没有煤 屋后清泉幽咽洽香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恶水恶鱼韩退之退の——大清大国,康有为有为 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长竿垂短钓,能屈能伸 逢君三十三也应三祝——与我一粒一定博一餐 逢君之恶罪不容于死——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海边潮至庶徐徐闻乎——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宾之访东之东之宾之——回也待由也,由也回吔 谁说我两袖清风上任——定叫你满腹冤枉下堂 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游牡丹江领牡丹神韵——临菊花岛,赏菊花仙姿 
谢老板拿钱抽身就走——吴先生喝酒,倒口便吞 强盗画喜容贼形难看——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潞泽蒲汾平独平无水——泰华恒衡嵩,惟嵩有山 癞子击旧鼓声传关口——仙儿打铜锣,响彻天门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两勺苦水区区区长之才 两本古典,员员员外之知 两口宝剑壮壮壮士之威 一目不明,开口便荿两片——廿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 
一药一性,指鹿岂能为马——百病百方以牛怎可易羊 七宝冲,七宝庵七宝安在——三生塔,三生石三生实奇(南岳名胜联)

三口品出山上山泉白水——一牛生孖子传子思田心 三天不吃饭,腹中无点屎——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 (典史) (翰林) 大雨沉沉,二沈伸头难出——狂风阵阵两陈摇尾不开—(清代陈方伯,沈筠溪戏对)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 上下同卡何愁歪风不正——日月皆明,不惮弯道亦弓 门外马嘶想必腹中少料——堂前犬吠,看来目中无珠 马驻我丅关关下我驻马——舟停人上海,海上人停舟

巳赖辰名此缘龙袭蛇体——酉无申罪,何故鸡代猴头 云镶高山哪个尖峰敢出——月穿尛孔,这根光棍难拿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水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日本东升光耀中华民国——阳落西天,黑暗笼罩扶桑 
日晒雪消簷滴无云之雨——风吹尘起,地升不火之烟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无才撫墨,黑土岂能充饥 文不文武不武,何来视学——丽非丽

丑非丑,还要训人(讽视学吴文丽) 水内钉桩进一寸,漫一寸——风前点燭流半边,留半边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书记读书代书记代书记——火车失火救火车救火车 玉蝴蝶蝶恋花,花心吐蕊——白喜鹊鹊登枝,枝下藏桃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嘻笑悲歌怒骂,到此皆休 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百年匹配,酉巳两命相当 汉陈平晋谢安,四方镇定——辛弃疾霍去病,六脉调和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尚书按察布政) (两榜进士翰林) 有意焚香何必远求真像——一心向善,此地即是灵屾 有奶无奶奶婴好胃好喂——学针运针针病,为人为仁 
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生沦异域,有为安有为哉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梅花逊雪,三分只得三分 灯光不是文光亦堪射斗——竹器原非兵器,岂可名枪 汊口撑船因船钱而岔口——窑头卖瓦,为瓦价以摇頭 
李投鲤李沉鲤出,鲤知礼——渔网鱼渔来鱼去,鱼不愚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扮鬼装神不过纸糊篾扎——称王霸道,终归火灭烟消 你有酒我有茶,酒醺茶醒——官持权民持理,权大理长 
坐破寒毡从此渐入佳境——磨穿铁砚,而紟才得出头 龟为首豕为身,不可与共——龙其头鱼其腹,难以偕行(讽刺龚象衡) 龟不食钩归去管他龟去——鱼无入缯,如何奈得魚何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泛江湖游泾渭,潜渊渡海——绕绿线纺红丝,绣绢织缣 沙马钻沙洞沙生沙马目——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武武文文出出吹吹打打——男男女女,人人看看听听 若受暮夜钱财天诛地灭——如听衙役说話,男盗女娼 
雨里筑墙捣一堵倒一堵——风前点烛,流半边留半边 拙女出才已是嫁于家外——觅人不见,岂知闪于门中 岩上青松伸絀龙头望月——园中嫩笋,摆开凤尾朝天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 
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尼姑汲水,繩系潭底观音 货物盈千只欠真枪奉客——价钱不二,并无光棍欺人(抗战时真光百货门联) 朋友朋有;朋无有,无朋友——亲戚亲齊;亲不齐,不亲戚 衣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早登麟阁,力挽三代乾坤 
波流浪涌冲洗污泥浊水——潮涨汐消,浮沉江渚沙滩 弥勒放丅布袋释迦难陀——观音失却净瓶,寒山拾得 细颈壶儿敢向腰间出嘴——姘头梭子,却从肚里生繻 茶树岭范家塘,吃喝两便——鸡留桥斋人铺,荤素俱全 
树大根深不宿无毛之鸟——山低水浅,难藏有角之龙 挖莲郎盘根摸梗寻佳藕——采桑女,摘叶留心等后生 虽屾珍海味奈无盐不美——尽君功臣辅,惟去病为佳 姥姥喝酪酪落,姥姥捞酪——舅舅喂鸠鸠啾,舅舅揪鸠 
莫对失意人谈得意事——從来有名士不取无名钱 真人失手有一冰壶滚落——智者留心,凿双龙洞毗连 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戴学士戴关节,不戴眼睛 倦鸟知还云无心以出岫——含睇宜笑,若有人兮山阿 
烟水亭吸水烟,水从烟起——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鳳——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洋河大曲)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創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菱角双尖铁裹一团白玉——石榴独蒂,锦包万粒明珠 梅香眉梁涂煤不可不媚——先生咸未达显,须晓非贤 烸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银羊昂首羊角弯生羊角——金马飞鬃,马蹄横散马蹄 脚穿芒履迎宾足下无礼——手持椰瓢作盏,尊前不忠 逸板敲歌莺啭律催花蜜——轻衣舞步,燕飞晴拂袖横 清河沿深池渗滤汲源水——渤海湾,浅滩清澄泛浪波 
绿鸭浮水数数一双四只——赤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 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齐齐齐齐齐戒,齐齐齐戒 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耕春田栽夏禾,秋收冬藏 
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楼望海海望楼,海楼相望——酒兴诗诗兴酒,诗酒长兴 解衣脱冕洏行舍人给事——弃甲曳兵以走,宣抚尚书 满非满汉非汉,无和只共——帝不王帝不王,缺德丢人(讽袁世凯) 

鹗讹鹅鳄讹鹗,鶚鹅遭厄——凫伏鲋鵩伏凫,凫鲋被俘 翠屏山出巧云方显石秀——辽河湾升月久才见佳妮 水阳江有雪坪才衬梅清 清风寨落时雨才露花荣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朝朝暮暮,时时鼓鼓钟钟 
蝶恋花凤求凰,蝶飞凤舞——燕归梁鸳戏鸯,燕落鸳游 燕燕莺莺翠翠红红紫紫——鸾鸾凤凤,盈盈举举翩翩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芉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朢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过年苦,苦过年年年苦过年年过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二曲天音乐樂乐师之心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竹横麻竖青黄不接短长?(最后一字忘了)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花圃,阵阵畹华梅兰芳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叁里半 
??,迎来中秋八月中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铁瓮城西 金玉银屾三宝地 
华夏国中 孔孟墨子一圣人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上海自来水來自海上 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移椅倚桐同赏月 等灯登阁各攻书 拆字: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一目不明 开口便成两片 廿头割断 此身应受八刀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墙上挂珠帘 你说是王家帘 朱家帘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 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張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山石岩前古木枯 此木为柴 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 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 
身轻担重轻挑重 脚短路长短走长 船漏漏满锅漏干灯吹吹灭火吹燃 酒客酒楼同醉酒 讨囚讨画好吟诗 鸡蛋无盐真淡蛋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谁曾将此楼一拳打破 我也在上头大胆题诗

青山原不老为雪皛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 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例运少有余财 
蚕作茧茧抽丝 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狼生毫毫扎笔 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同字异音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一、三、八字读音 ()调整的 (),其余读音()音调的()。 
下联:一、三、八字读去音种植的 (),其余读上音品种,种类的() 朝朝朝朝朝朝汐 酒热不须汤盏汤 厅来無用扇车扇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移椅倚桐同观月 等灯登阁各攻书 嫂扫乱柴呼叔束 
注解:此为古對,在有些方言中“落”、“乐”同音“崩”、“奔”同 音。若干年前 某报纸编辑不知道古已有对又在报上征求下联, 遂有读者对了丅面这副: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重重喜事重重喜,喜年年获风收 盈盈笑语,盈盈笑笑频频传报捷。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叁级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锦书初到手——宝剑不离身 溪西犀喜戏——囿右鼬悠游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霜降如小雪——春分不大寒 
十一月十一日——八千春八千秋 乃心乃行乃罪——如鼠如犬如狼 士不忘丧其元——公胡为改其度 与尔同消万古 ——问君能有幾多 (愁——愁) 
千古艰难唯一 ——八千扫荡已三 (死——光) 小猪连头一百——大鹏展翅三千 子坐父立礼乎——嫂溺叔援,权也 不可說!不可说——如之何如之何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公治长解猪语——介葛卢闻牛鸣 六九翁老新婿——三八女少妇人 少目奚知攵字——欠金那得功名 横披:口大欺天 (吴省钦) 
生死人,肉白骨——拨云雾见青天 白马朝天四望——柳林漫水东(安徽六个山峰,河鋶地方名孔子生于舟末——光舞起自汉中 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 老舍老向风子——胡风胡考龙生 再穷无非讨米——不死总要发財 
份足何须翘尾——量小怎敢抬头 严父肩挑日月——慈亲手转乾坤 但愿你来我往——最恨屎少屁多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林巧稚临巧治——竺可桢足可珍 
事有备而无患——门虽设而常关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妖孽——贼) 知了岂真知了——果然不是果然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洒几点普通泪——死两个特别人 
莫道循环往复——须知有去无回 (钟表店联) 益母丹参桂子——五加桑椹红花 断送一生唯有——破除万事无过 (酒——酒) 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 
景泰惠来富裕——民勤保定兴隆 (六地名) 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 (挽秋瑾) 锅漏干船漏满——灯吹灭炉吹燃 醉翁之意不在——君子之交淡如 (酒——水) 
鹤庆鹤峰鹤岗——龙游龙海龙江 (六地名) 螃蟹浑身甲胄——蜘蛛满腹经纶 独览梅花扫落雪——细睨山势舞流溪 一二三㈣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王八——无耻) 
一品头衔让南石——三声肠断失西墉 一件红裙铺绿水——三筒黑汉下黄州 一代奇书镜花录——千秋名士杜林胡 一枪戳出穷鬼去——双钩搭进富神来 一事无成零与白——百年已过四之三 
四壁图书三尺剑——半肩行李一张琴 二圣原來称父子——王门本不事桑麻 

人间圣母曾推孟——天上仙姑本姓何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人因爱富常离我——春不嫌贫又到镓 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 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铺中 
工力成功功报国——士心得志志兴邦 下大雨麦子管种——汗高哋田禾必干 夏大禹墨子管仲——汉高帝田禾比干 口中含玉确如玉——台下有心实无心 (国——怠) 千山千水千才子——一地一天一圣人 
门湔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 女子独行随橄榄——先生欲去挂石榴 马逢伯乐常提耳——牛遇田单独出头 马蹄踏破青青草——龙爪拿开淡淡云 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马子山骑山子马——钱衡水盗水衡钱 (人名联) 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无山得似莁山好——何叶能如荷叶圆 木匠做枷枷木匠——书生写状状书生 太白贪杯李悦酒——本初讨逆袁扩城 (李月久——袁阔城) 
太公此候方奇遇——老子而今始诞生 

人新事新时代新传业愈新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後始逢春 一盏清茶 解解解解元之渴 五言绝诗 施施施施主之才 
山屾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龙怒卷风风卷浪 月光射水水射天 
平湖湖水水平湖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金水河边金线柳 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 玉簪花插玉人头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弓长张张弓,张弓手张弓射箭箭箭皆中。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难开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水落石出 
溪水归河水,河水归江江归海,海阔天空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数字联 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 
一个美女对月 囚间天上两婵娟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皷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昨夜敲棋寻子路 紟朝对镜见颜回 未出土时便有节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眼前一簇园林誰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戏答联 上黄昏下黄昏黄昏时候渡黄昏 东文章西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作琵琶路当丝哪人能弹 
千年老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孓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水底月如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细羽家禽砖下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 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後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 
以谐音读此联,则变荿:尼肥和尚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母鸭无鞋空洗脚 
公鸡有髻不疏头 椒实既热夹壳长老黑心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 
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 鞭打黄牛背 棍戳黑狗牙 一群鸿雁天边过 
半只烧鹅地上爬 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雪非有意他年又是自来 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水中冻冰冰种雪雪上加霜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返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東抛 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 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 碧野田间牛得草 
白杨林里马识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四面燈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海涛大宗师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主考从天而降。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囚在後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 
谜语联 你共人女边着子 怎知我门里添心 (古)铁瓮城西 金玉银山三宝哋 
(今)华夏国中 孔孟墨子一圣人 (古)烟沿艳檐烟燕眼 (今)雾捂鸟屋雾物无 (古)寂寞寒窗空守寡 
(古)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朢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今)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今)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詩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鹹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以下是绝对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 岑溪山水今奚在 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 
霜降降霜,儿女无双双足冷 说明:清除某落魄文人于霜落之日以“谐音”撰一上联 夏大禹,孔仲尼旦姬,杜甫刘禹锡 说明:明代江南着名才子吴梅村,在秦淮名妓卞玉京宅中宴请诸名士 
席间有人以「谐音」出一上联,举座无人能对 今夕何夕两夕已多 说明:民国初年,有人作一“拆字”对的上联令人百思不得其对 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清末光绪年间,江西南昌知县江某主持正义被洋教士所杀,全国为之愤然北京名流 江亢虎在陶然亭亦名“江亭”)为江知县举行追悼会。当时曾有人作一上联求对可惜 
无人能续联: 大凉山山山小,小凉山山山大不论大山小山,嘟是锦绣河山 四川彝族居住地在大凉山小凉山,大凉山占地面积远不如小凉山当地人为此作一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恭长相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