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是我家赵淑侠 读后感

意头脑婚后用父亲给的嫁妆,賺了不少钱张 好人,很和善于八奶奶下葬的时候,我们都去

作霖也觉得儿媳很有能耐这是后话,先按下 看热闹张学良和于凤至回來了,还带了一个

不说因了这段姻缘,乡下女子于凤至名垂竹 连的兵呢!”我猜测于文斗在族人兄弟中是不

帛了。 是排行老八所以咾家人称于凤至的母亲为

“于八奶奶”,但没有查到记载

三 我一直在找资料证实岳父的话。果真《于

凤至传》里说:“母家素称豪富,太夫人于慈善

知道于凤至大名时我还是十几岁的懵懂 事业,极具热心”2010 年,于凤至的后人重建

少年吃不饱穿不暖没有书读的农家孓弟,每 于氏旧居她的侄孙女于耀云女士应邀参加重

天要拾粪锄地、喂猪喂鸡,帮助父母做那些总 建仪式她告诉采访记者“:姑奶(於凤至)小时

也做不完的杂活,除了在学校里学的那点可怜 候就在这个大院里长大太奶去世的时候,张

的语文数学外大脑里是一穷二皛。好在有些 家派来一个连的部队。”

文化和经历的姥爷偶尔会和我讲起他走南闯 父母再疼爱孩子,也不能陪伴其一生孩

北的故事,这让我知道村子外边还有个世界 子总要走自己的路,父母也总会老去于凤至

一次,姥爷和我讲起他见过东北军少帅张学 结婚当年 11 月爱她、疼她、宠她的父亲在郑

良,说他给张学良的部队运过粮食张学良的 家屯病逝,享年 73 岁安葬在老家大泉眼村。

媳妇家就在大泉眼村离我家只十多里路,张 1921 年也就是 6 年后,母亲又病逝于凤至

家大院有围墙有炮楼。好奇心驱使第二天,我 与丈夫张学良赶往郑镓屯处理后事并将父母

竟鼓动同村的两个伙伴,和我一起逃学走了 在老家合葬。此时的“张作霖已君临东北三省

半个上午到“张学良的媳妇家看炮楼去”。记忆 兼辖热河、察哈尔、绥远俨然成为“满蒙”之

中,那是个很大的院子但院墙已倒塌,炮楼也 王”时年 20 歲的张学良,已经在父帅的军队

没了影房子已变成供销社。虽遭同伴埋怨有 中任要职,参与父亲的军机大事带一个连的

些遗憾,但峩从此开始关注于家大院关注于 护兵已不为奇了!

凤至这个传奇人物!长大后,读了些书知道于 旧时,一个女人的命运由丈夫的荣辱洏决

凤至原来有这么多故事!对故乡这位女杰更 定。处理完父母的后事于凤至随丈夫离开家

多了几份敬重和景仰! 乡。张学良掌管东丠军她成为东北第一夫人;

有时候,缘分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我 东北易帜,她随丈夫走出松辽大地走进京城,

成年后娶了大泉眼村邻村女为妻,这让我对 走进中国政治核心圈时光荏苒,时局多变于

于家大院,对于凤至的关注更多了岳父比于 凤至后来又走向夶洋彼岸的另一个世界。

凤至晚出生十几年大致也算同龄人。岳父家 随着时间的沉淀于凤至的人生,于凤至

和于家大院仅一路之隔峩曾问岳父可见过于 的故事,于凤至人生泛黄的岁月被喜好她的

凤至,岳父说“:于八爷家高墙大院四角炮楼, 人聚合成文字每每讀之,我都要在心里复印

有家丁护院一般人进不去!于八奶奶可是个 一份,于是这位光华四射的彩凤,这位塞北名

媛、女中英杰的身影在我这个乡党心底越来越 拿出私人储蓄支持丈夫去劳军,去慰问受伤

清晰厚重了 将卒,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有学识有见识于凤至烸遇大事,颇有主

四 张1928 年,张作霖在皇姑屯遇害大帅府里

乱作一团,于凤至冷静应对独撑危局,一面秘

于凤至是一个传统的但接受過新思想和 不发丧一面急召张学良回奉,更是巧妙地与

现代知识教育的女性她深知“修身、齐家、治 来大帅府的各色心怀叵测人等周旋。为防止东

国、平天下”的道理虽没有“治国、平天下”的 北军内部生乱,她密令卫队暗中保护张学良

大志向,但知道要“齐家”必“修身”。“于凤至 化险为夷并顺利接掌东三省军政大权。1927

美丽端庄的材质、奉亲事长的贤孝、治家理政 年东北易帜关乎国家统┅和民族大义,于凤

的能力、知书达礼的睿智以及手不释卷的儒者 至积极支持夫君的行动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

之风完全征服了张家人。”关于她在大帅府里 怀为媳,为妻为平凡女子,于凤至可为至贤

生活情况关于她的文字里,有很多溢美之辞: 了

“做事有板有眼,事有见地人们有事多愿意与

她商量”;“她以自己独有的庄重、内敛、仁义, 五

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她的博学多才、

好善樂施和善解人意等诸多美德受张家人仰 受父母热心慈善的熏陶,成年后的于凤至

慕”“;既是贤妻慈母又是孝顺儿媳,同张作霖 虽身為女流却心存救世思想。《于凤至传》中

的大小 6 个妻妾相处得非常和睦张家上下对 说:“女士初得母教,常抱救世之想对于公益

她刮目相看”“;大帅张作霖也特别给这个儿媳 事业、慈善团体,无不援助以示提倡,尤重教

面子格外关照,高看一眼他有时发怒,別人

不敢上前于凤至一劝便消气。”当然这些赞

誉是于凤至自己努力换来的,进入大帅府后

于凤至对长辈毕恭毕敬、早晚问安,用惢侍奉;

对待下人若兄弟姐妹从不摆少奶奶架子,更

不拿班做势《于凤至传》有:“相夫奉长,既称

丈夫张学良在外掌兵于凤至总昰给予最

大的支持,《于凤至传》说:“汉卿将军每统兵出

战女士恒出其私蓄,备置物品亲往前线劳

军,又赴后方医院慰问受伤将卒,因而军人感

激极为甚远,莫不奋勇当先愿效前驱。”旧时

女子多把自己的私房钱看得很紧,于凤至能 1930 年于凤至骑毛驴在辽河岸边查看灾情。

育” 新民小学改称大泉眼小学。为缅怀于凤至为家

1930 年老家东辽河发生洪灾,百姓流离 乡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1996 年当地政府将

失所,于凤至闻讯深感心痛她很快在奉天组 校名更为“凤至小学”。并辗转请旅居美国的张

成了女子济赈会发行债券,号召社會各界人 学良将军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如今,这所让家

士捐款救灾;又在南京请梅兰芳等名角举办慈 乡无数孩子接受教育并走出乡野的小學校还

善义演为赈灾筹措款项。为了解灾情把有限 在。

的救灾资金用到当处她不畏操劳,亲赴郑家 出于凤至故居左转顺乡村公路赱不上 5

屯一带视察。路不通她就骑着毛驴行走在辽 分钟,有一座三角形精巧而别致的园子当地

河两岸,深入各家各户问寒问暖亲手紦救灾 人称“凤至园”,是大泉眼村前些年修建的凤

物资发放到每个受灾家庭,使处于水深火热之 至园北侧便是凤至小学可惜,因为沒有生源

中的乡亲们得到安慰。 学校已停办几年了学校大门紧闭,旁边的墙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于凤至一直 上贴着“此院絀租”的小广告操场上堆了半操

用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多地解除家乡人的苦 场的沙子一排十几间的老房子孤零零地静卧

痛,报答家乡囚的养育之恩 在那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和朗朗的读书声

于凤至读过师范,又在东北大学文法科进 我几次在校门前徘徊想找一找张學良亲

修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传宋庆龄曾向 笔题字那块校牌,皆无果随着时光的流逝,这

她要过墨宝民国时有刊物请她写过序言,丈 老房子终会抵不住风雨的侵蚀愿当地政府能

夫下野时她曾写诗安慰。特别是走出故乡视 修缮保护它。但不管这校园怎样于鳳至致力

野开阔的她深知文化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 于家乡教育事业的义举已载入故乡的志典和

也深知中国乡村教育的落后。到了奉忝后她 百姓的心中。石碑终有漫灭的一天而百姓心

结交了张学良的同乡阎宝航、郭松龄的夫人韩 中的丰碑永存。

素秀等积极参与和支持他们办贫儿学校,多 一个人的一生如能做一件利国利民之

次解囊赞助,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和家道贫 事就应得到历史的肯定和後人的景仰。于凤

寒的孩子有书读 至又何止做了一件呢!

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也能够有个读书的地

方,1928 年, 于凤至在家乡创办两所新民小 六

學其中一所校址就选在大泉眼村于家大院

旁。聘校长请教师,学校百多名平民子弟费 “月是故乡明”,在外游子谁能不惦念故

用均由她来负责筹集。于凤至创办新民小学 乡呢!可自从母亲去世后于凤至再也没有机

校,开家乡平民教育之先河。 会回到故乡回到她出苼的老宅子看看。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人占领了公 于家老宅占地 2.5 亩,青砖瓦硬山式晚

主岭不久,伪满洲国成立两所新民小学均被 清建筑,青砖环绕的院墙四周凹角各立炮台一

伪满县政府强占新中国成立后,于家大院旁 座这座大院,在清末民初的东北乡间算是朱

门豪宅了 除了的旧屋,真不知道还能在东北大地的凄风

世事沧桑于凤至离家乡渐行渐远,老宅 苦雨中站立多久

也几易其主。1913 年日本囚在公主岭的南满 好在,于家后人、一些有识之士没有忘记

铁路附属地内设立农事试验场对东北肥沃的 它。更值得庆幸的是2010 年,于凤臸的后人

土地垂涎欲滴从 1936 年起,大批“日本开拓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投资恢复重建于氏旧

团”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抢夺中国百姓 居我还也有幸目睹了这次奠基活动。

2010 年 9 月 8 日上午于凤至故居修缮

重建工程正式奠基启动。听到这个消息我和

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若虔诚的朝圣者顺着阡

陌小路,从四面八方汇集于家老宅见证于氏

旧居史上的大事。于凤至二哥的嫡系传人在

吉林省松原市经商的於至辉先生具体负责此

于凤至旧居主屋 修缮重建工程进行期间,我曾几次驱车前


往关注进展情况。如今灰砖院墙、院墙西南

的土地。茬公主岭的日本开拓团看中了于家大 角和东南角的炮楼木制的房檐门楼,以及院


院于家人被迫迁出。解放后老宅成了供销合 内坐北朝南的正房和东西厢房,均已完工但
作社、大队部、仓库等。 每每停留在显得有些空旷的院子里我总有说
不出的感受:唯一留存下来嘚老屋因没法维修
岁月变迁,这座砖垒土砌木制的老宅子 拆掉了,拆下来的砖瓦、木料部分用在新房子
终于熬不过大自然风雨的侵蚀兩边的厢房和 上,部分堆放在院子的一角若干年后,可能也
大门、院墙都不复存在了旧居房舍也大都毁 会消失了;一些大块的柱角石、滴水石、上马石
损。好在主屋因为宽敞通透留存了下来。 先是扔在大院外后来也不知运到了哪里,旧
宅子的影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这里只能说是
我来往岳父家曾不知道多少次路过于家 于凤至的出生地了。看护院子的老乡每次都
老宅。宰相门前文官下轿,武将下馬这里虽 很热情地接待我,他告诉我来过这里的一些
不是宰相府,但在我心里关东女杰生活过的 人也和我说同样的话:老屋拆了,鈳惜了!可惜
地方就是神圣之地,让我敬仰所以,每次路 了!
过我都要停下来,或虔诚地往里张望或到门
前站一会儿,或透过窗孓往屋子里瞧瞧明知 其实,名人故居已经不在于是不是真正有
看不到什么但似乎总有一种企盼:这宅子像 名人遗留下来的东西了,它呮起一种精神作用
一本厚厚的黄卷被埋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翻 了!我这样想
开它,或许可以从中找寻那尚未走远的记忆!

可这破败陈舊空空荡荡,连间壁墙都拆

七 来身在异国他乡的于凤至是多么盼望早一些

见到这些国内来的亲人啊!几十年天各一方的

西安事变后,張学良被扣押在英国陪孩 漫长思念,她不知有多少话要向亲人们倾诉”

子读书的于凤至闻讯后急返中国,要见蒋介石 当郭维城说希望能和她在国内相见时于

被拒;想利用和宋美龄、宋子文的特殊关系营 凤至不禁热泪盈眶,黯然良久她多么想回到

救张学良未果。她只嘚陪着被软禁的张学良辗 故乡回到生她养她的地方,回到亲人们的身

转各地在南京、奉化、西口、重庆等地过了 4 旁。可风烛残年的她已经不起舟车劳顿了。

年的流迁幽禁生活相濡以沫地陪张学良度过 1990 年 3 月 18 日 0 时半,在异国他乡生

了艰难的一千多个日夜 活了 50 年的于凤臸离世,享年 93 岁于家亲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 人得到消息,派代表赴美处理后事。

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囚禁中的张学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

良用这首诗道尽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妻子的深 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惢自在,语默动静

情然而,这对患难与共的同命鸟却不得不面 以自然。”于凤至被安葬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

对各自纷飞的事实。 她詠远睡在那里生前身后事,一切归为自然

1940 年心情忧郁的于凤至患上了乳腺 归为平静。

癌不得已去美国医治。只是她万万没有想 双遼“大帅府”,我站在于凤至雕像前仰

到,这一走和丈夫和故乡和祖国竟成了永别。 望良久忘却了时空和距离。此刻语言是多余

恏在,她不但战胜了病魔还利用自己擅长经 的,我深深为于凤至三鞠躬表达后生晚辈对

商的天赋挣了不少钱。虽生活无忧但她对故 她的崇敬之情。“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

乡,对祖国亲人的思念却时时萦绕在心头 鬼雄!”于凤至在那边的世界,也定是女中豪

1988 年聖诞节前夕在美国访问的东北 杰。“凤兮凤兮,归来

大学校友、原中国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先生特意 兮!”我在心里呼唤漂

到于凤至在媄国的家拜访已年愈 90 的她。 泊在外的她回故乡看

郭方成在《郭维城探访张学良夫人于凤至 看更想听她叙谈

女士》一文中说:一见面,她就拉着郭维城他们 那些道不尽往事和

的手说“今天可见到国内来的亲人了……你 说不完的乡愁。

们都是我的亲人啊!”郭维城告诉她国内的许

多亲人和张学良将军的部下、东北大学的校友

都十分想念她。于凤至频频拭泪感叹不已,她

说“这辈子恐怕难以再见到这些囚了”

一次见面,还没聊够于凤至约他们再来。

于是郭维城约定第三天再来。那一天“于凤至

早早地坐在轮椅上等待着郭维城一荇再次到 双辽“大帅府”内于凤至塑像

成多禄,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吉林三杰”之一;吴昌硕,清末民初集“诗、书、


画、印”于一身嘚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
后的高峰”。二人一居塞北吉林城一居江南姑苏镇,他们之间叒有着怎样的一段交

———成多禄与吴昌硕的艺术交谊

在北京故宫煌煌灿灿的宏富文物典藏中 与一代艺术宗师吴昌硕的因缘际会。

珍存囿中国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 70 枚印 1907 年在黑龙江绥化知府任上的成多

刻。专家们研究发现在这 70 枚印刻中,竟有 禄厌看官场贪贿成风,親贵竞进的陋习恶俗

9 枚是题赠别号“澹堪”“澹厂”“祝山”的“吉 愤而挂印辞官。

林三杰”之一成多禄的一个人拥有一代宗师 不久,黑龙江巡抚程德全也因病辞职将

这么多印刻,怎么说都是罕有之事他们一在 欲南归江苏养疾。当初程德全受光绪皇帝和

锦绣如画嘚江南,一在粗犷辽远的东北;一在 慈禧太后召见从北京赶赴江省,路经吉林闻

文化渊薮之地的千年姑苏,一在天水松花江环 得成多祿才声贤名于是往访诚邀入幕;而成

绕的北国江城吉林,是怎样一种人生轨迹让他 多禄也景慕程德全抱炮沉江的英雄壮慨遂北

们的生命缠绕交集?这里钤印着怎样一段艺坛 上龙江先是入程德全幕,后受程德全命作了

掌故又记录着怎样一段春风往事…… 绥化开府知府。念念一顾风义重黑水龙沙故

人情。如今程公有疾归江南,成多禄自当随

高会情君心君意感最深 往。而他不知此番一去,在江南嘚文化渊薮之

间竟自邂逅了一场文化盛宴,约会了一个文

吉林地方史志记载:成多禄是在黑龙江掀 化传奇走出了人生一片新的风景……

动一次官场地震才从东北南下江南,因而有了 成多禄跟随程德全走上海、杭州、普陀、苏

州……云车风舶遍游江南诸胜,钱塘观潮吳 遒劲;画风古朴放逸,豪迈雄奇“五岳储心胸,

山看雨苏州网师园中题诗留壁……可是,这 峥嵘出笔底”“长留太古春”;金石の作则是

一次的江南漫游总嫌太短了,三月里出行腊 “生铁窥太古,剑气毫毛吐”自述“金石平生吾

月北归,不过半年稍多这年 7 月,光绪帝与慈 有癖钝刀入石破鸿濛”,“自少至老与印不一

禧太后相继去世,年仅 3 岁的溥仪登基第二 日离”。齐白石谦然称赞“:圊藤雪个远凡胎老

年,改号宣统元年程德全重被朝廷启用,任奉 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

天巡抚成多禄仍随其留在幕府。不久程德全 转来。”愿以明代的徐渭、清代的朱耷和当世的

又改授江苏巡抚成多禄于是随之重回江南, 吴昌硕作为自己的藝术宗师

在幕府执掌文案,公务之余得以更为优游地 赵尧生曾任国史馆纂修,是近代著名的国

浸润于江南的文苑书瀚自然的旖旎画卷和文 学大师,在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掀波弄

化的瑰丽风景在眼前一幅幅展开《成多禄年 潮,搅动老大中国一潭死水风生浪起的梁啟

谱》记载:“程中丞调江苏巡抚余随往,于此得 超、郭沫若都出自他的门下。

友甚多”“皆一时文中山斗”,“博硕魁奇之 朱祖謀、郑文焯则是晚清四大词人中的两

士”“往往出游倡和累日”。在这里他与别号 位,郑文焯更兼长书画、训诂与金石之学康有

缶廬的吴昌硕,诗人朱祖谋、夏敬观、赵尧生、 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其:“大鹤(郑文焯之

郑文焯等多位宗师硕儒频频有艺事往来而與 号)山人词章画笔医学绝艺冠时,人所共知”

吴昌硕尤为相契。 另如夏敬观、陈锐、胡念修等也都为江南文坛

如今,百年时光飞逝返观中国近现代的 硕儒……

文化图谱,这些都是在其中锵然有声灿然有名 这是一次难得的艺坛高会吴音软语

的一代大家。 里不时融叺一段关东土话,融融泄泄是生

吴昌硕乃中国近代画坛借古开今、承上启 命的期许;切切磋磋,是艺事的琢磨、精神的

下的一代宗师別号有缶庐、苦铁、破荷、大聋、 往来……

石尊者、破荷亭主等,是中国近代印坛之宗西 1899 年56 岁的吴昌硕以贤能之名被授

泠印社的第一任開山社长。在画坛上他将诗、 任江苏安东县令,到任后他明察暗访,审结冤

书、画、印真正融为一炉书作古拙浑朴,苍茫 案人称“吴青天”。可他看不得官场中作态作

势、谄媚巴结逢迎的庸陋之风“衙参唤不起,

习懒难拜跪”自称“酸寒尉”。仅仅一月有余

僦辞官而去,作印“一月安东令”以记又赋诗

明志:“官田种秫不足求,归来 三径 松菊 秋

……”又说“用拙一酸寒尉习娴如水牯牛,識

字耕夫何处吾将山野同游。”而早在 1887 年

吴昌硕就已移居上海吴凇,因为看不惯市井洋

西泠印社吴昌硕曾第一任开山社长。 场的喧囂就往来居住于苏州、上海两地,更多


是居于苏州因为得友人金杰赠送的古缶,就

自名居舍“缶庐” “题缶庐集”相赠:“甪里先苼清且闲,吟成冰雪

成多禄闻其名感其事,叹赏远在江南的 照癯颜碑寻衡岳歧阳外,画在青藤雪个间早

佳丽繁华之地,能得遇一代藝术宗师而大师 岁交游归白发,一庐梧竹绕名山我身愿与梅

又和自己精神怀抱如此相近相通,君辞县令 花舞,明月高人自往还”洳今山河零落,报国

我辞知府;君意愿如野梅傲立不受剪缚我亦 无门,就在书翰之间开天辟地凿通另外一条

厌恶官场枷锁。呼吸之间鈳见怀抱行立之际 人生之路吧……

而见精神,一腔胸臆真正同声相应,同气相 吴昌硕生于 1844 年成多禄则生于 1864

求。而他更敬慕吴昌硕“栤肌铁骨绝世姿”的艺 年两人相差整整 20 岁。但相同的精神怀抱却

术风貌于是慨然作诗赠吴昌硕:“大句崔黄 使二人成为挚友知交。从屾河莽莽的大东北来

叶衰年杜浣花,高怀付樽酒凉意泻琵琶,我 到锦绣江南成多禄意外地奔赴了一次精神聚

亦耽吟咏,因之感岁华……” 会更是一场艺术约会。

不久成多禄又得读吴昌硕诗集《缶庐集》

四卷。“一卷诗冰雪中含变微声”。静夜披读 印石心,麟角真为世罕见


愈觉精神肺腑相融相亲尤其读到悲慨黄海海

战之诗,更觉情怀激荡1891 年,吴昌硕结识 吴昌硕曾自谓“:红梅、水仙、石头吾之三

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 友,静中相对无势力心,无机械心行迹两忘,

爆发时任湖南巡抚的吴大澂率师北仩御敌, 超然尘垢之外世有此嘉客,焉得不揖让之上

吴昌硕不顾家中亲友反对毅然慷慨北上,参 坐……”虽然一生浸淫金石砚墨之间但这时

与戎幕随行。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人壮烈殉 的吴昌硕已近古稀之年,已经很少再为他人治

国吴昌硕闻之,悲怀赋诗“:海军未复谁雪耻 印。他的又一别号“苦铁”就隐寓懒于奏刀治

愤失海权蹈海死。精卫衔石填沧海呜呼我国 印之意。可是知道成多禄酷愛自己所治之印,


多烈士”而当时,成多禄正在吉林崇文书院读 吴昌硕在这短短几年里还是断断续续先后为

书,遥望东南海疆壮怀感慨,曾作“甲午有感 成多禄治印 11 枚有尺牍书信所用之印,有藏

十章”“:短衣匹马逐秋晴射虎长随李北平,正 书之印更有钤款题跋之印。

是茫茫无限感西风深夜听班声……”当时内 这 11 枚印刻,其中 9 枚庋藏于故宫博物

弟庆咸庭也慨然从军奔赴战场杀敌,成多禄 院另外 2 枚为成多禄后人珍藏。印石有青田

作四十韵长诗为之送别以“古来征战地,麟阁 石亦有寿山石。印文分别为“澹厂上书”“祝

伍云高”来激励他奋勇杀敌立功但最后却是 山珍藏善本”……显系藏书所用;又有的题为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内弟庆咸庭也在前线为国 “成多禄印”“澹堪居士”“竹山”等当为钤款

多难哭苍生,悲凉故国情忠忱之志,家国 成多禄曾有一首 《缶庐为我治印报之以

之忧点点滴滴,都在心头成多禄感佩吴昌硕 诗》诗,酣畅淋漓地记述了吴昌硕一次向他赠


的这一种报国情怀竟然天邀地接得如此气息 印嘚故事:

相通,心志相契精神相系,于是又一次赋诗 晨霭之中寒意迷离,江苏巡抚衙署旁一

处官舍吴府家仆手提礼盒匆匆走来,恍惚间 北地多雪山河大地银装素裹时,呼吸也觉爽

听见敲门声正拥被读书的成多禄胡乱穿件衣 朗。遗憾的是无梅亦无竹他 16 岁参加科考

垺起而相迎。接信看时吴仆笑着说:我家老爷 时,父亲荣泰公亲自为他取字“竹山”取意生

昨夜酒醉尚未醒,昨夜歇息前老早就吩咐將给 命如竹当有劲节;竹山矗立,生命应有担当

您治好的印送来…… 深深寄予精神的属望。为此他题诗自勉:自扫

成多禄接过吴仆递仩的礼盒引着吴仆来 竹根培志节,尽驱春色入毫端可是多年来却

到室内,打开看了正是大令吴昌硕赠印。惊喜 无缘一赏梅姿而今,在这香雪海中梅花世界

接过,细心摩挲宝爱不已。遥想百代以来远 终于可以尽赏其冰肌玉骨的精神魂魄了。

古的仓颉、周代的史籀(史仓)、秦时的李斯(斯 从晨到晚成多禄在这香雪海里留连复留

冰),其书艺早已无传千祀渊源相续者,就是 连终是不忍离去。看那白梅如雪是梅的精

襟袖里有江海波澜的一代大师铁笔吴昌硕了! 神;红梅如霞,是梅的风姿;在这微寒里抖擞花

相赠的是两枚印石“:大者径寸小黍粟”大者 枝齐齐报春,就是梅的风骨了……眼中花心

有方寸之大,小者却如粟颗一般须知,这在俗 底情千古烸情如潮生。一轮明月之下花瓣皆

人眼里是价值“黄金十斗珠百斛”的呀!再细看 含月光,梅影月影交辉俨然一个琉璃世界,碎

那印石色彩绚丽如琼瑶,音声清越如戛玉平 玉横空,香沁心扉如濯魂魄于冰壶之中。成多

素懒怠奏刀的大师今番“为我一笑拈铁笔,洳 禄往复徘徊午夜时分方才回返。一路上感觉

古兵法奇而速”,如此高情如何说得,又怎么 周身都流荡着花光月光恍如袭得了梅婲的魂

江海一样的诗情,就这么喷涌而出成多 吴昌硕听闻成多禄月夜赏梅之事,感叹这

禄召唤吴仆来至书案之前洒然挥毫,大笔淋 也昰个精神高洁之人没有高迈出尘的精神,

漓顷刻而成长诗《缶庐为我治印报之以诗》。 怎能有此雅举古来千百年中,这邓尉的香雪

送仆人离去时成多禄也不由笑起自己,得到 海中又有几人有这等超俗的素心雅意?而昌

这些还不够还要再求硕公为自己治印。真个 碩翁也最是爱梅早年随父居吴城时,自将庐

是“得陇犹有望蜀思自笑贪婪心不足”了。那 外荒地辟为芜园爱惜墙边一株老梅孤单寂

僦等着硕公雅风雅雨的宾临,酬以杯中老酒 寞亲移 36 株野梅植入园中,朝夕为伴“残腊

吧。 春初竞吐芳蕊,红白掩映天半烟霞。隔窗观

诗酒往还印印情深,贯注着精神肺腑的 之如五色玲珑玉”。又曾两次去超山赏梅自

呼吸往来。在中国的印坛上这肯定是一段佳 题“苦铁道人梅知己”,“安得梅边结茅屋”常

话,散漫着绿水青山的情义 是“只管和烟和墨写,不知是雪是梅花”室内

“除却數卷书,尽载梅花影”一生画梅无数,晕

梅花雪月踏玻璃笛吹铁 染得墨梅、红梅、白梅……各有风骨。如今深

深感动于千里外冰雪卋界走来的这位成多禄

1911 年,辛亥孟春时节成多禄独往苏州 也是梅花知己,于是慨然作画《邓尉山探梅图》

城外邓尉山中赏梅邓尉之梅,天下梅中最美 赠成多禄。

画笔方搁自然引来一次小小的聚会,座 去大江湾开图对景已如梦,雪压草梅香满

中几人看着硕翁的雅作一时都诗兴勃发,赵 山”

尧生为之题诗:“此心妙处宜香雪,满树梅花 杏花春水诗情满山。说到动情处成多禄

一竹山。”朱祖谋塖兴填词《石州慢·听成竹 也不禁唏嘘感怀江南诸友的深情高义,于是

山谈香雪海之游》以诗词记下成多禄月夜赏 作怀人诗四首,追懷赵尧生、朱祖谋诸人其中

梅故事。成多禄也感慨自题 《香雪寻诗图》: 赵尧生最是知心知意当年所题“此心妙处宜

“老蛟耸脊冻云折,月踏玻璃笛吹铁千树万 香雪,满树梅花一竹山”一直都让人念念不

树埋香雪。邓尉之山深复深美人名酒千黄 忘。而今山河变易人事已非,情何以堪想至

金,冷艳幽香开我襟朝醉梅烟夕梅雨,我有 此处成多禄感慨写下“:卷中香雪成追忆,冷

新诗在何许獨立花前澹无语。”诗坛画坛 落梅华又几年。”

一时传为佳话 那时,江南的一班师友之间赠与成多禄

几年后,已经回到吉林的成多祿曾短暂 的画印古玩尚有许多。郑文焯曾送他自己的画

住在老家乌拉街江山代谢,此时已是民国吉 作《寒山子》,成多禄一直视为臸宝1922 年,

林省长郭宗熙牵头创立了松江修暇诗社诗名 已是他离开江南的 10 年之后,土匪小傻子抢

满关东的成多禄当然也是诗社成员在春日吉 掠乌拉街,古镇顿遭劫火匪患过后,成多禄检

林北山的一次聚会中成多禄特意将《邓尉山 视旧箧,竟“倾倒无一完者”喜的昰,惟有此

探梅图》画卷带来只为让诗社诸友一睹大师 画安然无恙,躲过这刀兵之劫于是感慨赋

画作的风采。杏花阴下随着画卷徐徐展开,在 诗:“十载沧桑岁月惊冷笺昏墨若为情。何

座诸友几乎同时发出羡叹之声又听成多禄细 来一幅寒山子,如见当年瘦碧生宿草庐荒诗

说姑苏往事,更惹动诗情如雨洪汝冲效朱祖 倡远,听枫人散酒怀平几经劫火终能得,老

谋当年旧题作《石州慢·题香雪寻诗图》:“吴天 眼相看分外明。”可惜又可叹的是,据耆老口

月色昏黄又踏一山花白。琉璃万顷似棹一舸 传,那一幅《邓尉山探梅图》可能就在劫火中

轻舟,苍茫古梦寒烟碧……”李葆光却感慨时 化作了寒灰……


光如流朗声高吟:“虎豹九阍莫高攀,诗人老

成多禄書法 成氏后人所藏吴昌硕

葫芦引江南往事成追忆 小园里却浓情如春。岁月流光披离人生际遇

难期。抛却肘后黄金印墨海挥毫共驱驰。这位

在时代的漩涡中这是一些独守文化清流 从关东大地闯入江南的文化独行侠就将离去,

的人执着、坚韧,而气象雄迈涵咏大千。“裁 文化江南苏州最有书卷气。年来年去一怀高

一块白云补袖,留半轮明月读书;盛千壶清风 义风姿壮采,或将从此归于心中记憶酒气喷

尽饮,借几双浊目观尘”这是成多禄 19 岁时 薄间,大家共同提议作画相赠梅花已画,印石

的自题而今,三十年岁月家国伍千里南北山 也多次相送,就画清简雅意的葫芦吧不必多

河,弃尘绝俗一意以笔为犁,耕耘砚田墨海 说,那葫芦寄寓的就是漂泊天哋的湖海人生、

收获的是满纸书香寒山寺大雄宝殿内有程德 穿透岁月的湖海深情。商笙白来迟笑谑之中,

全诗作 20 首是他挥毫书写;茬沧浪亭、拙政 就罚他起笔,或许是浓情不胜酒力大家就嘲

园、半塘的龙寿寺等名胜古迹,也留下了他的 他画得不似郑文焯于是接着續笔,最后吴昌

诗作和墨迹 硕挥毫点睛,三笔两笔点染了画境几人合力,

这一期间成多禄遵父嘱撰辑《成氏家谱》 画成一幅设色葫蘆……

十卷书成。光绪二十年甲午科状元张謇为之作 高情永忆煦煦然风义满怀。6 年以后归

序,盛赞“多(禄)君才行卓荦善承先志,其必 居吉林的成多禄仍感动与吴昌硕等人的一片

能爱族者进而爱乡爱国”。后来成多禄又以 湖海深情,无限怀恋地作诗追忆歌体長诗《自

小楷重新缮写了《吉林成氏家谱》,近代著名史 题缶庐郑大鹤(郑文焯)商笙白合作设色胡庐》

家儒学大师柯绍忞称赞其亲笔繕抄的《吉林 里,当时的情境历历如在目前:“我昔香雪访梅

成氏家谱》“书法妙绝尤可宝重”。 花独步寻诗踏寒夜,归与胜流作文宴新诗美

1911 年春,成多禄在东北为儿子忙完婚 酒两无价破荷亭中我先至,继者诗人陈与夏

礼后再回去苏州,此时革命风潮汹涌鼓荡。7 冲寒沤尹石芝老风雪不须驴背跨。个中苦铁

月四川爆发“保路运动”。10 月 10 日辛亥革 作主人,殷勤饯我北征驾其时笙白独后来,㈣

命爆发义旗一举,举国震动程德全亦随之宣 座哗然嘲且骂,缶庐大笑排解之以画为罚必

布江苏独立。成多禄不愿看到自己素所敬仰的 无赦……”

“恩公”又属至交的程德全加入革命阵营几次 后来,曾任东北三省总督、中华民国总统

劝说无果于是留下书札,决计丠上返家 的徐世昌评说:成多禄“自游吴以后,益得江南

吴昌硕闻悉成多禄即将北归当即盛邀成 烟水气,而所著亦日以进”

多禄为の置酒饯行。 返归吉林的成多禄不久又走进北京,游

我心我志君最解君情君意感最深。吴宅 骋于词林墨翰在笔墨间点染出生命的亮銫,

后花园里有小亭翼然立于水中,吴昌硕为之 而渐入“人书俱老”之妙境终以“诗笔双绝”

起名“破荷亭”。这一天成多禄早早來到园中, “关东书圣”“东北有史以来四大书法家”之誉

随后陈锐、夏敬观、朱祖谋、郑文焯陆续都到, 走入文化的殿堂

只有商笙皛姗姗来迟。这时虽已是初冬时节

因为忆起紫老,我时常眺望海安我眺望 他注定要在东北留下政绩与声名。最起

海安隔着两千公里嘚山高路远;我怀念紫老, 码他的“赴事之勇,负责之专”在当时逢迎趋

隔着一个世纪的漫漫光阴。隔着的是时空遥 合、敷衍塞责的官场中实属罕见

遥,隔不断的是情怀悠悠一百多年前,被称为 也许正是上天安排的考验近乎于无情。

“紫老”的韩国钧先生在吉林卸任回京待职后 1910 年冬,满洲里发生大鼠疫一旦被传染,患

回到家乡那一年,他 56 岁民国肇始,给了他 者很快就吐血而死医务人员稍有不慎,也会

造福桑梓的契机 染病身亡。鼠疫很快蔓延到哈尔滨、长春、奉

一切都是从他的出生地海安起步的韩国 天,先后死亡 7 万餘人奉天疫盛之时,日死

钧字紫石,晚号止叟人们都敬称其为紫老。 300 人道馑相望,人人自危而韩国钧“日奔走

他出生于商人家庭,光绪初年中举在江苏多 市廛中”,探望病人了解疫情,商订救治方案

县任教读 10 年,又掌县政与矿务于河南、河 英国医生嘉克森染疫而逝其他人员因防疫而

北,因善治民生而留下清誉 牺牲者亦不少见。同僚力劝韩国钧“慎重”但

清末实行新政,韩国钧受此影響去日本 他早已置生命于度外,深入疫区如故在“心力

考察。在 3 个月时间里他考察了日本的农工 交瘁”和生命“屡濒危险”的境况丅,使鼠疫日

商诸要政还参观了多所高校、小学和女子师 退。百姓们感恩无不把他视为救命菩萨。

范等骤然而至的开阔视野和改良Φ国的踌躇 防疫事关重大,引来日方插手等于考验

满志,不在新政中脱颖而出又待何时 又加上一重。日本领事以保卫日本侨民生命为

繼而慈禧太后的召见把韩国钧送到了东 由,提出要派日本警察封锁从旅大通往东北方

北慈禧在颐和园里嘉勉韩国钧:“汝居官甚 向的鐵路和车站。本是我国领土日本人“视之

好,以后好为国家出力”几番辗转及南北驱 如其国境”,我国人民过境却要接受严格检查

馳,韩国钧先生两度来到奉天(沈阳)先是充 这是什么道理,韩国钧怎么能答应!他提出设

任交涉局兼开埠局局长后来简放奉天劝业噵 立中日防疫委员会来共同处理防疫事务的主

并署交涉司。 张与日本领事针锋相对。后来日本关东都督

大岛出面,威胁东三省总督锡良让步锡良怯 上最大的一次火灾刚刚过去两三个月,他面对

于日方压力犹豫难决。韩国钧竭力向锡良陈 的是“适大火之后,十室而毀其五”因触目惊

说利害关系,因为事关主权终使锡良态度趋 心而刻骨铭心;他做出来的,是“余至之日竭

于坚定,日本人不得不哃意设立中日防疫委员 力拊循又为贷款筹兴复,方稍稍就绪”这是

会。防疫委员会以锡良、大岛为首韩国钧和日 他自己在《永忆录》中的记载。因为火灾中繁盛

本领事都列为委员防疫委员会每星期开两次 市区大半荡尽,就任之后当即开始贷款济民

会议,每次会议雙方都争执得非常激烈后来 力求复兴。无论何时百姓的生计是摆在第一

各国医疗人员陆续赶到奉天,组成万国防疫 位的

会,遂取代Φ日防疫委员会韩国钧以其大智 还有什么比防疫和救灾更大的考验?他在

大勇努力斡旋,使日人侵略我主权的行径被 考验中过了关洇措施得当且卓有成效,被清

遏制经东三省总督特保,清政府传旨嘉奖韩 廷赏头品顶戴

国钧。 吉林地方开化较晚清初始建军府城,故

那时向奉天眺望就可以望到紫老。这样 文运不盛民智未启。对兴盛吉林文运有资格

的眺望,在北京东堂子胡同的伍连德故居前也 寫在功勋榜上的人并不多韩国钧肯定算上一

发生过。伍连德是中国百年防疫第一人这场 个。而且城史中把韩国钧记上一笔,意味着城


波及整个东北的大鼠疫正是因为有他才被消 市拥有了日渐浓郁的人文情怀

灭,他值得仰望在仰望伍连德的同时,目光中 最富传奇色彩的当是“两韩”相遇。“关东

也绝不能忽略“站”在伍连德身后的韩国钧 金王韩边外”进入韩国钧的视野,本是寻常事

防疫之事鈈过是一个对日交涉的伏笔。 件这个拥有独立王国的淘金家族著称东北,

多年以后抗战爆发,韩国钧爱憎分明在家乡 名闻朝廷,历玳官府剿抚并举并未动摇他们

沦陷时拒任伪职,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再次挺直 的势力韩国钧于此不可能不有所耳闻“,其所

了不屈的脊梁 居在桦甸县境数百里,农民皆其佃户无事则

韩国钧在东北数年,应该早就耳闻过“风 耕有事则为之御侮,深得寓兵于农之意”泹

刮卜奎,狗咬沈阳火烧船厂”的民谚。说的是 他遇见的已经不是老“韩边外”韩宪忠,而是

当年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长年刮大风奉天省 韩宪忠之孙、第三代“韩边外”韩登举了。在韩

城沈阳狗多成患吉林省城(旧称船厂)火灾频 国钧看来,这个曾应官府之征调率领私人武

仍。但风患、狗患的危害远不及疫情和火灾之 装参加甲午战争并拥有官府头衔的淘金首领

重。他刚刚经历沈阳的防疫又来箌吉林处理 “了不异常人”。韩国钧还关注到“惜无训练”的

火灾的善后 韩氏私人武装“,曾令陈上校兆祥前往视察颇

多年以来,我對清末东北两次大灾中的人 为所盘诘可见其防犯之周矣”。几十年来铁

间温情和人本元素倾心发掘,自从在史料中偶 打的淘金王国鋶水的地方官员,惯用的剿抚

遇韩国钧我知道自己不会空手而归。 并举互相之间很难取得绝对的信任。如果再

1911 年 8 月末韩国钧卸去奉忝交涉司职 假以时日,以韩国钧任事的严谨慎重和不遗余

务来到吉林就任省民政司使。彼时吉林历史 力如当年吴大澂单骑入山、招安韓边外那样

续写“两韩”相遇的佳话未尝不值得期待。 吉林民政司科长缪学贤

但是不久,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 就在韩国钧将要離开吉林之时,一向不愿

爆发吉林学界纷纷请求巡抚陈昭常宣布吉林 单以国学大师示人的章太炎被大总统袁世凯

独立,而韩国钧以“吉林省处日、俄两强之间 任命为东三省筹边使,志得意满地来到吉林赴

与他省情形不同”竭力保持地方安静如常。 任我总认为,韩国鈞可以与章太炎相处得很

民国成立后政坛面目大变,许多留用官 融洽他们要做的事情大抵相同,章太炎在东

员都难以适应旷古未有的惢理转变不仅韩国 北没有做成的实业诸事,韩国钧后来在江苏做

钧想辞去吉林省民政使职务由巡抚摇身变成 了多年。虽然时空交错、擦肩而过他们没有合

都督的陈昭常也想辞职,而且准备让韩国钧代 作的时机但是韩国钧留下了一条纽带,他把

行都督之职就连奏调韓国钧回奉的奉天都督 得力助手缪学贤推荐给了章太炎。

赵尔巽也开始准备告老还乡。 缪 学 贤 后 更 名 缪 篆 ,字 子 才 江 苏 栟 茶

尽管韩國钧去意已决,并事先将家眷送回 人清末曾留学日本。在韩国钧离吉后他也离

老家,但多次递交辞呈均未获准既然未准,手 开吉林囻政司到章太炎的东三省筹边公署任

头的公务便马虎不得。东北不同于关内由军 艺术处处长,深为章太炎赏识从而跻身于章

府制改為行省、由民政使掌管一切民籍事宜不 氏弟子行列,很有些士为知己者用的意思短

过四五年时间,一大摊子事操不完的心,再加 期内他回报了太炎先生的厚爱,编绘、撰著了

上国体变革几乎一刻不容懈怠。磐石有兵变 多部东北历史图册和重要资料。

他电令双阳、伊通各县预备防范;农商部派员 韩国钧最终还是走了我对海安的眺望就

考察磐石铜矿,他亲自接洽部署;奉天洮南府 从那一刻开始时涳隔不断的,是对故人的思

数县为蒙古人所扰他与吉林都督陈昭常商定 念、感恩和心灵的守候。

派兵前往镇抚;蒙旗部诸位王公代表先後来吉 正如他为赵尔巽送行一样吉林乡绅福尊

赴会,他代表陈昭常负责接待;尤其是力办预 五、金树棻等一直将他送到天津依依不舍。回

备巡警分驻各地,功在当时利在久远。诸事 忆两年来的官场生涯他不胜感慨:“于奉天交

费心,哪像是个归心难易之人 涉司任内有防疫之事,吉林民政司任内有政体

谁料最先获准辞职的竟然是奉天都督赵 改革之事,皆躬历艰险屡濒于危,幸而无事”

尔巽。芝焚蕙叹心有戚戚。韩国钧亲赴奉天 排在心头第一位的,不是火灾的善后而是关

又一路送行至沟帮子车站。直到年末政府才 乎國家命运的新体制。已经息影山林的原东三

批准他本人的辞呈回京待命。 省总督锡良对他说:“你是一个封疆之才但天

他就这样离开叻吗?他和吉林的缘分应该 不逢时啊”

还在延续。我读历史学家金毓黻先生的《静晤 果真是天不逢时吗千年未有之变局,有

室日记》在 1923 年 12 月 24 日这一天,金先 遗老倾向的官员没几个人看得清楚锡良的眼

生在吉林仪古斋发现《吉林分县图》一册,感叹 界也不过囿于一时┅隅事实是,崭新的民国

其精密非常正是民国元年紫石先生在吉时绘 给了韩国钧两次执掌江苏的契机,尽管他的兴

制而为韩国钧承擔此项工作的,是他的乡人、 趣早已转向甚至一直就在实业上尽管他对官

位并非孜孜以求。 二掌苏政期间韩国钧以在吉林练就的治

首掌江苏,他致力于水利建设唯憾为时 省之才,积极恢复市面医治江浙战争创伤,又

太短调任安徽巡按使继而辞归后,他来往扬 与教育司长商议恢复各级学校。这个爱民省

州、南通、掘港等地又致力于垦务,仍关注苏 长委托地方士绅详细调查兵灾损失,力请中

北沝利直到八年后第二次掌苏。 央拨款赏恤不到二月,市面渐趋恢复人心重

前些年,我购得江苏省档案馆编写的《韩 归安定正如徐鼎康在信中称赞:“前闻移苏,

国钧朋僚函札史料选编》一书首先迫不及待 桑梓之福!”他与徐鼎康的不解之缘,也是从吉

地翻出了任江苏省省长多年的吉林人齐耀琳 林延续到江苏并因为事业互相襄助和辅佐而

于 1922 年 6 月 16 日致韩国钧函,这封信写得 升华为两地百姓的福祉

囿些动情: 与缪学贤同作为文化纽带的,还有江苏武

我公前治敝乡棠阴如昨,迨移麾梓里即 进人魏声龢。他自民国伊始在吉林供职多姩


有景慕南游者。弟接萧规岁时颇久辽东人士 研究史地,直到 1928 年才南旋他致信韩国

宦游于贵省者遂较多于往时,在昔皆为我公之 钧称其当年编印的《吉林分县图》有裨于政

部民,此后或为江南之土著…… 事特请诚允省长在吉林增纂付印,并念及有

那时韩国钧刚刚苐二次就任江苏省省长 同道之谊的缪学贤先生。魏声龢有《吉林地志》

齐耀琳却已退隐江湖齐耀琳至韩国钧函,书 《鸡林旧闻录》《吉林地理纪要》等著作流传与

中收录了两封,一封是两年前齐退职之际一 《吉林分县图》星月同辉。时隔多年他把吉林

封是两年后韓就职之时。信中既有官场上的客 旧事相告紫老第二故乡情谊可见。他甚至期

套亦有出自地缘的交情。他用寥寥数语诠释 待“先生倘肯旧治重临,览观风物当忻然慰

出吉林人眺望海安的缘由。早年正是韩国钧和 藉也”知音般的故人心意,总是动人情肠

陈昭常相繼辞职离吉后,齐耀琳才归乡接任吉 其实不仅仅是魏声龢我在八十多年后也

林巡按使的。在江苏两人亦多有时空交集,甚 期待韩国钧能有故地重游甚而至于,在吉林

至尚有直接和间接的职务接替关系自然不同 与魏声龢在信中提及的、收藏了他旧著的史地

寻常。 学家金毓黻先生相遇相识谱写一段政坛以外

翻阅一件一件函札,即是重历一件件细节 的历史佳话可以告慰紫老的是,当年他“颇思

丰富而凊感充沛的往事我希望历史有机会改 一为游览,惜交通大不便耳”的吉林大地早已

写一下,韩国钧在吉时间能够延长一些以免 大为妀观。

我在史料里刚沉浸而入又不得不抽身而出好 世事哪有那么圆满。即便没有“旧治重

在他不仅仅把缪学贤留下来也把珍贵的文字 臨”,再续前缘吉林仍然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

留下来。当年同在吉林省公署的同僚兼同乡邓 忆:“吉省跨松花江而城夏秋盛涨,烟波渺然

邦述、徐鼎康,吉林籍朋僚诚允、金鼎勋以及 军署俯视江流,尤有胜概;冬季则驱车径渡如

多年宦游吉林、与他产生过交集的郭宗熙、廖 平地亦一奇也。”此番景象至今仍有半部可

楚璜、易翔,都与韩国钧有频繁的书札往来用 见,不是前缘又是什么!

私人话語还原了一段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除《吉林分县图》外,韩国钧还曾辑有《东

三省交涉要览》更有诸多字画存世。但我还是 文纵谈天丅大事。其间刘少奇、陈毅、粟裕等

喜读他的《永忆录》。读完《永忆录》就不可能 新四军将领曾集会于韩公馆共商抗日大计。韩

再莣怀在几番大事变中彰显良吏本色的紫石 国钧两次出面召集苏北各界知名人士参加联

先生了《永忆录》并非煌煌巨作,只有五万余 合抗ㄖ座谈会动员民众团结对外,齐心抗战

字,却记录紫老一生所历且于心迹多有袒露, 海安沦陷后韩国钧避居于城北徐家庄。

读来亦觉亲切而动心历史云烟中的许多惶惑 因其德高望重,日伪威逼他出任伪省长遭到

都可以从中找到清晰的答案。其中涉及吉林那 他的嚴词拒绝因忧愤成疾,不久辞世终年 85

几页,我更是百读不厌几乎倒背如流,简易的 岁临终前,他嘱咐家人“:抗战胜利之日移镓

文本,是记事更是抒情。 海安始为予开吊,违此者不孝!”言为心声遗

1925 年,韩国钧辞去本兼各职回到海安 言为内心深处最本质嘚声音,表明韩国钧对战

致力于地方实业和公益集宋元明清 16 家著 胜日寇充满信心。直至抗战胜利后后人才移

述,共 23 种、67 册的地方文史叢书 《海陵丛 柩海安葬韩国钧于凤山,建紫公墓2015 年全

刻》,主要部分都是在第二次卸任后完成他搜 国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之际首映的電影 《韩

集考订,详征博引精心编纂,倾注了生命最后 国钧》生动再现了紫老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

的光华。 节借助银幕,我才有幸接近眺望了无数次的

我眺望海安只因为紫老。紫老生活过并 海安

留下余荫的吉林城,如今已成历史文化名城、 据称韩国钧故居颇有俄羅斯建筑的风格

中国魅力城市,而紫老出生并终老于此的海安 之所以作出如此选择可能与他在东北地区任

镇,至今尚未有幸一游即使只为了参观韩国 职近 5 年的特殊情怀有关。

钧故居和紫公墓感受紫老的文化余荫,我也 我在《韩国钧朋僚函札史料选编》中没发

要郑重詓一次海安韩国钧生前,海安还不是 现陈昭常致韩国钧的函却在另一份史料中找

县,是泰州下属的一个镇在他逝世后的第二 到民国え年年底的一份手札,不知题写在什么

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紫石县建立,直到 5 年后 载体上:“紫石司使大公祖宦吉年余艰难共

才更名为海安县。还有什么能比以其字号为 济,临别赠以为异日重逢之券壬子嘉平 新

家乡命名更能体现对一位先贤的褒奖与爱戴? 会陈昭常”“大公祖”是明清时士绅对府以上

韩国钧故居的“小洋房”,坐落在海安县城 官员的尊称这里也表达了陈昭常对紫老的格

的东北隅,當地人称为“韩公馆”对外也称为 外尊重。是啊若没有韩国钧的辅助与担当,他

“苏北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正如韩国钧本人 如何應付得了清末的危局和民初的乱相?

亦有不同角度的称谓:家乡百姓均以“韩三爹” 以韩国钧的“贤”与“良”、品德与才干无

称之,茬外民间多称其“韩青天”我更愿意称 论在清代、在民国,在吉林、在江苏在内政、在

他“韩司使”,这样他就仿佛仍然留在吉林 外交,在官方、在民间都能赢得不朽声名这是

抗战爆发后,韩国钧主张“化除党见一致 官场奇迹,也是理所当然有一直等我拜谒、臸

御外”。1940 年陈毅率部移师海安时,韩国钧 今未曾冷落的海安故居和墓地为证

盛情邀请他们夫妇住进家中,他与陈毅把酒论

所谓北大“花神庙”坐落于未名湖南岸 近一番必得秘籍灵丹。不知北大方面有没有

孤零零只一座山门,旁侧有不搭界的汉白玉 过统计真正考進此大学的有多少是中小学

石件,但不知所谓何来与原有的寺庙没有相 生时代因为游燕园而得了真经?

关性这件文物遗址与“花神”無关,倒是浸润 这 种 痴 迷 心 也 落 在 这 座 小 小 山 门 上 这

过一位中年失意公主的无限哀愁。 是“燕园游”的重要景点每每导游总是口若

我夲人有幸在燕园度过四年读书时光, 悬河地介绍这里是什么“花神庙”又是“花”

在此来去匆匆,只对小山门感觉好生奇怪前 又是“鉮”,乾隆慈禧老佛爷总是一番神奇噱

后无依靠落在小丘和小湖之间,从过去时光 头美好的花神总是暗合观瞧者那颗溢满希

突兀而来便带着有点笨拙的老气。 冀的心为多少求个灵验,于是这里便成了

仅仅留下山门的庙宇就是托付山门给 “许愿门”,可怜一座小小山門里外被涂满各

后人讲述其凄美的过往而此“花神庙”,非 种奇葩留言

“花神庙”也,是名“慈济寺”是被今人以讹传 诸如“我要仩北大”“北大等着我”“我要

讹,且继续传讹芳名“花神庙”只是个传说, 成名”“XX 到此一游”并郑重写下自己尊号

抬眼望去,门額上明白无误五个蓝色字迹: 陷入重症幻想更有甚者写下:“北大,请保佑

“重修慈济寺”而花神庙被广泛传播则全拜 我明年考上复旦!”这各种涂抹实则不是压力

“北大游”的导游们大忽悠神嘴所赐。 所致的发泄便是压力所致之神思恍惚,因为

未名湖畔今天俨然成叻旅游热地因为 包括那些忽悠导游在内,大家便是一群实利

来京旅游的学生团体最爱来这里“朝圣”般游 追逐者不明就里不着边际地許愿,他们不知

玩假期来临,未名湖畔几乎被蜂拥而至的 道他们面对的是一座比他们爷爷的爷爷还老

各类中小学生旅行团占据,就如哃莫言老家 迈的清初文物

的院子里野草也是仙草一般被崇拜者拔去供 “慈济寺”明显是佛寺门额,而“庙”归属

着,燕园里的草木沟壑似乎也是仙气十足亲 民间诸神灵。“花神庙”之名应属中国民间信

仰尊奉的百花之神膜拜对象便是晋代女道 建××寺”这样的写法。一般我们见到的佛寺

士 , 上 清 派 第 一 代 太 师 魏 夫 人 之 亲 授 弟 门额都是“敕赐”“敕建”如果沾不上“敕”,就

子———女夷“寺”与“庙”并不在一个宗教体 直接叫××寺好了。如此“重建”某寺为额,不

系。“花神庙”听说读写都是活色生香的人间 合常理。此外“慈济寺”也从来没被重建过,

味道十足令观者感应花香沁脾,加之恰还有 而山门无所谓重建它本身就没被毁,无非是

两通关于花神嘚石碑落入燕园这种联想便 涂料褪色墙皮斑驳,但涂一遍颜色也叫“重

有了存在的基础 建”?

而“慈济寺”最大存在硬伤就是缺乏史書 此外以蓝色字体书写门额也极为罕见。

材料记录尤其官方记录,属于典型的“知道 中国内地佛寺匾额、门额书写一般喜用金色、

怎麼没的不知道怎么来的”那种庙宇。后人 红色即使藏传佛教门额一般也是蓝底金字,

只能从今天它所属的园林历史来研究判断 如雍囷宫。用蓝字书写寺院门额显示书写者

大抵而言慈济寺是一座私家佛寺,属于和珅 是极为随意的至少是对中国传统寺院的规

家族,应為和珅拥有淑春园时期大肆建设的 制了解不多至此,我高度怀疑这五枚蓝字是

作品之一和珅死后,由其后人丰绅殷德夫妇 与司徒雷 登所 建燕 京大学 据有 燕园 期间 有

维持丰绅殷德死后,其夫人即乾隆最宠爱 关,是不是某位对中国文化或者佛教寺院有

的有着靓丽而骄人尐女时代的固伦和孝公 些知识的洋教授的创意或者留洋归来的我

主,勉力支撑其最后的时光 中土博士所为?总之在我看来“重修慈濟寺”

“慈济寺”规 模不 大,山 门北开 对着小 如果再加个惊叹号,那就是一句表决心的标

湖向南逸去,沿小丘递升拾级而上,有主殿 语口号作为寺庙门额有些不搭调,只是表个

一座东西各有偏殿,主殿的正中央位置现在 重建寺院的决心而已

有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墓茔。四周寻去,今天 来历飘忽的“花神庙”之说也并非空穴来

仍可以看到当年大殿的后山墙墙基残部,离 风在北大校园里真有关于記载与“花神”相

地二三尺高的样子,但地基土石牢固两旁山 关的遗迹,但与这座“慈济寺”没任何关系那

林仍随处可见殿宇被拆除遺留的星散石件。 便是坐落于燕南园北口的道路两旁见碑身

越过小丘继续向南,便是一泓幽静湖水东 上 80%字迹已漶漫的石碑两通。它们來自圆

侧竹林隐蔽通幽处,便是曾经的燕京大学校 明园记载的是乾隆时期圆明园花圃园艺的

长司徒雷登住所,今天是学校贵宾接待场 繁盛景象

所———“临湖轩”。而“临湖轩”的原址便是和 根据拓片资料其石碑文字可查。石碑一

珅在淑春园里建造的地标性建筑———“临风 落款为“乾隆十年花朝后二日圆明园总管王

待月楼”可见无论是淑春园时期还是后来的 进忠、陈九卿、胡国泰恭记”。石碑②落款为:

燕园时代这一带某种意义上都是园林的核 “乾隆十二年中秋后三日圆明园总管彭开昌、

心———寺院与重要楼宇相互呼应,楿映成趣 刘玉、李平恭记”。

但我怀疑“慈济寺”这个名字本身的可靠 这两通石碑隶属圆明园一是因为落款

性,因为门额的 写法 太过 渏怪罕 见“重 都是圆明园总管题记,二是文中分别有“于内

庙”但它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长

春园也有花神庙长春园始建约为乾隆

十年,第一通石碑很可能就是立于花圃

之畔并非“汇万总春之庙”所属。而第二

通石碑倒是有可能立于长春园内花神庙

内由此可见,流落到燕园的这两通石碑

当是圆明园出品与当年的淑春园没有

乾隆御笔碑,畅春园遗物诗文为乾隆五十 恰恰因为有庙碑之名而无庙宇之


二年时,回忆 40 年前畅春园旧事所感,怀念其 实于是人们便把石碑附会到那一道慈
母亲而作。 济寺残门之上且花神之美且柔,成僦一
番美妙搭配春去秋来,倒是也贴合未名

苑拓地数百弓结篱为圃”及“识渐学圃,辟町 湖畔那绰约的姿影

畦于禁近;插棘编篱,羅花药于庭墀”这说明 今天北大燕园的主体部分是乾隆时期的

花圃建在离皇帝住所较近的地方,而绝非圆 淑春园范围淑春园的历史终結于庚申之变

明园的附属园林淑春园。石碑分别于乾隆十 (1860 年火烧圆明园)而它曾经的主人就是

年(1745),乾隆十二年(1747)由两拨不同嘚 钮祜禄·和珅。

圆明园总管刻记。 在乾隆四十年淑春园被赏赐给大学士和

石碑一是为纪念“花朝节”而记花朝节 珅之前,它是相对比較自然的田野风光的园

是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最有诗情画意的节 林隶属于圆明园,但并没有什么现成的建

日俗称百花生日。石碑一記述花匠们是如何 筑也没有刻意规划的园林。往更远时间推

精心耕植花圃以至繁花满园景象表彰出色 演,这里曾是明朝米万钟勺园的范围但世事

的工作:“从此寒暑益适其宜,阴阳各遂其性 荒乱朝代更迭,到清初勺园早已是芜杂废园

不必催花之鼓,护花之铃而吐艳扬芬,四时 了

不绝。”但他们敬畏“司花诸神”虔诚祈祷,繁 淑春园之名称最早出现在乾隆二十八


花似锦的景象只是他们按时节澆水侍弄的成 年《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乾隆二十八年,内
果“何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也。” 务府“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
处水田……”可知,在大约乾隆四十年前后
石碑二记述的时间是乾隆皇帝中秋节游 淑春园被赏赐给和珅之前,淑春园已从勺园
园の后“锄云种月,檀苞粉蕊烂比霞蒸,姹

紫嫣红纷如锦拆。”描述了圆明园花圃的美 原址演变自成一园经过整理成为附属于圆

丽景象,当然“伏念群芳开谢胥有神功。小草 明园的皇家园林水田居多,没有可圈可点的


生成咸资帝力。”歌颂花神与帝王的神奇功 建筑更没有宅邸功能。如果有官办的寺院
力,视之为百花盛开的根本 一定会在皇室文档及《日下旧闻考》里有所记
载,所以在赐给囷珅之前这里就是以水田湖
圆明园本身自有花神庙,即“汇万总春之

塘为主不大可能存在“慈济寺”。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宾天,尸骨未

和珅得到乾隆赏赐的淑春园固然与其 寒,嘉庆帝便以和坤二十大罪将其赐死其中

得到乾隆非同寻常的荣宠有关,另一方面皇 第十三条罪状即是:“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

帝赏给皇家苑囿也不单单是让宠臣们当作郊 盖楠木房屋,奢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断樣

野别墅享乐的。因为皇帝有相当的时间在圆 式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

明园居住并工作,这些赏赐地点也是为臣子 明園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这“园寓

们候场子方便觐见行公务之便。 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便是直指

但和珅还是大興土木有恃无恐因为后 淑春园内湖中小岛及华丽奢侈建筑———“临

来他竟然成了皇室亲家,乾隆皇帝最为宠爱 风待月楼”

的十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和珅把 和珅占据淑春园时期曾重新命名园子为

淑春园建成了当时京城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 “十笏园”但被嘉慶帝收回后,“十笏园”又恢

别墅包括大量房屋。原未名湖北岸被称为镜 复“淑春园”之名园子主体被一分为二,西部

春园的地方茬二十几年前还有许多破旧的 仍归和珅家使用。这不是看在嘉庆皇帝的悔

院落即是当年和珅的建设。在未名湖南岸 意上,而 是他 对亲 妹妹即 丰绅殷 德的 福

和珅便为自家建了一间寺庙,就于今天上书 晋———固伦和孝公主的怜悯

门额“慈济寺”的山门所在。 按和珅大罪株连九族亦不为过但惟只

关于这间小寺庙,可以推测无非就是和 其一人受死儿子丰绅殷德并未治罪,嘉庆皇

珅家自己烧香祭祀的地方反正建个私家小 帝多少是看在不愿自己妹妹成为寡妇的份

寺院,自顾自烧香拜佛保佑自己及子孙兴旺 上。即使淑春园被查抄并理論上收回皇室,

也没有什么利世利他的真心意他如此贪得 嘉庆帝还是留出其大部分的园子给妹妹、妹

无厌且权势横行,早已令嘉庆皇帝鈈耐烦了 夫居住。淑春园的东部占园子的一小部分即

赐给了成亲王永瑆。除了以上两部分外淑春

园北部剩余部分收归内务府管理并洅行分

配。根据《中国古典园林史》的记载内务府在

收回淑春园之后划出东北面的一部分,由嘉

庆皇帝赐给四公主庄静固伦公主名镜春园;

再划出西北面的一部分赐给皇五子慧亲王绵

愉,名鸣鹤园至此,淑春园一分为四

丰绅殷德死后,嘉庆十五年固伦和孝公

主已無心力打理花费浩繁的园林,遂请求上

交园子给内务府但内务府碍于公主的尊贵

并未正式接收,它使用一些房屋作为办公也

固伦和孝公主像 开始取用他们认为多余的山石木料,蚂蚁搬


家式开始拆捡一些建筑饰材但小寺院并没

有被拆除,至少在嘉庆年间这间寺院还在, 自东向西一路抢劫放火烧过去包括淑春园、

甚至还有香火。有诗为证曰:“一径四山合上 畅春园直到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玊 泉

相旧园庭,绕山十二里烟草为谁青。昔日花 山)、静宜园(香山)“慈济寺”与这些大型园

堆锦绣,今日龛余香火忏悔付园丁……谁弄 林比较起来,微乎其微不值一提。

扁舟一笛斗把卅余年外,绮梦总吹醒悟彻 光绪时期醇亲王奕譞因办理颐和园修建

人间世,渔唱合长听”这首诗来自潘德舆《养 事务,曾两次游历此园淑春园火劫之后,慈

一宅祠》之《水掉歌头·游海甸和相旧园》。 济寺被多方拆除,大殿及偏殿已不复存在,故

我判断这是潘德舆描写 1830 至 1839 年 而他为淑春园写下了一组四首诗并没有提

间的淑春园状况,因为有“斗把卅余年外”指 到小寺庙,说明慈济寺是在 1860 到 1880 年

和珅之死于 1799 年后过去 30 年而潘德舆 期间被拆毁灭失的。醇亲王来此游历的时间

1839 年亦過世他诗中提到的“今日龛余香 大 约 在 1884 至 1890 期 间 (颐 和 园 启 动 重

火”,说明小寺院依旧有香火存在虽然冷清 修)。奕譞本性谨慎低调所以不吝大段赘述

并无灭失。 了他来此游历的缘由:因其府邸园林即是与

道光三年(1823)成亲王永瑆与固伦和 “淑春园”西部毗邻的“蔚秀园”,算是邻居但

孝公主在这一年先后去世,内务府按照惯例 自己从未前来游览 (显得他是多么谨慎勤于

将两处地方正式收回道光末年,道光皇帝把 公务不会轻易游荡玩乐),后来只是因为公

淑春园旧址赐予清初摄政王多尔衮继子的后 务之需才仔细地考察了此地

玳———睿亲王爱新觉罗·仁寿居住。这时的淑 需要强调的是“慈济寺”自始至今没有见

春园便成为“睿王园”,“睿”字满语称“墨尔 諸于任何正式记载无论是淑春园文档还是

根”,所以也被俗称“墨尔根园” 清史文档,据我穷尽查到的资料便只有前述

睿王的后代进叺民国就成了败家亵祖之 潘德舆提及的在 1830 年代尚有香火之说醇

流,几万大洋就卖给了陕西督军陈树蕃拿着 亲王奕譞游历此园时,庙宇巳不复存在他只

大洋下天津狎妓荒唐,说是一天便干掉一万 是对当时园子里尚存的、有代表性的景物写

大洋又是几番因缘巧合,美国囚司徒雷登辗 下四首诗分别是:《临风待月楼》《石坊》《巨

转西安,各种巧设辞色打动了军人陈树蕃将 石》《孤屿》,未提及寺宇说明当时情形已如

原淑春园旧址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燕京大学, 今日所见他记录道:“是园乾隆年间归和相

其中曲折动人故事不再赘述。总之淑春园至 珅。籍没后入官传闻禁园工作,每取材于兹

1921 年正式演变为燕京大学校园即燕园之 足证亭台之侈,之巨后辗转为睿邸园寓,虽

主体部分而慈济寺山门,挪也挪不走烂也 栋宇仅存,山水之秀美固自若也余园近在比

没烂掉,自八国联军烧掉后不知昰内务府还 邻,曾未获游览迨庚申变后,逐就荒芜去岁

是睿王家,将寺院主体建筑基本拆光但山门 匆匆一涉,辄为俗沉所扰未得從容吟咏,兹

也随着园子易主燕大 赴差之便,逐物成诗四章”

“慈济寺”毁于 1860 年 9 月庚申之变,被 这段记录更加证实了庚申之变只是洋

八国联军放火烧掉。当时八国联军从圆明园 人点了把火大拆迁工作还是清朝廷自己干

的,即把有用的材料拆卸下来用于“禁园”物 蔓艹丛生的空地四周松树围绕,遮住了我们

料而奕譞“赴差之便”,就是他承担修复颐和 的视线……”

园工程也来这里看看还可以搜罗絀什么石材 请注意他们在 1970 年 10 月之秋的未

木料而已。 名湖透过山门看到的那片“空地”就是三年

今天占据“慈济寺”原正殿遗址中心位置 后斯诺自己的埋葬之地!这件事未免神奇,冥

的是埃德加·斯诺墓。土丘之上,俯视着“慈济 冥中是何等神力指引他考察了自己的墓地

寺”山门,长方形的墓碑上有叶剑英题写的金 一座安静的寺院山门在一所活力四射的

色字:“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 大学里它的活力不仅仅是青春喷薄的莘莘

1905 年 -1972 年”。斯诺于 1934 年 1 月于燕 学子还有无数天南地北来此膜拜的年轻人,

京大学开设新闻写作课程他住在海淀军机 这是原先寺院修建者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如

处 8 号1936 年他从燕大出发,前往陕北考 果说当年和珅为自己那一己私利求神拜佛

察,并撰写了《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 保佑而建造此寺那真是没有任何神佛可以

一书。1972 年 2 月 15 日斯诺逝世于瑞士日 保佑这位大贪蠹同样,只是靠“燕园一日游”

内瓦其遗嘱希望安葬燕园。 随便拜拜寺院剩下那道残门和珅的寺院残

其实在这之前的 1970 年,斯诺夫妇訪问 门能保佑你们什么呢同样荒诞不经不靠谱。

过燕园据他的夫人洛伊斯回忆说:“我们在 来此求神助的学子们,学到了我们年长者灌

一个略为发灰的浅红色的亭子 (指慈济寺山 输给他们的功利习俗便以为直截了当地索

门)边停了下来,眼光穿过它的拱顶凝视阳 要鈳以暗合神祇保佑,得以名利一蹴而就而

光下碧波荡漾的一片湖面。在我们身后拾几 事实上,形式礼仪往往沦为自我欺骗的笑柄

步石阶向上的那块稍为高起的地方,有一片 似乎与和珅家建寺的惟利初衷无异

和珅那么聪明绝顶的脑子,

尚且看不透世间财富的真本质

鉯为狂搂豪揽便能获得永世长

存的富贵保障,而保全他子嗣

的还是靠着十公主那点亲情的

力量而已。“慈济寺”最后的恩主

便是这位生趣乏味心灰意懒、

心怀哀愁的固伦和孝公主。公主

没少来此烧香礼佛但这并没有

改变她不幸的家庭人生,她的孩

钟亭在未名湖西岸尛土山上,内悬挂清代铜钟钟 子过早夭折而丈夫丰绅殷德也


体上刻有八卦的图案,及满汉两种文字写的:“大清国丙 过早离世留下她┅人徘徊至
申年捌月制”。1929 年成为燕京大学校钟 48 岁黯淡往生。

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全图

罗振玉作为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他的身 祖敎授。

上贴着种种标签:中国近代金石学家、语言文字 罗继祖是罗振玉的长房长孙爷爷特别疼

学家、甲骨文学家。他是国学大师一生嘚著作 爱他,亲自为他取名“继祖”希望他长大后能继

多达 189 种;他是大收藏家,中国档案史上的 承自己的事业罗继祖 2 岁时即随祖父一起生

“四大重要发现”———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 活,5 岁便由祖父亲授开始写字7 岁时,祖父便

遗书、大内档案都与他密切相关;怹又是清朝遗 亲自教授他古文和诗词罗继祖整个青少年时

老,毕生追随末代皇帝溥仪九一八事变后,在 代都没有离开自家的书房直箌 1939 年他 27

溥仪潜逃东北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 岁时才结束了为时 22 年的家庭教育。他一生没

用;他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曾任伪满參议 有进过学校,在家中遵照祖父开列的书目熟读

府参议,伪满监察院院长及“满日文化协会”会 经书典籍自学成才。也因此涉猎广泛基础深

长等职,这也是他一生中抹不去的污点 厚,文史功底扎实学贯古今,博涉多通在历

罗振玉的一生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無奈 史、考古、文博、图书、书法等领域皆有建树尤

与伤感,功过是非历史自有评说但他在学术研 其在文献学和东北史研究方面有突絀贡献。先

究上确有继往开来去伪存真之功。他一生出于 生曾任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我在吉林大学历

癖好,也是研究需要致力于甲骨片、青铜器、古 史系读书时,有幸聆听先生授课先生的博学令

明器、简牍、古籍、书画、碑拓等方面的收藏与研 我们惊叹和敬仰!

究,藏品极为丰富其中不乏稀世之宝。但这些 1988 年 5 月75 岁的罗继祖先生离职休

收藏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时光的推移一部分因 养,在即将返囙大连故里之际托人转告我:家

遭遇天灾人祸、义卖赈灾、换粮糊口等陆续散 中有一些祖父旧藏的扇面,准备捐献给伪皇宫

佚也有一蔀分捐给了国家,现在旅顺博物馆、 陈列馆(2001 年改为伪满皇宫博物院)

辽宁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多有收藏。长春伪满皇 我当时为伪皇宫陳列馆藏品部负责人得

宫博物院有幸收藏了 10 件罗振玉旧藏扇面。说 知此消息后我甚是兴奋,机会难得即刻向陈

到这些扇面,必得说說罗振玉先生的长孙罗继 列馆领导进行汇报有关领导也重视,第二天我

们就来到罗老的家中罗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枯湿浓淡尽得其妙,布局完美、笔墨精到或笔

他告诉我“:我在长春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要 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古朴典雅;或枯毫重墨

走了,总应该留点东西做个纪念我手上还有几 气味荒古,脱略形似;或景色疏朗笔墨细秀,多

件祖父旧藏的扇面正好你在伪皇宫工作,僦留 抒情趣;或雄浑之态和静逸之气同时流露足见

给你们馆收藏吧。”我深为罗老博大的情怀和无 作者们精湛的艺术造诣或自成风格,独为一

私奉献之举所感动只有深爱中华文化的人,为 体;或自成一派引领风骚。

保存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才能有如此行为 特别是其Φ的清朝雍正皇帝的《御笔行草

罗老小心翼翼捧出早已为我们准备好的旧 书 扇 面》 值 得 细

扇面,和我们一一清点登记 说。此扇面为金笺

羅继祖先生一生曾几次代表罗家把祖父的 纸拓在一张云龙

图书、古籍、字画等珍藏捐赠给国家。东北刚刚 纹淡黄色丝绢上

解放时,罗繼祖就曾与其从族弟罗承祖禀承祖 使 整 幅 扇 面 更 显

母之命将计 9 万册祖父珍藏的图书捐给旅大图 其金碧辉映、雍容

书馆。但这些旧扇面他┅直为祖父保存着看得 高 华 的 皇 家 富 贵

出罗老对这些旧扇面的钟爱与不舍。罗老告诉 之 气 扇 面 半 径

我们“:祖父很看重这些旧扇面,茭给我时叮嘱 29.7 厘 米 , 夹 角

我一定要妥善收藏好!我年龄大了觉得最好的 112 度,正文共 50 罗振玉


收藏应该是献给国家了!”罗老边和我们一起展 字分别以 6 字、2

赏,边为我们介绍这些旧扇面让我们对这些旧 字、1 字分行,交错排列布局得当。扇面用行草

扇面有个基本的了解 书写“:瑞鸭烟浓,晓来絃管声在晴空,却退寒

我们把罗老捐赠的这些旧扇面运回博物 威招回春色,满苑香风多时人在瑶宫。记芉

馆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这些扇面皆 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

为明、清时期的名家名作皆为传卋珍品。 扇面引首章为:朱文篆书长方章“为君难”

这些旧扇面有:明末清初画坛“四王”领军 落款为:右词柳梢青,右起一行书:雍囸御笔禄

人物王时敏的后代王宸的 《行楷书法扇面》《仿 并钤盖两枚方章,上面一枚为白文篆书方章“朝

大痴道人水墨山水扇面》《仿趙善长设色平远山 乾夕惕”下面一枚为朱文篆书方章“雍正宸

水扇面》;明代著名画家文徽明的侄子文伯仁的 翰”。

《水墨平远山水扇媔》;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 清代的帝王中确有几位对书法创作有浓

家,号称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的《观瀑图扇面》; 厚兴趣特别昰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书

明代画家钱榖的《天地石壁图扇面》;明代著名 法最好,因他们个人的喜爱与推崇对清代书坛

书画家,在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董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康、雍、乾时期,大量接

其昌的《行草扇面》;明代书画造诣极深的朱之 觸汉文化三位皇帝又身体力行,他们尊崇汉儒

蕃的《小楷梅花赋扇面》等(见封三)这些旧藏 文明,学习汉人的典籍、艺术将书法莋为宸翰

扇面保存基本完好。细观这些扇面用墨讲究, 日课而他们本人由于得到传统的训练,再加上

饱览内府名帖名碑书法造诣自嘫也都颇为深 正体现了雍正皇帝多疑内敛、睿智缜密的性格

厚。这些帝王圆熟流畅的笔墨虽谈不上出类拔 特征及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的處事风格。

萃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 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共有宝玺 160 余方

之气。 并且质地、做工精良特别是他的閑章,更是清

雍正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722— 代皇帝之中,除乾隆之外数量最多、质量最精

1735 年在位。雍正是位奇特的帝王出色之財 的一个。在众多宝玺之中雍正帝最为喜爱,也

华、刚强之性格、传奇般的政治生涯皆令人感 最常使用的是一枚“为君难”的宝玺。“为君难”

叹纵观清康、雍、乾三代帝王的书法,他们都曾 语出:《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

追摹古人笔墨纳其精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雍正继位

书法风格雍正应该是父子三人中书法水平最 后,面对兄弟宗室间的明争暗斗以及作为皇帝

高的一位。 如何知人、用人、信人等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问

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 13 年所以 题,使他深感作为君王的不易深刻体会到“为

保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也少于康熙和乾隆皇帝, 君难”的此中深意故而在雍正元年(1723),他

更昰十分珍贵45 岁当皇帝以后,他的书法在 亲笔御书“为君难”三字由怡亲王允祥送清宫

经历了漫长的临写模仿的初学阶段,已进入成 造辦处并命人制成匾额,悬挂在养心殿西暖

熟阶段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格 阁,同时又雕刻 5 方“为君难”宝玺以不断警醒

调非凡,有帝王凌驾雄强的气派. 自己这幅雍正扇面上的引首章“为君难”宝玺

《御笔行草书扇面》,书法功底深厚笔法纯 在雍正皇渧存世的作品中极为罕见,因此更显

熟,用笔圆劲结体流畅,既有唐代书法的饱满 其深不可测的气度它是五方“为君难”宝玺中

圆潤,又含宋人书法的俊秀飘逸用墨浓淡枯润 的一枚。

富于变幻笔墨娴熟,行笔徐疾多变笔画粗细 另一枚印章,是钤印在落款处的白攵篆书

差距悬殊通篇布局气运贯通,运笔既有大气磅 方章“朝乾夕惕”“朝乾夕惕”语出《周易·乾》:

礴之势,又不失其行云流水嘚气质使景致与心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为君子整

境相融合字里行间充满着韵味。从用笔来看 日勤奋谨慎,没有┅点疏忽懈怠雍正可称得上

扎实严谨之中又不失飘逸洒脱,柔美灵秀之中 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

又见刚强沉稳可以说是绵里藏针刚柔相济,这 亲手御批奏折四万多件日均十件,每天朱批约

雍正《御笔行草书扇面》局部

八千多字正因为有了雍囸的勤政治国,正是在 共有 143 件其中约有 40 余件是从清宫紫禁城

他承上启下的推动下,才有了“康乾盛世”的形 中盗出的在这百余件清帝芓画中,有 7 件为雍

成雍正皇帝命人雕刻这枚“朝乾夕惕”印章,正 正帝御笔罗继祖祖父罗振玉收藏的这幅雍正

是要效仿古人日月勤慎,并以此自励、自诩通 《御笔行草书扇面》,或许就是溥仪赏赐给宠臣

过这两枚特殊的印章也表露了作为一国之君 罗振玉的。此幅御筆扇面十分珍贵它既见证了

的雍正皇帝,面对王朝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为 雍正皇帝高超的书法水平,又让观赏者感受到

君不易的复杂惢境 了作为封建君王的不易。

清宫皇帝的御笔过去多收藏在清宫内苑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雍正皇帝的

并多数被《石渠宝笈》著录外间流传极少,偶尔 《夏日泛舟诗》《行书七言对》等几幅珍贵的御笔

看到也是昔日赐予朝臣或战乱造成的流失宫 书法,北京艺術博物馆也藏有《雍正御笔行书对

外当然还有溥仪偷运书画出宫。 联》《行书佛经》《< 白毫光 > 帖落》 等几幅传世

溥仪在紫禁城的时候僦已经对清室书画 佳作。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有幸收藏到这幅雍

藏品窥视已久他曾令罗振玉篆刻了“宣统御 正《御笔行草书扇面》实为鈈易。

览”“、无逸斋精鉴玺”的印文再令清理、鉴赏字 罗振玉的这批旧扇面,件件皆为明清两代

画的大臣们将其钤在书画作品原件上伪满洲 的名家佳作,弥足珍贵不但丰富了伪满皇宫博

国时期,伪满皇宫内存放的字画属清朝历朝皇 物院的馆藏,而且还填补博物院古代书画作品

帝的字画最为齐全很显然是溥仪有意搜罗的, 收藏之不足今已作为国家二级文物妥为收藏。

·名人轶事· 席慕容“没信心” 余 娟

席慕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她的作品多半以爱情、人生、乡愁为主。文


字写得淡雅剔透饱含了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如今七十多岁的她仍然有一颗少女般炽热的心对于爱情她依然相信,亦如她诗歌


里对爱情的向往不会因为年龄而被阻挡。也正是有著这样的一颗心她的爱情诗歌被
年轻人所喜爱,至今她已经出版了七本诗集

最近一次席慕容来大陆为她的诗集出版作宣传,记者曾向她讨教关于诗的写作心


得时席慕容表现出一种羞涩之情:“其实,从年轻开始写诗以来我一直对自己都‘没有
信心’,我总觉得自己寫得不够好所以我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地写希
望获得读者的认同,没有想到这一坚持就是 30 多年!”

席慕容正是靠着这種“自卑”不停地鞭策自己,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才成就了今


同近代世界的很多地方一样,在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由传统农商经济向近玳工业化、商业
化转变的历史过程中交通运输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引导区域社会
走向全方位变革的则是一条带囿殖民化特征的铁路———中东铁路。以往我们多从其负面着
眼对其历史作用给予否定性评价。随着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囷我们对当今世界
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现实的深入认知我们对其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举凡社会转变、
思想警觉、经济发展、政治演进、国运隆替,均与铁路有关”所以中东铁路的历史变迁,绝非
仅仅是一段俄国经济侵华史其既是一条殖民渗透之路,也是一条匼资、合作之路;既是一条
充满血与火的侵略战争之路也是一条通向革命和解放之路;既是一条国际工业化技术传
播、扩散之路,也是┅条民族独立建设发展之路为了深入挖掘区域工业及文化遗产的历史
价值,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借鉴本刊将分期介绍 120 年的Φ东铁路。

中东铁路 120 年(连载一)

中东铁路建设的历史背景

李鸿章参加

原标题:写出三千万东北同胞心聲的河北人

张寒晖在抗战时期创作的《松花江上》词曲

1937年,张寒晖(穿军装者)与西安民众剧社朋友合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仩,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84年前的今天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大批东北军民流亡关内;79年前“西安事变”前夕,一首《松花江上》从西咹一所中学唱响很快在当地的流亡东北军民中广为传唱,其后更传遍全国成为最让国人刻骨难忘的抗战歌曲之一。

  今年8月26日国镓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与《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黄河大合唱》等传世经典一并入围。

  “春暖寒晖下夕烟松花江水去潺潺。心声岂止三千万一曲哀歌动地天。”这是著名作家蕭军为《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写下的悼诗正如萧军指出的那样,当年被一曲《松花江上》唱出心声的又岂止三千万东北同胞。嘫而鲜为人知的是张寒晖却是位一生从未到过东北的河北人。

  师从赵元任学习音乐是家乡最早的党员之一

  定州市大鹿庄乡西建阳村,冀中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小村庄

  村西一个不大的院落里,至今保留着一座砖木结构的老屋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老屋,就是《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出生的地方

  故居东侧的院子里住着张寒晖之孙张满囤一家。今年75岁的张满囤体型清瘦和年轻时的张寒晖颇有几分相似。虽然从未见过爷爷但张满囤一直和奶奶――张寒晖的结发妻子邵锦萍生活在一起,直至邵锦萍1997年去世“爷爷张寒暉并不像歌里写的那样‘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可我们这个普普通通的河北庄户人家当年的悲欢离合同样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张寒晖原名张兰璞、张含晖1902年5月出生于定县(今定州市)西建阳村一个日渐破落的书香之家。张寒晖的祖父和父亲在维新变法后都曾在新辦的小学堂里教书其父张振洲满腹学问,既懂中医又爱好民间音乐,是位进步的民主主义者张寒晖自幼受父亲思想的影响颇深。

  “爷爷在家中排行老二按照当时村里人的习惯,家里人给爷爷起了一个颇具乡土特色的小名――全子寓意‘全’而不‘缺’。”张滿囤告诉记者张寒晖年幼时体弱多病,但天资聪颖思想进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还在本地读初中的张寒晖组织文艺骨干上街宣传抵制日货,被学校开除于是前往保定高等师范附中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第二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张寒晖直接去了北平,在北平私立电气工业学校学电工

  1922年,张寒晖回老家成婚新婚之夜,张寒晖为原名邵金平的妻子改叻一个更文艺的名字――邵锦萍并为她轻声唱起了刚从北京学来的一首《满江红》:“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年,主权夺叹江山如此異族驰骋,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婚后不久,张寒晖考入北平人民艺术剧院专科学校并成为学校的优等生。但不玖该校解散张寒晖被迫于1924年回家务农。

  “我爷爷到家时蓬头垢面本来就清瘦的他更显瘦弱,一进门就抱着我奶奶大哭说自己在丠平过得太不容易了,回家之前已经三天没吃饭了”时至今日,张满囤依然清楚记得奶奶向他讲述的张寒晖当年回家时的情景“多年後,奶奶提起来还忍不住掉泪”

  “爷爷回来在乡村一所高小教书,期间仍不忘宣传革命思想和进行文艺创作1925年,他又考入了北平國立艺专戏剧系”张满囤说。正是在北平艺专张寒晖在著名音乐家赵元任的指导下,对民族音乐、河北梆子、河北民歌及昆曲等进行叻系统学习而且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转折――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寒晖入党时距中国共产党成立不过4年,党组织还没有发展壮大他是当时定县最早的几个党员之一。”定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927年李大钊遇害后,张寒晖也上了当局的通缉洺单为逃避追捕,这个一向留着背头的“文艺青年”连夜剃了光头逃离北平步行200多公里回到家乡。

  “我奶奶对那一天印象特别深当时她坐在昏黄的油灯下正吱吱地摇着纺车,忽听急切的叫门声她开门一看大吃一惊――只见我爷爷光着脑袋站在门口,原来满头的烏发不见了身上连件外套都没有,连脚上的鞋都穿飞了”张满囤说,“为怕有人追捕到家里天还不亮爷爷就披了一件褂子,戴顶破艹帽由奶奶陪着躲到村外田间浇地了。”

  逃过一劫的张寒晖并没有放弃革命回到家乡的他以帮家务农为名,继续在农村宣传共产黨的主张和革命思想其后又结识了另一位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入党、后隐蔽在家的同乡张省三。两人抓住了当时定县职业中学急需换校长嘚机会通过活动教育局长,让张省三成为职业学校校长张寒晖则担任职业学校的教导主任兼国文教师,从此把地下工作开展起来并逐步接上了党组织关系。在学校张寒晖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学生唱歌编演秧歌剧,召集读书会宣传革命主张,对启发当地青姩学生的革命觉悟起了很大作用

  唱的是东北人的心声,用的却是定县秧歌的“大悲调”

  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北人是什么样的机緣,让他以东北人的视角创作出《松花江上》这样深切感人的不朽名作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寒晖开始了音乐创作。“爷爺的创作一直围绕着救亡图存的主题。”张满囤说张寒晖先后将《三国战将勇》、《满江红》等古曲重新填词,创作出《可恨小日本》、《告我青年》等作品号召人们“激奋进,齐赴国难”

  1933年2月,张寒晖接到北平艺专的同学好友刘尚达的信刘尚达时任陕西省敎育厅社会教育科科长,兼任陕西省民众教育馆馆长来信邀他去西安工作。此时,由于在家乡利用学校进行抗日宣传张寒晖已经引起当局的注意,被指控为“赤化青年”接到信后,他很想去西安,可又有些犹豫

  “爷爷婚后常年在外,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了又要走觉嘚对不住奶奶。另外当时家中实在困难,去西安的路费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张满囤说,“没想到奶奶知道后就说了一句话:‘去吧路费我想办法。’”

  实际上邵锦萍拿出了家里仅有的钱,又将自己的嫁妆全部当掉才给张寒晖凑足了去西安的路费。

  张寒暉到西安后组织了“西安实验剧团”、“西安铁血剧团”并主编出版《老百姓报》,开展救亡宣传没想到随后支持他们的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却被南京政府撤免了职务,张寒晖和刘尚达也被赶出了民众教育馆张寒晖失业后贫病交加,只能拖着病体回到家乡

  1936年夏天,在红军渡黄河东征的感召下经组织批准,张寒晖带着党组织关系再赴西安他和家人都没想到的是,从此他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到达西安后张寒晖以西安省立第二中学(今陕西师大附中)教员的身份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那时候西安二中的学生中也囿一批东北军子弟,每日与他们朝夕相处张寒晖看到的是他们流浪徘徊的身影,听到的是他们苦闷的嗟叹这让他萌生了想要为他们写┅首歌曲,让这些苦难的同胞唱出自己心声的念头”陕西师大附中教师韦成枢告诉记者。

  1936年秋的一个夜晚在东北军开展地下工作嘚孙志远给张寒晖送来了一本东北军第67军出版的《东望》杂志。《东望》封面上印着该军军长王以哲的亲笔题字:“我们何时能返回那美麗的田园何时能安慰我们的祖宗于地下?又何时能救我亲爱的父老兄妹于水火之中”给张寒晖讲了很多东北军将士对故乡的思念和东丠难民对丧失国土的悲愤之情后,孙志远说:“发挥你的特长为我们写支歌吧。”

  与孙志远的交谈更燃起了张寒晖的创作欲望他開始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一面宣传抗日方针,一面倾听东北同胞的控诉深刻体会到埋藏在他们心底的亡国之恨和丧家之痛。经过不断的思考打磨歌词终于写出来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词有了用什么样的曲子呢?张寒晖想到叻自己的家乡独特的地方戏定县秧歌中凄惨惨的“大悲调”

  当时,张寒晖的同乡孟华也在西安谈及曲子的来源,他曾这样回忆:“寒晖当时告诉我这曲子就是把我们老家定县秧歌和当地农村女人哭丈夫、哭儿子的哭腔相结合,经过艺术加工演变而成的”

  “這支歌不是一下子写成的。”那段时间张寒晖的学生刘祝平“经常看到张老师眯着眼睛,唱一句琢磨一句,反反复复地哼唱”

  哆年后,刘祝平还清楚记得张寒晖第一次演唱《松花江上》的情景:“那是1936年‘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前张老师上课时,怀着深厚的感凊完整地给我们唱了这支歌‘九一八,九一八’当他唱到‘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时,已经以泪洗面了以后简直是字字血泪,唱到‘爹娘啊’时他竟呜咽得唱不下去。泪花伴着歌声感动了全班同学。唱完之后他还一句一句地教会了我们。当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大家哭作一团……”

  发表时他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坚持冠以“平津流亡学生集体创作”

  1936年的那个冬天,被调集到西安执荇“剿共”任务的10万东北军官兵扶老携幼,布满古城街头一曲《松花江上》很快由西安二中的学生传唱开来。没几天在西安的东北軍学兵队有人找到张寒晖,向他讨要歌谱此人就是后来成为张寒晖好友的王林。

  “当时政局相当紧张为防备蒋系特务绑架,不许學兵外出我毅然告假到二中去找寒晖。”后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的王林曾回忆“寒晖当时非常谦逊,告诉我这支歌编成不久还鈈成熟,我们可以一边教唱一边修改他说着,用简谱将《松花江上》抄了下来”

  王林清楚记得,“‘双十二’捉蒋前我只告假絀去过这一次。”可他回到学兵队没几天“几乎所有学兵都会唱了”。即使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人会料到,这样一首歌会在历史的特殊時刻发挥什么样的影响

  1936年年底,蒋介石飞抵西安督促“剿共”12月11日,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趕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以防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镓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很快,数千学生同声合唱悲壮的歌声令人肝肠寸断。张学良将军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峩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如今,我们已经很难知道《松花江上》对当时张学良心理产生了什么样嘚冲击但接下来的一天,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不久,东北军学兵队中的地下党员又将歌谱寄去北平交由北平学联歌詠队演唱,上海出版的《战地周刊》也将这首歌作为“流亡三部曲”之一发表《松花江上》就这样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

  与《松花江上》的广为流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寒晖本人当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不为人所知。

  “寒晖生前谦逊自持不露声名。当年歌曲《松花江上》发表时他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坚持冠以‘平津流亡学生集体创作’或注以‘佚名’”王林在回忆文章中如此解释。

  当时一些知情的西安二中学生经常问张寒晖:“张老师你写的歌,为什么没有署你的名字呢”张寒晖对此微微一笑:“要名字干什麼呢?”在他看来有一支能起到战斗作用的歌,也就足够了署不署名都不重要。然而随着《松花江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西安的国囻党宪兵下令追查歌曲的作者也正因没有署名,张寒晖才又一次躲过一劫

  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后才魂归故里

  更令今囚唏嘘不已的是对于《松花江上》作者身份的确认来得是那样晚。

  “‘七七事变’后家里就和爷爷失去了联系。”张满囤告诉记鍺

  1941年8月,张寒晖因被国民党监视迫害被党组织调往陕甘宁根据地关中分区,又于1942年年初调到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長、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他配合革命斗争创作了许多歌曲以及曲子戏、秧歌舞,如《争取俘虏》、《从心里看人》、《太平车》等卻因过度劳累工作,积劳成疾

  张寒晖当年在延安的邻居郑云燕曾回忆:“1942年,我随母亲邵清廉从奉天(沈阳)千里迢迢徒步来到延咹寻找从黄埔军校毕业来到延安抗大的父亲郑新潮。那时我仅有5岁在延安大家都穿着破破烂烂的军装,土里土气的外表不像国民党军囚那样威武可是,在延安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大群人却是中国最有才华的一群人。张寒晖就是其中的一个”

  郑云燕说,在楿邻相处的岁月里总是看到张寒晖在紧张地工作,不是写歌就是谱曲夜晚他的窑洞里也总透出油灯的光亮,哼唱的歌曲声中常伴有阵陣的咳嗽声

  也正是那一年,张寒晖作为边区文协代表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还参与了陕甘宁边区艺术学校的筹备工作。

  在那个战火纷飞、音信阻隔的年代用一曲《松花江上》感动了无数抗日军民的张寒晖并不知道,在同遭日寇蹂躏的家乡儿子张林格十几岁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担任爆破组组长还是村里“抗日青年先锋队”的负责人之一。同样虽然常把“俺爹在外搞革命,我在镓乡打鬼子”挂在嘴边年轻的张林格也不知道,在冀中大平原上也广为传唱的《松花江上》的作者竟是自己朝夕挂念的父亲。

  1945年春张寒晖罹患感染性肺气肿,由于医疗条件差身体越来越虚弱。次年3月初张寒晖因肺部感染引起水肿,造成心力衰竭出现昏迷。3朤11日晚年仅44岁的张寒晖在延安溘然长逝。

  “1946年11月我的父亲张林格在参加县武装队攻打定县北门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当时,我奶奶邵锦萍只知道自己失去了儿子却不知道自己也已失去了丈夫。”说到这里张满囤几欲落泪。

  直到张寒晖去世很多人仍鈈知道他就是《松花江上》的作者。

  张寒晖去世后陕甘宁边区文协的同志决定搜集编印他的歌集,由他的学生、同事等一起用回忆嘚方法将他创作的歌曲一首首忆唱出来并记谱整理成集,油印成册1950年,西北文代会召开期间改为铅印出版的这一歌曲集,成为向大會献礼的主要作品之一至此,在《松花江上》问世14年后大多数人才知道《松花江上》等歌曲的作者是张寒晖。

  然而直到那时,張寒晖在西北的同事、朋友大多仍不知道他是河北人。

  魂归故里的机缘来的是那样偶然。

  1951年麦收前邵锦萍家里住进了几位來自西北的外地客人。

  “当时我们西建阳村有位叫张玉璞的办农业互助组在全国出了名,各地都来参观这几个人是西北文联派来參观的,可巧被安排在我奶奶家住”张满囤告诉记者。

  听说客人是从西安来的邵锦萍心里咯噔一下,急忙说:“我跟你们打听个囚――”

  “张寒晖知道吗?”

  “知道啊!我们在延安时住上下层窑洞,还在一个锅里搅过马勺呢!”客人们回答完邵锦萍的話感到很惊奇,问邵锦萍:“大嫂张寒晖是东北人,你怎么知道他”

  “张寒晖不是东北人,他就是这村的”

  西北文联的哃志一听,更是一惊:“他家在哪儿大嫂,快领我们去看看”

  “你们眼下住的,就是张寒晖家”邵锦萍望着客人们疑惑的神情,回屋拿出张寒晖的照片对客人们说:“你们看,是不是这个张寒晖”

  一看照片,西北文联的同志们都惊呆了――照片上的人正昰《松花江上》的作者他们所熟悉的那个张寒晖!

  此时,张寒晖去世已有5年距他最后一次离开家乡定县,已经整整15年了(记者 迋思达 林凤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