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荣耀8xx是限时抢购吗?。

    “三星手机多有质感,哪像苹果,黑不溜秋。”2013年夏天,江苏徐州的林石(化名)考上大学,在选择手机时,不顾身边朋友的劝说,放弃苹果5选择了一款三星note系列手机。如今,林石拿着手上的iPhone X ,想起自己曾追逐过的三星手机,觉得恍若隔世。

    早在改革开放和中韩建交前,三星就开始试水中国市场,从最早1975年在香港设立香港三星贸易公司至今,在中国做生意已有超过40年的时间,也积累下了一批粉丝。2013年,三星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一度近20%,成为中国最大手机品牌商,是曾在中国市场的巅峰一年。

    “如果三星在国内没有市场,我就去买水货”,一位三星的“死忠粉”这样告诉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

    确实,对于三星手机的忠实消费者来说,现在的中国手机市场对三星越来越不友好了。据此前不久三星公司在官网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为58.48万亿韩元(约合35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13%。营业利润为14.87万亿韩元(约合911亿元人民币),相比同期增长了5.68%。

    其中,移动手机销售额为22.6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89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18%。对此三星的解释是,市场的季节性疲软导致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需求略有增长,营销费用增加导致盈利减少,并且Galaxy S9的销售额低于预期。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整个市场出货量为1.05亿部,同比下降5.9%,其中前五名手机品牌分别为华为、OPPO、Vivo、Xiaomi和苹果。而曾经的智能手机领跑者三星,却不见踪影。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与一些手机发烧友交流发现,三星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也拥有一批忠诚的粉丝。一位三星的“死忠粉”说,自己完全不在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的处境。而另一位网友则表示,因为三星手机在大陆被征收很高的税费,有很多三星手机的发烧友甚至选择去买“水货”。

    对这些“沉默的”三星手机死忠粉来说,喜欢三星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其外观“颜值高”。但是,三星并未发现这些粉丝的价值,也无视对粉丝社区的维护。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走访了朝阳区两家相距不远的三星体验店和小米之家发现,在互联网上所谓的三星体验店,实际上只是一家位于路边的手机卖场。而不远处位于地铁站旁shopping mall入口的小米之家,借助商城和地铁的人流量,店内始终人满为患。

    但是三星在手机市场的没落,并不意味着要重演诺基亚的悲剧,因为三星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芯片部门的高增长也和移动部门的惨淡业绩形成鲜明对比。

    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三星在设备解决方案领域的销售额为27.70万亿韩元,其中半导体产品销售额为21.9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了25%。在半导体产品中,存储设备销售额占到84.13%,同比增长达到33%。而在4年前,三星的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还仅有9.78亿韩元,仅为移动手机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在三星陆续关闭中国整机类生产工厂的同时,其对半导体的投资却在加大。2018年3月,三星中国半导体存储芯片二期在西安正式开工,工厂扩建计划于2019年结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的陆小力教授告诉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据其了解,目前也有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选择到三星在西安的子公司工作,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则几乎没有。陆小力解释说,这是因为目前成立的两家企业主要以生产销售为主,并不从事半导体产品研发。

    对于三星在中国的前景,前三星硬件工程师王兴(化名)认为,从长远看,只要三星“不下牌桌”,在中国市场依旧有翻盘的机会,毕竟实力摆在那里。

    “但要去和HOVMA(华为、OPPO、vivo、魅族、苹果)竞争,三星手机如此缓慢的自我革新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惨烈与复杂程度远超全球,在全球市场的那一套方法论已经证明在这里效果不佳。光有好的产品并不够。”王兴在其个人微博上分析。

    王兴(化名)回忆当年去三星工作的理由时说道:“当年我怀着一个‘做手机’的梦想加入三星电子,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想知道世界上最牛逼的手机是怎么做出来的。非常幸运被安排到自己喜欢的岗位。当时我和自己约定,满三年就学成离开。”

    三星集团位于中国的子公司共有38家。根据三星发布的数据,2017年在中国工作的员工数为34843人,占三星员工总人数的十分之一(320671人)。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梳理发现,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三星在中国的38家子公司中,9家公司涉及消费电子(CE)部门,5家涉及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业务,6家涉及半导体产业,5家涉及DP业务,以及有11家公司涉及哈曼。此外,三星还拥有一家投资公司(Samsung

    实际上早在改革开放、中韩建交前,三星就已开始探索在中国的发展。

    1975年,在香港设立香港三星贸易公司;1978年,三星集团经香港从中国进口煤炭,成交了中韩两国第一笔贸易。1985年,三星物产以香港星进有限公司的名义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90年中国第一家韩国企业办事处:三星物产上海办事处成立。

    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三星也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在中国设厂生产产品。1995年1月,为加强三星在华业务,三星集团中国总部成立。

    1993年至1995年间,三星陆续在天津、苏州、威海、宁波成立子公司,业务涉及半导体、家电、数码电子产品,甚至重工业。其中电子业务是三星在中国最大的业务部分,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区设立了数十家生产和销售部门,主要生产半导体、移动电话、显示器、笔记本、电视机、电冰箱、空调、DVD、数码摄像机以及IT产品等。

    另外,中国三星电子还设立了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院、苏州半导体研究所、杭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电子研发中心和上海设计研究所等研究中心,推进产购销的本地化。其中,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院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三星电子在华投资设立的第一个研发机构,同时也是国家批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软件企业。

    2018年4月,三星正式关闭了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并遣散320人左右。近几年来,三星在中国的用工人数也不断减少,工厂逐渐从中国转移至印度、越南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据韩国先驱报报道,2016年三星电子中国区员工数量就已从2015年的44948人降至37070人,降幅达17.5%。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三星在中国的员工人数降至34843人。

    虽然三星正在陆续关闭中国整机类生产工厂,收缩在中国的电子设备生产规模,但在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却在加大。瞭望智库观察员汪涛撰文称,三星并不是全面撤出中国,而是选择性地有出有进,其在中国的投资活动从原来组装等低技术的生产,转向了材料和芯片等更高技术的生产。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梳理发现,目前三星在中国从事与半导体有关的子公司共有六家,分别位于上海、苏州、杭州和西安。其中上海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SSS)成立于2001年12月,其前身为香港三星电子上海办事处,于1993年起在国内开展业务,主要涉及半导体及面板的销售业务。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SESS) 是三星在1994年12月独资兴建,是其在中国的第一个半导体生产基地,也是苏州工业园区首批大规模投资兴建的标志性企业之一,主要生产DRAM、SRAM、Nand flash、S.LSI、Memory Module等产品,是工业园区高科技代表性企业之一。

    2017年8月,三星在苏州工业园区又成立了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SSCR) ,对电子零部件(Device)和集成电路(IC)的软件及硬件设计,电子产品解决方案(Device solution)的研发,半导体封装技术进行研发。

    2016年和2017年,三星又在西安成立了两家分别从事半导体生产和销售的子公司。早在2012年三星电子副会长权五铉与时任山西省省长赵正永就三星落户西安召开媒体见面会时,赵正永就表示,三星项目和配套企业的落户,将提供近2万个就业机会,对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消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的陆小力教授告诉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据其了解,目前也有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选择到三星在西安的子公司工作。虽然权五铉曾称“三星绝不仅仅把西安单纯地看做一间工厂”,但陆小力表示,因为三星在西安成立的两家企业主要以生产销售为主,并不从事半导体产品研发,因此为电子专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几乎人没有去三星在西安的企业工作。

    2018年3月,三星中国半导体存储芯片二期在西安正式开工,工厂扩建计划于2019年结束。该项目在2017年已敲定,但据观察者网报道,受“萨德”导弹事件影响,去年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部长白云揆曾要求韩国各企业重新考虑在中国的发展方案,其中包括三星,有媒体猜测正是此因素让该项目未能顺利进行。

    王兴曾表示,三星的收入待遇非常一般,在其微博上,其他离职的三星员工留言道,三星的企业文化很好,福利也不错。“节假日加班,按法定三倍发放,这点很多企业都做不到。而且三星的双休是很早就有的。完成任务,会有额外奖金。工资的话,会根据学历,任职时间来定,但跟职位关系不大,有时候会有下级超过上级待遇。但是肯定超越不了华为荣耀苹果的。”

    尽管三星在中韩建交以前就开始进入中国,但三星作为一个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大众消费者的视野则是从手机开始。

    最早让三星在中国市场获得存在感的,是其2000年推出的A系列。A系列最初是折叠手机系列,在当时属于超薄手机,满足了中国用户对于手机厚度的要求。

    2006年,智能手机进入中国市场,三星推出了一款名为Black Jack的智能手机。在此时,翻盖手机遭遇劲敌,直板手机成为市场主流。不同于当时市场上一般的手机,三星选择推出这款QWERTY键盘(全键盘)智能手机,瞬间就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这款手机的推出,使三星手机获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座“大山”中找到生存之地。

    2009年,根据IDC数据,三星的全球市场份额排在第五名。在这一年,3G智能手机进入中国,手机向中高端发展。Impression手机也在此时问世,该款手机结合全触屏智能手机和侧滑全键盘。2010年,三星又推出了一款相似的Zeal手机。

    2011年是三星手机历史上重要的一年,也是三星手机攻占中国市场元年。这一年,Galaxy系列手机面世,王牌旗舰手机就此诞生。三星Galaxy S II手机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被称为当时市场上“最好的Android智能手机”,获得了Tech Radar颁发的“2011全球最佳手机大奖”。

    也是在这一年,王兴加入了三星,成为三星的一名手机硬件工程师,并且一待就是六年。这期间,他经历了三星手机封顶全球第一,经历了S2之后每一代旗舰对工程师团队的磨炼,也经历了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由盛转衰,还包括他自己亲身参与的S8中国区发布会。

    从2011年三星发出强势攻击,推出了Galaxy和Note系列手机,诺基亚在中国的的冠军优势逐渐消失。三星手机逐渐成为中国许多商界精英的钟爱。ZDC数据显示,三星手机的关注排名在2011年从第一季度的第四位上升至第四季度的第一位。

    至此以后几年,三星力压各大手机品牌,占据中国手机市场榜首。《201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再创新高,全年累计销量达1.69亿部,同比销量增长130.7%。其中,三星以22.5%的份额独占鳌头。据ZDC数据,2012年,三星也以21.0%的关注比例成为最受用户关注的品牌。

    2013年,三星通过“优质产品+大规模广告“的营销方式,推动其手机销量节节攀升。据Strategy Analysis数据,2013年三星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近20%,成为中国最大手机品牌商,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

    但是从2014年开始,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初现衰败之势。据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公布的运营数据,2014年三星集团全年销售收入为205.4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6万亿元),较上年减少约10%。据韩联社称,这是三星的销售收入9年来首次减少。路透报道称,手机业务在2013年最高峰时约占三星获利的68%,但在2014年的7-9月的第三季下滑至44%,因高端手机销售不如预期,不敌苹果的iPhone。与此同时,中国这类销售畅旺的新兴市场手机买家,选择购买较低价手机,而非三星的Galaxy旗舰系列。

    根据IDC调研数据,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公司以13.7%的出货量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苹果公司、华为、联想和三星,分列第2至5名。在全年出货量上,三星排名第二。IDC分析称,通过销售高配置、低价格的手机,并通过限时抢购来制造噱头,小米在2014年第四季度以及2014年全年登上销量冠军宝座。而三星则因小米和其他中国厂商在中低端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而在2014年第四季度降至第五位。

    自此,由于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势力崛起及三星手机自身定位模糊等劣势,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上逐渐失势。IDC数据显示,三星手机2013年第四季度市场份额占比19%,位列中国智能手机排行榜第一位。而到2015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机市场份额已跌至9.7%,此后再无上榜(跌出前五,无数据,统归到OTHER)。

    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与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有很大关系。IDC数据显示,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公司以13.7%的出货量市场份额排名第一。IDC分析称,通过销售高配置、低价格的手机,并通过限时抢购来制造噱头,小米在2014年第四季度以及2014年全年登上销量冠军宝座。而三星则因小米和其他中国厂商在中低端市场上的有力竞争则在2014年第四季度降至第五位。

    小米的商业模式一直为业内外人士津津乐道。年间,小米通过建立小米社区、预售工程机进行内测、社会化营销等方式,在三星一家独大、苹果价格奇高、华为转型高端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打出一番天地。

    在小米营销花样百出、玩转手机销售之时,当时的中国手机龙头三星在做什么呢?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梳理发现,当其他手机在细分群体、价格等方面不断优化时,占据市场先发优势的三星没有居安思危,反而在一直原地踏步。反观三星在年能够迅速占领中国手机市场,与其说是三星手机做得有多好,倒不如说当时国产手机做得有多差。在当时日趋成熟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傲慢而懒惰的三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高端手机市场,三星在占据大屏优势后忽视对手机软件性能的改进,以及对粉丝社群的维护。在中高端市场上,年三星的Galaxy 、note系列大屏手机推出,帮助三星奠定了高端大屏手机的核心竞争优势,而当2014年9月,苹果推出4.7英寸的Iphone 6和5.5英寸的Iphone plus后,三星手机的大屏优势顿时被腰斩,苹果6系列开售三天就超过了1000万部。面对苹果在大屏手机上的进攻,三星同期推出的Galaxy Note 4却并没有特别大的创新

    在中低端市场上,同等价格水平下软件服务等功能更为出色的小米、华为明显是消费者更好的选择。当小米通过粉丝经济、饥饿营销等多种方式、以高质量低价格的手机占据中低端市场时,三星已然是回天乏术。

    其中,在苹果通过系统特性建立生态圈、小米通过粉丝经济进行大面积传播的2014年前后,三星并无有效措施来提高手机的用户粘度与忠诚度。提起手机厂商上的粉丝文化,似乎所有人能想到的都是“果粉”、“米粉”等,而三星鲜少被用户提及,可见其在粉丝运营上实在不孚众望。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与一些手机发烧友交流发现,三星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也拥有一批忠诚的粉丝。

    一位网名叫作别话的网友,在qq上管理着一个有766名成员的三星手机交流群。他告诉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自己完全不在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减少的处境,“就算没有市场,我就买水货”。而另一位网友则表示,因为三星手机在大陆被征收很高的税费,有很多三星手机的发烧友选择去买“水货”。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注意到,对这些“沉默的”三星手机死忠粉来说,喜欢三星的最主要原因都是其外观“颜值高”。别话还向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发送了一个表情包,上面写着“世上有两种东西不可丢弃……另一种就是我的SAMSUNG手机。”网名叫作霸天虎的网友则表示,自己后来是因为工作原因,才不再使用三星手机,但他从三星推出Galaxy S3时开始使用三星手机,非常认可三星手机的颜值和创新。

    但是,三星并未发现这些粉丝的价值,也无视对粉丝社区的维护。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走访了朝阳区两家相距不远的三星体验店和小米之家发现,在互联网上所谓的三星体验店,实际上只是一家位于路边的手机卖场。三星手机只占据了一个展柜,而展柜旁呈挂的却是华为手机的大幅广告。这家三星体验店,甚至还在销售三星的第5代、第6代产品,而当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表示想购买三星在月初刚刚发布的Galaxy S9和Note9机型,导购表示店内并没有此类产品,需要申请调货。

    反观附近不远的小米之家,选址在地铁站旁的shopping mall入口处,借助商城和地铁的人流量,店内始终人满为患。小米之家的结构和装修风格与苹果体验店格局极为相似,除小米最新推出的手机外,开放柜台展示的还包括小米电脑、智能家电等产品,以及小米生态链中的周边产品。

    如果说2016年之前还有消费者出于品牌效应仍愿意购买三星手机,那“爆炸门”可以说“炸光了”三星在消费者心中最后的好感,给三星贴上“爆炸”、“不安全”的标签。

    加之三星对此事件的公关应对极差,2016年9月2日,三星宣布在全球已召回销售的250万台,其中不包括中国;9月14日,三星在被中国质监总局约谈后,才宣布在中国召回1858台note7。普通消费者在面对三星的“双标”处理后,产生抵制三星手机的情绪。据三星电子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受召回Note7影响,该公司第三季度的净利润降至4.41万亿韩元(约合39亿美元),同比下滑了17%。自此,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彻底沉寂。

    Strategy Analytics的调查显示,在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仅为980万台,市场占有率跌落至0.8%。这是2011年以来,三星在中国的销量首次跌破1000万台。2018年第二季度,三星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仍为0.8%。对比来看,据CDI 数据,2018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占比20.9%,在全球位居第一;而在中国市场,只有着0.8%的惨淡业绩。三星或许还没有在全球范围陨落,但它已经失去中国了。

    不过,三星并非只有手机业务。三星1969年成立之初名为三星-Sanyo,靠生产黑白电视机起家,1976年就已生产出100万台黑白电视机。1975年三星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1977年,三星开始批量生产并出口彩色电视机,并在同一年收购了韩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始涉足半导体领域。1978年三星在美国成立首个海外办事处,并实现生产400万台黑白电视。1980年三星开始生产空调,并与三星半导体公司合并。1983年三星开始生产个人电脑。

    到80年代末,三星已确定将家电、电信和半导体作为其核心业务,这一格局延续至今。90年代初,三星就开始布局移动手机,1992年开发移动手机系统。

    在全球最大的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 2009年公布的全球最佳品牌排名中,三星位居第九;2017年排名又升至第六,在亚洲企业中排名最高品牌,价值达到5625万美元,仅次于苹果、谷歌、微软、可口可乐和亚马逊,而高于丰田汽车、Facebook和奔驰汽车。而中国的华为则排在第70位,品牌价值为667万美元。

    目前,三星及其子公司的经营业务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消费电子(CE)、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IM)、设备解决方案(DS)和哈曼。其中CE部门包括数字电视、显示器、空调和冰箱,IM部门包括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和计算机、DS部门包括半导体业务中的存储器、代工厂和系统LSI等产品(半导体),以及显示器业务中的LCD和OLED面板(DP)。而哈曼部门是三星在2017年以80亿美金完成收购的美国哈曼国际,专门从事汽车音响、专业音频视觉业务。

    截至2018年3月31日,三星集团旗下共有269家子公司,除22家位于韩国本土,其他子公司中63家位于美洲、87家位于欧洲、21家位于中东和非洲地区、38家位于东南亚、南亚和日本等国。

    尽管在手机市场,三星显得行动迟缓、节节溃败,但三星并不只是一家手机公司,而是全球顶尖的计算机硬件研发和制造企业。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三星在设备解决方案领域的销售额为27.70万亿韩元,其中半导体产品销售额为21.9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了25%。在半导体产品中,存储设备销售额占到84.13%,同比增长达到33%。

    90年以前,垄断世界液晶市场的还是日本。但是随着1993年、1994年液晶生产进入价格下跌周期,日本企业开始削减产量,给了韩国的三星集团机会。三星在日本设立研发机构,雇佣了在衰退周期中被日本企业辞退的工程师。

    1995年,三星建成自己的液晶生产线,面对巨额亏损仍然疯狂投资,生产出5代生产线,切割出尺寸更大的液晶面板,使液晶面板的使用场景从以前日本垄断时期的笔记本电脑,拓展至平板电视。

    三星的“反周期投资”很快得到市场承认。1997年,虽然当时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面板市场都不景气,但三星还是果断投资开发出30英寸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到1998年TFT-LCD的市场份额就在全球位居首位。

    1999年7月,苹果电脑向三星投资1亿美元以加速其液晶生产线建设。10月三星又接到戴尔电脑价值85亿美元的订单。在这一年,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18.8%,名列第一。2003年,索尼与三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成立S-LCD生产TFT-LCD面板。

    但是,三星在液晶显示器领域也同样面临身旁新兴崛起的企业冲击。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液晶显示器行业领先企业与竞争格局分析指出》,在中国企业的猛烈攻势下,全球大型LCD面板市场上三星和LG“两家独大”局面逐渐瓦解。2016年1月,三星DISPLAY大型LCD面板的出货量702万片,市场占有率仅有14.1%,排名下滑到第五位,不敌LG DISPLAY、群创光电、京东方和友达光电(中国台湾地区)。

    2016年,三星计划退出LCD业务,转向售价更高的OLED业务。到2017年底,三星Display关闭了一座第7代生产线面板厂和两座第5代生产线,业界分析三星退出LCD市场也给京东方等中国厂商带来新的机会。

    在系统内存(DRAM)和闪存(HAND)领域,三星也具有绝对优势。熟悉半导体产业的人,或许都听说过“摩尔定律”,而三星在存储器领域的研发突破自90年代初起也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

    2002年,三星的HAND闪存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半导体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二,并与IBM签署了专利共享许可协议。2003年,三星成立TSST制造光存储设备,2005年开发出50纳米16GB HAND闪存,2006年40纳米32GB HAND闪存,2009年开发出世界首个40纳米DRAM。

    到了最近十年,三星在存储器领域的技术突破仍然在继续。2010年,三星批量生产20纳米级,64千兆位3位HAND闪存,2013年大规模生产20纳米4GN超高速移动DRAM,2016年大规模生产拥有最新HBM(高带宽内存)接口的DRAM高速内存,发布UFS(通用闪存存储)移动存储卡产品线,并在行业内首次大规模生产10纳米FinFET技术SOC(系统级)芯片。2017年,三星开始批量生产第二段10nm鳍式场效晶体管制程工艺和运用EUV技术开发的新型11nm LPP、7nm LPP先进晶圆代工业务组合。

    施振荣分析认为,三星的成功有两个因素,一是在于技术领先,另一个因素在于三星产品的大规模。凭借规模降低成本,是三星拥有长期竞争力的来源之一。

    然而,适合B2B业务的规模管理在B2C业务中暴露出了当地化不足的问题。三星可以凭借领先的技术和规模管理在半导体和显示器产品的2B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而硬币的另一面,就是三星在2C的手机市场上不擅长当地化营销管理,从而被更了解中国年轻消费群体、更会运用电商平台和粉丝效应进行营销的本土品牌打败。

    对于三星在中国的前景,前三星硬件工程师王兴(化名)认为,从长远看,只要三星“不下牌桌”,在中国市场依旧有翻盘的机会,毕竟实力摆在那里。2017年新的CEO到任后,三星中国进入调整期。

    王兴在其个人微博上分析说,“但要去和HOVMA(华为、OPPO、vivo、魅族、苹果)竞争,三星手机如此缓慢的自我革新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惨烈与复杂程度远超全球,在全球市场的那一套方法论已经证明在这里效果不佳。光有好的产品并不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荣耀8X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