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的诗,爱我锦绣中华”主题的诗

  白族、苗族、土家族、彝族、壮族……新学年的盖北镇小迎来了上千“流动花朵”,也迎来了许多少数民族孩子。这让学校新开设的民族社团一经推出就招生火爆。

  据介绍,盖北镇小共1598名学生,其中1268名学生来自13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多个少数民族。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盖北镇小利用拓展性课程开设民族社团,并从环境布置、班级建设、校本课程等多方面奏响民族团结新乐章。

  组建社团,开启新篇

  “我们学校首次尝试开设民族社团,目前正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盖北镇小校长胡国灿介绍,社团分高、中、低三个年段招生,主要以56个民族的名称、分布、风俗等为教育内容,让学生足不出学校便能了解各个民族,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促进民族融合。

  “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报名踊跃。”看到学生对社团充满兴趣,胡国灿很高兴。据介绍,为保证教学质量,每班限额招收2名学生。目前,该社团报名已结束,将于下星期正式开课。下阶段,学校将通过各班班主任或2名民族社团成员,利用班队活动课传达社团授课内容。同时学校还将继续积累民族团结教育素材,累积资料形成校本教材,在全校范围内铺开。

  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盖北镇小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组织领导小组,制定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基础、以共同进步和发展为目标的工作计划,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方案,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内涵。

  据介绍,全校教职工每月开展一次政治学习,特别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有关文件,提高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育人,课程引领

  盖北镇小校园东侧围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这里,可见各式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民族服饰墙绘。这是学校儿童画社团,利用课余时间精心描绘的56个民族人物形象。走进教学区域,还可见教室外张贴着许多少数民族常识。于潜移默化中,学生们接受着熏陶,感受各民族特色。

  盖北镇小的民族团结教育,还通过课程引领落实。学校充分利用《南腔北调竞风流》等民族校本教材,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人选。为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并在实际教学中,打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从少数民族英雄的故事讲起。

  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为了让少数民族“流动花朵”在异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盖北镇小通过学校废品回收公司、红领巾农科技地、红领巾爱心义卖、师生义捐等渠道,组建盖北镇小红领巾爱心基金。截至目前,基金已资助5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在招生方面,学校也对少数民族学生适当倾斜,积极接纳少数民族“流动花朵”,在资料齐全的基础上,进企业招生,方便各民族学生就读。

  在盖北镇小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不仅积极将民族文化“引进来”,也致力于让上虞文化“走出去”。

  上虞青笛是上虞青瓷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吹响青笛嘹亮,弘扬青笛文化,成为每一个接触过青笛的少数民族孩子推荐自己“第二个家乡”最热衷的方式。将青笛带回家乡,让青瓷文化走近乡土,成为学校实践无墙课堂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