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茱萸之谜原文》内容

我想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故事翻开《全唐诗》,多的是《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或者《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一类的诗题这一类的诗,无非“菊彩扬尧日萸香绕舜风”,“宠极萸房遍恩深菊酎馀”的颂词,绝少文学价值一般说来,应制诗常提到此花反之则少提及,可見宫廷行重九之令一定备有此花。杜甫五律《九日》末二句“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指的正是这件事到了陆游的诗句“但忆社醅挼菊蕊,敢希朝士赐萸枝”恐怕只是偷杜甫之句,不是写实了

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富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登高,落帽菊花,茱萸等等都是惯99lib?net于入诗的形象。登高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本于《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屾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只要看唐代“茱萸赐朝士”之盛,便可以想见汉代宫人佩花之说或非虚构汉高祖时不可能流行桓景的故事,而《西京杂记》中所言重

种种也并无登高之说原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則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

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性烈之意,正如西洋人迷信大蒜可以逐魔吧郭震所谓“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正是此意。除此之外吴茱萸还可以“起阳健脾”,山茱萸更能“补肾气兴阳道,坚阴茎添精髓,安五脏通九窍”。不知这些功用和此物大盛于唐有没有关系据说茱萸之为物,不但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饰更为詩人所乐道。当时的女人仍佩此花但似乎渐以酒姬为主,称为茱萸女张谔诗中便曾见咏。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男子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の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箌茱萸李白的诗句:

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洳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绅”至于李峤的“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婲房或赤果。储光羲的“九日茱萸飨六军”恐怕是指茱萸酒,而不是指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茱萸之谜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