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能认识这幅字(碑文横批4个字的?)的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墓碑和牌位,现在好多人不会写。因为现代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了,所以很多人书写 牌位的格式都不规范。书写牌位时,要有恭敬心。我们要对鬼神恭敬,写牌位的时候,不能 够写同音字,异体字。名字的每个字都要写准确,不能用其他字代替。所以我们帮人写牌位 的时候,名字一定要问准确。中国字很复杂,好多同音字,所以我们要认真,家属提供名字 的时候,他不懂、不注意,但我们要注意,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问,每一个字都要问清楚。 其次,书写要工整。有的人写草字,把牌位写的乱七八槽的,这样不行。要怎样呢?要 用正楷,一笔一划的写,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不能涂改。 除了写亡者的名字,还要写阳上,阳上是我们阳上人。写阳上人的时候,称谓一定要和 亡人的关系对应。比如说亡人是母亲,叫杨淑芳,那么阳上人应该是儿子或女儿。如果不写 阳上人,只单独写一个杨淑芳就很麻烦。一提杨淑芳,来一大群杨淑芳,哪一个?还有一个 问题,比如杨淑芳的儿子叫李杰。一百个杨淑芳里面,可能有五个杨淑芳的儿子都叫李杰, 儿子也同名同姓,这个怎么办?所以牌位后面还要写上两行字:一行写生于哪一年哪一月哪 一日,什么时辰;另一行要写卒于,也就是死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一个时辰。这样写 不会错了。 现在懂的也不多。墓碑上直接就写亡父,或者父亲大人谁谁谁,这是个错误的写法。有 的人是直接写亡父某某某,这也是个错误,最少最少是对父亲不恭敬。 牌位的书写和墓碑的书写,要让别人一目了然,人家不用问一看就知道:这个亡者他的 父母或者岳父母、长辈,还在不在世间,一看墓碑就知道。女的死了以后,一看牌位,人家 不问就知道,亡者的丈夫在不在世间,有没有孙子辈的,她父母还在不在世间,牌位上一看 就明了了。 现在很多人不懂,直接书写亡父某某某之灵位,特别简单,说明不了问题。就是到鬼王 哪儿,也给鬼王找很多麻烦,人家找不到,索性不找。所以有时候虽然写了牌位,但是没有 效果。我现在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牌位的书写,大家要记着。有机缘最好请一本我们助念 团倡印的书,叫《简易快速解脱手册》 ,是《简易快速解脱手册》《中阴身自救法》《饬终须 、 、 知》《助念生西须知》四本书合订在一起的。我们助念团大量流通这一本书,在这本书后面, 、 有牌位的书写格式,大家自己去看一看。今天我就依照这个格式,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我们按照中国自古以来的写法,父母去世以后,不能写父母,不能再称父母。他们活着 时称父母,过世以后,父亲称考,母亲称妣。考和妣,考是父,妣是母。父亲去世了,不能 说亡父,那是对父亲最大的不敬,一定要称先考或显考。 如果牌位一开端是先考,外面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父亲死了儿子立的牌位。可是他家里面 还有老人,也就是亡者还有父亲母亲,最少有一个人在,或者是他父亲母亲不在了,岳父岳 母还在世间。只要父母长辈还有一个人在世间,他有长辈在,他死了只能叫先走, 。在这个家 庭里面,还显示不出他,所以称“先” 。 如果他父母、岳父岳母,长辈一个都没有了,除没有长辈外,而且他还有孙子辈,那么 他在家里面是辈分最大的一个人,就写显示的显。他在家庭里面地位最尊贵,称显考。如果 没有孙子辈,他还不能称“显” ,只能称“先” 。 妣是母亲,先妣也是亡者还有公婆、父母,至少有一位长辈还在世,称先妣。显妣和显考也 一样,都是长辈没了而且有孙子辈,就可以称“显”了。 显和先之分,是一定要没有长辈,而且要有孙子辈,上边没有老人了,自己下面要有孙 子辈,才能称“显” ,否则称“先” ,男女都一样。 写牌位的话就是先写上先考,或者是显考。比如该文作者父亲的牌位:父亲姓程,如果 上面还有个爷爷,或者家里面有一个老人,我父亲就称先考。他姓程,叫志忠。写牌位时, 要在程下面要写一个“公” ,程公,这个“公”是对他的尊称。下面就说讳,要讲名字了,讳 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这样写得就很圆满了,全称:先考程公讳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如

果长辈没有了,父亲是在家里面最高的辈分了,那要写:显考程公讳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 父亲的写法,相对简单一些。 而母亲牌位的写法,比父亲的要复杂一些。以母亲为例:母亲姓杜,父亲姓程,母亲的 名字叫杜秀珍。母亲去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了,而且母亲去世的时候,父 亲也已经去世了,所以给母亲写牌位时候,就可以称呼显妣。显妣下面不能说杜秀珍,显妣 杜秀珍那就错了。怎么称呼呢?她的娘家姓杜,因为她嫁给父亲了,按照中国传统做法,她 姓程,她不姓杜。 她姓程,还要再写上娘家的姓。就是显妣程母,这样称呼。因为她在程家生儿子了,她 是程家儿子的母亲。她娘家的姓放在后边,但全称不能说程杜氏。她活着可以称程杜氏,死 了以后不能称程杜氏。还要写上名字,但她的名字也不能直接写,她已经嫁到程家了。娘家 的名是娘家父母起的名字,她结婚以后活着做人的时候,她叫什么名字呢?她叫程杜氏。但 是牌位上只写程杜氏不行,还要把她小时候的名字写上。 所以说程母下面要写杜孺人。孺人是小孩的意思,下面再写“闺名” ,就是当闺女时的名 字,这样就完整了。就是说她现在嫁到程家了,已经生孩子了,她是姓程的母亲,她的娘家 姓杜,小时候当闺女的时候的名字叫秀珍。 在这里,女的比男的还多一个规矩。如果亡者 符合显妣的条件,而且丈夫也不在了,她就不称“孺人” ,要称“太孺人” 。 该文作者母亲去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了,而且父亲先于母亲去世,所 以母亲她就不称“孺人” ,要称“太孺人” 。人家一看太孺人就知道了,亡者丈夫不在了,上 面长辈也没有了,已经有孙子辈了。所以我母亲牌位全称是:显妣程母太孺人闺名秀珍生西 之莲位。 家里面如果老人去世了,要写牌位,一定要儿子儿媳写,儿子儿媳没有了,有女 儿的话,也可以女儿写。阳上人是儿女辈,称呼是先考先妣或显考显妣。只有儿子儿媳俱亡, 孙子才可以主丧。如果阳上人是孙子的话,这个称呼变了,牌位上就不是显考显妣了,应该 是显祖考,显祖妣,也就是我们世上称祖父祖母,称谓一定要对应。 但是大家要记住,有一个条件。如果爷爷奶奶的牌位是孙子来立,在阳上人写孙子的话, 那一定是父亲母亲,叔叔婶婶全不在了,爷爷牌位才能轮到孙子去写,孙子才能主事。如果 父亲母亲在世,叔叔姑姑在世,就轮不上孙子主事。只要这个老人家有儿女,有儿媳妇,孙 子辈的都不能去主事。 如果牌位是显祖考, 人家不问了, 这个老人家孙子主事了, 他的儿女全死光了。 你敢吗? 你的父亲母亲还没有去世,你这个当孙子的就主事给写牌位了,大笔一挥,阳上人谁谁谁, 你把你父亲母亲判死刑了!懂的人一看,你父亲母亲不在人世间了,所以不能随便写,这个 一定要明白。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 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 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 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 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 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 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 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 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 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 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 子,凿有窟窿,以便穿过.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 2.正文: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 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 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 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 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 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 2.正文: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 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有如 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 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 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


在江西赣南、福建霞浦、泉州一带,中间的铭文必须过红黑道。所谓红道是: “生老病死 苦,神灵鬼哭哀。 ”逢生、老、神、灵四字为吉,余字不吉。黑道是: “路遥几时通达,道远 何日还乡。 ”其中字,有“之”旁首的字为吉,即遥、道、达、通、远、还六字为吉,余为凶。 有的必须通过红黑二道,如 7 字,红道是“灵”字,黑道是“道”字。 11 字,红道是“生”字,黑道是“还”字。 17 字,红道是“灵”字,黑道是“通”字。均可通过二道。也有通过一道为吉的。 在福建长乐一带,则以“生旺死绝”四字为道,生旺则吉,死绝则凶。 还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水池内有的放“五谷” ,即稻、梁、菽、麦、稷五种,或麻、黍、稷、 麦、豆,或黍、秫、菽、麦、稻。长乐一带须放茶叶。在福建连江一带放文房四宝,也有放 钱币和三字经的??等等不一。 所谓红黑道是出之于张道陵的道教,是一种迷信的产物,与乘生气是无关的。但深入民 心,作为民俗处理。
所谓“合生老” ,就是要合乎“生老病死苦”循环环数中的“生老” ,只有这样,才能趋 吉避凶、财丁两旺。譬如数字 2,就是“生老” ;数字 6,就是“生老病死苦生” ;数字 12, 就是“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生老” ,这些数字都算“合生老” 。反之,3、4、5、8、9、10 则于主家不利。 “合生老”的公式就是 5×x+2(或 1),而受到当代人青睐的“8”反倒成了不 吉利的数字。 碑文方式(例子) 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2.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4.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5.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6.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7.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8.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9.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10.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11.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13.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人在去世下葬后,接下去最重要的工作是立碑。一般上,竖立墓碑是造坟的重点,立碑 也是造坟工作的第一步。由於华人相信风水,风水上又传统以来便有“以碑为向”的说法, 即以碑的形式与中线的方向决定吉凶;因此,传统的造坟工程中,立碑并不是可随时随地进 行的。一座坟墓的立碑必须根据风水上的吉向择日择时,若按过去的风俗,造墓工作选择动 土的日子和时辰,也不会太近埋葬日(除非是特别加工) ,这是为了让雨水使泥土结合,免得 碑石容易凹陷。 客观上,由於这是说明死者身份的重要环节,因此风水上的安排亦表现得极谨慎,风水 师及家属也不会在先人下葬后立即立碑。他们除了可能要根据风水考虑碑的颜色和定向,也 会在竖碑前让大家有一段时间去斟酌碑文的字眼及吉凶意义。因此,择日择时除了是风水上 的需要,也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碑文的内容。 闽粤省籍的华人墓碑,其碑文格式是有一套传统法则,有着特定的基本格式。碑文必须 完整地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由於造坟墓和立碑时 是为了后人而选择风水,因此风水状况亦须藉立碑交代清楚。 另外,墓碑的高和宽、字体的尺寸大小,也受到传统信仰以丁兰尺订吉凶的限制。丁兰尺 一尺约合公尺的 38.01 公分,每尺分 10 格,依次刻着“财、失、兴、 死、官、义、苦、旺、 害、丁”等字,以“财”“兴”“官”“旺”“丁”“义”为吉。墓碑的所有文字须编排在 、 、 、 、 、 合乎丁兰尺吉度的面积里,甚至对文字大小也相当讲究,当然是以符合吉度为佳。 墓碑的面积,不论大小,在刻上碑文时,基本上都遵守着相同的原则,既要简单明白地交代 死者与立碑者的身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又要考虑到风水的吉凶。 (A)葬者的籍贯 对华人来说,墓中人的籍贯相当重要。因此,墓碑上端多刻有对阴宅主人原籍的说明文 字。这类文字多数以横排形式刻在墓碑平面的最上端。

在中国大陆,也许是由於死者都落葬家乡的土地,因此死者墓碑上并不一定要说明阴宅 主人的原籍。尤其是宗族村落的公冢,墓碑上说明死者籍贯更是多此一举。 然而,在马来西亚独立之前,所有在本地去世的先人都被认为是“客死异乡” ,同时,他 们的埋葬地点也往往是葬在与其他各县籍人共同使用的公冢,因此,在墓碑的最上方注明阴 宅主人的原籍,也相对地重要起来。 一般墓碑碑文最上边的左右两个角落的字眼通常就成为考证死者祖籍的凭证。它往往是 刻了由右到左的横排双字,说明阴宅主人的原乡。墓碑上表明原乡这些字眼有 些只是刻上府 治名称,如“惠州”“潮州” 、 ,有些则刻上县份名称,如“台山”“潮安” 、 ,或者,亦有的刻 字“X 邑”称县份。还有些墓碑上的籍贯说明,不是 皆一府一县,而是专指死者所源自的宗 族村落,墓碑上刻着其姓氏本宗族村落的发源地名称,如槟城福帮五大姓之一的杨姓族人不 用“同安”县而用“霞阳”村,邱 姓族人也常用“新江” ,而“石塘”谢姓则用“石塘”之 类。这种专指宗族村落的籍贯说明,明确地交待了死者与其他同姓者有小宗之别,这是宗族 社会移殖大马, 并各自形成地方势力的证明。 过去,那种人物命名不复杂,而且可能雷同的时代,碑文上强调原乡可加深辨认坟墓的作 用;另外,这一作法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提醒后人记住本身祖先的原乡。 (B)风水的交待 华人相信风水,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坟墓,为要子孙万代昌盛,更加注重风水的设计。 墓碑的左边俗称“龙边” 。在华人看来,左尊右卑,左边为大;严格来说,如果是讲究的造墓, 墓地大而墓碑尺寸也相对的大;墓碑的左上角是用来说明风水的状况。 一般的墓碑,如果立碑的后人讲究风水,则左上角亦会刻上墓碑的座向以说明坟墓是处於 风水上二十四山的哪一个座山,及说明碑文正对的向山。更讲究的作法则说明山向的线度, 或进一步说明其分金线。另外,也有详细交代穴形及选择风水的起源。这一作法是为了让后 人可以从碑上的文字追溯前人下葬时所盼望的“风水效应” ,从而理解前人的苦心。其实,这 是担心后人移错风水、改错风水,事先以墓碑说明,就是让后代明了造墓的前辈们对后人的 意愿。 本地的作法不能不由於公冢墓地一般大小,使阴宅遭到坟墓面积与方向难以选择的制约, 因此墓碑碑文对“龙边”的处理则较简化,多是以刻上立碑的“年、月、日”代替对风水线 度的交代;只有寥寥少数墓碑在“龙边”交待立碑之风水。 不过,这也并不是表示本地坟墓造墓时不交待风水。实际上,阴宅主人的后代可能会把有 关风水格局在墓侧的墓表说明或刻在拜桌的立面;也有的以对联方式刻在连接坟墓的护手前 面的矮柱或华表上。如槟城的邱四方,在他逝於 1896 年营造的坟墓,则利用其遮盖坟墓的古 色古香亭子的四根石柱上刻对联,交待了下葬时所选的方向与当时的四周景色构成的风水景 观,说明山势、景象以及内外水绕之局,也说明所选墓向是“坐乾亥、向巽已” ,向子孙交待 先人欲完成的“蔚人文”意愿。 (C)造葬、重修或立碑日期 墓的左边,如未交待风水线,就必须交待立碑或是重修的日期,因此碑上的日期并不一定 是死者去世的日期。之所以标明日期,原因亦与风水有关。由於一座坟墓设 计的外形以墓碑 为主要配件,墓碑只要不移动,其碑向可随时测出,因此后人如要进一步确定风水所要达到 的效果与意愿,就要看下葬和立碑所选的日期。 交待日期亦有多种形式。如较古的墓则刻有朝代帝王帝号,如“嘉庆 15 年季春”或“同 治乙丑”之类。进入民国后,便有刻上“民国”的字样,但也有些只刻上当 年干支岁次及月、 日,如“戊寅年 1 月 16 日” 。有些墓则以“天运”或“龙凤”等自起的年号代替清室帝皇年 号,说明不接受清朝的统治,亦有沿用“皇明”字眼 以表示死者是对国祚已灭的明代继续效 忠的海外孤忠。因此,在东南亚,一些“明代”墓其实不一定是明代的,而是不接受清朝的 会党成员及前明遗孑的坟墓,老墓 碑上的年号其实反映了死者的“政治倾向” 。 大部份墓碑的造墓日期只刻上年、月、日,有的则通常刻上“吉日”便交代完毕。这一切

其实和风水有关。风水界自认择日造葬是高深的秘传,不愿轻易泄漏,而且 不公布立碑的时 和日也是为了保护有关阴宅的风水状况不受破坏。 因此, 不少墓碑都未说明立碑或造葬的 “确 切日子” ,更别说注明立碑的时辰了。 至於有些碑上对月份的说明,往往是采用孟春、仲春、季春等字眼,其实是把正、2、3 月视为春,把 4、5、6 月视为夏,把 7、8、9 月视为秋,10、11、 12 月视为冬。大马虽无 四季,但立碑者依然按照中国的习俗,把每一季的首月以“孟”字代表、次月以“仲”字代 表、第 3 个月以“季”字代表。又,民间传统, 以花卉名称为 12 个月的别名。 (D)墓碑常见的月份代称 1 月 孟春 孟阳、端月 梅月、正月 2 月 仲春 仲阳、丽月 杏月、皓月 3 月 季春 阳春、蚕月 桃月 4 月 孟夏 槐夏、阳月 槐月、乾月 5 月 仲夏 天中、蒲月 榴月、姬月 6 月 季夏 未月、焦月 荔月、荷月 7 月 孟秋 肇秋、巧月 瓜月、巧月 8 月 仲秋 仲秋、获月 桂月 9 月 季秋 暮秋、菊月 菊月 10 月 孟冬 初冬、应月 檀月、阳春月 11 月 仲冬 复月、畅月 葭月 12 月 季冬 暮冬、腊月 栎月、腊月 在交代立碑日时,有不少墓碑会用上“谷旦”“吉旦”“吉日”等字眼。谷旦此词源自 、 、 《诗经?陈风?东门之》 。诗中有: “谷旦於差,东方之源”之说。 《毛 传》解说: “谷,善也。 ” 《郑笺》则解: “旦,明。 ”所以,碑上的“谷旦”即良辰之意。除了“谷旦”外,有些墓碑 用“吉旦”“吉日”等词汇,意义都与“谷旦”相同。用上这些字眼,除了是为了追求字面 、 上的吉兆,很多时候又可能涉及字数吉凶的迷信。 (E)墓中人的身份 墓碑的中央部份,俗称为“中榜” ,刻着的是墓碑文字的主文,用最简短的规格以交代墓 中死者的身份。它所必须交待的重点包括死者的姓名及死者生前的最高官衔或地位,它也说 明死者与立碑人的关系。另外,在东南亚各国独立前,南洋一带的华人墓碑亦由於死者是葬 在“异乡” ,较中国的墓碑的“中榜”不题国号的惯例,多了强调中国意识的字眼,多数另加 上“清”“皇清”“皇明”“民国”“中华”等字眼,说明死者虽是“客死异乡” 、 、 、 、 ,但至死依 然归属故国。 明、清两代华南一带对墓碑“中榜”的字数格式也有一套讲究风水吉兆的要求。 墓碑中央的题名,有些是以“呼姓唤名”的方式称呼死者,如“x 公 xx 府君墓” ,又如 “祖考 xxx 公妣 xxx 氏”“花仔 xxx”“花女 xxx” 、 、 。一般 上,则以“连名带姓”的刻文方式 占多数,如刻上“故 xx 林公之墓”“显考长水林公墓”“显妣玉水林氏墓”之类。按照封建 、 、 时代流传的规矩,女死者是以夫 家为首,因此,便出现如“祖妣 xx 邱门林氏之墓”的刻文, 有的女死者的立碑则可能会有姓无名,如“显妣邱门林孺人之佳城” 。 有一些娶番妇者,其妻子的墓碑亦是按照上述格式给某个翻译之姓氏。 “中榜”的一行,在述明死者的姓名的同时,尊称死者姓名的上端会出现一些专门名词, 如“显考”“显妣”“显祖考”“显祖妣”“显 15 世祖考” “24 世显考”等字样。这些 、 、 、 、 、 专用词是用来说明死者与立碑人的亲属关系。若是会党同志所立的碑又或是说明其会党的同 志关系,则可能出现“义士”“处士”等 字眼,代替上述亲属关系的尊称。 、 以下列出一些可以反映立碑人与死者关系,以及死者身份专门用语: 考、显考――父亲 妣、显妣――母亲 祖、显祖、祖考、显祖考――祖父 祖妣、显祖妣――祖母

公、府君――男子 氏、孺人――女子 花仔――未婚男子(广东人常用) 闺女、花女――未婚女子(广东人常用) 24 世显考――依族谱排行,父亲为 24 世祖先 21 世显祖妣――依族谱排行,祖母为 21 世祖先处士、义士――处士,是不仕之人;义士, 是献身之人,墓碑上有这种字眼,多表明墓中人与会党有关。 在表现与立碑人关系之外,有时“中榜”行文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 、 、 、 “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这些虽都说明自认客死异 乡的先人的归属感,但政 、 、 治立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 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 都表明政治立场的变化。其中也有些墓碑会 把清朝或本地政府所赐给墓中人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 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 中榜这一类与政治认同相关的字眼,其实也可说明立碑者本身的政治认同。 实际上,马来西亚墓碑中榜所用的字眼,亦受到中国大陆闽粤特殊习俗的影响。例如: 在封建社会中,只有 7 品以上官员的母亲或诰命夫人才可在墓碑上称“孺 人” ,但中国客家 妇女的墓碑却一律可用“孺人”称之。据客人传说,这是由於客家樵妇曾在梅村集体救驾, 阻挡元兵。因此从宋帝呙便诏令封赠全体樵妇都以“孺 人”封号。 一些客籍妇女甚至闽粤其他语系妇女也跟随相同风俗,即使丈夫或儿子未曾获得 7 品以 上的诰封,家人却依然在她们的墓碑刻上“孺人”字眼。 因此,应注意马来西亚的一些墓碑“中榜”对死者的尊称,有时会用双字词“府君”代 替“公”字、用“孺人”代替“氏” 。这些字眼都是为了说明死者的性别,但 并不一定可以 说明死者的地位。其实它们也通常被用来应付“中榜”字行的字数吉凶,是刻墓时根据吉凶 数的需要,使用单或双字的词。 (F)字数的讲究 此碑文“中榜”共 17 字: “皇清显祖妣金居娘邱门伍氏孺人之佳城”“皇清”说明其侨 。 民思想和政治倾向。 “显祖妣”3 字表示死者是立碑者的祖母。17 个字取得“生、老、病、死、 苦”之“老”字吉意。 “中榜”的字行在碑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刻碑以为其字数涉及吉凶,马虎不得。 对碑文吉凶的判断主要是以中榜的这行为根据。中榜文字的总字数要合乎“生、老、病、死、 苦”五字,以“生”与“老”为法则。潮汕一带,则有以“兴、旺、 死、绝”为准,数字要 合乎“兴”与“旺”为好, “死”字为中等。如“显二十二世祖考玉林邱公之墓” ,全行总数 13 字,按“生老病死苦”顺序,念下去,全行 最后一个字停在“病”字。这样的墓碑便以 不吉论。解决方案是把“二十二世”可改为“廿二世” ,以使全行最后一个字停在“老”字; 又或者把“之墓”的“之” 字去掉,以使全行最后一字停在“生”字。 简单地说,中榜介绍阴宅主人身份的一行,总字数以 6、7、11、12、16、17 为吉。为了 不遇到凶数,可以用添字法或减字法,如添上“皇清” ,或把 “清”字上的“皇”略去,又 或者把“公”改称“府君” ,也有把“之墓”的“之”略去或改用“莹”字法等等方法。有时 也可把“显考”或“显妣”上的“显 ”字去除。例如: “皇清显考”改“清考”“中榜 ”的 , 文字之应用与增删讲究表达其人身份,增删得符合“生老病死苦”的吉兆格式后,其意一样, 字数的吉凶意义则不一样。 闽南漳泉风俗又有对吉凶字数更讲究的作法。这一作法强调不论是墓左的立碑日期或墓 右说明立碑者之总字数,都应合於吉凶,必须符合“生老病死苦”的“生”与 “老”字,如 日期不合,则可能把“民国丙申年三月初十”改成“民国丙申年季春三月初十建” 。其中最讲 究是除了代表籍贯的横字不算在内,其他左中右 3 行字都 要合乎“老”字,而所有 3 份加起 的总字数又合乎“生”字,这叫“三老合一生” 。 有些风水师不能应付这类流传闽粤、传播南洋的地方风俗,会以中榜 6 字为吉数。又有 以为“皇清”等国号涉及的字眼不该归在吉凶数字的计算中,以为它和横字属同样性质,不

算中榜正文。 此墓碑以突出“官衔”及辈份之故,排成 21 字行文,取得“生老病死苦”之“生”字吉 意。 值得注意的是, 靠近马六甲华人甲必丹郑芳扬墓葬地附近的 “明故妣汶来氏墓” (1614 年) ; 陈育崧与陈荆和编着的《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绪论中也提到马六甲 三保山上这一块明代墓 碑写?“汶莱氏之墓” 。编着者以为这显示当时华人与土着人通婚的平常。我将之视为民俗史 料,认为它足於反映早期的华人与土着通婚,女 方跟从了男方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嫁给中国 人为妻的汶莱土族女人的墓碑, 按照了中国人立碑的中榜形式, 采用了 “生老病死苦” “老” 的 字为吉数。 不过,从另一些资料可说明,明代和清初的马六甲华人并不一定讲究和注重清末以来对 “中榜”的格式要求。 例如,在三保山上清朝康熙 28 年(1689 年)的“显考盛祖郑公寿域”就是一例。 (G)立碑人的排名 墓碑的右边俗称为“虎边” ,在墓碑这一边的右下角地方,是用来记录立碑人的名单。有 些作法,如果左边的“龙边”刻满了有关风水的记录,则亦把落葬和立碑日期,移到“虎边” 的最下角右边,刻在立碑人名单的右旁。 墓碑的立碑人主要有 3 种;一是有关阴宅主人的直系子孙,由子孙或亲人立碑。二是如果 有关人物没有子孙而其功绩超常,则由组织立碑,如北马各地公冢,常见注 明“义兴馆立” 的党人墓碑;或是由死者同乡负责将遗体安葬立碑。三是由亲属立碑。尤其是早期在开榛辟 棘的时代,立碑人可能是白头人送黑头人,槟城的一些义 山上犹留下不少由叔伯或兄弟立碑 的清代坟墓。 第 1 种由子孙立碑, “中榜”当然就可以用“显考”或“显祖考”的名称去称呼墓中人, 以表明死者与活人的祖属关系。其他人立的碑,则不能用“妣”“考”之类的字眼,或者为 , 了要避开全行“生老病死苦”字数,也只能用“故”代替(如:清故××蔡公墓) 。 如果墓碑的右方是死者后代的姓名,则必须按辈份又按男先女后的秩序排行。格式上的 第一行为第一代后代;排法男左女右,男女分别,如果位置不够,则男排上端 一行,而女接 右下端第二行;第二代亦按此格式在第一代的下一行排列。如有第三代或第四代,也以此类 推计算。每行文字,是年长者排在最右端。 不管立碑的是子孙或长辈,墓碑的规格是把立碑人的名号都列在右下角。这里遵循了一 条“左尊右卑”“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 , 必须注意的是,所有坟墓,其子孙在为祖先立碑时,为了强调“孝”的涵意不只属於生 前,而且强调“孝”必须延续到死后,便根据照顾家族制度完整的精神,把已逝的子女及男 女孙的名字也刻入“立碑人”行列。 不过,基於华人讲究子孙满堂及人们可能对吉凶数字很执着,在过去的一些墓碑上出现 的立碑人名单,也可能不符合现实。名单中会包括一些“未出世”或甚至是 “从未出世”的 直系成员名单。其儿女可能会在死者尚未抱孙或孙子的名单不够丰富之前,预先刻上一系列 名单,以后生出的孙辈就按墓碑上的名单排列。这就制造 了“陷阱” ,使后来的历史工作者 非要根据其他资料下苦功不可;不然可能就会错误判断死者子孙的人数。 有关生平简历子孙、造葬时间及风水坐向及分金皆刻在拜台,以告知后人,祖先对他们的 意愿。

(H) 树立墓碑有讲究


一、埋有遗体、遗骨、骨灰的称坟墓;没有遗体、遗骨、骨灰而竖碑的称纪念碑;没有 遗体、遗骨、骨灰而有逝者生前使用过衣冠鞋帽的称衣冠冢。 二、无论竖式,卧式碑一律顶格刻字,分节时以又一个顶格为标志,顶格表示对逝者的 尊重;

三、碑文刻字一律阴刻(凹刻); 四、碑文以魏碑、新魏、正楷、张迁隶为宜,一般不用行草,但名人除外,正常碑文用 字从电脑上出字比较合适。 五、碑文、题字内容一律不用标点符号; 六、子女为父母立碑的不能自称孝子; 七.受人之请题写墓志铭、碑文,不能写某某某题,只能写某某某敬书、沐书等谦逊的语 词。 参考依据: 1.北京人民英雄雄纪念碑.毛泽东主席题字、撰写碑文,周恩来总理书写碑文; 2.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郭沫若题字.赵朴初撰写碑文; 3.北京八宝山画家徐悲鸿之墓. .周恩来总理题字. 郭沫若撰写碑文; 4.苏州寒山寺 2008 年新立碑; 5.台湾金门朱子祠碑; 6.中联部礼宾司司长汪涛墓(江苏省滨海县海城公墓); 7.上海交通大学盛宣怀“请设学堂片”照壁。 8.陈毅元帅为江苏省阜宁芦蒲盐阜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题字签“蜀北陈毅”沐书; 9.史可法为岳飞手迹题跋,史可法签“熏沐敬跋”“沭浴敬香” 、 ; 10.北京香山孙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11.北京八宝山夏娘娘烈士墓,朱德题字,周恩来总理撰写碑文; 12.沈阳“9.18”抗日纪念碑。 后语: 以上有关阴宅碑文格式的论述,主要是针对民间一般的墓葬,并不包括僧、道的立碑规 格。有关资料的来源,是多年来行山向风水界和刻石界老前辈学习的经验,也是一种难以引 用书面参考资料的知识。 这篇考察报告所未能详述的是墓碑的雕刻图案。不同的墓碑,除了碑文的规格必须有所 限制,其字体、尺寸,以及雕镂的图案,则允许了匠人发挥其美术天份,并且迎合民间信仰 趋吉避凶的要求,可说是一种较未为人注意的民间艺术。


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 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 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 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 体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分六类: 碑文的种类很多,碑文的体裁特点也不尽相同。大致归纳起来,碑文有以下几种。 (一)功德碑 内容要求: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人. (二)墓碑 墓碑是最常见的碑文,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的怪事。墓碑 碑文主要分两种。一种仅仅标明墓中死者的身份,绝大部分由死者亲属所立;另一种墓碑除 了表明死者的身份外,还简单介绍死者的生平成就,功劳过失,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如韩 愈《柳子厚墓志铭》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四)纪念碑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进 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这种碑一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如 《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公则徐纪念碑》 、 。 (三)记事碑 记事碑主要是指用来记载当时较为重要

范例:王洛宾墓碑碑文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 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 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 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 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 《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 个月亮爬上来》 ,为二...


1、慈父于 1926 年 01 月 29 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出生,于 2004 年 12 月 07 日在北京仙逝。 慈父幼年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学徒经商,供养祖母,后 娶妻成家,养育了两儿两女。因妻生病,慈父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又当妈,家中三代人的生计 重担全压在慈父一人的肩上,慈父劳苦一生,把子女抚养成人直至考上大学。慈父一生勤勉 持家,乐观开明,晚年更显慈祥。慈父平凡的一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思和所做的操劳,给 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您是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您的子孙很想念您老人家,我 们怀念那段父慈子爱的幸福时光! 2、我父***于生之时,上尊长辈,尤敬二老,提壶暖褥,全心为孝.养妻及女,尽心竭力,珍妻如体, 为夫之楷,怜护爱女,言传身教,日盼成材. 3、我敬爱的父亲 XXX 一生奋斗不息,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可惜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郁郁而终.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奉父百年岂足?哀哉正当壮年,何意撒手竟长逝, 只享春秋六六。 5、敬其业亦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留芳他日,应是慈颜无相见, 难寻瑶岛三千。 6、先(祖)父母合葬墓碑文 先严张大人,讳学禄,陕西武功人。生于民国 16 年月日,无疾殁于中华人名共和国 2004 年正月初七。 7、先慈路孺人,讳秀云,陕西武功人。生于民国年月日,殁于中华人名共和国年腊月初四。 8、先祖乡中缙绅,雅望闾里,敬天乐土,奉书勤业。持掌家祖事务,教家丁卯,少适耕读。 先严勤而有度,时与同龄伙伴相嬉为乐。至国中遭寇,外敌叩延关外,秦中震动,始辍弃学 业,专心操劳农务,守祖业于乱世,直至国改。 9、为父母撰写的碑文 仰怀先祖饮水思源父母养育恩重如山严父一生勤于农耕节俭持家忍辱负重为人忠厚邻里 称颂天年康健乐享余生 10、齐 xx 父母碑文 先父 xx,乘甲子,适孟冬。垂髫丧母,乞荒踵兄。颠沛流离,动心忍性。总发拜塾,刺 股炳萤,拙而不惰,迟而不凝。寒窗数载,弱冠师宗,传道解惑,育人理校,兢兢业业者三 十而终矣。 11、先妣周氏 xx,岁逢丙寅孟冬。受诗理,习织缝。淡心如水,柔情若虹。甲午归父,苦 度日无怨,勤持家有成。上奉而下养,内贤而外明。饥弗食而助灾邻,寒毋衣而予贫穷。生 四女一男,乐以德教,爱以仁导,继之人兴也。适劳极而福至,噩起壬申仲秋,正寝寿终。 悲夫命哉! 12、李 xx 父母碑文 先父讳名李 xx,生于丙辰一九一六年腊月十二,卒于一九九七年腊月初十,享年八十一 岁。先父出身农家,受先祖之教诲恩泽,以农为业,为本,为贵,躬亲耕作,颐养天年;以

家为职,为根,为重,苦心经营,终致殷实。忠厚老实待人,安分守己处事,耿直无媚,俭 朴不奢。含辛茹苦一世,兢业操劳终生。八十一载平凡普通,淡泊寡欲与世无争。无愧于苍 天厚土,荣耀于列祖列宗,堪为儿女之严父师表。 13、张 xx 父母碑文 家严张公讳 xx,癸亥孟春二十九生,庚辰孟夏初九卒,享年七十八岁。幼孤罹难而志远, 躬耕自学而不倦。入杏林以济世,涉梨园以教人,勤谨豁达一世也。虽一介农夫,其知其风, 可师可表. 14、祭祖父母碑文 祖父绥旺,表字兆甫 宣统元年,诞于神木 天赋异禀,幼入私塾 精晓五经,娴熟四书 长而丧父,育弟侍母 继而丧母,独立门户 率丁廿余,营田百亩 卧薪十载,终成望族 名满一方,不孚先祖 年甫古稀,驾崩故土 庞氏一生,尚道尊儒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祖母张氏,生在甲午 讳名翠华,柔美贤淑 秀外惠中,兰心罗敷 15、 《雪屐寻碑录》中康熙为孝懿后父母佟国维夫妇所树碑文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重干城之选。宣力惟人。朝颁章服之荣。酬庸有典。爵首隆于 五等。命宜锡自九重。尔一等公议政大臣舅舅佟国维。性资忠勇。器识宏通。依日月之光华。 懋成劳于钟鼎,际海山之清宴。食旧德于旗常。比晋秩夫崇阶。益靖共于在位。心存天室。 长存捧日之忱。贵列上公。弥励循墙之节。欣逢庆泽。式焕新纶。兹以覃恩。特授尔阶光禄 大夫锡之诰命。于戏。懋乃嘉猷。允称腹心之寄。膺兹宠奖。益彰阀阅之勋。只服训辞。对 扬休命。初任一等侍卫。二任内大臣。三任领侍卫内大臣。四任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五任 今职。制曰。夙夜匪懈,******** 16、黄公讳玉书衣冠墓志铭并序 沅陵城东百二十里, 有山名壶头, 汉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殉职之所。 其山之下, 昔有长滩, 曰清浪,凡四十里,明礁暗石,犬牙交错,水波相击,雪浪排空,沅河之险,无出其右者, 堪与瞿塘、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人旁的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