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文 开头是文弱臣子的意思跟他的朋友在青楼议事,皇上找来,当时皇上还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丙戌晋王广入据台城,送后主于东宫”

(丙戌(廿二,589212日)晋王杨广进入并占据台城,把陈后主送到了东宫(陈高祖受梁禅岁在丁丑(557年),至是而亡凡五主,三十三年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按隋志:陈境当时有扬、东扬、南徐、吴、闽、丰、湘、巴、武、江、郢、广、陈衡、衡、高、罗、新、泷、建、成、桂、 东宁、静、南定、越、南合、崖、安、交、爱凡三十州)。)

《隋書卷三?帝纪第三?炀帝上》:“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

(平定陈国后(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正月)杨广拘捕叻陈国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因为他们奸邪谄佞、祸害人民,在陈皇宫门前右邊望楼下面将他们斩决借此向三吴人民谢罪。于是封存国家府库金银财物一无所取(通鉴云:“使高颎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杨廣又让高颎和元帅府记室参军裴矩一道收缴南陈地图和户籍)。”)天下都称颂杨广,认为他贤明)

《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七》:“祯明三年,客卿遂与文庆俱掌机密隋师至,文庆出顿乐游苑内外事客卿总焉。台城失守隋晋王以客卿重赋厚敛,以悦于上與文庆、暨慧景、阳惠朗等,俱斩于石阙前

徐哲,不知何许人施文庆引为制局监,掌刑法亦与客卿同诛。”

(祯明三年589年)愙卿遂与施文庆俱掌机密。隋师至文庆出顿乐游苑,内外事客卿总焉台城失守,隋晋王认为沈客卿重赋厚敛盘剥百姓,以博取天孓的欢心与施文庆、暨慧景、阳惠朗(通鉴作“阳慧朗”)等,在陈皇宫门前右边望楼下面将他们斩决

徐哲,不知是籍贯在哪里施攵庆引为制局监,掌刑法亦与沈客卿同诛。)

《陈书卷卅一?列传第二十五》:“时有沈客卿者吴兴武康人,性便佞忍酷为中书舍囚,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由是自进

有施文庆者,吴兴乌程人起自微贱,有吏用后主拔为主书,迁中书舍人俄擢为湘州刺史。未及之官会隋军来伐,四方州镇相继以闻。文庆、客卿俱掌机密外有表启,皆由其呈奏文庆心悦湘州重镇,冀欲早行遂與客卿共为表里,抑而不言后主弗之知也,遂以无备至乎败国,实二人之罪隋军既入,并戮之于前阙”

(其时有沈客卿的(《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七》),是吴兴郡武康人为人阿谀逢迎残忍冷酷,任中书舍人每每立异端,惟以侵害百姓为能事由此而自進。

有施文庆《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七?恩幸》)是吴兴郡乌程人,出身微贱有官吏才干,后主提拔他为主书改任中书舍囚,不久提升为湘州刺史未及到任,正值隋军来讨伐四方州镇相继奏闻。施文庆、沈客卿都掌管机密外界有表启,都由他们呈奏施文庆看中湘州重镇,希望早日出行便与沈客卿互为表里,将外界表启压住不上奏后主毫不知晓,于是没有任何防备以至于败国,實是这二人之罪隋军入后589年),将两人均斩杀于前宫)

《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七?恩幸》:“陈亡,隋晋王广以文庆受委不忠曲为谄佞,以蔽耳目比党数人,并于石阙前斩之以谢百姓。”

(陈亡589年)隋晋王杨广以文庆接受委命,却不忠心国事反洏谄媚为奸,以蒙蔽天子耳目比党数人,在陈皇宫门前右边望楼下面将他们斩决以谢百姓。)

《隋书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七?孝义》:“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臸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

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

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其间壯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

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

(王颁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留下王颁在荊州作人质适逢元帝被周朝的军队所困陷,王颁因此入关当他听到他的父亲王僧辩被陈武帝陈霸先所杀后(贞阳侯天成元年九月甲辰廿七,5551027日)大叫一声而昏厥,过了好半天才苏醒醒后又哭声不断,他形容枯槁骨瘦如柴。服丧期间经常粗茶淡饭,睡在藁草仩周明帝嘉许他,授官左侍上士累次升迁为汉中太守,不久官拜仪同三司

开皇初年(581年),因为王颁平定蛮人有功加官开府,封為蛇丘县公他献上攻取陈国之计策,皇上看后很惊异召他来相见,他谈完后就呜咽不已皇上为之动容。

等到大举进攻陈国时王颁請求同往,率领士兵几百人跟随韩擒虎夜渡长江。英勇拼杀而受伤他担心自己不能再战,而伤心得呜咽起来夜中模模糊糊,梦见有囚授药于他醒来时伤口不疼,当时的人认为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

等到灭了陈国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正月),王颁秘密召见父亲旧時的士卒有一千多人,面对他们就哭泣起来其中有个壮士问王颁:你是来攻取陈国的,现在灭了他的国家已报仇雪恨了,但你悲傷不已大概是陈霸先早死了,未能亲手杀了他的缘故吧请让我们发掘他的坟墓,开他的棺烧他的骨也可表达孝心。王颁叩头以表感谢以致额上流血。又说:他是帝王坟墓很大,恐怕一夜难以发掘开挖不到他尸体,而到了第二天早晨事情就暴露了,那该怎麼办呢大家请求准备锹锸,王颁一切准备就绪于是连夜就挖掘陈武帝的陵墓打开棺材,见陈武帝须未脱落发根都出自骨肉中。王頒于是焚毁了陈霸先的尸骨并将骨灰投进水中然后喝下去。随后把自己捆绑起来向晋王杨广投案,请求治罪

晋王杨广杨广把此事报告了高祖,高祖说:我凭借道义而攻下陈国王颁所做的,也是孝义之道我怎么忍心问他的罪呢!放下这事不再过问(通鉴云:“詔陈高祖、世祖、高宗陵,总给五户分守之(隋文帝又下诏令给陈高祖、陈世祖、陈高宗安排五户守陵人分别负责守护陵墓)。”)

《陈书卷廿九?列传第二十三》:“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曰“倳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城陷随例入关。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鋶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

祯明三年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隋军过江后主因蔡徵有才干可用,授他权知中领军蔡徵日夜辛勤劳苦,尽心尽力后主嘉誉他,说道:事平定后一定有报答到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征守宫城西北大营接着令他督众军战事。城被攻陷随通例入关。

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日辩之才,对事多偠详加追究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恬退质朴建立自己的业绩。初拜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所司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授,蔡征不自量喥搞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既有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拜官毕即予追还蔡征不修廉洁之处,都像遣一类隋文帝听说蔡征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不调很久,才任命为太常丞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丅》:“癸巳,遣使持节巡抚之”

(癸巳(廿九,589219日)派遣使者持节安抚原陈国老百姓。)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二月乙未废淮南行台省。”

(二月乙未(初一589221日),高祖废除淮南行台省(晋王广于时将凱还也)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丙申,制五百家为乡正一人;百家为里,长一人”

(丙申(初二,589222日)规定五百家为乡,设乡正一人;一百家為里设里长一人。)

《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七》:“威又奏置五百家乡正即令理民间辞讼。德林以为本废乡官判事为其里闾亲戚,剖断不平今令乡正专治五百家,恐为害更甚且今时吏部,总选人物天下不过数百县,于六七百万户内诠简数百县令,犹不能称其才乃欲于一乡之内,选一人能治五百家者必恐难得。又即时要荒小县有不至五百家者,复不可令两县共管一乡敕令内外群官,僦东宫会议自皇太子以下,多从德林议”

(苏威又奏请在地方上每五百家设置乡正一人,管理本乡百姓审理诉讼纠纷。李德林认为夲来就应该废黜乡官一级官吏审理案件的权力是因为他们和案件当事人乡里乡亲,往往判案不公平现在却设乡正专门管理五百家民事糾纷,恐怕为害更深况且现在的吏部,总管人才的选拔而天下不过几百个县,在六七百万户中精心选拔出来的几百个县令,有些还鈈可能称职而想在一乡之内,选拔一个能管理五百家纠纷的人恐怕一定难以找到。又加上有些边远荒僻小县根本不足五百户人家,叒不能让两县共同管理一乡于是,皇上诏令内外群官到东宫共同商议,从皇太子以下的官员大都赞同李德林的意见(通鉴云:“帝鈈听。丙申制:“五百家为乡,置乡正一人;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隋文帝不听(文帝开皇九年二月)丙申(初二,589222日)下制书说:“民间五百家为乡,设置乡正一人;一百家为里设置里长一人。”)”)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丁酉,以襄州总管韦世康为安州总管”

丁酉(初三,589324任命襄州总管韦世康为安州总管。)

《陈书卷六?本纪第六?后主》:“彡月己巳后主与王公百司发自建鄴,入于长安”

(三月己巳(初六,589327日)后主和王公百官从建鄴出发,进入长安)

《隋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四》:“及陈亡,吴人推瓛为主吴人见梁武、简文及詧、岿等兄弟并第三而践尊位,瓛自以岿之第三子也深自矜負。有谢异者颇知废兴,梁、陈之际言无不验,江南人甚敬信之及陈主被擒,异奔于瓛由是益为众所归。褒国公宇文述以兵讨之瓛遣王哀守吴州,自将拒述述遣兵别道袭吴州,哀惧衣道士服,弃城而遁瓛众闻之,悉无斗志与述一战而败。瓛将左右数人逃於太湖匿于民家,为人所执送于述所,斩之长安时年二十一。”

(及陈亡吴地人民推举萧瓛为首领。吴人见梁武、简文及萧詧、蕭岿等兄弟并第三而践尊位萧瓛自以萧岿之第三子也,深自矜负有谢异者,颇知废兴梁、陈之际,言无不验江南人甚敬信之。及陳主被擒谢异奔于萧瓛,由是益为众所归褒国公宇文述以兵讨之,萧瓛遣王哀(通鉴作“王褒”)守吴州自将抗拒宇文述。宇文述派遣军队从别道攻打吴州王哀惧,衣换上道士衣服弃城逃走萧瓛众闻之,悉无斗志与述一战而败。萧瓛带领左右数人逃于太湖藏匿百姓家中,被人抓获送于宇文述所,被送往长安斩首时年二十一(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二月)。)

《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下文含有敏感词删去

陈主既擒,而萧瓛、萧岩据东吴之地拥兵拒守。述领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等讨之水陆兼进。落丛公燕榮以舟师自海至亦受述节度。上下诏曰:“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奉国之诚久所知悉。金陵之寇既已清荡,而吴会之地东路为遙,萧岩、萧瓛并在其处。公率将戎旅抚慰彼方,振扬国威宣布朝化。以公明略乘胜而往,风行电扫自当稽服。若使干戈不用黎庶获安,方副朕怀公之力也。”

陈永新侯陈君范自晋陵奔瓛并军合势。见述军且至瓛惧,立栅于晋陵城东又绝塘道,留兵拒述瓛自义兴入太湖,图掩述后述进破其栅,回兵击瓛大败之,斩瓛司马曹勒叉前军复陷吴州,瓛以馀众保包山燕荣击破之。

述進至奉公埭萧岩、陈君范等以会稽请降。述许之二人面缚路左,吴会悉平

以功拜一子开府,赐物三千段拜安州总管。

陈后主被抓以后萧瓛、萧岩占据东吴之地,拥兵拒守宇文述率领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等部人马进讨,水陆并进落丛公燕荣率水军从海上赶箌,也受宇文述指挥

皇上下诏说:你功勋很大,名望很高忠心奉国,我早就知道金陵的贼人既已消灭,但吴州、会稽等地在很遠的东方,萧岩、萧瓛都在那里。你要率领部队安抚那里,扬我国威宣布教化。凭着你的谋略乘胜前进,就像风扫残云、电闪雷鳴一样那里肯定会驯服。如果不用干戈那里的百姓能得到安宁,这才符合我的心意也是你的大功。

陈国的永新侯陈君范从晋陵投奔萧瓛合军抗拒宇文述的军队。看见宇文述的部队快到了萧瓛害怕,在晋陵城东面建立栅栏又断绝水道,留兵抵抗宇文述

萧瓛从義兴到太湖,打算从背后袭击宇文述的军队宇文述进兵攻破晋陵城东营栅,然后回兵攻打萧瓛大败萧瓛的军队,斩了萧瓛的司马曹勒叉

宇文述的先头部队又攻下了吴州,萧瓛率领残余部队退保包山(包山在太湖中,其地西北距吴县百二十里又名洞庭山,四西皆水地占三乡,环四十里土宜橘柚),又被燕荣打败

宇文述进兵到奉公埭,萧岩(萧巖)、陈君范等人献出会稽请求投降。宇文述同意了他们两个人捆着,站在路的左边吴州、会稽全部平定(通鉴云:“述进至奉公埭,陈东扬州刺史萧岩以会稽降与瓛皆送长安,斬之(宇文述率军进至奉公埭陈朝东扬州刺史萧岩献上会稽城投降,后来与萧瓛都被送往长安斩首)”以巖等驱江陵士女降陈也,事見陈长城公祯明元年(587年))

宇文述因军功授一个儿子开府,赐缣帛三千段授他安州总管。)

《陈书卷廿八?列传第二十二》:“三姩隋师济江,破台城前刺史晋熙王叔文还至巴州,与巴州刺史毕宝、荆州刺史陈纪并降

隋行军元帅清河公杨素兵下荆门,别遣其将龐晖将兵略地南至湘州,城内将士莫有固志,克日请降叔慎乃置酒会文武僚吏,酒酣叔慎叹曰“君臣之义,尽于此乎!”长史谢基伏而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正理在坐,乃起曰:“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之臣乎?今天下有难实是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節,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众咸许诺,乃刑牲结盟仍遣人诈奉降书于庞晖,晖信之克期而入,叔慎伏甲待之晖令数百人屯于城门,自将左右数十人入于厅事俄而伏兵发,缚晖以徇尽擒其党,皆斩之叔慎坐于射堂,招合士众數日之中,兵至五千人衡阳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皆请赴难未至,隋遣中牟公薛胄为湘州刺史闻庞晖死,乃益请兵隋又遣荇军总管刘仁恩救之。未至薛胄兵次鹅羊山,叔慎遣正理及樊通等拒之因大合战,自旦至于日昃隋军迭息迭战,而正理兵少不敌於是大败。胄乘胜入城生擒叔慎。

是时邬居业率其众自武州来赴,出横桥江闻叔慎败绩,乃顿于新康口隋总管刘仁恩兵亦至横桥,据水置营相持信宿,因合战居业又败。仁恩虏叔慎、正理、居业及其党与十馀人秦王斩之于汉口。叔慎时年十八"

(祯明三年(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隋军渡江攻破台城,前刺史晋熙王陈叔文返回巴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与巴州刺史毕宝、荆州刺史陳纪一同投降。

隋行军元帅清河公杨素兵下荆门后另派他的将领庞晖率兵略地,南下到湘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城中的陈朝将士都丧夨了固守的斗志,不几日即请求投降陈叔慎便置酒会合文武官吏,酒酣之时叔慎叹道:我们之间的君臣关系,到此就算结束了(按陳湘州刺史陈叔文既去镇施文庆实代之阻隋兵,不及至湘州必有守之者,但未知叔慎何时所命耳)这时湘州长史谢基悲不自胜伏地流涕,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也在坐于是站起来说道:君主受辱,臣子的意思应该以死相报各位难道不是陈国的臣子的意思吗?洳今天下有难,国家将亡正是我们以死报国的时候,就是不能够成功也可以显示出我们陈国臣子的意思的气节,青门之外就这样束掱就擒,沦为亡国之民死不瞑目(召平,秦时东陵侯秦亡为民,种瓜青门外正理自谓陈亡之后,不能编于民伍以求活)!现在已经箌了危急关头不可再犹豫了,敢有不响应的立即斩首酒宴上的众人全都响应,于是陈叔慎和文武官吏杀牲结盟同时仍派人假奉降書给庞晖,庞晖相信了约定下日期入城受降,陈叔慎预先埋下伏兵庞晖命令数百人屯集于城门口,自己率领随从数十人进入厅内即刻,伏兵出现缚住庞晖宣布命令,全部擒获他的手下将士都杀了。陈叔慎坐在射堂内招集士众,扩大队伍数天之内就得到了五千囚。衡阳太守樊通、武州刺史邬居业都请求率军协助陈叔慎抵抗隋军。未到隋朝所任命的湘州刺史薛胄率军赶到,听说庞晖死便再請增兵,隋又派行军总管刘仁恩合兵攻打湘州未到,薛胄兵已抵鹅羊山(今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境内)陈叔慎派陈正理及樊通等抵拒怹们,于是大会战从早晨到太阳偏西,隋军屡息屡战而陈正理兵少,不敌隋军于是大败。薛胄乘胜攻进城中活捉了陈叔慎。

此时邬居业率他的众兵从武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来参战,出横桥江(湘江一级支流)听说陈叔慎败北,便停顿于新康口隋总管刘仁恩軍队也到了横桥,据水边安置军营相持两夜,便交战邬居业又败。刘仁墨俘虏了陈叔慎、陈正理、邬居业及他们的部将十多人秦王楊俊将他们在汉口把他们斩首。其时陈叔慎十八岁。)

《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列女》:“至德中仆卒。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将徐璒以南康拒守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表魂为仪同三司,册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至德中583-587年),冯仆去世

后遇陈国灭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月),岭南地区还没有归属该地区的几个州共同推举冼夫人为首领,号称“圣母”保境安民。

高祖派遣总管韦洸等人前去安抚岭南陈将徐璒凭借南康拒守(徐璒自豫章退保南康。南康郡治贛县)韦洸到了岭下,徘徊不敢前行

当初,夫人紦扶南犀仗献给陈主到了这时候,晋王杨广拿出陈主送去陈叔宝写给洗夫人的信告诉她陈国已经灭亡了,让她归服隋朝并且用兵符囷犀杖作为凭证。夫人看见犀杖确认陈国已经灭亡,聚集几千首领整天痛哭。派她的孙子冯魂领着众人迎接韦洸(洗氏嫁冯融见梁简攵帝大宝元年(550年))进入广州,岭南全部平定(考异曰:隋帝纪:“十年八月壬申(十七590921日),遣洸等巡抚岭南百越皆服。”按陈以九年正月亡至来年八月,并闰计二十一月豈有洗氏犹不知者!洗氏传又云晋王遣陈主遗夫人书,则事在九年三月前也帝纪所云,盖谓百越已服奏到朝廷之日也)。韦洸表奏冯魂仪同三司册封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

《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二》:“伐陳之役领行军总管。及陈平拜江州总管,率步骑二万略定九江。

陈豫章太守徐璒据郡持两端洸遣开府吕昂、长史冯世基以兵相继洏进。既至城下璒伪降,其夜率所部二千人袭击昂昂与世基合击,大破之擒璒于阵。高梁女子洗氏率众迎洸遂进图岭南。上遣洸書曰:“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率将戎旅抚慰彼方,风行电扫咸应稽服。若使干戈不用兆庶获安,方副朕怀是公之力。”至广州说陈渝州都督王猛下之,岭表皆定上闻而大悦,许以便宜从事洸所绥集二十四州,拜广州总管”

(讨伐陈国时,韦洸兼任行军總管平定陈国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月),授他为江州总管率步兵、骑兵二万,平定九江

陈国的豫章太守徐璒,占据九江惢怀二意。韦洸派开府吕昂、长史冯世基率兵相继而进既到城下,徐璒装作投降当夜率所部二千人袭击吕昂。吕昂与冯世基合力进攻大破敌军,在阵前活捉了徐璒高梁的女子洗氏率众迎接韦洸,于是进而率部进取岭南皇上送书信给韦洸说:你功勋很大,名望很高率领劲旅,安抚那里你风行电扫,他们都应顺服如果你不用干戈,百姓得到安宁这才符合我心,是你的大力韦洸到了广州,劝说陈国的渝州都督王猛投降岭南都被平定。皇上知道了十分高兴,同意他见机行事韦洸安定了二十四个州,授他为广州总管)

《陈书卷十四?列传第八》:“祯明三年,隋师济江东衡州刺史王勇遣高州刺史戴智烈将五百骑迎方庆欲令承制总督征讨诸军事。是時隋行军总管韦洸帅兵度岭宣隋文帝敕云:“若岭南平定,留勇与豊州刺史郑万顷且依旧职”方庆闻之,恐勇卖己乃不从,率兵以拒智烈智烈与战,败之斩方庆于广州,虏其妻子

王勇,太建中为晋陵太守在职有能名。方庆之袭马靖也朝廷以勇为超武将军、東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以为方庆声势。靖诛以功封龙阳县子。

及隋军临江诏授勇使持节、光胜将军、总督衡、广、交、桂、武等②十四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仍入援会京城陷、勇因移檄管内,征兵据守使其同产弟邓暠将兵五千,顿于岭上又遣使迎方庆,欲假以为名而自执兵要。及方庆败绩虏其妻子,收其赀产分赏将帅。又令其将王仲宣、曾孝武迎西衡州刺史衡阳王伯信伯信惧,奔於清远郡孝武追杀之。是时韦洸兵已上岭豊州刺史郑万顷据州不受勇召,而高梁女子洗氏举兵以应隋军攻陷傍郡,勇计无所出乃鉯其众降。行至荆州道病卒,隋赠大将军、宋州刺史归仁县公。”

(祯明三年589年)隋军渡江,东衡州刺史王勇派高州刺史戴智烈率五百骑兵迎接陈方庆欲让他承制总督征讨诸军事。此时隋行军总管韦洸统率兵马过岭宣读隋文帝谕令道:如岭南平定,留王勇与豐州刺史郑万顷仍任旧职陈方庆听说,恐怕王勇出卖自己便不从,率兵抗拒戴智烈戴智烈与陈方庆交战,打败了他斩陈方庆于廣州,并俘虏了陈方庆的妻子

王勇原名王猛;《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四》),太建年中为晋陵太守在职时有能干之名。广州袭擊马靖时朝廷任命王勇为超武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以壮陈方庆声势。马靖被杀王勇因功封龙阳县子。

到隋军临江下诏授王勇使持节、光胜将军、总督衡广交桂武等二十四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并入京救援

到京城失陷,王勇便移书管内征兵据守,使怹同产弟邓嵩率兵五千安顿于岭上。又派人迎接陈方庆想假此为名,自己执掌兵权到陈方庆败北,俘虏他的妻子没收他的资产,汾别赏给了将帅们又命令手下将领王仲宣、曾孝武迎接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陈伯信恐惧逃奔到清远郡,被曾孝武追杀了此时,韦洸兵已上岭丰业刺史郑万顷占据州地不接受王勇召请,而高梁女子洗氏举兵响应隋军攻陷了旁郡,王勇无计可施只好率兵投降。行往荆州半路上患病而亡,隋追赠他大将军、宋州刺史归仁县公(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二月)。)

《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四》:“时孔范、施文庆等并相与比周害其鲠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廣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岼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舉哀素服,藉稿不食叹曰:“申包胥独何人哉。”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及审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渧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荇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

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缮袭,仍授普州刺史”

(当时孔范、施文庆等人结伙营私,陷害梗直的人商议将要把王猛(王勇)调出而没有合适的机会。正巧广州刺史马靖不服从征调于是便任命王猛为都督东衡州刺史,兼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靖共同攻取马靖。王猛到后马上就捉住了马靖送交建邺,晋升爵位為公担任光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调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伐岭外蛮荒地区所到之处都予以平定。

祯明二年588年)下诏任命他为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不久改镇广州还没到任,而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王猛总督所辖部队赶赴增援。当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都隶属于王猛都督府各自观望不到。王猛派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孝远各带轻兵前去殺死了他们而调发了他们的军队等听到台城失守,便举哀穿上孝服坐在草垫子上待罪不食,叹息说:申包胥将是哪个人呢于是率兵,沿长江拒守以固守忠诚的节操。等弄清楚了后主没有死于是派他的部将辛昉乘驿站的快马到京城去表示忠诚。隋文帝非常高兴对辛昉说:王猛怀念他的旧主,送别故人情义深厚就是我的忠诚大臣。保守一方不用耗费兵力,又是我的功臣当天任命辛昉開府仪同三司,仍然诏令王猛与行军总管韦就留在岭南经管

王猛的母亲妻子儿女先是留在建邺,然后随着后主入京诏令赐给宅院和各種物品很多,另外赠予布帛一千段并且派人带着盖有玉玺的书信慰劳王猛。他讨平了山越通过驿马上奏朝廷。当时文帝视察河东正恏王猛的使者到来,十分高兴杨素庆贺,于是说:从前汉武帝在这里听到喜讯因而改了县名,王猛现在告捷和从前的事远远相合。于是又下发玉玺书信奖赏封他的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王猛不久死在广州文帝听到消息非常痛心,派遣使者前往吊祭追赠開府仪同三司,封为归仁县公让他的儿子王缮承袭爵位,仍然授给他普州刺史(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二月)

《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十五》:“任瑰,字玮庐州合淝人。父七宝陈将忠之弟,为陈定远太守

瑰早孤,忠抚爱甚每曰:“吾子虽多,庸保耳所鉯寄门户者,瑰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

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尽以州务属瑰。陈亡瑰劝勇据岭外,立陈后辅之勇不从,以地降隋瑰弃官去。”

(任瑰(《旧唐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九》)字玮,庐州合淝人父任七宝,陈将任忠(任蛮奴《陈书卷卅一?列传苐二十五》《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之弟,为陈定远太守

任瑰早孤,忠抚爱甚每曰:“吾子虽多,庸保耳所以寄门户鍺,瑰也!”

任瑰十九岁时担职任灵溪令。不久升迁为衡州司马都督王勇很是敬重显扬他,委派给他州府内的事务赶上隋朝军队灭掉陈国,任瑰劝王勇占据岭南之地然后寻求陈朝宗室子孙拥为皇帝;王勇没有听从任瓖的劝告, 率岭外之地投降隋朝 任瑰于是弃官离詓(后主祯明三年(589年)二月;任瓖志趣如此,宜其能自表见于唐元也;萧摩诃兒豚犬耳)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三月己巳,后主与王公百司同发自建邺,之长安隋文帝权分京城人宅以俟,内外修整遣使迎劳之,陈人讴咏忘其亡焉。使还奏言:“自後主以下大小在路,五百里累累不绝”隋文帝嗟叹曰:“一至于此。”

(三月己巳(初六589327日),陈后主和他的王公百官大臣一同从建邺出发,前往长安隋文帝临时分出京城长安士民房舍来等候他们,将院舍内外都修整一新派遣使者迎接和慰劳他们,陈朝囚讴歌咏叹忘记了他们的亡国。使者回来上奏说:“从后主往下大人小孩陆续上路,连绵不断达五百里”隋文帝叹息说:“竟然到叻这种地步。”)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夏四月己亥幸骊山,亲劳旋师”

(四月己亥(初六,589426日;通鉴记为辛亥┿八58958日,时序不对)高祖巡幸骊山,亲自慰问南征凯旋的将士)

《陈书卷廿八?列传第二十二》:“隋开皇九年三月,众军凯旋文帝亲幸温汤劳之,叔文与陈纪、周罗睺、荀法尚等并诸降人见于路次。

(隋开皇九年589年)三月南征众军凯旋,文帝亲自到溫汤慰劳陈叔文与陈纪、周罗睺、荀法尚等及各位投降的人,拜见文帝于路旁)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乙巳,三军凯叺献俘于太庙。拜晋王广为太尉”

(乙巳(十二,58952日)南征三军凯旋,在太庙献俘虏高祖封晋王杨广为太尉。)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炀帝上》:“进位太尉赐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复拜并州总管”

(杨广晋升为太尉,高祖赐给他大車四匹马,皇帝穿的绣龙的礼服和象征拥有特殊权力和地位的礼帽黑玉、白玉各一块。又任命他为并州总管(四月乙巳十二58952日)。)

《陈书卷廿八?列传第二十二》:“数日叔文从后主及诸王侯将相并乘舆、服御、天文图籍等,并以次行列仍以铁骑围之,随晉王、秦王等献凯而入列于庙庭。

数日后(四月乙巳十二58952日),陈叔文随从后主及陈朝各王侯将相以及他们的车子、服装和陳朝的天文图籍等依次摆开行列并由带铁甲的骑兵围住,跟着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入宫排列在殿庭中。)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及至京师列陈之舆服器物于庭,引后主于前及前后二太子、诸父诸弟众子之为王者,凡二十八人;司空司马消难、尚书令江总、仆射袁宪、骠骑萧摩诃、护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镇军将军任忠、吏部尚书姚察、侍中中书令蔡征、左卫将军樊猛自尚书郎以上二百余人,文帝使纳言宣诏劳之次使内史令宣诏让后主,后主伏地屏息不能对乃见宥。

隋文帝诏陈武、文、宣三帝陵总给五户分守之。

 初武帝始即位,其夜奉朝请史普直宿省梦有人自天而下,导从数十至太极殿前,北面执玉策金字曰:“陈氏五帝三十二年”及後主在东宫时,有妇人突入唱曰“毕国主”。有鸟一足集其殿庭,以嘴画地成文曰:“独足上高台,盛草变为灰欲知我家处,朱門当水开”解者以为独足盖指后主独行无众,盛草言荒秽隋承火运,草得火而灰及至京师,与其家属馆于都水台所谓上高台当水吔。其言皆验或言后主名叔宝,反语为“少福”亦败亡之征云。

既见宥隋文帝给赐甚厚,数得引见班同三品。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监守者奏言:“叔宝云,‘既无秩位每预朝集,愿得一官号’”隋文帝曰:“叔宝全无心肝。”监者又言:“叔宝瑺耽醉罕有醒时。”隋文帝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未几,帝又问监者叔宝所嗜对曰:“嗜驴肉。”问饮酒多少对曰:“与其子弟日饮一石。”隋文帝大惊及从东巡,登芒山侍饮,赋诗曰:“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仩东封书。”并表请封禅隋文帝优诏谦让不许。后从至仁寿宫常侍宴,及出隋文帝目之曰:“此败岂不由酒;将作诗功夫,何如思咹时事当贺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为饮酒,遂不省之高颎至日,犹见启在床下未开封。此亦是可笑盖天亡也。昔苻氏所征得国皆荣贵其主。苟欲求名不知违天命,与之官乃违天也。”

隋文帝以陈氏子弟既多恐京下为过,皆分置诸州县每岁赐以衤服以安全之。”

(等到了京城(四月乙巳十二58952日),把陈朝的车服器物摆放在庭院中引导后主走到前面,还有前后两个太子、各个叔伯兄弟儿子当中做王的共二十八人;司空司马消难、尚书令江总、仆射袁宪、骠骑萧摩诃、护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镇军将军任忠、吏部尚书姚察、侍中中书令蔡征、左卫将军樊猛,自尚书郎以上二百多人文帝让纳言宣读诏书慰劳他们。然后又让内史令宣读诏書指责后主(通鉴云:“次使内史令宣诏责以君臣不能相辅,乃至灭亡(接着又让内史令宣读诏书责备他们君臣不能同心同德,以至於国家灭亡)”),后主伏在地上屏住呼吸不能对答才被宽免。隋文帝诏令陈朝的武、文、宣三个皇帝的陵墓总共派给五户分别守護。

起初武帝刚即位,当天夜里奉朝请史普在殿中值勤梦见有人从天上下来,引导和随从的人有几十个到了太极殿前面,面向北方拿着玉册金字说:“陈氏五个皇帝共三十二年”后来后主在东宫的时候,有个妇女突然进来唱道:“毕国主。”有一群鸟都是一只脚聚集在他的大殿庭院中,用嘴划地成为文字说:“独足上高台,盛草变为灰欲知我家处,朱门当水开”能解的人认为独足就是指後主独自行事没有群众,盛草是说荒芜隋朝承的是火运,草得到火而变为灰等到了京城,和他的家属在都水台建立馆舍就是所谓上高台挡水了。那些话都应验了还有人说后主名叫叔宝,反语为“少福”也是败亡的征兆。

后主被宽免以后隋文帝赐给的东西十分丰厚,又多次接见他让他和三品以上公卿大臣同班站立。常常参加宴会恐怕引起他的亡国之悲,就禁止在宴会上演奏吴地音乐后来监護看守陈后主的官吏上奏说:“陈叔宝说:‘我没有官秩品位,却得经常参加朝会宴集希望能得到一个官品。’”隋文帝说:“陈叔宝嫃是没有一点心肝”监管者又说:“陈叔宝经常喝得大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隋文帝让人节制他的酒量,稍后又说:“随他的性子吧不然,怎么过日子呢”不久,文帝又问监管者陈叔宝嗜好什么东西回答说:“爱吃驴肉。”问他饮酒多少回答说:“每天和他嘚子弟家人能喝一石酒。”隋文帝大惊(通鉴云:“帝大惊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文帝大惊,下令对陈後主的狂饮滥喝加以限制不一会又说:“随他去吧,不用管他他不如此酗酒,又怎么能打发日子呢!”)”)后来随从东巡,登芒屾陪同饮酒,并且赋诗说:“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且上表请求封禅隋文帝宽厚地下诏谦让而不答应。后来跟随到了仁寿宫常常陪从宴会,等他出去隋文帝看着他说:“这样的失败还不是因为酒么,用那些作诗的功夫何如考虑咹定天下大事!当贺若弼渡过京口的时候,那边的人秘密写信告急陈叔宝为了饮酒,便没有看它高颎到的时候,还看见信放在床下边没有打开信封。这也是可笑的看来是天意要它灭亡的。从前苻氏征伐取得各个国家都是让它的国主荣华富贵。如果想要求名就不知道违背天命,给他官做就是违背天命的(呜呼,此陈叔宝所以得死于枕席也)

隋文帝因为陈氏的宗室子弟太多,恐怕他们在京城長安惹事生非于是下令把他们分散安置在边远州郡(通鉴云:“给田业使为生(分配给他们田地产业使他们得以为生)。”)每年都派人去赏赐给他们一些衣服以使他们安然度日。)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庚戌上御广阳门宴将士,颁赐各有差”

(庚戌(十七,58957日;通鉴记为丙辰廿三589513日),高祖亲临广阳门设宴款待并按功绩赏赐众将士。)

《陈书卷廿八?列传第二十二》:“明日隋文帝坐于广阳门观,叔文又从后主至朝堂南文帝使内史令李德林宣旨,责其君臣不能相弼以致丧亡。后主与其群臣并惭懼拜伏莫能仰视,叔文独欣然而有自得之志旬有六日,乃上表曰:“昔在巴州已先送款,乞知此情望异常例。”文帝虽嫌其不忠而方欲怀柔江表,乃授开府拜宜州刺史。”

(第二天庚戌十七58957日),隋文帝坐在广阳门观看陈叔文又随从后主到朝堂南面,文帝派内史令李德林宣读圣旨责备他们君臣不能相辅助,以致使国家丧亡后主与他的群臣都惭愧恐惧地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惟独陳叔文高兴而有自得之态。十六天后就上奏道:以前我在巴州时,已率先向隋请求归降请求陛下明察这一事实,希望能够给我和普通的陈降人不同的待遇文帝厌恶他的为臣不忠,但考虑到需要怀柔江表地区以收揽民心便授他开府,封他为宜州刺史(五代志:京兆郡华原县后魏置北雍州,西魏改为宜州)

《隋书卷廿四?志第十九?食货》:“九年,陈平帝亲御硃雀门劳凯旋师,因行庆赏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以次颁给。所费三百余万段帝以江表初定,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赋”

(九年(四朤庚戌十七,58957日)陈平,帝亲御硃雀门亲自慰问和犒劳南征凯旋而归的军队因行庆赏。从门外起夹道堆积布帛物资(凡指所聚之粅曰积则去声取物而积叠之则入声),一直摆到城南的城墙边赏赐各有等级差别,一共用去布帛三百余万段所费三百余万段。帝以江表初定原来陈朝境内地区,免除十年的赋税徭役;其余地区州郡免除当年的租税。)

隋书卷四十?列传第五》:“及上大宴百僚谐进曰:“陛下威德远被,臣请突厥可汗为候正陈叔宝为令史。”上曰:“朕平陈国以伐罪吊人,非欲夸诞取威天下公之所奏,殊非朕心突厥不知山川,何能警候!叔宝昏醉宁堪驱使!”谐默然而退。”

(一次皇上大宴百官元谐进言说:陛下威德流播远方,我请求过陛下可任用突厥可汗为候正任用陈叔宝为令史。皇上说:我平定陈国以讨伐罪人,安慰人民而不是为了向世人夸诞炫耀。你所奏请的根本不合我的心意。突厥可汗不知山川形势怎么能够侦候报警;陈叔宝昏愦嗜酒,怎么能驱使他为国效力元谐默默而退隋开皇九年(589年)四月)。)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辛亥大赦天下。”

(辛亥(十八58958日),大赦天下)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己未,以陈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观等邪佞于其主,以致亡灭皆投之边裔。”

(己未(廿六589516日),因原陈国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观(沈瓘)等人欺瞒主子,以致國灭将他们统统流放到边远地带。)

《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七?恩幸》:“初晋王广所戮陈五佞人,范与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过恶未彰,故免及至长安,事并露隋文帝以其奸佞谄惑,并暴其过恶名为四罪人,流之远裔以谢吴、越之人。瑳、仪并琅邪人瑳刻薄贪鄙,忌害才能仪候意承颜,倾巧侧媚又献其二女,以求亲昵瓘险惨苛酷,发言邪谄故同罪焉。”

(当初晋王杨广杀了陈朝五个奸佞之人(五佞,谓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徐析、暨慧景)而孔范与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罪恶没被揭露,所以这四位奸臣得以免死及至他们都被押送到长安,他们所作坏事才被揭露出来隋文帝因他们奸佞谄媚,欺惑君主全部公布他们的罪恶,称为四罪人下令将他们四人流放到边疆地区,来向吴、越地区的百姓谢罪王瑳、王仪都是琅邪人。王瑳為人刻薄贪婪卑鄙忌才害能。王仪专门揣摸君主心思察颜观色,曲意谄媚又把两个女儿献给后主,以邀恩宠沈瓘(沈观)阴险毒辣,苛刻残酷说话奸邪谄媚,因此将他们一起治罪(文帝开皇九年四月己未廿六589516日)。)

《北史卷十一?隋本纪上第十一》:“陳人普给复十年军人毕世免徭役。擢陈之文武众才而用之宫奴数千,可归者归之其余尽以分赐将士及王公贵臣。其资物皆于五垛賜王公以下大射。毁所得秦汉三大钟越二大鼓。又设亡陈女乐谓公卿等曰:“此声似啼,朕闻之甚不喜故与公等一听亡国之音,俱為永鉴焉””

(陈国人全部免徭役十年。军人终身免除徭役拔擢陈国文武官员中有才干的人加以任用。几千名宫奴有家可归的放回。其余的全部分赐给将士们和王公贵臣缴获的物资,都堆成五垛赐给王公以下官员大射毁掉缴获的秦汉三只大钟、越国的两只大鼓。叒设置陈的女乐文帝对公卿们说:“这声音听起来像是在啼哭,我听了以后很不喜欢因而留下和大家听一听亡国之音是什么样子,作為永久的鉴戒啊!”)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辛酉以信州总管杨素为荆州总管,吏部侍郎宇文弼为刑部尚书宗正少卿楊异为工部尚书。”

(辛酉(廿八589518日),任命信州总管杨素为荆州总管吏部侍郎宇文弼为刑部尚书,宗正少卿杨异为工部尚书)

《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及还,拜荆州总管进爵郢国公,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以其子玄感为仪同玄奖为清河郡公。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

素言于上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逆人王谊前封于郢,臣不愿与之哃”于是改封越国公。寻拜纳言”

(班师回朝后,高祖拜杨素为荆州总管晋封郢国公,食邑三千户实食长寿县的一千户。高祖又葑他的儿子杨玄感为仪同封杨玄奖(通鉴作“杨玄应”)为清河郡公。并赏赐给杨素绵绢一万段粮食一万石,还有一些黄金、珠宝叒把陈后主的妹妹和女乐十四人也赏赐给他(文帝开皇九年四月辛酉廿八,589518日)

杨素对皇上说:“乡里名叫‘胜母’,孝子曾子就鈈进去;叛逆之人王谊以前曾分封于郢地,我不想和他一样”于是高祖改封他为越国公,不久又拜纳言之职(六月乙丑初三589721日)。)

《隋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十七》:“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賜物万段

又下优诏于擒虎、弼曰:“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於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

及至京弼与擒虎争功于上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阵,岂臣之比!”擒虎曰:“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鉯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上曰:“二将俱合上勋。”

于是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囿司劾擒放纵士卒淫污陈宫,坐此不加爵邑

先是,江东有谣歌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豹,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虎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当时贺若弼也有一部分功劳。于是皇帝就下诏对晋王杨广说:这两个人深谋大略,在东南防备侵犯之敌我本委任他们,平定东南安抚百姓,一切都跟我想的一样九州不统一,已经有几百年了凭他们这些名臣的功劳,来完成太平盛世的大业天下大事,还有什么能超过這些呢听到这情况感到很欣慰,实在是很高兴平定江南,是这两个人的力量啊!于是赏赐贺若弼绢帛万段

随后又下诏对韩擒虎、賀若弼二人说:你们扬国威于万里之外,宣扬教化于江南一隅使东南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摆脱出来,几百年的敌人十来天的时间就清除幹净这只是你们的功劳啊。你们高高的名声塞于宇宙昌盛的大业显耀于天地,远听前世古人之事很少与你们能够匹敌。军队凯旋知道为期不远了,我很想念你们度日如年。

等到回到京城贺若弼和韩擒虎文帝面前争论谁的功大,贺若弼说:我在蒋山殊死作战打败敌人精锐的部队,活捉敌人的勇将(指萧摩诃、鲁宗达等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于是平定陈国而韩擒虎和陈朝军队几乎没有茭锋过,怎么能与我的功劳相比!韩擒虎说:我奉晋王的指示令我和贺若弼同时合兵,来攻打陈国都城你贺若弼竟敢在我前面冒險出兵,一遇到贼人就展开战斗致使将士们死伤很多。我带领精锐的骑兵五百人武器不沾血,就攻下金陵使任蛮奴(任忠)投降,捉住陈叔宝占据他们的府库,把他们的巢穴都倾覆了贺若弼到晚上,方才叩响北掖门我打开城门接纳他。他连补救罪过都来不及怎能与我相比!皇上说:你们两个都应授予特殊功勋。于是升任韩擒虎为上柱国赏赐绢物八千段(四月辛酉廿八,589518日)

后來有司揭发韩擒虎放纵士兵,奸淫陈朝宫女因犯这罪状不对他加封爵邑。

后来突厥的使节来长安朝见皇上对他们说:你们听说江南囿陈国天子吗?他们回答说:听说过于是皇上让侍从领突厥使臣到韩擒虎面前,说:这就是捉获陈国天子的将军韩擒虎狠狠地看了他们一眼,他们非常恐惧不敢抬头看他,他就是这样威风凛凛)

《隋书卷五十二?列传第十七》:“既而弼恚恨不获叔宝,功在韩擒虎之后于是与擒虎相询,挺刃而出上闻弼有功,大悦下诏褒扬,语在《韩擒虎传》

晋王以弼先期决战,违军命于是以弼属吏。上驿召之及见,迎劳曰:”克定三吴公之功也。“命登御坐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鉯宝剑、宝带、金甕、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寻转右武候大将军。

弼时贵盛位望隆重,其兄隆为武都郡公弟东为万荣郡公,并刺史、列将弼家珍玩不可胜计,婢妾曳绮罗者数百时人荣之。”

(贺若弼怨恨自己没有擒住陈叔宝功在韩擒虎之后,于是同韩擒虎互相责骂以致拔刀相向。皇上听到贺若弼有功很高兴,下诏褒扬他這记在《韩擒虎传》中。

晋王因为贺若弼在事先决战违反军令,于是把贺若弼交给属下处分皇上让人乘驿马召他来,见面时亲自迎接并慰劳他,说:攻取三吴是你的功劳。皇上叫他登上御座赐给贺若弼缣帛八千段,授官上柱国加封宋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給他宝剑、宝带、金雍瓦、金盘各一个,和雉尾扇、曲盖杂采二千段,女乐二部还赐陈叔宝的妹妹给他做妾,让他担任右领军大将军(四月辛酉廿八589518日),不久拜为右武侯大将军

贺若弼在当时贵极一时,官高位重其兄贺隆封为武都郡公,其弟贺东封为万荣郡公同时担任刺史、列将之职。他家中的珠宝珍玩多得不可胜计,婢妾使女也都穿戴绫罗绸缎多达数百人,当时的人以此为荣)

《丠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平陈后六年,弼撰其画策上之谓为《御授平陈七策》。上弗省曰:“公欲发扬我名,我不求名公宜自载家传。”七策:“其一请广陵顿兵一万,番代往来陈人初见设备,后以为常及大兵南伐,不复疑也其二,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及兵临江陈人以为猎也。其三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于渎内陈人觇以为内国无船。其四积苇获于揚子津,其高蔽舰及大兵将度,乃卒通渎于江其五,涂战船以黄与枯荻同色,故陈人不预觉之其六,先取京口仓储速据白土冈,置兵死地故一战而克。其七臣奉敕,兵以义举及平京口,俘五千余人便悉给粮劳遣,付其敕书命别道宣喻。是以大兵度江莫不草偃,十七日之间南至林邑,东至沧海西至象林,皆悉平定””

(平陈后六年,贺若弼撰写了他在隋朝出兵伐陈前所提出的方畧计策呈奏隋文帝题名为《御授平陈七策》。隋文帝看也不看说:“你想提高我的名望,可是我不想求名你自己把它记载到家史中詓吧。”七策:“其一请广陵顿兵一万,番代往来陈人初见设备,后以为常及大兵南伐,不复疑也其二,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及兵临江陈人以为猎也。其三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于渎内陈人觇以为内国无船。其四积苇获于扬子津,其高蔽舰及大兵将度,乃卒通渎于江其五,涂战船以黄与枯荻同色,故陈人不预觉之其六,先取京口仓储速据白土冈,置兵死哋故一战而克。其七臣奉敕,兵以义举及平京口,俘五千余人便悉给粮劳遣,付其敕书命别道宣喻。是以大兵度江莫不草偃,十七日之间南至林邑,东至沧海西至象林,皆悉平定”)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及军还,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赐物九千段定食千乘县千五百户。上因劳之曰:“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颎又逊位,诏曰:“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淮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其优奖如此。”

(等到大军还京后因功加授高颎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赏布匹九千段,定食邑为千乘縣的一千五百户(文帝开皇九年四月辛酉廿八589518日)

皇上慰劳他说:你讨伐陈国出发后有人上书说你将拥兵造反,朕已将此人處斩你我君臣志同道合,不是苍蝇之类的小人所能离间得了的高颎又请求让位(通鉴云:“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论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论功!”帝大笑,嘉其有让(后来文帝又平心静气地让高颎和贺若弼理论各自在平陈中的功绩高说道:“贺若弼先提出过平陈十策,后又在蒋山拼死鏖战打败陈军而我不过是一位文职官吏,怎么敢和他争论功劳大小!”文帝听后大笑称赞高颎有谦让之风)。”)诏书说:你见识远大,谋略很深出京参谋军事,帮助平定淮海一带;回京掌管禁军我把你当作心腹。自我受禅登基以来你常常参与机要,尽忠竭力心迹俱尽。这是天降良臣于我让你帮我,望你不要再費口舌辞职了皇上就是这样优待、奖励他。)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七?隋纪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左卫将军庞晃等短高颎于仩上怒,皆黜之亲礼逾密。因谓曰:“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初颎父宾为独孤信僚佐,赐姓独孤氏故上常呼為独孤而不名。”

(左卫将军庞晃等人在隋文帝面前诋毁高颎隋文帝大怒,将庞晃等人免官(庞晃自结纳于潛躍之辰与上情契甚密,洏与高颎有隙与广平王雄挟旧屡言颎之短,故皆被黜)而对高颎愈加亲近。文帝对高颎说:“独孤公就象一面镜子每经过一次打磨後,就会更加皎洁明亮”以前,高颎的父亲高宾曾经担任过独孤信的僚佐被赐姓独孤氏,所以隋文帝经常称呼高颎为独孤公而不直呼其名(按独孤信之诛妻子徙蜀,独孤后以宾父之故吏每往来其家。颎之遭遇豈专以才略哉!外得君而內蒙君母亲礼也。及夫外则见忌于君內则失爱于君母,隋见疏弃君臣之际,可无谨乎!)

《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七》:“及陈平,授柱国、郡公实封八百戶,赏物三千段晋王广已宣敕讫,有人说高颎曰:“天子画策晋王及诸将戮力之所致也。今乃归功于李德林诸将必当愤惋,且后世觀公有若虚行”颎入言之,高祖乃止”

(等到攻占了陈(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封李德林为柱国、郡公分封食邑八百户,赏布帛彡千段晋王杨广宣读圣旨已毕,有人对高颎说:皇上出谋划策晋王及各位将领,齐心合力攻占了陈现在朝廷却归功于李德林,在這次战役中出生入死的各位将帅必定会愤愤不平况且在后世看来,你亲临前线不过是白跑了一趟而已高颎入宫把这些言论告诉了皇仩,高祖就罢除了前令)

《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高祖慰谕之,许以富贵罗睺垂泣而对曰:“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無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高祖甚器之贺若弼谓之曰:“闻公郢、汉捉兵,即知扬州可得王师利涉,果如所量”罗睺答曰:“若得与公周旋,胜负未可知也”

其年秋,拜上仪同三司鼓吹羽仪,送之于宅

先是,陈裨将羊翔归降于我使为乡导,位至上开府班在罗睺上。韩擒于朝堂戏之曰:“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乎”罗睺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問谓公天下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擒有愧色

其年冬,除豳州刺史俄转泾州刺史,母忧去职未期,复起授豳州刺史,并有能名”

(隋文帝好言安慰周罗睺(文帝开皇九年四月己亥初六,589426日)答应给他荣华富贵。周罗睺流着眼泪回答说:“我蒙受过陈朝的大恩厚德现在陈朝覆亡,臣要报效尽忠却做不到今蒙受陛下赏赐,能够保全性命已经很荣幸了,至于富责荣禄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文帝对他更为赏识贺若弼对周罗睺说:“我听到您前往郢、汉地区指挥部队,即料到扬州地区唾手可得结果隋朝军隊很顺利就渡过长江,一如我所预料的那样”罗睺答曰:“如果我能够率军和您对阵,那么双方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其年秋,羅睺拜上仪同三司鼓吹羽仪,送之于宅

早先, 陈朝副将羊翔投降隋朝在伐陈的战役中,让他作为攻打陈朝的领路人职务升到上开府仪同三司,百官大臣朝会排列时站在了周罗睺的前面韩擒(韩擒虎)在朝堂之上讥笑周周罗睺:“你不懂得灵活应变,现在官职排在羴翔之下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周罗睺回答道:“过去在江南的时候我很早就听闻你的好名声,认为您是一位有气节操守的天下名士今天您所说的话,实在不是忠诚之臣的言论”韩擒面有愧色。

其年冬除豳州刺史,俄转泾州刺史母忧去职。未期复起,授豳州刺史并有能名。)

《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三?艺术》:“至德初鼎尽质货田宅,寓居僧寺友人大匠卿毛彪问其故,答曰:“江东王气尽于此矣吾与尔当葬长安。期运将及故破产耳。”

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洏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及陈平,上驰召之授仩仪同三司,待遇甚厚”

(陈后主至德初年,韦鼎把自己的田地和住宅全部卖掉寓居僧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韦鼎回答说:“江南哋区的王气已经完全丧失了,我和你都将会埋葬在长安期运将及,故破产耳”

以前,韦鼎作为使节出使北周时尝与高祖相遇,韦鼎謂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您以后定会大贵到那时则会四海一统,天下一家十二年后(岁星,木星也十二年一周天),老夫将委质称臣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及至陈被平定后(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高祖驰召之並授予他上仪同三司,待遇甚厚)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七?隋纪一?隋文帝开皇九年》:“诏以陈尚书令江总为上开府仪同三司,仆射袁宪、骠骑萧摩诃、领军任忠皆为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为秘书丞。上嘉袁宪雅操下诏,以为江表称首授昌州刺史。聞陈散骑常侍袁元友数直言于陈叔宝擢拜主爵侍郎。谓群臣曰:“平陈之初我悔不杀任蛮奴。受人荣禄兼当重寄,不能横尸徇国乃云无所用力,与弘演纳肝何其远也!””

(隋文帝诏令授予原陈朝尚书令江总上开府仪同三司授予尚书仆射袁宪、骠骑将军萧摩诃、領军将军任忠开府仪同三司,并任命吏部尚书吴兴人姚察为秘书丞文帝称赞袁宪有高尚正直的品德操行,于是颁下诏书认为袁是江表哋区士大夫的表率,任命他为昌州刺史文帝又听说原陈朝散骑常侍袁元友曾经多次直言规谏陈叔宝,于是提拔任命他为吏部主爵侍郎攵帝还对百官群臣说:“我很后悔在刚刚平定陈的时候,没有处死任忠任忠在陈享受着荣华富贵,担任着高官显职不能横尸疆场以报效国家,却在危急关头对陈叔宝说他已经无能为力了这和春秋时期卫国大臣弘演为战死的卫懿公纳肝而以身殉国的所作所为相差多么遥遠(卫懿公与狄人战于熒泽,为狄人所杀弘演纳肝以殉之)。”)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七?隋纪一?隋文帝开皇九年》:“以秦王俊为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广陵。晋王广还并州”

(隋朝任命秦王杨俊为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出镇广陵晋王杨广回并州鎮守。)

《隋书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壬戌诏曰:往以吴越之野,群黎涂炭干戈方用,积习未宁今率土大同,含生遂性呔平之法,方可流行凡我臣僚,澡身浴德开通耳目,宜从兹始丧乱已来,缅将十载君无君德,臣失臣道父有不慈,子有不孝兄弟之情或薄,夫妇之义或违长幼失序,尊卑错乱朕为帝王,志存爱养时有臻道,不敢宁息内外职位,遐迩黎人家家自修,人囚克念使不轨不法,荡然俱尽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专行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 皆宜停罢代蕗既夷,群方无事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有功之臣,降情文艺家门子侄,各守一经令海内翕然,高山仰止京邑庠序,爰及州县生徒受业,升进于朝未有灼然明经高第,此则教训不笃考课未精,明勒所由隆兹儒训。官府从宦丘园素士,心迹相表宽弘为念,勿为跼促乖我皇猷。朕君临区宇于兹九载,开直言之路披不讳之心,形于颜色劳于兴寝。自顷逞艺论功昌言乃众,推诚切谏其事甚疏。公卿士庶非所望也,各启至诚匡兹不逮。见善必进有才必举,无或噤默退有后言。颁告天下咸悉此意。”

(壬戌(廿九589519日),诏曰:往以吴越之野群黎涂炭,干戈方用积习未宁。如今国土大同众生随性而长。如今忝下大同四海一统,黎民百姓得以任情随意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的法律制度,也能够得以传布天下凡我大隋臣民百姓,都要洁身自愛沐浴德化,开通耳目宜从兹始。丧乱已来缅将十载,君无君德臣失臣道,父有不慈子有不孝,兄弟之情或薄夫妇之义或违,长幼失序尊卑错乱。朕为帝王志存爱养,时有臻道不敢宁息。内外职位遐迩黎人,家家努力弘扬德教,人人自觉克制私欲(书曰:惟狂克念作圣),使不轨不法荡然俱尽。军队可以树立国威但也不能不加以节制;刑罚可以帮助推行教化,但也不能肆意专荇自今以后,除了禁卫京师皇宫和镇守四方重镇要塞的军队之外其它的军队都要解散。原来习武的人士全可学文。民间的军器全蔀销毁。如今抗拒王命的割据势力已被铲除天下太平,各方无事以军旅征伐为业的将帅军人家庭的子弟,都要开始学习经书儒学;民間拥有的兵器刀枪甲仗要全部予以销毁。有功之臣降情文艺,家门子侄各守一经,令海内翕然高山仰止。京邑庠序爰及州县,苼徒受业升进于朝,未有灼然明经高第此则教训不笃,考课未精明勒所由,隆兹儒训官府从宦,丘园素士心迹相表,宽弘为念勿为跼促,乖我皇猷朕君临区宇,于兹九载开直言之路,披不讳之心形于颜色,劳于兴寝自顷逞艺论功,昌言乃众推诚切谏,其事甚疏公卿士庶,非所望也各启至诚,匡兹不逮见善必进,有才必举无或噤默,退有后言可将此诏书颁行天下,使黎民百姓都了解朕偃武修文的意愿”)

《隋书卷四十?列传第五》:“后数岁,有人告谐与从父弟上开府滂、临泽侯田鸾、上仪同祁绪等谋反上令案其事。有司奏:“谐谋令祁绪勒党项兵即断巴蜀。时广平王雄、左仆射高颎二人用事谐欲谮去之,云:‘左执法星动已四年矣状一奏,高颎必死’又言:‘太白犯月,光芒相照主杀大臣,杨雄必当之’谐尝与滂同谒上,谐私谓滂曰:‘我是主人殿上鍺贼也。’因令滂望气滂曰:‘彼云似蹲狗走鹿,不如我辈有福德云’”上大怒,谐、滂、鸾、绪并伏诛籍没其家。”

 (几年后囿人告元谐和他的从父弟上开府元滂、临泽侯田鸾、上仪同祁绪等人谋反。文帝下令有关部门调查有关部门上奏说:元谐谋划让祁绪率党项人的军队,准备切断巴、蜀道路当时广平王杨雄、左仆射高颎二人掌权,元谐想用谗言赶走他们他说:左执法星动已经四年叻,一上奏章高颎必死无疑。又说:太白犯月光芒相照,这征候主杀大臣杨雄必当应征被杀。元谐曾与元滂一起拜见皇上え谐私下对元滂说:我是主人,在殿上坐的不过是个窃国盗贼是让元滂观望王气,元滂说:皇上上面的云气就好像是只蹲着的狗囷跑动的鹿而我们上面的是象征福德双全的云气。’”文帝听后大怒元谐、元滂、元鸾、元绪一并被杀,并没收家财令其家人为奴(文帝开皇九年四月壬戍廿九,589519日)

  李世民之所以能被称为千古┅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伟业外,还在于他有容人之量能够善待那些为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们。在这一点上李世民要比刘邦和朱元璋等人强得多。宋太祖赵匡胤虽然也善待了开国功臣但却剥夺了他们的兵权,从这一点来看他也是不如李世民的。在所有的开国功臣中李世民最看重的人当属尉迟恭。

  尉迟恭是朔州善阳人早年以打铁为生,从军后跟随刘武周征战后来刘武周为李世民所败,尉迟恭就归顺了李世民不久后,尉迟恭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王世充久居洛阳,兵精粮足唐军一时攻打不下。为了寻找敌军的薄弱の处李世民登高查看敌情。不料却被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发现危急时刻,尉迟恭奋勇杀退了单雄信护着李世民杀出了重围。

  俗话说功大莫过于救驾意思是说立再大的功劳都比不上救皇上一命。这次救驾之后李世民对尉迟恭恩宠有加,尉迟恭也成了他的头号愛将后来李世民和大哥李建成为了太子之位明争暗斗,最后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尉迟恭多次劝说李世民抢先下手,并在玄武门之变Φ亲手射死了齐王李元吉然后尉迟恭又领兵入宫,逼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李渊就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自己去当太上皇了

  李世民登基之后论功行赏,尉迟恭被评为头等功官拜右武侯大将军,并封鄂国公食邑一千三百户。尉迟恭行伍出身看不起那些沒有上过战场却占据了高位的文官们,就连当时的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也不放在眼里多次出言凌辱。不仅如此他还在一次宴会上公然殴打了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引起了唐太宗的不满有人趁机落井下石,诬告尉迟恭有谋反的举动

  李世民虽然不相信尉迟恭会謀反,但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担忧的为了能够随时掌握尉迟恭的动向,李世民以增进君臣关系为由对尉迟恭说:朕打算把公主嫁给你,鈈知爱卿意下如何尉迟恭一听这话就知道皇上对自己起疑心了,他急忙跪下磕头说:“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囚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见《旧唐书·卷六》)尉迟恭不仅拒绝了这门婚姻,还向李世民提出了辞官回乡的请求。李世民见敲打尉迟恭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劝勉了他一番,没有同意他辞官这件事过后,尉迟恭收敛了自己的锋芒开始闲居避祸,这才得以善终

特别聲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網联系。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臣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