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顾景舟紫砂壶壶,求鉴定

深受业内瞩目的“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巨力集团执行总裁杨子。

11月19日,北京东正2015秋拍在北京举行。拍前受业内瞩目的“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以专场形式推出,以1800万起拍,经激烈竞价后,最终9200万元成交,买主为巨力集团执行总裁杨子。从公开数据来看,该成交价格不仅刷新了顾景舟单件标的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中国紫砂壶的拍卖新纪录。

20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四川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吴道明,他说:“这个价格其实并不意外,因为顾景舟是公认的紫砂壶大师,他的作品价格近年来一直在猛涨。”据悉,此前在北京东正2015春拍会上,顾景舟作于1948年的“大石瓢”紫砂壶曾以2817.5万元成交,创下当时紫砂壶单品的拍卖纪录。

在当天的拍卖现场,这件拍前为“估价待询”的标的以1800万元起拍后,立即得到了场内外买家的积极响应,竞价至两千万以后,买家的应价变得谨慎起来,多轮竞争过后,以80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以9200万元成交,被坐在场内第一排的买家杨子拿下。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烧制于1955年。当时,顾景舟应人民大会堂的定制需求,制作了松鼠葡萄茶具作为对新中国的献礼。顾景舟一生创作中绝大多数为光素器,此套紫砂松鼠葡萄茶具为不多见的顾景舟花货孤品。整套共分为一壶、一缸、四杯、四托合计十头,不仅造型饱满浑厚,壶盖、壶把等制作得也颇有气势,松鼠葡萄纹饰生意盎然,布局有章,器身造型也依循传统,集多种技法于一身,一气呵成又不乏自然之趣。

此外,这套“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作品壶身形制巨大,容积更是达到1400cc,不难想象当年顾老为此套作品倾注的精力与心血,较之他70年代作品“咏梅茶具”,虽壶身造型近似,然松鼠葡萄身筒更为浑圆雄壮,把及流的枝干塑造亦是力与美的融合,形神兼具,一展国祚振兴繁盛的大国魂魄。而且茶具不仅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为又一大亮点,器身均饰以松鼠葡萄及蜿蜒藤枝,寓意祥瑞多福又不乏浩然之气。成套传世,其价值更是远远超过单壶,其重要的历史学术地位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拍前,这套茶具能拍出高价已是业内共识,但拍出9200万元的价格还是让人颇感意外。当杨子花“天价购买顾景舟紫砂茶具”的消息传开后,有业内人士调侃称,“本来被9200万元惊到了,但看到买家就觉得合理多了”。四川大学客座教授、资深陶瓷、紫砂壶收藏家赵德均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顾景舟这套紫砂壶9200万的成交价其实并不离谱,因为市场上有不少顾景舟的紫砂壶,大部分都是赝品,真品极少。这个价格其实不贵,今后他的作品肯定还会升值,从1800万起拍到8000万落槌,就可以看出喜欢他作品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杨子现为中国巨力集团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中国巨力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很多人知道他是女星黄圣依的老公,也曾投资过不少影视剧,但杨子也算是中国收藏界的“大鳄”。在一个多月前,杨子曾在翰海拍卖进驻香港的首场拍卖上,以600万元竞得“战国六山铜镜”,并在朋友圈发布“英雄帖”,称如“有超越此‘战国六山铜镜’的大佬,携镜前来比赏,公认超越,即付现金10万人民币,以示对宝镜的尊重,立帖为证,永远有效”。而在高调买下这件标的以前,杨子以3300多颗的天珠藏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被业界誉为“天珠王。”

“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

顾景舟()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顾景舟认为明代中期至今的紫砂艺术可以像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分为神品、极品、精品、能品。顾景舟坦言,历史上紫砂仿古之作不少,他自己亦有一段时间专门仿古,虽然壶形依旧,但随着社会进步,技艺上则超越前人。东西是仿的,但质量是好的,堪称精品。现在流行的高档紫砂茶具,则为能品。顾景舟将其紫砂生涯总结为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三部曲。紫砂艺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匠人,而非艺术家。顾景舟开创了“文化茶器”先河,他的壶艺,被认为是突破了工艺品的层次,通向了艺术创作的高境界。

顾景舟为纪念妻子徐义宝而制作的“鹧鸪提梁壶”。

1948年,顾景舟与吴湖帆合作的石瓢壶,从此“景舟石瓢”成为紫砂经典名款。

《布衣壶宗——顾景舟传》作者徐风认为,顾景舟把举世独绝的紫砂手工艺,提炼成一种地道的中国功夫;其传承、创新的千姿百态的紫砂造型,莫不是地道的中国表情;壶上诗书画印、博大精深;壶中乾坤朗朗、风骨清奇,尽是地道的中国智慧;由一把紫砂茗壶传递的茶文化以及闲适心情,更是传递出一种地道的中国生活。“他既是文士又是工匠。所以我说他打通了两者的隔阂,只有到顾景舟,才将两者融于一体。他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一颗文人士子之心,并且又有超出一般工匠的独绝工艺,实际上是一种融合。”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杨帆

 1982年9月顾景舟先生在故宫博物院陶瓷所鉴定紫砂器记录:


1.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注:现在仿古水平上去了,现在刻假章方便,假壶也有多颗印章了)
  2.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茶叶泡茶有关系。(不一定,目前所见清初至乾隆时期的一些大壶,也有发现有多孔的。例如直排的三孔以及铜钱式孔)
  4.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说的是紫砂泥绘工艺,所谓不足的地方再加工指的是有些细节有刀刻的修饰)
 5.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生于康熙,死于康熙)
  6.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指的是加彩百果壶,紫砂加彩工艺应该乾隆早期盛行,但是白果壶加彩或者更晚,嘉道时期左右)
  8.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根据新近紫砂证明,此作应该不晚于乾隆)
  9.紫砂器制作的原料是埋在岩层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说法。紫砂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目前,有台湾人专门专研烧窑技术,得到的结论是,窑烧可以决定紫砂的呈色)
 10.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他们只负责做壶坯,仿款另有他人,另外,顾景舟后来也承认了他有仿制陈鸣远壶,我见过实物三件)
  11.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不一定,也许是道光时期另外一位名家“任”“贞祥”)
  13.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个别特例见过,乾隆黑漆描金壶就是特例之一)
   15.“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潮汕壶)
  17.“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8.“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说的是“供春树瘿壶”)
  19.“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邵友兰是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20.“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邵元祥应该是康熙雍正时期人)
   21.“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22.“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3.“国良”紫砂提梁式过。晚清时作品。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938年殁。死时60多岁。
   24.“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从壶式及印款风格及泥料特征看,我认为是康雍时期人)
   25.“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目前紫砂界已经公认“笨岩”所制都是御制紫砂壶)
   26.“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7.“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8.“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29.“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30.“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31.“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32.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3.“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最新资料证明,圣思姓“陈”)
   34.“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5.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6.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不全然如此,我认为大部分泥绘笔筒粉段泥是为了方便泥绘以及黄颜色属于御用专有色)
   37.紫砂粉彩花鸟四方笔筒,为清乾隆时作品。与烧瓷胎粉彩的方法一样烧制。
  38.“种花读书”款黑砂匜。宜兴的黑沙泥到嘉庆、道光时已没有了,此器应是乾隆时的。
  39.“惠逸公”款紫砂莲瓣碗。惠逸公是乾隆、嘉庆时人。(惠逸公目前学界认为可以上推至康雍时期)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她不到两岁,却用销魂食相圈住了过百万粉丝

中国吃货到底有多牛?拯救了美国一个产业

他在2m2的店里待了30年,把一碗10元的油鸡饭做成了米其林料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鉴定顾景舟紫砂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