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土日久是什么意思?,穿青人的来历祖先是谁?

针对“穿青人”和“”的消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称,“从国家民委有关部门获悉,近期没有确认新的民族,我国现有民族数仍是56个。”

近日,“穿青族”成为网络热点。贵州纳雍县沙包乡大寨村居民郭丹近日与四川眉山丹棱县杨场镇黄庙村居民罗超结婚,迁移户口落户夫家。郭丹持有的《户口迁移证》和《居民身份证》显示民族为“穿青人”。

据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这是以居住的历史状况和所穿衣服来称呼的;所以称为“里民子”,是因为他们先民与早期“里人”(亦泛称“僚”)有关,这是就其历史源流来称呼的;所以称为“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这是以其服色特点来称呼的。

Chin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统计里,是指所有因人数太少或者是已被汉族或其他族群同化而还未被正式确认的民族或族群,也可能是民族问题未明而未获中国政府所承认的少数民族,有的则是在其他国家享有少数民族地位而在中国没获得承认,或者是已被中国政府所承认的少数民族,而在民族划份上出现争议,第五次人口普查未识别民族人口734,438人(2000年),这一群体人口占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0.697%,数量上次于列第19位的傣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先祖们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组成。然而此次贵州之行让我发现了一个56个民族之外的人群,在他们的身份证民族一栏上赫然写着“穿青人”。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穿青人吧?穿青人是什么族?这是56个民族之外的族群吗?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族群。

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大约20多公里,来到了一个叫桂果镇的地方,这里是穿青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可以看得出这里人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柏油马路,休闲公园,池塘景观等配套设施也很完善。

听说我们想了解穿青人,当地领导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为了证明他们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有人还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在民族一栏上写着是穿青人,这不就成为56个民族外的第57个民族了吗?不过,据说到目前为止穿青人属于待定民族,这让人有些不解。

穿青人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之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而“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最主要是这里的人喜欢穿青色的衣服,这是其民族服装。

关于穿青人的形成历史说法比较多,有人认为他们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也有学者认为,穿青人为汉族的一支,是明朝朱元璋派兵讨伐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的。战争结束后,随军汉人留居当地,形成了今天的穿青人。但始终没有一种被学界公认的说法,这也使得穿青人的身份更加神秘。

现今,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黔西南等地。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数量约六十七万人,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织金、纳雍两县,每县均超过二十万人。

以前,穿青人妇女区别于汉族妇女的标志是没有裹脚,她们喜欢穿细耳草鞋和三节衣,梳三把头。所谓三节衣,是指两节袖的花衣服。即衣身用青、蓝两色的布拼凑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每一层袖口均绣有云勾花边,看上去如三节连成。

最能体现穿青人文化的,除了他们标志性的衣服,还有独特的傩戏。穿青人傩戏是他们在“庆赛五显坛”的祭祀仪式中由掌坛法师和傩坛班子艺人穿插表演的傩仪戏剧和舞蹈。这种戏,被外国戏剧专家称为“戏剧活化石”。在观看傩戏的过程中,连贵州人也很难听懂的语言,只能从他们的语调和动作中感受情绪的改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青人的祖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