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国还有哪些已故国

历史上首例可供瞻仰遗体,当数前苏联的创始人列宁。1924年列宁去世,遗体就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水晶棺内,棺内保持摄氏16度恒温,由中央控制系统的仪器监控。

死於1953年的斯大林,是第二个“享受”这种特殊待遇的人。不过只有十年光景,斯大林的遗体就被赫鲁晓夫抬出去火葬了。下面一位,是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他於1969年去世後,苏联把遗体保存技术传授给越南,使胡的遗体得以保存。再接下去,就是中国的毛泽东了。1994年,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去世,他的儿子金正日有样学样,把金日成的遗体也保存了起来,不过老金的遗体尚未开放瞻仰。从列宁到金日成,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过五具可供瞻仰的遗体,无一例外全出在共产党国家,这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特色吧。

原标题:我国已故药学家沈家祥曾向世界介绍屠呦呦

   中青在线天津10月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国)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今天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我国著名药学家、刚刚去世的天津大学教授沈家祥院士曾向世界卫生组织推广过屠呦呦的工作,当时屠呦呦仍默默无闻,并未获得国际大奖。

   遗憾的是,新中国现代医药工业奠基人之一的沈家祥本人未能听到屠呦呦获奖消息。今年7月30日凌晨,沈家祥走完了94岁的人生。遵照他的遗嘱,丧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和挽联。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公司董事长张佩琢是沈家祥的学生。他透露,沈家祥担任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时,职责之一是负责与世界卫生组织对接。我国重要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由获得国际大奖的屠呦呦等科学家开创,而向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广工作,就是在沈家祥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我国新药研究工作与国外体系不完全接轨,这项工作等于是向国外完成一整套的新药报批手续。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从不向外界提起此事。

   拉开新中国现代医药工业序幕的有三个重要产品,氯霉素、青霉素、磺胺。沈家祥领导了氯霉素的研制,参与了磺胺的研制。60多年来,他在氯霉素、维生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全合成研究和生产开发中的贡献,改变了我国的医药工业,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和同事们前后十几次访问过沈家祥。令韩宝志感动的是――“他始终装着老百姓,他的世界很纯洁,脑子里全是这些事情。”

   “让中国老百姓吃上便宜药、放心药,是我一生的追求。”沈家祥说过。

   2014年6月,沈家祥实现了他晚年最大心愿。他将自己和老伴陈燕娜多年的积蓄一百万元捐赠给了天津大学成立“沈家祥教育基金”,当时已近期颐之年的沈家祥念念不忘的仍是创新。

   关于这笔基金,他生前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过:“我希望这个钱主要用于发展研究工作。在过去,我们做新药的研究不多……我们跟国外差得太远,他们是搞创新,我们过去是抄袭。”

   张佩琢说,沈先生教学生的不仅是做学问,更多的是如何做人。自己进入工业界,以及在国外学习生活十几年后最终决定回国,都是受到了沈老师的影响,希望能像导师一样,学成回国,为国效力,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在自己的领域有所贡献,成为受后人尊敬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小的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