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整天玩手机,玩iPad,有没有适合小孩推拿适合多大的孩子玩的户外运动?

原标题:当中国家长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政府悄悄做了一个举措!

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而手机对孩子的危害还可能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本文!

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 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手机是如何毁掉孩子的呢?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

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鼓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整天沉迷于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可能大家都知道,孩子频繁使用智能手机会引起视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会引起睡眠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健康机构,做出了一项调查,手机光线比日常灯光对孩子睡眠的影响,把十位孩子分别进入两个房间,一个房子的孩子们在看电视后睡觉,用了28分钟内睡着;而另一个房间玩智能手机后的孩子,普遍在39分钟之后睡着。当然我们不建议孩子在睡觉前看电视哦。

在中国家长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的时候,看看法国出台了一个什么举措?

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

新法案规定,学生在整个校园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机。

据统计,12-17岁学生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0%,中小学生禁用手机是马克龙上台后提出的重要举措之一。法国教育部部长宣布,这一举措在18年9月开始实施。

想想时代真的变化的太快,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没有手机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过早的带上了近视镜。

其实不光法国,欧洲很多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虽然我国还没有任何针对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禁令,但希望家长引起重视!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我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1.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2.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1.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来,怼得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

一用父母身份强压(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饭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欢你了)。

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1.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做法。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1.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是因为对性的好奇,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如通过微信、扣扣或邮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可能看了这么多,真正做起来,很多家长还是很头疼,如何在父母亲自陪伴孩子,和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之间找个平衡点呢?来看一位家长分享的三点经验,豆姐觉得非常得不错!

1.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之前有父母问,孩子玩手机时间已经很久了,不让他玩,就大哭大闹的,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一来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二来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还剩多少时间,让他说话要算话。

我们家平常不让儿子看电视,但会让他玩一下IPAD,每次只能玩10分钟,一天最多不超过两次,每次还剩个两三分钟的时候,我就会提醒下他,告诉他还有多长时间,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10分钟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提前提醒下孩子,让他有个时间准备结束,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当然,这个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也不必规定的那么死,有的节目时间长一点,二三十分钟,看看也无妨,但每天总共的时长最好不超过1个小时。

只要一直保持这种规则,孩子就会逐渐习惯的,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孩子都没什么自制力,还是需要父母通过在生活中帮孩子遵守规则。

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电子产品的优点,让孩子通过电子产品学习到新的知识。

例如手机的地图功能,有一次,晚高峰时间,我要带儿子赶着去较远的地方听演奏会,于是我就告诉儿子用百度地图查询出行方式。

我们俩是搭地铁出行的,在路上,每到一站,我都给儿子看一下地图上我们的实时位置,出了地铁再跟着导航往前走,这样一下子就让孩子把电子产品里的信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

除了地图导航功能,还可以让孩子学着拍照、录像、天气预报、微信语音信息等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性功能。

再者,父母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比如动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并且时不时问一下孩子。

3.找到能替代电子产品的活动

有的妈妈说,孩子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就觉得无聊,不知道干什么好。

所以说,除了使用电子产品以外,让孩子培养点兴趣爱好,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学画画、学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练习,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或者带孩子爬山、游泳,让孩子全身心都锻炼了;还有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这些都是能够帮孩子综合发展的有益的活动。

怎么样?感觉还不错吧!家长只要多点去思考,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习惯却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的。

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多多陪伴孩子做些体育活动,免得孩子去手机里寻找被爱的感觉。

图片来源自摄图网,文章来源自中国教育在线,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原标题: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手机?”,你的回答很重要

孩子对待手机的方式,亦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暑假期间和几个朋友带孩子出去郊游。

我们搭好了帐篷,带了午餐和玩具,结果小朋友们却躲在帐篷里,一人一个手机,喊了几次都不出来。

孩子们之间完全没有想像中兴高采烈地玩耍,反而多半的时间都在扎堆玩手机,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女儿平时很少长时间玩手机,于是跑过来问我:「为什么别人可以玩这么久手机,我却不能?」

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回复她。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不玩手机,但在大环境下,当别的孩子都在玩手机时,我们的孩子要如何自处?

周末与妹妹一家吃饭。3岁的小外甥用手机看动画片,边看边揉眼睛。

妹妹说,孩子因为经常玩手机,得了干眼症,这几天正在上眼药水,说着就把手机抢了回去。

结果小外甥「哇」地哭了起来,边蹬腿边喊「臭妈妈、臭妈妈」。

无奈,妹妹又把手机塞了回去,哭声戛然而止。

手机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成了「哄娃神器」了?

一个手机就能全部搞定。

而在我们纵容孩子玩手机的同时,法国已出台了新的法案:中小学生在整个校园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机。

这一举措从2018年9月已开始全面实施。

有调查显示:0-5岁儿童,智能手机使用率超过80%,3岁起就玩手机的孩子超过30%。

然而,「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生前却不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玩iPad和手机。

他说:「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作为研发者,他深知智能产品对孩子的伤害。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

他们让三组5岁的孩子在纸上画小人。

结果,每天几乎不看电视的孩子,画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出的小人简单、呆板。

而看电视内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画出的小人要么断手、断脚,要么身体不完整或只有局部,显然是孩子被电视中的某些不好的内容影响到了。

心理学家得出结论:让孩子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会大大损伤孩子大脑发育,影响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且,这种伤害日后会很难弥补。

现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镜,多是因为过早接触电子屏幕造成的。

因为动画片或者儿童游戏大多色彩艳丽,画面转换过快,极易让孩子的视觉神经系统疲劳。

华盛顿大学有项实验证明:孩子从10个月起,每增加1小时看电子屏幕的时间,7岁时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就增加10%。

来自电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强烈的,适应了快节奏的孩子,很难在相对平淡的、静态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凝聚注意力。

一位小学老师说,课堂上坐不住、爱走神儿、静不下心来看书的孩子,80%都有爱玩手机、看电视过多的习惯。

另外,玩手机还会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响身高增长和身体发育。

爱玩手机的孩子,正被手机一点点偷走健康和学习能力,早早就丧失了在同龄人里的竞争力。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举着菜刀跟爷爷对峙,叫嚣着「不给钱就砍死你们」。

原因是他迷上了一款需要花钱的手机游戏,而爷爷不给他钱。

手机让孩子生了心魔,失去了最后的理智与道德自控。

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如果不加以限制,我们辛苦养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极易被手机狠狠吞噬。

一次家庭聚会,两个男孩让我感触颇多。

一个男孩从进门后,往那儿一坐就开始玩手机,根本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爸爸几次催促他吃饭,他「嗯」了几声,根本不动;妈妈于是把水果喂进嘴里,他机械地嚼着。

一米八的大个子,像几岁孩子一样被照顾着。

手机就像精神鸦片,将一个孩子原本饱满、蓬勃的精神状态全部吸走了。

而另一个男孩则一直耐心地跟亲戚们聊着天,谦恭有礼貌,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让人感觉很舒服。

听他的妈妈说,她给孩子买了部手机,但孩子很少玩,有时间都用来运动和看书了。

再听到这个孩子成绩优异,年年都被评为三好生和优秀班干部,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一个手机就能预测一个孩子未来是否有出息吗?

但是,孩子对待手机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会影响他对待人生和未来的态度的。

河北一名13岁女孩晚上不学习,偷偷玩手机,被母亲将手机摔坏,一怒之下离家出走。

河南一名初中男孩,成绩不理想,被父亲批评并没收手机,一怒之下喝农药自杀。

这些孩子怎么会这么脆弱?

美国有调查显示,贪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让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31%。

而在我国,因为沉迷手机而患上「网络孤独症」的15岁以下孩子越来越多——在手机里自己是风生水起的角色,回到现实中,却个性懦弱、心理脆弱,极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走上极端。

这些孩子大多无心学习,「身在曹营心在汉」,日日扮演着「假性学习者」的形象,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曾有网友在泰国清迈机场偶遇一群日本小学生。他们或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地上,没有一个人玩手机,而是人手一本书在细细阅读。

感动之余,不仅唏嘘不已。

爱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爱玩手机的孩子,十年后的差距也许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遥远。

在这样一个智能化时代,一点不让孩子玩手机好像也很难做到。

可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 先培养阅读习惯,再接触电子产品

很多国家的儿童机构都建议:

2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3-6岁可以适当使用手机,一天不要超半个小时。

6-18岁每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脑科学家洪兰建议: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才好。

  • 对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做出约定

很多时候,孩子玩手机都是临时起意且没有限制的,这就导致容易上瘾。

我们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规则,比如放学后可以玩半个小时手机,周六日可以看一部电影,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等 。

当习惯养成后,孩子和父母都会变成一种自觉,就不会因为玩的次数和时长发生「拉锯」「谈判」等问题。

朋友的一个孩子,曾对着玩手机的爸爸说过一句话:

爸爸,你真丑!像一只大臭虾瘫在沙发上!

原来我们玩手机的样子在孩子眼里这么丑。

想让孩子少玩手机,讲一百遍道理,不如一个榜样的力量来得有用。

  • 父母的陪伴让孩子见识更大的天地

龙应台说:「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

最优秀的父母,是最会带着孩子玩的父母。

带孩子散步、旅行、博览群书,孩子会在自然中观察虫居、鸟鸣、草露,感知山、海、云、雾之美,在书中拓展眼界和胸怀。

从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润,被书香熏染的孩子,兴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会沉溺于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孩子的灵气,不如说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

一部小手机,往往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作者:叶听枫,儿童教育心理学硕士,家庭教育研习者,看书,烹茶,带娃娃。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20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她是红极一时与邓丽君齐名的歌手

亦是将三个孩子送入斯坦福的妈妈

40年为人父母的经验、教育学博士的身份

为你带来育儿的知识和理论

慈怀百万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

推崇“育人先育己”理念,

养育孩子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原标题:爸爸妈妈也有“保质期”,过了十年就会过期……

龙应台曾说过,父母和食物一样,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关键期,这时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提供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你们“过期”了。

父母的保质期如此短暂,我们却未有察觉。

记得去年年末,我对女儿说,“春节妈妈有假期,能陪你玩十天”。女儿听后兴奋不已。

转眼十天已过,我对她说:“妈妈明天就要去工作了。”

女儿不置可否的说:“但是你还没陪我玩过。”

听到她如此回答,我惭愧不已。

的确,假期我们每天都在一起,而我却一味自顾自的忙里忙外,新房乔迁,收拾客后残局,走亲戚人情,唠嗑家常…全然忘记了,先前对女儿许下假期陪伴的诺言了。

也难怪前几天,天黑了还吵嚷着要我带她出去散步,被拒后在家放肆大哭,想必是觉得妈妈食言,心里委屈吧。

当时闷头忙琐事的我,还冲她发了顿脾气,怪她无理取闹。现在想来,真是心有愧疚。

“对不起宝贝,下个春节妈妈一定说话算数。”这是我身处愧疚中时,对女儿许下的又一个诺言。

“下一次”“下一年”这些话,是我们对孩子脱口而出的约定,稚子无邪,他们总能信以为真,在心里默默的期盼“下一次”“下一年”的到来。

就这样,孩子在无数个堆积的约定中长大成人。

孩子年长一岁,每错过一个约定,父母的陪伴滋养,越无营养。

而此刻,我与女儿一样,期盼“下一年”的到来,那时我会兑现诺言,让陪伴的营养,在有效的保质期内发挥最好的滋养。

中国城市亲子调查数据显示:

七成中国父母没时间陪孩子,仅30.32%的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全职父母的比例不到一成;73.13%的父母会因为工作原因取消与孩子的约定,67.75%的孩子儿童由老人照顾,独立照顾孩子的父母仅占三分之一;而且三分之二的儿童与手机、ipad为伴,仅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这些拔凉拔凉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现实:我们的孩子,过得越来越像孤儿,哪怕父母就在跟前。

在“黄金有效期”内缺乏陪伴和准备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整个世界,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哪怕明明父母双全,没有陪伴,依然是个孤儿。

乔治·曼斯尔是一名海员,儿子出身不久便出海远航,三年后,乔治回到家里,却吃惊地发现,孩子性格孤僻,举止古怪,而且极度自卑。周边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玩,完全看不到一个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缺乏父爱综合征”。父亲是力量的象征,勇敢、果断、眼界开阔,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亲一旦缺席,孩子则很容易出现担惊受怕、多愁善感。

Christy是一名设计师,13岁之前从没有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过,爷爷奶奶说,父母挣钱给你读书不容易,你要听话懂事,被人欺负了,被老师骂了,都不知道向谁倾诉,遇到不会做的作业,也是一个人弄到三更半夜。渐渐地习惯把问题藏在心理,从不主动提出,想吃的不敢说,想买的不敢要,明明羡慕得不行,却总等着对方能够猜透你的想法,永远报喜不报忧,委屈困难只会一个人承受。

很多父母总喜欢拿工作当借口,“我那么忙,哪有时间照顾孩子。”“难道我不想陪孩子,可谁去赚钱啊?”“又要赚钱,又要陪孩子,我还能分身不成?”

《穷爸爸、富爸爸》中写道:“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不是你赚了多厚的票子、也不是你买了多宽的房子,更不是你开上了多帅的车子,而是,学校的家长会有能你的身影,打开家门的那一刻总能看到你的背影。

就连奥巴马在第一次竞选总统期间,也曾不无得意地说道:“我未必是一个好总统,但我一定是个好父亲,因为在长达21个月的竞选时间里,我从来没有错过一次女儿们的家长会。”作为妻子的米歇尔对丈夫的尽职尽责总是不吝夸赞,她在多次演讲中提到,她的丈夫奥巴马每天晚上都会和女儿们共进晚餐,并且耐心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所以,再苦,也要好好陪孩子过完父母的保质期。连美国总统都有时间陪孩子,难道我们的父母比美国总统更忙吗?

全职带孩子时,曾有人劝我:“孩子小,谁带不是带。”

每每听到这样的说辞,我只一笑而过,不做回答,毕竟孩子给谁带的问题,每家有自己的定论,谈不上对与错,好与坏。

只是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父母的陪伴滋养,孩子的内心会丰盈富足些罢了。

不要等到孩子都长大了,才想到,“哦,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有用吗?晚了,孩子已不再是那个爱粘你的小娃娃了,他不需要你的陪伴了。而你,作为父母的有效期,也已从此无效。

龙应台说:“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哪怕你后悔、自责、苦口婆心,甚至是歇斯底里。

当你不知道珍惜的时候,上帝自会将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你能做的,要么乖乖退场,要么等着被孩子扔下舞台。

“阅读原文”,查看“再忙碌的父母,这样利用碎片时间也能教育好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推拿适合多大的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