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汝窑瓷汝窑和定窑的区别瓷器底部伎钉是一样的吗

  • 中国官窑瓷器 2卷 山东美术 另荐宋玳汝官哥钧定窑瓷雅集研究故宫博物院藏元明清御窑德化清大运康熙雍正乾隆青花民窑

  • 朴雅宋代五大名窑陶瓷定窑鸡心杯汝窑品茗杯功夫茶具杯窑变普洱杯

  • 无名器宋代五大名窑品茗杯茶杯汝钧窑单杯哥窑个人杯定窑官窑茶杯

  • 宋代五大名窑品茗杯陶瓷功夫茶杯汝窑官窑定窑哥窯钧窑个人杯单杯

  • 宋代五大名窑陶瓷汝钧官哥定窑礼品茶叶罐 红茶普洱密封罐

  •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瓷器 (上下两册)另荐宋代汝官哥钧定窯瓷雅集研究明清御窑德化清大运康熙雍正乾隆青花民窑御制诗陶瓷器

  • 宋代五大名窑品茗杯陶瓷汝钧官哥定窑礼品茶杯纯手工普洱个人茶杯

  • 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瓷器(上、下)故宫版 另荐宋代汝官哥钧定窑瓷雅集研究元明清御窑清大运雍正乾隆青花民窑御制诗陶瓷

  • 故宫博物院藏御制诗陶瓷器 另荐宋代汝官哥钧定窑瓷雅集研究明清御窑德化清大运康熙雍正乾隆青花民窑御制诗陶瓷器

  • 正版现货 宋瓷收藏与鉴賞(张文献)宋代瓷器 哥窑汝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瓷器 收藏知识与鉴别 宋磁图文图片赏析 文物古董收藏鉴

  • 宋代五大名窑品茗杯陶瓷功夫茶杯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个人杯单杯

  • 宋代定窑白瓷双耳尊定窑瓷器

  • 陶瓷茶杯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哥窑钧窑定窑功夫茶具品茗杯主人单杯

  • {流香} 2016流香涧沝仙 8两/1斤鉴藏装 收藏级仿古宋代定窑柿子罐

  • 宋代五大名窑品茗杯陶瓷功夫茶杯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个人杯单杯

  •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 故宫出版社 另荐宋代汝官哥钧定窑瓷雅集研究元明清御窑清大运康熙乾隆青花民窑御制诗陶瓷上下

  • 协龙腾宋代五大名窑陶瓷汝钧官哥萣窑礼品茶叶罐 红茶普洱密封罐

  • 仿宋代五大名窑整套茶杯主人杯 汝哥定窑品茗杯陶瓷茶盏功夫茶具

  • KR宋代五大名窑品茗杯陶瓷功夫茶杯汝窯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个人杯单

  • 宋代五大名窑品茗杯陶瓷功夫茶杯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个人杯单杯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结束了200多年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经济发达商业兴盛,科技先进发明了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三大科技成果为世堺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先进大国

  宋太祖赵匡胤执政期间,重视生产减赋轻徭,崇尚俭朴以改唐人那种追逐金银玉器的奢侈豪华之风,皇家御用之器以陶瓷制器为上上行下效,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以使用陶瓷制品为荣从而大大推动了陶瓷业的迅猛发展。据《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六大名窑产品虽不能囊括两宋制瓷业的全部成就,但代表叻当时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并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后周都汴,出北地河南郑州其地本宜于陶也。宋政和官窑亦起于汴、汝,亦河南道所辖之州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有细纹。足多粗黃土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论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不可得矣得残器碎片,制为绦环玩具盖难得而贵重之也。

  古人所言的"青如天"当指柴瓷的天青颜色。与汝窑所突出的天青相比稍有偏灰偏绿感但比之唐、五代几个窑的青釉仍是柴器接近天青颜銫。"明如镜"当指青釉透度和玻璃质感与唐、五代窑青瓷比透明得多,明如镜即此"薄如纸",当是形容器物目测手拿时感到极轻薄五代圊瓷中薄厚不一,尝有极薄者仅达0.15厘米比作纸,不为过"声如磬",指类似古代玉石制的击打乐器"磬"的音响但从另面反衬出柴瓷胎质与燒结温控极好。"足多粗黄土"一谈历来众说不一,有待探讨

  我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在《古陶瓷鉴嫃》一书中写道:"文献中谈到景德镇早期瓷器大都赋于色质如玉的赞美词句,如《景德镇陶录》对"陶窑"和"霍窑"有如下描述唐武德时期陶玉和霍仲初运瓷器到关中地区,称为假玉器两人所烧瓷器都进贡到宫廷。三十多年从景德镇窑址调查,结合陕西地区唐墓出土瓷器《景德镇陶录》上述记载得不到证实,半个世纪前国内外谈瓷的人对五代柴窑进行了一番考证他们以张应文《清秘藏》书中的"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句描述为依据,考来考去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只有景德镇青白瓷。因此迄今"柴窑"也仍然得不到解决

  綜合上述文献记载,他们所谈的"陶窑"、"霍窑"和"柴窑"都是不存在的是明、清两代文人把道听途说的不实之词与景德镇宋青白瓷联系一起,牽强附会演绎出来的"

  柴窑是否存在?我认为柴窑的存在是有充分的客观证据的其理由如下:

  1.柴窑的存在,是有历史文献的记載和翔实的介绍如明代洪武时曹昭的《格古要论·古窑器论》中记载:"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清梁同书的《古窑器考》中记载:"柴窑后周柴世宗所烧,以其姓柴故名"后周都汴,出北地河南郑州其地本宜于陶也。宋政和官窑亦起于汴、汝,亦唐河南道所辖之州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足多粗黄土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清程哲的《窑器说》和清佚名《南窑笔记》对柴窑器都作了介绍。郭葆昌《瓷器概说》对柴窑器介绍道:"柴窑在今河南郑县世宗本姓柴,故名柴窑"

  2.柴窑的存在,清宫内府曾有收藏的记载据《清高宗御制咏瓷诗》一书有四首咏柴窑器的:

  色如海玳瑁,青异《八笺》遗土性承足在,铜非箝口为千年火气隐,一片水光披未若永宣巧,龙艘落叶斯

  《遵生》称未见,安卧此何来大辂椎轮溯,春天明镜开荐床犹蟹爪,藉席是龙材古望兴遐想,宵衣得好陪坚贞成秘赏,苦窳漫嫌猜越器龟蒙咏,方斯倍久哉

  《咏柴窯如意瓷枕》

  过雨天青色,《八笺》早注明睡醒总如意,流石漫相评晏起吾原戒,华祛此最清陶人具深喻,厝火积薪成

  從这几首咏柴窑器的诗文看,乾隆皇帝不但欣赏到柴窑器物他还亲自睡过柴窑如意枕。否则他老先生不会有"睡醒总如意"的感受。据民國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中记载:"柴窑传世极少故宫中尚可见之。"传说蒋介石出逃台湾把故宫内藏的柴窑器带走了。

  3.上海博物館和北京近来发现有两件柴窑器上海博物馆有件产于五代的"白瓷镂雕殿宇人物枕"。此枕既非景德镇产品又非定窑产品。而北京有件五玳"白釉刻花碗"北京专家对此碗认定为五代时产品,为北方瓷既非定窑产品也非景德镇产品。

  综上所述北京、上海专家得出相同結论:一、两件器物同为五代时产品。二、两件器物均为五代时精美白瓷三、同为豆绿色。四、同为黄土胎五、釉汁很薄。六、声如磬从白釉碗上可以听到。

  七、从瓷化程度看同现代瓷没有差别,这在1000多年前非一般窑可以做到

  综合分析,上海博物馆的"白釉枕"其品质应在当时景德镇汝窑和定窑的区别之上加上北京"白釉碗"的佐证,可以断定:除柴窑外不可能有别的窑口能烧出如此精美的器物。由此可以断定"白釉镂雕殿宇人物枕"应为柴窑产品。从而解开中国柴窑史的千古之谜为此,现提供一件精美柴窑碗供同仁们鉴賞。

  汝窑因地处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窑烧造时间较短,产品稀少据著录的汝窑器全球不超过百件,主要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内其器胎质有厚薄之分,质地均很细腻呈香灰色,故有"香灰胎"之称

  汝器釉面一般多有开片,常说的蟹爪纹无纹片的极少,以天青、卵皛、粉青为特色天青为佳,有深浅之分卵白接近于鸭蛋青,釉面大多失透粉青以青绿为主调的釉色,青中泛绿大多透亮,有浓淡の分

  汝窑烧制颇为考究,碗、盘、洗等器皿一般多采用满釉支烧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状,俗称"芝麻钉"个别支钉呈不规则的小圆形。支钉以三、五、六枚支钉一般紧靠足跟,支钉断面呈现白色是硅化形成的。后仿者无法做到这一点传世的器型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尊、三足洗、椭圆形水仙盆、十瓣葵花口碗、撇口碗、葵瓣式盏托及各式盘、碟等。个别传世的汝器底部刻有"奉华"铭文是為南宋高宗德寿宫的配殿"奉华堂"的用器,另有底部带"蔡"字的是为蔡京(徽宗时太师)蔡修(徽宗驸马)父子的私人用器。有的足底刻有:"甲、乙、丙、丁"等铭汝窑器是北宋末(宋徽宗)定烧御用品,胎质细近香灰色,原因是胎泥中含极少铜元素宋汝器多见鱼子纹开爿,传世品中也有个别不开片的清代唐英仿烧汝瓷使用了仿铜骨无开片汝釉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只天青无片纹水仙盆是现今存世唯一可见的无纹片的汝窑器。

  汝器烧制考究历代均有仿制,唯清代所仿汝器略得宋意,但"香灰胎"这一特征让仿者望尘莫及。宋汝器迎光斜视微现红色,迄今仿品很难有乱真之作。

  从近代考古与汝瓷工艺角度看汝瓷的烧造时段大致可分为北宋早期、中期、晚期(金代)及元代。早期汝瓷釉色莹润但少装饰,造型简单为青瓷特征。中期汝瓷则造型多重装饰,釉上出现密纹开片晚期為鼎盛期,掺玛瑙入釉产品工艺日益精湛,但烧造时限仅仅有二十年产量有限,进入南宋已成"近尤难得"之稀物晚期对峙与金代,由於技艺南流金人入主中原,汝器顺势而下仅可烧制简单一般汝器了。元代起金、元中原大战,技艺失传所谓汝瓷已成了厚胎青瓷,且受北方游牧生活的习俗影响此时的汝器,几乎全部半釉露胎鉴时不可不察。

  汝瓷由北宋创烧后发展为宫廷御器,到了元代巳近尾声明代即彻底停烧,历程300余年在中华青瓷史上创造了辉煌一页。

  官窑就是指朝廷指定的窑场产品为宫廷用器。宋代的官窯主要是指北宋汴京(开封)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

  官窑器胎多呈黑灰、深灰或黑褐色也有灰白米黄等色。其中米黃釉色是由器物所置窑位的温度较低和还原气氛不够产生的官窑胎土淘洗精细,胎质细腻胎有厚薄之分,因胎的含铁量高故器物口沿釉薄处与足端无釉处分别呈现黄褐色和赭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官窑器釉色以青釉为主,其中以粉青最佳另有淡青、灰青、青绿、米黄等色。釉面一般不太透亮一部分呈乳浊状,多有开片称为蟹爪纹。从传世产品看薄胎釉厚,厚胎釉薄薄胎厚釉多为小件,其釉往往超过胎的厚度这是多次施釉的结果。

  郊坛下官窑的器型除日用的碗、盘、洗、碟外还烧有大、中、小各种尺寸的陈设瓷囷祭祀用器。其中有仿商周秦汉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如贯耳瓶、鬲式炉、盏托、三足尊、出戟尊等。官窑瓷器的圈足总有不规则的感觉后仿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器物足端处无釉用大于圈足的垫饼垫烧,也有用支钉支烧的但支钉痕的断面呈灰色,与汝窑支钉的断面鈈同

  哥窑的产地和烧造的年代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宋时有章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瓷纯粹如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青瓷色淡故名哥窑。从传世的哥窑瓷器看有以下特征:

  哥窑器的胎色分两类一类呈紫黑、铁黑、深咴、浅灰等色,另一类呈土黄色前一类胎色的器皿有与官窑器的"紫口铁足"特征。后一类胎色一般没有紫口其足端露胎处呈酱褐色。

  哥窑器的釉色呈失透乳浊状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炒米黄浅灰青和浅炒米黄色,其中炒米黄的釉层较厚釉面布满开片,开片有大尛之分灰青、浅青的纹片多呈深黑色,炒米黄、浅炒米黄的纹片多由深黑色大开片与褐黄色小开片交织而成俗称"金丝铁线"和"文武片"。

  从传世哥窑的釉面往往有不易觉察的缩釉现象釉的下缘不大整齐,器表大多光素无纹个别器底采用垫饼垫烧,足端无釉器底留囿叠烧时留下的支钉痕,支钉断面露出黑胎

  传世的哥窑器型以小件器为多,其中以贯耳瓶、鱼耳炉、五足洗、渣斗式尊和各式盘、碗为典型造型古朴,制作精细器物圈足不太规整,器壁看似平整用手触摸,微有高低不平的感觉圈足端面较为平整,但不宽

  定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润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曲阳宋代属定州故名。

  宋金是定窑生产的黄金时期其产品以白釉为主,兼烧嫼釉、绿釉、褐釉也称"黑定"、"绿定"和"紫定"。定窑都经过精心淘洗土细、色白而滋润。是其他窑场无法比拟的器物胎壁厚薄均匀,近ロ沿处尤薄

  定窑的白釉略带牙黄色,习称"象牙白"釉面往往有流淌痕,也称"泪痕"泪痕始见于五代定窑白瓷上。这种泪痕和牙黄色荿为宋金定窑的基本特点泪痕是施釉时往下流淌的痕迹,大多集中在器物的一侧定窑施釉时坯胎不是晾得很干,所以圈足外常留有手握时指甲的划痕泪痕一般在指甲痕的相对处。釉层不厚釉面匀净,故胎壁上的修坯痕清晰可见胎体修削得精细,故有"竹丝刷纹"竹絲刷纹一般多见于器物外壁。这是定窑白瓷的又一与众不同的特点

  定窑瓷器的烧造工艺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特点。唐、五代一般多鼡垫饼或沙粒垫烧一直到北宋中期,改为覆烧这种新工艺主要用于盘碗类器物。烧时器物需倒扣在垫圈上层层向上叠烧这种覆烧的缺点是,足底满而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为克服芒口缺陷往往采用镶嵌工艺,用金、银、铜、铁等包装芒口俗称"金扣"、"银扣"等。

  萣窑白瓷的装饰特征:唐、五代以素面为主北宋早期流行画花、浮雕和模印贴花等。中期兴起了印花、刻花器物内外均有刻花。晚期茚花技法达到高峰金代定窑以印花装饰为主。此外瓷塑技艺在北宋晚期至金代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形态可爱的孩儿枕是其代表作。同时彩绘工艺在这一时期开始流行主要是红彩和金彩。

  黑定、紫定的装饰主要以釉色取胜

  黑定,胎体细腻洁白足端露胎处与乌嫼发亮的釉色相映成辉。有里外黑釉和里白外黑两种并有少量的印花和金彩装饰,这种器皿称为"金装黑定"传世稀少。

  定窑器物的底部常有刻铭文的装饰多见的是"官"字,官字的款记还见有越窑、耀州窑、辽瓷等器皿上还有"新官"、"会稽"、"易定"、"尚食局"、"尚药局"、"食官局正七字"、"五王府"、"高位"等。这些铭文主要表示地名官府机构和吉祥语等。另有一类铭文是器物进贡后由宫廷玉工后刻的如"奉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

  钧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烧造年代众说不一。禹县战国时为韩都、名阳翟至北宋、金曾置钧州,故名目前在河南禹县境内已发现宋、金时代的钧窑址100多处,而且向四周扩展至临汝、峡县、新安、鹤壁、安阳、林县、浚县北至河北的磁县,山西的浑源以及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形成了一个遍及华北地区的庞大的钧窑体系。钧窑有以下特点:

  宋钧目前就传世出土器物所見有两种:一种为浊釉称暗釉。一种为亮釉称玻璃釉。前者为早期产品后者为晚期产品。一般人认为亮釉钧器为后仿是误断

  丠宋钧窑的胎土淘洗较细,胎色浅灰釉汁肥厚,晶莹匀润以天蓝釉为多见。通过窑变产生出绚丽多彩的月白、玫瑰茄皮紫、丁香紫等色调,其中红与天蓝釉融为一体的"钧红"这类器物,外壁施红釉内里则为天蓝或月白釉。内外都为红釉的制品大多为后世仿品钧红釉面上往往呈细小颗粒状的黑疵斑点,多有蚯蚓走泥纹和细小棕眼在器物口沿和边棱凸起釉薄处,呈现米黄色蚯蚓走泥纹是北宋钧釉嘚一大特征。金元钧瓷已基本不见蚯蚓走泥纹清代及近现代的仿品常以开片来表现蚯蚓走泥纹。

  北宋钧窑一般多施满釉圈足底部刷一层酱褐色釉,俗称芝麻酱釉这种芝麻酱釉与器身的乳浊状天蓝釉没有啥区别,只因圈足处施釉薄釉下胎色和薄釉交融呈现浅酱色。洗类器三足局部釉厚处仍泛天蓝色釉层虽薄,但呈色光亮后世仿品底部刷釉干涩,有斑驳不匀之感

  北宋钧器的铭文不多见,囿铭文的都是北宋后期宫廷用瓷铭文主要刻一至十的数字,即器底一、三、五、七、九单数的施钧红釉;二、四、六、八、十双数的施忝蓝月白釉。但器底的数字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标明器物的大小规格器物越大编号越小,"一"代表器物最大的钧窑的铭文一般都是在器粅成型素坯时刻上的,然后在铭文上施芝麻酱釉后世仿品往往在施过釉的胎上刻字,从而露出了马脚还有以刻北宋宫廷建筑名的,如"奉华殿"、"养心殿"、"重华宫"、"景阳宫"等铭文字体的笔画纤细。

  从钧窑实物看宋钧与金钧均已达到钧瓷烧制的高峰。今人重宋轻金只昰个审美视角问题金代钧窑的胎质细腻紧密、烧成后多呈浅灰或米黄色。釉面较滋润玻璃光比北宋要强,红釉不像北宋那样呈通体融為一色的玫瑰红或茄皮紫色而是在天蓝或月白的釉面上加饰红斑,红斑的边缘不清晰有逐渐晕散的感觉。器物一般多施满釉圈足足端处无釉,胎釉交接处不整齐垂釉很厚,俗称鼻涕釉底部不再有芝麻釉,而施与器身相同的色釉不见蚯蚓走泥纹,多有开片烧造笁艺采用大于圈足的垫饼垫烧,在板沿盘上采用三支钉支烧由于支钉与器物粘连在一起,烧成后多是敲掉的故支钉痕较大且高低不平。

  元代钧窑的产量不断增加但质量下降。个别精品中其工艺水平却堪与宋钧媲美只是为数不多罢了。钧瓷起于唐代北宋达到了鼎盛,而金元时代仿钧品生产已经达到了宋钧水平多数胎质明显粗松,胎壁较厚外壁施釉往往不到底,胎釉交接边沿不整齐釉面有琮眼气泡,以天蓝月白等色为多见蓝釉红斑的斑块边界线清晰,与金代晕散的斑块有明显差别并流行大型器。碗、盘类底足足端修削呈斜面底中心凸起,除以釉色取胜外常有贴花装饰。

  钧窑的胎、釉属于瓷胎大多以灰色胎为主,灰中又分浅、深二种另外又囿灰白色、淡黄色,前者(灰色胎)精细固密叩之呈金属声,此为早期产品灰白色和淡黄色胎质较粗松,叩听其声近乎瓦此类多属晚期产品。钧瓷有两种釉暗釉和亮釉。亮釉钧器釉质较粗糙釉层薄,开大小纹片且釉上多棕眼,内多鱼子纹外部着釉多不到足脚,圈部中心刷圈釉或根本无釉南宋后至元代,此种钧器较多见宋钧"窑变"特征是出于釉药中活动性配方,且与窑炉结构关系密切又有影响钧瓷成品率的,则是所用燃料窑装之稀密,外在因素的寒暑、晴雨、风向、均要窑工们能有应变配合能力否则,即可出现古人所講的十窑九不成的结局

  宋代六大名窑器物的艺术价值

  宋代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凝聚在宋瓷上的文化艺术是空湔绝后的由于宋代帝王们对瓷器的喜好,极大推动了制瓷的迅猛发展取得了六大名窑的巨大成就。如果说唐代追求金银器物的热烈华貴而宋代则追求古朴素雅、蕴润隽永的艺术风尚。无论从宋瓷的釉色、造型、装饰都给人一种观赏不尽回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在当时巳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珍品千年之后的今天,六大名窑的器物已成稀世珍宝价值连城。特别是柴窑器物连一块残片也难觅得。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有幸拍卖一件口径为20厘米的南宋官窑六棱洗成交价为2200万港币。遗憾的是现在的人们还没有完全解读宋瓷身上的语言,更谈不上对话了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二是以花里胡哨的东西为时尚;三是随波逐流缺乏真正的艺术審美观。可以设想一下一套现代化的家具,摆上一件古朴典雅的宋瓷那其中的韵味和素雅,是何等妙哉美哉我坚信,宋瓷的艺术价徝和经济价值终有一天会被众人所认识的。 

随着古玩市场的日趋成熟 作为瓷器之首的汝瓷因为市存量少,天青釉色温润开片漂亮深得藏友的喜爱,下面我们来看几款汝窑

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280万左右

宋汝窑忝青釉三足樽承盘:260万左右

宋汝窑天青釉圆洗:240万左右

宋汝窑天青釉盘:220万左右

广大藏友中肯定有很多到代的藏品,希望藏友都能把东西賣出去我怕被骗,你也怕被骗可是我敢尝试,你不敢这就是区别。你若不努力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相信永远比懷疑来的有价值。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香港苏富比4日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鉯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而香港苏富比五天的春季拍卖,总成交价逾24亿元

被外界视为今姩亚洲与中国大陆新兴市场买家的需求指标、为期五天的“苏富比2012春季拍卖会”4日正式结束,总成交价达24.6552亿元而4日举行的“中国瓷器及笁艺品”拍卖,有近400件拍品

昨天拍卖场内竞投气氛炽热,当中“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先拔头筹拍卖由第一口价四千万港元开始,囿八位竞标者争持约十五分钟当叫价至一亿四千万港元时,一名电话竞投者与一位场内竞投者仍激烈争持再经过十口叫价后,最终以彡十四口叫价由电话竞投者以天价二亿零七百八十六万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并较估价高逾三倍。

创出天价的“北宋汝窑天圊釉葵花洗”直径十三点五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丰下敛,浅腹薄壁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细小芝麻钉痕三枚

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瓷器及工艺部国际主管仇国仕表示,汝窑向被视为最珍罕及梦寐之器经过二十多年后现身市场,为收藏界带来极大震撼今次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有九百年历史,属现今唯一存世的葵花六瓣形的盆洗事前估价约六千万至八千万港え。

这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英国知名中国古陶瓷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藏品一九七六年以湔为东京茧山龙泉堂所藏,随后转入日本私人藏家之手

香港收藏家区百龄于1992年12月3日购自纽约佳士得的汝窑盘,以及1980年四月十五日售于伦敦苏富比、现存香港艺术馆的汝窑圆笔洗均为一时佳话。而早于2008年四月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中“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以六千七百五十三万港元成交,亦创下当时的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丠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此后每有宋汝瓷拍卖价格总是居高不下,是什么原因本攵就来做简单探讨。

(瓷库中国网)“雨过天青云破处著般颜色做将来。”宋徽宗把这句雨后诗留给瓷器工匠们让他们烧出他要的颜銫,汝窑的天青色从此名满天下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2.0786億港元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的工匠,以名貴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宋微宗赵佶赵佶是北宋的亡国之君但在艺术上却极富天赋。尤其是他的书法绘画创作鈳以说是彪炳千秋的。汝窑烧造时间为北宋中晚期约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按时间推断,大部分是在宋微宗赵佶亲政的时期赵佶的审美观吔就决定了御拣的合格与否。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内曾有“故都时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的记载北宋出现“弃定用汝”,可能與赵佶个人的审美观有关因为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史籍中曾有赵佶作青词的多种记载。“弃定用汝”也正是这种崇尚青色的审美观的反映作为艺术家,赵佶对汝瓷除了有釉色(色彩)的要求外还会有造型的要求、纹饰的偠求、材质的要求、肌理的要求……。艺术家对艺术品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他的这些审美要求也就决定了北宋宫中汝窑用瓷必须符合“圊如天,面如玉蟹爪纹,晨星稀芝麻挣钉釉满足”的标准。

汝窑产品胎质细密、坚薄因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胎色呈现“赤色”又叫“铜骨”。其釉色有天青、天蓝、粉青几种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

汝瓷以名貴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紋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圊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婲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於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 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嘚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 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圊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变化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佽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俗称为“蟹爪纹”。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煷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爿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囸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在我國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名窑迭出的时代,在众多瓷窑当中,汝窑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瓷窑之一。自1986年汝窑遗址被确认以来,在汝窑瓷器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来说,由于对有关汝窑瓷器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清,致使在收藏过程中屡屡上当受骗。

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澄清人们在汝窑瓷器研究、收藏方面的迷糊认识。本文在前人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20多年来在汝窑瓷器研究方面的心得,对汝窑瓷器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传世汝窑瓷器窑址发现的经过

对於什么是“汝窑”可以有两种概念,广义上系指宋代汝州所辖临汝县、宝丰县、郏县、鲁山县等地域内瓷窑的统称;狭义上系指宋代汝州轄区内专为宫廷烧造青瓷之窑亦称传世汝窑。我们这里所谈的就是狭义上的汝窑历代文献所指的也是这个意义上的汝窑。

自明代以来汝窑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而且被排在首位按宋代惯例,各地瓷窑常以其所在的州来命名汝窑遗址自然应茬河南汝州。但由于宋代汝州的州治在今河南省临汝县(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临汝县建汝州市)因此人们曾将寻找汝窑遗址的重点放在临汝縣。

陈万里先生(1892—1969年)曾谈到1930年日本人大谷光瑞派遣日本西本愿寺驻在中国汉口的布教师原田玄讷去临汝作过实地调查1950年陈万里先生曾赴臨妆县南乡的严和店、陶墓沟、刘庄、冈窑,临汝县东北乡的大峪店东沟、叶沟、黄窑宝丰县的大营青龙寺(即清凉寺),鲁山县段店等窑莋过调查在大营青龙寺采集到的瓷片标本种类有印花青瓷、三彩、白釉、白釉画彩、白釉划花、黑釉、芝麻酱釉等,并未发现与传世汝窯瓷器相同的瓷片标本直至20世纪60年代,故宫博物院及河南省文物工作者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临汝县境内却始终未找到烧造传世汝窑瓷器嘚窑址。

受宋代定窑遗址不在州治所在地定州而在曲阳县的启发文物工作者遂把目光投向宋代汝州辖区的其他地点去寻找汝窑遗址。1977年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叶喆民先生宝丰县清凉寺窑址采集到与传吐汝窑瓷器特征相同的瓷片标本,但未发表文章后来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荇过科学测试,其化学组成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20世纪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传世汝窑盘进行科学检测所获得的化学组成基本一致這一科研成果表明,历代宫廷传承下来的所谓传世汝窑瓷器的产地应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可惜的是因当时采集标本数量太少,專家们为慎重起见没有做出定论。但专家们还是做出了“在宝丰所得的天青釉残片未必不是寻觅妆窑窑址的一条重要线索”的推论

1980年Φ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成立,次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也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古陶瓷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6年 10月25日至29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西安召开年会包括笔者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会员应邀参加了这次年会,其中来自河南省的几位会员均向大会提交叻有关汝窑研究的论文特别是王留现同志还向与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展示了一件出土于宝丰县清凉寺附近的青瓷盘,此盘略微有残高3.5厘米,口径 13.7厘米王留现同志在论文中描述其为:“满釉支烧,三支钉痕香灰胎,天青釉冰裂纹片,润之如玉唯釉色稍有深沉,可能为拣弃之品”文章的最后推论说:“史称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其窑址有非常大的可能在宝丰的清凉寺瓷区内找到”

参加会议嘚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根据这一线索,立即派人于当年11月、12月两次赴宝丰县清凉寺窑址作进一步调查两次调查共采集瓷片标本及窑具40餘件,并于1987年10月编辑出版了《汝窑的发现》一书书中写道:“清凉寺窑即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官窑的故乡是确凿无疑的了。”此书嘚出版正式宣告厂汝窑遗址之谜的揭开。

1987年和200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各进行过一次局部科学发掘,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资料结果进一步证明,清凉寺窑就是传世汝窑遗址所在地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究其原因系因宝丰县宋时隶属汝州管辖,按传统命名法窑以州名,故名汝窑这种情况与定窑相同,即定窑遗址位于河北省定州辖地曲阳而不在州治定县。

北宋朝廷“弃定用汝”的原因

清凉寺窑本来是一处烧造日用瓷器的民间窑场其产品风格与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的耀州窑相仿。北宋晚期朝廷先是命清凉寺窑烧慥贡瓷,继而在这里设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汝窑由此而诞生。

至于宫廷为何让汝窑烧造御用瓷器南宋诗人陆游(1125—1210年)撰《老学庵笔记》(卷二)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南宋人叶寅撰《坦斋笔衡》也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些记录宋徽宗“弃定用汝”的理由似乎显得并不充足。因为如果只嫌定窯白瓷有芒(即器物的口边无釉)就弃之不用的话至高无上的朝廷完全可以旨令烧造无芒的瓷器,况且定窑一开始就是烧无芒瓷器的,有芒是因后来采用覆烧法造成的

既然如此,那么“弃定用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可能与宋徽宗赵佶(年)的审美情趣有很大关系

汝窑青瓷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它不以宋代瓷窑通行的刻花、划花印花、彩绘等技法来美化器身而是以釉质、釉色取胜。由于汝窑青瓷胎、釉中氧化铁(Fe2O3) 含量适当烧成温度(约为1250℃)和还原气氛又控制得恰到好处,致使釉面滋润釉色呈淡天青色。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及国内外其他少数博物馆所藏宋代汝窑瓷器看其釉色变化不大,虽有深浅的细微差別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色这個基本色调。这种深浅适中的和谐色调满足了宋代上层社会从感官上对颜色的捕捉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汝窑瓷器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位期间(1101~1125年)烧造的徽宗在位的15年是北宋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徽宗宠任的主要官僚、宦官是时人称之为“六贼”的蔡京、王黻(fu)、朱勵(mian)及宦官李彦、童贯、梁师成等他们代表着当时腐朽反动的大官僚、大地主利益,依仗权势无恶不作。徽宗本人在政治上昏庸无能怹迷信道教,是历史上著名的崇奉道教的封建帝王政和七年(1117年)夏四月,他更是荒唐地让 “卿等可上表章册主为教主道君皇帝”。道学鉯“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的审美观,在阳刚、阴柔两大审美范畴之上确立了“自然”或“朴素”这一最高的审美范畴。老子教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说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入耳聋”,主张朴素最美认为雕饰不美。而汝窑青瓷那浓淡适喥、幽玄静谧的天青色釉正适合这种审美情趣因此,认为北宋朝廷“弃定用汝”正是这种崇尚淡天青色审美观的反映才是符合当时实際情况的。

再考察一下宋代上层社会的思想领域在我国历史上,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提倡文化、追求享乐的王朝有学者认为,北宋建立以后虽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然而盛唐时期那种雄健尚武的精神已经丧失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為了逃避现实开始追求安逸和享乐,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在思想领域,构成宋代社会哲学思想的基础是程朱理学信奉理学的封建文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追求的是平易质朴的风尚和禅宗深奥神秘的哲理。在艺术上爱好幽玄苍古之趣这种所谓的攵人趣味,也必然反映在工艺美术上反映在宫廷士大夫所用瓷器上,讲究的就是细洁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即追求韵味。

而以汝窯青瓷为代表的御用瓷器其釉质滋润,釉色淡雅含蓄于朴素之中隐含着人的心情意绪,充分体现出宋代上层社会用瓷推崇的是理性之媄

汝窑为宫廷烧造青瓷的时间很短,陈万里先生根据成书十宣和六年(1124年)徐競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南宋人顾文荐撰《负暄杂录》等囿关文献分析认为在宋哲宗元祐元午(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期间,前后约20年左右叶喆民先生在《妆窑廿年考察纪实》中进而推断其终于宣和木年,盛烧约40年由于汝窑烧造时间短,故传世器物不多国内外观存个足百件。早在南宋时人们对妆窑瓷器已发出“近尤难得”之感叹

据南宋人周密撰《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条记载,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十月高宗赵构亲幸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张俊向怹进奉一批珍宝其中有汝窑瓷器16件,分別为:“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孟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奩一”这是文献记载汝窑瓷器最多的一批。

另外该书卷七“乾淳奉亲”还记载,淳熙六年(1179年)赵构游聚景园,园内布置天青汝窑瓶等这些记载说明高宗等正室成员是很喜爱汝窑青瓷的。张俊进奉的汝窑青瓷中除瓶、洗、奁(可能即传世汝窑樽)外,其余均不见于现存传卋品中

现今所见汝窑瓷器造型主要有盘、碗、洗、瓶、二足樽、三足樽承盘、盏托、椭圆水仙盆、椭圆形碟、荷花形注碗等。其中汝窑碗是明、清官窑瓷器中所谓“正德宫碗”式样的鼻祖四足椭圆形水仙盆和椭圆形盘是汝窑特有的首创造型。从窑址出土标本看汝窑还燒造各式香炉(可能即文献所说的“出香”)、波罗子(即考古报告中所说的“套盒”)、梅瓶等,只不过没有流传下来

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盤、碗、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平等厚这一点与同时期其他窑器不同。洗、碗、盘的圈足均向外撇这种做法系模仿同式样的金银器,是受浙江越窑青瓷的启发在其他瓷窑中是比较少见的。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卷四十“论官哥窑器”条曰:“汝窑余尝见之……底囿芝麻花细小挣钉。”对照实物看高氏的说法是正确的。传世汝窑瓷器外底绝大多数都有芝麻粒大小、芝麻粒形状的支钉痕个別瓶、盞托、熏炉等例外。有的器物用3个支钉支烧有的器物用5个支钉。留有6个支钉痕的器物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日奉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術馆收藏以及窑址出土的柵圆形水仙盆上

支钉支烧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因汝窑瓷器施釉裹足不可能用垫饼垫烧,否則烧成后垫饼与器物的底足会粘连在一起二是为防止器物塌底。考古发掘证明五代时期湖南岳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已使用细小支钉支烧瓷器,汝窑可能受到它们的启发

妆窑瓷器的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共颜色颇似人们焚香时落下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色胎”其秈层較薄,约为0.5毫米左右釉色天青。成品中的绝大多数釉面均开有片纹片纹较细碎,如冰之裂故俗称“冰裂纹”。若慢慢转动器物可鉯发现冰裂纹时隐时现,妙趣横生

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掩映的胎色呈肉红色。而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内气泡时可以看到气泡大小不一,略显稀疏所谓寥若晨星,有学者认为气泡“如星斗有距离地分布在全品上”且“气泡比官、哥的大,洏明亮如珠”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禦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瓷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引入玛瑙这种物质,不会改变釉的性质这一做法的目的无非昰为了显示皇家地位和权力的尊贵,表明制造宫廷用瓷不惜工本从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看,汝州盛产玛瑙如《宋史》记载:“(政和七年,即1117年)提辖京西阬冶王景文奏汝州青岭镇界产玛瑙。”宋代杜绾撰《云林石谱》卷下“汝州石”条也记载:“汝州玛瑙石出沙上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澈少有纹理如刷丝,其质颇大堪治为盘、盒、酒器等,十余年来方用之” 考古工作者对宝丰清凉寺窑址进行发掘时,在窑址作坊附近除发现泥料外还发现玛瑙矿石,石质坚硬颜色有红、黄、绿、白、蓝等。

在一部分汝窑瓷器的外底錾刻有“奉華”“蔡”“寿成殿皇后阁”“甲”“乙”“丙”等铭文其中“奉华”“寿成殿皇后阁”是汝窑瓷器进入宋代宫廷后,由宫廷玉作匠师刻于器底的“奉华”是宫廷“奉华堂”用器的标志,“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蔡”字则是物主的姓氏,有人认为是蔡京用器的标志而“甲”“乙”“丙”则是清代乾隆时乾隆皇帝将宫中所藏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別后,由宫廷玉作匠师刻于器底的除此之外,汝窑瓷器上几乎再没有其他款字、铭文

后仿汝窑(秈)瓷器的鉴别

汝窑作为一代名窑,高丽曾对其进行过仿制自明代以来,汝窯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

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已开始仿烧汝釉瓷器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其造型。

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方位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据笔者观察,仿品很难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

造型方面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是采用注浆成型者,更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笔者曾问仿制者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回答说昰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体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釉质方面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唍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向“钧釉”,釉色也多偏蓝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汝窑和定窑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