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三叉神经痛痛怎么治疗 lol

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身体莫名其妙出现疼痛,自己又无法直接判断出原因,让人既困惑又无奈。但其实只要出现疼痛且症状长期存在,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疼痛。那么,慢性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患上了慢性疼痛又该如何治疗呢?

什么是慢性疼痛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杨支雄介绍,急性疼痛是症状,而慢性疼痛则是一种病。疼痛一开始只是身体受到伤害所发出的警告信号,一旦疼痛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属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需要服用合适的镇痛药物积极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使疾病加重,还会影响食欲、睡眠和情绪,甚至导致病情的恶化。慢性疼痛类疾病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癌症痛、偏头疼、腰背痛、关节炎痛等。

对于不同病因的慢性疼痛,治疗要有针对性。以三叉神经痛为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杨利军介绍,三叉神经痛有“天下第一痛”之称,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甚至风吹等都有可能诱发疼痛发作。三叉神经痛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中的开颅微血管减压术具有高效、复发率低等优势,但“开颅”意味着风险高、费用高,尤其是一些有全身性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更加不适宜。

值得注意的是,据《北京日报》报道,慢性疼痛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000万人至2000万人的速度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更易产生疼痛,而不少患者用“秘方”“特效药”来治病,导致病情加重。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刘延青提醒患者,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是缓解病情、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身体各部位的疼痛一直是人们的困扰,很多病人缺乏意识,在医院挂错号的现象也经常可见,那么哪些疾病应该找疼痛科呢?

南阳医专一附院疼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吴应举说,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长期的局部疼痛会形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症或中枢性疼痛,使普通的疼痛变得非常剧烈和难以治疗,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或危及病人的生命。长期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交功能,而且还影响到其家庭乃至社会。为所有疼痛患者提供治疗,是各国医疗服务的共同目标。疼痛科的医护人员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顽固性疼痛,为患者创造无痛轻松生活。

1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截肢后痛,截瘫后痛,外周神经卡压痛,手术后或外伤后神经痛,中风后神经痛。

具体表现为:身体某部位(神经支配区)阵发痛、闪电痛、灼烧痛、针刺痛、触摸痛、麻木痛、椎扎痛、重压痛等。

2头部痛:舌咽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不典型面痛,鼻咽癌痛,中风后痛

表现为:头、额、眼眶、牙齿、腭、脸、舌、耳朵等一个或几个部位无原因的阵发性闪电痛、烧灼痛、针刺痛或持续性隐痛、酸胀痛基础上阵发加重、可伴流泪、流涕。

3颈椎病:分6大类型:神经根型,颈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

表现为:枕、顶、臂、肩、胸或背痛、或手、臂麻木,或头晕、耳鸣或无原因的打嗝、恶心、心悸、出汗、呼吸紧束感,或走路无力、大便无力或踩棉感,或咽喉、食管有梗塞异物感等不适。

4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腰椎间隙炎,

腰椎终板炎,腰椎不稳引起的腰腿痛或麻木

表现为:腰或腿久坐痛、久站痛、久走痛或麻木

5腰腿痛:腰椎压缩骨折痛,椎管软性狭窄痛,腰腿肌筋膜痛,腰椎退行性痛,骨质疏松痛,外伤后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疼痛

表现为:腰腿持续痛,转身或弯腰时痛,半夜痛,起床痛,下地痛,久坐或久走痛等。

6关节痛:关肩周炎痛,膝关节痛,脊柱小关节痛,骶骼关节痛,踝关节痛,创伤性关节炎痛,痛风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关节炎痛等

表现为:关节部位痛、动作痛、启动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或红、肿等。

7脊柱源性疼痛:颈、腰、胸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综合症,椎体不稳症,骨质疏松症,后腹膜刺激症,椎体转移癌,骶管或神经鞘囊肿,强直性脊柱炎等

8 不明原因头痛、腰痛、肢体、腹、胸、会阴痛

表现为:身体等不明原因痛、以牵扯痛、放射痛、烧灼痛、针刺痛、持续痛或夜间痛为主。可伴有皮肤麻木或肌肉无力,曾经有碰撞、外伤或手术史。

9 癌性疼痛;原发癌痛,转移癌痛,癌症治疗相关痛,癌症伴发其他疼痛

表现为:已诊断有癌痛史的同时或以后,病变局部或远部出现疼痛。以及不明原因的突然痛、持续痛、夜间痛、局部痛、深部痛、伴有局部肿胀等疼痛。

10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损伤后痛,糖尿病神经痛,免疫性疼痛,雷诺氏征,多汗症,红斑性肢痛症,帕金森病痛,中风后痛,抑郁症等

表现为:身体某部位特别寒冷、灼热、瘙痒、轻触痛或风吹痛,无原因的异常出汗、睡眠差、心悸、头晕、耳鸣。

疼痛科常用治疗方法有哪些?

1营养神经药: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或甲钴胺、腺苷钴胺)等。

2改善微循环药:扩血管药、活血化瘀药等。

3镇痛药:非甾体类,阿片类,局麻药,抗癫痫类,抗抑郁类等。

1 传统医学治疗,如膏药、热敷

3中、低频脉冲电流疗法

1颈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

2颈腰椎间盘臭氧溶盘术

3颈腰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

4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5 三叉神经周围支射频热凝术

6 周围神经,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调节术

7 癌痛(椎管内连续镇痛,周围神经射频热凝术)

说到神经阻滞,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封闭针?

“封闭”一词在国内流传甚广,是正确的医学术语吗?经常有医生为此争论。“封闭”一词是在五十年代产生于国内的,那时由于和国外的学术信息交流很困难,难以了解国外的正确的术语,是可以理解的。时间长了,也就被叫习惯了。但时至今日,还是提倡使用正确的国际通用的医学术语为好。就好比将"腹痛"称为"肚子疼"一样,虽然没什么大的错误,人人都能听懂,只是由医生的口中说出来,使人感到不规范。许多非疼痛治疗专业医生,甚至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热心于在疼痛点、穴位或神经末梢处注射多种药物来缓解疼痛,他们自称为"封闭疗法"。有的在注射液中加入少量局麻药物,有的则不加入。有的医生在局部注射的药物种类繁多,例如在注射液内加入抗生素、动物血液制品、动物脏器制品、中药制剂、抗免疫制剂、抗肿瘤药物。

由于长期大剂量注射皮质激素,会诱发产生高血压病、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骨质疏松,以及肥胖、内分泌失调等其他不良反应。而且这些并发症可后遗很长时间,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长期痛苦。因此,人们常常谈“打封闭”而色变,也是有其原因的。

什么是神经阻滞注射治疗呢?

疼痛医学中最常用的诊疗手段之一“神经阻滞”疗法是专业医生将药物注射到患者病变或病变相关部位的神经周围,其中的局麻药可阻断伤害性刺激的神经传递,使神经处于半休眠状态,从而激活了神经系统内部及其支配区域的积极的自我调整和自我修复,再加上其中的一些神经营养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该治疗具有微创、用药量少等特点,使患者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疗效。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我们还会注射其他药物如医用臭氧、透明质酸钠等,这些更和“封闭”不搭边。所以,现代的治疗方法叫做“注射治疗”,而不是打“封闭”。

封闭注射治疗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不宜过饱。沐浴或用温水洗净患处,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应通知医生。

2.治疗时若有头晕、恶心、心慌或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3.有时治疗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加重现象,此为药物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内减轻至消失。

4.治疗后局部及相应部位可出现麻木、发热、出汗、感觉异常等反应,此为药物之正常反应,几小时候可消失。

5.治疗后应遵医嘱休息20-30分钟左右经医生同意后方可离院,治疗后48小时内不沐浴。

6.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剧烈运动,保持注药处皮肤48小时清洁干燥。

7.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请在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几个方面:1、腰椎间盘的老化退变是基本因素;2、腰部的外力损伤;3、腰椎先天发育异常;4、突然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所以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长期久坐办公室的脑力工作者、孕妇以及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缺乏运动的中老年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

腰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肯定不是腰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感觉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麻痛,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时疼痛症状好转。这个时候你就有必要到正规医院就诊,让疼痛科医生给你先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可以行CT或MRI检查。如果你的症状和医生检查的结果与你做的CT或MRI检查相符合。那就可以确诊你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任何一个环节不相符,就不可以草率诊断你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开展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我院开展的治疗方法大体来说有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在选择治疗时,医生根据病人的患病时间、病情轻重、病人需求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对于症状轻,发病时间短的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如口服中西药、牵引、推拿、外用膏药、小针刀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对于应用保守治疗无效,症状重、病史长、或并发椎管狭窄,甚至出现马尾神经综合症的患者可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此方法费用低,痛苦小,恢复快,风险小,并发症少。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预防呢?

对于任何疾病,我们都知道“预防大于治疗”的道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退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腰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做伸腰、挺胸活动,必要时使用宽的腰带保护腰椎。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弯腰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进而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只要我们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腰部保暖,适当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就能很好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在此也提醒广大朋友们一旦患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疼痛科就诊,根据病情及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原标题:3次挣扎在”死亡线上“,10岁女孩无畏颅咽管瘤

一次次挣扎在“死亡线上”

右侧颞底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明确诊断为颅咽管瘤。

因肿瘤复发,行冠切右额开颅肿瘤切除术。

患儿无明显诱因头晕2个月,加重2周,外院MRI平扫+增强提示:左侧CPA区占位。

阳阳妈妈说:“孩子前两次手术,我们都是跑到北京去做的,路途遥远,为了孩子的病,没有办法。不过现在北京的专家在重庆三博江陵医院常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们'看病难'的问题。”

患儿到院后,经过详细地检查,诊断为:左侧CPA区颅咽管瘤,鞍上池占位病变,拟通过手术治疗。

2018年8月9日,由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专家、常驻重庆三博江陵医院的孙玉明主任主刀,李云主治医师为助手,在静吸复合麻醉下为患儿进行左侧CPA入路开颅CPA区颅咽管瘤切除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患儿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

出院前复查头MRI增强

1.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或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2.视力视野障碍。肿瘤压迫视交叉可有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及双颞侧偏盲;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视盘水肿,晚期可见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视野向心性缩小。少数肿瘤向前颅窝发展而出现Foster-Kennedy综合征。

3.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干燥及第二性征不发育等。因压迫下视丘可有嗜睡、尿崩症、脂肪代谢障碍(多为向心性肥胖,少数可高度营养不良而呈恶病质)、体温调节障碍(体温低于正常者多)等。

荣誉:北京三博神经外科专家、医学硕士。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余篇。参与编译2部神经外科专著。担任全国显微神经外科学习班带教工作。承担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烟雾病的外科治疗》。课题“颌内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巨大、蛇形和巨肠型动脉瘤”获2016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颅内及脊髓肿瘤:脑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后颅窝肿瘤、脑转移瘤、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脊髓肿瘤、脑积水等的诊断及治疗。

脑血管病:烟雾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畸形、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等的外科微创治疗。

功能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等。

毕业于湖北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垂体瘤、听神经鞘瘤、颅咽管瘤、胶质瘤、脑膜瘤)的诊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叉神经痛怎么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