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合污成语故事读后感的读后感

  【成语故事典故】战国时期,孟子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十分厌恶“乡愿”,万章不明白乡愿是什么人。孟子说乡愿是乡里那些八面玲珑、惯于奉承讨好别人的老好人,也就是“好好先生”,他们“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骨子里很坏,让人厌恶。
  【出处】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孟子·尽心下》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相近词】同恶相济、狼狈为奸、随俗浮沉
  【相反词】泾渭分明、洁身自好
  ◎在这里既表示了他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气节,也表示了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
  ◎左派领袖"汪精卫与蒋介石早已同流合污,7月15日也在武汉掀起"分共"事变,公开背叛革命。

正音:同,不能读作“tònɡ”。

辨形:合,不能写作“河”。

辨析:见“随波逐流”(923页)。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出处: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解释: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示例:此数贼者,同流合污,败坏国政。(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语故事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