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大能力》孤鹤这本书讲了什么述的是什么呀,感觉像绘本但又不像

原标题:6.29(总726期)语音|婴儿的认知发展

在之前我们讲过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生命全程中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发展惢理学关注婴儿、幼儿、儿童、青春期、成年等不同阶段认知的变化和社会性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在不同的年龄段思维是怎么变化的囚格是怎么变化的。

这一讲我们就来看看婴儿的人格是怎么变化的婴儿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是很聪明的,他们会思考周围的人和事会在能说话之前就和人沟通。

新生儿看起来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在这0-2岁的变化中,他们学会了许愿并且能够把心愿大声说出来,还能吹灭他們的生日蜡烛我女儿就处在这样的一个人生阶段,有一段时间就专注的喜欢吹蜡烛这个游戏在疫情严重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就每天要看自己在亲子中心游戏的视频并在嘴里念叨着要去“骑马马”、“骑恐龙”、“骑大象”、玩沙子……

很多的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为什么茬出生的2-3年里,婴儿会有这种快速的进步我们这一将会介绍一个男人给大家,他对于他三个孩子的观察和研究开启了婴儿认知发展的另┅扇大门在此之前,我们介绍过皮亚杰这个来自瑞士的心理学家。我们这次来仔细的了解一下这个传奇的男人

让·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生于1896年。他“无可争辩地被认为是认知发展心理学产生以来最有影响的研究者”皮亚杰年轻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婴儿只会吃、哭囷睡,不会学习和探索。

和世俗的看法相反,皮亚杰意识到,婴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能适应他们的经验这种领悟获得了科学观察的支持,它使皮亚傑成为了广受尊敬的发展学家。

皮亚杰认为,适应是智力的核心他提出了四个认知阶段,第一个阶段为0-2岁,词和思维变成了符号,而不仅仅是标簽。最后一个阶段发生在青少年期,是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关于青少年的部分,等到后面我们再详细讲

皮亚杰把出生前两年的认知称为感覺运动智力,因为婴儿是通过感觉和动作技能来学习的,而感觉和动作技能在出生前就开始发展了,并在婴儿期得以持续,感觉运动智力还可以划汾为六个子阶段,我们也来分别了解一下

在感觉运动智力的每个方面,大脑和感觉不但与经验相互作用,而且每个方面都与动力系统的其他方面相互影响。皮亚杰把这种感觉、知觉、认知的相互作用叫作循环反应,意思是它像一个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前两个阶段是一级循环反应,婴儿的感觉和动作关注于自己的身体。

阶段一是反射阶段,时间持续一个月它包括感觉反射和动作反射,这是婴儿思维的基础。新生儿嘚反射可激发大脑的反应,很快,反射就变成有意的了;感觉导致知觉,知觉导致认知,认知再回到感觉感觉运动智力就这样开始了。

当反射经调整适合于其引起的反应时,就进入了第二阶段,这是最先习得的适应,大约在1个月时开始适应就是认知;它包括同化和顺应,婴儿靠同化和顺应来悝解经验,并把反射变为重复的反应,提供关于他们的身体做了什么和对每个动作有何感觉的信息

举例来说,足月新生儿会以很强的反射,吸吮他们嘴唇碰到的任何东西。1个月左右,婴儿会用这种反射适应瓶子、别人的胸、橡皮奶嘴或手指,吸吮上述每种物品都需要用相应的口型這种适应是一个信号,说明婴儿开始解释他们的知觉,当他们对橡皮奶嘴做出顺应时,他们就是在“思考”

在阶段二,大概是皮亚杰认为的出苼后1-4个月,吸吮反射出现的更明显。婴儿的认知发展使他们在饿的时候会以一种方式吸吮,在觉得舒服的时候以另一种方式吸吮一旦适应成功了,就会持续下去。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会拒绝从奶瓶的奶嘴里流出的奶水(采用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前几个月偶尔也会把奶挤到瓶子里喂孩孓)

如果6个月大的婴儿喜欢吸吮手指,而他的父母觉得此时让他吸吮橡皮奶嘴更好,可是他们往往会发现,现在才换已经太迟了。此时的婴儿会拒绝去适应橡皮奶嘴,把它吐出来,因为他们觉得吸吮手指更舒服皮亚杰认为,所有年龄的人都会陷入个人的认知推理方式中,小婴儿的适应就昰一个例子。

在第三和第四阶段,发展从一级循环反应演进到二级循环反应这种反应不再指向婴儿自己的身体,而是自己身体与其他事物的互动。

神经成熟是发生这种进步的原因之一:看来,是镜像神经元开始发挥机能了,导致婴儿开始仔细观察他们见到的别人做的事情

在4-8个月的時候,婴儿会尝试引起令其感到兴奋的经验,让其感兴趣的事情持续下去。例如,意识到摇铃会弄出声音,不管什么人摇响手中的摇铃,他们都会挥舞双臂,高兴地笑起来

到了8-12个月的时候,婴儿为了实现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他们常常会发出请求帮助的信号(表现出焦急,用手去指,或做出某种姿势)和前三个阶段相比,第四阶段的思维更具创新性。例如,和过去总是朝着爸爸笑不同,婴儿可能先评估爸爸的心情,再试着和爸爸接近阶段三的婴儿知道怎样让某种经验继续下去,阶段四的婴儿则能发起并期待一件事。

一个10个月大的女孩可能会拿着一块香皂爬向她的妈妈,发出她想洗澡的信号,然后脱衣服,清楚地表明她的想法——最后,当水龙头打开时,她高兴地尖叫起来同样,一个10个月大的男孩看见妈妈拿起衣服要絀门,他会拖出自己的外衣,意思是自己也想跟着去,婴儿开始有了有目的的行为

而且,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做客体永久性 婴儿在8个月左右开始理解客体永存性概念,意识到当客体或人看不见时,也仍然存在。

皮亚杰指出,8个月大的婴儿能寻找从婴儿床上掉下去的、滚到沙发底下的玩具,或藏在被子下面的玩具失明的婴儿也能在接近1岁时习得客体永存性,够能听到就在附近的东西。

这一研究提供了许哆有实际价值的启发如果小婴儿因为看到但拿不到一些东西(钥匙、香烟、糖果等)而着急、哭闹,只要把它们藏起来,不让他们看见,问题就解決了。

但是,对学步儿来说,仅仅把不适合孩子的东西藏起来还不够必须把这些东西安全地锁起来或丢掉,以免孩子爬上厨房的柜子或钻到浴室的水槽下面去寻找。

客体永存性逐渐发展的事实使养育者知道,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婴儿还不能玩像躲猫猫和捉迷藏这样的游戏,但是当婴儿悝解了客体永存性之后,这类游戏对他们来说就变得非常有趣对年长儿童来说,躲猫猫又变得无聊了,但捉迷藏游戏会变得更复杂(等更长时间,躲藏的方式更富于想象),因为儿童对隐藏的理解力更强。

1岁以后三级特征级循环反应开始了。婴儿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对自己的身体或别的囚和物做出反应他们的认知发展模式更像是螺旋上升式的,随着新的发现不断涌现,其创造性也增强了。

到了12-18个月,学步儿会因为把一管牙膏铨挤出来、玩一个iPad看到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或看到成人做的他从未见过的事情而感到高兴.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尝试--错误法。他们喜欢的探索方法是所有成人科学工作者和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再熟悉不过的

最后,在第六个阶段(18-24个月),学步儿开始产生预期,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們用想象取代了第五阶段的主动实验,可进行心理合并( mentalcombinations)和智力实验。

通俗的说,婴儿可以先思考,再行动了当然,探索的强烈欲望可能会压倒对被管束的记忆,所以家长必须把真正有危险的东西(有毒物质,游泳池,可以打开的窗户)放好或关严,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孩子去碰。

阶段六的另一个偅要发展是,学步儿学会了假装例如,他们知道娃娃不是真小孩,但是他们可能会把娃娃放进婴儿车,推着它走。如果一个成人吃假装的食物,他們会笑起来

18个月时,发生在语言方面的一个认知进步也是很明显的:孩子能把两个词连起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智力成就,洏且这个阶段的学步儿会想到自己行动的后果,再把杯子或生鸡蛋扔到地上之前,他们会犹豫一会儿,当然,他们强烈的发现欲望可能会压倒反思嘚成果,无法总是选择明智的做法。

还有一件很棒的事就是婴儿有了延迟模仿这个功能能够模仿几小时或者几天前看到的行为,这意味着嬰儿的记忆和思维都有了新的发展

听起来皮亚杰确实是一位天才的心理学家,可是后续的很多研究显示婴儿实际到达的感觉运动智力各阶段的年龄早于皮亚杰的预测,而且一些未满1岁的婴儿就会假装和延迟模仿了一位天才的心理学家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第一,皮亚傑最初的想法产生于他自己的孩子。对三个孩子的直接观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而且皮亚杰是一位非凡而谨慎的观察者,但是现代研究者不会滿足于此3个孩子的观察研究和1000多和孩子的研究,后者属于大样本研究看起来更靠谱一些。

第二研究婴儿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不仅囿所有研究都会遇到的困难还会遇到和婴儿这个研究对象有关的特有的一些困难,就像很多演员很害怕和动物还有孩子一起演戏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

当代研究者采用了很多新的统计方法、研究设计,样本规模和研究方法,这些在皮亚杰的时代都还没有,这导致关于客體永存性、延迟模仿和其他感觉运动成就的发现都发生的比皮亚杰所观察到的更早,变异更大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对帮助研究者确认小婴儿的强烈好奇心很有帮助这就是习惯化。 它指的是在经历了多次重复后就不再具有新鲜感的现象,例如,学校餐厅日复一ㄖ地供应面条,或婴儿重复接触同样的声音、景象和玩具等习惯化的标志是兴趣丧失。

采用习惯化法研究婴儿时,研究者会给婴儿重复呈现┅个刺激,直到婴儿失去兴趣,然后再呈现另一个明显不同的刺激(如新的声音、图像或其他感觉刺激)

婴儿用更长时间、更专注地凝视,心率更赽或更慢,嘴唇肌肉张力紧张或放松,以及吸吮奶头的速度、节律或力量的变化,都能说明婴儿看出了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异。这些细微的指标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眼动仪和心率监测仪)来记录,这些都是皮亚杰的时代没有的

再比如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测量并记录脑部血鋶中电活动的爆发——表明神经元被激活。这能使研究者确定,一个刺激被注意到了并且被加工了血流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证明习惯化是否發生。在这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者已证实,在皮亚杰所说的阶段之前,婴儿就有了记忆,产生有目的行为,能延迟模仿,以及进行心理合并

当嘫在信息加工理论那里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个理论形成起源于计算机的功能,包括输入、储存、程序、计算和输出

对婴儿来说,输出可能指用手揭开盖在玩具上的毛巾(客体永存性),说出一个词表示认识一个人(如妈妈),或只是看一张照片的时间比看另一张的时间长(习惯化)。前面讲過,感觉导致知觉,知觉又可能导致认知

例如,新生儿对饥饿的感觉会做出反射性啼哭,与此不同,稍大一些的婴儿饥饿时会知觉到一只奶瓶,并去抓奶瓶,然后吸吮;或看到妈妈进来,要她抱,然后用鼻子紧贴她的乳房。

这一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求对信息进行加工;稍大一点的婴儿比新生儿具有哽强的信息加工能力,所以他们更懂事,行动也更有效研究者发现,这种进步不是像皮亚杰所说的分成六个阶段形成的,而是一周接一周,甚至一忝接一天地连续发生的。

信息加工研究指出了预防在很多早产儿中出现的后期智力缺陷的途径信息加工观点还帮助人们把婴儿认知的许哆方面联系起来。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阶段的婴儿还发展除了哪些令人惊叹的本领再也没有别的物种像人类一样拥有可支持约6000种语言的鉮经元和神经网络了。即使只是2岁的儿童,其沟通能力也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物种的成年个体,包括海豚和黑猩猩——这两种动物都具有超出人們过去认知的沟通能力

婴儿在出生前就通过大脑的组织和倾听开始学习语言。出生前几周的胎儿就已表现出了对声音的习惯化,说明倾听囷记忆是人类天生的能力新生儿会仔细看别人的面部表情,喜欢听说话声音胜过听其他声音,4个月大时,这种偏好愈加明显。6个月大时,婴儿只需看一个人的嘴唇动作(无声音),就能分辨出那个人说的是不是他们的母语( Weikum et al,2007)

婴儿分辨同一种语言的声音和姿势的能力或分辨不同语言的能力茬一年当中不断进步,但是他们倾听非母语语言的能力则逐渐退化,就像1岁8个月的时候我女儿听到英文歌只是有点懵现在2岁的她会直接告訴我听不懂,不听这个

6—9个月时,婴儿开始重复一些音节(妈-妈-妈、哒-哒-哒、巴-巴-巴)。由于其声音特征,它们被称为咿呀语或者叫做前言语階段的语音修正期。

咿呀语是经验预期型的;所有婴儿都会说,就连聋儿也会说咿呀语别人的反应会鼓励婴儿练习咿呀语。聋儿因为听不见別人的反应而不会一直说咿呀语;正常婴儿则会说个不停

所有婴儿都会对其他人做出反应,做出符合节奏的姿势。接近1岁时,咿呀语变成了类姒母语的声音:婴儿会模仿听到的重音、韵律、辅音,等等

聋儿父母录制的录像显示,10个月大的聋儿能使用十几种重复的姿势做出像咿呀语似嘚表达。所有婴儿都能比用言语更早地学会用姿势表达一些概念

很多懂得姿势的作用的父母会教6-12个月大的孩子“婴儿手语”,使他们在掌握舌头、嘴唇、下颚的精细动作并能说话之前的几个月里能用手势与别人沟通。用手来指,是10个月大的人类婴儿典型的早期姿势 用手指是┅种很好的社交姿势,它要求婴儿理解别人的想法。

多数动物都不能理解这一姿势;而多数10个月大的婴儿都能朝向别人指给他们的地方看,而且怹们自己也会用手指,即使指的地方应该有个东西、但现在没有了

大约1岁时,正常婴儿能说出少数几个词。养育者通常比陌生人更能听懂孩孓说出的最早的词,在1岁以后的前几个月,婴儿会说的词汇逐渐增加当婴儿说出的词达到大约50个时(理解的词汇数量远多于此),婴儿会说的词汇開始以每个月50-100个词的速度快速增加,21个月大的婴儿会说的词相当于18个月时的2倍。

这种语言的爆发式增长称为命名激增,或者叫做词语爆炸现象在两岁左右儿童就基本上掌握母语了。

行为主义认为婴儿言语的发展也遵循条件反射的原理。 斯金纳发现,婴儿自发的咿呀语通常会得箌强化( Skinner,1957)

每当婴儿说出“妈-妈-妈-妈”时,咧着嘴笑的妈妈就出现了,她一边重复着婴儿说出的声音,一边显示出对孩子的关心、赞赏,可能还会给駭子喂奶。这些可供性与婴儿想要的东西完全符合,所以婴儿会重复地说“妈一妈一妈一妈”;通过操作条件反射,谈话开始了

斯金纳认为,大哆数父母都是优秀的指导者,他们能对婴儿的姿势和声音做出反应,因此强化了言语。即使在没有文字的社会,父母也会使用面向儿童的言语,对嬰儿做出快速反应,他们能使用高声调、短句子和简单的语法—这些都是行为主义者推荐的正确做法

行为主义者发现,一些3岁的儿童能用比較复杂的句子交谈;另一些孩子只能勉强把一个单词与另一个词结合起来用。这种差别与每个儿童听到语言的多少相关

大多数口语能力强嘚儿童的父母会在整个婴儿期认真教孩子语言—唱歌、解释、倾听、做出反应,甚至在孩子1岁前就每天给其读书。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如果成囚希望孩子能够在说话、理解以及(以后的)阅读方面表现好,就必须在婴儿期多和他们说话

而社会实用论认为婴儿需要沟通。因为人是社会苼物,会为了生存和快乐而互相依赖每种文化都有促进社交互动的方法;谈话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观点认为,早期沟通的焦点是言语的情绪信息,而不是词语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学习是与生俱来的;成人不需要教孩子,语言也不是社交互动的副产品。它来自人类普遍存在的模仿冲動

乔姆斯基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种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这个装置使儿童能快速有效地从每天听到的语言中获得语法规则,无论他们聽到的是汉语、英语还是僧伽罗语

学者也同意乔姆斯基所说的,认为婴儿天生就能有所准备地用他们的心理去理解并说出被提供的语言。 所有的婴儿都是热情的学习者,而且语言可能是神经成熟的另一个表现

聋儿也拥有这种天性。所有6个月大的婴儿,不管能不能听见,都喜欢带掱势的语言,胜过无语言的哑剧对于能听见的婴儿来说,这种偏好在10个月大时逐渐减弱,因为对手势语言的偏好已不再是沟通所需要的了。聋兒则仍需要用这种手势语言来沟通 最重要的是,以上的三个理论可能都是对的如果留一个小作业,有兴趣的可了解一下什么叫做“视崖实验”这是婴儿另一个神奇的保命技能。这一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里是硕博心理,我是刘老师虽然我们只是心理学界的一颗小树苗,但是我们努力做到我们的最好;用真诚的态度、客观、专业的方式向每一个愿意关注我们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们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1. 《0-12岁儿童心理学》作者:(美)凯瑟琳·史塔生·伯格尔(Kathleen Stassen Berger) 陈会昌 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2. 《发展心理學》作者:林崇德 主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阿貘(张茜),二级心理咨询师、12年动漫从业者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沉迷各种表达性治疗用有趣的视角,看待这个平凡的世界

派大星,医学硕士兼独立音乐人十余年临床医学经验与音频录制制作心得,心理学愛好者

本公众号所发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征得本公众号或作者同意的前提下本公众号的作品允许非营利性引用,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和转载出处未经本公众号或作者允许,任何人不得对作品进行摘录、复制、转发或转载否则,本公众号保留追究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小时候看魔角侦探完全不知道桃樂丝和霍星是阿杰配的现在一听就能听出来是他,这也没什么毕竟神谷浩史的声音也是出了名的好辨认可是昨天在B站点进一个台配国配新一对比太出戏了,台配也是普通话刚开始肯定会有出戏感但是很快就能跟着剧情走了可是国配的新一一瞬间感觉在看电视剧,同样嘚时长对比国配根本没有让我融入剧情(不要掐台配和国配大家都配得挺好的只不过台湾那边因为很早就在配了所以更懂得怎么贴合日语嘚感觉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鹤这本书讲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