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除了汉人外普通的满族人和蒙古人在清朝可以参加科举吗?有满人和蒙古人在清朝参加科举吗

好多方面,1000年以前的咱先别说,就说1000年之内的别管是明朝汉人还是清朝满人:

1金国时候每三年到蒙古草原抓奴隶

2明朝时候对蒙古人赶尽杀绝退回蒙古草原

3清朝时候更是修庙减少蒙古人口

4让蒙古民族分裂(外蒙古和内蒙古)

6中国人到边境连蒙带骗的骗蒙古人(蒙古人眼力从来不容小心眼的人,你看看蒙古人的豪爽大气就知道了)

8到蒙古国的汉人言行以及素质各方面蒙古人都接受不了

9在国内某些汉人更是要吞并蒙古的想法更是狂妄自大

10国内某些汉人看不惯蒙古人

种种迹象表明别说蒙古国人,就连内蒙古的蒙古族都看不惯汉族,这已经不是国际关系而是种族关系,蒙古人恨中国人和中国人恨日本人一样,或者更深。

满清怎么对付蒙古人了?你说和亲、绥靖、征讨、还是提高政治待遇、藩属自治、分化治之?

其实你追根溯源查一查满清和蒙古的整个历史纠葛,也就明白了它对待蒙古人的政策的前因后果。

满清对蒙古各部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也是既要拉拢又要防范。总的来说可以说是更亲密一些,但这完全不能类比到汉人头上。清朝对汉人肯定是更加防范一些。团结蒙古统治汉人,和蒙古团结色目人统治汉人,一个意思。当然是以它自身的利益做考量了。

原标题:晚清满人最后的中流砥柱,本可与袁世凯抗衡,结果被一小兵砍了头

在清朝晚期,汉族大臣开始崛起,如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当然还有最后将爱新觉罗氏逼退位的袁世凯。如此之多的汉族大臣占据高位,难道满族大臣此时就没有能人了吗?

当时清朝已立国两百多年,相比于以前,满族大臣们的能力和实力确实已经衰弱了很多,但也还不至于没有能与汉族大臣分庭抗礼者,出身正白旗的托忒克·端方可以说就是晚清满人中最后的中流砥柱。

端方,咸丰十一年(1861年)出生,这一年正好发生了辛酉政变,慈禧联合奕?,扳倒了顾命八大臣,正式上台,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而此时袁世凯也已经两岁了。

端方小时候被过继给了伯父桂清为嗣子,这点和袁世凯很像,他小时候也被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1882年,端方由荫生中举人,“入赀为员外郎,迁郎中”,1898年升任直隶霸昌道。

端方长于见风使舵,光绪开展戊戌变法时,一天连上三道奏折支持变法,变法失败后立即转投慈禧,进《劝善歌》,受到慈禧赏识,被赐三品顶戴。

端方正式发迹是在陕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任上。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人西逃,在陕西躲了一年多,被端方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回京后就将其提拔为了湖北巡抚,第二年又升他为署理湖广总督。至此,端方开始走上人生巅峰,成为全国八大总督之一。

端方虽是被慈禧信重的满族大臣,但他为人做事并不守旧,任职湖南巡抚时,曾半年就创建了80多所新式小学,在江苏巡抚任上还曾送20多名女子到日本学习师范教育,轰动江南。

也正因为端方思想开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绍英等人被慈禧派去西方考察宪政,史称“五大臣出洋”。回国后,端方就升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成为满族大臣中唯一能与袁世凯抗衡之人。

1908年11月,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上台执政,他第一件事就是将袁世凯的直隶总督之职革除,杨士骧接任几个月后突然暴卒,然后就让端方坐上了这天下第一总督之位。结果端方自己却不给力啊,刚做了直隶总督一年,就在慈禧出殡时因拍照吓到了隆裕太后,被罢官。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端方被起复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同年九月率新军从汉口入四川,去平定川湘鄂“保路运动”。哪知端方刚走没多久,武汉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武昌起义,全国各地新军哗变,纷纷宣布独立。

当时端方刚走到四川资州(今资阳),他当即选择停下观望局势。11月27日,端方手下新军也选择了起义,在一片混乱中,端方和弟弟端锦被新军军官刘怡凤手下一小兵刺死,头颅也被砍下装入在盛有洋油的铁盒里,连夜送回武汉游街示众。

端方死后两个多月,清帝溥仪退位,清朝正式灭亡,袁世凯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古人在清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