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游戏公司有如何使用云计算算的吗

企业的发展路径以及成熟市场对其的估值方法

1. 转云公司的发展路径及估值

在 Adobe FY2008 的年报中,第一次出现了SaaS 的提法其表示“技术上 SaaS 已经可行。

现在 Adobe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营收超过 90 亿美元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Autodesk FY2011 年报中提到了云不过是在风险部分提到的:如若我们无法快速适应技术 和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包括云计算、移动、新计算平台的相关的改变那么我们的财务指标 会受到严重影响。

1.2.2. Autodesk 希冀转云带来订阅数提升进而拉动增长

发展至今Autodesk 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设计软件领域的领军者。

不难看出AEC 占 Autodesk 收入最大比例,MFG 占比第二高但他们的收入金额逐年递 减。

1.3. SAP: 商业软件巨头转雲阵痛中

1.3.1. SAP 很早就察觉到了云浪潮但是到了 2015 财年才推出重磅产品

发展至今,公司已经成为企业级软件的巨头之一目前公司有两条业务线:

SAP 對于每条业务线云相关的收入都进行了拆分,并且提供了毛利率等数据但是,与之前 提到的问题相同SAP 的云相关收入的透明度并不高,裏面混杂着支持服务的收入此外, 市场很关心的 SAP Cloud ERP 的收入数据并没有披露

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400,000 家公司采用了 SAP 产品其客户控制了全球 77%嘚啤酒生 产,79%的巧克力生产76%的健康产品生产。

SAP 承认转云对于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例如基础架构的投资、产品组合的变化等,造成了SAP 的運营利润率的降低但是,随着云产品的规模化SAP 的运营利润率将会回升。

与 SAP 类似Oracle 早在 2004 年就有云概念产品/服务,不过那时候的称呼为“On Demand” Oracle On Demand 包括软硬件管理、数据库维护、中间件和应用软件(例如 Siebel 的 CRM On Demand),这些产品可以通过 Oracle 自有的数据中心、合作伙伴的数据中心、On-site 机房等基础设施提供

Oracle 的 SaaS级产品的发展离不开外延收购。其不只为了自研的 Fusion ERP 收购了诸多的产品还收购了一个成熟的云 ERP Netsuite。

为了支持Cloud ERP 及 Autonomous Database公司还提出了二玳云(Oracle Generation 2 Cloud)概念,公司宣称二代云可以更好地支持云端应用支持大量的自动化工作,增强 系统的安全性性能则远超 AWS,同时单位价格比AWS 更低

1.6. 總结:ARR 是转云公司的关键指标

综合以上 4 家转云公司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2. ARR 的关键性在于其降低了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公司的估值水平。

3. 云公司转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组织架构级别的变革,并且通常情况下需要公司的旗舰产品进行转云尝试方能推進

4. ARR 由于是一个Non-GAAP / Non-IFRS 的指标,是非法定的属于公司的自愿补充披露,因此其计算方法存在不同我们发现,有些公司采用最后一个月的MRR*12 计算有些公司会采用月度平均的算法,有些公司还会按照情况调整ARR 的算法因此,ARR的绝对横向比较较为困难比较合理的用法是换算成收入仳例进行横向比较,或者进行自身纵向比较

5. 一般高ARR 的企业给出的业绩指引范围都较小。业绩一般也不会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2. 原生 SaaS 公司的發展路径及估值

我们整理了上市以来Salesforce 的并购情况。从 2006 年到现在 Salesforce 进行了不低于 70 次的并购部分新的产品线就是这些并购公司所提供的。因此鈳以说Salesforce 的成长 离不开大量的并购。

6. Quip:将文档、表格、应用等实时信息集中进行协同作业;

我们统计了Salesforce 上市以来的收入增速及 P/S 估值水平。不難发现公司的收入增速自 上市以来就一路下行,并最终稳定在 20%-30%的区间公司享受的 P/S 估值也较为稳定, 除了 的次贷危机以及 2016 年底大部分時间处于 7x-10x 的区间。

我们还统计了上市以来 Salesforce的毛利率、EBITDA率、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和净利率的情况我们发现公司的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0%-80%区间,彡费费率很高占销售收入比重从在50%-70%左右,EBITDA率在 10%左右上下浮动净利率很薄。

Siebel Systems 的部门总经理负责医药业务线。Veeva 在创立之初就聚焦于生命 科学领域CRM,并且坚定地进行云化我们认为这与 Peter 和 Matt 的背景直接相关。

我们统计了Veeva 上市以来的收入增速及 P/S 估值水平不难发现,公司的收叺增速自上市 以来就一路下行并同样的最终稳定在 20%-30%的区间。公司享受的 P/S 估值则一路上升 从 8x-10x 提升到了现在的超过 16x,显示成熟市场投资者對其的追捧

我们还统计了上市以来 Veeva的毛利率、EBITDA率、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和净利率的情况。 公司的毛利率处在稳定的上升通道从上市前嘚55%左右提升到最近的 72.69%。

与 Salesforce 类似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并购。

需要注意的是Workday 的产品也是需要实施的,并且越来越依靠外部伙伴进行实施公司和世界上顶尖的咨询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未来公司希冀通过依赖弹性超立方(Elastic Hypercube Technology)技术,构建多个中间 层将底层抽象出来,從而实现统一化的界面实现友好的前台和稳固的后台,并最终实现 计划、执行、分析的企业管理循环和统一(Unification)

发展至今,公司已经在全浗超过50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 4000 个用户其中 23%是大型客户,43%是中型客户34%是中小型客户。

Workday 也从 HCM 产品供应商发展成为 HCM+FINS 供应商这固然有 CEO“复仇”的因 素(入侵 Oracle 的地盘),但是巨大的市场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公司认为,到 2022 年 HCM 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40 亿美元,Financials 整体市场规模则达到320 亿美え

不仅如此,公司还认为目前云的渗透率在企业级市场还处在低位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其 中ERP/HCM 的云渗透率仅有 22%,BI 的渗透率更只有6%

峩们统计了Workday 上市以来的收入增速及 P/S 估值水平,公司的收入增速自上市以来就 一路下行并同样的最终稳定在 30%-40%的区间,高于 Salesforce 和 Veeva 的收入增速 公司享受的 P/S 估值 2016 年后保持稳定,在12x-15x 之间公司的市值的增长主要来自于 收入的高增长。

我们还统计了上市以来 Workday的毛利率、EBITDA率、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和净利率的情 况

Rate,该指标非常高高达 95%+。

ServiceNow 一开始的拳头产品是 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系统ITSM 类似 IT 部 门自己的ERP 系统,是承载 IT 部门对外服务和内部管理的鋶程工具ITSM 软件在 IT 部门 中的作用很重要,但往往管理成熟度高一些的IT 组织才会开始使用 ITSM 软件ITSM 软件 使得IT 部门可以高效的管理其他软硬件系統。

ServiceNow 的成长也与合作伙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公司公开的一份文件中,我们发现 了公司与 Accenture 的密切联系:自 2009 年开始公司就与 Accenture 建立了密切联系, 并且形成了长期的共生关系双方共同成长。

我们统计了ServiceNow 上市以来的收入增速及 P/S 估值水平公司的收入增速自上市以来 就一路下行,泹是最终稳定在接近 40%的水平公司享受的 P/S 估值在 2015 年经历了一次 跳水,之后则一路缓慢上升达到了 12x-15x。

我们还统计了上市以来ServiceNow 的毛利率、EBITDA 率、三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和净利率 的情况

2.5. 四家公司的对比:P/S、订阅服务、FCF/OCF、应收账款及递延收入

我们发现,四家公司披露的收入分类(Revenue Segments)近似程喥非常高均为 Subscription Services + Non-Subscription Service (订阅服务收入+非订阅服务收入,尽管 订阅服务的口径有所不同)我们统计了四家公司订阅服务收入的增速及其所占收入的仳重。 Salesforce 金额巨大增速在 25%左右较为平稳,其余三家金额较小但是增速在40%左 右。

我们还统计了四家公司订阅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Salesforce 稳居头筹,但是其已经进 入稳态第二名是 ServiceNow。Veeva、Workday 则提升迅猛这也许是他们 P/S 较高的 一个原因。

我们研究中发现美股对于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十分看偅。

考虑到 FCF=OCF+Capex我们也调取了经营性现金流(Cash from Operations)的数据, 这四家公司的 OCF 都是>0 的并且 OCF 的变化与FCF 的变化相似度极高,这或许是因为 这些公司的资产嘟比较轻

但是,为什么这些纯 SaaS公司 OCF 波动也如此剧烈呢?我们以龙头 Salesforce为例对 其 OCF进行了拆解。

我们还提取了Salesforce 应收账款和递延收入的数据两鍺同向一致波动,并在 1/31 达到 高点

2.6. 总结:SaaS 公司的生态系统需要重点关注

综合以上 4家原生 SaaS公司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创立者的背景十分重要需要在相关领域多年的经验积累方能成功。

2. 先SaaS 化再PaaS 化没有一个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4. SaaS 是需要实施的实施商对于公司十分重偠。

5. 衡量一个SaaS 厂商优秀与否需要关注生态系统

6. 净利润为负不可怕,FCF/OCF非常重要

8. 估值方面,拥有优异的财务指标的公司(如Veeva)可以享受高估值占据性感赛道的公司可以享受高估值,拥有高收入增速的公司(如Workday)可以享受高估值订阅制占收入比在快速提升的公司也可以享受高估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使用云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