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拍戏时的下半身具体化妆成什么样是化妆师说了算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了许多绝世美人,王熙凤说林黛玉的美是“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林黛玉是书中最美的人,她的美也是最难呈现的。陈晓旭将林黛玉刻画得近乎完美,这离不开她经典的造型,古典美人最美的是头发,林黛玉的发型是人物之美中最重要的一个细节。

陈晓旭天生就有一头齐腰长发,黛玉的发型都是用陈晓旭的真发一缕缕梳成

与现在流行的许多古装电视剧动辄采用发套、假发的快餐式化妆不同,87版《红楼梦》中所有的人物发型,都是化妆师用真头发一缕一缕精心地梳出来的,因此,当天要拍戏的演员,都是凌晨三四点就起来梳头。

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化妆造型是“天下第一梳”杨树云的代表作,他也凭借这部剧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化妆奖。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让87版《红楼梦》人物的发型成了永恒的经典。

杨树云特意强调,陈晓旭天生就有一头乌黑浓密的齐腰长发,黛玉的发型都是用陈晓旭的真发盘起来的。

每天化什么装、梳什么头,再配合演员所穿的服装,我对他们的造型已是信手拈来了。很多发型都是有感而发,即兴创作,最后连我都不知梳了有多少款。特别要说的是,陈晓旭有一头到腰的秀发,她的梳妆完全用她的真发梳成。

林黛玉的发型精致而多变,与人物性格、外貌融为一体

林黛玉的发型精致而多变,也保持着一些大体上的一致性,与人物性格、外貌融为一体。对黛玉的发型设计,杨树云说道:

黛玉的发型吸收了古代“百合分髾髻”的式样,又揉进了“反绾髻”的梳法,犹如一朵盛开的百合花。除此而外还采用了“齐眉穗”、“小垂髫”、“步摇鬓”、“两博鬓”来衬托脸型, 表现年龄。黛玉所梳“百合分髾髻”和“步摇鬓”的发型在黛玉进府一集里可以看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杨树云所说的这些发型都是什么样的。

百合分髾髻流行于唐代,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梳的是百合分髾髻。这种发型的梳法是将头发分成两股,每股再细分,经过多次编织绕弯,设计出最终造型。这个发型看上去非常立体和有层次感,显示出了林黛玉未出阁少女的身份,将林黛玉的轻盈可爱、小巧玲珑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反绾髻也是唐朝开始流行的一种发型,样式是将头发反绾在头顶,再梳成成各种样式,如绾成惊鸟欲飞,称“惊鹄髻”。这种发型不让头发蓬松下垂,方便人物活动。感觉头发全部扎起来,显得林黛玉的脸更加小了。

齐眉穗就是垂在前额的齐眉毛的刘海,不长不短,既能修饰脸型,又不遮挡视线,还能将黛玉的两弯最具代表性的蹙烟眉显示出来。

齐眉穗不是齐刘海,要是林妹妹梳着齐刘海那就不空灵了,一点不是“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味道了。林黛玉的齐眉穗更像现在非常流行的空气刘海,薄薄的刘海似空气般轻盈,短俏的刘海装饰在眉间,充满了青春灵动气息。

垂髫说的是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的样子,小垂髫让林黛玉的发型充满了少女气息,经常搭配在旁边的小垂髫, 修饰的脸型更加秀气可爱。

步摇鬓从西晋末年开始流行,是一种有分枝的长鬓,因为会随着人走路时的步伐摇动得名。两博鬓流行于唐宋的贵族妇女中,是一种下垂过耳的鬓发。林黛玉的步摇鬓、两博鬓,也将其脸型修饰的小巧而俏皮。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写晴雯给芳官梳了个慵妆髻:

晴雯因走过去拉着,替他洗浄了发,用手巾拧的乾松松的,挽了一个慵妆髻。

红楼女儿们在平时不出门的时候会梳上一种简单的慵妆髻,黛玉居家的发型应该也是这种慵妆髻。将顶发拢在一侧梳成鬟,头发自然盘旋下垂,扎的松松散散,显得简单而懒散。

汉乐府写大美女罗敷的造型就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倭堕髻源于汉朝的“坠马髻”,是将头发拢于头顶,在头顶中央挽一个发髻,让发髻向一侧偏斜。林黛玉是瘦美人,脸也很小,这种发型更衬托的她脸型小巧。

林黛玉的发型大多是不平衡的,既显示了她孤高傲世的性格,也体现了她在贾府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无依无靠、孤单漂泊。

林黛玉的发型都是以淡雅美为主,少有的一次比较华丽对称的,是元春省亲时的发型,主要是为了突出此次仪式的浓重。对称的发型显得不世俗的林妹妹都规矩中庸了,可见林黛玉平时确实不适合这样对称的发型,这种发型更适合宝姐姐。

与凤冠霞帔的林妹妹相比,还是觉得淡妆发型的林妹妹更美。

在林黛玉病中,尤其是弥留之际,发型则显得病态而凌乱,让人一看便心碎不能自已。

正因为林黛玉的发型是经过了非常注重细节的精心设计,才能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那么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时隔30年回头再看,越看越觉得经典,尤其是与现在流水化的古装造型相比,更能显出其难能可贵。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徐白晓这场戏演得很精彩!接下来,我们拍刑警队专案组组长直接深入虎穴侦查敌情的戏!”以“江口沉银”盗掘案为背景的大型悬疑刑侦电视剧《垂钓者》,正在眉山江口热拍。

8月27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片场探班。扮演剧中重要角色的刑警队专案组组长侯平安的扮演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青年演员徐白晓,正在导演王琳珉的指导下拍戏。

封面新闻记者片场直击:

徐白晓忍着肚疼,坚持认真拍戏

徐白晓拍戏严谨认真,反复背诵研究台词。走机位、试戏、一个脚步、一个细微表情,半点不马虎。他把在北京人艺多年的艺术积累,全部放在了《垂钓者》的人物塑造上。

徐白晓身材高挑,文质彬彬,很有书卷气。他塑造的刑警形象大义凛然,刚正不阿,充满正义感。

片场气温很高,徐白晓因为水土不服,肚子阵阵发疼,额头汗水直流,化妆师不得不隔几分钟就为他补妆。徐白晓忍着疼痛,认真拍戏。

徐白晓是上海戏剧学院优秀毕业生,就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他先后在北京人艺主演过《雷雨》《哗变》《日出》《天下第一楼》《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还拍摄过《大长垣》《杨贵妃秘史》《闪闪的红星》《集结号》《云的南端》等多部影视剧。多年的表演和艺术积累,让徐白晓成为观众喜爱的演员。

作为北京人艺80后演技实力派,徐白晓在片场谦虚又热情。他与剧组关系相处很好,听导演、摄影、灯光师的指挥,让怎么拍就怎么演,把拍电视剧当成电影来演。

王琳珉是一位对艺术很严谨的导演,为把《垂钓者》拍成精品,他一个镜头几乎要求徐白晓反反复复拍六七遍。

“徐白晓的戏,确实演得很好,这个娃儿不愧为是北京人艺功底扎实的优秀青年演员。徐白晓拍片这么多天,没有怪毛病,也没有怪过场,拍戏严谨认真。全剧组都和他配合得很好。”王琳珉向封面新闻记者说,“凭徐白晓这次在《垂钓者》的出色演技,将来的艺术之路一定星光灿烂。”

封面新闻记者现场专访:

徐白晓:把人物演好,是自己的责任

片场换景短暂休息时,封面新闻记者面对面釆访了徐白晓。

镜头下的徐白晓,气质儒雅,英气逼人。谈及这次在《垂钓者》扮演刑警的重要角色,他很感谢片方对自己的信任。

封面新闻记者问:“刚才在片场,看见你扮演的刑警神形兼备、智勇双全,是什么原因让你把这个角色演得这么成功?”

徐白晓微笑着说:“把人物演好,是自己的责任,这是我在北京人艺的长期熏陶下养成的习惯。”

徐白晓进一步说,他和大多数男孩儿一样,从小就梦想当警察,抓坏人,惩恶除奸。这次在《垂钓者》中扮演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侯平安,圆了他的警察梦。

面对这一次机遇,徐白晓坦陈,既艰难又充满了挑战性。艰难,是因为他从未扮演过警察,挑战,则是如何塑造好侯平安这个人物。

该剧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容不得“乱演”,所以徐白晓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

首先,他查找了许多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资料,以及该案结案后诸多电视台制作的真实反映破案过程的专题类节目,从这个角度了解该案的案发、立案、侦破和抓捕的始末,从而了解到办案人员付出的巨大艰辛,以及他们在办案过程中与犯罪分子的斗智斗勇。

接下来,就是通读剧本,捋清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脉络,在剧本中寻找关于角色的相关信息,揣摩角色的性格特征、职业习惯以及音容笑貌。

开机已有半月,在王琳珉的耐心指导下,这个公安副局长的人物形象在徐白晓心中渐渐树立起来。

徐白晓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拍摄工作中,把这个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可信,给观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电视剧《垂钓者》,根据真实大案改编拍摄

电视剧《垂钓者》由霍尔果斯福佑志华影视有限公司、四川省文联、中视罗德(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四川昊天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和危氏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王琳珉担任导演,贾立强任编剧,吴健、徐白晓、赵子琪、董维嘉领衔主演。

《垂钓者》是根据一件曾轰动全国的盗掘文物真实大案改编拍摄的。

2018年6月底,在“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上,500件“江口沉银”文物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包括公安机关追缴回来的珍贵文物。

这件大案曾轰动全国,通过《垂钓者》揭秘破案内幕。

王琳珉介绍,案件人物、线索众多,电视剧将集中展现主角,并通过徐白晓等一批优秀演员,塑造出破案神速的警察群像。

“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吗?”

“你知道他有多敬业吗?”

这个梗,这类句式,几乎经常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评论区内。

以前影哥司空见惯没在意过,因为真的不知道,后来知道了,着实想感叹一句,啥时候,“努力”和“敬业”这么掉价了?!

脸变黑了,剪了个寸头,“敬业精神实属可佳”。

录节目录了一天,“万分敬业”。

接受特效化妆,没有一句怨言,“敬业!”

生日当天拍戏到很晚,“可见她非常敬业”,从白天拍到深夜,从大太阳拍到下大雨,“真是敬业啊”!

站在十几层高楼拍戏,“敬业!”

挨打不用替身,“被赞敬业”。

一个小动作反复拍了十几遍,“努力又敬业”。

等一下,这是不专业吧?

就连守时准时到达片场都能上升到“敬业美德”。

做好本职工作等于敬业,忙碌等于努力,一旦挂上了这两块金字招牌中的其中一个,就是百毒不侵的护身符。

任谁diss,任谁黑,都能超有底气地以此回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每天按时按点上班打卡,偶尔带病完成工作,也敬业也努力吧。

外卖小哥风雨无阻地送外卖,清洁工大叔每天四点多起早工作,医生连着十几个小时做七台手术,累得直接躺地上了。

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大叔,背着沉重的货物,一手拉着绳子,一手扶着货物,弯着腰连路都走不稳。

动不动什么手破了,什么哪儿摔伤了......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后还把它当作敬业。

比起吹什么“敬业”,什么“努力”,重点不应该是你有没有好好完成工作,你这个工作完成的怎么样吗?

拿着与专业水准严重不符的高片酬,要求一大堆,还反过来要导演剧组全部都过来迁就。

独立化妆间,对剧本、导演挑三拣四,然后连住宿标准也必须满足。

确定出演,那就好好演戏吧。

耍大牌姗姗来迟不说,好不容易出现了,心思不花在琢磨表演上头,一来就先抢衣服,不管穿的对不对,漂亮就行。

演员何赛飞有次就在节目上怒批小鲜肉,老演员全到了,整个剧组都还在等小鲜肉。

成龙也提到过,直言对方前呼后拥跟着一大批人,化个妆,拍了两个镜头就好累好累,受不了了。

挨打的镜头,不露脸的镜头,背影镜头,高难度的动作戏......能用替身坚决不自己来。

本人呢,要么坐在片场玩手机,要么立刻不见人影出去跑通告。

演员张光北说自己都演完了,还压根没见过跟他演对手戏的演员,全是替身。

戏是替身演了,台词则依靠后期配音。

包括李雪健、金星、刘涛、舒畅在内的众多演员,都不止一次提到过“数字先生”、“数字小姐”的存在。

不背台词,不研究剧本,直接“一二三四五六七”说完了事,留给配音演员善后。

现在有些演员前期知道后期会有配音,表演时就不太注意自己的语速和发音,甚至不背台词,后期看时自己都愣了。看不到嘴型给配音演员带来很多麻烦。但做我们这一行,就得要能应付这样的问题。——一位配音演员如是说

钱,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赚了,而作为观众的我们,还指不定看到什么所谓的作品。

那到底什么是“敬业”呢?

我们看看饰演容嬷嬷的李明启老师。

当初接演容嬷嬷时,李明启老师是被临时委派去救火的,时间非常紧张。

年过花甲的她,连着几夜不睡,研究分析剧本,一笔一划地在本子上写下来,记住。

陈宝国早年拍电影《神鞭》时,片中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名叫“玻璃花”的独眼龙,因为看不见的那只眼睛看起来很像玻璃花。

由于当时的道具化妆技术还不像现在这么成熟,化妆师找了一个扣子反复打磨,磨成很薄像隐形眼镜一样戴进眼里。

陈宝国老师当时一边戴着,眼泪一边止不住地流,视网膜都被磨坏了。

之前大火的《摔跤吧!爸爸》,阿米尔汗从年轻的摔跤手演到五十多岁的老男人,80%的戏份都是处于肥胖的状态。

他先拍了肥胖的戏份,为此增重28公斤,之后又花了5个月狂减25公斤。

更不必说成龙,他的身体简直一路标记了他的电影作品。

至于那些发个烧、手指受个伤,还要拍照晒出来,一边赚着巨额片酬,一边又要“敬业”人设的,你是真的太贪心了。

真努力敬业的人,从来不觉得那是努力敬业,更不屑于宣之于口。

生活面前,哪个不辛苦,哪个不努力。

真正惨的是,你都这么敬业努力了,怎么还是混成这个样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员拍戏时的下半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