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藩老师相机指导什么意思用的什么相机

原籍香港的摄影家何藩先生去世嘚消息传来在一片口水文中,过曝偶然发现了香港《摄影杂志》对何藩的采访并由此才能得知何先生暗房工作的种种细节。

这些细节往往不被人理解因为只有艺术家才能理解艺术家。对暗房工作现在的人们有两个误解:1,往死里吹;2往死里黑。吹的人主张影调多麼精细数码如何无法达到;黑的人觉得暗房只剩下情怀,不过是一群化学工人

我们不这么认为。暗房不是古典情怀不是化工专业。看似复杂的化学过程早已被现代化所简化。而暗房仅仅是一项工具它和一架钢琴、一只钢笔没有区别。暗房没有秘密艺术才有秘密。

所以我们今天转载《摄影杂志》这篇采访,并以同为暗房艺术家的身份予以加注。理解并加以阐释这是我们认为这是对何先生最恏的悼念方式。

感谢香港《摄影杂志》为我们留下了这份珍贵的访谈

何藩访谈:岁月冲不淡的摄影热情


  来源:香港《摄影杂志》


摄影杂誌:你在新书中重新创作了旧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何藩:我主张不断的尝试、创作、实验。将旧底片重新创作有人或会说我旁门左道,但我想搞搞新意思讲得俗一点,我不想“食老本”早期我以接近画味的摄影风格为主,风花雪月花前月下,而我初得的薄名和200几个奖也是凭沙龙作品获得所以很多朋友会说何藩是沙龙派,但这是知其表面而不知其底蕴

早期我可以说是靠沙龙起家,但我Φ期也花了很大的功夫拍写实摄影用以求真,曝露社会丑恶并刻划民生疾苦。所以我的书也分三部曲第一本是画意,继而写实近期的第三本书则是新派,既非画意亦非写实,而是既有画意又有写实因为即使我不特地运用,这些概念已经在潜意识里蕴酿可以说昰自发的基础。

我这个人很随俗不想被人说我古旧、过时。所以在新作中我将这两者的精华,再加上符合现代潮流的科技和概念性的意象将我几十年的暗房经验,配合现代人Photoshop的惯用方式像是蒙太奇、合成、叠加等,将旧题材翻新在作品中保留旧有精神,但采用新嘚表现方式舍短取长,为作品赋予新的生命达到新境界。

我认为摄影有各种手法和风格只要适合的就可为我所用,不用将自己限于某一派有人问我属于哪派,我也是一笑置之

过曝注: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一切标签、艺术史的负担都是无效的人分门派,艺術并不分相反,艺术的规律甚至可能是共通的标签只是简化的入口,而艺术家本人不应负担标签


摄影杂志:旧作品以新方式呈现,肯定可以为观者带来新鲜感作品用了什么新的处理方式?

何藩:现在做的是比较新但其实也不是我独创的,只是现代影友之间好似仳较少用而已象是Man Ray、Moholy-Nagy等大师都会用很新派的手法,象是底片当正片用以及像Solarization( 曝光过度) 、Reticulation(网状效果)的特殊暗房技巧,他们在一個多世纪以前已经做了而我就再作变化,正片和底片两张重叠用这样既画意又写实又新派。你可以说这样即是混杂而已但我觉得没關系,什么派都不重要作品好不好最重要。

【过曝注:所有技术都只为艺术目标服务。然而艺术目标只属于艺术家个人

《夜幕降临》,摄于 1954 年何藩当时感受到北周文人庾信《哀江南赋》中那种“日暮途远,人间何世”的意境于是拍下这张照片。此照片经过五┿年的考验仍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该作 2012 年在其香港个展《昔日香港》中展出

摄影杂志:除了用新科技处理照片,新作里面有未经計算机处理的菲林照片吗

何藩:我不是只是独沽一味的。我将旧照片拿出来发现重叠之后有新境界的就采用,但我不只在技术上使用噺手法亦有将以往被忽略的旧底片作新的剪裁或加工,去芜存菁二次创作。坦白说我不是厉害到拍的每张都一定成功,我喜欢拍方形的6×6就是因为其易于剪裁。

【过曝注:人人都知道重曝、叠底这些技巧但技巧并不构成艺术。只有在艺术家的指挥下技巧才开始囿了作用。

现在年纪大了发现事物的是非对错美丑好坏标准,会因应时地改变再翻看旧底片,我发现有时拍的当下只着重在主体覺得拍得不好,却忽略了原来照片中旁边的远景、人物拍得更好我相信冥冥中有某种力量,也可以说是缘份过了几十年之后,让我发現照片更好的一面所以奉劝各位,回去将旧底片翻出来可能会发现禾秆冚珍珠。就如这张《School is Over》我本来是想拍电车路的,觉得拍得不恏就没有用到。到了后来发现电车路旁两个小孩子放学的画面更佳就将它剪裁出来,放成浅色做出少许不写实的感觉。

不要以为拍攝街头巷尾就一定是写实街头巷尾也可以是唯美、写意、半抽象,这张绝对不是写实但也不能说是不真实,只能说是无以言之的一种實验性方式广义来说,我在画面上的剪裁选择也可以说是我的创作这就是摄影的妙处。这种作品也很多人买所以各花入各眼,见仁見智

【过曝注:在这张照片中,作者使用了舞台照明般的光线效果如果我们从画面上重建底片,可以看到实际上背景是大量过曝的囿过冲洗经验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会导致所有笼罩在强光中的层次粘连在一起无法分明。在高光中区分出层次就需要在暗房操作中,對高光区大量地加光

但仅仅这样并不够:如果加光过度,会导致后景中的黑灰过重从而无法与前景的黑区分出来,造成光照效果上的混淆对后景细节的过曝区做出何种处理,是黑白摄影中常见的问题也是显现作者功力的问题。

摄影杂志:画面的取舍确实也影响了攝影师传达意念的效果所以一张照片里已经可以有很多个画面让你二次创作。

何藩:那也不一定像人像摄影,可以运用剪裁的变化有限但街头巷尾就可以有很多变化,象是贫富画面的取舍就已经是两个不同世界,任由摄影师发挥而关键就在于标题。有人说靠标题不就承认照片有不足之处,要以文字补充我认为文字是锦上添花。新书的作品《Forget Me Not》在我所尝试的艺术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照片的背景是一九四几年战后的作品,而其中的女子则是五几年时在影楼拍的在半个世纪之后,我尝试把两张照片重叠在一起发现两者可以发展出一个爱情故事。这张作品的意涵来自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我想象新婚少女怀念战乱中的离散以及天人相隔的爱人。

【过曝注:关于底片叠加显影我们的独家文章,已经有详尽的介绍用胶片做摄影,其独有魅力之一就是影像会成为一个實在存在的底版。它并不具有固定的模样对它的发挥,仍然有无限的可能性

何藩先生此副创作,虽然画面上并无十分的新意无法归屬于技术、艺术突破,仍然属于沙龙影像的范畴但对作者而已,其内在蕴含的感情是珍贵并不可代替的。


《勿忘我》摄于 1949 年,洅创作于 2012 年

Forget me not是一种花的名字,中文意思是勿忘我在照片中加入了这个重要的标题,就透露出照片的主题、隐喻让作品犹如凄美的爱凊悲剧。两张作品本来只是普通的人像照和残破的街景但使用蒙太奇、底片叠影,就可以叠出一个故事所以奉劝各位影友,不断的尝試、突破

摄影杂志:摄影除了按下快门的一剎那,后期的黑房处理也非常重要对于你的作品来说,拍摄时的拿捏和黑房技术两方面哪一样较重要?

何藩:两者对作品的重要性几乎是一半一半我很推崇摄影大师布列松,摄影曾被艺术评论家认为不能与其他艺术形式并列就是布列松主张的决定性瞬间(decisive moment)提高了摄影的地位。如布列松等大师认为摄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现场感,拍摄时的决定性时机僦是创作的最顶峰是最完美的人景配合、最高峰的感情表现,并最能真实清晰地曝露事件的真相捕捉了最高潮的一刻。他主张作品在按下快门的一刻已经完成后期再剪裁、加工,甚至加特技已经可以说是不太理想。

【过曝注:没有人有权垄断艺术史任何艺术家都囿自己主张、实践主张的权利。并不是某“大师”说了摄影是什么摄影就只能局限在这一范畴内。

纵观两百年摄影史摄影方法论与本體论已经大量分岔。虽然落实在作品上都是一张照片,但它背后的系统并不相同而不同摄影方法论、本体论之下的技术标准,都是无法直接对接衡量无法互相评价的。

今天已经是21世纪上半直接摄影、决定性瞬间等已有体系,都已在新时代的艺术要求下展现疲态过曝严肃建议读者,不要再对摄影抱有任何既定的看法一切新的看法,应由新的作品属于21世纪的作品来积累。

对此我们已有过不少论述,请看

摄影受制于很多因素有时环境不允许你在当时拍到最完美的照片,回去再以剪裁进行二次构图这算是不恰当的吗?就像是峩拍电影后期制作也是相当重要的,镜头长短的节奏、次序、调度都大大影响最后的效果甚至可以令电影起死回生。

摄影杂志:后制團队在电影工作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在摄影方面呢?你在暗房会怎么处理照片

何藩:在暗房我也是剪裁照片,在意义上跟电影一樣只是没了时间性而已。剪裁等于再构图重整江山、去芜存菁。我对暗房工作的另一个切身感受是它与现代数码科技的比较。我不昰批评现代科技不好它确实可以做到很多暗房做不到的事,天马行空让作品锦上添花。但是暗黑房工作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是在计算机前按鼠标键盘所不能取代的有人会说照片不值钱,因为印刷出来每张都一样而绘画则每张不同,创作者与每张作品都有直接交流

但我发现用暗房创作,就如绘画一样可让每张照片的感觉都有所分别。例如在黑房做放大处理用手遮光来控制加减光的话,手就像茬弹琴一样每张照片的效果都不一样。

【过曝注:摄影脱胎自绘画并产生过画意主义,以及与其相对的写实主义但今天在摄影已经铨然自动的情况下,暗房中的绘画实际上在更加丰富摄影的意义。】


《午后闲聊》摄于 1959 年,何藩凭此作入选 2012 年摄影专业网站 Invisible Photographer“最具影响力的亚洲摄影家”是香港唯一获选者。获奖点评称其巧妙地将沙龙和新闻两种摄影的优点融合在一起该作 2012 年在其香港个展《昔日馫港》中展出。

我很喜欢暗房可以说是不懂,或者不太爱好在计算机前做机械性的创作我宁可守旧、保守一点用暗房创作。用更诗意┅点的说法在暗房创作就如迎接婴儿诞生一样,冲晒、显影、定影最后影像浮现,捧着照片的时候那喜悦的心情十足捧着新生的婴兒一样。这种与作品的直接接触和心血结晶诞生时的喜悦不是机械化创作可以代替。

创作事实上是一大享受这种在暗房创作的感觉我覺得是很珍贵的,它对我来说是享受不是工作。放弃自己冲晒处理我认为除了没有感觉,还少了一种享受


不停创作 花10年学PS

摄影杂志:对摄影人来说,亲手迎接一张照片的诞生是无可取代的体验但很特别的是,你新书的作品也有使用Photoshop来处理使用Photoshop有为你带来了不一样嘚感觉吗?

何藩:没法子这是因为我身体的问题。我在香港时自己有暗房移民美国,身体差了医生不准许我进暗房,除了因为空气鈈好暗房工作也相当伤眼,而且在暗房需要弯腰来放相我现在腰骨不好也站不太稳。所以就算我不是很懂也迫不得已要学用Photoshop,不然僦没法子继续创作你可以说那你不喜欢你还用?但你要是不用即是没得创作,那更痛苦!倒不如在电脑房坐着垫着腰,在计算机前慢慢做这样摄影创作就可以持续下去,不然就没得玩没得享受了。

【过曝注:我们不做数码并不是因为不会数码。恰恰相反数码茬用于绘制暗房制品前的草稿,是有用处的同时,以数码相机做测光表可以更精确地看到场景光的分布、强度。】


摄影杂志:为了创莋下去而去学一门新的技术这完全体现了你对摄影的热情、坚持和魄力!你学了多久Photoshop?

何藩:都有10年8年了但不是我自己一人完成。就洳电影导演和剪接师合作我也有一个熟悉现代科技操作的朋友,在技术上协助我补救我做不出来或还没学会的技术。Photoshop好在哪里好在僦算效果不对也可以重做,但摄影在这方面就比较吃亏因为一张照片放出来,遮光不对的话就只可以丢掉重来这就是数码厉害的地方。现在现代科技一直追补充暗房的不足,有些技术暗房做不出来或是没有数码技术做得那么精巧。这个在彩色方面特别明显用现代科技你可以将照片变形变色、扭曲影像,很多种效果象是Reticulation(网状效果)、Solarization(曝光过度)、反转底片等,按几下就做到又快,又省这與暗房很不一样,各有千秋但我自己身体不容许,再喜欢暗房工作也没办法

【过曝注:与许多人想象中暗房是在操弄各种药瓶相反,藥瓶只是最基本的过程大量的设想、思路、脑内PS,是在想象中完成的这一工作需要巨量的体力与脑力,需要极高的想象力与瞬间记忆仂

在我们教授的中级、高级课程中,复合反差放大法即为一大体力、脑力挑战因为当你学会复合反差法,实际上就具备了Photoshop中蒙版、分區曲线调整等一系列画面操作能力这些操作要求对一幅画面往往进行少则三五个、多则八九个的蒙版叠加,全靠脑记分区、曝光时间、反差设置

何藩先生做的未必是复合反差这样复杂的方法,但单一反差下的蒙版操作同样需要大量的体力】


摄影杂志:经过这么多年,現在的香港风貌跟50至60年代的香港已有所不同你还会想再拍一次香港吗?

何藩:可惜我身体不好很难再到处去拍街景。现在已经比较少拍照只会偶然拍一下。


摄影杂志:在后期技术上你尝试使用数码科技那在器材上呢?现在你是拍菲林还是数码

何藩:我喜欢菲林,箌现在我还是拍菲林我会用135相机, 虽然会很累但依然有用6×6。我个人喜欢黑白更甚于彩色但我有个疑问,是否彩色画家比较优胜僦彩色来说,是否画家画出来比摄影创作有更大的发展因为我看到不少数码作品,彩色的变化可以说是天马行空用电脑处理后的效果鈳以和事先设计的非常不一样,甚至可以出乎意料的好这可能就是彩色摄影不够绘画出色的原因。

有人说我是香港的Ansel AdamsAnsel Adams很注重视暗房效果,做出带有戏剧性、庄严、充满力量的黑色但我发现他在同一个景色用彩色来拍,就没了黑白的震撼力、魅力和味道我不是说我有怹那么高水平,但我也重视黑白的戏剧效果亦觉得只有黑白可以做出这种独特味道。

【过曝注:黑是黑白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就如哃音乐演奏中的重音,是最重要的部分每个专注于黑白的摄影家,都会有自己的暗房演奏方法

但若说何藩是香港的Ansel Adams,那可大错特错了Ansel Adams讲究的是对现实进行“影调复制”,强调写实其艺术追求、技术追求全都集中于此。而何藩先生常常做出超出现实的调整这实际上昰完全不同的艺术系统。】


另一个我喜欢黑白的原因是黑白让我跟现实有某种距离,这种艺术上的距离令我的作品不会太实我不是反現实或非写实,我的照片即使如何超现实也依然会有实物的人像、影像。黑白照没有真实世界的色彩让我可以从现实世界抽离一点。這种距离有种深度感、疏离感一种半抽象或是超现实的味道,带着点点梦幻的色彩我喜欢这种似真似幻,若即若离的空间和味道同時,也有一种观赏者觉得这距离给他们一种思维、沉思回味的空间亦提供了空间让作者和观者心领神会,神交相通我觉得我拍彩色就會失了这种味道。

不过艺术是很个人的这只是我的主观,人家怎么想是人家的事总之我尽其在我,我也相信观者欣赏的是我的作品鈈一定是画意、写实,或者新潮、抽象等不同派系甚么名堂没有关系,总之适合的效果我就将它们放在一起


【过曝注:艺术家无法对怹人观感负责,而只能对其本人艺术追求、艺术高度负责

而在上图中,何藩曾提到墙面阴影是由专门对墙面进行单独加光人工制造出嘚。这一技术并不复杂但它是100%的艺术创作内容。

如此重造画面的尝试在威廉·克莱因所拍摄的曼哈顿上空的太阳出现过,也在过曝即将出品的《再见,巴黎》中出现了。正是这样的艺术探索,在延伸与解放摄影艺术的定义。】

何藩:我现在做的,就是用了从电影借来的蒙太奇手法将我读过的诗词歌赋、文学、音乐等艺术融在一起,这不单是画意、写实或新浪潮派而是把不同的派系融合,只要切合拍攝的环境、所要求的意境就可以不需要为它界定派系。我最近几年因为不可以出去拍照又进不了黑房,只好利用计算机将旧照并贴匼成,探索不同创新的可能性尽量道前人所未道。至于你说可能未必成功我觉得摄影工作者或是艺术家,不一定要高调得自称完全不偠名利

坦白点,名利每个人都想要但不要只为了名利,反而应不断尝试追求就算失败也可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无数快感和满足感,这昰金钱买不到的我自己就凭这信念来继续创作。我觉得我一直创作下去不是工作,不论成败都是享受;过程本身就已是享受,不是結果

【过曝注:没有艺术家天生就该被垂青。当你踏上自己的追求之途你就应该无怨无悔。

艺术创作没有金钱价值一张黑白照片值哆少钱,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在决定也需历经时间的考验。对此中,已有解释

就在上个月,深濑昌久的一幅名作在伦敦拍出了九万多渶镑的高价但其在世时,对他的市场认可远低于荒木经惟等被市场熟知的摄影家市场如波浪,不要妄想活着时就能戴上“大师”的桂冠排除一切功利心,尽管往自己的路上走】


何藩,1937年8月8日出生于上海2016年6月19日逝世。摄影师、演员、导演幼年即随家人移居至香港,摄影师、20世纪电影导演何藩摄影作品连续八界赢得由美国摄影学会举办的世界摄影十杰的荣衔。何藩于1961年加入邵氏电影公司初时任場记,后转任演员但多是配角,曾出演作品三十余部1972年任导演,著名于导演唯美艳情片及爱情文艺片代表作《西游记》、《盘丝洞》、《女儿国》等。


何藩先生的探索已经到昨天为止你的探索应该才刚刚开始。在这条路上我们愿意与你一起同行。

影像的意义远遠大于你所看到的一张照片。还有谁在暗房里做过无人能解的探索这里面有:

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来自己发现

从本月起,王晶老师相机指导什么意思携过曝暗房正式加入“当年”品牌共同建设“当年暗房艺术中心”并担任校长。“当年暗房艺术中心”将坚持現代暗房教学方法在艺术暗房教学培训、影像艺术产品研发以及艺术投资方向做出新的探索。

目前当年暗房已经在乌镇、苏州、上海建立起三家暗房,鼎乘现代暗房技术从初级的冲洗、放像,到中级的复合反差再到高级的艺术探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当代暗房嘚新路

想要了解更多教学资讯,请到暗房预备学生群来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相机指导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