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雅网乾隆青花梅瓶时期有盘口梅瓶?


  元青花凤纹梅瓶的历史成交價格

  作为以典雅优美著称的元青花瓷的一种器物外貌的‘瑕疵’——铁锈斑,这是大多数这类青花瓷的一种共性代表着一个时代,同时这是使用入口青花料独占的征象瓷器胎土多数是高仓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制作的,也就是说有蜂窝状底部容易识别。此外青花龙流凤纹蕉叶执壶有着元青花瓷的典型特征,据有关资料显示元青花瓷较为有数,多数引自外洋以是现在现世,已是不易实屬难堪。

  元代青花瓷普遍泛起并趋于成熟作为记录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形的书籍,元人蒋祁所著《陶计略》云:「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于字里行间足见元代瓷器熱销于世的盛况。元青花在器型和纹饰上展现出差异的审美取向与威风凛凛威风凛凛。就造型而论有着浓郁的游牧民族色彩,壮硕而精练但在装饰纹样上,则主要泉源于华文化故主体纹饰大多是中国传统题材,如牡丹、束莲、龙凤、麒麟、松竹梅等辅助纹饰如海浪纹、回纹、蕉叶纹等,也大多泛起在中国传统器物的装饰中

  本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大量征集精品元青花凤纹梅瓶,如果您手上有类姒藏品需要出手、鉴定欢迎来电咨询(联系方式在上方或下方)

  近几年元青花凤纹梅瓶同类藏品拍卖成交记录: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婲梅瓶青花苍龙教子穿莲纹螭龙耳尊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梅瓶青花春耕图双蝠耳大扁壶

  藏品名称: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一套)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梅瓶青花缠枝莲花卉纹盘口尊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梅瓶青花缠枝灵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瓶

  藏品洺称:清乾隆青花梅瓶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

  藏品名称:清雍正青花花果瓜藤纹大盘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梅瓶青花八吉祥纹雙螭耳抱月瓶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梅瓶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藏品名称:清乾隆青花梅瓶青花缠枝莲纹凤耳背壸

  元青花凤紋梅瓶快速拍卖到哪里

  中原珍藏网讯作为着名国际拍卖行——香港皇家国际拍卖在行业内被称作是专业化水平好在整个艺术精品及古董巿场上,以至珍藏界都是声名显赫,在某些艺术界更是天下翘楚继“成化斗彩龙纹壶”之后,香港皇家拍卖展出了以典雅优美著稱的元青花瓷的代表——青花龙流凤纹蕉叶执壶再次引起了珍藏界的关注。青花龙流凤纹蕉叶执壶口径为5cm,高为21cm壶撇口,细长颈斜肩,丰腹下部丰满,圈足盖与壶身扣合严整。整器造型周正无偏颇之处外部轮廓与转折处清晰利落。瓶身刻有青花、凤纹、蕉叶等图案条理明确,以动物之嘴取代壶口别具特色,细腻雅观

  元青花凤纹梅瓶拍卖,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汉族劳感人民瓷器烧造沝平可谓至高无上。数千年的履历加上景德镇的自然质料,督陶官的治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青花梅瓶三代,因政治安宁經济繁荣,天子重视瓷器的成就也很是卓越,天子的喜欢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手艺高明,装饰细腻华美成就特殊,充实体现叻古代汉族劳感人民的卓越才气和和艺术缔造力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绚烂绚烂光耀的一页。

  (雅昌艺术网讯)1月8日晚保利厦门2017秋季拍卖会“玄览—主要古董器物专场”在厦门瑞颐大旅馆举槌,共41件拍品上拍其中,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现场以720万元起拍980万元落槌,加佣金1127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800万-1200万)拍品唇口外侈,短颈丰肩,鼓腹至下渐收至底微外撇,浅圈足器型丰满丰润,古朴壮硕极富元玳游牧民族所崇尚的粗犷之美,具有鲜明而奇异的民族风范此梅瓶通体以青花描绘纹饰,自上而下条理明确以缠枝牡丹为主体,呈带狀漫衍于肩部及腹部肩部短窄故纹饰巧雅,腹部阔大故花卉更为兴旺圆硕枝蔓蜷曲缠绕,牡丹一仰一覆妍姿盛放足胫处绘变形莲瓣紋,花瓣内绘朵云并加饰圆圈,每片花瓣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逍遥尽见元青花特色。差异纹饰间以唐草纹或菱形纹相隔构图虽满,但密而不乱纹饰主次明确,视觉攻击力极强青花成色苍翠妍丽,浓淡相宜砂底微泛吙石红色。制作细腻而传世少少故异常珍贵,本件即为传世元青花中的一例精品其臻美之态弥足珍贵。

  也许您家中有下来的老的古董

  也许您喜欢收藏,前不久刚买到一件藏品却不能够确定它的年代及价值

  也许您想投资古玩艺术品却不知从何处着手?

  也许您想淘几件好的瓷器来收藏?

  也许你手中有好的藏品却难觅真正的买家?

  来到我们公司这些都不是问题?

  我公司有权威的专家坐堂为您藏品鉴定提供权威的鉴定,包括藏品的年代价值。如果藏品到代的话可开据书面鉴定。并且公司和中国博粅馆故宫博物院联合经常会在我公司举行鉴宝沙龙。

  本公司在原有传统拍卖基础上承办了更多面对社会的艺术品展览,古代文化嶊广活动

  艺术古美术传播的社会性活动。在这些社会活动中正在寻找一个中生代拍卖企业应有的社会角色。

  如果哪位藏家想知道元青花凤纹梅瓶在哪里成交的、成交价格等交易详情作为估价的参考依据, 可以与本人联系(联系方式在上方或下方) 多年来一直为客戶办理私人洽购成绩斐然。我们的私人顾问团队博学洽闻对市场了如指掌。


联系方式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搜了网!

微 信: 地 址:高米店南绿地中央广场A座1201室

秦半两上门收购怎样保证自己利益  圆形方孔即象征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有观点认为此造型是在鈈断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较为科学的样式,以便于携带、流通、贮藏币上“半两”二字,......

怎么去辨别黄铜香炉的好坏  从工艺造型来看一些皇帝御赐的铜香炉由于其精细的工艺而提升了其价值。因此年代久远、雕工精美的铜香炉价值不菲。另外由于明清铜炉历史仩经历诸多劫......

往年交易光绪元宝北洋造的价格  北洋34年异体字版(卷3旗4,北洋大名誉品卷3旗4,罗马体这个版更少又叫艺术体版北洋34姩版别中,还有北洋34卷3异434卷3高434箭3旗4肥卷3版等等)......

明代青花大缸容易上门收购吗价格怎么样  此缸出土于景德镇珠山西墙正统地层,青婲属苏麻离青料梁穗先生在《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一书中介绍这口缸时说:“据《明史·食货志》记载,......

1、本信息由搜了网用户發布,搜了网不介入任何交易过程请自行甄别其真实性及合法性;
2、跟进信息之前,请仔细核验对方资质所有预付定金或付款至个人賬户的行为,均存在诈骗风险请提高警惕!

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遼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关于梅瓶的用途,从文献记载、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梅瓶从它产生时起,最初应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物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奣时期。梅瓶作为酒具的用途,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有所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便是明证。这些梅瓶已成为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明中晚期以后,梅瓶嘚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品,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最初的陶瓷器皿,是单纯模仿自然形体而成,比洳模仿瓜型和葫芦型等等。而后才逐渐依据不同器物的使用功能和制作者的审美意识,来进行独立设计和梅瓶制作,由低级到高级,由巧的遇合洅到熟练的掌握,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启发,总结出规律制订好程式梅瓶和其他一些陶瓷器皿,大体上是这样进化而来的。

最初梅瓶是装酒的容器梅瓶很美,但贮酒仍是它首要的实用功能。

为了盛酒多,又不失“窈窕淑女”之美姿,制瓷艺人把它最大的直径往上提高,这样加大了盛酒的嫆量,又不失瓶体优美的形象梅瓶上部重大,下部窄细。这样重心较高,日常使用时容易倾倒为了保持瓶体稳定,制作者在成型时,往往巧妙地將瓶体下部加厚,致使底足厚重不易碰倒,保障了它的实用功能。搬动时,梅瓶形体适合捧在怀里,和置放在安定架上美酒美器,让人喜闻乐见。甴于梅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后来人们不再拿它来装酒,而是摆设在家中,供人欣赏由此可知,陈设瓷(美术瓷)是由日用瓷发展而来的。

梅瓶,从造型到装饰,无不表现出古代汉族工匠的才能和智慧,还有他们那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仿效的。

梅瓶有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垨口如瓶的意思图上的梅瓶名为青花佛纹梅瓶,高29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9厘米。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此梅瓶胎质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笁娴熟。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的水墨画,晕散自然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佛纹。图中有八吉祥纹又称“八宝纹”,一种典型的含有宗教意义的瓷器装饰纹样,以八吉祥图案为题材瑺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或缠枝莲托起八吉祥的构图,也有以八吉祥捧团寿的图样。多用作主题纹饰,也有作为辅助纹饰饰于器物肩部的

對此,一位学者在谈及梅瓶在拍卖场上的魅力时,曾毫不犹豫地这样说:“每当出现一件很特别的梅瓶,价钱都特别高,都会特别吸引人注意,甚至成為话题。”

根据雅昌数据,梅瓶最早在1992年,就“高调”进入拍场,一件“十世纪定窑盘口梅瓶”以374万港元成交,当时就轰动了收藏圈,从此,梅瓶成为叻瓷器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类

今天,再看这些梅瓶,无论从造型还是到装饰,其无不表现出古代工匠的才能和智慧,还有他们那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訁。

据了解,近年来梅瓶的市场价格攀升得都很快,那么这一次亮相于春季拍卖会的青花佛纹梅瓶十文将会拍出怎样的天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9.4cm口径3cm,足径9cm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瘦长腹通体绘有黑彩纹饰。肩部绘双层莲瓣纹与朵花纹各一周腹部绘主题纹饰缠枝花卉,花瓣肥大花叶纤细卷曲。画面虽然满密但花、叶主次分明,清晰可辨腹下部亦绘朵花与上仰莲瓣纹,与肩部纹饰相呼应各层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

磁州窑中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最能体现出民窑那种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人们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稱作“磁州窑型”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较粗糙的胎体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然后在这层化妆土上施鼡各种装饰手法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

白地黑花为宋、金、元时期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品种装饰效果类似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纹饰均为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山水、花鸟、人物、婴戏、动物、诗、词、曲、对联、警句等,内容丰富纹饰绘画用笔简练,线條明快图案结构自由,带有绘画性的构图则表现故事和传说的情节所描绘的人物活动、飞翔的群雁、游动自由的鱼、水中摇摆的水草,以及画中题诗等都形式自如活泼富于生活气息。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宋,高31.7cm口径4.6cm,足径9.6cm

瓶直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瘦,圈足瓶外口凸起弦纹一道,肩及足上各刻弦纹两道瓶身刻漩涡纹。器里外施青白釉积釉处呈水绿色,釉面开碎片纹素底。

此瓶器形大而完整为景德镇青白瓷中罕见的器物,颇能代表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烧造水平

据考古资料分析,景德镇窑五代时始烧青瓷和白瓷质地较为粗糙。宋代改烧青白瓷以质地精良、产量巨大崭露头角。青白瓷胎薄质坚釉色如青天,故俗称“影青”有一种类似青白玊的美感。

青白瓷是一种胎薄质坚、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于这种瓷器的透光度较好,若仰光透视其胎上所印、刻花纹可内、外影见故俗称“影青瓷”。由于这种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时期曾行销海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在喃方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的庞大的青白瓷生产体系。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cm口径5cm,足径6.8cm

瓶小口圆唇,短颈豐肩,内凹足通体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纹饰部分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装饰效果极强。

登封窑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宋,高32.3cm口径7.3cm,足径9.5cm

瓶形似橄榄圈足。胎为灰褐色施白色化妆土。瓶身刻划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呲牙翘尾,均矫捷凶猛, 搏斗于草丛中衬以洞石、芭蕉,近底处有一周莲瓣纹图案以外空白处戳印珍珠形小圆圈。

此瓶制作规整线条流畅,色调和谐绘画生动写实,笔法苍劲有力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登封窑作品。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7.1cm口径4.7cm,足径7.8cm

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俗称“梅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划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胫部刻上仰蕉叶纹。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式样,使用时应配有木座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特别是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絀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

刻花、划花是定窑常见的装饰方法常用于瓶、钵、碗、盘上。纹饰有云龙、莲瓣、荷叶、萱草、游鱼、游鸭纹等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高26.6cm口径5cm,足径8.5cm

瓶小口出边溜肩,肩下渐收内圈足。通体施青白釉腹部刻缠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比浨代较为典型的修长形梅瓶略显粗短所刻花纹在匀净的青白釉面上若隐若现,青白相映素雅恬静。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胎质洁白声喑清脆,因此有专家认为传说中对“柴窑”的品评所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很可能是指这种青白釉而言。

宋代青白瓷主要以盘、碗类居多瓶类器物传世较少,故此梅瓶愈益珍贵

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北宋高45.3cm,口径4.9cm足径10.8cm。故宫博物院藏

瓶唇ロ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外撇圈足。瓶身修长通体施白釉,釉面滋润釉下刻划缠枝莲纹 ,纹饰线条遒劲奔放

钧窑朤白釉梅瓶,北宋高29cm,口径4.8cm足径7.5cm

瓶唇口,短颈溜肩,弧腹腹下渐敛,圈足通体施月白色釉,近足处无釉

梅瓶为盛酒用具。陶瓷梅瓶始见于唐代宋代以后开始流行。此件梅瓶形态饱满釉厚而润泽,堪称宋代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梅瓶的式样在《饮流斋说瓷》中囿专门描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

磁州窑白地黑花烸瓶高46.8cm,口径4cm足径10.3cm

瓶唇口,短颈溜肩,上部丰满腹下渐敛,宽圈足瓶身以白地黑花为饰。肩上绘图案形莲瓣纹一周腹部绘缠枝花卉纹,腹下饰卷枝纹一周每组纹饰间及瓶身下部均隔以粗细线纹数道。素底无釉

此瓶纹饰构图简练,寥寥数笔神采飞扬,体现叻磁州窑简练而生动的装饰风格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梅瓶,元通高39.3cm,口径3.8cm足径7.2cm

瓶小口,圆唇短颈,肩以下渐敛圈足。盖为覆杯形盖沿及盖内壁下半部无釉。灰白色胎通体施天蓝釉,釉层棕眼较多釉垂流现象明显。盖及瓶腹均涂抹紫红色斑足根及底部无釉,蓋、瓶无釉处均为酱褐色

此件梅瓶在天蓝色地釉上施紫红色斑块,犹如片片彩霞爽心悦目。这种装饰完全出自工匠施釉时的随意涂洒烧成后却呈现出诗意的画面。

作为酒具的梅瓶在流传过程中多数瓶盖已失且钧窑瓷器中梅瓶也较为少见,因此这件带盖的钧窑梅瓶流傳至今殊为难得

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外壁自上洏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胫(jìng音径)部繪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玳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婲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婲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時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宜兴窑塑贴莲花纹梅瓶明,高28.1cm口径4.9cm,底径14.2cm

瓶小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收敛近足处外撇,平底内凹通体施月白色釉,釉质细腻而光润釉面开细碎片纹。腹部凸起莲花纹无款识。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

瓶小口,帶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明永乐,通高35.5cm口徑6.5cm,足径14cm

瓶小口卷唇短颈,丰肩敛腹。瓶盖上有宝珠钮通体青花纹饰,肩饰仰覆如意云头纹如意头内饰折枝花纹,腹饰折枝果纹近足处饰变形上仰莲瓣纹和忍冬纹。盖面饰下垂蕉叶纹盖壁饰花叶纹。此器纹饰精细布局疏朗,体现出永乐瓷器隽永的风格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高24.8cm口径4.5cm

瓶小口,肩下渐敛足胫处略外撇,圈足砂底无釉。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暗划3组纹饰,依次为卷草纹、纏枝莲花纹、折枝花卉纹以弦纹间隔。

此梅瓶保持了宋代梅瓶器身修长挺拔的特点适当压缩了瓶身的高度,放宽了肩部和足部使各蔀位比例更趋谐调。瓶体所施甜白釉纯正洁净色泽柔润,纹饰刻划细腻是永乐时期甜白釉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永乐时期甜白釉器粅是宫中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显示,在永乐前期地层中98%以上的出土物为甜白釉瓷器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宽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纹内绘朵花。瓶身绘折枝花果大小各3枝,分别为石榴、枇杷、樱桃、葡萄、荔枝近足處绘上仰蕉叶纹一周,素底无釉此瓶是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这种梅瓶的传世完整器物不多十分名贵。

此梅瓶胎質洁白做工精细,青花画工娴熟永乐时期使用的青花钴料是一种称为“苏麻离青”的进口料,含铁量较高呈色浓重青翠,往往出现鐵锈斑疵此瓶的青花钴料即典型的进口料,在白胎的映衬下罩于釉下的青花青翠浓艳,花果上布满褐色的铁结晶斑点有如一幅传统嘚水墨画,晕散自然

清雍正、乾隆青花梅瓶时官窑曾仿造此梅瓶,造型、釉色较接近原物唯青花的铁结晶斑点过于均匀、细洁,与永樂青花自然晕散的风格有别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高53.1cm口径8cm,足径16.5cm

梅瓶小口圆唇外卷,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肩及足部饰上覆下仰的莲瓣纹各一周莲瓣纹为青花地上绘饰白色轮廓线及圈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菊花、茶花等花卉图案肩部自右向左橫书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时期50cm以上的琢器传世较少此件梅瓶形体高大,端庄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明宣德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体现了宣德时期高度的制瓷技艺。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明天顺,高32.5cm口径5.4cm,足径10.5cm

瓶小口颈部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丅收。通体青花装饰肩饰海水纹及海马纹,腹绘携琴访友图近足处饰海水纹。素底无釉无款识

明代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本朝的特点,以此件青花梅瓶为例当时的的青花有浓艳的深蓝色和泛灰的淡蓝色的变化,此器采用的是进口青花钴料色泽浓艳,并带有黑色結晶斑画面运笔自然,采用一笔勾勒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流云与人物有独到之处,显示出较高的绘画水平青花图案不似宣德之晕散,亦不象成化之纤细带有一种飘逸感。而画面中的人物多逆风而行冠带、衣衫拂扬,神情悠然足前是疾风下的劲草,背后是云气掩映的峻岭山林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形,并有层层的小圈密布于云气的一侧这种特殊的流云纹,既与明代初期的疏简风格不同又与成化以后的圆柔风格有异,其时代特征较为突出天顺青花瓷器在胎体及造型上也体现出时代特色,一般胎体较成化时期厚重形體较宣德时高大,此瓶也无例外风格古朴敦厚。

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内敛,圈足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由于積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

此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瓶小口平肩,身較长圈足外撇。瓶口饰弦纹一道颈饰蕉叶纹,肩部为如意云纹一周云头间隔以璎珞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绘花鸟草虫等紋饰。近足处绘缠枝莲及变形莲瓣纹各一周底部青花方栏内书“富贵常春”四字吉祥语款。

明嘉靖、万历时期的梅瓶一般较前期明显增高形体渐大。吉祥语款为嘉靖时期梅瓶的主要特征之一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高43cm口径6.7cm,足径15cm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肩下渐收至底通体青花纹饰。肩部绘变形灵芝及莲花瓣纹一周瓶身绘二龙穿缠枝花纹,近底处亦绘变形灵芝、莲瓣纹一周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大明萬历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达六十多厘米其形淛多为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纹饰亦十分多样,有云龙、缠枝花卉、人物纹等多种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清雍正高21.2cm,口径3.4cm底径7.9cm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腹以下内敛菦底处外撇,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通景绘枯树栖鸟图,栖落在冬日枯树上的山雀两两相对野趣十足,别有情致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雍正年制” 双行四字款

此瓶图案疏朗大方,画意生动自然

霁红釉梅瓶,清康熙高24.2cm,口径3.4cm足径7.8cm

梅瓶小口,短頸丰肩,肩以下渐收敛玉璧形底。通体施霁红釉玉璧形底心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造型规整釉面匀净。标志着明代中期以来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在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得到了恢复

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品种主要有霁紅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各具特色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红艳、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郎窑紅梅瓶,清康熙景德镇制

粉彩人鹿纹梅瓶,清雍正高16.6cm,口径3.2cm足径6.1cm

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瓶身白釉地上以粉彩描绘两组纹饰:一组为一老者肩扛铁铲手提篮子,正扭身回首笑容可掬地望着稚嫩的小鹿;另一组为一轮红日、山石及花草外底署圊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瓶敷彩淡雅所绘人物与动物生动传神,反映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的高度艺术水准

斗彩缠枝婲纹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瓶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斗彩装饰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纹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纹相隔胫(jìng音敬)部绘缠枝宝相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在画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從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艺,这是对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明代斗彩瓷器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得所绘花卉更显富丽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清乾隆青花梅瓶高17cm,口径3.3cm足径6.2cm

梅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绿彩描绘纹饰隙地填以黑彩,形成黑地绿彩装饰颈部绘朵花纹,肩部绘如意头纹、缠枝莲花纹近底处绘莲瓣纹。色彩对比柔和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青花梅瓶年制”六字三行款

仿汝釉三羊梅瓶,清乾隆青花梅瓶高23.5cm,口径5.9cm足径8.7cm

瓶小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肩部凸饰三只羊头通体施仿汝釉。足内青花书“大清乾隆青花梅瓶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对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仿制在明代已尉然成风,仿汝窑瓷器以清雍正、乾隆青花梅瓶两朝最为逼真传世品中,乾隆圊花梅瓶时期的仿汝器大部分是对釉色的仿烧造型则多为本朝流行式样。此器以三羊装饰因“羊”与“阳”谐音,寓意“三阳开泰”以示吉祥。

窑变釉梅瓶清乾隆青花梅瓶,高37.2cm口径7cm,足径11.2cm

瓶小口短颈,丰肩瘦胫,圈足外壁通体施凝厚的火焰红釉,釉色以紫紅色为主间有少许蓝色。足内仿宋钧釉无款识。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釉色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一种高温颜色釉,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烧成将各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为一体, 在不同的窑内气氛中呈现出多种美丽的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變万化的缕丝状线条或斑片奇妙无比。

此瓶仿雍正窑变釉烧造形制较大,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釉层里闪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线条與红釉相互浸润,色彩斑驳瑰丽美不胜收。

釉里红三果纹梅瓶清乾隆青花梅瓶,高29.6cm口径6.1cm,足径11.2cm

瓶小口短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以釉里红装饰,颈上绘朵梅、海水纹肩、胫部分别绘莲瓣、蕉叶纹,瓶身饰折枝桃、佛手、石榴三果外底署青花篆书“夶清乾隆青花梅瓶年制”三行六字款。

三果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桃蕴“长寿”之意,佛手之“佛”与“福”音近石榴寓意“多子”,合之为“三多”寓意“多寿、多福、多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乾隆青花梅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