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怎么不杀程咬金一生,杀了很多功臣,为什么程咬金安然无恙

现实中的武则天因为655年,唐高宗欲废王皇后,改立自己为后,长孙无忌等人不支持,得罪了武则天,659年,借助许敬宗和李治之手,杀了长孙无忌。664年,宰相上官仪也因为向唐高宗上书请求废掉武后,招致来武则天的强烈反扑,最终送掉了性命。

所谓的武则天为皇位杀尽开国功臣,似乎能挂点边的仅此二位,长孙无忌死因肯定是源于武则天,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废后之事报复,跟31年后的皇位没半毛钱关系,而上官仪在贞观初年不过刚中进士,距离开国功臣差得很远,褚遂良当初反对她当皇后反对的最凶,然而也只是流放待遇,并未杀掉。

程咬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直到656年,当年程老已经68岁高龄,还不远万里率兵奋战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一带,在此处犯了“杀降”、“贪污”的错误晚节不保,被免职处理,程老很寒心,后来朝廷再来召唤也没答应,回家养老去了。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公元656年:程咬金因为贻误战机,杀降取财,被罢官;虽然随后起用为岐州刺史,但程咬金上表“乞骸骨”,请求辞官,公元664年: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发现,未成功,同年,武则天开始和李治一起临朝听政,合称“二圣”公元665年:程咬金病逝于自己家中。

武则天在公元655年才成为高宗李治的皇后,这个时候武则天大概是没有称帝的野心的,武则天真正开始处理朝政是在公元660。虽然不知道武则天是何时开始有称帝的野心,但应该是公元660年之后。

也就是说,其实武则天和程咬金正面有冲突的机会并不会太多。程咬金虽位高权重,但不像长孙无忌那样干涉李治后宫的事情,也不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程咬金是山东人),所以程咬金并不会和武则天产生太多利益上的冲突。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提起程咬金,不由得会想到人们经常说的那两句俗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和”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也是世人忘不了程咬金的原因吧。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公元637年进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22岁的唐高宗李治继位。依照唐朝后宫之例,武则天进入感业寺削发为尼,但二人暗生情愫。公元652年,王皇后为了争宠,想联合武则天对付萧淑妃,便撺掇早有此心的唐高宗李治,重昭武则天进宫,并封为”昭仪”。谁知王皇后引狼入室,武则天采取了歹毒手段,先后把萧淑妃、王皇后都囚禁起来,为其登上皇后宝座扫清了障碍。

程咬金出生于公元589年,是唐朝24位开国功臣之一。自少勇,善用马槊(shuo,长杆矛),三板斧相当厉害,是一员福将。武则天当皇后前后,程咬金不在朝廷。公元656年,程咬金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西突厥,因为杀降取财,次年被免职。

后来朝廷还想启用他为岐洲刺史,但程咬金以年事已高为借口,上表”乞骸骨”请辞,得到了高宗准许,告老还乡。程咬金是名武将,从不干预后宫之事,又退休在家,对武则天根本构不成威胁。程咬金虽与唐太宗是亲家,但这个关系似乎也用不着。等武则天登基之时,程咬金早已入古25年。何来武则天为皇位杀了很多开国功臣呢?因为那些开国功臣,大部分比程咬金还大呢,即使活着,也过百岁,又赋闲在家,不在任上,怎能影响到武则天的皇位呢

据历史记载,程咬金生于公元589年,死于公元665年,活了76岁,在当时已经是高寿了,显庆二年(公元656年),程咬金因为杀降利财被免职,虽然朝廷打算重新启用,但程咬金以年事已高为借口,上表“乞骸骨”,得到高宗准许光荣退休,就此退出政治舞台。高宗李治公元683年才去世,而武则天690年才登基帝位,双方并没有直接冲突的机会。

武则天早年做皇后时期就铲除异己,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都深受其害,但他们与程咬金是两回事,程咬金虽然是开国功臣,但不过是一介武将,带兵打仗是把好手,却并没有介入朝廷政治,不影响武则天的夺权大计,且程咬金年长(大长孙无忌5岁,大褚遂良七岁),早已过了掌权年纪,没有威胁。

程咬金在公元656年率兵西征,657年就因为贻误战机,杀降取财,被罢官,虽然后来又被启用,但是很快就告老还乡了。也就是说,其实武则天和程咬金正面有冲突的机会并不会太多。程咬金虽位高权重,但不像长孙无忌那样干涉李治后宫的事情,也不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程咬金是山东人),所以程咬金并不会和武则天产生太多利益上的冲突。

所谓武则天杀开国功臣一说,大概指的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的死确与武则天有关,但那是因为高宗李治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受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结果长孙被巴结武则天的许敬宗诬陷谋反,含冤自杀。但是此事是出在立后的问题上,与皇位实在难说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之后高宗李治还为长孙无忌平反了。即使长孙无忌不死,按他那年纪基本也活不到武则天彻底掌权。所以说,虽然程咬金和武则天有时间上的交叉点,但是两人并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不仅没有冲突,甚至还有共同的方向。再说,此刻的武则天只不过初尝权利的滋味,还依附着高宗攫取更多更大的权利资本,像程咬金没有根基的老牌功臣元勋,正是她积极拉拢的对象。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小小来说说历史

李世民称帝的时候,册封了凌烟阁24位功臣,但是李治登基后,因为要废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当时有很多的将领都反对这么做,但是后来这些人下场无一例都很凄惨。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得以善终,其中程咬金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程咬金一介武夫究竟是凭什么避过了这次祸事呢?

程咬金刚21岁的时候就组织了一个起义队伍,原来曾经在李密手下做事,后来成了大唐降将,为李世民征战四方,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曾经先后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每次出征的时候程咬金都会身先士卒,他所统率的部队也都勇猛无比,气势如虹。后来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后封其为宿国公,虽然此时程咬金功高盖主,但是李世民却没有向其动手,仍是重用他,不得不说李世民还是很有度量的,要是放在别的皇帝身上,可能早就随便找个原由把程咬金杀了。

因为程咬金功劳实在太大,李建成感觉这么下去会影响自己登上皇位,于是向李渊请奏,让程咬金出任康州刺史。程咬金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便向李世民说道:我这一走大概是会死去的,我不在大王身边,不能护得您的周全,您还是快些想办法自保吧,要不然恐怕大祸将至。

两年后,李世民发动政变,在玄武门杀掉李建成,逼迫李渊退位,随后自己登上皇位。

贞观年间,程咬金当时基本都在后方镇守,一直没什么战功,后来李世民去世以后,太子李治的安全岌岌可危,这时候程咬金决定护送李治回朝,回朝途中虽历尽艰难险阻,却也终究是把李治安全的护送回了国都,并且在皇宫外守护了整整三个月,李治为此也对程咬金敬重有加。

程咬金说是老实也好,说是愚忠也罢,但凡是李治交代他的事情他从不反驳,每次都干的干净利落,朝堂大事也从不参与。在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上,程咬金也是不说一句话,然而其他进言反对的,下场都很凄惨。

但是程咬金晚年还是办了一件错事,当时程咬金奉命攻打贺鲁,胡人已经开门投降,但是王文度说:这些人在我们离开以后肯定再次叛变,我们最好现在直接把他们都杀掉,夺其财产,以绝后患。

程咬金默许之后分到了一些财产,但是后来经人告发,王文度被判处死刑,但功过相抵,官职被免。当时只有苏定方一人没有收取财物,被免罪,程咬金因为杀了降将被免官,但是没过多久又重新被任命为岐州刺史,但这时程咬金心灰意冷,早已没有了原来的雄心壮志,于是便以年事已高,不想再参与朝政为由,上书李治辞官,经批准后程咬金也就淡出了朝廷的视野,安心养老。

8年后,程咬金于长安去世,李治下诏追封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享年77岁。

程咬金看似愚忠一生,为李世民,李治征战四方,但却在凌烟阁功臣都基本惨死的情况下得以善终。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如果程咬金不是常年守拙,早早地就看清了一切淡出朝廷,恐怕武则天即位时为了稳固朝政也会杀了他他。

程咬金一介武夫却能纵横官场45年,经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三位皇帝都安然无恙,恐怕也与他的“愚忠”脱不开干系。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怎么不杀程咬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