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王树增每章概括长征18章概括

完全是一本士兵的史诗和悲歌。作者认为每一个长征参与者,不管他是司令员还是炊事员,都是历史的主角,所以他永远是在描写队伍,队伍在怎么走,而不是在描写统帅部。之前长征在我们的意识里简直就是一帮“神人”干成的事儿,一帮“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而作者把他们从神坛上请下来,请到平地上,让我们将心比心跟他们去比一比。我们发现这些士兵的心地是纯净的,他们单纯———我就要活下来!什么时候我都要活下来!只要不倒下,就跟着这支队伍走!而且坚信仗打胜了,公平的世界就到来了!这种纯净令我们敬仰。虽然在书中作家描绘了很多战斗和战役过程,但这部书不是一部军事史,也不是一部党史,是一部从绝望走向希望,从绝境走向新生的心灵史~

《百家讲坛》王树增讲“长征”的几点疑问
作者:谢贵荣 来源:XSK 点击:9574次 评论:条

军旅作家王树增在《百家讲坛》连续讲了两个星期共十集“长征”,应当说王树增老师讲得非常精彩——把许久没有看《百家讲坛》的我重新又牢牢地“牵引”回中午时段的电视荧屏便是明证。

因为王老师讲得好,所以也就对王老师有了格外的期待——此前我非常喜欢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但于电视剧中诸多情节颇有疑问,而生性慵懒的我又不愿自己翻查资料解决心中的疑问,王老师讲“长征”,可谓恰逢其时啊!

可惜的是,虽然王树增老师的讲座的确为我解了一些惑,但仍有一些困惑王老师没有为我解决:

1、飞夺卢定桥:史料载的乃至王树增言的皆多为红军一方的情形,而于敌守军一方多语焉不详——敌守军既为川军,为何速败?又为何不炸桥?王树增仅仅从敌守军摄于红军不畏死之必胜精神这一角度解读,显然过于苍白。

2、翻越夹金山:王树增老师说到,翻越夹金山天堑,是红军长征过程中非战斗性减员最多的历史事件。可至始至终,王老师都没有说出这非战斗性减员的具体数字;没有具体数据,结论从何而来?

3、张国焘分裂党中央:这也许是党史中最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了。也许是政治味太浓,电视剧《长征》对此是淡化处理,而王树增老师则几乎是一语带过了。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于10集王树增讲长征中竟未占有一集之地,王老师讲的“长征”,太注重共性了。

4、立足陕甘宁边区:红军长征并非是一到达甘南到达陕北就宣告胜利的,国民党军也作出“趁红军立足未稳,聚集大军围剿,必获全胜”的作战计划,那么,红军是如何反围剿的呢?我们习惯上把三大主力的会师当作长征胜利的标志,那么,红二、特别是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过程往往被忽视,不应当啊。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王树增的纪实文学作品《长征》(人民文学出版社)历时5年完成。这部书描写生动又不失事实依据,不仅让读者在图纸文字间进行了一次精神长征,更重要的是能引发我们对长征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有人把王树增的长征比喻成写长征的“史记”。在他的书中不仅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样的大事件,更是把长征的细节和每一个事件相关的故事都诉诸文字,让我们可以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更加真切地去接触80年前的那段铮铮铁史。读此书,也让我身临其境,和那些红色足迹一见如故,更引发了我对长征精神的思考和好奇,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历史仅仅是历史吗?习主席在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时曾说:“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在我理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历史自己会说话。王树增的《长征》就是在通过历史本身阐释精神和真理。长征是一次理想的远征,更是一次精神的远征,它之所以举世无双,不仅仅在于它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军事壮举,更在于它在异常艰苦的万水千山中砥砺出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红军最终走向胜利的关键,是我党我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力量和勇气。”《长征》的意义就在于此,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去理解并铭记红军长征这段历史,因为精神的力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了解过去、不忘初心,是为了秉承其中的精神,更好地继续前进。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自信和快乐,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会多么广阔,生命会何等光荣!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次关于我们自己的漫漫征途。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轻而易举,更不会一蹴而就,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是其中应有之义。难忘王树增笔下的《长征》,更难忘《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它。而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我们应该比别人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它。让我们铭记长征精神,在未来谱写新的辉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征王树增每章概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