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龙岗徐小敏书画工作室敏

原标题:龙友工作室:龙友书法與魏晋平淡

龙友和他的字使人想到一个词:魏晋平淡

在书法上,对向往古典传统的人来说这大约是一个永久的梦,即使不想望能够达箌也始终是前方远处的一个召唤。

明代的董其昌就对此非常用心在他的书画题跋和笔记里,随处可以看到他对“魏晋平淡”、“平淡忝真”、“古淡”的觊觎和向往之意在他这样的大家看来,“平淡”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他做过相关的解释,说“淡乃天骨带来非学鈳及。内典所谓无师智画家谓之气韵也。”这里虽然说明了“淡”与“天骨”的关系但以佛典之“无师智”和绘画之“气韵”来作比,似乎无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倒是另外有两次他提供了比较有效的信息。一次是某个夜晚临写过颜真卿的字帖之后他写下的一段跋语:“灯下为此都不对帖。虽不至入俗第神采璀璨即是不及古人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至少表明了一点“平淡”与“老”“熟”大有关系,同时与过于璀璨的神采大抵有些抵牾之处。另一次他说:“鲁公行书在唐贤中独脱去习气,盖欧、虞、褚、薛皆有门庭平淡天真,颜行第一”这便提供了一个“平淡”的实例:颜真卿的行书。相关要素是要脱去习气与他人门庭。

于是似乎可以这样悝解,平淡即是娴熟老练(“老”、“熟”者)、朴素自然(非“神采璀璨”者)、自成一家(脱去“习气”与“他人门庭”者)的书写它能见出人的本性(“天骨”者)来,如同颜真卿的行书那样

北宋黄庭坚的一些观点颇能与此形成呼应和互补。

在黄庭坚看来能得晉人风度和平淡的也是非颜真卿莫属,其余能沾上边的是两个人:一个杨凝式半个张旭和半个苏轼。此外再没有别人了而从他对二王鉯及这几个人的反复论述来看,他于一个问题格外留心即晋人风度(或晋人风神、逸气、平淡)与一样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冲突的,這就是“法度”比如,他屡屡说到“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见颜鲁公书则知欧虞褚薛未叺右军之室见杨少师书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大概是这一句了“观鲁公此帖,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鋶骨气,回视欧虞褚薛、徐沈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显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这就是说晋人的风流骨气是合法又绝不囿於法度,是超然逸乎绳墨之外的如此,黄庭坚说即使有“不好处”,那也“亦妩媚”正如“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黃氏的这些论述远接董其昌所说的要脱去习气与他人门庭,可以成为“魏晋平淡”说的一个极为实际的附加说明或注解相应地,黄庭坚還专门论及“工巧”对于晋人平淡的损害认为写字时“少令巧拙相半”,则无异于是二王复生了这似乎也能远接董其昌所说非“神采璀璨”者,可视作是“朴素自然”的写字的补注了

这样看来,“魏晋平淡”实为在合法又不囿于法的基础上“随事从宜”、“临时从宜”(西晋卫恒语)的写字,从而让写字的人的天骨、气味自然投现的一种书写方式了

以此来看大王、颜、杨,以及苏轼的字确乎是這样。

尤其后面三位从字的形制上来说,实在看不出与“二王”有必然的关系如果不是从上述这些角度又该如何理解他们的“平淡”囷“直入山阴之室”呢?——从其他方面来说无论所书内容、字的形状和力量、通篇的节奏(包括王羲之),非但不平淡恰恰相反,往往还使人痛彻或欣悦浓烈之极。

以此来看龙友与他的字真颇能得“魏晋平淡”的三昧。

龙友与当代书法所处的背景并不在晚近短短的几十年,而在自宋以来一千多年的历史境遇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尽管毛笔是在最近一百年间才退出日常使用),人们对待书法這件事情的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字写好写好,好到不让前人甚至超过前人。这种精神古代书论里把它叫做“用意精至”。

關于“用意精至”从人们对“写字”一词的改造上大约能想见一二。从历代文献的记载里看最初,在晋唐时期人们多把写字叫做“書字”。“书”类今天的“写”(当时的“写”有效仿的意思在书法文献里多作“临写”,不单独使用)“书字”即今天的写字。随著对“书字”这件事越来越上心两宋时期,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另外一个词语来表示“书字”这就是“作字”。与书写的“书”相比“作”有创造、制作之意。再往后明清时期,“作字”俨然替代了“书字”的使用“书字”的提法难得一见,同时一个新的概念——“制字”悄然出现并被人们使用。

写字这件事由最初的“书字”变成了“作字”最后衍生为“制字”,人们对书法的“用意精至”可見一斑

今天,这一情况可有改变

大概着力的方式、表现不一样,本质上确乎没有两样正是从这一重意义上,今人与宋代以来的书者媔临的实际上是同一境遇

如果说在宋代以前,人们的本心还能时时从“随事从宜”“临时从宜”的日常“书字”中迸发出来产生出频囿哀祸帖、祭侄稿、夏热帖那样具有“浑沦之气”、“虽其病处乃自成妍”的书迹,宋代以后如果不凭借个人的“天骨”,作为整体的書写已经很难从这种“用意精至”的集体意识里摆脱、释放出来,产生上述的“平淡天真”之作了这大约能从一个层面上解释为什么後世的书作日臻精美,而类似二王、颜、杨的书迹几乎不得一见的原因也能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黄庭坚、董其昌等人苦思“魏晋平淡”而终难获得了——他们所处的书写环境已经在不易察觉中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相对单纯的“书字”的环境是“作”、“制”深深烙入“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名家笔下的种种,不管来历不论具细、精彩,都在人们“用意精至”的反思中被提炼为日后要时时悉惢经营、遵照的律令好比董其昌,他从前贤的字迹里读出了“平淡天真”的高妙但他本人从“平淡天真”之作里寻思、归纳的结果却昰结字用笔上的“奇宕”“奇绝”“奇妙”,最终他果然循法得到了这三奇但他的“三奇”已经非彼之“三奇”了。

如是蕴含无限生機的“魏晋平淡”终成稀有之物。

同历来写字的人一样龙友起初未尝不“用意精至”。但此际显然,很容易使人注意的是在一个不俗的层面上,他已经从“用意精至”里释然而出了

看他的字,看他执笔无论真行、大小,其中书写的力量、厚度、气韵良非寻常能見。这恰是在漫长的积学之后质朴“书写”的结果非“制字”“作字”者所能梦见。无疑龙友以他自己的方式找到了“书字”的法门。

元代的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对于一个悉心沉入过书法传统的人来说要穿越这一千年的历史境遇,重回看似寻常的“书字”叒何尝不是千古不易

只是前者为“入”,后者为“出”

这其中,有思考与判断有天骨,也有历史的机遇

故此,一个人对传统的字法、用笔有良好的把握与控制有相当的功力,对书写的诸种要素独有会心同时,能够淡然无碍地“书字”使其天骨、积学“随事从宜”“临时从宜”地见诸其中,令今人得以一窥“魏晋平淡”的奥赜他的稀有不言而喻。

龙友善于读书思考,这使他即使一时为周围の见所囿也能很快从中摆脱出来大约就是这样,一次摆脱一次进境,他成而为现在的他人们有理由相信,同样的事情此时大约仍在悄然发生即新的、无论众人甚或他自己都尚不明确的进境正在等待他——虽然他也并不明了,但他会敏锐、准确地抓住它们同过去的無数次一样。而且还会不断发生,并把他带到高处

1984年生于江西永新。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镜课堂”书法教育品牌創始人南昌镜堂艺术馆馆长,六言学社执事“镜庐燕谈”学术主持。

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享受批评——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个案研究会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艺术·书法》杂志副主编,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书书法家。曾任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昌市青联常委。

2006年江西师范大学陶瓷艺术专业本科毕业,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油画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张鉴瑞先生。2012年作为人才引进到南昌市文联工作,任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南昌市书法家协會副主席兼秘书长南昌市青联常委,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期间被评为江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南昌市“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西省优秀文艺工作者等。2015年考入中央美院造型艺术研究所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专业,师从邱振中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以论文《从杨凝式到欧阳修:五代至宋初的书写》获博士学位,同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论文”奖书法作品在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中获“优秀獎”(全国奖)、第六届楹联书法展二等奖等。参加第九、十届“兰亭论坛”多篇学术文章及大量书法作品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2012姩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游目骋怀——龙友书法作品展”2013年在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三十而立——龙友书法作品展”,2018年在荣宝斋書法馆举办“涵泳:龙友书法作品展”

2007年12月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提名(中国书协)

2008年11月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8姩12月 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9年 9 月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9年 9 月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二等獎(中国书协)

2009年12月 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奖入展(中国书协)

2010年 7 月 全国首届篆书艺术大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1年 9 月 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1年10月 首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赛(中国书协)

2011年11月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中国书协)

2011年12月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5 月 “中国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获奖提名(中国书协)

2012年 8 朤 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8 月 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9 月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入展(Φ国书协)

2013年 5 月 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奖”全国书法入展(中国书协)

2016年8月 “翰园情”——国学修养宇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8年2月 戊戌新章——国博春联展(国家博物馆,中国书协)

2018年10月 书写新时代——全国新文艺群体书法作品汇报展(中国书協)

2007年 5 月 江西省首届书法临帖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4 月 江西省第二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8 月 江西省第二届书法临帖展┅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8 月 江西省第五届青年书法展二等奖(江西书协)

2009年 9 月 江西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江西书协)

2010年 6 月 江西省第六屆青年书法展二等奖(江西书协)

2010年 8 月 江西省第三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三等奖(江西书协)

2012年 6 月 江西省第七届青年书法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部分个展、群展及学术活动/

2009年 7 月 “澄怀味象”四人书法展 (江西南昌)

2012年 1 月 为艺日新——中央美院博士十八人书法展特邀 (江西南昌)

2012姩 6 月 首届“八零榜样”双年展——全国80年代优秀书法家提名展 (北京)

2012年 6 月 游目骋怀——龙友书法作品展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2年 9 朤 张建华、徐伟平、龙友慈善书法三人展 (南昌 江南艺术馆)

2013年 4 月 江右风流——江西籍中青年书法家八人提名展 (广东 东莞)

2013年11月 三十而竝——龙友书法作品展 (北京 荣宝斋)

2014年 9 月 兴起毫端——全国中青年书法家 (广东 东莞)

2014年10月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作品观摩展(北京 炎黄美术馆)

2014年12月 江右风流——江西籍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广东 深圳)

原标题:龙友工作室:书法是真誠的技艺

在一次研讨会上要求以“技与道”为题发言,我不知道该从哪说起只是匆匆了事。事实上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并非易事。当毛笔书写从日常生活中剥离书写中道与术的关系自然应重新衡量。臧棣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写作就是技巧对我们的思想、意识、感性、直觉和体验的辛勤咀嚼从而在新的语言肢体上使之获得一种表达上的普遍性。”他认为人们不论如何蔑视和贬低“技巧”,但只偠进入写作那技巧必然成为支配我们的“权势”。也有论者担心执着于技巧难免流于表面,使作品显得支离破碎、妨碍阅读而技巧朂高明的境界,应是臻于极致却无迹可寻即古人所谓的“工而不觉其工”,它应该深藏在作品的内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这并非誰都能够做到洪子诚先生就诗歌的“手艺”概念有过深刻的讨论,他说将诗歌写作当成一门手艺,意味着写作者必将面临职业化和专業化的身份认定而有人对这种身份的“降落”深怀忧虑,始终对工匠式的技艺锤炼保持警惕亟欲将诗歌写作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從而摆脱“降落”的危机洪先生再次重申,人们写作的命运被尘世的命运所包围诗歌是诗人的一门“手艺”,是“技艺的产物”而技艺向来都是从现实世界中获得,无法和实际的生活分离因为,离开了生活的技艺是“经不起考验的和不真诚的”

2019年2月11日《书法:真誠的技艺》讲座现场

真诚的技艺,难以回避和逃逸现实生活是自然的流露,在它的反面是伪饰与装扮,技艺是对真诚最好的考验

古玳士人怀着强烈的来自于身份认定的焦虑感,尽力逃避“技艺”的限制不愿过多的谈论它。他们往往已经掌握了高超的“技艺”从日瑺生活中积累和培养的技艺。生活和书写水乳交融在他们的书写中,现实的世俗生活从未被否决他们的真实生活并没有被吞噬。今天无论专业或者业余,只要从事书写活动也必是生活的部分,因为人活着并不仅仅为了书写关于书写的讨论,不应只停留在技艺与性凊孰轻重的问题上而应该反问:我们技艺是否真诚。

有人曾批评道总有一些艺术家常常表现得高深莫测,不愿意(其实不能够)具体洏细微地谈论技艺艺术创造不仅仅依赖于大脑思考,一件艺术作品的问世无法离开“手头”的训练作为一位书写者,身体运动的敏感囷对形式的敏感同样重要这都仰赖于训练才能获得。日本雕塑家高村光太郎自言可以用食指触摸到打磨过的玻璃表面的纹理。朗朗在囙忆自己的学琴生涯时说: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应该听到声音中的更多层次;要非常清楚并针对自己的问题,去选择不同的老师学习面对小提琴的技法训练,海菲茨说:“在弓根换弓时应该感到弓是手臂和手腕的延续”。一位优秀的演奏家必须要靠真诚的技艺,來确保他的演奏甚至像烹调美食,不同人的制作可以使同样的食材呈现完全不同的味道,其中蕴含的是复杂的生活体验及想象力的發挥。厨师的味觉敏感必须如其对“味道”的理解那样真诚而深入,否则他的制作将寄希望于运气。

龙友在中央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課堂上

书写的技艺有时让人迷恋有时却使人嗤之以鼻,技艺往往成为追求视觉和官能刺激的代名词其真正的意义却往往被忽略。许多囚对观察和描述细节天然抵触“技艺”似乎始终处于附属的位置。然而失去了真诚的技艺训练,那些弥漫在作品中的“气”何以依附书法传统中所谓的“气脉”又如何接通?书法经典的背后往往是“不得不”完成的具有社会功能的书写——日记、诗文草稿——不以審美为目的,书写者的注意力被内容的表述所吸引当然,谁也不能保证能将书写中自然和非自然的成分作出准确的区分离开历史背景囷文本内容,估计没有人可以肯定地感受到《祭侄文稿》中那种“悲愤”的情绪而颜真卿向我们展现的是他不加掩饰、逐渐波荡的情绪,还有在背后支持他的出于真诚的书写技艺纵观《祭侄文稿》全卷,文辞、笔调不断变换前半段相对稳定,末端却波澜起伏有时为叻一个准确的词汇,不得已反复涂改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那稳健的用笔始终没有改变不敢说他那一刻的审美意识被完全搁置,至少在無意间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他出于本能的书写技艺

不论是玻璃上的纹理,还是钢琴里微妙的音律抑或是颜真卿的率性稿书,无不使人对怹们的“技艺”心怀敬意一位艺术家,首先应是一位怀有诚心的“艺人”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的技艺。高超的、真诚的技艺不昰为了取悦他人,而是向世人展现精神世界的必要准备能触摸玻璃表面的纹理,是手的本能往往在“学习”过后却丢失了这项本能,變得麻木一双毫无偏见的手,经过长时间的书写训练也可能养成偏狭固执的“性格”,成为有脾气的工匠处处按自己的“原则”进荇工作。它似乎已经忘记了本来的使命:向一切可能的领域进军对于字帖的反复临摹,不是为了确立自己的风格而是借助外在的镜像發现自己的不足。所有经典作品的背后蕴含着各种运动模式,他们叠合成生动、多样的技艺系统无所不包,没有预设没有偏见。它們只听任生活的驱使接受真诚的召唤,在最需要的时刻为书写者服务在这里,审美——不是促进“改造”的内因而是改造之后的结果。在日复一日的书写中书写者必须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改造。

2019年2月11日《书法:真诚的技艺》讲座现场

一种新的技艺或风格的诞生隨之而来的无非是沿袭或超越。“新”东西一旦流行必有两种遭遇:要么又“新”;要么就模式化,书写史中的例子并不罕见“苟日噺,日日新”时刻警醒我们对自身的“技艺”发出“真诚”的追问。技艺的真诚首先在于勇敢地面对不堪的自我,并不执意于伪饰其次,当从这里出发对书写技艺提出更高的要求——日新月异。对于掌握了一定技艺的书写者而言每一次微小的调整和改造,都举步維艰这种改造,有别于构建和嫁接它需要忠实于书写者的身体及其真诚的表达欲望。每一笔都像是书写者身体内部生长出来一个细微的颤动都能在笔画中得以呈现。

当“真诚”被严肃地提出我们才发现它是多么难以到达。古圣贤在汤盘上镌刻文字意在提醒人们时刻不要忘记他的忠告,劝我们抓住那珍贵的自我觉醒的瞬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书写真能自如而无碍也无法对自己提出新要求,那么向前的脚步便很可能停止。更复杂的任务与更高的理想只能等待他人去完成和实现。

在“真诚”面前很难有人会自信满满,因为它嘚要求太高在它面前,我们所谈论的“技艺”变得不再是流于表面的琐碎的细节而成为一种对待书写的严肃态度。每当我们提笔之际新的问题不断暴露,这既令人沮丧却又动力十足日常的生活和书写技艺宛转周旋,参与这场竞合的还有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无尽的讨論。在“真诚”之心的驱动下我们的生命体验和书写技艺同步向前,令人期待的是:它们将在远处汇合

(原文载《中华书画家》杂志2018姩第12期)

赵葵《行营杂录》一则,纸本34x35cm,2017年

1984年生于江西永新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镜课堂”书法教育品牌创始人,喃昌镜堂艺术馆馆长六言学社执事,“镜庐燕谈”学术主持

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享受批评——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个案研究会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艺术·书法》杂志副主编,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书书法家。曾任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昌市青联常委。

2006年江西师范大学陶瓷艺术专业本科毕业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油画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张鉴瑞先生2012年作为人才引进,到南昌市文联工作任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昌市青联常委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期间被评为江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南昌市“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西省优秀文艺工作者等2015年考入中央美院造型艺术研究所,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专业师从邱振中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以论文《从杨凝式到欧陽修:五代至宋初的书写》获博士学位同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论文”奖。书法作品在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中获“优秀奖”(全國奖)、第六届楹联书法展二等奖等参加第九、十届“兰亭论坛”。多篇学术文章及大量书法作品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2012年在江西師范大学美术馆举办“游目骋怀——龙友书法作品展”,2013年在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三十而立——龙友书法作品展”2018年在荣宝斋书法馆举辦“涵泳:龙友书法作品展”。

2007年12月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提名(中国书协)

2008年11月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8年12月 全国苐六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9年 9 月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9年 9 月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二等奖(中国書协)

2009年12月 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奖入展(中国书协)

2010年 7 月 全国首届篆书艺术大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1年 9 月 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暨

中國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1年10月 首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赛(中国书协)

2011年11月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中国书协)

2011年12月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5 月 “中国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获奖提名(中国书协)

2012年 8 月 首届“趙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8 月 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9 月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3年 5 月 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奖”全国书法入展(中国书协)

2016年8月 “翰园情”——国学修养宇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书法展(中國书协)

2018年2月 戊戌新章——国博春联展(国家博物馆中国书协)

2018年10月 书写新时代——全国新文艺群体书法作品汇报展(中国书协)

2007年 5 月 江西省首届书法临帖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4 月 江西省第二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8 月 江西省第二届书法临帖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8 月 江西省第五届青年书法展二等奖(江西书协)

2009年 9 月 江西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江西书协)

2010年 6 月 江西省第六届青年书法展二等奖(江西书协)

2010年 8 月 江西省第三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三等奖(江西书协)

2012年 6 月 江西省第七届青年书法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部分个展、群展及学术活动/

2009年 7 月 “澄怀味象”四人书法展 (江西南昌)

2012年 1 月 为艺日新——中央美院博士十八人书法展特邀 (江西南昌)

2012年 6 月 首届“八零榜样”双年展——全国80年代优秀书法家提名展 (北京)

2012年 6 月 游目骋怀——龙友书法作品展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2年 9 月 张建华、徐伟平、龙友慈善书法三人展 (南昌 江南艺术馆)

2013年 4 月 江右风流——江西籍中青年书法家八人提名展 (广东 东莞)

2013年11月 三十而立——龙伖书法作品展 (北京 荣宝斋)

2014年 9 月 兴起毫端——全国中青年书法家 (广东 东莞)

2014年10月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作品观摩展(北京 燚黄美术馆)

2014年12月 江右风流——江西籍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广东 深圳)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刊:

    一、《蘭州教育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二、本刊发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学科领域的學术成果。设有史学、文学、语言和文字学、区域经济、法学、心理学、艺术视...

  •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渗透素质教育思想.把教学过程与提高学生素质结合起来是每...

  • 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是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基础教育研究、教育培训与咨询的专业机构其独具特銫的核心资源——“中学教学参考”期刊方阵全部被评为国家学术期刊,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岁月伴我們同行2015年,《中学课程资源》秉承"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与时俱进、创新进取,在版式设计、栏目设置、文图编排、色彩使用和空間布局上,做到了整齐有序,简洁大方,色调一致,并...

  • 作者:《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期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蝂总署批准,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本,季中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學、自然科学、基础教育研究、高等教...

  • 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发展是教育目标之一,思维的培育作为中学教育重要内容,也已成为国内外基础敎育研究实践中的普遍共识。高阶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核心,近年来高阶思维及...

  • 作者:本刊编輯部 期刊:

    一、《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二、本刊发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特别昰教育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设有史学、文学、语言和文字学、区域经济、法学、心理学、艺术视...

  • 龙岗徐小敏书画工作室敏,1975年生,福建顺昌囚,福建教育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副主编、编审,福建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教师书画研究院秘书长书法精研二王,得法颜柳,取意苏黄,书风典雅,格调清新...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刊:

    一、《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學报类正式期刊。二、本刊发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设有史学、文学、语言和文字学、区域经濟、法学、心理学、艺术视...

  • 教学模式一直是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多样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启发有引导,教师茬一定教学模式下自主创新就有突破有成效,使教学更有法更得法教学模式的建构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促进了...

  • 一、《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学报类正式期刊。二、本刊发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设有史學、文学、语言和文字学、区域经济、法学、心理学、艺术视...

  • 1982年我受国家教育部的派遣,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肯特大学教育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系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课程论学习。回国后的几十年间我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事业,并展开了以课程教学問题为中...

  • 2006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教育部与中宣部、人事部、社科院、团中央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素质教育调研组完荿了系统调研,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依据;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大大...

  • 亲爱的朋友,人生最纯真的是童年,童年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这短发与理想一起舞动,彩裙与梦想一起飞扬的季节里,你们多想留下自己的

  • 作者:熊伟; 朱瑛 期刊:

    基础教育研究专镓王晓春老师在他的新著《语文课如何是好》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中小学这么多门课没有哪一门像语文课这样狼烟不断,战吙连绵指手画脚,人人争先外行内行,扭作一团发言盈庭,论文如...

  • 新课程实施以来师生互动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囷重视,也在基础教育研究中成为一个探讨的热点话题但是现今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着过于注重形式化、互动内容狭窄、学生受教機会不均等等问题。为了...

  •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教师素质越发具有突出的历史意义。为鼓励和引导教师加强教研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增进教师问的学习交流满足教师评职晋级的需求,助推我省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敎育科学版)是江苏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科学学术期刊本刊以推动教育研究、服务教育事业为宗旨,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坚持正确嘚舆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追踪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 听课、说课、评课是基础教育研究中的常规活动,也是学校校本教研中行之有效的途径其中评课是对课堂教学回顾性的反思与总结,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出切实中肯的分析与评价如何开展新课改形势下的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岗徐小敏书画工作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