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东莞的三个盐场形成条件

宋朝孙伯纯拒设盐场
原标题:宋朝孙伯纯拒设盐场
宋朝的孙伯纯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士大夫。他在海州当地方官的时候,朝廷要求在该地设置三个盐场,孙伯纯却认为这样做并不方便,于是拒绝。朝廷觉得孙伯纯不可理喻,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发运使,亲自来到海州,决意要执行设置盐场的命令。孙伯纯于是跟发运使犟上了,就是不同意,“孙抗论排沮甚坚”。海州当地的百姓也很支持发运使,希望能在当地设置盐场,纷纷拦住孙伯纯,都说设置盐场能给当地带来很多便利,“百姓遮县,自言设盐场为便”。孙伯纯耐心地解释道:你们根本不知道长远之计,发运使在我们这里设置盐场,虽然从近处来看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朝廷设置的盐场不怕供应不足,而在于销售不出去,到时候盐产量过大,销售不出去,这个恶果三十年后才显示出来,到时候你们等着瞧吧,“盐多而不售,遗患在三十年后”。
孙伯纯在职的时候,海州始终没能设盐场,等他离任之后,发运司终于如愿,在海州设了生产盐的基地。三十年之后,海州一带因盐场有利可图的原因,朝廷大力征税征兵役,同时盗贼蜂拥,比过去更多更频繁,而盐场生产的盐因为滞销,像山丘一样堆积,亏欠得很厉害,债务常年积累,导致很多人破产,“积盐山积,运卖不行,亏失欠负,动辄破人产业,民始患之”。
孙伯纯为什么能预见到几十年后的局面呢?因为他对当时宋朝盐业生产和供应了然于心,而且还能动态地看待盐业市场,在海州设置的盐场,其实可能已经是过剩产业,在当时,饱和状态和过剩状态还显示不出来,但等市场进一步发展,滞销的局面迟早会出现。规模大了,销售却跟不上,恶性循环就会出现。孙伯纯可以说是一位懂经济的宋代士大夫。
孙伯纯在海州的时候,有一年碰上朝廷向海州征收制作弓弩用的材料,海州历来不生产这些东西,“海州素无此物,民甚苦之”,所以当地老百姓请求用海产品鳔胶来替代。孙伯纯却有先见之明,说:天子和朝廷都知道我们海州不生产弓弩材料,这一次只不过因为战场临时征调而已,“弩桩箭干,共知非海州所产,盖一时所须耳”。如果用土产替代,让朝廷觉得海州盛产军用原材料,于是年年征调,到时候就没完没了,“若以土产物代之,恐汝岁岁科无已时也”。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当前位置: &
宋朝地方官孙伯纯拒绝朝廷设盐场 称30年后滞销
扫描到手机
13:15:15 &广州日报 & &
经营谋略宋朝的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士大夫。他在海州当地方官的时候,朝廷要求在该地设置三个盐场,孙伯纯却认为这样做并不方便,于是拒绝。朝廷觉得孙伯纯不可理喻,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发运使,亲自来到海州,决意要执行设置盐场的命令。孙伯纯于是跟发运使犟上了,就是不同意,“孙抗论排沮甚坚”。海州当地的百姓也很支持发运使,希望能在当地设置盐场,纷纷拦住孙伯纯,都说设置盐场能给当地带来很多便利,“百姓遮县,自言设盐场为便”。孙伯纯耐心地解释道:你们根本不知道长远之计,发运使在我们这里设置盐场,虽然从近处来看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朝廷设置的盐场不怕供应不足,而在于销售不出去,到时候盐产量过大,销售不出去,这个恶果三十年后才显示出来,到时候你们等着瞧吧,“盐多而不售,遗患在三十年后”。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7990',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69岁老人无照驾驶脱审摩托,被查后袭警
贸易战第一批“受害者”浮现 这些国际名牌最受伤
拖延两周仍有3家美航企未改涉台标注 民航局回应
震惊!探秘非洲穆尔西部落唇盘妇女另类美丽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2735',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7989',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7985',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7987',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7986',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7982',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7984',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7983',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从山东到广东:“东莞”奇幻漂流史_财经记者圈_传送门
从山东到广东:“东莞”奇幻漂流史
编者按:这是一段奇幻的漂流。故事的主角,是东莞。两千公里、两千多年——时空交错。我们在这个地名身上,看到了颠沛流离的漂泊、与凤凰涅槃的重生。东莞在经济领域的传奇,毋庸赘言。这个坐落在中国珠三角的广东名城,端坐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包围中——在这个星光熠熠的超大城市群中,东莞并没有黯然失色,它恰到好处地抓住时间和地缘赐予的良机,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叱咤风云。然而,鲜有人知它身世的真相。文|羽见,图|三沙,原载于大地理馆1一南一北:地图上有两个东莞字面上的“东莞”,充满了诗情画意:在那东面的河中央,长满了油油的蒲草。莞的本意,指的是一种生长在广大中原地区的,一种带有香气的蒲草,我国的先民很早就用它来编织生活用具(《说文解字》:草也,可为席)。《诗经》这样歌颂用“莞”做的席子: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大体意思是:铺上莞席来睡觉,好舒服啊。早起早睡身体好,做好梦啊。那么,“东莞”是如何产生的呢?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写诗的北方中原人见到了“莞”,并给他命名。照这么说,南方的“东莞”,并不是土生土长,而是来自两千多公里外的中原,即黄河流域中下游。|广东-东莞市地理位置图|底图:谷歌中文版电子地图上,我们输入“东莞”很容易找到它的所在。如果够耐心,你会发现:除了广东省的“东莞市”,还有一个不起眼的“东莞镇”——坐落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最偏僻的东北角。|山东-东莞镇地理位置图|底图:手机百度地图|两个东莞位置关系及车程示意图|制图-大地理馆两个“东莞”,相隔近2000公里,取名只是巧合,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城市群热土中的明星大城,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山东丘陵里的小镇,它们之间,难道真有故事?不但有,而且有!也许是因为经济领域的炙手可热,东莞的历史文化便很难被舆论关注,查阅“东莞”地名之源,媒体中流行最广的说法是:它跟一种叫“莞香树”的香料植物。莞香树分泌的一种树脂类香料叫莞香。唐宋时期,这种树在广东广泛栽培,其中以东莞地区出产最优,“东莞”地名因这种植物而诞生。这种说法从逻辑上靠不住。从字义来看,莞最早命名的是一种水草,至少在春秋时已经出现,而千余年后的唐宋,“莞”直接被用于命名另一种植物,实在突兀。而广东东莞地名的前身,则在唐宋之前就已经出现:古时官、莞、管同音,经常互相替代使用——距离东莞不远的地方,西晋时期有了“东官郡”,后世有时也写作“东莞郡”,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统一标注为“东官”。如此一来,应该是先有“东莞”,后有“莞香”——以产地命名风物,符合逻辑常识。2蒲草之城:汉晋时代的山东东莞更早的、名正言顺的“东莞郡”,并不在南亚热带湿热的珠三角平原,而是在黄淮之水与泰山山脉庇护下的齐鲁大地。东汉史学大咖班固先生,在《汉书》中首开《地理志》,他明确地记载了两汉时期的行政区划,“东莞”作为地名第一次留在了文献中:“琅邪郡有东莞县”意思是,琅琊郡,有个叫“东莞”的县。战国开创郡县制,秦汉沿袭下来。郡、县是当时的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三国时期的孟康在这句话后边进行了注解:“故郓邑,今郓亭是也。”这里说的是,东莞县所在地,过去有一个叫“郓”的城。郓邑,是个啥东东呢?春秋时期重要的城池叫“某某邑”,这个郓邑位于齐国、鲁国和莒国边境结合部,长期被鲁、莒争来争去,为边境重镇。(据《春秋》记载:“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西晋杜预注:“郓,莒、鲁所争者。")|春秋时期“东郓”地理位置及齐、鲁、莒三国地缘形势|制图-大地理馆(注:莒后来被齐国灭掉,今山东莒县周围为其故地)鲁国有两个郓——在都城曲阜西边的称为“西郓”,都城以东的称为“东郓”。看过《水浒传》的小伙伴,对郓这个地名并不陌生,梁山好汉第一名宋江哥哥的老家是山东郓城——西郓的城址就在郓城县。|新版《水浒传》剧照中的郓城县衙|宋江饰演者:张涵予 导演:鞠觉亮今天“莞”的发音有两个:一是guan,同管;一是wan,同完。先秦时期,与此大不相同,当时郓、员、莞,发音接近。春秋时的“东郓”故地,到了汉代就设了“东莞”县,最早归琅琊郡管辖。是的,琅琊榜里的“琅琊”,鼻祖就在这里!西汉的琅琊郡范围:跨今山东临沂东部,日照、青岛沿海,及淄博、潍坊、烟台南部地区。当时的东莞,是琅琊郡西部边陲的一个县。|西汉琅琊郡范围及东莞县位置|制图-大地理馆除了发音接近郓,“东莞”的得名也跟当地盛产蒲草有关。诗经中的“下莞上簟”,写的是周朝都城镐京(关中平原西安附近)周边的风景——东莞县(山东)所在的地区,气候环境与关中类似,河滩湿地遍布蒲草,合情合理。文献也可以印证。《周礼·职方氏》:“正东曰青州……其浸沂、沭,其利蒲、鱼。”这里说的是,周朝东方(主要指山东齐鲁一带)有沂河、沭河(淮河在山东、江苏的支流),那里出产鱼类和蒲草,人们因此而获利——东莞县所在,正好就在这两条河所在的流域。因植物而得名,在当时很普遍。鲁国被楚国灭掉之后,都城周边被设为“兰陵郡”,命名来自兰花,以及鲁国的丘陵地理环境。东莞所在的古莒国,其国名“莒”也是一种植物。如,《说文解字》说:“齐谓芋为莒。”齐国人,把芋一类的植物称为“莒”(或许是不同方言发音所致)。先秦至汉代时期的山东东南部,今天的沂蒙山区一带,是个盛产文艺地名的地方:兰陵、琅琊、东莞,作为郡名,这三者管辖的土地曾经彼此相邻。相比兰陵和东莞,“琅琊”的出现更早,最早出自《山海经》: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秦设立的首批三十六郡之一,就有琅琊,城址最早在今青岛琊镇。西汉沿袭秦建制,到了东汉时期,琅琊郡(琅琊国)中心南移至临沂附近,被封为诸侯国的这一地区,依然管辖“东莞县”。此时的东莞,从一个偏远县,变成了腹地县。|西汉琅琊郡范围及东莞县位置|制图-大地理馆东汉时期,当北方的东莞成为县城时,今广东珠三角的东莞地区,还是未开发的蛮荒海滩,不仅没有郡县,而且还常常被海侵。当时,整个珠三角地区也只有一个南海郡的建制,广袤的地域上,地名寥寥。(下图:黑色字体为古地名)|东汉-南海郡|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由此可知:“东莞”地名最早出自北方的山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东汉末期,曹操把持朝政,从原来山东地区的齐郡、琅琊郡中分出土地,设置了东莞郡,作为地名的东莞,由县级上升到郡级。等到他儿子曹丕建立魏国,沿袭了这一制度。从三国到西晋,“东莞郡”的建制,持续了百余年之久。通过我馆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重新绘制的东莞郡地图可以看出:当时的东莞郡驻地和县城驻地,是分开的,但都位于沂山山脉东麓沂河上游沿岸,背山、傍水,中国古代聚落选址一向如此。|东汉末至三国魏-东莞郡范围及东莞县位置|制图:大地理馆司马懿后代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之后,东莞郡范围略有扩大。|东汉末至三国魏-东莞郡范围及东莞县位置|制图:大地理馆此时,两千公里外的珠江口,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汉代之后分三国,老孙家建立的吴国,控制广东地区,为了在三足鼎立的局势中不落下风,南方政权必须向大自然要生产力,在前代基础上对广东进行了进一步开发。随着人口增长,图上的县城地名比之前增加了不少。到了西晋时期,原南海郡北部土地,分出了始兴郡。但是,今东莞地区依然荒芜,地图上也没有出现相关地名。|西晋-南海郡|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3奔向江南:寄人篱下的江苏“东莞”西晋政权极不稳定,先是王侯动乱,又有五胡乱华。对于山东地区的东莞郡来说,十分不幸:它境内内有五莲山、沂山的屏障,又有沂河、沭河可以通航,地理环境条件比较优越。但是,其南方一片坦荡,入侵者很容易进入。|西晋-南海郡|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东莞郡所在,一开始就是诸侯国鲁、齐、莒对峙的结合部,今东莞镇绵延的一段春秋战国时的齐长城,就是最好的实物见证。这段逶迤在沂山余脉——九顶莲花山上的长城,位于沂河与潍河的分水岭上,著名的齐长城穆陵关就在附近。|东莞镇齐长城遗址|东莞郡一带,在战国以来的山东地区,因为军事地位重要,又以丘陵地形为主,属于后开发地区。晋代发生动乱,它的命运立刻发生了大转折。晋室衣冠南渡,建立了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江苏以北的北方地区陷入了五胡十六国纷争的局面。|东晋十六国时期前期地图|东晋前期,丢掉了黄河以南的山东,东莞郡先后被前赵、后燕、前燕、前秦、南燕统治,东晋后期刘大将军刘寄奴北伐,收回了黄河以南的山东土地——北方的东莞郡,又被东晋、刘宋统治。|公元417年东晋疆域地图|制图-苍天熊猫可以说,这一块土地,前边放火刚灭,后边又有人来放火。东莞郡,恰好在南北政权的结合部。处在对峙前沿的它,注定了要经历城头变幻和不断漂泊的下半生。东晋大将、南朝宋创始人刘裕最重要的战绩——北伐灭鲜卑政权南燕,此战军队北上,就经过了东莞,当时东莞县城始于三国曹丕时期,后被南燕国主改名团城,但怀着故土乡愁悲伤的东晋人怀着对故土的依恋,仍旧称为“东莞”《晋书》卷一百二十八记有,“王师次东莞”。东晋义熙五年(409)的四月,刘裕从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水路出发,一路浩荡,一个月后到达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大军改乘船为徒步,经东莞,越大砚山的齐长城穆陵关旧址,于当年六月到达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潍坊青州市)。|公元409年东晋灭南燕进军路线图|这次北伐行动,算是南朝在中原统治的回光返照。北魏占领东莞郡之后,在此设立琅琊郡,东莞地名仅有“东莞县”,郡一级的东莞从此离开北方大地。南朝宋一度控制黄河以北,南北朝的齐,又把山东彻底丢了——此后整个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再也没有踏上北方东莞一步。在北方,北朝魏、东魏、北齐,先后控制山东,东莞郡建制一直保留。|北魏时期南青州范围及东莞郡、县治位置图|制图-大地理馆就在中原人建立的偏安政权失去东莞郡之后,我们发现:珠三角地区诞生了一个标注为“东官郡”的地名,这个郡的治所驻地并不固定,先后在宝安、怀安、增城辗转。这个“东官”跟后来的东莞市,有没有关系?这个“东官”跟原来北方的东莞郡,有没有关系?从时间节点和先后顺序来看,可能性非常大。“东官郡”治所并不在今东莞市,但距离不远。按照前文所说,东官或东莞,应该是因为读音接近导致的两种写法。“莞”字来自中原的蒲草,而早期人口稀疏的珠三角地区,人口稀少——无论东莞或东官,都不是来自本地。而此时的北方东莞,恰好已经沦陷——此时南方出现“东官”,很可能是出于北方故土的纪念。此时,东莞尚未有大规模香料种植,所谓的“香料得名”说,可谓无稽之谈。|东晋-南方“东官郡”位置图|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南朝宋-南方“东官郡”位置图|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南朝齐-南方“东官郡”位置图|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南朝梁-南方“东官郡”位置图|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南朝梁-南方“东官郡”位置图|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自南方政权丢失北方东莞以来,“东莞”并非只出现在广东。我们知道,近代以来,包括皇族和北方世家大族在内的中原人,开始了一场所谓的“衣冠南渡”,人口、制度、文化、生产方式等都陆续南下传播。《晋书o王导传》:“洛京倾复,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o地理志》:“永嘉之乱……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一淮北流人,相率过江淮…… 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综合史料,西晋末年南迁的北方人约有90多万,占整个北方人口的八分之一,它们主要的迁入地是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尤其以江南为主——之所以将这些北方来的世家大族,安置在这里:一是,这一带是南方开发较早的地方,土地富饶,能够养活足够的人口;二是,王朝统治,需要他们的拥戴与支持。我们会发现,在都城建康(南京)周围,郡县地名的分布远比其他地方密集,而且分布着许多特殊的,从北方舶来的地名,这种现象被历史学家称为“侨州郡。”侨,就是寄居在外的意思。北方的故土丢了,为了安抚这些南迁的人,寄托他们浓浓的乡愁,于是就在江南设置了原有州郡县的建制。|东晋-南方“侨州郡县”分布|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宋书o州郡志》:自夷狄乱华,司、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晋书o地理志》: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率过江淮,帝(元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晋书o地理志》: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等郡以属徐、兖二州。《宋书o州郡志》:南东莞太守,领县三:莒、东莞、姑幕。户1424,口9854。王、诸葛、刘氏等大家族所在的琅琊,以及邻近的东莞、兰陵等郡,都在此之列。东莞郡、县,曾被安置在徐州、晋陵(今常州一带)、安宜(今高邮一带)。|南朝齐-北东莞与侨寄东莞郡位置图|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漂泊、侨居中的“东莞”,涌现出徐邈、臧琨、刘穆之、刘勰等优秀人才。春秋至西晋,是山东东莞的时代;东晋南北朝,是江苏(集中于该省的江南地区)东莞的时代。但是,这两个阶段的东莞,在众多州郡中,名声并不算显赫。毕竟,东莞所在,军事地位大于经济地位。相比出了王氏、诸葛氏的琅琊郡,东莞所出人物,话语权要小得多。到了隋代结束分裂,山东东莞旧地依旧有“东莞”。或许因为历史地理格局大变,或许因为原有世家大族已经不在,物是人非,新移民对东莞并不眷恋,东莞为名的郡退出历史舞台,仅有“东莞县”保留下来——它的上级单位是高密郡。到了唐初,山东地区的东莞又降为镇,地点也从古东莞县城址,迁徙到今东莞镇所在的地方。|隋代-高密郡范围及东莞县位置图|制图-大地理馆清代-山东沂州府“东莞集”(乡镇级别)|制图-大地理馆|山东日照市莒县东北角的东莞镇位置图|制图-大地理馆4南海生香:名动天下的广东东莞东莞最显赫的时代,当然是广东时代(宋至今)。隋唐时期,“东官郡”暂时消失。经历了五代之后,北宋版图上,在今东莞市区出现了“东莞县”——有人考证,广东“东莞”正式记载地名,在隋唐之际,这也恰恰是北方东莞撤县时期。不过,隋唐时期的广东东官或东莞,可能也有地名,但因为级别低,未能被提及。宋代大举对外开放,贸易空前兴盛,位于沿海的东莞因生产和运输香料而繁荣,也就有了今天所说的“莞香”。在两宋地图上,东莞县以南沿海,还有“东莞盐场”——可见,除了香料,海盐加工也是广东东莞古代的重要产业。开头曾提到,山东东莞与广东东莞,时间上一先一后,但并没有确切证据显示二者的直接联系。不过,我们可以合理推断:东晋以来,除了江南,其他地方也多少有“侨州郡县”设立,广东这个“东莞”,是否也是一例呢?中原人南迁,民间仍有以故土命名习惯,以至于后世影响了官方的行政取名,广东东莞是否是山东东莞移民的后裔带来的呢?古代地图上的“东莞盐场”,留下了蛛丝马迹。广东东莞理工学院的黎诚先生考证后,认为:“侨置郡”所管辖的“郡民”(即北方移民)被安置在当时人烟稀少的南方,被赐予较广阔的土地,利用他们身上所拥有的较先进的生产技能,去开发这些“荒蛮”“烟瘴”之地。东莞地区的盐业,也许是为了安置来自北方的拥有较高制盐水平的移民,而如果这个猜测成立的话,那么这些移民就很有可能是来自山东(今天日照地区)沿海的移民。当时的其它地区,都属于内陆,只可能拥有“池盐”或“岩盐”,与“海盐”的生产有较大的差异。而山东的“东莞地区”……居民大量外流以躲避战乱,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真是如此,为何没有直接记载呢?比较可能的原因是:“东莞”这个地名,在当时不算是显赫的地方,名气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官方史书记载历史事件,如北人南迁,文字多集中在都城长安、洛阳、开封及周边地区,即狭义的中原。汉至西晋的东莞,不仅远离河南,而且在山东也属于人口较少的郡,关注度比较小。同时,它总是处在对峙前线,动乱的环境,不利于本地、本族历史的完整记录。当然,关于广东东莞的得名,还有其他说法:这里的莞,跟北方东莞联系不大,跟莞草关系也不大,其实就是由“东官”而来——而三国两晋以来的东官郡,则来自汉代就有的“东官场(盐场)”。广东科技学院的学者梁燕红考证认为,公元前110年的西汉东官盐场是“东官”的之始,而山东之东莞县设立于公元前127年——两者起源前后只差17年,不太可能短时间内发生联系。综合来看,关东东莞得名:有盐场说、香料说、北方移民说。香料说从常识上说就讲不通,所以基本上被CUT掉。争论主要集中在被移民说与盐场说上。如此来看,“东莞”之谜,依旧没有莫衷一是的答案。但不管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三个地区的“东莞”地名,大致住主宰了时间前后相继的三个时代。山东东莞得名春秋“东郓”或蒲草,汉晋是属于它的时代后世虽然地名保留,但日渐沉默,今有小镇一枚江苏(江南)东莞来自山东东莞的“侨置”,东晋南朝是属于它的时代南东莞虽名噪一时,但最后融入江南,地名消失广东东莞经历了“东官场”-“东官郡”-东莞县-东莞市,唐宋至金是属于它的时代除了时代机遇,东莞自身经济文化实力也十分强大,古代除了袁崇焕以及众多进士,近代更是有蒋光鼐、陈伯陶、何镜堂等大咖。|北宋-广东东莞县|制图-大地理馆|元代-广东东莞县|制图-大地理馆|明代-广东东莞县|制图-大地理馆|当代-广东东莞:城市出行轨迹星云图|制图-滴滴出行5山东东莞历史最久,为什么却没有名气?山东东莞因为“土断”,导致传承基础削弱;江苏东莞则因为“寄人篱下”,最终被强势的江南文化所融合。反观广东东莞,自宋代以来,城市中心从未迁徙——有利于名声的积累和持续传播。到了今天,媒体传播跟古时候不是一个量级。所以,南东莞名气大于江南时期的东莞、与故地山东东莞,是历史积累的结果。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东莞靠着“世界工厂”的经济实力,声名远播,而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高度发达,更让东莞占领了话语权高地。今天的山东地图上依旧可以看到东莞镇——乡镇级别的东莞,始于唐武德年间,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这里不温不火。如今这仍是一个以农产品、乡村旅游、石灰矿开发为主业的小镇。它的交通位置不差,东靠206国道,329省道东西穿越,日东公路、济青高速南线从这里穿过。105平方公里的东莞镇,人口只有不到4万(当地镇政府官方数据),它今天的地理位置依然跟古时后十分相似:位于诸城、沂水、五莲、莒县结合部,就像它当年始终位于诸侯国与诸侯国、南朝与北朝、郡与郡之间的对峙地带一样。它拥有一段保存较完整的春秋战国齐长城——长城与东莞地名,比这里的任何事物都要古老。如果不是南方那位同名的东莞,这个小镇或许比现在更默默无闻。一个小小的地名,也浓缩和映照了中国大地200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东莞(不考虑其他联系,单说地名意义上的)它从沂河、沂山出发一路向南,先后目睹淮水的流淌、长江的奔流、珠江的浩荡这就是东莞地名的漂泊史它大体上书写了这三部曲生于山东侨居江苏成名广东版权信息本文原载于大地理馆,作者羽见,原标题《『东莞』,如何从山东到了广东?》,财经记者圈经授权转载。最近主编开放了自己的微信私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ishangye007),沟通交流。为什么钱越赚越多,却觉得自己越来越穷?月薪5000的人羡慕月薪两万的人,但当他月薪两万时,会发现需要吃更贵的饭,买更贵的品牌货,还需要买车买房,最后穷得要命。为什么?因为你的薪水增加了一倍,欲望却增加了10倍。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拥有穷开心的能力,能帮你立刻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且随着财富的增长,游刃有余地将其用于投资与增值。关注重建自我公众号,一个优质的知识分享平台,知识管理、理财技巧、PPT设计、人际交往等资料课程全都有,学习掌握各种技能,让你同时拥有精神富足和物质富足,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重建自我长按二维码,从平庸走向优秀大家好,我是财记君,看了今天的文章,您有何感想?期待您的留言和评论!你说,我们听!相关热文(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财经记者圈未来五年最赚钱的是......
即将打开""小程序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财经记者圈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财经记者圈 最新文章宋朝地方官孙伯纯拒绝朝廷设盐场 称30年后滞销-中新网
宋朝地方官孙伯纯拒绝朝廷设盐场 称30年后滞销
日 09:12 来源:广州日报  
  经营谋略
  文/刘黎平
  宋朝的孙伯纯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士大夫。他在海州当地方官的时候,朝廷要求在该地设置三个盐场,孙伯纯却认为这样做并不方便,于是拒绝。朝廷觉得孙伯纯不可理喻,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发运使,亲自来到海州,决意要执行设置盐场的命令。孙伯纯于是跟发运使犟上了,就是不同意,“孙抗论排沮甚坚”。海州当地的百姓也很支持发运使,希望能在当地设置盐场,纷纷拦住孙伯纯,都说设置盐场能给当地带来很多便利,“百姓遮县,自言设盐场为便”。孙伯纯耐心地解释道:你们根本不知道长远之计,发运使在我们这里设置盐场,虽然从近处来看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朝廷设置的盐场不怕供应不足,而在于销售不出去,到时候盐产量过大,销售不出去,这个恶果三十年后才显示出来,到时候你们等着瞧吧,“盐多而不售,遗患在三十年后”。
  孙伯纯在职的时候,海州始终没能设盐场,等他离任之后,发运司终于如愿,在海州设了生产盐的基地。三十年之后,海州一带因盐场有利可图的原因,朝廷大力征税征兵役,同时盗贼蜂拥,比过去更多更频繁,而盐场生产的盐因为滞销,像山丘一样堆积,亏欠得很厉害,债务常年积累,导致很多人破产,“积盐山积,运卖不行,亏失欠负,动辄破人产业,民始患之”。
  孙伯纯为什么能预见到几十年后的局面呢?因为他对当时宋朝盐业生产和供应了然于心,而且还能动态地看待盐业市场,在海州设置的盐场,其实可能已经是过剩产业,在当时,饱和状态和过剩状态还显示不出来,但等市场进一步发展,滞销的局面迟早会出现。规模大了,销售却跟不上,恶性循环就会出现。孙伯纯可以说是一位懂经济的宋代士大夫。
  孙伯纯在海州的时候,有一年碰上朝廷向海州征收制作弓弩用的材料,海州历来不生产这些东西,“海州素无此物,民甚苦之”,所以当地老百姓请求用海产品鳔胶来替代。孙伯纯却有先见之明,说:天子和朝廷都知道我们海州不生产弓弩材料,这一次只不过因为战场临时征调而已,“弩桩箭干,共知非海州所产,盖一时所须耳”。如果用土产替代,让朝廷觉得海州盛产军用原材料,于是年年征调,到时候就没完没了,“若以土产物代之,恐汝岁岁科无已时也”。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莺歌海盐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