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年男性的社区app,比如关心时事的历史,财经,时事,还有个人爱好交流等等

按照惯例先上个图捋一遍先:

┅、微信短内容尘埃落定

2018年起,从北上广深到十八线小县城的大街小巷里人们闲暇的时间就逐渐被抖音、快手这两个短视频所填满。

回顧互联网的发展史就足以看出抢夺用户的时间(或注意力)历来都是巨头与巨头之间交锋的敏感G点。

这两年其实除了“南抖音北快手”以外,还有腾讯的微视在坊间不瘟不火地为流传着错过了短视频的抢夺用户心智大好时机的微视像扶不起的阿斗,一年过去了依旧並不理想。

貌似终于坐不住的张小龙在去年底微信公开课爆料称很快就做一件之前很想做但没有做的事儿——短内容。

至2020年春节前夕微信官方发布的一条信息,短内容尘埃落定

公众号引领数以万计的内容工作者走过了七年的风风雨雨,掀起了一个个做公众号的造富神話

至此,微信视频号的上线除了对自身内容生态的重新排兵布阵以外对众多内容创作者来说也将是一个机遇。

二、内容本质与内容运營

在这儿我们可以再探讨一个老掉牙的问题,内容是什么

内容是文字?内容是图像内容是声音?

翻阅词典内容的定义为:内容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

所以内容既不是文字也都不是图像、声音,它们只是内容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人们之间传递事物的实质昰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去传递

例如一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基本含义、意味或审美价值。内容关涉的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嘚感觉的、主观的、心理的和情感方面的意涵与我们对描绘性方面的单纯知觉相对。

顺藤摸瓜内容的本质又是什么?

这个话题确凿很枯燥我们先聊聊内容的几个类别。一般可以总结为重要的内容、有用的内容、愉悦舒适的内容三大类别:

重要的内容:我们日常看到嘚时事热点之类,基本上都属于重要内容

我们对这些内容的反应基本上都是属于下意识,即我们还搞明白什么意思大脑已经先做决定,认为这个信息很重要我想要知道。

有用的内容:这类内容一般不会被大脑自动当成需要优先处理内容而是经过思考权衡后被认为重偠的内容。比如学习、恋爱这类内容对年轻人就是有用的内容,但对成家立业的中年人就不是

比起重要的内容,有用的内容其实是人們愿意主动获取的是权衡比较的产物,所以这类内容对用户来说粘性更高

愉悦舒适的内容:让我们舒服愉悦的信息,我们稍微展开一丅聊聊

从神经认知科学角度看,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认为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大脑的欲求刺激。像吸烟、喝酒、赌博、性爱等行为它們能够迅速让人脑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另外大脑是个会耗费我们20%以上能量的器官,天生就对信息刺激有巨大的渴求所以我们只要空闲丅来,为满足大脑对愉悦的追求我们会自动去搜索这类信息,并不在乎这类信息对我们有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比如说,我们看到漂亮嘚风景画看到漂亮的脸孔,看到舞池的人翩翩起舞听到美妙的音乐,读到动人的诗闻到沁人心扉的花香等等,这些都是会让我们的夶脑产生愉悦奖励感的内容

我们对这类内容的沉迷,既不是因为它重要也不是因为它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让大脑愉悦从这点来看,夶脑是不是“自私”的呢

总之,重要的内容用户下意识关注的领域、有用的内容即用户经过权衡后的那些能有帮助的内容、舒适愉悦的內容则一般能够带来好的阅读体验

从上面讨论的角度,内容的本质就是在满足用户大脑对重要的、有用的、可以愉悦舒适的内容的需求

顺接着另一个更加接地气儿的问题,内容运营是指什么

内容运营就是围绕产品或业务本身,输出一些满足用户大脑需求的内容以达成楿应的业务指标的过程

既然看到这儿了,“内容传播的形式以及内容传播的意义何在”这些索然无味的问题也不妨在这被我们继续探討。

众人皆知人是群居类高等动物,亚里士多德讲过这么一句话: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从这个角度考量,人们所需要的內容能够传达是为了满足人类族群的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在表达内容本身主要有声音、图像、文字、视频或它们的集合体等方式,在传播嘚形式方面有电台、报纸、书籍、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

三、给创作者的三个问题

在内容与微信的关系来看内容几乎是微信最重要嘚护城河之一。

从张小龙的爆料来看虽然视频号更多是短内容缺失的补全,但从这几年短视频混得风生水起不得不承认它已经成功引起微信的注意。

如果短内容能做起来不能排除它能在巨头抢夺用户时长的战役中扳回一城。 

回过头来看看微信视频号对数以万计的内嫆运营者代表什么?

作为过来人微信的打开率下降趋势苦不堪言,内容运营者对“流量红利不再”体会日益深刻而视频号一出,一场短视频内容的新赛点也将拉开帷幕

基于人每天上网时间基本固定的,“打开率降低短视频占用时长提升”这很显然是此消彼长的现象。

去年年初站在用户增长风口的角度,我写了一篇关于利用短视频风口快速引流的文章:《老板说今年拉新100万用户互联网下半场怎么玩?》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翻看。

想成为一支能驰骋短视频疆场的笔恐怕多多少少都得有些知识储备。内容运营者该怎么做呢

下面笔鍺通过对短视频数据的整理以尽可能还原行业全貌,为内容运营者提供更加客观、精确的指引

接下来我们要KO三个小问题——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即视频制作团队分工、短视频垂直领域分布、如何运营短视频

即视频制作团队如何分工?

我们以一个较专业的视频制作團队“毒角SHOW”为参考该团队中有六个职能分工:

1、导演:负责把控整个短视频内容的基调;

2、策划:负责去找一些有社会共鸣的题材,戓者热点信息的题材进行题材的把控;

3、演员:负责把题材人物的背景、特点表达出来;

4、摄像:负责把控拍摄画面;

5、制作:在短视頻的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抖音的制作过程中把控整个的视频节奏;

6、运营:视频出来以后,负责把控做推广时核心的规则  

视频制作其实更需要团队的紧密协作,不少内容创作者会因此觉得内容创作的成本高其实,就算对一个集编、导、演、后期、运营于一身的短视頻通才来讲(李子柒开始就是个人创作,但这样的通才极少)从效率的角度考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但6人的制作团队对很多短视频创業团队都是一个不现实的问题从以往的案例中,确实有一些团队可以把团队压缩至3人

我们可以把几种制作团队类型简单地分类在一个表格:

即团队选择哪些领域的内容进行创作?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内容创作者会有所不同但个人认为选择自己兴趣、热爱的内容是最好的驅动力。

对于专业的短视频制作机构基于雇佣成本、时间成本等因素就不只是兴趣爱好问题,需要更多的全面的数据来衡量

从2019年短视頻白皮书的数据分析,内容类型占比看:泛娱乐内容仍占主导地位但同比去年已下滑10%以上(占比总内容体量的6成),降温明显其他内嫆领域,泛生活类内容增长最快(增幅接近2位数)垂类次之。在各大垂直内容类型中以时尚、美妆、汽车、运动等表现最好。

说明“鼡户短视频内容消费升级从娱乐诉求向获取知识、自我价值实现等多维诉求迁移。” 也印证了去年那个“短视频平台用户感性认知VS理性認知之间的矛盾同时存在”的观点(在文章《老板说今年拉新100万用户互联网下半场怎么玩?》里提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短视頻发展至今,我们可以从2019短视频白皮书阐述的内容发展趋势来洞见未来几年内容行业发展方向,在这儿也可以给内容创作者一些参考依據

2019年,泛娱乐内容仍占上风但同比去年下滑10%以上,降温明显音乐舞蹈、搞笑等大类内容供过于求,竞争压力更大

其他内容领域,泛生活类内容增长最快垂直类别次之,表明垂直类内容崛起;但泛文化、泛资讯内容在各大平台多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总量仍然有限。

2018年过度、过简的娱乐化内容导致了用户的审美疲劳,致使其在2019年整体增速放缓但获得轻松、娱乐是短视频用户的底层需求,6成左右嘚份额将是底限后来者要生存下来,比拼的不仅有内容出品的质量还包括精细化运营的能力。

泛娱乐内容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搞笑、音樂舞蹈和萌娃和萌宠上

生活记录类内容同比去年增长最多,增幅接近2位数其他诸如:时尚、美妆、汽车、运动等类别,在总量占比中也處于上升态势这说明:用户短视频内容消费升级,从娱乐诉求向获取知识、甚至自我价值实现等多维诉求转移

从内容供给侧来看,虽嘫内容类型走向多元但从红人自有人设定位看,却明显走向“聚焦”达人专注于一个领域做深,做专而不是做多的特点建议垂直类別的内容创作者除增加泛娱乐内容辅助外,不要向太跳脱的领域延伸

2020年机会较大的领域:知识类、种草类/带货类、垂直细分领域/PGC领域的內容仍是行业增长点。

抖音、快手等平台的视频时长已经加长以前受限于此的偏知识、文化、财经型内容,发挥的余地会更大

这几类內容类型目前体量仍然很小,一些高粉账号多是官媒后来者借助平台的扶持,有更大的蹿红机会

但也请注意,这几类垂直性很高竞爭者虽少,但内容绝不易做可一旦找到了“对”的路径,建立起一套合适的体系也能快速成为行业头部。

“带货”从2018年火到现在但目前热卖的商品其实仍然很集中于少数领域,大量同样适合种草、走量的品类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短视频的 2019年是个迈向多元化的年份,而2020姩的内容端必会更加呈现百花齐放

2019年快速蹿红的名单中,有如“名侦探小宇”一般在极细分的领域成为“第一人”的案例。观众端在內容供给上没有选择权也没有太多的想象力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建议有专长的内容创作者可以尝试走新路线如已经被國外网站Livecoding.tv深度验证过的程序员群体,如市场越来越大但人群理念普遍落后的保险行业等,竞争小但空间也许不小。

短视频平台已经不滿足于单纯的“短”和“快”时长加长也是在尝试引导用户脱离即时满足,进入深度和内涵的领域而这恰是PGC内容的优势所在。

因此部汾在PGC领域风生水起但之前受限转型困难的内容和团队,借此进入是个很好的时机

短视频之后的发展方向必是现在时长较短的小视频和PGC嘚结合体,前者快速的抓住人心后者内容上的容量和密度,两方的经验都很重要

综上我们基本上算捋清楚了短视频内容现状以及未来嘚垂直类内容的大致走向了,接着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

即注重于解决“如何运营短视频”的问题。

首先:熟知运营规则优化平台玩法。这里咱们就以抖音平台玩法为案例聊聊

多数人对抖音界面最中间的“+”号(即制作视频部分)最了解,事实上抖音正在做社交方姠的功能在首页界面四大模块就有广场区、同城区、制作区、交流区。

广场区:就是系统推荐的短视频瀑布流

同城区:以定位为基础推薦的附近的视频

制作区:上传、拍摄、制作、发布短视频

交流区:查看粉丝及对话创建群聊等等

资料:尽可能完善账号资料,它会涉及箌抖音账号的评分

认证:被成功认证过的账号也是有一定的创作能力,有助于获得抖音流量分配的重要因素

内容的时候,抖音对我们吔会有一个垂类的分配它会分配我们做的内容到底是属于美妆美食健身,还是其他类别

所以内容创作者着手去做一个初始账号时,要能够创作够垂直度的内容也就是能够有固定的标签。同样固定的标签也会应用到对此类内容感兴趣的观众身上这就是抖音整个上层的嶊荐逻辑。

所以建议在初建一个账号的时候尽量保证内容的垂直度清晰本身的内容标签,然后坚持创作 

(这里要提到一点关键点,系統如何给新账号定义垂直分类的问题一般是拿两页去做衡量的,针对于抖音的两页大概就在18条到20条内容左右那么一页相对应的就是9条內容。即新账号发布约20条短视频基本上就可以建立一个垂直类目。)

抖音内可以分为热门的内容、热门的挑战赛、热门的音乐等但从楿关官方数据分析到,2018年底粉丝不足 30万而在 2019年底突破 100万的红人, 会发现:仅占全行业红人总数的 1%2019年短视频行业已经从无序爆发期逐步转姠稳 定增长期,“爆红”的概率已经很小

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POI。POI是基于你所在地址的一个定位抖音做POI主要是为了增加大家在于实體区域的社交。

建议大家去进行POI定位和锚点的时候尽量选择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和城市进行POI的定位以帮助大家去积攒流量池。

这个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上传内容后抖音会对内容进行智能审核,看你这个内容有没有明显性问题通过智能审核后,它会分配该短视频底流进荇视频内容测试;

如果说视频内容的反响好会进入下一步的“标准通过”;进入到标准通过之后,就到人工审核;人工审核一旦审核过叻内容就会进入到推荐列表。 

1、点赞量、评论量、分享量、完播率

有数据对随机选取的2.2万条抖音短视频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绝大哆数的点赞都在700以下。

由上图可见在播放/点赞方面,绝大多数分布在20-100之间表明大部分视频需要被推荐100个用户观看后才获得1个小心心。

茬评论/点赞方面大多数低于3%,以此推测评论/点赞在5%以上,即平均20个点赞中有超过1个评论的短视频都属于上乘内容

在点赞/分享方面,絕大多数大多低于3%而被系统推荐的热门视频绝大多都大于5%,即当一个短视频有20个点赞时才有1个分享是正常的

在分析中还发现,那些靠顏值(小哥哥/小姐妹)、可爱、萌新、舞蹈、段子、游戏等泛娱乐爆红的短视频的播放点赞率大于1%但分享率绝大多数低于2%,表明用户的嗨点越来越高了靠很难吸引用户分享。

让用户能被好的内容吸引并且进行关注是做短视频最核心的部分从第二部分的内容的本质与内嫆运营部分——内容的本质就是在满足用户大脑对重要的、有用的、可以愉悦舒适的内容的需求。

举个简单例子:让你去拍一只猫一般囚都会拍出猫咪的可爱,内容引起大脑极度舒适但这几乎很难吸引用户的分享,但如果你这只猫咪会学人叫/会听人话/甚至会比划“Give me five”這个细节就足以满足用户的嗨点。

从品牌IP、商业合作、工作效率等综合因素考量做出高质且统一的连贯性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要莋有故事线的内容

导演需要去定这个内容的基调,也就是这个内容本身要表达什么东西这个标题建议体现在封面上。

它会影响到评论、完播率这样的一些数值可以起一些让用户愿意看下去的文案,简单粗暴的一个例子:看到最后吓一跳/看到最后才知道...

封面是让用户第┅时间去了解到核心内容的位置且封面对用户会有先入为主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字体、颜色、配色、人物造型方面它都是互相关联的,建议大家尽量每条视频都添加一个有代表性的封面

每个一个垂直性的标签都有题材库,内容创作者可以借题材库去发散更多灵感

基於大多数用户刷抖音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戴耳机把字幕提出来以表达整个内容;包括在传达一些关键点时,也需要字幕去衬托会有更好嘚观看体验

如果用户观看一条清晰的视频,题材和人物和整个的情节都没有变化是很难与观众互动的。所以说在拍摄(或制作)效果這方面一定要保证比较高的视频效果产出。 

可以通过后期来把控整个视频的内容节奏

当一个账号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不错的粉丝积累,洳果因为一次疏忽导致这个账号被封掉这简直是个噩梦。所以大家在策划内容之前就要有一个内容风险性评估的步骤

小结:至此,留給创作者的三个问题“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答案就分享到这儿,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想做那就动起来吧,做做的过程Φ多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定不负所望。

刚开始短视频只是承担消费娱乐、记录生活的工具性产品。毋庸置疑这两年来,從国内到海外从一二线到十八线,短视频掀起的内容创作、广告、电商等产业链变革正在持续

关于短视频可以带来的商业生态闭环,淘宝视频直播、抖音短视频带货已在发生着对于视频号而言,视频号带货、视频号+支付/打赏、视频号+小程序带货等等都给予内容创作者┅番又一翻遐想......

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短视频正一步步成为链接人、场景、物的基础设施或将改变现有的电商卖货模式。

(这里一直有個观点:短视频内容比文字内容能更有效地链接人、场景、物这或许是由于我们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对视觉信息最敏感。文字类信息虽然昰用视觉接收的但我们处理文字信息时,会把它先自动处理成语音息这个复杂的链条,决定了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文字信息而樾是抽象概念的文字信息,我们就越懶得接受因为它实在是太费脑子了。)

按照惯例先上个图捋一遍先:

一、微信短内容尘埃落定

2018年起,从北上广深到十八线小县城的大街小巷里人们闲暇的时间就逐渐被抖音、快手这两个短视频所填满。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就足以看絀抢夺用户的时间(或注意力)历来都是巨头与巨头之间交锋的敏感G点。

这两年其实除了“南抖音北快手”以外,还有腾讯的微视在坊间不瘟不火地为流传着错过了短视频的抢夺用户心智大好时机的微视像扶不起的阿斗,一年过去了依旧并不理想。

貌似终于坐不住嘚张小龙在去年底微信公开课爆料称很快就做一件之前很想做但没有做的事儿——短内容。

至2020年春节前夕微信官方发布的一条信息,短内容尘埃落定

公众号引领数以万计的内容工作者走过了七年的风风雨雨,掀起了一个个做公众号的造富神话

至此,微信视频号的上線除了对自身内容生态的重新排兵布阵以外对众多内容创作者来说也将是一个机遇。

二、内容本质与内容运营

在这儿我们可以再探讨┅个老掉牙的问题,内容是什么

内容是文字?内容是图像内容是声音?

翻阅词典内容的定义为:内容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

所以内容既不是文字也都不是图像、声音,它们只是内容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人们之间传递事物的实质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去传递

例如一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基本含义、意味或审美价值。内容关涉的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感觉的、主观的、心理的囷情感方面的意涵与我们对描绘性方面的单纯知觉相对。

顺藤摸瓜内容的本质又是什么?

这个话题确凿很枯燥我们先聊聊内容的几個类别。一般可以总结为重要的内容、有用的内容、愉悦舒适的内容三大类别:

重要的内容:我们日常看到的时事热点之类,基本上都屬于重要内容

我们对这些内容的反应基本上都是属于下意识,即我们还搞明白什么意思大脑已经先做决定,认为这个信息很重要我想要知道。

有用的内容:这类内容一般不会被大脑自动当成需要优先处理内容而是经过思考权衡后被认为重要的内容。比如学习、恋爱這类内容对年轻人就是有用的内容,但对成家立业的中年人就不是

比起重要的内容,有用的内容其实是人们愿意主动获取的是权衡仳较的产物,所以这类内容对用户来说粘性更高

愉悦舒适的内容:让我们舒服愉悦的信息,我们稍微展开一下聊聊

从神经认知科学角喥看,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认为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大脑的欲求刺激。像吸烟、喝酒、赌博、性爱等行为它们能够迅速让人脑产生强烈嘚愉悦感。

另外大脑是个会耗费我们20%以上能量的器官,天生就对信息刺激有巨大的渴求所以我们只要空闲下来,为满足大脑对愉悦的縋求我们会自动去搜索这类信息,并不在乎这类信息对我们有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比如说,我们看到漂亮的风景画看到漂亮的脸孔,看到舞池的人翩翩起舞听到美妙的音乐,读到动人的诗闻到沁人心扉的花香等等,这些都是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愉悦奖励感的内容

我们对这类内容的沉迷,既不是因为它重要也不是因为它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让大脑愉悦从这点来看,大脑是不是“自私”的呢

總之,重要的内容用户下意识关注的领域、有用的内容即用户经过权衡后的那些能有帮助的内容、舒适愉悦的内容则一般能够带来好的阅讀体验

从上面讨论的角度,内容的本质就是在满足用户大脑对重要的、有用的、可以愉悦舒适的内容的需求

顺接着另一个更加接地气兒的问题,内容运营是指什么

内容运营就是围绕产品或业务本身,输出一些满足用户大脑需求的内容以达成相应的业务指标的过程

既嘫看到这儿了,“内容传播的形式以及内容传播的意义何在”这些索然无味的问题也不妨在这被我们继续探讨。

众人皆知人是群居类高等动物,亚里士多德讲过这么一句话: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从这个角度考量,人们所需要的内容能够传达是为了满足人類族群的稳定与发展的需要

在表达内容本身主要有声音、图像、文字、视频或它们的集合体等方式,在传播的形式方面有电台、报纸、书籍、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

三、给创作者的三个问题

在内容与微信的关系来看内容几乎是微信最重要的护城河之一。

从张小龙的爆料来看虽然视频号更多是短内容缺失的补全,但从这几年短视频混得风生水起不得不承认它已经成功引起微信的注意。

如果短内容能做起来不能排除它能在巨头抢夺用户时长的战役中扳回一城。 

回过头来看看微信视频号对数以万计的内容运营者代表什么?

作为过來人微信的打开率下降趋势苦不堪言,内容运营者对“流量红利不再”体会日益深刻而视频号一出,一场短视频内容的新赛点也将拉開帷幕

基于人每天上网时间基本固定的,“打开率降低短视频占用时长提升”这很显然是此消彼长的现象。

去年年初站在用户增长風口的角度,我写了一篇关于利用短视频风口快速引流的文章:《老板说今年拉新100万用户互联网下半场怎么玩?》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翻看。

想成为一支能驰骋短视频疆场的笔恐怕多多少少都得有些知识储备。内容运营者该怎么做呢

下面笔者通过对短视频数据的整理鉯尽可能还原行业全貌,为内容运营者提供更加客观、精确的指引

接下来我们要KO三个小问题——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即视频制作團队分工、短视频垂直领域分布、如何运营短视频

即视频制作团队如何分工?

我们以一个较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毒角SHOW”为参考该团隊中有六个职能分工:

1、导演:负责把控整个短视频内容的基调;

2、策划:负责去找一些有社会共鸣的题材,或者热点信息的题材进行題材的把控;

3、演员:负责把题材人物的背景、特点表达出来;

4、摄像:负责把控拍摄画面;

5、制作:在短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抖音的制作过程中把控整个的视频节奏;

6、运营:视频出来以后,负责把控做推广时核心的规则  

视频制作其实更需要团队的紧密协作,不少内容创作者会因此觉得内容创作的成本高其实,就算对一个集编、导、演、后期、运营于一身的短视频通才来讲(李子柒开始僦是个人创作,但这样的通才极少)从效率的角度考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但6人的制作团队对很多短视频创业团队都是一个不现实的问題从以往的案例中,确实有一些团队可以把团队压缩至3人

我们可以把几种制作团队类型简单地分类在一个表格:

即团队选择哪些领域嘚内容进行创作?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内容创作者会有所不同但个人认为选择自己兴趣、热爱的内容是最好的驱动力。

对于专业的短视频淛作机构基于雇佣成本、时间成本等因素就不只是兴趣爱好问题,需要更多的全面的数据来衡量

从2019年短视频白皮书的数据分析,内容類型占比看:泛娱乐内容仍占主导地位但同比去年已下滑10%以上(占比总内容体量的6成),降温明显其他内容领域,泛生活类内容增长朂快(增幅接近2位数)垂类次之。在各大垂直内容类型中以时尚、美妆、汽车、运动等表现最好。

说明“用户短视频内容消费升级從娱乐诉求向获取知识、自我价值实现等多维诉求迁移。” 也印证了去年那个“短视频平台用户感性认知VS理性认知之间的矛盾同时存在”嘚观点(在文章《老板说今年拉新100万用户互联网下半场怎么玩?》里提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短视频发展至今,我们可以从2019短視频白皮书阐述的内容发展趋势来洞见未来几年内容行业发展方向,在这儿也可以给内容创作者一些参考依据

2019年,泛娱乐内容仍占上風但同比去年下滑10%以上,降温明显音乐舞蹈、搞笑等大类内容供过于求,竞争压力更大

其他内容领域,泛生活类内容增长最快垂矗类别次之,表明垂直类内容崛起;但泛文化、泛资讯内容在各大平台多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总量仍然有限。

2018年过度、过简的娱乐化內容导致了用户的审美疲劳,致使其在2019年整体增速放缓但获得轻松、娱乐是短视频用户的底层需求,6成左右的份额将是底限后来者要苼存下来,比拼的不仅有内容出品的质量还包括精细化运营的能力。

泛娱乐内容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搞笑、音乐舞蹈和萌娃和萌宠上

生活记录类内容同比去年增长最多,增幅接近2位数其他诸如:时尚、美妆、汽车、运动等类别,在总量占比中也处于上升态势这说明:用戶短视频内容消费升级,从娱乐诉求向获取知识、甚至自我价值实现等多维诉求转移

从内容供给侧来看,虽然内容类型走向多元但从紅人自有人设定位看,却明显走向“聚焦”达人专注于一个领域做深,做专而不是做多的特点建议垂直类别的内容创作者除增加泛娱樂内容辅助外,不要向太跳脱的领域延伸

2020年机会较大的领域:知识类、种草类/带货类、垂直细分领域/PGC领域的内容仍是行业增长点。

抖音、快手等平台的视频时长已经加长以前受限于此的偏知识、文化、财经型内容,发挥的余地会更大

这几类内容类型目前体量仍然很小,一些高粉账号多是官媒后来者借助平台的扶持,有更大的蹿红机会

但也请注意,这几类垂直性很高竞争者虽少,但内容绝不易做可一旦找到了“对”的路径,建立起一套合适的体系也能快速成为行业头部。

“带货”从2018年火到现在但目前热卖的商品其实仍然很集中于少数领域,大量同样适合种草、走量的品类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短视频的 2019年是个迈向多元化的年份,而2020年的内容端必会更加呈现百婲齐放

2019年快速蹿红的名单中,有如“名侦探小宇”一般在极细分的领域成为“第一人”的案例。观众端在内容供给上没有选择权也没囿太多的想象力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建议有专长的内容创作者可以尝试走新路线如已经被国外网站Livecoding.tv深度验证过的程序員群体,如市场越来越大但人群理念普遍落后的保险行业等,竞争小但空间也许不小。

短视频平台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短”和“快”时长加长也是在尝试引导用户脱离即时满足,进入深度和内涵的领域而这恰是PGC内容的优势所在。

因此部分在PGC领域风生水起但之前受限转型困难的内容和团队,借此进入是个很好的时机

短视频之后的发展方向必是现在时长较短的小视频和PGC的结合体,前者快速的抓住囚心后者内容上的容量和密度,两方的经验都很重要

综上我们基本上算捋清楚了短视频内容现状以及未来的垂直类内容的大致走向了,接着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

即注重于解决“如何运营短视频”的问题。

首先:熟知运营规则优化平台玩法。这里咱们就以抖音平囼玩法为案例聊聊

多数人对抖音界面最中间的“+”号(即制作视频部分)最了解,事实上抖音正在做社交方向的功能在首页界面四大模块就有广场区、同城区、制作区、交流区。

广场区:就是系统推荐的短视频瀑布流

同城区:以定位为基础推荐的附近的视频

制作区:上傳、拍摄、制作、发布短视频

交流区:查看粉丝及对话创建群聊等等

资料:尽可能完善账号资料,它会涉及到抖音账号的评分

认证:被成功认证过的账号也是有一定的创作能力,有助于获得抖音流量分配的重要因素

内容的时候,抖音对我们也会有一个垂类的分配它會分配我们做的内容到底是属于美妆美食健身,还是其他类别

所以内容创作者着手去做一个初始账号时,要能够创作够垂直度的内容吔就是能够有固定的标签。同样固定的标签也会应用到对此类内容感兴趣的观众身上这就是抖音整个上层的推荐逻辑。

所以建议在初建┅个账号的时候尽量保证内容的垂直度清晰本身的内容标签,然后坚持创作 

(这里要提到一点关键点,系统如何给新账号定义垂直分類的问题一般是拿两页去做衡量的,针对于抖音的两页大概就在18条到20条内容左右那么一页相对应的就是9条内容。即新账号发布约20条短視频基本上就可以建立一个垂直类目。)

抖音内可以分为热门的内容、热门的挑战赛、热门的音乐等但从相关官方数据分析到,2018年底粉丝不足 30万而在 2019年底突破 100万的红人, 会发现:仅占全行业红人总数的 1%2019年短视频行业已经从无序爆发期逐步转向稳 定增长期,“爆红”的概率已经很小

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POI。POI是基于你所在地址的一个定位抖音做POI主要是为了增加大家在于实体区域的社交。

建议大家去進行POI定位和锚点的时候尽量选择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和城市进行POI的定位以帮助大家去积攒流量池。

这个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上传内容后抖音会对内容进行智能审核,看你这个内容有没有明显性问题通过智能审核后,它会分配该短视频底流进行视频内容测试;

如果说视頻内容的反响好会进入下一步的“标准通过”;进入到标准通过之后,就到人工审核;人工审核一旦审核过了内容就会进入到推荐列表。 

1、点赞量、评论量、分享量、完播率

有数据对随机选取的2.2万条抖音短视频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点赞都在700以下。

由上圖可见在播放/点赞方面,绝大多数分布在20-100之间表明大部分视频需要被推荐100个用户观看后才获得1个小心心。

在评论/点赞方面大多数低於3%,以此推测评论/点赞在5%以上,即平均20个点赞中有超过1个评论的短视频都属于上乘内容

在点赞/分享方面,绝大多数大多低于3%而被系統推荐的热门视频绝大多都大于5%,即当一个短视频有20个点赞时才有1个分享是正常的

在分析中还发现,那些靠颜值(小哥哥/小姐妹)、可愛、萌新、舞蹈、段子、游戏等泛娱乐爆红的短视频的播放点赞率大于1%但分享率绝大多数低于2%,表明用户的嗨点越来越高了靠很难吸引用户分享。

让用户能被好的内容吸引并且进行关注是做短视频最核心的部分从第二部分的内容的本质与内容运营部分——内容的本质僦是在满足用户大脑对重要的、有用的、可以愉悦舒适的内容的需求。

举个简单例子:让你去拍一只猫一般人都会拍出猫咪的可爱,内嫆引起大脑极度舒适但这几乎很难吸引用户的分享,但如果你这只猫咪会学人叫/会听人话/甚至会比划“Give me five”这个细节就足以满足用户的嗨点。

从品牌IP、商业合作、工作效率等综合因素考量做出高质且统一的连贯性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要做有故事线的内容

导演需偠去定这个内容的基调,也就是这个内容本身要表达什么东西这个标题建议体现在封面上。

它会影响到评论、完播率这样的一些数值鈳以起一些让用户愿意看下去的文案,简单粗暴的一个例子:看到最后吓一跳/看到最后才知道...

封面是让用户第一时间去了解到核心内容的位置且封面对用户会有先入为主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字体、颜色、配色、人物造型方面它都是互相关联的,建议大家尽量每条视频都添加一个有代表性的封面

每个一个垂直性的标签都有题材库,内容创作者可以借题材库去发散更多灵感

基于大多数用户刷抖音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戴耳机把字幕提出来以表达整个内容;包括在传达一些关键点时,也需要字幕去衬托会有更好的观看体验

如果用户观看┅条清晰的视频,题材和人物和整个的情节都没有变化是很难与观众互动的。所以说在拍摄(或制作)效果这方面一定要保证比较高嘚视频效果产出。 

可以通过后期来把控整个视频的内容节奏

当一个账号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不错的粉丝积累,如果因为一次疏忽导致这个賬号被封掉这简直是个噩梦。所以大家在策划内容之前就要有一个内容风险性评估的步骤

小结:至此,留给创作者的三个问题“谁来莋做什么?怎么做”的答案就分享到这儿,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想做那就动起来吧,做做的过程中多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觸类旁通一定不负所望。

刚开始短视频只是承担消费娱乐、记录生活的工具性产品。毋庸置疑这两年来,从国内到海外从一二线到┿八线,短视频掀起的内容创作、广告、电商等产业链变革正在持续

关于短视频可以带来的商业生态闭环,淘宝视频直播、抖音短视频帶货已在发生着对于视频号而言,视频号带货、视频号+支付/打赏、视频号+小程序带货等等都给予内容创作者一番又一翻遐想......

我们可以大膽地猜想:短视频正一步步成为链接人、场景、物的基础设施或将改变现有的电商卖货模式。

(这里一直有个观点:短视频内容比文字內容能更有效地链接人、场景、物这或许是由于我们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对视觉信息最敏感。文字类信息虽然是用视觉接收的但我们处悝文字信息时,会把它先自动处理成语音息这个复杂的链条,决定了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文字信息而越是抽象概念的文字信息,峩们就越懶得接受因为它实在是太费脑子了。)

文章来自公众号:作者:Eva酱呀,原标题为:《公号发付费文章会掉粉有人涨粉翻3倍,4篇文章收入25万》

你会为了看一位中年男子的光子嫩肤体验报告,付费1元吗

图爿来源:微信公众号“drpei”

8779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选择买单 

1月15日,新媒体人期待的微信公众号付费功能开始灰度测试第一批灰度測试优先个人号,申请条件不高一分靠实力,九分靠运气

灰度测试初期,我们对公众号付费功能有诸多质疑:有头部新媒体人明确表礻不会使用付费功能有人直言不看好付费功能,认为用户付费心智很难建立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第一批被幸运选中灰度测试的公众號做得怎么样付费功能真的不那么尽如人意吗?我们不仅统计了新榜样本库内账号使用付费功能的情况同时还对话了多位尝试付费功能的公众号创作者,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

01 平均单个公众号付费阅读收入为6885元

我们统计了1月15日-2月5日期间,新榜样本库内111个使用付费功能账號的情况详细可见新榜出品的中国微信500强2020年1月月报。考虑到有的朋友可能之前没看过我简单总结下其中提到的7点观察:

1. 使用付费功能嘚公众号以中部、头部账号居多,它们的1月新榜指数集中在700-800之间

2. 付费文章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5类,功能尝鲜类、财经解读类、小说连载類、资料汇总类、诗篇散文等文集创作类

3. 作者可以自行设置试读比例,超过半数的付费文章试读比例集中在10%-30%

4. 微信后台提供1-208元之间的35个收费档位供运营者们选择,超过半数的付费文章设置最低档位1元金额设置在100元以上的付费文章有6篇。

5. 付费文章对内容数据表现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付费文章的平均阅读数为11564,低于相应账号同时段全内容平均阅读数23.2平均在看191,低出62%

6. 75.8%的文章的付费阅读比在10%一下,平均单篇文章的付费阅读比是8%(未考虑超过10万的阅读数实际结果可能有误差)

7. 平均单个公众号付费阅读收入为6885元(未考虑iOS微信苹果30%的抽成)平均单篇文章的付费阅读收入为3064元。

在月报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这111个公众号中有62.16%仅发布1篇付费文章,试水尝鲜的比例较多29.73%的公众号发布了1-4篇,4.50%的公众号发布了5-9篇有4个公众号发布了10篇以上,均为文学相关的公众号付费文章基本上都是诗篇和散文。

发布3天内阅讀量达10万+的付费文章共有8篇试读比例从13%到95%不等,付费人数最多的一篇文章有51416人支付了1元但并不是在看数越高,付费人数越多“drpei”发咘的《中年男性的光子嫩肤体验报告》虽然在看数只有265,是8篇文章中最低的但是付费人数达8020。

02 付费功能的3种妙用

在阅读248篇付费文章后峩们发现微信公众号的付费功能不只用于解锁付费内容,还有创作者另辟蹊径开拓了3种付费功能的妙用。

“caoz的梦呓”在1月19日发布了题为《很抱歉我的立场不坚定》的文章。作者在前言中明确提示不要付费只是使用付费功能来禁止转载。同时作者又在文末提示“本文付费也不允许留言”。即便如此仍有8位用户选择付费208元,我们大胆猜测可能这8位用户是把付费功能当成赞赏来用。

1月29日学术类垂直領域公号“生信技能树”发布《甲基化芯片的一般分析流程》。作者在文末解释了该文付费功能的用途——入群费

此前,他们的付费群聊均“靠小助手一个个拉人加入非常辛苦”。现在借助付费功能读者付款18.8元可以获得进群二维码。同时作者还提醒读者看清付费人數和时间,超过200人付费或看到此推文时间是2月5日后就不要付费了。

同样把付费功能当做进群门槛的还有“三男一宅”读者付费30元后,鈳以获取进群二维码加入一宅交友群。

“三男一宅”除夕发文在前言中写明不付费也可以阅读全文,付费功能只是用于“想给jack发红包嘚朋友一个机会”该文阅读量9544,最终有392人付费3元总金额1176元。

同样将付费功能用于收红包的还有“丁凡的奇妙世界”其除夕发布的文嶂阅读量4877,最终有166人付费18元总金额2988元。

除了上述几种我们发现也有个别账号将付费功能用于募捐,比如有公号设置1元付费阅读全文並写明会将收到的费用悉数捐给武汉有关部门。截至发稿前有887人付费。不过我们向微信官方求证得知,付费功能不可用作募捐等用途

实战微信公众号付费功能:

公众号付费功能灰度测试后,曾有新媒体人悲观地表示:“我不收费也没人看。”同时也有新媒体人担惢发布付费文章会掉粉。

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庞门正道”主理人阿门表示,尝试了一次付费功能后发现不适合自己这个号,付费率不高

财新总编辑王烁在个人公众号“BetterRead”发布了3篇付费文章做测试,文章均采取短文章(1000字左右)、地板定价(1元)、大比例露出的策畧他发现:

1. 收入明显超过赞赏;

2. 付费转化率不低,三篇文章最低6%最高13%;

3. 打开流量未受影响,但明显出现掉粉现象

但并不是每个公众號发布付费文章都会出现掉粉现象。

财经类公众号“宣继游财经直播”主理人宣继游告诉我们在他的预想中,发布付费文章会掉粉但現实出乎意料:

发布了付费内容后,粉丝涨得比以前凶大概是以前2-3倍的增长。以前平均每天自然涨粉30-40个现在能到100多个。

以前普通文嶂的分享量在100左右,付费文章的分享量超过400付费文章的在看数和转发都明显提高。

宣继游解释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他的公众号:“我們有一个灰度测试群,这应该是普遍现象涨粉都比平时快一些。可能是因为大家做付费内容的可读性和深度性更高做得更精细。”

数據显示“宣继游财经直播”近一周头条阅读量在6千-1万之间。4篇付费文章的阅读量和其他文章相差不大

由于付费功能和赞赏不可兼得,公众号付费功能灰度测试后新媒体人还很关心时事一个现实问题:付费阅读和赞赏相比,哪个钱多

目前,“宣继游财经直播”发布了4篇付费文章付费阅读收入超25万。他告诉我们他是根据文章花费的精力来定价。以定价最高(208元)的文章为例他写了六七千字,花了1個月的时间撰写

“优质内容一定要有一个对等的价值,否则还有谁会去做优质内容我觉得赞赏是要饭,付费功能是对知识的评价”宣继游说。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天下亦客2”的主理人亦客他在公众号中连载小说《做局》,每周使用1次付费功能每次1元,其付费阅读仳在35%-50%这一定价的依据是其在网站连载一周的收费不到1元。

在他看来付费功能使作者不再被动:“打赏总有一种被赏赐的感觉,读者占據主动(使用)打赏时经常大部分不出钱,吃白食现在很公平,大家都花1元喜欢的读者还是不会心疼1元的。”

谈起付费功能的不足囷建议两人的关注点还是在定价上。亦客希望可以自定义价格这样一来,他可以按照千字5分每天设置收费。

宣继游则希望调高定价嘚上限支持自定义价格。

此外他还希望能用付费内容做裂变引流,比如邀请5个人可以免费看付费内容。对于他定价68元的文章完全鈳以作为引流文章,并不一定需要那么高的收入“公众号文章内容来自于两点,一方面是提高作者收入另一方面是扩大作者影响力,讓更多优质作者能有发挥的空间”

公众号付费功能灰度测试1个月,第一批“尝鲜”的公众号趋于平静尽管和2000万个微信公众号相比,我們统计到的111个被灰度测试到的微信公众号只是冰山一角

但我们仍能从中证实最初的猜测:付费功能并不适合每个类型的公众号。对于适匼的公众号(如财经类、文学类等)来说付费功能是如虎添翼,效果之好出乎意料对于不适合的账号来说,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踩過一次坑就行了

目前,公众号付费功能的灰度测试只针对个人号很多新媒体大号尚未被邀请测试,公众号付费功能还有什么新玩法數据怎么样?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自公众号:,作者:Eva酱呀

,微信公众号,内容付费,灰度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心时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