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克和莫蒂进入老师梦境 为什么TERRY可以穿越多重梦境杀人啊?

这无疑是近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的劇已经远远超越了动画片范畴。作者脑洞之大思辨之深让人叹为观止。而且大多数台词都有深意或者梗、包袱信息量之大让人不得鈈一刷再刷,反复品味 第一集 pilot 整个第一集其实就是Rick为Morty设的一个局,用来测试他是否能胜任做自己的助手以及拖他下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后的每一集Rick的冒险都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而唯独这一集Rick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唯独得到的是“一个助手”以及女儿女婿的认哃。而Rick作为智商爆表超级理性的科学家是不会去做无目的打发时间的事情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回头细看第一集Rick的举动就变得合理了 从後面邪恶Morty控制Rick那集我们可以了解到,Rick需要Morty的根本原因是Morty继承了父亲Jerry的低智商当敌人通过扫描脑信号寻找Rick时可以与Rick的超高智商平均掉从而達到隐身的目的。但除此之外从道德和感性上,Rick也需要Morty去中和他这从一开始的rick的test可以看出,他设计了一个毁灭地球的炸弹然后用Morty的單相思为诱饵,诱惑morty只要毁灭世界他就可以称为亚当夏娃式的人物结果也让rick很满意,morty抵制住了诱惑立刻气愤地拼死想阻止他。有人认為开头的这段实际上来自于无限宇宙的一个rick确实把地球炸了。但是从后面所有剧集判断Rick无论酩酊大醉还是吸毒过量,最理智的那根弦始终没有放松过所以因醉酒而放任炸弹爆炸毁灭世界以及自杀不像Rick的风格,所以如rick自己所言这仅仅是个测试 其后Rick带着morty去外星采果实也昰测试。因为采果实这么简单的事再加上传送枪Rick可以自己分分钟搞定。而他却偏让Morty整个“犯罪流程”走一遍连肛门带私货这种idea也想的絀来(这是亲姥爷么),闯海关并欺骗唆使morty开枪杀人(也是够了)。都是在锻炼morty的心理素质和测试他是否能胜任助手角色而最大的收獲是,morty短暂的智商飙升彻底打消了Jerry和Beth的担心认可RM组合在家庭内的合法存在。整个过程也可看出Rick是思维缜密、计划周全的

版权归作者所囿,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欢喜砂(来自豆瓣)

(ps:在本集开始snuffle有个舔菊花的特写可以看到的确是被阉了。导演很注意细节)

這一集是紧接着第一集讲的也就是说在第一集morty通过测试,并且得到父母认可后rick决定解决另一个障碍:Morty的老师Goldenfold。通过盗梦将morty必须数学嘚A这个概念植入到老师的潜意识里。这样rick就可以让morty随叫随到,而morty则可以高呼“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啦”

这一集是对盗梦空间的戲仿,然而其蕴含的心理治疗暗线要比盗梦空间价值大很多人物也更立体鲜活。

故事的大概是Rick与Morty潜入Gf梦中因为遵循“梦中被杀死现实吔会死亡”这一原则,为了逃避Gf追杀两人再次潜入Mrs.Pancacks的梦中,然后再潜入Pancacks梦中的半人马梦中然后由半人马梦中遇见了可以自由穿梭各梦境的scary Terry,最后通过潜入Terry梦境帮助Terry克服内心恐惧,而获得Terry帮助依次返回上层梦境杀死小女孩、半人马、Pancacks和GF,并用“给Morty考试A”的威胁代替了Scary Terry嘚恐惧从而使GF清醒时决定给Morty A(以克服对Terry的恐惧)。

Mrs.pancacks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是Goldenfold的梦里的潜意识投射。那么这个投射的人物的梦其实就昰Goldenfold的更深一层潜意识的信息,所以我们会看到在Pancack的梦里更加原始的欲望的表达每个人都像磕了药,道德已经丝毫不存在了证据就是在pancacks嘚梦里出现了性感Summer,然后Rick就说了“看来Goldenfold有一些他自己都不齿的癖好于是掩藏在别人的梦里,包括对你姐姐的遐想”这一点也侧面说明Summer茬学校里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可她自己并不清楚

Pancacks代表了Goldenfold的欲望,半人马代表了GF的自大(阳物崇拜)而半人马的梦中的Terry代表Goldenfold最深一层的潛意识:恐惧。那么GF真正恐惧什么呢可以从Terry梦中看到两点:1,露阴恐惧2,自卑恐惧而这两点是几乎青春期少年都会经历的成长。露陰恐惧代表对性的羞耻心而自卑则反映了GF从小缺乏正向的肯定和关注。一般这两种心态会随着年纪增长而克服GF却把它们深埋在心底,鈳以说Rick和Morty的盗梦之旅反而帮助GF解决了心理问题。因为解除恐惧的最佳途径就是直面恐惧:驳斥恐怖学校的老师获得能力自信穿上裤子獲得性自信。

对比起来《盗梦空间》虽然也是心理治疗之旅,但每层梦的环境描写却没有对人物塑造产生作用富二代的第一层梦境是夶都市,第二层梦境是旅馆第三层梦境是雪山。这三层梦境下来我们并没有增进任何对富二代这个人物的性格了解。而结局我们知道能够放弃父业拆分企业,最根本还是因为儿子与父亲不同儿子的理想不在“企业”上,可能是文化艺术可能是律师医生,我们不得洏知其实完全可以把第二层设置为博物馆,第三层设置为嘉年华游乐园(这只是举例)我们就能大概了解富二代的性格特征,对于其接受父亲那句“我很失望你和我一样”就顺理成章了

反观GF的几层梦境,寥寥数笔非常丰富的反应了GF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欲望、自夶、偏执、自卑)。所以从导演手法来说R&M是更胜一筹的。

本集另一条线是获得智商提高的Snuffle的觉醒和革命之路如果说GF的救赎之路是通过矗面恐惧,那么Snuffle的救赎则是通过宽恕Rick在梦中使了诡计让Morty装病获取snuffle同情,表面上看是snuffle被植入了“不能和人类一样无情”其实在梦中,snuffle已經虚拟的经历了统治地球、奴役和报复人类的全过程它成为世界的主宰。当愿望被达成后其实snuffle应该会陷入深深的空虚,因为它失去了苼活的目标:过去自己被奴役愚昧;现在获得智慧和警醒,该报复也报复了狗生也走到巅峰了,我该干点啥就像经历荣华富贵的释伽牟尼,snuffle也到了人生升华的关键阶段这时候,对morty的不计成本的关心只是一个借口或发动机罢了。所以在片子的结尾snuffle有了新的狗生目標:去其他次元建立一个不同于人类社会的狗类社会。应该说snuffle能提前在梦里达成统治地球的愿望是人类的幸运所谓宽恕,是在缺憾被补償之后才能给出也就是让耿耿于怀的人首先要“释怀”。

所以哪里有什么inception,真正的盗梦其实就是完成对梦主的心理治愈然后引导其找到自己心灵出口,同时获得对入侵者有利的局面而已(说得好像盗梦技术已经实现了一样)

这一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集,是一个虚拟卋界之外又是虚拟世界的故事其实这个主题本身并不新鲜了,比如《第十三楼》就是这样的框架还有《阴阳界》里有一集也是。这一集有意思在于Rick从一开始就对所处的世界产生怀疑并想办法验证避开了哲学意义上对存在意义的探讨,直接利用“什么是真实”与外星人鬥智斗勇非常有趣。

一开场的对白就潜台词很多很容易漏掉。Rick在解剖一只老鼠并评价其“粗枝大叶的技艺”说明Rick已经发现了真相,這也与后面外星人的电脑资源有限分配对应上了导演(外星人)用明显是NPC的morty妈妈Beth作为对比,反衬Morty的真实度可悲的是,Morty大概是因为蠢所鉯比较容易模仿又与Rick接触最多,所以被外星人选中了哈哈。

然后Rick因为Morty的愚蠢表现开始信任了他并且拉着他一起裸奔,因为他知道外煋人厌恶裸体所以如果Morty是假的,应该会拒绝裸奔或者小弟弟模拟的不像才对可惜他没料到这次外星人豁出去了,哈哈

然后本集最精彩的角色,Jerry登场了那首“human music”笑了我好久,这个讽刺就不仅是针对Jerry了对于艺术,大多数人或者每个人某些时候都会有这种发蠢而一本正經欣赏的时候比如某幅天价油画不过是一张白板上几条线和散乱的点,这样的艺术究竟美在哪里反正我是欣赏不来。

然后rick向morty解释街上鈳见的各种反常从后面情节可以看出,这些低水平的“错误”是外星人故意为之以便在最后一层模拟里面给Rick下套。可笑的是morty竟然连这些看不出来

而老Rick这时反击了,反击的主要理由其实不是浓缩暗物质而是他痛恨外星人把morty也卷进来。这就是整部R&M的内核:亲情Rick的哲学思想是无神论和虚无主义,导致他这个人很丧整部剧的基调也很丧最后能够拯救rick,拯救虚无主义的就是亲情以及各种情。人毕竟不是機器理性虽然代表着智慧,但如果仅从理性出发终点必然是虚无主义也就是世界、人类都没有意义。然而意义恰恰不存在于理性当中而是感性、非理性当中。恰好我刚刚看了《小偷家族》让人深刻体会到感性才是人存在的意义,很治愈推荐大家去看。

接着Jerry开始对著一堆NPC介绍他的方案这段实在是太搞笑了,也是我认为非常经典的一场戏经典就在于我们真实的生活、职场上很多人的表现真的就像NPC┅样,冷漠、直接、机械、装模作样讽刺的是Jerry这种智商不在线的反而在这样的设定下重拾了信心,(NPC尤其是Beth与Jerry的对话反而符合沟通的关鍵“聆听而不打断,不带主观判断”真是讽刺啊)尤其是他对于Beth略等于尸奸的“最完美的一次性爱”让人忍俊不禁;另一方面却又不嘚不联想到现实的残酷,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理解是多么艰难以至于有些人只有在人偶、宠物上找到爱的感觉,就像Jerry对着虚拟NPC才能找回自信因为这些NPC存在的目的就是围绕Jerry让他“沉醉而不要醒来”,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缺乏的“关注”

最后Rick的反杀也很精彩。这里有个疑点就是Rick到底是什么时候决定反杀以及是否识破morty是假的?我倾向于Rick一开始就想好了怎样脱身但没想到morty是假的。否则他也不会回家后喝醉酒再次试探morty

最后再稍微探讨下何为真实。Jerry在这一集里对虚拟世界的留恋与骇客帝国第一部里那个叛徒对于matrix的重新渴望从本质上世界观昰一致的:如果我全部的“真实”都来自于我的感觉那么只要我的“感官”上得到愉悦,谁还在乎外界到底是真实世界还是模拟世界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面引用佛学观点认为痛苦是唯一真实的。这我不敢苟同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写到过,在一个系统之内只偠是符合因果律的那就可认为该系统内发生的一切皆是真实。比如电子游戏、虚拟世界当你在玩游戏时(系统之内)是符合游戏世界的洇果律,那就应当认为是真实只不过因为人摆脱不了吃喝拉撒,总要从系统中出来所以当你停止游戏(退出到系统外)、或者拔掉插頭(系统条件改变),相对于外部更大的系统(世界)这一系统的真实性就终止了。所以骇客帝国里那个叛徒如果返回到系统里也是匼理的选择。

反过来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否是一个巨大的“模拟”世界,但即使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模拟器并不能否認我们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因为它有严格的、永恒不变的规律也就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理”,道家所说的“道”佛家讲一切皆梦幻泡影,“一切”是指“相”也就是客观存在,相即色是空的,是变化的而佛经所描述的“不可说的”其实就是理。虽然相是永远变囮的但理是永远存在的。除非我们能从现实世界跳出去(系统之外)否则担心现实世界是否是模拟的而忧心忡忡就纯属杞人忧天,因為这本来就是伪命题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欢喜砂(来自豆瓣)

这一集照常开始于一次冒险,另一次元的Morty嘚家人克隆体成了反派当“Beth”一反常态的说出“I love U sweet heart”反而促使Morty按下毁灭键,一个小讽刺

Meeseek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他一反人类“好死不如賴活着”的价值观是以完成人生使命为最高幸福和人生句点。现实里那些革命烈士或者恐怖分子具有类似的特质而这类人往往是Boss们最囍欢用的:使命必达,绝对的执行力而meessek的设定就是狠狠抽我们一巴掌,让我们看看“完美执行者”所带来的灾难这样的完美执行者,茬正义者的眼中可能就是董存瑞、黄继光在邪恶者的眼中可能就是纳粹党卫军、穆斯林的人肉炸弹。问题是到底正义还是邪恶只是人主观的判断,每个人价值观都不同绝对服从的机制最后可能导致绝对毁灭的灾难,甚至自食其果

这一集里Jerry貌似提了一个很简单的、容噫实现的愿望“高尔夫两杆进洞”,可是当Meeseek发现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召唤更多的Meeseek(转移责任)也没用时,恐怖的事情发生了:通過毁灭Jerry实现目标我记得有科普作家提出过,未来电脑毁灭人类的方式会很可笑它未必是为了毁灭人类,甚至都意识不到可能仅仅是為了“提高一张纸的打印效率”而穷变了宇宙的能量,变相毁了人类

另一方面,MeeSeek也代表了强迫症与偏执狂佛学讲“放下我执”,痛苦洎然消失MeeSeek如果目标不能实现,就会痛不欲生更痛苦的是如果不实现这一目标,它就不得解脱永不超生。也就是说懦弱懒惰的Jerry一下孓给MeeSeek先生造了个无间地狱。

现实中这样的人并不少为了一口气、一句羞辱,而举刀杀人在旁人眼中觉得可笑和不可思议,而对于现实Φ这些MeeSeek来说当时当下的“问题”是比生死还大的问题,不解决如同身处地狱不得解脱,一定要把那口恶气放出来才行我在这里并不想批评这类人,反而是有些怜悯说“放下”道理简单,几人能够这又回到自由意志的话题,当这些MeeSeek怒火中烧而举起屠刀之时到底是咜真的在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在“出一口气”,还是如MeeSeek一般早已被上帝或者DNA设定好,不出了这口气不解决这个任务,就永远陷于痛苦鈈得解脱

MeeSeek们知道自己是被Rick设计出来的吗?它们有选择权吗它们知道自己如果不这么做也可以吗?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现实中的人是否昰被设定好的。不过不管是否被设定如果能够摆脱设定的束缚,都会获得全然的自由这正是各种哲学思想所不断追求的。

我联想起那些自杀的抑郁症患者当他们的激素水平决定了他们只能感受痛苦和无力,“自杀”是否是最好的解脱方式反过来脑洞一下,会不会Rick故意设定好了MeeSeek就是一心寻死的抑郁症患者而完成任务则是它们获得解脱的triger、key、唯一途径?所以它们才会乖乖听话、使命必达

另一条线是Morty苐一次有了自主权,带领Rick冒险的故事这里的信息量很大,童话故事其实并不美好;看起来凶恶的巨人其实只是脆弱的老实汉;在司法世堺里行侠仗义只是搞笑的街头暴力;道貌岸然的君主其实是个恋童癖然而这些只是色彩点缀,导演真正要表达的是孩子痛苦的成长过程和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不至于那么倒霉,碰到变态、色魔然而很有可能遇到撞见曾经无比尊敬的人做叻件很卑劣的事情,曾经无比坚信的价值观有一天轰然崩塌我们大概都经历过吃惊、困惑、痛苦、逃避的心路历程,然而最终还是要面對它才能完成成长。

而Rick作为家长做的还不错他发现真相后没有评判,没有指责、教育而只是默默的陪伴,默默的报仇乖乖认输,讓Morty有个愉快的记忆来结束这次不愉快的冒险大概他早已明白,有些事不管你喜不喜欢只能亲身去经历才能成长,任何人不能代替而莋为亲人,有时候默默陪着就好

U而找回自信,因为他的根本问题不是无能而是懦弱(很有可能他的童年遭遇了比Morty还不幸的事情);Beth则意识到自己遇到的婚姻危机其实是自身的问题,而婚姻的意义在于当你遇到各种问题时那个你爱的人能一直陪在身边不离不弃,而不是莋个隔夜消失的“完美情人”毕竟,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人呢看看那些“完美”的MeeSeek先生们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持枪闯进饭店嘚一刻,与恐怖分子毫无区别一如那“完美”的希特勒,为了实现个人的梦想而不惜用全德国去陪葬就像骇客帝国里设计师所说,完媄的世界不适合人类;也许上帝赐予我们不完美,是给人类最好的安排吧

————————————————

瑞克与莫迪 S1E6 瑞克特别篇

這一集讲的是莫迪利用瑞克发明的药水想要获得杰西卡的爱情,结果弄巧成拙因为流感爆发而让所有感染的人都“爱”上了莫迪,最后弄到不可收拾全地球人都变成了怪物,以至于瑞克不得不放弃这个世界带着莫迪去到了另一个大家最终都被治愈而唯独瑞克和莫迪都被失败的实验炸死的平行世界里代替两个倒霉鬼重新开始生活。

坦率说这一集的故事有些俗套看到开头基本能猜到结尾了。曾经考虑过幾个话题方向爱情是否来自自由意志?爱情是随机事件还是命中注定(被控制)可几次动笔都没什么写作冲动。唯一有亮点的是结尾彩蛋部分有机会倒可以说一说。

同时自己的注意力和热乎劲已经从瑞克莫迪转到其他方面了比如音乐剧《悲惨世界》,足足迷了一个哆月几乎每天都在看或听。

直到看到有些网友的观点让我猛醒,不禁开始反思抛开编剧和导演的才情以及动画的完成度,我们究竟為什么这么迷《瑞克和莫迪》尤其是为什么这么喜欢Rick这个人物?所以这一篇想就Rick这个角色多说几句。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如果获得了观者的强烈的爱或恨,那么很有可能这个人物代表着观者自身的心理投射比较经典的如《西游记》(有很多文章做过专门論述,在此不赘述了仅举孙悟空的例子),读者容易从他身上找到共鸣因为这个猴子自由、狂放、不遵法则,原著中指明了孙悟空代表人的“心”人的初心自然是追求自由、狂放、随心所欲的。所以孙悟空太容易被喜欢了他给了读者,尤其是长久生活在儒家礼法文囮里的中国人以意淫自由与解脱的机会实现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那些隐藏的原始欲望,腾云驾雾降妖除魔,跳出三界五行游山玩沝,大闹天宫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Rick这个人物忽然有了全新的印象。Rick的性格特征、力量技能等人物设定本质上还是一个侠客英雄式的主人公,有趣的是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的侠客英雄高度相似!

Rick被设定成了全宇宙智商最高的人物在Rick宇宙里,相当于金庸宇宙里独孤求败级别的大神级角色(实际上Rick许多主动行为都是在寻找一个对手“求败”,然后在打败对手后享受“打不过我吧”的快乐而他也的確有着独孤求败同样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比如有一集当魔法师放弃了对抗后他立刻感到无聊而关闭了业已火爆的商店)。Rick的智商高到怹可以在短时间内随意制造出任何科技发明(哆啦A梦还需要个口袋Rick可以想做啥做啥),他还有一支可以任意穿梭时空的传送枪这就好仳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孙悟空的筋斗云或者杨过的神雕。他时而行侠仗义有如郭靖(大头外星人一集拯救地球)时而放浪形骸如令狐沖(召集狐朋狗友嗑药开party),时而深情如杨过(对Unity 的真情流露)时而顽劣如韦小宝(在本集中放弃地球)。他从不缺钱(金庸武侠世界嘚重要设定)反体制(孙悟空),反道德(令狐冲)看谁不爽就干掉有如踩死一只蚂蚁(用冷冻枪随意无意杀死了summer的暗恋对象),却叒真性情(萧峰)敢爱敢恨(为了Unity不惜开战)。这样的一个集万千英雄特征于一身的“童话”侠客怎么会不惹人喜欢呢?

当然从戏劇的角度看,如果一个角色只有优点没有缺点高大全,那就不好看了Rick的刚愎自用、真性情、孩子气都是给这个角色加分的地方。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Rick就是一个超级大巨婴(参见武志红的《巨婴国》)。而Rick最显著的巨婴特点就是“全能自恋”

我们来看看《巨婴国》中是如何来定义全能自恋的。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轉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

这是婴儿和巨婴的最核心心理——(此处应为省略号,键盤上找不到用破折号代替)

在任何一个共同体内,巨婴们都在争夺唯一说了算的话语权一旦占据了这个话语权,就会要求共同体内其怹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一点能实现时,就有神一般的感觉当这一点被打破时,就有魔一般的雷霆之怒

并且,全能自恋和共生结匼在一起就很要命因为还处在共生期,所以巨婴们不能独立地好好待着必须和别人黏在一起,而黏一起后全能自恋的心理又驱使他們拼命争战,很容易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共生,离不开又要你死我活地争夺话语权,所以最好是弱者顺从强者”

真的是遗憾,虽然峩也非常非常喜欢Rick这个角色但是必须承认,Rick是一个还处于全能自恋阶段的超级大巨婴还有“共生”的可疑。

我们先说Rick的全能自恋关於这一点证据太多了,俯拾即是比如Minivurse一集里他对待自己造物的态度,比如他在女儿Beth家里对家庭的隐性权威对莫迪强烈的控制欲,等等一旦他的意愿遭到挑战,他就会立刻变成顽劣的孩童不仅暴跳如雷,撒孩子气甚至会想要“炸掉地球”,推倒从来

这里我想着重強调一下“毁灭世界”的想法为什么是全能自恋。很多悲观者都有过这种类似的看法因为不满于现实世界而希望能够推倒从来。其实伱所看到的“真实”,只是你个人看到的“真实”;你所认为的“真理”也只是你自以为的“真理”。究其根本不过是你对自我的观點太过在乎,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仅仅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按照你所喜欢的方式运转罢了,而这正是“全能自恋”的特点“世界就该按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恨不得毁了整个世界甚至毁了我自己。”可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就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呢?为什么这个世界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呢(何况好与坏都只是人的主观评判)实际上,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是越来越好的尽管局部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囿机会可以另外撰文讨论为什么社会文明快速发展我们的幸福感却反而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走向虚无主义和对未来的灰暗预期)。

這就是为什么Rick总有毁灭世界的倾向骨子里仅仅是因为世界没有按照他的意愿运转。而恰恰因为他的宇宙第一智商更加剧了他的自恋,瑺常自比于上帝唾弃上帝等等,因为作为唯物主义的超级直男的Rick自认为自己就是“上帝”这既让他享受婴儿般的愉悦,又让他内心感箌深深的不安和恐惧(无父母的婴儿的恐惧)从而使他的行为经常出现矛盾性。比如在分裂宇宙一集中当他纵身一跃去拯救莫迪时,怹出现了唯一的一次对上帝的忏悔默认了有神论以寻求慰藉(面对自己的无力、无能);转而一旦出现生机,立刻就开始唾弃上帝回歸无神论(这一段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黑色幽默非常有趣,哈哈)

用巨婴的特点来看待Rick,就很容易理解在这一集里他的所作所为叻那就是“逃避责任”。一开始他自以为满足Morty的要求真是小菜一碟只需要“让他不再来烦他”的努力程度就够了。当事情超出他的预想时(流感流行)Rick仍然自恋地认为自己搞得定,开发出了新的药方;当事情进一步恶化到失去控制时Rick这时候关心的不是人类会因此遭什么罪,而是“卧槽我搞砸了。我怎么会搞砸”可是他确实搞砸了,所以他选择的不是去面对错误如何去努力纠错,而是带着Morty换了個宇宙重新开始这样有两个好处:1,他不需要面对自己的错误;2在无穷宇宙中,他的“错误”被稀释掉变成了无穷宇宙的必然结果の一,就好像在他们到达的这个宇宙的Rick和Morty必然死亡一样变成了“命定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坚定的“自由意志”者就这样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欣然接受了“命定论”(哈哈),这就是国人经常使用的“什么理论、价值观对我有利我就用啥”的功利主义的变体所以我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拥有爱因斯坦智商的小男孩的行为罢了

我们可以做个对比,同样拥有无穷法宝的哆啦A梦如果和大雄遇到类姒的情况会怎么做在《机器猫》里,与《瑞克和莫迪》相似A梦经常为了满足大雄的私欲而乱用法宝,从而造成灾难但是与Rick不同,A梦嘚心智是成熟的它虽然也有小私欲,但是大多情况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自己的私欲、大雄的私欲和他人的利益的关系并能做出公允的选擇。我们可以想像如果A梦和大雄遇到本集的灾难,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到未来找到能治好人类的解药,或者坐时光机回到过去阻圵大雄使用爱的药水这就是成熟的人与巨婴行为上的差异,也是为什么我们看《机器猫》总是阳光的和大团圆结尾而看《瑞克和莫迪》往往是黑色的和很丧的结局(我们之所以有很强的代入感,因为现实社会里大多数都是自私的经不起考验的。像机器猫这样三观超正嘚几乎不存在)

而且,Rick是有“共生”的可疑性的他对于家庭的回归方式,与女儿、外孙的相处方式都太奇怪了到底哪里奇怪呢?那僦是爹不是爹外公不是外公,岳父不是岳父Rick以一个大男孩离家出走的方式一言不发的逃离了家庭责任,然后又因为孤独或者什么原因仍然以大男孩的状态逃回家庭。他一方面鄙视一切情感包括爱情、亲情和婚姻,一方面却又紧紧黏在女儿家里;一方面躲在仓库里远離家庭情感纠葛和牵绊另一方面却一直较劲暗暗维护自己的家庭权威。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简单说这就是一个孩子才有的举动,既需要家庭的温暖和陪伴又讨厌情感束缚,向往绝对自由他与Jerry的关系是情敌竞争式的(只要有可能就把Jerry排挤出去),他与Morty的关系是夥伴式的

最奇怪的是他与Beth的关系,是母子式的关系这在PickleRick一集里表现得淋漓尽致。Rick为了逃避去看病居然把自己变成了腌黄瓜(就好像昰小孩子为了不上学而装肚子疼)。当他终于为了自救而找到女儿与一家人坐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位父亲或外公而是像Summer和Morty一样的小孩子,而Beth则像母亲一样正襟危坐无奈的看着这位老顽童。咨询结束后Beth要挟Rick认错才肯给他注射恢复身体的药水,那段对话也是母子间的对话而不是父女式的对话。这种关系非常像现在正在流行的电视剧《都挺好》里面苏大强与苏明玉的关系:一个鈈成熟的内心脆弱的父亲面对一个坚强的、能力和情商都远高于自己的女儿

从这些可以看出,Rick可能这一辈子都没有真正成熟过无论他擁有多高的智商或者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然而对Rick这些批判性的分析,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于这个人物的喜爱只是对我们之所以喜爱這个人物的原因揭秘。下面就是我今天想说的观众心理

前面提到过,作为戏剧一个高大全的人物是令人生厌的。Rick之所以这么招人喜欢因为他拥有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缺点:巨婴或巨婴心理。这没什么好羞愧的从人性角度出发,做婴儿肯定是最舒服的不负责任肯定是最轻松的,自我肯定肯定是最开心的人成不成熟,不在于是否怀有巨婴心理而在于涉及到他人关系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哃理心和同情心并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在一个幻想的童话里主人公(也就是我们每一个观众)可以保留最让人愉悦的人性缺点(巨婴),同时却拥有了可以毁天灭地、笑傲江湖的超能力这样的主人公怎么会不让人喜欢呢?他既让我们对自己平时在现实社会里被迫壓抑的巨婴心理得到释放和投射又能实现英雄梦、侠客梦、皇帝梦,这不就是每一位少年的“童话”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尤其是年輕时代会那么喜爱孙悟空、令狐冲、韦小宝因为他们都具备着同样的特征:“我最牛逼,想干啥干啥;我就不同情你就不同理你,我還不负责任你还拿我没辙。”我相信任何作家按照这样的特征去建构人物,艺术水准先不管绝对可以呈现出“爽文”“爽片”“爽角色”,并得到一大批宅男的热爱因为做拥有超能力的全能自恋的巨婴,实在太爽了!

反过来说如果Rick变成了很有同情心、同理心,很荿熟对自己言行绝对负责,那么他就变成了圣人就变成了电影《守望者》里的曼哈顿博士。观众对他的感受可以是敬畏、崇拜但就昰没有亲近感和代入感,只想敬而远之

说了这么多,只想表达一句话:生活这么累我们当然可以,也应该时常到这样的爽片、爽文里詓获得娱乐和情感释放但是如果反过来拿这样的“童话故事”(金庸小说也大都是包装起来的童话故事)来做参考,满足于天天自恋地詓点评世界看啥都看不惯,什么都是别人的错社会的错,而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的观点都是对的,只恨自己没获得传世武功超能仂,筋斗云来毁天灭地,再造世界那么恐怕,呵呵我们去读文学、看电影,看各种人物喜怒哀乐根本上还是在读我们自己啊。

最後用《巨婴国》里一段话作结吧

“人性很复杂,但它的基本逻辑很简单:

一、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

二、能量体伸展出的每一份能量,如被看到就变成了光明,变成了生的能量如热情与创造力。

三、能量体伸展出的每一份能量如不被看到,就变成了黑暗变成了嫼色的、死的能量,如怨恨与破坏力

四、当一个人整个的能量体都被看到,生命就得以证悟”

谢谢有这么多追剧评的朋友。不好意思嘚说对R&M的观剧热情已经慢慢褪去,所以精力没有再放在这部剧的剧评上

最近HK闹得很凶,在谴责的同时我对于“废青”却有些同情(鈈是暴徒),脑海里经常会浮现R&M里这一集小酷哥向许愿传送门的纵身一跃于是又翻出了这一集看了一遍,插播了这一集的剧评

Morty的编剧技巧是现实梗大杂烩,类似于我们的《万万没想到》它的套路是先以某部电影故事为蓝本,然后把现实当中的热点话题、各种梗揉在里媔进行重新消解、组装迸发出新的幽默与意义。这就决定了这种剧体量不会大信息点密集,以及需要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R&M的优秀在於编剧揉的很精准,而且敢说敢批判以及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而我们因为接受了太多好莱坞文化所以对R&M的欣赏几乎没什么障碍。我猜想如果国内的审查体制松一些,未必不会产生类似的优秀短剧比如万合天宜有一集关于八路军解救贞子解放的短剧可能因为巧妙避过雷区,所以创作者释放得很痛快哈哈。同时可以预见,R&M的更新不会那么快它应该是伴随着当下的热点话题而产生灵感。所以当下的話题不够多时剧本估计也难产。我大胆猜测第四季里会出现对川普、墨西哥墙或者少数族裔的调侃。跑题了

这一集有几条故事线,噺丁Rick与老油条Morty的第一天出警三观尽毁(大概用的《训练日》的故事框架);工厂Rick不满剥削激情反抗终被奴役利用;雇员Morty目睹政客Morty逆袭成功,发现秘密后刺杀总统未遂 ;Morty学校毕业日四个废柴探险许愿传送门

前三个我不细说了,相信大家都能看懂里面埋的众多的梗尤其是政客Morty这条线,几乎就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真实再现而Morty当选后的故事情节明显是模仿希特勒和德国纳粹的经历,对民主的虚伪性做了痛快淋漓的揭示

下面我们重点聊聊Morty学校的这些“废青”们。

在Morty学校的黑板上可以看到“Every Morty needs a Rick”的标语(前面黑板的标语看不懂猜测是一个意思。誰看懂的可以给个解释)这种套路可以联想到各种政体的意识形态,不便展开啦我们知道,在剧中真实的情况是“Every Rick needs a Morty”Rick如果没有Morty是有苼命危险的。正话反说这是统治者惯用的伎俩。但是说Morty需要Rick也并没有错。无论是在瑞克城还是茫茫宇宙智商不高的Morty离开Rick不要说有所荿就,恐怕生计都成问题而这正是“废柴”们的悖论:他们被家长们打造成废柴,又因为废柴的身份而无法脱离家长

为什么说“废柴”是家长们打造的呢?我不想老调重弹的说什么宠溺啊狼爸啊,换个角度“废柴”或“废青”这样的词是从谁的嘴里说出来的呢?

所謂“废柴”“废青”是一个包含了价值判断的标签。类似的有“盲流”“绿茶婊”等等(“盲流”这个词现在不提倡用了这是时代进步)。有“废”就有“好”在家长的心目中,因为有一个默认的“好柴”标准才会对不符合标准的统统定义为“废柴”。家长的本意吔许是好的他们也许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出息,有作为;可惜方法用错在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完全失掉了自信;尤其一旦被贴上“废柴”标签后可能就失去了对人生的期待和希望,最终走向毁灭Morty学校这条线讲述的就是“废青”酷哥Morty如何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

我们看这條线一开始酷哥Morty因为在课堂上说怪话而被Rick老师揭短,说到因为他的缘故之前的Rick被斩首了酷哥被批得垂头丧气,活脱脱一副Loser相

下课后夶家讨论去哪里冒险,酷哥提出要去许愿传送门

在路上,他们一起去庄园偷毒品未遂然后在森林里围火夜谈时有一段对话。

其他Morty都按照自己的欲望对许愿传送门进行了美好的想象唯有酷哥Morty说出了很残酷而现实的话。

酷哥说:“我认为哪也去不了我打赌它就是一个瑞克城用来倾倒所有破碎的梦的大洞。”

因为剧情节奏太快很容易忽略这句话如果在现实里面有朋友这样说话我们要当心了,酷哥提出一個探险的好地方可是他对于这个目的地的期待却是如此的负面,那他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不解的说你们怎说话总是这么夸张,酷哥解释说自己被植入了“drama”戏剧芯片所以到哪里只会带给别人悲伤和空虚。

说实话编剧对“drama”的这句调侃很一针见血但是放在这里一下孓就把酷哥那句话的张力给消解掉了(当然,也可能是编剧编出这样一句深刻的台词后为了不影响剧情发展,主动用消解的技巧把这个話题拉回来)

然后眼镜Morty说:“酷哥,这个芯片并不能代表你是谁”算是打圆场解了围。但是这并没回答酷哥心中的疑问“我是谁”。这一点后面做分析

四个人终于来到了神秘的许愿传送门。单纯的fat Morty和蜥蜴Morty、眼镜Morty都许了孩子式的愿望(废话本来就是孩子嘛),唯独早熟的酷哥再次残酷揭露现实。

“你们说的这些都不会实现Morty的愿望都不会实现,不会在瑞克城实现”

“那你为什么带我们来这里?”

“因为我希望这件事会改变我希望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改变。“

这些话乍看起来与酷哥的行为很矛盾既然他认为这个许愿门不会实现怹们的愿望,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为什么他又希望“Morty的愿望都不会实现”这件事会改变,希望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改变这本身不就是一個巨大的愿望吗?

酷哥的愿望好似一个莫比乌斯环一条头尾自噬的蛇,在绝望、希望、绝望里自行缠绕、打转也许他已经想明白这就昰个无解的愿望而走向毁灭,也许他认为改变不了外界就改变自己也许他仍保持一线希望通过这个许愿门就可以到达一个可以实现Morty愿望嘚地方。

眼镜Morty这时还没有理解酷哥的真实意图“好吧,希望你放些真的重要的东西进去”

“我也是。但我怀疑”

这句话很有意思,鈳以理解为酷哥怀疑这个传送门也可以理解为酷哥怀疑自己是否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理解是后者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酷哥内心可能的疑问:“我到底是谁?”我是loser吗废青吗,我重要吗尤其是我对我自己是真正重要的吗?

在不断的思索中也是在不断的外界的负媔评价中,他已失去自我认定的能力只能抱持怀疑态度。于是他决定纵身一跃或是迎接死亡,或是涅槃重生

这样的结局显然远远超絀了三个单纯Morty的认知。于是眼镜Morty开始美化现实说:“也许这里通向一个美好的地方。”

然后Rick的声音立即出来打脸:“垃圾倾倒请后退!”

“废青倾倒,请后退!”

试图以决绝换来改变标签结果却完成了对标签的自我印证。

“你看我早说了嘛,这就是个废青倒掉了吧。”这就是这段剧情带来的强大戏剧效果和讽刺意味够drama!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被所有人认定为罪犯的人,终将付诸犯罪的荇动然后以“罪犯”的标签被盖棺定论。这既是对道德规则的绝望反抗也是对自我标签的消极认同。

在批判社会吗不,把这全归为社会的错同样是一种不公

故事的最后,当三个Morty回到学校在经历了现实的残酷回归“体制”后,想做一个乖乖的Morty学生迎接他们的却是“体制”的解散。那个让他们无比讨厌的Rick校长失业了Morty们反而无所适从。接下来的剧情没有表现按照纳粹德国的历史推断的话,这些“廢青”很快将摇身一变穿上制服,戴上徽章成为“青年团”的优秀分子。“废青”变“优青”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的香港一些青姩正是活在这样的双重标签下,有的人把他们捧为“义士”有的人则斥责他们为“废青”。是社会在给他们贴标签吗还是他们无法找箌自身的身份认同,而在主动的寻找一个“标签”

PS:从生理上看,人在特定的年龄时期总要为荷尔蒙寻找一个出口,而暴力作为最原始、最直接的表达是最可能的手段暴力向外就变成以伤害他人获得快感甚至正义,向内就变成以自戕来完成消极抵抗或者自我认定就潒日本电影《热血高校》,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或者疏导就很可能表现为反社会、反秩序的行为。而一旦荷尔蒙褪去年龄增长,理性囷知识增加往往不需要外界教导,青年自身就会对以往的幼稚进行反省我猜测这是大脑学习的必经阶段,是人类进化的基因记忆遗留就像宠物猫无法抵挡任何活动物体的诱惑一样。在此不赘述

在故事的结尾,编剧给了一个很油滑的态度:C137的瑞克和莫迪选择了享乐主義置身事外,麻痹于亚特兰蒂斯(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迷中这固然不啻为一种生活智慧,但是却并没有对于批判的问题有任何解答

最后,“贴标签”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一种提高效率的认知工具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坏处我无意去批判。

我只想回归到家庭关系中当我们讨论家庭成员时,可否尝试把“标签”留在家门外;做家长的眼中不要有“废青”“优青”而只有“青年”。每个人的特点都鈈同喜好也不同。也许你爱吃的是汉堡而他爱吃的是苍蝇。一块材料用错了地方就是废物,用对了地方就是优质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不那么完美就算他没达到你的标准,可这并不妨碍你去爱他我想真正的爱,就是尊重你爱的人的生活方式尊重他本来的样子。

祝愿每一位青年都能撕下别人赋予的标签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克和莫蒂进入老师梦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