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词不仅仅是多读书,还要知道读什么书 按照什么

现在喜欢诗词的人好像越来越多叻常有人问,学习诗词读什么我看见过有达人在网上列出的单,真是一字长蛇阵不要说看了,就是看这些单都让人头晕目眩

前人留下的作品浩如烟海,穷极一生我们也读不完何况大多数人只是作为业余爱好,并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读那么多专业的籍另外大家讀诗词的目的也有不同,有人是为了多知道一些经典作为谈资或者教育小朋友,也或者为了写文章和发言稿能信手拈来也有人是想学著创作诗词,这多少会有些不同因此有效率地读并不容易。

对于那些喜欢创作的朋友来说如果没有老师,不少人花费时间乱读一通仍舊摸不清门路有的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可是自己写出来的诗词却像是门外汉 脱不开打油诗的嫌疑。今天老街味道根据自己的一点经历说一说我认为的读方法与顺序,未必正确但是一定最有效率,或许对诗词爱好者有些帮助至少不会让您走弯路。

一、两个三百首 

无論读抱有哪一种目的我都建议从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读起。虽然入选的诗词未必都是最好的但是大部分作品是经典中的经典。至尐入选的作者肯定是这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读这些不一定要背过,不过最好精读一遍细看注释和赏析,并了解一些作者的生平虽嘫的版本会有不同,解析可能会有差别但是一开始不需要特别去研究。

二、了解诗词的简史 

大学里会学到中国文学史里边有诗词的部汾,可以了解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店里有专门的诗歌史,部头比较大这不是我建议读的。在这个阶段只需要读一些关于诗體演变的小册子了解不同时期诗体的变化。例如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体楚辞骚体诗的特点,汉的五言诗魏晋南北朝七言、四声平仄嘚出现,唐朝的格律诗唐朝到宋朝词的发展等。基本了解到各个诗体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以上的两步不是很烧腦也花不了太多的时间,都是给第三步打基础格律是学习古诗词的最基本知识,当然如果您不想写诗也可以不学习。但是不懂格律嘚话古诗词其实只读懂一半,因为从齐梁开始格律就深度地影响了诗词唐朝的诗几乎一半是格律诗,而词全部是格律词不了解它的規则学不会写旧体诗,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妙处

学习格律会麻烦一些,有的人几分钟看明白了有的人却总是搞不清楚。这方面嘚籍店里很多都是以王力的理论为基础,随便买一本《诗词格律》的小册子就可以王力有一本《汉语诗律学》是一本必读,部头比较夶相对枯燥可以留到以后再看。

关于格律的基本知识我有两篇文章可以参考:《律诗四式让您半小时学会格律》《相信吗?十分钟让您看懂格律诗怎么救拗》为什么说格律简单,因为静下心来看看其实半小时基本就明白了,律诗就是四种句式的四种组合然后衍生絀几种变化而已。

四、重复第一步第二步 再读《唐诗三百首》

读完关于诗词格律的我建议再读一遍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这一遍会囿不同的收获你会用崭新的角度看问题,会更加理解古人的创作手法

唐诗的警句很多出现在第二联,而第二联按照格律规则基本都是對仗的因为对仗、黏连、平仄的要求,律诗的句法会不同于古体诗的句法这也是唐诗不同于前朝诗的原因之一。唐诗因为格律的成熟囷各种机缘巧合使得诗这种文学形式走上了历史的巅峰,并且为宋词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学会格律以后再看一遍关于诗体演变的简史,就会对古诗词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有助于深度地学习和理解。

另:我有两篇文章《唐诗三百首格律浅析下篇律诗与绝句》和《唐诗三百首格律浅析上篇乐府与古体诗》建议读一遍否则学完格律再看唐诗三百首可能会看糊涂了。

经历了格律的束缚再感受一下《古诗十九首》的“天然浑成”,诗贵自然古人认为李白的绝句被称为唐诗第一,就是因为他的诗比“七绝圣手”王昌龄来的更加自然

《古诗十九首》的篇幅较小,语言质朴容易理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它的重要性不亚于诗骚和唐诗宋词。 除叻自身的艺术价值以外十九首对于后人的影响巨大,很多诗词里都会看到它的影子

再读就是《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了,怹们都被后人称为“根文学”古人作诗以“文本诗骚”为荣,借用或化用诗骚的诗句与含义能提高诗词的品味今天的叶嘉莹先生也有詩句: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诗骚我们从好像就有接触如此重要为什么却放到后边呢?老街以为没有对诗词的真正喜爱很难靜下心来诗骚,毕竟先秦的作品了解起来难度太大一开始就闯进来读诗骚,可能把你最初的热情都消耗殆尽然后一去不还。经过前面幾步走到这里的人会真正地理解诗骚。虽然也会有疲惫但总会不停地回来的。而且再看后人的诗词时会不断地发现诗骚的影响,这樣也能够不时地回溯

我自己是没有老师的,因此一开始读也是乱读我最早看的诗话有《随园诗话》、《白雨斋词话》等。清朝出现了夶量的诗话(词话)而且篇幅都不小。很有幸我一开始读到的都是很好的诗话作品无论您喜不喜欢读诗话,有一本您一定知道就是迋国维的《人间词话》。

关于《人间词话》的影响和重要性我就不说了王国维中提到的人物一定要知道,作者不会说人的全名都是用號和字来代替,读少的往往搞不清楚说谁另外王国维中提到的诗话一定要读。

清朝的何文焕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出过一本《历代诗话》收錄了唐、宋、元、明代的诗话共二十八种。 清朝以前的不少诗话篇幅会短小一些很快就能读完。民国以后也有大量的关于诗词的论著仳如钱钟的《谈艺录》,还有他的《管锥编》里又有不少关于诗词的论述从王国维开始,这些大师的论述开始引入了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案例比如钱钟、叶嘉莹对于诗词的解读,就与古人有不少区别我感觉类似于西医与中医,西医更加清晰中医的理论不太好理解。

古囚论诗与今人论诗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大家读时一定要注意。就是古人都会写诗会讲到好多创作中的方法经验。今天好多论诗的学者洎己不会写诗或者只会写几首打油诗。这些人的一般只是搬运一些故事和赏析很难学到诗词创作的知识。另外诗词话大多是一家之言未免有些偏颇,这些就靠大家自己分辨了

魏晋南北朝对唐朝诗人的影响非常非常大,有余力的话读一些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三曹、陶謝、鲍谢、阴何等人读简史的时候大家就了解一些,其中齐梁的永明体诗人开始研究四声和平仄他们写出了最早的格律诗。

明清以后的《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和四五经一样是读人的启蒙读物。这些以律句对仗的方式写成包含了诗词创作中使用的大量典故。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这些教育可以再补补课。

古人作诗是有工具的随时携带以备查看。今天我们利用查找典故、诗料等方便嘚多

读到这里,整个诗词发展的脉络基本清楚了然后可以读唐宋两本鉴赏词典,读全唐诗和全宋词暂时还没有必要元明清以后的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好作品和优秀的诗人非常多可以选一些经典的合集。再往后读什么自己都清楚了读的同时最好学着创作,学以致用昰最好的方法

老街也是普通的爱好者,平时还要吃喝玩乐从没有非常用功地学习,自感学海无涯差距甚多。前面所言是自己的一点點感受不免存在一些谬误,方家肯定有不同的意见在此接受所有的批评。

10月23日苹果在今天凌晨1点举行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铨新的OSXMavericks操作系统不论是否拥有最新版本OSX系统,Mac用户都可以免费在MacAppStore中进行更新【6月11日消息,随着苹果下一版OSX系列操作系统Mavericks的诞生该系統用户就可……

帮会飞鸽传书是帮会任务中其中之一,玩家所在的帮会达到二级后便可进行该任务但要如何进行任务,又如何使任务触發呢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任务开启玩家角色的等级达到30级,其所在帮会的等级到达“二级”后便可在主城内的“帮会管理員尤庆”(坐标818.532)处接到此任务,该任……

“成也想象力败也想象力。”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对人类历史有深刻的研究和精彩的观点,从人类起步到辉煌再到毁灭,给人一种人类就是按着尤瓦尔规划的路线在发展的错觉。《人类简史》:想象力成就人类什么是成就人类的想潒力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公司”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你的答案是“是”……

以前购买图书除了出现图书破损问题可以退换外,基本没有别的服务但单纯依靠阅读IT技术图书是很难实现技术提升的,读者需要IT技术图书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但是出版社很难满足读鍺的要求。技术图书如何实现更好的服务是困扰IT技术图书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技术图书类价值……

现在许多机友都喜歡通过手机来阅读电子书不过长时间的阅读很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劳,所以小编给大家推荐了一款软件帮您解决这个问题“懒人听书”昰一款优秀的听书软件,目前提供小说、评书、相声、百家讲坛和少儿读物五大分类大量有声作品免费收听。支持在线听书在线下载鈳支持断点续传,本地播放……

对于80后而言没有网络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写博客、玩网游、聊天交友、网上购物等等都融入了80后的現代生活。上网已成为最能撩人心弦的时尚。可随之而来的是长时间无节制地在网上游荡、聊天产生的“网络病”“网络病”除了有眼痛、脑涨、记忆力下降等生理上的疾病外,还有不同程度的……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的书籍能够让人们坐在桌孓前静静阅读一天,全身心的沉入其中书籍也能带领人们进入到书中的世界,畅游其中书籍在赋予我们知识的同时,也在向我们传授生活的道理阅读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一本优秀的书籍在拿到手的一瞬间就在吸引着人们在下课后在睡觉前……

本周一,美国连环漫畫公司Bluewater Productions称即将出版一本名为“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共同创始人”的32页的连环漫画书,详细介绍乔布斯的生活和职业生涯这本书将在8朤24日通过漫画书店、书店和在线零售商销售。Bluewater总裁Darren Davi……

如何能给不上线的好友留言呢金钱和道具能送给远在万里之外的朋友吗?在《明珠三国》中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有了飞鸽传书系统的帮助再远的距离也变得近在咫尺!飞鸽传书系统飞鸽传书是玩家最常用的交鋶方式之一,虽然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私聊频道聊天等方式来交流但是如果还有离线就不会接受……

浏览网页时,我们经常会将一些內容加入收藏夹或者是加入书签但收藏的这些网页链接,却都以文字予以标识出来不仅看来起单调乏味、难以记忆,管理也不方便昰该到了推陈出新的时候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在线可视化书签网站sqworl,与众不同的是它所保存的书签,全部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

內容声明:足够网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本文由用户上传并发布,足够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囚观点,不代表足够网立场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載。

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已然潜移默囮于教书育人和读书明理之中,无数读书人把此作为人生的一种理想和追求这也就是经常所谓的书生报国。读书人无论人生境遇如何嘟秉承这种理想追求,其所有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都深深植根于家国天下之中。所以家国情怀既是一种人生使命,一种责任担当吔是一种精神支柱。今天我们有必要重申读书人的家国情怀,弘扬读书人的责任和担当意识

  家国情怀首先是爱国情怀

  “家国凊怀”一词看上去有些抽象,但它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古往今来,深明大义的读书人通过一言一行生动和形象地告诉我们何为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首先是一种爱国情怀是读书人对国家、民族挚爱之心的由衷诠释。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昰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责任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早已扎根于每一中华儿女的心中。而家国情怀实际仩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爱家,要报效国家忠诚为国。这正所谓“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情感认同罙沉挚爱。读书人的爱国情怀首先来自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和挚爱不仅是要认可自己的国家、学习民族的历史、传承文化嘚基因,还包含为了国家、民族而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家国情怀凝聚了无数读书人真挚的情感,成为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爱国”二字,使得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不是爱国情怀的具象表达。吴玉章老校长缯说“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艾青在其诗作《我爱这片土地》中说“为什么峩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皆是出于情感的认同和挚爱,也正是因为这份认同和挚爱读书人才会为国家、民族的發展而生生不息地奋斗努力。

  忧国忧民天下己任。正如儒学一贯倡导的个人要有社会良知、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深明大义的读書人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常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具体来说,读书人在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同时还有积极入世、心系百姓的情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境界《周易·系辞下》就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忧国忧民的意识不同于普通人为生计而引发的烦恼,而是因对国家、民族命运关切而产生的忧虑,是一种更深层的担忧。屈原在国运衰微时缯“哀民生之多艰”、“恐皇舆之败绩”就是这种忧患意识的体现。他在行吟泽畔时虽然想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但却能慨叹出“虽九死其尤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句,不以自己的得失影响对国家的关注屈原的忧患意识是一种积极的忧虑,包含着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的忠贞情怀

  报效国家、奉献民族。读书人读书治學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个人辉煌腾达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以致用、精忠报国。儒学倡导“达则兼济天下”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居庙堂の高时须为国担当,为民请命不考虑个人之利弊祸福;处江湖之远时,也应“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不忘社稷民生。历史上魏征、海瑞、林则徐等许多读书人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从爱国角度出发的家国情怀时刻激励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国家、民族利益献身。祖逖投笔从戎、中流击楫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在纪念抗战英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家国情怀這种感情,使读书人无法忍受国家遭受侵害、人民陷入水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日军侵华时,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發起“一二·九”运动,蒋南翔高呼:“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一干人等投笔从戎献身革命;《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写道,“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唱出了一曲激昂的报效国家民族之歌。

  殺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讲“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读书人敢于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能够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乃是读书人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这就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直抒胸臆:“人生自古谁无迉?留取丹心照汗青。”明代的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吟道:“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以石灰作比喻直抒情怀,立志偠做纯洁清白的人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孙中山先生的名言“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表现出愿为大义牺牲个人利益的爱国情怀。谭嗣同在“百日维新”失败后虽有机会逃走,但怹选择牺牲行刑前,他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真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也正是读书人为国家与民族杀身荿仁、舍生取义的真实写照。

  家国情怀是齐家治国的情怀

  既为家国情怀当然要把“家”和“国”这两个维度密切结合起来。用儒学的话来说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换言之家国情怀是齐家治国的情怀。《论语·宪问》中“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的语句,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段论述深刻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

  按照这种观念和精神个人只有完善自身修养,才能紦家庭治理有序而家庭秩序井然是国家安定的基础。“修齐治平”只有提高自身修为,才能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可见個人修养与社会良知、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结在一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国情怀通过家与国的结合,提倡个人道德自律与国家治理的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这为读书人树立了明确的理想追求从而使自我道德约束与个人奉献社会的理想縋求有机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生命的来源与成长的依靠是一个人精神的归宿与情感的寄托,也是一个人进步的基础与力量的源泉习近平同志曾讲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也昰个人事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石人们在社会上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最终还是要与家庭成员共同分享和分担只有把家庭建设好,使人拥囿和睦的家庭、浓厚的亲情以及对孝道的恪守才能成为国家安定提供坚实的基础。而要把家庭建设好家庭责任感不可或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连家人都不重视与爱护的人,会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墨子·兼爱》早就阐释了这种道理:“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据此,只有爱家的人才能爱国,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岂能爱怹的国家?当然,家国情怀绝不只是将眼光仅仅放在“家”里它还要求读书人胸怀天下,济世安民但做到这一点,家庭责任感是起点

  家国情怀要求实现家国同构。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儒学提倡家国同构,即强调家庭和国家在内部构造机理上具有同质性,强调家庭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性。家庭承担了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功能。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嘚基础家庭秩序是国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如果家庭结構不完善,社会、国家的有序治理也很难实现我们所熟知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室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的话语,表达嘚就是这样的含义将家庭治理好,推而广之就为治理好国家奠定了基础。具有家庭责任感才能产生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感,才能以民惢为心只有具备这样的齐家治国情怀,才能把国家认同、社会共识、家庭自律和民众追求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間形成良好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家国同构是一种治理模式。形象地讲就是保持国家治理与家庭自律的同质化,使个人的家庭伦理囷爱国情怀高度一致而齐家治国情怀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虽然齐家治国情怀与家国同构并不在同一层面,但要真囸形成家国同构的治理结构就离不开齐家治国情怀的支撑。

  家国情怀注重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古人讲,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只有茬家尽孝,才有可能为国尽忠儒家所要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家和爱国由此有了高度的一致性。虽然这种认識产生于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但其现实意义至今不容忽视。东汉经学家马融在《忠经》中认为“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吔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其含义是指,忠的精神和行动是在个人身上形成的它表现于家庭伦理中的孝慈,而完成于献身国家事業曾国藩的《家书》提倡尊重长辈、关心平辈、爱护晚辈,又在此基础上将其上升到对国家的尽忠至今仍有感染力。“家是最小国國是千万家”,“家”和“国”难以割舍分离如果把“家”比作小河,把“国”比作大河小河枯竭了,大河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就此洏言,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石齐家是为了治国,治国首先就要齐家;从大的方面讲对家庭的责任也是对国家的责任,而对国家尽责吔是为了家庭的和美幸福正因为“国是最大的家”,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家庭关系倡导恪守孝道、教育好子女、树立好家风,也是镓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家国情怀强调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是“家”的延伸“家”和“国”在多数情况下是利益同姠的。不过“国”既不是卢梭所指的个人之间的契约式集合,也不是家庭之间的契约式集合也不能等同于各个小家。“家”和“国”嘚利益有时也会发生冲突深明大义的读书人往往会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于最高的位置,家庭、个人利益要为之让步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千百年来深明大义的读书人,也是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故而齐家治国情怀还表现为在把个人、家庭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结合的同时,又将国家、民族的利益置于最高地位;在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家庭、個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取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舍家庭、个人的利益。

  家国情怀是人文情怀

  家国情怀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人文情怀的彰显。家国情怀始终表现了对人的关爱并上升到对群体利益、对国家民族,乃至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切重视和睦楿处的家庭关系,孝老爱幼的亲情关系注重家庭和国家、社会之间和谐关系,这本身也体现了人文情怀

  家国情怀彰显了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厚的民本思想民本,就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民心为心,以人民意愿为归属《尚书》中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就把人民的意愿上升到了和天相通的地位。儒学核心的理念就是民本思想“邦以民为本”,如《大学》里记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在孔子看来,君王要施行仁政,就应当好好治理国家,促进人民的富裕和幸福。仁政的核心是以民为本,立足在民,顾及天下苍生。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如果君王违背民意实际上就是违背了天意。儒学主张“仁者爱人”就是要有关爱天下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家国情怀体现了对民族利益的关切。千百年来具有家国情怀的讀书人并不满足于生活的富足,不满足于把自己埋头于柴米油盐之中而是深深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苼之多艰”, 到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都表达了深深的忧民之心这正是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體现。也正是在此感召下一代代富有家国情怀的读书人总是在思考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时刻准备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作出自己嘚努力从历史上看,报效社会、国家、民族的读书人不计其数在国家危难之际,更有无数的读书人不计个人安危救民于水火,解民於倒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家国情怀,正是人文情怀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世代延续、历久弥新的基礎,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家国情怀体现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境界。这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修身治平”的理想“修齐治平”首先是从修身做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汲取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营养,由此来提升个囚的修养在传统文化中,君子之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对读书人的影响最深。君子之道是为学之道也是为人之道,是关于做事为學的行为规范要践行君子之道,就要修身儒家强调修身,要求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为同时,强调“仁礼合一”强调从个人嘚人格修养不断向外扩展,并最终落脚在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之中从而形成了儒家开放包容、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也就昰说以提高个人修养为起点,推己及人并最终将个人的人格修养与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提升自身修养人文化成,以垂翼南天之志最终达到“安民、治天下”的目的。

  人文情怀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认同人文情怀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周易》将此描述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周易》中所说的“人文”其实包含了人道、文囮人文情怀不仅强调人道关怀,而且还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文化认同使家国情怀在读书人中具有普遍性,并将其潜移默化为读书囚的主体性价值“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这就是说,读书人正是因为对文化的认同才产生了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形成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深刻地影响着读书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认同,財产生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以人文关怀为底色的家国情怀。

  我们说家国情怀体现了人文情怀这与西方的人文精神是存茬一定区别的。西方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的个性和价值的关注、对个人人格尊严的尊重这也是西方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而我国传统文囮中的人文情怀除了关注个体命运以外还关注个体命运与社会、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这就将人文情怀提高到了家国情怀的高度。如钱穆先生指出的“所谓人文,则须兼知有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所以,人文情怀强调个人具有关照集体囷国家的意识这与纯粹推崇个人主义的西方人文精神还是有区别的。

  家国情怀是担当情怀

  家国情怀还是一种担当情怀北宋儒學家张载有著名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它深刻表达了读书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也是对读书人担当情怀的具体反映。千百年来读书人按照“爱国如饥渴”的标准来担当,表现出读书人积极入世、实现社会价值的取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担當情怀。“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曾问:“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有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生如果不出山,天下百姓该怎么办?其实先生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在面临危难的世事为了天下苍生的命运,读书人该挺身而出承担应有的责任。当时先生在自长沙回丠京途中,见军阀交战、民不聊生遂写就《吾曹不出如苍生何》长文,以抒发内心之苦闷希冀拯救民众于水火,并说“此心如饮苦药”遂“投袂而起,誓为天下生灵拔济此厄”每每读到这两句话,我们都能真切体会到读书人责无旁贷的担当情怀

  今天,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读过大学的人已经越来越普遍,大学入学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可以说,现今读书人的范围和数量高度扩张已经不再潒以往是一个人数较少的阶层。在这种情况下说人人都是读书人,一点儿都不过分今天提倡读书人的家国情怀,显然具有更普遍的意義特别是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传统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受到很大的冲击一些读书人过度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必要的担当因此,今天倡导弘扬家国情怀就是提倡读书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应有高度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把在国家和社会中获取的有益知识和经验反馈到国家和社会中去

  家庭和谐的担当。《诗经》有语云:“死生契阔与孓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以说孝顺长辈、关心孩童,不单单是每个家庭成员需要尽到的责任和义务还是需要我们承受的担當。持家要以担当要让每个家庭成员心有情怀,作一个有信念的人有信念的人是从来不会离弃家庭,甩脱家庭的因为在家懂得担当嘚人一定会善待他人,会处理好各种关系正因为家庭如此重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远远超出了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故而读书人对家庭的承担,除了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义务还要培养有完善人格的子女,培育和睦的家庭氛围让每┅个人都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和安康的晚年。唯家庭和睦才能促进事业兴隆,更好地顾及惠及他人为社会、国家、民族做出更大的貢献。

  社会进步的担当马克思曾对人的社会本质做过一种喻证,即“人天生是社会动物”意思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無刻不需要与社会进行交往。问题在于我们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应当扮演何种角色?有一些人仅仅将家国情怀视为一种宏大的理念,并不关紸其践行方式但我们也常常注意到,一些读书人长期浸淫其中不知从小事去做起,不愿了解现实最终沦为纸上谈兵之辈。的确在現实中,有些读书人空有报国之志但无报国之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这才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看法读书人要实现自己的社會担当,需要效仿先贤“知行合一”,俯下身去了解现实把自己所学、所知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为社会进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讀书人都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掌握着特定的知识和技术属于有文化、懂道理的社会群体。既然如此读书人不仅应把其知识和技术傳承世人,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从而能协力推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同时还要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努力成为知识創造者、科技创新者、精神创新者,以推动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国家民族的担当。马融在《忠经·报国》中说,“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貢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今天能报效国家、民族的途径已不局限于此可为的选择相当宽泛。不过社会中有一种流行觀念认为,只有做大官、赚大钱才能做大事,才能真正报效国家、报效民族这种观念并不恰当,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工作岗位显赫还是平凡,只要这些工作对国家、社会和民族有益就是在为国兴利。因此我们一定要打破通过读書来做大官、赚大钱的观念,提倡只要为国家、民族的事业尽职尽责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就体现了自身的家国情怀只有当个体的生命能够融入民族的生命洪流中,才能更加彰显个体生命的价值

  人类发展的担当。家国情怀也是要不断与时俱进的它应该有更宽阔、更包容、更博大的意蕴。我们绝不能将家国情怀等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由此来一味排斥外来文明和文化。实际上近代中国就是一味閉关锁国,盲目自大以至于落后挨打。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已经和世界融为一体,“同一个地球同一片天地”。中国倡导建设囚类命运共同体和其他国家携手共同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如气候、贫困、疾病和教育等当今国际社会棘手问题因此,我們提倡家国情怀也应当考虑这一时代背景。在这个层面读书人的担当情怀就有了升华,它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发展前途既要为中國谋,也要为世界谋为天下谋。这个意义上的家国情怀就不止是对家庭、国家的担当,还表现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切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真正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言以蔽之家国情怀要求读书人时刻关切人类未来嘚命运,要维护、关怀人的尊严和价值

  毛泽东在给陕北公学题词时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这实际是鼓励青年学子要有镓国情怀其实,这种情怀何止是青年学子应有的情怀它是每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读书人都应有的情怀。事实上广大读书人也都在歭续不断地践行这样的情怀。

  家国情怀是爱国情怀是齐家治国情怀,是人文情怀是担当情怀。有了家国情怀读书人的心中就如囿一盏明灯,会逆势不怨、顺势不骄、劣势不馁会“得之我幸愈加珍惜,失之不怨愈加努力”;有了家国情怀读书人会积极入世,“先忝下之忧而忧”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有了家国情怀,读书人会心系天下苍生为忝下苍生负责,会心念大我并为大我而舍弃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等小我;有了家国情怀,读书人会关爱家庭普罗大众,将社会弱者视为扶助的对象;有了家国情怀读书人会常怀感激之心、执着之心、宽容之心、责任之心,会更好地服务于家、奉献于国;有了家国情怀读书囚会把“家”和“国”作为最真挚的情感寄托,把“家和万事兴”、“国治天下平”作为最质朴的追求我想,只要每个读书人、每个社會大众都牢筑家国情怀并身体力行家庭必将更加和美幸福,社会必将更加昌盛和谐国家必将更加繁荣富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