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藏本愿经读诵完整版心口很热

阿弥陀佛,为什么诵经或是念佛’号时间长了会从胸口到喉咙有痛疼

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恩師常教導學人佛法的無邊利益皆從恭敬心中求,藕益大師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跟前請教佛法,而老和尚說了一句老生長談,『你不要被名聞利養騙了!』,老和尚跟前的學生一笑了知,而藕益大師自己說一生都得益于這句話,為什麽同樣是一句話,收益的程度會有如此大的差別?細細想來,應該是學人有幾分恭敬心,就會把教導落實幾分,有至誠恭敬心當然完全落實,勢必得圓滿利益。這樣看來,恭敬心就成為成就道業的秘訣了,反觀隨緣度眾,如果對方對你毫無好感,或者說尊重不夠,那自己的話語對對方的力量就很有限了,如何提升自己的公信力,這才明白為人演說的深刻內涵,如自己尚不能自度,言行不在道中,不是性德的流露,眾生又怎會落實你的言說呢?你又如何能度人呢?南無阿彌陀佛!
学生试从两方面来阐述自己学习的心得感受
一、 关于对《无量寿经》会集本的的说明。
前些时候在一个学佛交流群里面,有一位同修佛友,对《无量寿经》会集本抨击的很烈害,学生便和他理论了一番,当时群里面的人很多,大家也都在关注,这位同修的抨击的理论根据就是借引印光大师曾说过的话。学生便引用净空老法师开示的话予以引导,首先特别提到会集本和翻译本是不同的,(而对方并没有完全理解什么是会集本,什么是翻译本。)其次印光老法师批评的是对翻译的原文有改动,会集的不够完美,而并非是批评不该会集。对方看到在这里才有所感悟。
在此学生想在浓缩一下对《无量寿经》会集本的心得感受。
1、 会集本和翻译本是不一样的,要理解什么是会集本什么是翻译本。
2、 无量寿经翻译的版本有很多,作为现代学人不可能这么多的翻译版本都要学习,所以需要把这些翻译版本浓缩综合,也就是说很好很全面的会集。
3、 以前的会集本,对原翻译文有改动,而且会集的不够完整全面,因此印光老法师批评的是这里,而不是批评会集。
4、 夏莲居老居士专门为《无量寿经》重新做一个会集本,避免前人的毛病,针对印祖所批评的缺点统统改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里面的原文,连文字他也没有改一个。
二、《无量寿经》的重要意义何在?
1、《无量寿经》讲的内容是什么?
(1)、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它的缘起、形成的经过。
(2)、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
(3)、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以及那边人的生活。
(4)、菩萨品位,九品因果。
2、为何《无量寿经》如此重要?
⑴东晋的时候慧远大师创立了念佛法门。所依据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当年的念佛堂,特色是参加的人是一定的,只有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都成就了。所以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⑵在净宗所有经论里面,《无量寿经》是第一经。
⑶这部经不但是《华严》、《法华》的精髓、精要,可以说它是整个佛法的提要。这个经一展开就是一切经,把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纳做一个总结就是这部经。
⑷从翻译版本如此之多可以看出佛在世曾多次宣讲《无量寿经》,可见《无量寿经》非常的重要。
⑸佛法灭尽后此经仍住世100年
⑹一乘了义、三根普被、万善同归。
⑺《无量寿经》比喻作大海,所有的经教最后统统归到这部经;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到念佛法门。
⑻《无量寿经》是佛陀为根熟众生传授的一生成佛法门,这个法门是顿教法门,乃是顿中之顿,是一乘圆顿经典。
留言 : ee00134 時間 : 下午 10:25:32《无量寿经》是《大藏经》的浓缩,是一切经的精华之所在。我们念这部经,一切经都念到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都修圆满了。我们念这一部经,就是念一切诸佛的法藏,受持这一部经,就是受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论。
我们学佛,一定要真干,要发真心,要发大愿。如果我们真的发了真心大愿,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西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一定会得到佛力的加持。有诸佛菩萨的神力加持,任何妖魔鬼怪都难于接近,什麽样的灾难都会远离我们,我们这一生一定会平平安安,将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学佛是最好的消灾免难的方法,是最好的趋吉避凶的方法。学佛只要真干,现前将来都会得到殊胜的利益。
我们能够遇到这部经,我们就有求必应。只要我们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去求,决定求得到。如何求呢?第一个要发愿,要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这是我们能够求得一切法的根本原理。第二,一定要修五戒十善。能够把五戒十善修好,又能发四十八愿,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有求必应。所以,当我们心中有愿望的时候,不是到佛像前去嗑头求佛菩萨,而是把佛在经典中的教诲,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依教奉行,那么我们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修学佛法从哪里入门呢?从清净心入门。清净心能生智慧,正知正见是从清净心里生出来的。如何修清净心呢?念经就是最好的修清净心的方法。佛经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法性的自然流露,是佛亲口宣说的。所以我们念经时,字字句句都要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够随文入观,我们心中的杂念就会渐渐消除,罪障就会渐渐消灭,清净心就会慢慢现前。
罪业是什么?就是恶念。我们心中只要有恶念就是罪业。业障是什么?就是妄想。我们心中只要有妄想有执着就是罪障。我们念经念佛有没有消掉自己的业障呢?我们可以自己来检测。我们自己反省:如果我们一天到晚没有坏念头,没有损人利己的念头,我们的业障消除了。如果从前妄念很多,现在妄念减少了,我们的业障消除了。反之,如果我们妄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说明我们的业障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还增加了。所以,我们必须把妄想见解舍掉,要舍得干干净净。舍得愈干净我们的心就愈清净,心愈清净我们的业障就消除得愈多,业障消除愈多我们的智慧就愈增长。所以,修清净心是学佛的根本。
我们念佛,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如果真信切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所有冤亲债主的结统统都能够化解掉。这些冤亲债主不但不来找我们的麻烦,而且还希望我们赶快成就,因为我们成就了,他就得度脱了。所以我们修学一定要认真,一定要念到心口相应,口里面有阿弥陀佛,心里头也有阿弥陀佛,念念相续,不间断不夹杂,念到功夫成片,我们就决定往生。如何报佛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报佛恩的最好方法;把念佛法门普遍介绍给一切大众就是报佛恩的最好方法。
从玄义里我们得知,净土宗兴起之因缘,是以念佛心,入佛知见。
《无量寿经》兴起因缘乃释迦如来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一切含灵,皆能因此而得以度脱,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
在净土宗所有经论里面,《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它是净宗的概论,也是整个佛法的概论,它里面说的最完全的是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它的缘起,形成的经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状况以及那边人生活,菩萨品位,九品因果,可以说理事,性相都讲到了。
本经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以“圆生四土,径登不退”为趣。
此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临终能得一念十念,皆可得生彼国,永脱轮回。它特别契合我们凡夫之机,佛见我们六道凡夫福薄障深,特别的苦,故特别为我们开设此信愿持名之法门,唯此一门,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极乐,是故首为凡夫得度也。
我们今生能遇此净土法门,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也是过去无量劫善根,福德,因缘之结果。庆幸之余,不能不惭愧,不能不警惕,我们修此法门修了无量劫,都没有成功,还是六道凡夫,这是当生成就的法门,可见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佛在《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善男子,善女子,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信解,福德是愿行,由此可知,我们还是少善根,少福德。
如何多善根,多福德,这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藕益祖师在《要解》里说:“得生与否,在于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于持名之浅深”,可见信愿行之三资粮,缺一不可。
我们这个心,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是无上菩提心,过去总认为自己菩提心也发了,一向专念也在做了。但是功夫总不得力。近期有幸看了刘素云老师的修学报告,这才使我清醒了许多。首先,自己根本没有依教奉行,对老师没有恭敬,表现在不听老师的话。在生活中都是烦恼当家,没有清净心可言。刘素云老师她是真正的好学,她依《无量寿经》是学一句,做一句,真正落实了老师的教诲,克服了自己的烦恼习气,功夫得力了,清静平等觉得到了,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准备充分了,故得净空老法师的赞叹为“标准的念佛人。”
是故我们闻此经典,要能真正受持读诵,即要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正烦恼习气,必须要长时薰修。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根深蒂固了。要从诚敬做起,当对一切人事物都能真诚恭敬,妄想分别执着将会大幅度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将是清净平等心的现前,自在幸福快乐也即会随之而来的。
要为人演说,真正的报佛恩,真正的行善即是将此法门尽心尽力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使每一个众生能得此真实之利,永脱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不退成佛。
恭请学院老师批评指导,感恩。阿弥陀佛!
留言 : ee01238 時間 : 上午 08:27:34《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乃净宗第一经。今天我净宗同修跟老和尚修学此经典,此实无量劫中稀有难逢之一日,这一天与释迦牟尼佛在世讲无量寿经的那一天没有两样;此实我们全体同修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老和尚帮助我们成佛,故十方诸佛看到也必定欢喜。
本经‘持名念佛法门’,圆满直接,方便究竟。十方一切诸佛都为众生宣讲此经,十方一切诸佛都共同弘扬此法门。
弥陀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以此劝父王行念佛三昧,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予浊恶众生,故我们要直下承当,报佛深恩。何以故?
净土法门为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迳登不退,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且持名一法乃十方诸佛度众生成佛道之第一法门,末法众生,福薄障深,唯此一门,但信愿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极乐,迳登不退。若无如是微妙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而登彼岸?
本经为“‘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凡圣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蕅益大师亦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当今之世,何人当机?谓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学、宿根利钝、善恶差别,只要于此法门能生实信,因信发愿,从愿起行,如是之人,正是当机。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即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须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何以故?无菩提心,所修为痴福,无有智慧。
老和尚讲:修行之所以没有成就,说老实话就是没有发菩提心,简单讲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为学彿最大之难关,一定要突破。
何以发菩提心?蕅益大师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信,即信自己善根,信佛诸智,信一切诸佛护念、一切菩萨加持、一切龙天善神拥护。
愿,即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何为“一向专念”?指专恒依止持名念佛法门,上尽形寿,下至十念。
我们修学此法门,心需安住“阿弥陀佛”,此生不变,有一口气在,一句“阿弥陀佛”就不间断,用此名号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把所有一切牵肠挂肚之事全部舍掉。
我们修学此法门,要把《无量寿经》之理论、方法、教训,变成我们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及处事待人接物之准则,对外境万事随缘,以清净心看待、以平等心看待,不必去分别、不必去执着,一心一意念《无量寿经》、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反之如不断烦恼,就不能够帮助众生;如不学法门,就不能够服务众生;不能往生,就不能够圆满度脱一切众生。
我们在一切法门里,只取持名念佛,皈依“阿弥陀佛”。
我们在一切经论里,只需《无量寿经》,皈依《无量寿经》。
何以故?其他法门普通凡夫没法子修,因要断烦恼、消业障,此法门无需断烦恼、消业障,我们此生从凡夫圆成佛道就凭此经,此经乃如来正说也。老和尚讲:“诚此界他方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也”。十方世界多少菩萨想这种机缘而无此缘分,我们有幸遇到,要千万珍重,从今而后,听从老和尚教诲,依教奉行,做到“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頂禮 尊敬的 上淨 下空老和尚
頂禮 尊敬的學院老師和工作人員等諸大德們
無量壽經玄義  檔名:02-04-01
一切法門裡頭,最廣大、殊勝、圓滿的,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叫『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是最容易、簡單、直捷,快速、穩當的法門。
持名念佛的祕訣: 決定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所以它要專、純。
本師乃至於一切諸佛如來,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因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要專修,沒有一個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圓教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當中辦到,確實是難信易行。
這個法門只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是佛所說一切經論的總結、總題目、無上深密禪、密法裡面的無上神咒。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主要的目的就是宣說一乘了義,就是教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成究竟圓滿佛果的法門,就憑《無量壽經》。
阿彌陀佛只有一個願望,希望一切眾生立刻成佛。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讚歎及弘揚,並必然勸導一切眾生修學這個法門。釋迦佛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
《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所以我們要天天念、受持,就憑這部經作我們修行的標準,我們的心、願、解、行跟這經一樣,決定往生。
淨土的經論,有《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和《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土五經。這個法門確實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無量壽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概論和詳細的介紹跟說明。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深明三輩往生之因,廣攝九界聖凡之眾。
夏蓮居老居士對於顯教、密教、禪宗、淨土整個融會在一心。他晚年徹底覺悟,而專修、專弘淨土。夏老發了大慈悲心,將這個經重新會集。我們現在讀的經本是他老人家三年心血的結晶,蒙慧明老和尚印證。
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佛法在原則上講是相同的,一定要專攻、專修,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效果。如果還沒有選擇,就是從這部《無量壽經》下手。
本經乃住真實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並惠以真實之利,純一真實也。住真實慧就是心裡面安住在真實的智慧上。這部經典就是阿彌陀佛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真實智慧。住的方法,每天讀誦這個經,我們的心跟經就相應,心就住在真實慧裡頭了。
本經稱為中本華嚴經,是《華嚴經》的結論、歸宿、濃縮,也是整個《大藏經》的濃縮。
諸佛都有四種淨土,是有階級、次第的。唯獨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在一起,一生一切生,是平等、極圓極頓,是非常之難得。
大教之興,因緣無量,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生在北印度,表演「八相成道」,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一大事因緣的,就是生死大事。
這部經是如來正說、一切經中第一經。釋迦佛所說的一切經,到最後統統歸到淨土,如眾水歸於大海。
佛法的教學是教我們明自本心,明心見性。自己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佛知佛見。
一心一意,心裡面沒有妄念,專心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叫做一心稱念。能夠這樣念,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這個法門的修學立刻見效,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超之法。
從凡夫修成佛果,需要三個阿僧祇劫。如果真的相信此法門,不必要『遍歷三乘』,一下就成佛了,多簡單、快速。
因為能念的心就是我們的始覺,所念的這句佛號就是自己的本覺,所以念佛,念念都是始覺合本覺,始覺合本覺就是明心見性。
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是濁惡至極,人心不清淨,心裡充滿了貪、瞋、痴、慢、嫉妒。這個世界災難、天災人禍就多。在這樣苦難的時代,特此一門,至圓極頓,我們才能尋求解脫。
這一句阿彌陀佛消業障,消得真徹底!臨走的時候當然自在,只要依照這個法門決定可以做得到的。
這個法門叫做「二力法門」,自己一分力量,佛加持一分力量,是他力加持,善護行人。
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所以要消災、避免一切的災難,讀這部經好,這部經有無量的功德。
持佛名號要攝心,把心從外面收回來,要專注,用這句佛號把我們所有一切妄念取而代之。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
這個法門是從「有」門入,一定要相信「有」。有佛、有極樂世界,我們要真正相信,一點都不能懷疑。從「有」門入,得的是「空」,是真如本性。性是空的,相是有的,從妙有入門,能夠證得真空的本性。
我們念經,就是修清淨心的方法。清淨心能生智慧。「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正知見是從清淨心裡生出來的。
我們用真誠的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變成我們自己的本願,並一定要修五戒十善。
在這個世間,第一要緊的事情是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決定不讓任何的境緣干擾了清淨心;我們只要保持清淨心就決定往生。一定要自己有決定的把握往生,再辦利益眾生的事業。自己往生沒有把握,天天去修福,修到來生,還是要輪迴。
佛在《大集經》裡面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佛恩深重,粉身難報。報佛恩最好的方法是:(1) 我們這一生決定生西方淨土,見阿彌陀佛,不辜負釋迦牟尼佛的願望。(2)把這個法門普遍的介紹給一切大眾、普遍的推廣。希望有緣接觸到這個法門的人,都能夠發心修學,同生極樂,同證菩提。
念佛法門有四種念法,有觀想、觀像、實相、持名。唯獨「持名」最為方便,最容易!念佛乃修行之徑路。持名又為四種念佛之徑路,稱為徑中之徑。
大聖垂慈,當來之世,經道滅盡,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佛法絕對不是向外求,是向內心求。清淨心見這個世界就「凡所有相,皆是實相」。我們今天能見的心虛妄,所見的境界就虛妄,境隨心轉。
淨土五經是一切諸佛共同宣揚的經典,就是諸佛讚歎、勸一切眾生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是一切諸佛的願望。「能讚」是諸佛,「所讚」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全體是真如實相。
佛為我們開示,我們聽了開示,就能夠變化氣質,變化凡夫成了聖人。這個經是本師給我們明顯的展示真如本性、真實利益,講了三種真實就是三寶。
「真實之際」是佛寶,就是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就是真實之慧。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代表真實之利。西方三聖是我們的皈依處。皈依三寶是皈依自性三寶。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是去了以後這個身體不要了。所以這個法門是真正道地的不死法門。
一定要把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教訓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
往生淨土必須的條件是要發菩提心,要一向專念。十九願主要是講發菩提心,十八願是講十念必生,這就是講的一向專念。
我們要想發菩提心,先要把覺心的障礙認識、要遠離它。一: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三: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
順菩提心門,三種清淨心。一:無染清淨心。二: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三: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生彼國土故。
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統統是為了度眾生,我們必須勇猛精進。這個法門,我們一定要自己直下承當,才不辜負佛菩薩為我們說出微妙法門。這是最真實的利益,能夠叫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消業障,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智慧領導我們修學,信與願就是慧。能信、能願,又能夠一心持名,心口相應,這是正修,這是信願行三個條件具足。如目足並運,決定能夠到達。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菩提是覺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覺心。覺悟了就叫做佛,迷了就叫做凡夫。我們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要想在一生當中成佛,一定要發菩提心。
佛菩薩修善,魔也修善。經上給我們講的魔天在他化自在天上面。大的福報都在天上,修善修到最後變成魔。佛有菩提心,魔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修福沒有智慧。
只要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真正的相信、想去,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這個心一發,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絕對不會造魔業。
如果我們不發菩提心,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每天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福報很大,如果真的斷惡修善,很可能就變成魔子魔孫。
要想在這一生成就,唯一的方法是專精一門,從這一部《無量壽經》下手,決定不改。
我們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帶業往生,一品煩惱都沒斷。生到西方世界,我們的品位也不很高,可是果報不可思議,果報就等於八地菩薩,這叫做難信之法。
念佛、憶佛是消業障最好的方法,而且對於業障是消的最為徹底。
念佛這個法門,行、住、坐、臥皆可以念。十分忙碌之人,修十念法。真正發心學佛了,一定要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到西方極樂世界,高增品位。早一天成佛,到十方世界去度化眾生,這才符合彌陀無盡慈悲的大願。
我們這一生一定要好好的把握住,把世緣要看淡一點,看得太濃,臨命終時捨不得、放不下。平常看得愈淡愈好,往生容易;愛情太重了,就要搞六道輪迴,一定要覺悟。
極樂不退之因緣有五。一:彌陀大悲願力攝持。二:佛光常照,菩提心增進。三:六塵水鳥悉演妙法,增其正念。四:純諸菩薩以為勝友,外無魔邪,內無煩惱。五:壽命永劫,與佛齊等。
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六道輪迴完全脫離了。
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一 : 說經,法施利益,令眾生破迷開悟,早證無上菩提。二:諸佛如來有身相光明,無量相好,若有眾生,稱念觀察,皆能滅罪消業,永背三途。隨意所樂,常生淨土,乃至成佛。三:勸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本經是以實相為體,實相就是真如本性。我們的身心、世界,乃至於諸佛剎土,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一體的,也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這個法門是佛專為六道凡夫而說的。九品是遇緣不相同。這個法門對眾生是真實的利益,唯獨這個法門能夠教我們一生圓滿成佛。
往生是有兩種不同的方式,(1) 一生修持,積功累德而往生的。(2) 一生造作罪業,臨命終時才聞到佛法,十念往生的,是真正懺悔往生的。
不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準定輪迴。只要六道輪迴,沒有不墮三惡道的。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入了人耳根裡去,種子就種下去了;將來再出頭又遇到這個法門,前世有善根,善根成熟了,就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去。
這個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專中之專。專念阿彌陀佛,真是簡單。頓中之頓,真中之真,圓中之圓,絕對不二之教,一乘真如之道。
感恩 尊敬的 上淨 下空老和尚 的慈悲開示和教誨?
感謝 尊敬的學院老師和工作人員等諸大德們的辛勞教導。
感恩顶礼恩师上净下空老和尚 慈悲教导
感恩顶礼学院老师慈悲指导
《无量寿经》是一部最究竟、最圆满的经典,是净宗概论,是本师释迦世尊唯一一部多次宣教的经中之王。恩师也十多次宣讲。《无量寿经》完全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它的缘起、形成的经过,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以及那边人的生活,菩萨品位,九品因果,可以说事理、性相统统都讲到了,没有一样没说到。不仅是净土宗的概论,也可以说是整个佛法的概论。
在所有经论里面,《无量寿经》是第一经。一切法门归在这个法门总结,就像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最后归到《普贤菩萨行愿品》,那一卷经展开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经跟一大部经不增不减。所以这一部《无量寿经》跟一大藏经不增不减,一大藏教浓缩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就是一大藏教。我们读到这个很幸运!这种功德利益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他是把整个的成就给我们了,一生自己修学的心得统统给我们,就是这一部经。故佛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智大德大慈大悲。
一切诸佛都为众生宣讲《无量寿经》,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讲这个经就是赞叹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劝告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这部经典是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一个法门。这个经是一切诸佛所说经典当中的第一经。因为一切佛统统说,没有一尊佛不说。佛说经是契机的,本经摄机最广。莲池大师所说的,除了不信、不愿、不肯念佛这三种人之外,统统是这个法门的当机者。上到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九界有情平等得度。我们只要信,只要愿见阿弥陀佛,只要肯念这一句佛号,那我们就适合这个当生成就的法门。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能遇见《无量寿经》,真是无量劫中稀有难逢之一日。《弥陀经》里面说「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真正遇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欢喜这个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过去生中大福报、大福德、大智慧、大因缘。今天我们这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因缘我们有了,遇到这个经典,能够听到讲这个经典,因缘具足。善根是信解,能够相信,能够理解。福德是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把一切放下,老实念佛,这是福德。这三个条件,如果我们在一生当中统统具足了,一生决定成佛。古德讲此为难信之法,此法门至简单,至直捷,到容易,当生成就,难信易行。我们有缘遇到,就更要珍惜,不能再错过了。
修学净土法门,二六时中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我们的贪瞋痴烦恼消灭掉,恢复到我们心清净。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心里有个标准。一个念头起来,想一想经上佛教给我们怎样做,事情来了,佛教给我们用什么原则就不会错了。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持,身、语、意三业都能够与经相应。与《无量寿经》相应,就是与阿弥陀佛相应,与十方一切诸佛相应,心像佛的心,起心动念跟佛的心一样,言语像佛的言语,行为像佛的行为。一念相应一念佛,念相应念念佛。争取早日悟入佛知佛见,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学习了《无量寿经》大意后再聆听玄义,这次是1989年恩师在新加坡,依黄念祖老居士注解及李炳南老居士提要,按清凉大师“华严疏钞”的体例“十门开启”来宣讲“无量寿经”玄妙之义理。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机。六、藏经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九、总释名题。十、正释经文。十讲浓缩了全经的义趣精华,让我们短时间全面了解这部不可思议经典。进一步认识净土法门之无比殊胜,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出三界,径登四土,极园极顿,真正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
佛为了“一大事因缘”而出现在世间。这个世间很苦,是我们妄想太多自己无法改变。“一大事”之“一”就是“一”心。“大事”是生死轮回事。如来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一大事”问题。我们只要真信佛的教导,老实跟着老师依教修行,持名念阿弥陀佛,转变观念,发愿求生净土。即能以系念阿弥陀佛而降服我们的“妄心”,恢复自然清净心,就能解决这“一大事”问题。佛说这部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理者,实际理体。理就是理论的依据,体就是宇宙人生的本体。这部经的教理用三个真实“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阐明了本经是住真实智慧,开启自性真如,自利利他,究竟圆满的成佛捷径。至于契机,更是本经之独胜。以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凡圣齐收,究竟方便,善应群机。“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彻下,则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乃诸佛如来之究竟果觉。今以如来果觉作众生念佛之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融具德,超情离见,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的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愿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不需经历三大阿僧祗劫,一步到位,同生极乐世界,迳登四土,园证三不退,个个平等成佛。
《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阿弥陀佛无尽大悲,四十八弘愿在本经里面最为重要,方便至极。而十八愿、十九愿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于此。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以至诚心,以好善好德的心来发愿求生净土,回向发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有这个殊胜的因缘,遇到这部经典,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成佛道。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向专念,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向专念又叫一心系念。恩师说系念就是挂念、牵挂,儿女挂念父母,爷爷奶奶牵挂孙子,如此等等。恩师在开示中多次讲到有一位老太太,说什么都放下了唯有孙子放不下,恩师叫她把孙子换成阿弥陀佛就好了,不要牵挂别的,一天到晚牵挂阿弥陀佛,挂念阿弥陀佛,这就成功了。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唯一心系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修念佛法门,发愿求生净土,这是凡夫了生死出三界,一生成佛最近的唯一道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圆生四种净土。我等凡夫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同时也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一生一切生。极乐胜于十方者,首在带业凡夫,一生彼国圆证三不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夫;行不退:断见思,伏尘沙;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是为本经之趣。
净宗之妙,在于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不误世间工作,依旧顿脱生死。既能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于未来,亦复自他俱利,造福社会于今世。念佛乃修行之径路,持名又为四种念佛之径中之径,是至简方便、稳当可靠的易行道。唯有一心念佛法门,最是应机。能依教念佛,无论聪明愚笨,也无论忙闲动静,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时时牵挂阿弥陀佛,定能往生,念佛之方便妙用显示无余。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是持名念佛的三个秘诀,真正能够做到这九个字,功夫才得力、才相应,念到功夫成熟,乃忘能所,心无所住,佛号分明,便契无住生心之妙谛,自然开悟见性。佛家言:念不一不生净土。觉明妙行菩萨亦告诫我们:大凡修净土的人最忌夹杂。什么叫夹杂?又念经、又持咒、又做会,这是夹杂,讲神通感应也是夹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行是保持心清净,要想得清净心,得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这些夹杂的东西全部都要去掉。必须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真正清净,没有挂碍、没有牵挂。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每个人都有不少牵肠挂肚的事情,这些统统是六道轮回的业。难行能行,我等凡夫只要老实念佛,即是暗合道妙,初步到家,仗佛慈力,蒙佛接引,一生成佛,永离恶趣,永脱生死轮回。恩师教我们要听话,真正用这个方法修三个月,就会法喜充满,烦恼少,智慧长,身心安乐。继续不断修学三年、五年就能够达到生死自在。对于这一点弟子小有体会,自前年九月弟子从高碑店捧回了印有恩师亲笔签名的皈依证,就发愿老老实实跟定恩师,一门深入,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弟子效法恩师当年的做法,认准了一位老师就只听一位老师的话,不看报纸,也很少看电视,远离不善的境缘。删除了电脑收藏夹中其它佛教网页,家中只留下净宗的法宝和恩师推荐的书,给没有定力的自己营造一个清净的环境。平日修学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一门深入,长习熏修。因心有所依,遇到境缘亦能不为所动,凡有同修说诵了什么经、什么咒得什么利益了,或者参加什么法会、什么活动了有什么感应了,弟子随喜:好,阿弥陀佛!自己还是一部经,一句佛号永不改变。一年多来虽不能说智慧长,烦恼的确轻了。弟子死心塌地的跟定恩师,老老实实听佛的话,在有生之年真下功夫,历事炼心,一句佛号,一部经,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祈愿在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心不颠倒意不贪恋,蒙阿弥陀佛率诸圣众前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无上圆满菩提!
不妥之处,恳请学院老师慈悲指正!
《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多次宣讲的一部经典,本经的价值、地位是无法估量的,今生有幸得到这部经典,而且能听到净空恩师对此经的精辟宣讲,真是三生有幸,太幸运了,也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的具足现前了。同时要感激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会集的这本《无量寿经》,老居士历时数年,对五种原译本校对核实,精心会集,这是老人家一生心血的结晶,这个本子是所有会集本中的最善本,是最好的一部《无量寿经》,因为整个西方极乐世界都在此经中,西方极乐世界之历史状况、成就等等讲得最圆满,介绍得尽善尽美。读诵此经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之画卷历历在目,为我们远离娑婆,求生净土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结论,是大乘经典之精华,字字句句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了义之了义,一乘之一乘,无比殊胜庄严,持名念佛在所有法门中最容易、最简单、最快速、最稳当,也就是方便究竟。这个法门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这句圣号是教,是三藏十二部的教,是佛说一切经论的总题目。是无上深密禅,是无上的神咒,包括了无量无边的法门,即是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切。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净修了,禅修了,密也修了。持名念佛的三个秘诀不仅要牢记且要身体力行,一不怀疑;二不间断,即保持二六时中心里有阿弥陀佛且不能断;三不夹杂,即要专、要纯。这个法门不仅不会耽误世间工作,而且对工作还能带来更多的好处,这个法门的殊胜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修,没有拘束,行、住、坐、卧均可,工作时放下佛号,专心去做工作,工作完了,佛号念起来,这样就心清净了,烦恼少了,智慧增长了,头脑敏捷了,办事效率更高了。这样的法门既方便又简单,何乐而不为呢,这个圣号之所以殊胜,即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就是只要专心去念这句名号,我们都在做佛。这个法门的特别,又在于因果同时,因果不二,其他法门是修因证果,也就是因果不同时,因不是果,果不是因,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从初地到等觉,十一个位次都是如此,所以持名念佛这种殊胜的修法确实是难信之法,净空恩师讲了十七年的《华严经》,从中得到启信,才找到这个捷径的念佛法门,今天恩师苦口婆心地大慈大悲将此殊胜之法门告诉我们,为我们免去了说不尽道不完的艰辛,让我们轻而易举得到这个法门,真正希有难逢,珍惜这千载难得的机缘,依教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世界是平等的,博地凡夫,烦恼重重,见思烦恼一品都未断,是念阿弥陀佛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等觉菩萨们看到我们去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赞扬我们,太聪明、太幸运,一步登天。他们花时长,冤枉路走得太多太多了。所以这个难信的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即佛力的加持,三宝威神加持,是十方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的威神加持。何谓二力法门,即自力与佛力。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无论什么人修,只要依教奉行,决定成就,这个成就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
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众生找到真理,也就是找到真如本性,何谓真理,整个宇宙人生,一切万物之来源就是真理。目的之二,帮助众生解决大事因缘,也就是解决人的生死轮回问题,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讲经说法,多次宣讲《无量寿经》,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之美好,无丝毫缺陷,帮助众生建立坚强信心,充分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有,教我们移居极乐世界去,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同时告诫我们只要这部《无量寿经》和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就能到达依正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法门是专为我们凡夫开的,佛看到有缘众生根熟了,我们能觉悟到世间之苦,生活艰难,始终找不到办法出离,佛才到这个世界来,其教给众生出离方法,那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无量寿经》教众生发菩萨心,一心专念。同时告知我们净土从哪里来,是清净心建立的。是念阿弥陀佛建立的,依照《无量寿经》理论、方法、修持建立的。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一心持名,只要一心持名,头脑就清净,清净心能生智慧,精神体力就旺盛,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能量的补充,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心就清净,心净则土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今不是佛,其因是真心迷失了,佛教我们用一句阿弥陀佛恢复自己的真心、自性。念一声阿弥陀佛,你的心就在做佛,念念阿弥陀佛,就念念心作佛,所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用心执名号,就是心作佛,念佛就是作佛。十法界都是念头变现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念菩萨作菩萨,念天作天,念贪嗔痴作饿鬼,地狱、畜生。修行最关键最重要是心、愿、解、行与佛相同,与佛相应,感应道交。
《无量寿经》圆满具足,“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这部经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经藏,念这部经就是受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经论,感得十方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护佑,这部经是二土世尊共同为我们宣说的妙法,能令我们浊恶凡夫,在一生中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直下承当,不负佛菩萨为我们说出的微妙法门,专读《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圣号,在这一生中消业障,看破放下,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
末学ee04178合十顶礼谢恩
(下面是学生学习玄义的报告,请老师审阅,如有不妥的地方,烦请老师慈悲指正,感恩!)
玄义有十个题目的内容:教起因缘、本经体性、一经宗趣、方便力用、所被根机、藏教所摄、部类差别、译会校释、总释名题、正释经文。
一、“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
一切法的兴起都有无量的因缘,佛法也如是,佛到这个世间来,为众生讲经说法,目的就是帮助我们认识真理,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自己生活的环境;帮助我们解决世间人解决不了的生死大事,佛说了无量法门是这个目的,说《无量寿经》亦复如是。而在无量法门中,在一切经中,不是委曲婉转,说的最直接、最究竟、极圆极顿、能叫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当生成就的,就是《无量寿经》,这部经十方如来都赞叹、都弘扬,是十方诸佛菩萨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劝人念佛往生净土。
②“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遇到念佛法门,统统能够得度,造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得遇善友,教他念佛,他能相信、能接受,能忏悔,十念也能往生。这个法门普度众生,是凡夫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
其它法门都要靠自己修行,叫自力法门,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自己一分力量,佛加持一分力量——有自力才能得佛力加持。不是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佛不会加持。
《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这个法门是从“有”门入,从妙有入门,能够证得真空的本性。一定要相信“有”,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与无上菩提相通,念到能所双忘——理一心不乱,就入了无念。通常讲“无生”与“无念”是要到八地菩萨才能证得。我们依照经上讲的方法,老老实实去修学,这个境界纵然现前不能证得,当来决定可以证得。
如果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完全与《无量寿经》相应,上品上生能够做到,善导大师说,三辈九品都是为凡夫而立的,不是为圣人。
念佛要紧的是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不仅每天要诵经念佛,更重要的,我们的心思、行为像不像经上所讲的。
念佛四种念法——观想、观像、实相、持名,四种念佛当中,前三种都很难,唯独持名最为方便,最容易。所以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没有一个不提倡持名念佛的。《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是主张持名念佛。
“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直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无量寿经》更容易让人生起信心,比《弥陀经》讲得还清楚、还明白。所以本经是净宗第一经。
本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将来,佛的经典,所有修行的方法统统灭尽了,都没有了,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无量寿经》还要留在这世间一百年。也就是说,所有一切方法都救不了众生,还有这个经。这个经是利益、救济众生最为第一。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遇到这部经,依照经里面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去求,没有求不到的。要紧的,第一,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第二,要修五戒十善,这样去求,世出世间一切法有求必应。
“今于末世,浊恶弥深,众根愈劣,垢重障深,恶浪滔天,毒焰遍地。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经以作慈航。正显本经兴起之胜缘,持名法门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难报。”
我们生在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我们这一代的众生很苦、很可怜,我们的心受污染,心极不清净,这是浊;普遍造十恶业,这是恶,浊恶到了极处。根性愈劣!没有能力辨别邪正、真妄、是非、善恶、利害,邪知邪见遍满了社会每个角落。在今天末法时期,我们要想救自己,要想帮助别人,那就真正要听释迦牟尼佛的话。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里告诉我们,佛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我们要想报佛恩,只有两桩事情,第一个决定生西方净土,见阿弥陀佛,不辜负释迦牟尼佛的愿望;另外一桩事情,就是把这个法门普遍的介绍给一切大众,希望有缘接触这个法门的人,都能够发心修学,同生极乐,同证菩提。
二、本经体性。体是理体,性是性质。也就是佛说这部经的理论依据,佛说这部经是有真理做依据而说的。知道理论依据,我们信心才能建立。
一切大乘经典完全根据事实真相而说的,事实真相是平等一相。
现代哲学里面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里称之为无相的实相。《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虚妄相”,才能够见到本体,也就是说见到真如本性。这是从体上讲。
这是从从相上讲,无不相就是有相。虚空、世界、芸芸众生、森罗万象,都是从真如本性,也就是从无相的实相里面变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体”无相,但它能现一切相。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从一切相上看它的本体,你就见如来了,“如来”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性——见性成佛。
②实相不是言说、文字、思维所能达到的。六祖说“本来无一物”, 本来无一物就是实相。我们心里动一个念头就有了一物;一开口,开口又有一物。所以禅家讲“开口便错,动念即乖”。
③从体性上讲,一切法没有两样,是平等的,都是“唯心所现”;从相上讲,一切法各个不同,不同是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妄想不同。离开分别、执着、妄想,看一切法就相同。
古德有比喻,譬如黄金,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体一样,相不一样,但是体跟相是一不是二。
所以说善人、恶人、好事、坏事全是自心变现的,所以对待一切人、一切事,要用平等心、清净心,要用觉心。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
④“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心里的妄想执着真的灭了,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佛心、就是觉心,这个心起的作用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就在境界里得大自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我们的本能,佛有,我们也有,学佛最后就是恢复本能,我们的心本来也是清净的。
所以佛法不是向外求,是向内心求。
一定要舍得,连佛法也要舍。佛法能够帮我们把世间法消除掉,世间法消除了,佛法也不要了,金刚经上讲“如筏喻者”就是讲这个意思。
⑤清净心见的世界就是“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用清净心,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实相。
本经讲了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住真实慧”“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宗是讲宗旨,就是修行重要的门路、修行的方法;趣是目标,趣向,明白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我们将来证得什么样的果位?到达什么样的境界?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圆生四土,迳登不退”为趣,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一生一切生。
三辈往生净土必须的条件是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第十八愿是讲十念必生,就是讲的一向专念,这两愿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心髓(更精粹地讲,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就在这两愿。
菩提心的障碍要认识、要远离。第一,“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这个世间只有苦,没有乐,这个世间乐是假的,苦是真的。真正的乐是清净心,是真实智慧。第二,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众生有苦难,我们用智慧、用慈悲去帮助他。不管一切众生的安全,这个心是违背菩提心的。
第三,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三种顺菩提心门: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
以上是说明菩提心的前方便。
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真正为了了生死出轮回,这个心就是觉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之心。希望这一生永脱轮回,不再生死,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欲求,就是无上菩提心,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愿望?用念佛的方法。真正相信西方净土,相信《无量寿经》,依照经典讲的方法,执持名号,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真正觉悟。
藕益大师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行,如目足并运也。”——念阿弥陀佛是最高的智慧,持名是修行中最妙的修行方法,一切行门中第一门。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真信、真愿,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品位高下,不在念佛的多少,嘴上念佛,心里想别的事情,这就浅;还有说法就是,虽然念阿弥陀佛,信的不深,愿也不切,这个念就浅。
又曰: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
——这一句是藕益大师非常重要的开示,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这样说过,深信发愿就是无上菩提心。因为有这句话,我们发菩提心就不难。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往生西方净土与十方如来的净土都不相同,不同的地方就是圆生四土,一生一切生。我们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有断,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但是我们每天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观音、势至、普贤、文殊、弥勒菩萨,天天见面,天天闻法。三大类的烦恼统统可以在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断尽。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真正的原因就是不退转。“极乐胜于十方者,首在带业凡夫,一生彼国,便不退转”,极乐世界比十方诸佛刹土殊胜的地方,就在不退转。
《要解》云:“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皆得三不退。”
极乐不退的原因:弥陀愿力的摄持、佛光注照、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西方极乐世界纯是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
“一生补处,不可思议”——
到西方极乐世界,必定在一生当中证得补处的菩萨地位,补处就是等觉菩萨,后补佛。
四、方便力用:说明这个经的力量、作用。
①念佛法门是佛劝他父亲修的。
“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
其他的法门要断烦恼,唯独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方法中最容易。持名跟实相相应,暗合道妙,所以初步即是到家;念到心清净的时候,心愈清净愈相应。
经上讲,念一生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灌顶法师讲,消罪业,念佛的力量第一,任何行法消除业障都比不上念阿弥陀佛力量大。
⑵本经不说“一心不乱”,三辈往生都是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比《弥陀经》更契众生根机。
弥陀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这句佛号的力量、作用不可思议。
只要我们能够发心,真正相信,真正愿意去,以真诚恭敬心来念这句佛号,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永脱轮回,圆生四土。——“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这样才真正是把如来度众生的心愿才圆满的达到。众生依照这个法门一生成就,这才是真正的方便法,真正究竟法。没有一个人不能修,没有一个人不能念,没有一个人不能成就。所以这个法门才叫究竟方便之法。
五、所被根机,这个法门什么样的根机能够接受。
疏钞云“前三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能信、能愿、肯念佛的统统都是这个法门的学人。
善导大师说这个法门是专为六道凡夫而说的,“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九品是遇缘不相同,又说“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意思说,所摄之机是一切善恶大小凡夫愚人。
莲池大师在《疏钞》里说,我们初学佛的人有四种根机:拜忏、做法会是初机;参禅的是中机;念佛求生净土是上机。
藕益大师云“是能直下承当者,肉身大士也”,我们要直下承当,具足信愿行就是肉身大士。
无量无边的法门,只有这个法门对众生是真实的利益,能够叫我们一生圆满成佛,方便至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修学。十八愿“十念必生”是阿弥陀佛究竟成就的最极方便处,十方世界十念往生的人给我们证明了“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如来的定慧,通畅到了无极,到了顶点。
只要念一声阿弥陀佛,信也好,不信也好,成佛的种子就种下去了,什么时候善根成熟了,什么时候他就会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不一定是这一生,或者是多生多劫以后,他一定会生的。六、藏教所摄。藏是《大藏经》,教是讲佛说法的体裁。本经属经藏,纯属大乘,形式上列在方等,实际上,除了“阿含”之外,其余四个时期都有说。
七、部类差别。本经与弥陀经是同部,只是详略的不同。《观无量寿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往生论》、《安乐集》都是本经的同类。
八、本经的翻译、会校以及注解。本经从汉到宋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宋朝以后十二种翻译只剩下五种,其余的七种都失传了。
在会集本当中,达到尽善尽美的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学生00706顶礼敬上
1、教起因緣:【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
2、本經體性:【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實相者,真實相也,又平等一相也。】
3、一經宗趣:【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
4、方便力用:【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一說經,法施利益,令眾生破迷開悟,早證無上菩提。】【諸佛如來有身相光明,無量相好,若有眾生,稱念觀察,皆能滅罪消業,永背三途。隨意所樂,常生淨土,乃至成佛。】【勸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5、所被根機:【凡聖齊收,利鈍俱被,但能發心專念,悉得度脫。】【行人若能於此無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如來從真實慧中,開演此法門者,欲惠眾生真實之利也,故此法門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現在、當來,一切凡、愚、濁惡眾生,悉登彼岸。】
6、藏教所攝:【三藏,一契經,二律,三論,本經屬經藏。】【本經廣演大乘。】
7、部類差別:【同部,本經與小本彌陀,是同部經典。】
8、譯會校釋:本经有五種原譯本,【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後漢月氏沙門支婁迦讖譯於洛陽。】【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無量壽經。曹魏印度沙門康僧鎧譯於洛陽白馬寺。】【無量壽如來會,唐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趙宋沙門法賢譯。】
二、学习完本经后末学的心得体会:
4月23日和朋友去了安金磊老师家里,学习到了三点:1 做好自己的本份事2心量大3土地的无生而载万物厚德。
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心量的狭窄,不能无心的去布施给予世人,喜欢承诺事后做起来又不心甘情愿,而易起抱怨心,体会认识到了很多事物,由其是大自然无私给予了人类美好的事物而不求回报的自然而为。再想想自己的行为真是惭愧。
要精进的增长道业,而对自己的生活所需要勤俭,降低自己的欲望,要牢记学习圣贤经典和勤劳、俭朴是快乐的根本和起源。
收拾好自己的家和公司,安排好家人和公司的每个人的工作。只是帮助和给予别人,不断改过自我。
目前要做的把论语笔记整理出来。不玩网络游戏,不看股票,花钱做个计划。过好生活的每一天。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业,早日证得无上道,自在往生!
感谢佛菩萨佛陀、老法师、教育网络学院各位大德、学院老师和的教导、帮助和辛勤栽培!阿弥陀佛!
顶礼学院诸位老师大德!
《无量寿经玄义》修学报告
“《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结论,是《华严经》的归宿,也是《华严经》的浓缩;也是整个《大藏经》的浓缩。《华严经》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这部《无量寿经》,一切就是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一切经。念这一部经等于把所有的经都念到了”。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就把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都修到了。一切万法都归到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名号,古德说,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自己的性德全体。只要自己依照佛的教导去做,依教奉行,就能够恢复自己的自性,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作祖。
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劝导我们要看破、放下、破迷开悟了脱生死,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向我们展示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庄严,并教我们如何能修到极乐世界去的方法:那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遇到这个法門,统统都能夠得度。由此可知,这个法门的殊胜、这个法门的圆满是真实不可思议”。诸佛成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三学三慧一切法门]。这是一生成就的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断诸惑]必定成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修证三种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其缘因:“第一弥陀大悲愿力摄持”阿弥陀佛就像母亲照顾婴孩一样无微不至,直到你长大也就是成佛。“第二佛光常照,菩提心增进”。佛光注照能夠灭罪消业障,能夠消除无明,使菩提心增长。“第三六尘水鸟悉演妙法,增其正念”西方极乐世界随时随处都能听到讲经说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沒有邪思、邪念。不像我们娑婆世界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第四“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外无魔邪,內无烦恼”。西方极乐世界沒有外道、沒有魔,统统是菩萨。“第五寿命永劫,与佛齐等”。可见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圆证三不退,因为那里没有退转的因缘。
求生净土只要“信愿持名”就可以带业往生,“信愿持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也就是“信、愿、行“。一是要信自己自性弥陀,信自己本来成佛。信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西方有极乐世界那里有阿弥陀佛,只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念阿弥陀佛名号,临命终时就能往生那里。二是要发愿,就是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三是要行,就是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清净心现前就成。
文殊、普贤苦修了三大阿僧祗劫,修到等觉菩萨才遇到这个法门,而自己初学就遇到了这念佛法门是何等的幸运啊。念佛法门至简又至深,方法简单,理论之深。她的妙处就在于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理解不理解,都没关系,只要老实念佛真信切愿,一门深入不懂理论也能成就,所以说这是个至高无上的法门。自己一定要珍惜要明了,精进修行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用这一句万德洪名覆盖自己的妄念,老实念佛。念到心如佛心、愿如佛愿、解如佛解、行如佛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课程:《无量寿经玄义》(02-04)
《无量寿经》是我们净土法门修学的重要经典之一,为我们讲述了持名念佛的理论、依据及修学方法。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专修,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个成就决定是一生成就。
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是方便法?佛在经中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真正发心求生西方,一至七日就可成就,而且是当生成就,就是我们活着的时候被佛接引去西方极乐世界,一品无明也没破,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和等觉菩萨平起平座,圆满不退,寿命无量,所以这个法门实在是难信之法。而修学其它法门要三大阿僧祗劫。所以说持名念佛在所有法门里面修学是最容易、最简单、最稳当的法门。
在《无量寿经玄义》中还为我们讲述了持名念佛的三个秘诀:第一、决定不能怀疑。在修学过程中不能有丝毫半点怀疑,要相信自己的善根福德,相信佛陀的愿力。第二、决定不能间断。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在行住坐卧中不间断。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所处的环境或出声念,或心里默念。第三、不夹杂,要专、要纯 。不夹杂任何妄念一门深入,做到专修不杂修。因为我们在人道寿命非常短暂,念佛法门以外的其它法门,修学都比较漫长,如果我们兼修其它法门,不等我们修学得到成就,我们的寿命已经没有了,也就是说我们又空过了这一生,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这一生与佛法失之交臂。所以修学佛法我们要做专家不做通家,通家只能丰富自己的佛学常识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无量寿经》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增强了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了解,增强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明了修学的意义消除疑惑,破迷开悟。用佛号将烦恼伏住,此生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弟子听了老和尚《无量寿经玄义》这一课的开示,有如下浅薄的认识和感受,恳请各位老师大德批评指正!
感恩老和尚、感恩佛菩萨给了弟子这样的机会---学习到了殊胜无比的净土第一经《无量寿经》,这个经本凝聚了历代高僧大德们的心血和智慧,是非常珍贵和来之不易的。《无量寿经》的殊胜还在于,这是一个当生成佛的绝妙法门,因为《无量寿经》是净宗概论、是整个佛法的总説,对西方极乐世界叙述得相当圆满没有一样遗漏。不怕路远、只怕不认得路,弟子一定要努力修学当生成就,才对得起老和尚的苦心教诲。
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必须要老实真干才行;也唯有真干才能得到真实的悟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解悟上。我们生活在这个灾难频繁的世界里,考量我们的境界时时出现,或善师或恶师,如果是靠一点小聪明和世智辩聪,那是绝对不能蒙混过关的。我们必须老老实实依照《无量寿经》的境界、理论、方法来修学,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宏图大志才有希望。所以,必须按照“信、解、行、证”的修学次第,落实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上,当我们的身心一天比一天清净时,这就是我们修学的效果和成绩报告单。我们的时光非常宝贵,唯有老实真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会是真信切愿,才能落到实处;不然,我们会浪费难得的人身,又要在六道中受无量无边的苦楚了!
这个当生成佛的绝妙法门就是持名念佛,非常简单易行。持名念佛有三个秘诀,第一:决定不能怀疑;如果我们不信的话,即使是佛再来也是没有办法的。第二:决定不能间断。我们要日夜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心里不能够中断。第三:不夹杂,就是要专要纯。这一句名号把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都包含在其中了。所以,当我们真正搞明白了这个法门的殊胜后,一定会死心塌地地念这句佛号。这样我们的愿和佛的愿相同,心与佛的心相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一定能达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弟子对‘信、愿、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弟子一定遵循解行相应的原则,将所学用于工作、生活中,做一名真正的佛弟子!感谢老和尚、学院的各位法师大德!弟子礼仪不周、言辞不当之处甚多,恳请各位法师大德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惭愧弟子ee01636合十顶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是最精彩、最殊胜的一部经,在大乘里面《华严经》是第一经、是根本经。《无量寿经》是《华严》的导归,《华严》、《法华》都是本经的引导且至简至易成佛最简单,且是二力法门,临命终时蒙阿弥陀佛接引,这个法门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赞叹,没有一尊佛不劝说我们修这个法门,没有一尊佛不劝我们求生净土,并且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再不相信那就是业障深重。我今天非常幸运能遇到这个法门并能死心塌地的修持。我今天看到的这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民国时期山东运城菩萨戒夏莲居居士汇集的版本,我真是有福,因缘殊胜,能遇到这个最好的本子,第二我的缘好遇到我们的恩师净空法师向我们讲解使我能够透彻的理解经义,第三我也有好的同参道友,遇到佛陀教育网路学院这么好的学园阵地,这真是无始劫来的福报,净空法师在讲经时说过这些因缘具足,上上品往生我们有份,就看我的修行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中的一乘佛法,是《华严》的精华,知道这部经,就知道了整个大藏经,念这一部经就是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通通念尽,这么好的经并且修持还极简易:但持名号,继念不断,阿弥陀佛就会迎现其前,接引到西方净土成佛。这么好的方法还“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个法门人人有份,一切众生有份,法门越高明就越简单,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我还算是高明的能相信能受持,能老老实实地听净空老法师的讲经,也算是福报不浅,念佛成佛虽然条件不多,但也很讲究的,要善男子善女人身心清净得到那边去,心不清净去不了,心清净一是要我们依规矩去修行,依教奉行可以得到,再一个就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就能消业,念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三根普被,上至文殊、普贤下至地狱众生发心求生净土十念成功。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阿弥陀佛真是慈悲到了极点,教你念佛的方法,发大愿接引,还要派菩萨护持,而我还不能一心一意的念佛真是惭愧,愧对菩萨的护持,愧对阿弥陀佛的用心。阿弥陀佛
《無量壽經玄義》是依黃念祖老居士註解及李炳南老居士提要所开示的。確認淨土法門為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出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本經持名念佛法門,圓滿直捷,方便究竟。 一超直入,最極圓頓,以彌陀一乘願海。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直捷了當,方便究竟,奇特殊勝,不可思議。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
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圓生四土,逕登不退為趣。經云,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彌陀本願之心髓,全部大經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經所崇,全在於此。修行要徑,唯斯捷要,故為本經之宗也。
不為自身求安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生彼國土故。發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發心有二,隨事發心,如四弘願;順理發心,信解諸法實相而發心者。觀經云,若有眾生,願生彼國,發三種心,即便往生。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无量寿经》讲了三个真实。
第一,“住真实慧”,就是菩提心,就是住真实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真实的一片慈悲,无条件的爱护、帮助一切众生。
第二,“惠以真实利益”,惠是给,就是布施供养一切众生真实利益。众生就是佛性,众生就是佛,佛性是自己,众生是自己。
第三,“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自性,也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自己修学是真实之慧,布施供养给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是真实之利。
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但其歸趣,卻在本經。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楞嚴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念相繼…,自得心開。
世尊稱其本性,和盤托出,毫無保留,故名稱性。一切含靈,皆因此而得度。乃稱性中登峰造極之談,故為稱性極談。三根普被,聖凡齊收。唯此一門,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
末学记得听过一位法师开讲无量寿经时,我翻开经书,从头至尾,一时潸然落泪,终于找到回家的根本道路。真的是一接触就相信,也是佛经上所言的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对此法门是坚定不移,真的是稀有难逢,绝非偶然。
这几年下来的的密集薰修,一门深入。因为根熟了,一接触就发了菩提心,就得到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如来的威神加持,得以一直做中学,学中教。三年里不离讲堂。学讲经者,为何讲不好?因为学讲经的是佛经,自己不是佛,当然讲不好;如果直下承当自己是佛,经自然就讲好。换言之,我们若想把经典讲好,就要作佛,相信自己本来是佛!《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修净土法门“信愿行”是三个必须的条件,没有信心决定不能往生。世出世间法是否成就,都是建立在信心上。佛教导我们要皈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不是依靠外境。佛说宇宙人生的根源是自性所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通过信、解、行、证,逐渐相应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性,是自性的活动。
念佛就是为众生服务。 我念佛,看到虚空法界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阿弥陀佛。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心境一如,理事不二。 理得到了,落实了,都是道场,都是佛菩萨。
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
弟子弘鑫真心求忏悔 敬上
學期報告:無量壽經玄義
《法華經》云「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因此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世間的目的就是宣說一乘了義,教我們如何在一生中成佛。 釋迦牟尼佛及一切諸佛皆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因此念佛法門是佛為根熟之人叫他今生成佛的頓教法門,為一切諸佛所必宣說之法門。 「是心是佛」是我們的性德,真如本性本來具足,但性德要靠修德才能起作用,而淨土宗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是心作佛」,就是修德。 淨土法門是修清淨心,清淨心就能潛通佛智。.對外面境界不分別、執著,不管是佛是魔來,皆以清淨、平等心去看待。 起心動念就是迷,稍失正見,便極易掉入魔網,而步入三途惡道,因此不可不畏。 我們以這句佛號來摒除千萬億妄想雜念,所謂「不用求真,唯須息見」,學佛修行就是要把見解、妄想,自性中假的部份丟掉,如此真的部份自然就是顯現出來。 念佛法門隨時隨處可修,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不離佛法,而行世法的第一方便法門。
淨宗經典中《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內容相同,屬於同部經,《阿彌陀經》說得簡單,而《無量壽經》講得更詳細。 《無量壽經》詳盡地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理論、方法、境界,因此被稱為淨宗第一經。 此經詳細地包含了三種真實:一、「住真實慧」。 此經典是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真實智慧,讀誦此經,心與經相應,我們的心就住在真實慧裡頭。 二、「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使經令我們顯露真如本性,明心見性,因而能隨心所欲,左右逢源,得大自在。 三、「惠以真實之利」。 把從此經得到的利益推廣,進而令一切眾生也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此三個真實也代表西方三聖:「真實之際」就是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代表真實之慧,觀世音菩薩代表真實的利益。 亦代表我們所皈依處的三寶:佛寶是阿彌陀佛,僧寶是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而此三個真實就是十方諸佛所宣說的無量無邊經論,就是法寶。 因此日本道隱大師說《無量壽經》是如來出現在世間所說法中的真正主科,而其他一切經典都是助科,因為一切法門到最後皆要歸到念佛法門。
《無量壽經》中彌陀所發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因此此經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三輩往生淨土所必備的因行。 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就是一向專念,是真正阿彌陀佛本願的心髓,是佛普度眾生圓成佛道的本懷。 菩提心就是覺心,《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可見發菩提心是修一切善法之前導,沒有菩提心,即使努力修善修福,仍不免步入邪道。 發菩提心要遠離三種障礙:一、依智慧,遠離貪著自身享樂、利益之心。 二、依慈悲,遠離無顧眾生安定、安全之心。 三、依方便門,遠離恭敬供養自身之心。 發菩提心要依三種清淨心:一、「無染清淨心」,無染即智慧,不染七情五欲,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二、「安清淨心」,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使眾生心安、身安。 三、「樂清淨心」,以方便法門,幫助眾生一生往生成佛。 又菩提心可分兩種發心:一、「隨事發心」,如念四弘誓願時,能隨文作觀,而發出心念。 二、「順理發心」,若能證得諸法實相後,發的心即如佛般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觀經》上提到「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也是講菩提心。 至誠心就是真誠的心,是我們真如本性的理體,此真心理體起二種作用:自受用時是用「深心」,即好善好德之心;他受用時對別人大慈大悲,願眾生能往生極樂淨土,此是「迴向發願心」。 往生到極樂世界,一生一切生,雖在同居土,亦能與其他三土的佛、菩薩天天相處。 受諸上善人的薰習,又能時時聞佛法,因此一生到極樂世界,便永不退轉,直至成佛。
佛是大覺之人,具足無量智慧德能,而我們念佛,念念與佛相應,是心作佛,便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若能發願此生要成就佛道,且一向專念彌陀聖號,就是真正地無上菩提之心。 一向專念者可分不同之根性:從發心之始,終身佛號不斷者為上根之人。 事物繁忙、 業障較重,但仍每日修十念法者,為下根之人。 更下根者,如《觀經》所言,五逆十惡,應墮惡道,但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他念阿彌陀佛,具足十念而往生者。 臨終十念往生者,實是累劫善根今成熟,且臨終時,心不顛刻,遇到善知識,教其念佛,又能真心懺悔之人。 因此往生之大事,不能有心存僥倖之心,唯有平日老實念佛,不間斷、不夾雜,功夫純熟,往生才能有把握。
《彌陀疏鈔》裡說,業障眾生喜歡做法會、拜懺,是屬於下等的根機;凡夫、聲聞、緣覺喜歡修止觀、修禪的,是中等根機;大乘菩薩念佛、求生淨土是上等根機。 以上即是根據我們修行喜好、方法,指出我們的根機所在,同時亦暗諭了我們如何快速成佛之道。 念佛是菩薩之父,「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從初地到等覺菩薩,皆是以念佛來求生淨土,圓成佛道。經上說,眾生念阿彌陀佛求往生者,阿彌陀佛即派遣二十五位菩薩日夜保護著我們。 又說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侵犯。 因此末法五濁時期,法弱魔強,只有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的念佛法門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平日以句句佛號取代一切妄念,以《無量壽經》中,佛的心、願、解、行,為我們行持之標準,如此心地清淨,心有了依據、主宰,內不動心、外不著相,魔便無閒隙可入了。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本次学习的净公恩师讲述的《无量寿经玄义》。《无量寿经》释迦如来在世曾多次宣说,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此经典是传入最早,译本最多,自汉迄宋,凡有十二,宋元而降,仅存五种。古来祖师大德称《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为净土三经。《佛说阿弥陀经》世称小本,《无量寿经》世称大本。清代彭绍升居士《重刊净土三经叙》中,点示三经并传之原由:“净土三经者,大小《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是也。此三经者,如鼎三足,不读小本,不入信门;不读大本,不入愿门;不读《观经》,不能成就三昧门。三经合,而净土资粮备矣。”
学生谨依贤首大师释经方轨十门开启,敬述修学心得报告如下: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华严经云“唯为一大事因缘,大事因缘者何?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 可见,诸佛如来一大事因缘即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欲令一切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悟佛知见,故出兴于世。
诸经所论、诸佛所现皆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见自本性,同佛知见,成等正觉。若以本经而论,则是开显一切众生自性四十八愿,为一切众生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一切众生真实之利,为欲一切众生住真实惠。大教及与净土兴起因缘,不出于此。
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体。实相者,真实之相,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名为实相。无相者,离一切虚妄相;无不相者,非有非空,非一非异,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为实相。
要解云:“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所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此经直示一真法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心即佛,即生即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纯一华严四无碍境界,即事即理,即理即佛,理事圆融,当体即真。
宗是宗旨,乃会体枢机,修行要径。趣是趣向,归趣也。本经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为宗,以圆满恢复自性四十八愿为趣向。学生以为,学人当直取弥陀四十八愿为已愿,是名成佛正因,名真发菩提心。此菩提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故四十八愿为此经之宗旨,亦即一大藏教之所指归。
“圆生四土,生即不退”者,凡夫带业往生同居土,以亲闻佛训故,无退转故,寿命无量故,故必于此一生,圆断诸惑,圆净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故曰圆生四土。极乐胜于十方者,首在带业凡夫,一生彼国,便不退转。蕅益大师云:“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故以“圆生四土,生即不退”为此经趣向。
诸佛如来皆是慈悲为体,方便为门。度生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所结,大智之所显,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故于体性宗趣后,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力用。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一切众生以真实之利,欲令一切众生住真实惠。此经直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佛之名号以圆满佛果。此念佛法门,乃释迦世尊劝父所行之圆满成就的法门。《观佛三昧经》:“佛告父王,一切众生,生死中念佛之心,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此乃世尊大慈至孝,劝父之言,唯劝念佛。但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彼土,一得往生,便得成就佛果。弥陀大愿,方便至极,力用难思,凡圣齐收,利钝俱被,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如此,念佛之方便力用显示无疑。
蕅益大师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即为正行。”此也。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是故,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是故上智等觉菩萨,如文殊普贤,已邻佛地,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下愚,逆恶罪人,将堕阿鼻,如善和钟馗,狱报现前,称念洪名,即授犹座,十念未毕,即得往生。即如鸟禽,鹦鹉鸲鸽,称佛名号,悉皆往生,莲开九品,有舍利十余,舌绽莲花,种种瑞相。
印光大师云:“此一法普摄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天普盖,如地普擎,如时雨之润物,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也。
本经属经藏,说此法时,在第三方等时。良由此经,世尊多次宣说,实不限于一时也。天台立四教:藏、通、别、圆。贤首分五教:小、始、终、顿、圆。今蕅益大师指出:“天台之纯圆,贤首之全圆,其秘髓与奥藏,皆不出此大经之外,可见此经,正是全圆。”又此经为法华之髓,复是纯圆。大师云:“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故云此经正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是故此经为圆顿所摄。
本经与小本阿弥陀经,是同部经典。莲池大师云:“文有繁简,义无胜劣。” 清彭绍升居士《重刊净土三经叙》中,点示三经并传之原由:“净土三经者,大小《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是也。此三经者,如鼎三足,不读小本,不入信门;不读大本,不入愿门;不读《观经》,不能成就三昧门。三经合,而净土资粮备矣。”故知净土三经,实是一经。三经总是阐述净土三资粮,惟详略不同耳。
译指原译,会校指会集校订,释即注释。本经译本,自汉迄宋,凡有十二,宋元而降,仅存五种,佚失七种。会校之本,自宋迄今,凡有四种:宋王龙舒居士校辑的《大阿弥陀经》;清彭际清居士节校的《无量寿经》;清魏源居士所会译的《摩诃阿弥陀经》;民国夏莲居大士所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释者,历代祖师代有注释,远者如隋慧远大师《无量寿经义疏》、元晓法师《无量寿经宗要》等。晚近则有清彭际清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丁福保居士《无量寿经笺注》、李炳南老居士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眉注、黄念祖大德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佛者,梵语佛陀,此翻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佛。总有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十号具足,为世所宗,故名世尊。若据本经,佛者是指娑婆教主,释迦如来是也。
说者,悦也,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缘成熟。故佛说此究竟圆满之法,以满度生之本愿。
大乘者,喻也。大者,义含一切法,无过之者,故名为大;乘者,运载义。喻此“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法门,实是诸佛如来第一义谛。故名大乘。
无量寿,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乃本经所说之极乐教主,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愿愿接引,他方众生,往生彼如来土,圆成佛道。
庄严者,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种种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说法庄严。如是依正、妙果、说法庄严,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
清净,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祖师云:“从根本修。”根本者,心也。心者,不外身语意三业。故行人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以三业清净故,得清净平等觉。
平等觉者,平等觉悟一切众生。平等觉者,如来正觉,无高低深浅分别,故名平等觉。因持名念佛故,得平等成佛果。若据本经,清净平等觉即极乐教主阿弥陀佛。
经者,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契者,契理契机。经者,径也。义含贯、摄、常、法。
经分序正流通三分。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脏腑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初一品至第三品是为序。初二品为通序。后一品为别序。第四品至四十二品为正宗分。第四十三品至四十八品为流通分。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一、不离佛法,而行世法
《无量寿经》的殊胜之处实在是无量无边,弟子愚痴,难以一时全部领悟。恩师悲智双运,契理契机的讲解,才领悟到《无量寿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我们末法众生讲述了三个真实: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的纯一真实境界。持名念佛故,能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是所有末法众生最为方便、随时随地可修、又不误世间工作、而且能顿脱生死的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本愿经读诵完整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