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寒冰有妻女吗?

Sina Visitor System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马寒冰与他们的《新疆好》
马寒冰与他们的《新疆好》
  马寒冰这个名字,至今都让不少人感到陌生,1989年由王震将军题写书名、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寒冰文集》恐怕读过的人也不多。但是他作词的歌曲《新疆好》(现名为《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响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歌曲。马寒冰在民族危亡之际,南征北战,保卫祖国,在戎马生涯中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同时,他还是著名的军中记者、作家、编辑,是一名在人民解放军部队成长起来的文化干部,他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的执著、对人才的倍加爱护、对部队文化工作的热忱,都令人敬佩和难忘。  少年壮志以笔战斗  马寒冰(),原名马国良,祖籍福建海澄县霞阳村(现厦门市郊杏林镇),其祖父、父亲都是缅甸华侨。马寒冰的祖父早年因家乡生活困难,流浪海外谋生,刚开始在缅甸码头当工人,后在勃生市一家商店当勤杂工。由于勤快能干,被店老板招赘为婿,店老板去世后,他继承产业,独立经商,后其子(马寒冰之父)继承家业,由于经不起经济危机的袭击而破产。后来,马寒冰的父亲携家眷返回故乡,定居厦门。马寒冰年少时在鼓浪屿英华中学读书,他自幼聪慧好学,喜爱文学艺术,从中学时起就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按照父亲的意愿,他考入浙江金华商业学校,选修银行会计。学习中马寒冰发现学习商业和从商并非自己所喜爱,就毅然转入上海沪江大学。他那一口流利的英文就是在沪江大学打下的基础。  1936年,20岁的马寒冰大学毕业回到厦门,当时正值抗战前夜,他回到厦门组织“天竹文艺社”,出版《天竹》月刊,在抗日文化运动中有一定影响。马寒冰为人热情好客、性格开朗,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他在鼓浪屿的家是朋友们聚会的地方,诗人童晴岚、漳州人许铁如(即彭冲)等均是常客,他们谈论政治局势和文艺界动向,开展诗歌活动,积极创作新诗。  日,厦门文化界追悼鲁迅大会由马寒冰发起,大会通过的“致鲁迅家属的唁电”由他起稿,大会通过“将大学路改为鲁迅路”的决议也是他与代表们一起送交市政府的。会后,马寒冰写了《伟大的民众祭》一文,被收入1937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同年12月,马寒冰和赵家欣接待了从日本经台湾抵达厦门的郁达夫,陪郁达夫游览鼓浪屿名胜古迹,并与郁达夫进行了长谈和合影留念。  1937年6月,马寒冰应缅甸英文报《仰光日报》之约,到缅甸任编辑。他积极发挥所长,把副刊《波光》、《文艺》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当地青年人的欢迎。他写了许多抨击当地政府压迫华侨的文章,流露对政府的不满,很快被报社董事会解职,但他却赢得了华侨的支持,受聘为《兴商日报》总编辑,还兼任缅甸通讯社记者。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马寒冰毫不胆怯,坚持爱国与进步的编辑方向,以犀利的笔锋,勇往直前地揭露与抨击时政,博得了缅甸华侨界的赞许。  “七七事变”的爆发,更增加了马寒冰的民族危机感。日,缅甸文艺界成立抗敌救国后援会,马寒冰负责宣传任务,他每次演讲都大声呼吁侨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致,共御外侮。他的演讲给华侨以积极鼓舞,踊跃支持国内的抗战。  马寒冰为筹募救国捐款,还发动戏剧界义演。在他的奔走筹备下,义演盛况空前,座无虚席,新颖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如雷的掌声,现场群情激昂,华侨们深感必须抗战到底,若投降退却,必将遭受亡国奴屈辱之苦。义演取得巨大成功。  回国从戎投身抗战  民族危亡,促使马寒冰决心回国参加抗战。而他到国民党驻缅甸总领事馆请求签发回国护照时,却遭到总领事蔡某的拒绝。蔡某对他说:“祖国政府要的是钱,不是人,人多得很,你回去干什么?”但他并不气馁,当他从报上得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办了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广招有志抗战的青年入学时,便决定离开缅甸。他知道国民党驻仰光领事馆有意不发护照,就向文艺界抗敌救国后援会申请回国从戎,投考延安“抗大”,并以《兴商日报》战地记者身份,办理了护照及“文救会”的介绍信,于1938年初毅然回国,经香港、广州到达汉口。在汉口,马寒冰见到了董必武。这次的会面,增加了马寒冰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他到陕北的决心。马寒冰从汉口到达西安,坐上八路军的军车到了陕北延安。  到延安后,马寒冰被安排在陕北公学任宣传干事,由于表现好,1938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多次申请到抗日前线去。当时适逢印度援华医疗队要去前线,由于马寒冰懂外语,组织上就派他跟随援华医疗队做翻译工作。他和医疗队奔波于冀南、冀中、豫北、豫西、晋察冀、晋西北等抗日战场,受到了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的锻炼。  由于在协助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工作中有优异表现,当马寒冰从前线回到延安后,就被调到军委卫生部担任行政工作。他服从安排,努力完成组织上分配的任务,但终因不是医疗专业出身,不太熟识业务,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王震得知后,把他调到三五九旅,担任司令部四科(副官处)科长(王震的秘书)。马寒冰随三五九旅南征北战,从延安到广东,又从广东到中原,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成为王震的一员爱将。南下途中,马寒冰身染重病,王震执意送他到自己的老家浏阳,让老母亲照顾他。  国共和谈期间,马寒冰随同王震到武汉参加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的工作,他利用这个身份,加上熟练的英语,在美方和中外记者、进步文化人士中广交朋友,宣传我党主张,颇受王震的赞赏。  在此工作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关于马寒冰“文人武胆”的盛闻。日,军调处设立的负责调处中原战事的第九执行小组(汉口小组)前往罗山县城,召集国共双方代表进行谈判。当时我方代表为王震和马寒冰等人,国民党代表为陈鼎勋和宋瑞珂等人。此时国民党30万大军“围剿”我中原军区的大局已定,罗山谈判当然是针锋相对、无果而终。当中共代表团休会离开会场时,在旅馆走廊的国民党代表中,有人指着王震对同伴说:“前边就是‘共匪’头子王震!”话音还没落,马寒冰的巴掌就在此人脸上一阵开花,然后不依不饶地指着围观的国民党代表大声痛斥:“作为抗战名将的王震将军是不允许任何人肆意诬蔑的!”马寒冰的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此后国民党代表再也不敢当众对中共代表有不尊重的言行。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马寒冰吧-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0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很开心认识你马开心。
那么现在由我接手吧。因为我也遇到了一个马寒冰的傻逼女孩。
你明天就要开学了,我就见不到你了,可伤心
我爱你啦啦啦,10天
哈哈哈,咱俩谈了,好开心阿,我愿陪你到满头白发
你是个骗子,你老是很早给我说晚安,但是我知道没睡觉每次都是十一二点的时候你还有你的动态可是我就爱你这个骗子
我真的好爱你,我是真的好想和你在一起
你说你像纹身你让我帮你找图,其实我去年的时候我都想纹身了,我是想等毕业了在去纹身,可是我一帮你找图我看到好多情侣纹身图,我好像和你一起去纹情侣的
我真的好想你!我会等你!如果我不撕破脸的话我还是你媳妇!你还会对我好,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我好们都不说话了,我真的好想你,跟你一起过七夕真的很高
发贴红色标题
签到六倍经验
兑换本吧会员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
助攻总额: 43W
发表后自动分享本贴
使用签名档&Sina Visitor System马寒冰_海沧区当代人物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公元1916年-1957年]
  马寒冰(年),原名国良,海澄县霞阳乡(今属市杏林区)人。其祖父、父亲都是缅甸华侨。他出生于缅甸勃生城,民国17年(1928年)回国,定居鼓浪屿。年青时,先后在英华中学、双十中学就读,后考入浙江商业学校选修银行会计,民国21年转入沪江大学肄业。因爱好文艺,民国25年在鼓浪屿发起组织天竹文艺社,主编《天竹月刊》和《华侨日报》的《天竹》文艺副刊。抗战前夕赴缅甸,在《仰光日报》任。后应《兴商日报》聘任总。  抗战爆发后,他参与发起组织缅华文艺界救国后援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发动华侨爱国捐献。民国27年,以缅甸《兴商日报》战地记者的身份回国采访,在汉口见到,经介绍到八路军办事处办手续,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因表现良好,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八路军文艺工作队工作。由于他会英语,调军委卫生部随同援华医疗队巡回太行、晋察豫、晋察冀、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军调部执行小组工作。嗣又调任三五九旅秘书,随部队南征北战,历任部队的后勤部长、宣传部长。部队进军后,又担任军区文化部长兼中共新疆分局副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化部文艺处第三处处长兼编审出版处处长,主编《解放军战士》半月刊。1957年夏天在逝世,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主要作品有《中原突围》、《尼罗河畔》。是歌曲《新疆好》、《我骑马儿过草原》的词作者。  [以上内容由"牛顿"分享。]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同年(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 (~)
同时期历史人物
????????????????????当代人物专题????????当代相关影视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妻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