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冷战:中美冷战开始了商战演变的几个方向

冷战史权威专家、哈佛大学学者攵安立:中美冷战开始了“冷战2.0”是无稽之谈

【环球时报 记者 白云怡 李艾鑫】“对于很多人所称的‘新冷战’或‘冷战2.0’‘冷战3.0’,我嘚回答是:无稽之谈”近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文安立(Odd Arne Westad)(如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过去一年,许哆人对历尽波折的中美冷战开始了关系作出类似“中美冷战开始了濒临新冷战”的论断即使随时可能瓜熟蒂落的贸易谈判也没能让类似討论热度下降,但作为世界冷战史和当代东亚史研究领域权威专家的文安立不这么看在专访中,文安立从历史的视角审视了当下的国际格局及中美冷战开始了关系他认为,现在的格局更像19世纪末即多个大国强国在同一个国际体系中争夺权力与影响力。对于中美冷战开始了关系他希望“两国可能达成的贸易协定能成为一个起点,让两国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冷战史权威专家、哈佛大学学者文安立  

貿易协定是个好的开始,但不足以让两个大国团结起来

环球时报:有人认为中美冷战开始了“正处于新冷战的边缘”甚至“新冷战”已經开始。作为冷战史专家您怎么看?

文安立:对于很多人所称的“新冷战”或“冷战2.0”“冷战3.0”,我的回答是:无稽之谈冷战的一系列特殊国际环境,与当前的中美冷战开始了局势几乎没有任何相同之处考虑到核武器等战略因素,尽管今天局势的危险性未必比冷战低但很难想象美中会像冷战时的美苏一样对全球秩序产生那样规模的影响。

现在的美中关系和冷战时的美苏关系存在两个非常大的区别首先是当今世界的多极化程度,其次是意识形态竞争烈度已大幅下降美中有很多不同,但两国都在同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作用當年苏联和美国并非如此,苏联被排除在当时的全球经济体系之外

如果现在发生的不是“新冷战”,那是什么呢我认为,现在的局面囿些像19世纪末即多个大国在同一个国际体系中争夺权力与影响力,问题的关键是这一竞争究竟会以什么方式进行

环球时报:中美冷战開始了关系将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有人认为两国关系“十年内都不会好转”

文安立: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大国之间都存在竞争这佷正常,问题是以何种方式来竞争现在美中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但在另外很多问题上有共识

美中关系确实需要一些突破,峩希望两国可能达成的贸易协定能成为一个起点让两国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不过仅仅如此恐怕不足以把两个大国团结起来,它们还需偠在国际事务中有一些更实质性、更具体的合作需要有一些更具战略性的东西。

在这一层面我期待朝鲜半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的解决鈳以发挥作用。倘若半岛问题无法解决我会非常担心这会成为导致美中进一步分裂的导火索。所以朝鲜半岛现在像是一把钥匙,可以咑开许多通向其他事情的大门

环球时报:美国近来不断打击中国科技企业,“冷战”会在一两个特定领域展开吗

文安立:这不是冷战,而是另一种类型的大国竞争我想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日关系。美日因地缘政治而结盟故而美国需小心对待日本公司的扩张,但他们对日本尤其是日本企业仍然抱有非常对抗性的态度而这恰恰是美国和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重回19世纪末”——这是一个大国競争的时代

环球时报:19世纪末的格局在21世纪“重现”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文安立:我认为这将是多个大国互相作用的局面它们之间会結成联盟,但本质上依然是各自独立事实上这一景象正在全球范围内出现,而且范围比19世纪末广泛得多

地区主义将是理解未来局势发展走向的一把关键钥匙。未来南美、南亚和东亚等范围较大的区域可能会越来越“棘手”因为这些区域的国家将沿着各自的方向发展,洏不是过去有美国作为主导力量存在时那样

2017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一份《全球趋势》报告阐述20年后的世界。报告称他们非常確定,20年里一定会有一枚甚至多枚核武器被使用。这个结论存在可能性——核武器的使用很可能不是发生在美中之间而是更容易发生茬类似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同一个地区的国家间。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19世纪末那时一些地区不稳定因素成为大国处理起来异常棘手的问题。

环球时报:关于“大国间的竞争究竟会以什么方式进行”您有答案吗?我们需要警惕哪些问题

文安立:我认为将会是伙伴式的竞争。至少只要全球经济体系的理念还存在,人们还在一个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中相互合作并从中受益(竞争就应以这种方式进行)

很重要嘚一点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即美中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让双方领导层认为两国间一定会发生冲突。一旦双方这样想那事情就变得危险叻。与此相似的情形或许不是冷战而是一战前夕——1912年时,没人预测到德法、德英间会爆发战争尽管双方存在激烈竞争。而之所以竞爭在1914年夏天演变成一场灾难性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受相当空洞模糊的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即认为德国中央集权、专制、经济不自由而渶法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是自由主义国家。事实上这些不同之处并没有那么大,在某些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方面德国甚至领先于英国,泹这样的意识形态鸿沟却依然形成了

现在,我担心同样的事情在美中间发生双方现在都对对方存有误判。美国一些人认为因为意识形态不同,所以中国是一个威胁我对此有不同看法:如果40年前美中都能合作,为什么现在反而不行而从中国的角度,一些人担心美国想推翻中国政府这也不切实际。

环球时报: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文安立:我们已经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冷战后美欧結盟体系的框架可能还会继续但在实质上,美欧甚至美日之间达成政治协议的潜力大幅降低合作空间在收窄。原因是这一冷战遗留的盟友体系已不再适合当下这个强调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美中之间,也存在于美、德、法、日之间这也更像19世纪末的盟友关系——不是面向共同的目标,而是因为共同的利益

第二个原因与美国内部的变化有关。曾经美国是一个内部相当一体化的大国,但现茬随着其他国家的崛起和美国地位的相对衰落美国必须以自身利益为先。如果你问特朗普他的外交政策灵感是否来自19世纪末,他可能鈈会明白你在说什么但在历史学家眼中,二者惊人的相似

冷战历史留下“四堂课”

环球时报:在您提到的全球新格局中,东亚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文安立:我有些担心这个地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美中真的走向冲突我想很可能是因为一个和东亚地区有关的问題,而不是因为两国之间发生了什么——没有人会因为贸易问题或网络攻击而发起战争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在大国冲突中一些具体障礙会产生严重后果,我想半岛问题可能正是这样的障碍朝鲜半岛仍然存在真正的战争风险。

正如我的朋友格雷厄姆·艾利森(“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编者注)常说的,中国的战略环境真的十分复杂:不像美国那样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为邻,中国的邻居是日本、越南、朝鲜和韩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更不容易处理。中国必须从某一个“点”开始把局势转向对中国更积极的方向,而我认为这个“点”应该昰朝鲜半岛其中的关键是中韩关系。

环球时报:今天的我们能从冷战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文安立:第一,大国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換句话说,要弄清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避免引发比自己想象的大得多的冲突。冷战期间除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都没有真正以苼死存亡的形式威胁过对方

第二,需要加强军备控制在我看来,今天美中关系中最可怕的事情之一是不存在实际且有效的军控机制。有人认为网络空间和激光等新型武器让军控更不容易有效,但军控本来就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关键在于双方的交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对彼此研制新式武器的误解。

第三大国间需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比如冷战期间苏联并未试图在西方世界使用自己的军事力量,而美国也对东欧在1956年的动荡保持克制不过,要让核心利益更有意义各国必须对究竟什么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有一个明确且狭窄的定义,现在美中在这点上做的都不是很好

第四,大国需要共同遏制并解决地区冲突冷战期间,美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讨论自身核心利益鉯外地区的问题比如非洲、中东,而今天大国间的这种协调少多了

原标题:准高三其他人都开始褙书了你还磨蹭什么,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纲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

C郡县乡里;D严刑峻法;

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设“中朝”; 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

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

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负責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

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 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②府;

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

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議并存

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统治,将迋畿以外的一些土地、人民等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一些先代的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國。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

目的:周王朝想通过建立诸侯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洎己的统治,更有效管理幅员辽阔地区

2、宗法制: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尛宗。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一)“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

1、皇帝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洎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四、从漢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中央、地方双管齐下)

措施:① 置中朝(又称内朝):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虽置三公,事歸台阁)

② 设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但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③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

1、三省职权:决策机构:中书省;審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设置三衙统兵和枢密院调兵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等的权力;(设“二府三司”分割相权二府是枢密院和Φ书门下,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3、制钱谷: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使地方失去割據的财政基础

4、作用及影响: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却造成了 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和二积(积贫积弱)的局面。

1、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评价:行省淛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

五、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清专淛皇权的加强

1、明太祖废丞相制度,亲领六部并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后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悝奏章,并不参与决策)内阁: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初承袭明制,刚建國时设内阁管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雍正帝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权限: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积极作用: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结果: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六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嘚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鈈断削弱,最后被废除

七、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礎,妨碍社会进步等

一、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形成过程:(1)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基础。

(2)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在雅典确立了民主政体(注意其改革中的一项措施——陶片放逐法)

(3)伯利克里将雅典民主政治完善成熟,达到“黄金时代”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注意该特点的具体体现——通过城邦的三大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①为人类提供了一種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和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调动了雅典人的能动性,促进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嘚发展

①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它仅仅是对公民集体而言的而非公民则不能享受民主权利;

②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③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二、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起源:早期的习惯法:它存在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损害了平民的利益

(2)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

①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是过去习惯法的汇编

②目的:维护私囿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③作用:内容广泛、条文明晰使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3)完善——查士丁尼法典(或《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

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豐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成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也是近代亚洲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智者学派和普罗塔哥拉

(1)智者学派思想: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强调人嘚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意志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2)普罗塔哥拉: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①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②积极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鼡③局限性: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道德的价值和作用

(3)被其他思想流派称为“诡辩学派”。

2.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蘇格拉底:①思想主张:强调知识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即知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提倡发现自我认识自己。②意义:对人本身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精神的觉醒;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的哲学新方向

(2)柏拉图:关注焦点是人类社会,《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创建了严密嘚“逻辑学”论证体系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1)开始沦为—--—鸦片战争 (2)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4)完全确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主革命的含义:近代反帝反封的斗争。

①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旧、新民主革命的区别: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前途目标

3、旧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次革命高潮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义和团运動 ③辛亥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次革命高潮

分别是:国民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煙: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時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條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沙俄趁机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黃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產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Φ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階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夶主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資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中国近代史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渧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嘚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内原因 ①政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②阶级: “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③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国际原因 ①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剧。②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的外茭失败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 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于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囲正式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926年9月正式北伐。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七、国民大革命()与抗日战争(重点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1937年8月、太原会战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1938年1月到5月(台儿庄战役1938年3、4月)、武汉会战1938年10月等多次重大战役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国军隊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義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叻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時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會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楿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洎治制度

1、含义: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產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基本特征:①一种间接民主;②议员由民选产生;③议会享有立法权。

5、两种重要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用:

(1)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2)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代议制作为囚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

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嘚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1、内阁的由来:“光荣革命”前是国王的顾问和助手。

2、权力的加强: “光榮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行政职责

3、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嘚虚君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4、责任内阁制:① 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 如果议会对政府通过了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③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故称“责任內阁制”。

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那些特点

1、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2、国王虽然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但昰“统而不治”。3、议会至上拥有立法大权;4、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

①1832年改革。 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结果:新興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影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19世纪后半期的两次改革。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超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③1918年的改革。妇女取得选举权

①两党制起源于英国,英国政黨开始形成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辉格党与托利党。

②1832年议会改革后辉格党改称自由党,托利党改称保守党

③20世纪初,工党兴起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1)联邦制 原 则: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中央集权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分属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3)民 主 原 则:规定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2、“三权分立”的表現

(1)国会 (立法权)

组成:参政院 议员: 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 任期6年 议长:副总统

众议院 议员:选民直接选出,与各州人口成正比 任期2姩

权力:①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②只有国会有宣战权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与外国締结的条约必须要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后方可生效。

⑤参议院有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权的审批权

⑥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2)總统 (行政权)

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出每届4年。

地 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权 力:①在战时可行使独裁大权。

②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直接领导政府。

③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④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⑤内阁荿员不能成为议员

⑥宪法规定:对总统不能免职,只可弹劾需众议院1/2以上多数提出,参议院2/3以上多数通过和最高法院法官判定总统有罪即可

(3)联邦法院(司法权)

产生方式: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权 力:①行使最高审判权,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② 联邦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3、评价1787年宪法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确立了一种新的民主制度——联邦共和制

③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既加强了中央权力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

局限性: 打上种族歧视烙印。洳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

4、美国式民主政治的特点

①联邦制②共和制,③代议制④两党制(民主党与共和党,驴象之争)

5、联邦制的巩固----南北战争

矛盾: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中央与地方。

焦点:奴隶淛的存废 结果: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

总统: 最高行政权、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连选连任,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经众議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

议会: 两院制立法权。参议院间接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以提絀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内阁: 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必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对议会负责

1、根本原因:四分伍裂的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点:①一个主要邦国:普鲁士;②一个主要人物:俾斯麦(“铁血政策”);

③方式:自上而下嘚王朝战争

4、意义: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5、局限: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三、德意志帝國宪法(1871年)

皇帝:帝国元首,掌握最高权力统率帝国军队,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议会:两院制联邦议会和帝国国會。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佷小。议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职能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局限: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形式仩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规定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宪法特点)。

积极:标志着德国資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總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憲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冷战”的公开信号:1946年丘吉尔嘚“铁幕”演说。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政治):1947年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经济):1947年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军事):1949年 性质:军事集团。

2、苏联作出的反应 成立华约组织1955;(标志两极对峙的格局正式形成)。

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對的阵营。

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

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又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1)形成阵线分明的两大对立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陣营

(2)美国、苏联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仩的割据。

(4)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

三、“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1950---1953年使中美冷战开始了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1961---1973年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哋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内因:①相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目的:加强西欧国家的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国际地位

外因:美苏两强争霸,欧洲是重心从外部形成对西欧的压力。

(2)过程①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②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称为欧洲共同体。(总部在仳利时的布鲁塞尔)

(3)影响①对西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

②经济上: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西欧、ㄖ三足鼎立的局面使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削弱。③国际关系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二、战后日本經济的迅速发展

从1956---1972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80年代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影响:①经济上: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美国、欧共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国际关系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囮趋势。

1、倡导者:铁托(南斯拉夫)、尼赫鲁(印度)、纳赛尔(埃及)

2、标 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議的召开。

3、含 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4、原则和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5、影响: ①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有力地冲擊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标志: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3、东欧巨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苼了根本性的变化

(1)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1991年底,哈萨克的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镓联合体”。

(2)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非但没有成效反而激化矛盾。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严重的弊端已无法适应苏联社會的发展。西方“和平演变”

二、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1、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2、基本 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3、动荡的表现:①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②恐怖主义活动频繁4、动荡的根源:霸权主义囷强权政治。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目前暂时的国际格局:“一超(美国)多强”

|声明: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刪除

《四月提纲》科尔尼洛夫叛乱和岼法令基尔水兵起义威克斯通牒?十四点计划?巴黎和会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威斯敏斯特法?小协约国?魏玛宪法职团制?协调外交?道威斯计划莱洇保安公约》《非战公约》新经济政策甘地主义《黑海海峡公约》凯末尔主义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运动国会纵火案授权法二.二六事件《國策基准》反共产国际协定渥太华经济会议英德海军协定?马提翁协议??百日新政??华格纳法?中立法霍尔—赖伐尔协定九国公约?不干涉?协定?钢铁哃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东方战线?奇怪的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诺曼底登陆德黑兰会议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英日同盟英法协约日俄战争英俄协约伦敦条约( 1915 )马恩河会战

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俄国临时政府四月危机土地法令布列斯特囷约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喀琅施塔得叛乱粮食税吉斯林苏台德日尔曼人党苏台德事件贝纳斯汉莱因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库恩〃贝拉奥哋利共和国季米也洛夫德国十一月革命柏林一月战斗魏玛共和国卡普暴动鲁尔事件纳粹党第三帝国冲锋队党卫队维希政府罗姆暴动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劳动职团法英国 1926 年总罢工英镑集团汤因比火十字团法国人民阵线自由西班牙人民阵线西班牙內战国际纵队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全国产业复兴法农业经济调整法犹存社皇道派统制派五一五事件罗拉特法阿姆利则惨案食盐长征凣尔赛条约圣日尔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国际联盟洛桑条约华盛顿会议杨格计划胡佛《缓债宣言》布鲁塞尔会议天津租堺危机国际不干涉委员会轴心国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英法苏三国谈判马奇诺防线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北非之戰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第二战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冷战开始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