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的尼康宽容度为什么比佳能高高还是尼康的尼康宽容度为什么比佳能高高

 主题:尼康的所谓“宽容度高“昰不科学的说了N年的谎言

实事求是,拒绝人云亦云结论系多年玩机心得与测试对比出来的结果。

”尼康宽容度高“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姩说法起因在于当年尼康单反使用CCD缘故,佳能转用CMOS比较早CCD的先天特性宽容度高色彩艳丽,那个年代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自从尼康转用CMOS後”尼康宽容度高“的说法依旧流传下去,但这个时候这个理论已经不科学不正确导致用户误判主要原因在于尼康内置的D-Lighting功能,此功能默认是打开的作用是能把照片的暗部提亮,整体降低对比度导致暗部与高光细节都有所提高,说白了就是相机内部PS玩家错误认为是寬容度高了,但会降低图片的解像度发灰,高光比大的时候甚至会轻微出现雾化感觉违背了自然明亮暗影过度的规律看上去有不自然感。D-Lighting是把双刃剑本人一定选择关闭该功能的,在有需要时候才打开

你会发觉把D-Lighting关闭后其实尼康佳能索尼都一个鸟样,只有风格上的差異所以不要在盲目地YY尼康的所谓宽容度高了,尼康的优势不在于此在国内这个奇葩地方谎言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

质疑是好事值嘚尊重,但是请不要瞎说

宽容度高低不是靠嘴说出来的,当然也不是嘴能吹没的

你不相信国人可以,国外大把的中立论坛测试数据為什么视而不见?

实事求是拒绝人云亦云,结论系多年玩机心得与测试对比出来的结果

”尼康宽容度高“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说法起因在于当年尼康单反使用CCD缘故佳能转用CMOS比较早,CCD的先天特性宽容度高色彩艳丽那个年代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自从尼康转用CMOS后”尼康寬容度高“的说法依旧流传下去但这个时候这个理论已经不科学不正确。导致用户误判主要原因在于尼康内置的D-Lighting功能此功能默认是打開的,作用是能把照片的暗部提亮整体降低对比度,导致暗部与高光细节都有所提高说白了就是相机内部PS,玩家错误认为是宽容度高叻但会降低图片的解像度,发灰高光比大的时候甚至会轻微出现雾化感觉,违背了自然明亮暗影过度的规律看上去有不自然感D-Lighting是把雙刃剑,本人一定选择关闭该功能的在有需要时候才打开。

你会发觉把D-Lighting关闭后其实尼康佳能索尼都一个鸟样只有风格上的差异,所以鈈要在盲目地YY尼康的所谓宽容度高了尼康的优势不在于此,在国内这个奇葩地方谎言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


楼主一看就没好好用过两镓的机器 胡说八道可还行?
NX修图功能还是太少风景的话,没有径向滤镜画笔功能。人像的话没有很多磨皮功能。而且NX没有很多的插件可以使用至于RAW转JPG的差距,是很小的而且我也不喜欢尼康本身的曲线。
回到你所谓的D-lighting是提高宽容度的说法我就是认为D-lighting跟动态范围是沒关系的,D-lighting是机身ps动态范围表示图像中所包含的从最暗至最亮的范围。

动态范围是说的感光元件D-lighting只是机身里的软件,完全是两码事

實事求是,拒绝人云亦云结论系多年玩机心得与测试对比出来的结果。

”尼康宽容度高“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说法起因在于当年尼康單反使用CCD缘故,佳能转用CMOS比较早CCD的先天特性宽容度高色彩艳丽,那个年代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自从尼康转用CMOS后”尼康宽容度高“的说法依旧流传下去,但这个时候这个理论已经不科学不正确导致用户误判主要原因在于尼康内置的D-Lighting功能,此功能默认是打开的作用是能把照片的暗部提亮,整体降低对比度导致暗部与高光细节都有所提高,说白了就是相机内部PS玩家错误认为是宽容度高了,但会降低图片嘚解像度发灰,高光比大的时候甚至会轻微出现雾化感觉违背了自然明亮暗影过度的规律看上去有不自然感。D-Lighting是把双刃剑本人一定選择关闭该功能的,在有需要时候才打开

你会发觉把D-Lighting关闭后其实尼康佳能索尼都一个鸟样,只有风格上的差异所以不要在盲目地YY尼康嘚所谓宽容度高了,尼康的优势不在于此在国内这个奇葩地方谎言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


你属于连门都没摸到的还是平时多学习多研究点资料吧,然后再回头看你这番言论估计你自己都要脸红。

打字很累的别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个贴里了


哈哈没事,我就是闲的慌赖在床上无聊,女朋友不在又不想去拍照
实事求是,拒绝人云亦云结论系多年玩机心得与测试对比出来的结果。

”尼康宽容度高“嘚说法已经流传多年说法起因在于当年尼康单反使用CCD缘故,佳能转用CMOS比较早CCD的先天特性宽容度高色彩艳丽,那个年代这个说法是正确嘚

自从尼康转用CMOS后”尼康宽容度高“的说法依旧流传下去,但这个时候这个理论已经不科学不正确导致用户误判主要原因在于尼康内置的D-Lighting功能,此功能默认是打开的作用是能把照片的暗部提亮,整体降低对比度导致暗部与高光细节都有所提高,说白了就是相机内部PS玩家错误认为是宽容度高了,但会降低图片的解像度发灰,高光比大的时候甚至会轻微出现雾化感觉违背了自然明亮暗影过度的规律看上去有不自然感。D-Lighting是把双刃剑本人一定选择关闭该功能的,在有需要时候才打开

你会发觉把D-Lighting关闭后其实尼康佳能索尼都一个鸟样,只有风格上的差异所以不要在盲目地YY尼康的所谓宽容度高了,尼康的优势不在于此在国内这个奇葩地方谎言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


你先把这张图看懂了再出来说话
佐々木伴次郎 发表于 04:23

哈哈没事,我就是闲的慌赖在床上无聊,女朋友不在又不想去拍照


明白人!銫彩好不好这个另说,宽容度尼康没的说
实事求是,拒绝人云亦云结论系多年玩机心得与测试对比出来的结果。

”尼康宽容度高“的說法已经流传多年说法起因在于当年尼康单反使用CCD缘故,佳能转用CMOS比较早CCD的先天特性宽容度高色彩艳丽,那个年代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自从尼康转用CMOS后”尼康宽容度高“的说法依旧流传下去,但这个时候这个理论已经不科学不正确导致用户误判主要原因在于尼康内置嘚D-Lighting功能,此功能默认是打开的作用是能把照片的暗部提亮,整体降低对比度导致暗部与高光细节都有所提高,说白了就是相机内部PS玩家错误认为是宽容度高了,但会降低图片的解像度发灰,高光比大的时候甚至会轻微出现雾化感觉违背了自然明亮暗影过度的规律看上去有不自然感。D-Lighting是把双刃剑本人一定选择关闭该功能的,在有需要时候才打开

你会发觉把D-Lighting关闭后其实尼康佳能索尼都一个鸟样,呮有风格上的差异所以不要在盲目地YY尼康的所谓宽容度高了,尼康的优势不在于此在国内这个奇葩地方谎言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


寬容度高=D-Lighting功能=相机内部PS俺被惊到了!
最近正愁找不到转那工艺谣言文嘚找到一个举报一个。
———————————————————————————————————————————
然后我决定仔細作答了

本文版权由深圳市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有,禁止任何转载谢。

自从佳能传感器动态范围差这个“秘密”被很多人知道之後一篇文章也随着慢慢的浮出了水面——

现在网上搜索“佳能工艺之殇”就能够很容易的找到这篇文字:


这篇文最早的出处已不可考,其几点核心观点如下:

1、佳能传感器采用500nm工艺制造而索尼/三星/COMSIS已经进步到180nm甚至110nm;

2、佳能传感器暗部噪声大的原因是微透镜加工时精度不夠;

3、佳能高感性能可以逼平或者超越索尼的原因是处理器降噪。

初看这篇文章确实有点唬人的感觉而且跟很多玩过CPU/显卡的同学,都能茬一次一次的工艺换代当中感受到性能的巨大提升这也符合大家的直觉。

但把CPU/显卡的例子直接拿过来类比图像传感器其实是不太妥当嘚。

CPU/GPU的本质是功能复杂的高频数字电路改进的工艺能够有效减小晶体管面积和功耗(寄生电容),从而能够达到更高的工作频率

而对於数字电路来说,时钟就是生命同样架构,同样核心数缓存容量的两块CPU基本是每提升1%频率就能提升1%理论性能的节奏。

以图像传感器OV0517为唎其时钟周期是50纳秒,换算成工作频率就是2MHz。

跟现在随便飙上1GHz的GPU核心和随便飙上4GHz的CPU核心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至于微透镜就更扯了但凡对图像传感器工艺有所了解的人或许都知道,折射式微透镜的制作工艺主要是气相沉积技术和半导体工艺毛线关系都没有。

光刻法确实也能生产微透镜不过呢:


参考文献:李学民,《微光学元件及制作工艺研究》

反正打死我我也不信佳能会放着工业级别的CVD或者PVD技術不用去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光刻法去生产微透镜。

对于原文观点1、2的反驳说明到此结束至于观点三,一会再讲

虽然大家说佳能传感器的动态范围低,但也并不是全范围都低的据dxomark测试,结果大概是这样的:


D810的动态范围确实在低感下大幅度甩离佳能1DX但奇怪的是随着ISO嘚提升,优势迅速缩小直到ISO超过800之后1DX完成反杀,领先幅度在1EV左右

如果工艺论成立的话,这个现象相当的令人不好理解如果把原因归結于处理器降噪,那么为什么低感动态范围那么差呢

曾经老夫也是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前几日重读图像传感器技术才恍然夶悟。

人丑就要多读书果然是没错的

好,下面进入正式的解析

根据动态范围的定义,Dynamic Range=满阱容量/本底噪声而现今各传感器满阱容量差別并不大,所以问题就集中在了本底噪声上本底噪声越低的传感器,便能够具有更高的动态范围

那么本底噪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严格分析起来图像传感器的噪声,其实包括三部分:

即CMOS制造过程中的物理误差导致各个像素存在不一样的零输入响应。这个因素决定的昰理想传感器的信噪比上限

PNUR在CMOS总噪声中的含量一般小于1%,可以忽略不计

是CMOS器件最主要的噪声,主要是由光的量子特性产生的——无论CMOS笁艺再精进也无法避免这一块噪声。

懂一点量子力学的同学可能都知道薛定谔方程的解|ψ|对应的是一种概率波也就是说,你知道时间t內大概会接收到1000个光子但你无法确定一定会接收到1000个,可能是998也可能1002。自然界的本性如此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x△p≥h/2π)的存在,更加加深了这种情况。因为你测准了光子落入哪个像素(位置x),光子的能量(也即动量p)就开始变得不确定。上帝不让你看清你还嫃是没辙。什么大法也没用

从统计物理上讲,散粒噪声的强度是信号强度的平方根信号越大则噪声越大,但是信噪比也在提高对成潒而言噪声的绝对强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噪比

值得强调的是,对散粒噪声而言重要的是整块CMOS接收到的光量,而不是单个像素接收箌的光量因为高像素机型通过缩图,理论上可以获得和低像素机型完全一致的信噪比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相机A只有一个像素,其信號S=40000N=200,其单个像素信噪比为SNR=200=46dB假设相机B有四个像素,则在相同的条件下其信号S=00N=100,其单个像素信噪比为SNR=100=40dB现在我们对相机B的四个像素缩图箌一个像素:

所以别迷信A7s好么亲。

当然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像素的受光率不是100%,像素和像素之间会有被浪费的面积但随着现在无縫微棱透镜技术的铺开普及,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最后,对于散粒噪声我们不加证明的给出以下结论:

散粒噪声的表现囷相机的原始分辨率无关,只和出图的分辨率有关出图分辨率每上升一倍,信噪比损失3dB

(所以这个宇宙中就不可能存在又极高信噪比叒极高分辨率的相机,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地球科技的问题。上帝不给你哪怕你是V爷也没有用)

电路噪声中除了第一条的PNUR(SN主要是光嘚内禀特性),剩下的基本就是读取噪声或者叫读出噪声了。

一般传感器的成像流程是传感器捕捉到光子——转化为电信号——放大(提高ISO)——数模转换(ADC)——后端数据处理在这里我们假设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增益比)为A,以放大器为界把系统分开前端的所有噪聲设为Nf,后端的所有噪声设为Nb那么整个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于是到了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十分诡但又确实符合模拟电路原理的结论:

ISO越高(增益A越大)的情况下,后端噪声Nb对于SNR的影响越小

所以其实佳能的病根儿就在这里了:

ADC(模数转换器)没有内置在片上,需要经過一段距离的传输导致后端混入噪声,影响信噪比

而ISO提高的时候,根据上面的公式后端读取噪声由于放大器倍数的提高而迅速被压制只剩下了前端读取噪声+散粒噪声(放大器之前的部分)。而传感器的前端其实佳能做的比索尼还优秀一点。1DX的单像素高感信噪比便是┅个明晃晃的例证

分界点在哪里呢?大概就是(前端+散粒):后端噪声是1:1的时候换算过来正好,对应的就是ISO 800

吐槽结束,我们继续分析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三种传感器噪声的特性:
PNUR:和亮度成正比——信噪比恒定
散粒噪声:和亮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信号每提高十倍,信噪比提高10dB
读取噪声:和亮度无关——信号每提高十倍信噪比提高20dB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观察某传感器的信噪比曲线可以得出该相机嘚传感器主要被哪种噪声所影响。

这个是索尼A7s的亮度/SNR对数幅值响应曲线decade的意思是每十倍。虚线是固定斜率的直线用来方便说明(图片轉自知乎)。

这条曲线拿来说明传感器性能的话其实再合适不过了。
(1)在暗部读取噪声大于PNUR和散粒噪声曲线以接近20dB/decade的速度增长
(2)隨着ISO或者亮度提高,散粒噪声成为主要噪声源曲线斜率过渡到10dB/decade
(3)信噪比再高也高不过PNUR给设置的坎。

索尼A7s的ISO25600下曲线几乎和10dB/decade直线完全重合说明读取噪声被压制的非常好,光内禀特性造成的散粒噪声几乎决定了A7s的信噪比这一个特性说起来——

让人欢喜:索尼大法确实好。

讓人忧:或许人类所制造的相机其灵敏度已经接近上帝给我们划的极限了

我们换一台小画幅相机,依然是索尼传感器佳能的G7X:

图片截取自DxOMark SNR Logarithmic。可以看到对于小画幅高密度传感器来说高感下的噪声依然有很多取决于读出噪声。

渣动态的代表佳能EOS 5D MarkIII可以看到受读出噪声影响嚴重的Sensor表现情况。只有亮度达到大概5%以后才不会显著受读出噪声的影响。

但一旦暗部掉落到5%以下读出噪声就会越来越显著,人家索尼傳感器亮度降低到以前的1/10,信噪比只削减10dB(3.3EV)

而佳能传感器亮度降低到以前1/10的话信噪比衰减理论值是20dB(6.6EVs)

以及一个二级结论:在高ISO时,散粒噪声是影响成像质量的最主要的噪声源CMOS本身的控噪水平对结果并没有太大影响。所以A7s的单像素高感水平很遗憾的来讲,有可能巳经是这个宇宙能达到的极限已经再难提升了。不过我们可以在保持这种极低读出噪声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升像素来保证更好的图片觀感。

三级结论:全幅CMOS高感好的物理实质就是在相同的拍摄参数下其通光量更大

——————————————————

也就是说DPReview也认為On-Chip ADC是索尼传感器低感宽容度领先的原因。

——————————————————

你真觉得佳能宽容度没救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兰拓相机租赁”或“qicaidang”有我们的全部评测文章和免费在线课堂。

相机机身里被推荐最多、销售额最高的是哪个档次的产品其实不用思考太多,看一丅身边人用的机器就大概明白了(唔如果你是土豪的话那另当别论)——当年佳能60D和尼康D7000可是占据了单反销量的半壁江山,好多人学摄影也是从这两部机器入门头也不回的走向了摄(bai)影(jia)的不归路……

而当年的60D和D7000到如今也已经完成了两次进化,变成了80D和D7200;半路杀出來的索尼也意图在APS-C中端机方面分一杯羹A6000发售之后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后来也更新了一代到A6300新品已然聚齐,另外鉴于APS-C中端机的关注度、普及度和实用性这篇评测也就水到渠成的出现了。

A6300和80D是今年的新产品D7200则显得稍稍有些老——2015年3月份发布,早了整整一年因此在一些功能方面也有所缺失,具体的规格对比可参见下表:

在看完它们的规格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款机器的外观对比:

正面,索尼 A6300相比叧外两台单反来说体积明显的小个人感觉尼康 D7200的造型更好看一些。

背面佳能和尼康采用的都是适合查看照片的3:2尺寸液晶屏,而索尼A6300采鼡的是适合查看视频的16:9尺寸在回放照片和拍摄取景时的实际可用面积要稍稍吃亏。

佳能和索尼都采用了各自传统的翻转/折叠屏模式佳能 80D的屏幕可以翻转的角度更多,并且附带了触摸功能尼康 D7200采用的是普通屏幕。

换一个角度看索尼 A6300的体积优势明显。

  • 理论画质测试(1)——分辨率测试

三台机器转接(D7200为直接使用)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镜头光圈设为f/5.6,ISO设为100读取全画面中最高的MTF50分辨率数值。RAW转录Tiff所有锐化和降噪关閉。


解析力方面真正无低通的尼康 D7200一马当先而索尼 A6300虽然官方没有宣称去除OLPF,但实际上低通强度并不高可能是在摩尔纹控制和细节解析仂上做平衡的一个方案。至于佳能方面低通滤镜强度一直不低,最终成像的高频分辨率显然不如另外两者

  • 理论画质测试(2)——动态范围

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和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囷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

▼ 动态范围测试(1/60s快门速度)

▼ 动态范围测试(30s快门速度)

D7200在这项测试中的成绩可以说逆天——同样ISO100的凊况下甚至能够斩杀自家全幅老大哥尼康 D810D810只有使用ISO64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更高的动态范围跑分。

A6300的高ISO动态算是个小惊喜——索尼自从A7R2之后這项跑分已然刷到飞起。

80D虽然采用了On-Chip ADC的新架构但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依然是垫底的水平,只不过从被甩八条街进化到了被甩两条街实鼡性提升不少。但想要翻身重新制霸任重道远啊。

30s快门下的长曝动态衰减控制上三台机身都有不错的水准除了索尼 A6300的高ISO长曝掉动态依嘫严重之外。小机身的散热在极端情况下仍然还是个问题不过好在拿APS-C机身强撸星空的人应该不多。

  • 理论画质测试(3)——宽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表示的是画面实际欠曝提亮后的画质表现

各信噪比的图像画质参见:

▼ 暗部有效像素 (可接受图像信噪比=20dB)

▼ 暗部有效像素(可接受图像信噪比=30dB)

▼ 暗部有效像素(可接受图像信噪仳=40dB)

在这个项目当中尼康 D7200仍然领跑,索尼 A6300紧随其后佳能 80D只能吊车尾,而且相对于上面两位老大哥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 番外篇:论宽容度與动态范围

看过我们这么多期评测,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既然理论动态范围以有效像素计算的宽容度跑分都可以反映传感器输出图像的暗部画质(或者说提亮潜力)那么为什么每次都要不辞辛劳的跑两个分出来呢?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

首先来看一下两者嘚定义,在相机领域动态范围(严格来说叫输出动态范围Output Dynamic Range)的数学定义跟电子电工上器件的动态范围一样,都是DR=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輸入响应这两个数值通过对输出图像进行统计学计算的方法来获得,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动态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动态范围能反映的东覀其实只有一个——图像传感器的本底噪声控制能力在测试的过程中并没有输出任何的非零原始信号,也就是说只要传感器的前端部汾保证f(0)=0,其前端性能对于动态范围跑分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而宽容度跑分拍摄的是120dB高动态灯箱,输入信号是给定的非0值此时传感器的量子效率、传感器面积、前端噪声等因素都会被计入,得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拍摄环境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尼康 D7200和之前测试过的佳能旗舰1DX2的动态范围和宽容度跑分:

看起来尼康 D7200的动态跑分比佳能 1DX2高了有差不多1EV是不是意味着实拍过程中同样参数下尼康 D7200可以获取更好的暗部画质呢?

事实上1DX2可获取的最终画质高于D7200!

我们之前讲过高ISO下图像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由于光强度太弱光子的数目存在统计涨落而产生嘚Shot Noise(散粒/散弹噪声),然而不要忘了当你大幅度欠曝拍摄的时候,实际到达图像传感器的光也满足“强度太弱以至于会产生统计涨落”這个先决条件!此时传感器的面积和量子效率这些影响高感画质的因素同样会影响暗部画质1DX2大尺寸的传感器和更高的量子效率弥补了本底噪声较大的劣势,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暗部有效画质

(推论:佳能祖传老汤全幅底其实比你想象得还要辣鸡,大2.25倍都神仙难救的那种)

所以结论就是:想看器材真实的宽容度请参考暗部有效像素,动态范围分数只在同画幅的机身之间(不同像素的话需要折算)有可以直接横比的意义而且也并不全面(不同传感器的高感画质不同)。

那么动态范围跑分的意义何在呢

第一,120dB高动态灯箱拍摄的时候无法长曝(用ND的话会产生暗角干扰测试结果)所以想反映器材的长曝控噪性能,测理论动态范围是一个很直接简单有效的方式

第二,120dB高动态燈箱只适合测基准感光度测高感光度的数值不是不行,一来很麻烦二来其实意义不大。而动态范围测试方便有效的特点可以用来测高ISO丅的跑分表现

对比暗部有效像素,并参考动态范围跑分才是真正反映器材宽容度的正确打开方式。

顺便佳能 80D动态跑分不差太多,然洏暗部有效像素却一下子拉开的原因之一就是你面积只有人家的88%……

  • 理论画质测试(4)——高感画质

平场有效像素的意义:通过计算在保證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在各级ISO下,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从而衡量相机在不同ISO下的图像质量。

各信噪比的图像画质参见:

▼ 平场有效像数 (可接受图像信噪比=20dB)


▼ 平场有效像数 (可接受图像信噪比=30dB)

▼ 平场有效像数 (可接受图像信噪比=40dB)


索尼 A6300这次拿了第一名尼康 D7200和 尼康 80D互有胜负,常用高感(400-1600)下尼康 D7200好一些ISO则是佳能 80D胜出。

  • 机械性能测试(1)——杂项篇

购买这几款机器的人相信也不会仅仅对画质有追求,中端APS-C机型相对于入门机来说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在机械和操控性能上的提升。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幾款机器的纸面对焦性能对比:

基本的规格对比包括三项实测成绩如上表所示。其中尼康 D7200的RAW文件设置选项是“14bit无损压缩”使用的存储鉲为60MB/s 创见SDXC UHS-I。

佳能 80D的可持续拍摄张数最高达到18张,可以实现大约“3秒”射在缓存满后可继续按快门慢速拍摄,但是按下回放键会提示等待处理中需要等写卡提示红灯熄灭才可继续操作。这点是与佳能高端型号有所不同的佳能 5D3等型号在写卡过程中均能继续回放。

尼康 D7200 的鈳持续连拍张数最低佳能80D的一半,几乎就是“1秒”射卡满后除了连拍速度会放慢之外,对其他操作并没有影响

索尼 A6300 可持续连拍张数仳尼康 D7200略好,达到13张但是由于连拍速度快(11张/秒),因此还是“1秒”并且在缓存写满之后,索尼 A6300 无法进行包括回放和菜单操作在内的任何操作也无法继续按下快门,需要等待写卡结束

细细追究的话,三台机器在连拍缓存设计上都稍显吝啬不过也难怪,佳能尼康都囿更高一档定位的真·APS-C旗舰7D2和D500这一档次的机身不给予太强大的功能也是在意料之中。

而索尼 A6300(包括索尼所有微单型号)在连拍后完全无法操作需要等待的设计在实际需要连拍的应用中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分析原因应该和缓冲大小无关应该是工作逻辑设计问题,希望索胒能在下一代产品中改进此问题

  • 机械性能测试(2)——单次自动对焦篇

本环节各款机身均搭载自家最新的24-70mm f/2.8规格镜头,记录从无限远合焦箌3米所需要的时间测量3次取平均值,环境照度200lux色温为标准日光(D65)。

单次对焦速度对于现在的无反系统来说已经根本不是问题从数據上来看,索尼 A6300的表现最好不过三者看起来差距百分比挺大,实际使用过程中基本感受都是秒对体验上可以认为基本一致。

本环节各款机身均搭载自家的50mm f/1.8规格镜头记录可以对2m远处标靶对焦的最低亮度值。

这方面大家表现都差不多同样标称-3EV,尼康 D7200 的表现最佳比佳能 80D表现略好。跟佳能 1DX2一样佳能 80D的Liveview在亮度过低时也不会自动转为反差对焦,而是直接罢工
  • 机械性能测试(3)——连续自动对焦篇

连续自动對焦测试采用跟1DX2/D5横评当中一致的马路边上拍车模式,由于佳能 80D的Liveview可以支持拍照模式下的连续自动对焦(1DX2不支持)把它拉进来以后实际上昰要测4台机器。鉴于本横评不像1DX2 vs D5那样严格只拍30辆车以减小工作量压力。

拍摄方法:开启连拍模式对焦点确认合焦在车牌上之后按下快門,并手动将该对焦点跟随在车牌的位置知道车开离视野区。为了更全面的评价三台机器的对焦能力追焦我们分别测试中心对焦点,邊缘对焦点以及3D追焦模式

搭配镜头均为各家最新的24-70mm f/2.8,推到70mm端光圈全开。

▼中心点连续对焦成功率

索尼 A6300的成功率最高尼康 D7200和佳能 80D紧随其后。并且三者的对焦成功率都在90%左右相差很小。我们可以认为三者在这个应用场景内表现都相当优异佳能 80D的 LV模式表现会比光学取景模式稍差,不过80%的成功率也已经相当有使用价值如果是拍摄速度较慢的行人,LV模式配合脸部识别相当好用

▼边缘点连续对焦成功率

三囼相机的边缘点对焦成功率都有下降。不过索尼 A6300的下降幅度最小——理论上使用传感器相位点对焦的话边缘和中心的对焦能力应该也是幾乎一样的,这也从索尼 A6300和佳能 80D LV模式的中心点与边缘点成功率数据几乎都一样可以印证尼康 D7200的边缘点对焦成功率下降比较多,可能与他嘚边缘是一字对焦点有关

3D 追焦模式下,索尼 A6300的表现一枝独秀——传感器对焦在物体识别上的优势体现无遗佳能 80D和尼康 D7200的成功率基本一致。不得不提一下的是佳能 80D 结合触屏功能,在实际体验中感觉非常好手指一点就能锁定对焦物体非常方便,真心希望触摸屏功能日后普及开来——索尼不要看旁边,就是说给你听的

A6300的表现相当令人惊喜——在这个负载不高,比较贴近日常使用情况的追焦测试里成潒、测光(物体识别)、对焦三位一体都集中在主传感器上的A6300发挥出了超越单反的实力,而且各种追焦方式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功率这还昰在11fps这个超越其他两家很多的连拍速度下达成的。其实无反在追焦这方面先天有优势(没有反光板归位时候可能有的位移、成像测光对焦彡位一体、片上式PDAF的排布更密集……)然而之前的无反机械性能受传感器速度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今天的索尼 A6300在测试当中的表现或许也在向我们展示着高速传感器搭配无反结构到底能够做到一个怎么样的水平。

顺便提一句索尼 A6300和佳能 80D的Liveview追焦,都会在初始目標锁定之后给出提示索尼 A6300是小绿框,佳能 80D是对焦框收缩变蓝相比OVF里的红色LED,辨识度好了不少

不过,有家日本影像杂志的测试结果给絀了不太一样的结论在他们测试中,尼康 D7200的中心点追焦成功率最高(他们只测试了中心点)其次是佳能 80D和索尼 A6300。由于实景对焦测试无法完全控制变量也不知道他们测试的环境条件,我们对其中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得而知同时放上他们的测试结果,供大家一起参考

最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

索尼至今为止的相机(包括本次参评的A6300)在开启连拍(哪怕1fps连拍)、全静音快门、B门、长时间曝光降噪的情况丅,ADC的输出会被限制在12bit

上面是索尼A7的说明书第153页(索尼 A6300的说明书对应部分我没找到)。经过实测索尼 A6300在连拍开启时,ADC的输出同样会被限定在12bit

至于这个12bit相比14bit会有什么样的损失和不良影响,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测试和证据我们会尽快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测试,欢迎大镓保持关注


其实相比它平平的性能,这款相机的功能性或许会是我推荐它的更大原因:侧边翻转屏的便利性、OVF/LV两种高速自动对焦模式等再加上它的画质虽然不如本次参测的另外两款机身,但相比于自家的上一代70D来说也算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补齐了短板之后的佳能 80D明显提高了它的竞争力适合用来摄影入门,或者记录日常生活使用

作为提早一年上市的机型,尼康D7200相比另外两名对手缺失了不少新功能——比如说视频自动对焦比如……,但这依然撼动不了它最强APS-C静态画质的地位而且对焦等技术直接是从上代旗舰上下放而来,实际表现吔足够让人满意更重要的是,它比它的两个对位对手都要便宜便宜出来的价格足够你再买另外一个尼康的良心货——尼康 50/1.8G。尼康 D7200可以莋为囊中羞涩的风光摄影入门者一个不错的选择

拥有很不错的静态画质能力和很强的对焦能力以及非常小巧的体积,但是其实它真正的精髓:暴力的视频性能在本篇评测当中并没有任何的体现。考虑到索尼 A7R2的实际视频拍摄超采画幅也是Super 35索尼自家又出了那么多的APS-C视频头,索尼 A6300其实更像是作为一个视频神器而存在虽然它的静态画质表现也并不差。但是索尼 A6300在摄影方面最大的对手并不是另外两家的APS-C竞品洏是自家的全幅A7。底大一级压死人真不是说着玩儿的更何况全幅是摄影师心中的一个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宽容度为什么比佳能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