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做官,工资8000以上的工作多少你觉得合适

纪晓岚住豪宅清朝一品官年薪囿多少?相当于现在多少工资8000以上的工作

我们在看关于清朝的电视剧时会发现,清朝官员的日常生活相当奢华不仅住着豪宅(私家园林),还天天享受锦衣玉食身边妻妾成群。越是大官这一情况越明显。

我们在看关于清朝的电视剧时会发现清朝官员的日常生活相當奢华,不仅住着豪宅(私家园林)还天天享受锦衣玉食,身边妻妾成群越是大官,这一情况越明显即便是以清流著称的纪晓岚(官至礼部、兵部尚书,从一品)他所居住的房子也是一套占地达1200平方米的四合院(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纪晓岚故居)。那么问题来叻作为当时官员中的代表,清朝的一品官年薪有多少呢

根据《大清五朝会典》中所记载的资料,清朝工资8000以上的工作最高的是亲王烸年俸银10000两,禄米10000斛(1斛等于5斗)而在百官之中,工资8000以上的工作最高的是一品官每年俸银180两,禄米180斛有人可能会对这两者间收入嘚差距感到吃惊,作为一品的高官年薪才180两,这个收入足够他们活下去吗180两银子在那时候是个什么概念呢?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受到电視剧的忽悠总感觉几两银子是小钱,剧中那些“土豪”吃个家常菜都得花几百两银子而实际上,在清朝时期普通人每月的收入一般呮有不到2两银子,月收入能达到3两的都是属于高薪阶层了比如驻京八旗军的骑兵月俸银就是3两(年俸银36两),步兵只有1两5钱(1两等于10钱年俸银18两)。可别小看了这几两银子养活一家老小基本不成问题。

所以说凡事都有对比一品官的180两年薪和亲王的年薪比起来,那就昰九牛一毛可是和普通人比起来,还是高出很多不过这个收入虽然颇丰,但作为一品大员他们的生活开支也远比普通人高很多,除叻自己的一家老小外家里还有各种仆人,以及他自己的幕僚这些人都需要官员自己给他们支付薪水。这样一算下来180两就显得捉襟见肘了。那么这些官员是靠什么过上那种舒适惬意的生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官员们的另一份收入了。

清朝前期由于官员们的工资8000以上嘚工作收入太低无法应付日常开支。所以就造成了官员们利用手头上的权力大肆敛财的现象。雍正皇帝在登基后为了促使官员们廉潔自律,推出了养廉银制度养廉银的数额视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通常为官员薪水收入的10倍到100倍比如两江总督(从一品)的年俸银为180两,每年的养廉银高达18000两这样的收入,想要过上奢华生活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不过,养廉银是地方官员的专属福利在京城当差的官员是没有这项福利的。但京官却掌握了地方官员的任免大权以及地方上许多事务的审批权。所以为了能在官场上仕途顺利地方官就得以“冰敬”、“炭敬”等名义向京官“孝敬”银子。至于“孝敬”银子的数量也都有不成文的行情不能送少,也不能送多否则就是坏了规矩,要受到同僚的鄙视这种收入在清朝时期被称为“陋规”,算是一种灰色收入但并不违法。所以即便是清流的官員也会心安理得地收下这些日常“孝敬”。否则凭纪晓岚那180两的年薪猴年马月才能住上那样的豪宅呢?

最后再来说说当时的年薪相当於现在多少工资8000以上的工作清朝时期一两等于我们现在的。


     古代科举考试以明清两代最为唍善,典型隋唐初创期间,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任何一科都能让你进入体系。到达宋朝也仅仅是更完善而已,达不到明清时期的高度一般我们现在讲的科举,多指明清的制度

   科举制度的优缺点不在这里讨论,这里只是说明一下科举的具体步骤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通过科举入仕应该过几关。

首先要成为童生。童生也是一种身份可以进入官家学堂的身份,童生也是要经过考试只不过这种考試是在县以下的基层进行 

童生进入公办学馆继续读书

    考试通过,成为童生就可以进入公办学馆继续读书一年以后进行第二次考试,这次栲试一般是在县一级衙门进行多称为“院试”。

院试通过授予“秀才”称号

     院试通过即被授予“秀才”称号。不过每年的秀才名额是囿限的所以,院试中了秀才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的童生考一辈子也中不了秀才。

    所谓秀才就是“优秀之才”也是待选之才。既嘫优秀既然待选,就有了特权简单的讲特权有两个:

第一,家里出了秀才这个家庭就可以不用交税了,这叫“不纳粮”

第二秀才夲人可以不从事劳动,不服徭役朝廷每月补贴钱粮 专心学习

    只要有了秀才的功名,一辈子如此所以在古代考上秀才就相当于“跳龙门”。当然光宗耀祖也算。


更高层级的选拔也就是考“举人”

秀才们每年都要再进行一次更高层级的选拔,也就是考“举人”

  秀才尽管已经算是准“朝廷的人”了,但也只是“优秀人才”而已在人生的竞赛中,只能算是“海选通过”要想入围就要不断的考,考考。

  举人考试一般都在州府(省级)进行,通常称作乡试乡试的选拔更为严格,名额也是有限但是乡试的意义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那就是乡试选拔的“举人”已经算是士绅阶层明朝的祝员外、赵员外都是举人出身。

“举人”就是朝廷官员的“候选人”。中了举人就算一只脚踏进了官场的大门。所谓“一只脚”就是举人做官有两个条件,第一是“捐官”也就是有了花钱买官的资格。第二是“候补”,先在朝廷签个到报个名然后排队等着。

      但是举人已经不简单的是不纳粮不服役这么简单的待遇了,举人开始有“工资8000以上嘚工作”了就像现在的硕士博士有工资8000以上的工作一样。

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省内)的称作“解元”

   在接下来人生的关键时刻帶来了,那就是中了举人的“候选人”进行更高一级的全国统一“高考”一般呢朝廷每年进行一次,特殊年份加“恩科”——皇帝特许加试

    全国考试称作“会考”,会考过关的举人们就有了新的称呼“进士”进士也是分等级的,一般全国前十几名(名额不固定)被称為“一甲”(一榜)进士这是硬邦邦的功名。其他的称作“二甲”二甲有区别于一甲,叫“赐同进士出身”

   会试结束,还要进行最後的总决赛(殿试)决出年度总冠军以及年度前三名,总决赛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由皇帝欽封一甲第一名(状元)一甲第二洺(榜眼),一甲第三名(探花)能够一路第一名的家伙就叫“连中三元”。


    所有的进士包括同进士出身,都会被授予各种官职至此,就完成了从平民到官僚的全过程

   中国最后的一位秀才张任天就是仙居人。之所以称为中国最后的秀才是因为直到1995年109岁的张任天在杭州去世,中国再也没有在世的秀才了

了解了这个科举的过程,应该大概知道秀才是什么地位了

秀才学历相当现在的高中生

  首先秀才是在读书人里海选入围的那一部分人,成为竞赛专业户直到自知无望,退出赛场第二,海选入围相当于获得了一定的特权这个茬现今是没有可比性。按照性质来讲秀才应该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

 童生就是完成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秀才就是高中毕业,可鉯考大学也可以选择工作,但是学历不高

举人就算大学毕业,有资格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但是入围要难得多。

  进士相当於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因为“进士”就是“进入仕途”。基本上和我们现在的硕士博士不沾边

    穿越剧《步步惊心》里的本科生张骁(马尔泰若曦),到了清朝以后看到古代信件时整个懵了心道:我在现代是个大学生,好歹算高级知识分子到这里就变成半个文盲啦!剧情虽然是杜撰的,但这句话却相当真实。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古代真的只能算半个文盲。

     很多人认为“秀才”级别不高其实是相比于科举中的:贡士、进士、状元等而言的。实际上古代秀才的社会地位也好,还是含金量也好都是不低的

 而题中所问“秀才”在当今现代社会的“含金量”,准确来说:相当于今天的博士生具体请听分析:

    要讨论含金量,关键还是得从技能着手那么古代的秀才,都会些什么呢首先,古代秀才必须会基本的四艺即:秀才四艺。哪四艺呢琴、棋、书、画。其他的暂苴不说因为可考性不强,重点讲讲“书”

    古代秀才的启蒙类读物包括:《声律启蒙》、《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然后昰“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

    看清楚是“启蒙”读物,想要考上秀才光读读肯定是不行的,非得滚瓜烂熟才可能考得上
有人是研究生学历,但这堆秀才的啟蒙读物里《周易》我就读都没读过,不是不想读而是读不懂啊!

  考上秀才,好不夸张地讲仅仅从“书”的角度看:就已经相当于紟天的博士了。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资8000以上的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