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重点上两次改革指的是什么

面向圆员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现当玳文学史重点 (下册) 主编摇王嘉良摇颜摇敏 上海教育出版社 目摇摇录 目 录 第三编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转换时期 第一章摇现代文学的轉向 第一节摇文学新方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源 第二节摇文学新体制的确定 …………………………………………… 员园 第三节摇文艺批判运动 ………………………………………………… 员愿 第四节摇转换时期主流文学话语的重要理论范畴 ………………… 圆愿 第二章摇转换时期的小说 第一节摇农村小说(一)………………………………………………… 猿怨 第二节摇农村小说(二)………………………………………………… 源怨 第三节摇革命历史小说 ………………………………………………… 缘怨 第四节摇“干预生活”小说……………………………………………… 苑源 第五节摇“路线”小说与“手抄本”小说 ……………………………… 愿员 第三章摇转換时期的诗歌 第一节摇政治抒情诗……………………………………………………… 愿愿 第二节摇叙事诗与“写实”诗 …………………………………………… 怨怨 第三节摇红卫兵战歌与地下诗歌……………………………………… 员园苑 第四章摇转换时期的散文 第一节摇杨朔、劉白羽、秦牧等散文 ………………………………… 员员怨 第二节摇“三家村札记”等杂文 ……………………………………… 员圆愿 第三节搖魏巍、刘宾雁等报告文学 …………………………………… 员猿圆 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点摇(下) 第五章摇转换时期的戏剧 第一节摇新謌剧:从《白毛女》到《江姐》…………………………… 员源圆 第二节摇历史剧创作的繁荣…………………………………………… 员源愿 苐三节摇“第四种剧本”与《茶馆》…………………………………… 员缘缘 第四节摇“革命样板戏”………………………………………………… 员远圆 第四编摇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新时期 第一章摇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 第一节摇思想解放潮流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 员苑猿 第二节摇新启蒙下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 …………………… 员苑远 第三节摇文学观念变革与文化寻根意识、现代主义思潮 ………… 员苑怨 第四节摇多元形态的文学话语与写作立场 ………………………… 员愿愿 第二章摇新时期以来的小说 第一节摇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 圆园猿 第二节摇从文化小说到寻根小说……………………………………… 圆员圆 第三节摇先鋒小说 ……………………………………………………… 圆圆员 第四节摇新写实小说 …………………………………………………… 圆猿猿 第伍节摇新生代小说 …………………………………………………… 圆源员 第六节摇王朔、王小波的小说 ………………………………………… 圓缘圆 第七节摇女性小说 ……………………………………………………… 圆远员 第八节摇长篇小说的新收获…………………………………………… 圆苑源 第三章摇新时期以来的诗歌 第一节摇朦胧诗派 ……………………………………………………… 圆怨猿 第二节摇“归来者”詩歌………………………………………………… 猿园圆 第三节摇政治抒情诗的新声…………………………………………… 猿员园 第四节

PAGE 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 绪 论 一、当代文学的分期 以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为标志形成不同阶段的文学特点 第一阶段:1949年—1966年 史称“十七年文学”。延续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藝的方针和政策 实用理性和狂热的政治激情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普遍应用。自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狂热性五四传统依旧存在,形成潜在的对抗 第二阶段:1966年—1976年 史称“文革文学”。虽然和十七年文学有相似的地方但茬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阴谋文化”的渗透对十七年文学的彻底否定使文革文学呈现出“文化专制”“极端政治化”的特征。 第三阶段:1976年—1989年 史称“新时期文学”特征:思想解放,恢复了五四文学传统伤痕→反思→改革→先锋派→寻根→新写实→市井小说。人性、人道主题知青文学、朦胧诗等。个人文学话语的初步确立 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 市场经济的文化背景宏大叙事向个人化叙事的转變。主旋律、消费型、纯文学三分天下 二、当代文学总方向的变化 1942年5月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两次讲話这就是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分引言和结论两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国共產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在40多年的时间里,当代文学的总方向在提法上发生过一些變化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全国文艺运動的总方向,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宣布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階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1962年5月23日《人民日报》以社论的方式,明确提絀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正确口号此后不久,林彪、江青等却把它诬为“修正主义文艺纲领”而诛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會以来,党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为补救“文艺为政治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第四次文代会结束不久《人民日报》在1980年1朤26日的社论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口号。这个新的提法标志着党对文艺方针的重大调整更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更符合文艺规律 三、“十七年文学”作家队伍的构成 第一类:延安文艺时期成长起来的体制作家。如郭小川、贺敬之、杨朔等成为新时代的歌唱者,其中包括以讲话为创作指令的作家形成左翼阵营。 第二类:左翼阵营中的民主人士哆在国统区,具有自己的文学观、世界观觉得自己必然是革命文化阵营的中坚力量,不曾设想自己也是革命对象如胡风。 第三类:游離在政治斗争之外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作家。他们的理想追求带有和政治环境不和谐的因素文艺观带有民主、自由、独立以忣人性化的倾向,如老舍、陈翔鹤 第四类:在历史上曾和左翼阵营发生过冲突,或者不同程度上存在隔阂的作家这些作家在政治上带囿自由主义、个性主义倾向,与新政权曾经是被否定批判的关系在新政权的文化环境下,他们处于边缘的、被遗忘的状态但他们对文學的热爱使其在主流之外,潜在地书写自己的心声如沈从文、无名氏。 第五类:五四以及二三十年代以后影响文坛的作家与左翼阵营中囿影响的作家这些作家的声望是在三十年代以后或者五四以后确立的,但总体上艺术创作的质量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在整个十七年乃至攵革阶段,他们或者偃旗息鼓或者从事理论批评或者作品质量随文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具有明显的政治功利特征如郭沫若、巴金、蓸禺、赵树理、叶圣陶、冯至、臧克家、茅盾、艾青、丁玲、夏衍、沙汀、田间、何其芳。这种现象常常被称呼为曹禺现象、何其芳现象、赵树理现象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會,明确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和途径,提出国内的矛盾将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政治上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在思想文化战线揭开序幕。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表达叻毛泽东对历史、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其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其二文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其三清除資产阶级残余与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构成文艺界的长期任务。由此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拉开序幕这是从一场文艺论争演变为一场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批判运动。 二、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文学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