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这货怎么打,没恐龙快打无限子弹版了

富勒人物传记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富勒人物传记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装甲战 ——J·F·C·富勒 [英国]【希姆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12贴子:
装甲战 ——J·F·C·富勒 [英国]
1L给不朽的国家社会主义事业
译者的话  
本书作者富勒(J·F·C·Fuller)系英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史学家、装甲战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随远征军赴法参战,任坦克军参谋长。战后曾任英国坎伯利参谋学院主任教官、英帝国总参谋长军事助理和从事历史研究。
此书于1932年在英国首次出版。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是,当时英国陆军的现行条令《野战条令(二)》没有着重论述机械化部队作战问题,因此想在下一本条令
《野战条令(三)》中着重反映一下机械化部队的作战特点和战术。作者写的这本《野战条令(三)》讲义,实际上就是《野战条令(三)》的蓝本。书名“装甲
战”是《讲义》出版时,出版者加的。1943年美国再版此书时,作者根据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经验,对原书的一些内容以注释的方式作了补充
说明。这是一部完整叙述机械化部队作战的书,而且对军队指挥和一些军事原则,以及装甲兵在各种战斗中的运用都有精辟的论述。对于我军指战员来说,阅读此
书,可以开阔军事视野,增长军事知识。此书曾在不少国家出版,并作为一些国家军事院校的基本教材。现将此书全文译出,以飨读者。
由于水平有限,译文难免错误和欠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约三年以前,我第一次写信给富勒将军,提出当前形势要求出版一本新的《野战条令(三)》以便根据最近这次战争的情况,阐明条令的作战理论。这次战争初期,
他就对战争的发展作了明确的估计。1932年,他准备发表的有关战术与战略的理论(在瑞士滑雪旅行期间,他给速记员口述了这些理论)已部分经受了战斗和战
役的检验。他论述的主要内容已被证明几乎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判断,尽管某些次要的观点(特别是认为步兵的发展方向和城市的重要性在于能有效抗击装甲部队的这
种观点)应随着此次战争情况的发展重新予以探讨和研究。
我刚出提出的要求是,他应修正对现代装甲部队的性质和作战特点所作的判断。现在大规模的坦克战发生在非洲,而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机器时代的军事思想家却在
萨里过着退休生活。这似乎是一种反常的奇怪现象。他给我的复信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当我告诉你我现在正在写庞蒂埃克首领进攻底特律城的情况时,你可以想见
我的思想与现实情况相距多远”。
然而,该书终于写成,书的出版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他一生中对战争所作的精辟判断重新得到肯定。有人会想,假如他专心研究过去的情况,而不去探讨现实问题,那
么他的研究会容易得多。在此战争开始时,他是个“无名小卒”。他的政治观点使他走上一条独特的道路。他的政治生涯中断了。他的著作虽有精辟的判断,但无人
问律,因为此书是以军事体裁写给军人看的,不象普通文体那样能吸引非军人的兴趣,何况军人不读书是众所周知的。实际上,我们自己的《步兵杂志》只是在《野
战条令(三)》讲义刚出版时转载了一下而且没有进行评论。在此次战争爆发之前,从步兵学校图书馆借阅此书的军官只有六人。虽然此书是当地的宝贵财富,但被
束之高阁,无人翻阅。当时没有其他任何著作对未来军事发展情况的论述象这本书那样明确,也没有其他任何著作象这本书那样能根据战争的持久作战原则精辟地探
讨现代作战的战术。即使十年前,人们象当时十位最佳销售员那样给予该书极大的重视,但不去思索书中的内容,也不能从这本字数不多的著作中取得珍贵的精神财
现在富勒的思想比过去流传更广了,本书1932年出版时还被人轻视,现在终于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许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但我们认识到我们错误的严重性未免
太晚,我们应尽力加强对军事书籍的阅读。书读得多,思考得少,并不利于深入探索问题,但不读又不行。假如我们更理智、更坚决地不再采取现成的老一套方法来
赢得此次战争的胜利,那么就必须对我们过去的历史直至当今技术时代的许多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这比其他的许多做法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消耗更多的时间。有人
回忆说,拿破仑曾抱怨军事书籍太多,为了发现几本有价值的书,就要博览群书,难免要看许多无用的书。过去三年中,确实涌现了许多再版的书籍,其中大部分对
现实情况没有什么分析判断,因为其内容早已过时。这些书中没有几本是与我们现实情况有关的,基本上是一些陈旧的书籍。从我们当前的需要来看,这些书实质上
只是军事书库中的一些“古董”,不爱学习的人把它们当古玩收藏。勤奋好学的人则研究其内容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一个国家来说,禁锢思想比封闭兵工厂和火
炮掩体更加危险。
在这些再版的军事著作中,《野战条令(三)》讲义是一部杰作。虽然现在还没有把它列为经典的军事著作,但将来总有一天会取得这一荣誉称号。当前我们所需要
的不是脱离实际的书籍,而是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使勤于思考的军人能将书中的内容运用于实际。如果不使用火力,不能有效地使用兵力兵器取得作战胜利,那么
抽象的理论对我们是无济于事的。在军事著作中,富勒将军的著作有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摘引他最近一封来信的内容:
我的看法是,虽然我们已进入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但我们在这里无法编写一本装甲作战条令。不仅是我们,你们也应该编写一本,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没有这样一本条令,就没有研究、修改的蓝本。《野战条令(三)》讲义虽然已过时,但仍可作为一种供研究评论用的基础材料。
1918年的英国坦克兵在装甲部队数量上大大超过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坦克兵。当时英国坦克兵的作战部队全部是装甲部队。1919年如果战争继续进行,英国
坦克兵所属战斗保障部队的装备(诸如架桥车、布雷车、自行火炮和步兵输送车)也会装甲化,而且会履带化,其中包括补给车辆——当时我们正在制造一万部装甲
履带补给车。无论如何,当时坦克兵的轮式车辆是会撤消的。上述坦克部队的编成情况在现时陆军中已不复存在。士兵和设计师一直把精力集中在战斗装备上,除此
以外,一切装备都置于次要地位。
1932年,当这本《讲义》首次出版时,几乎普遍认为,不经过几年的试验,就不能确定坦克部队的编制和战术。因此一年之后,美国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
阿瑟将军在《1916年以来的战斗坦克》一书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对战斗坦克的潜在能力或其主要的弱点还不能作出绝对的结论。有鉴于此,坦克的使用原
则应适应不断发生的重大变化的需要。”
富勒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其主要理由是,虽然对坦克的主要弱点不能作出定论,但对其潜在能力是可以知道或作出论断的,富勒的观点是,情况的变化是会不断发生的,但不会经常发生重大的变化。
为了探讨有关战术的机动、防护和进攻行动等要素,他继续研究他一贯研究的理论,精心地写成了这本《讲义》。虽然他的《讲义》仅仅是根据这些战术要素和他在
此次战争中所获得的经验写成的,但可以肯定,如果今天要求他根据过去十年所取得的经验全面修改这本《讲义》,那么不会有大量的或重大的修改。因此,对《讲
义》只需作一些文字修改和增加一些注释,以适应现时需要,也可以说明《讲义》所论述的原则在目前战争中在何时何地被证明是正确或错误的,《讲义》的其余部
分可不作改动,保持原样。
有人认为上述这种做法是一种适当的处理原则。虽然在数学中很少使用这一原则。对正确论述战争原则的著作,应尽量避免修改其内容,并设法使它适应现时的需
要。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重视战争原则的长远意义,而不会去钻研那些含糊不清的所谓经验总结。近些年来,在美国熟悉《野战条令(三)》讲义的人为数甚少,他们
把它作为准则使用,视为一种具有明显实用价值的论述战争的文件。掌握该条令思想的人确实会认为,对苏联的作战情况是可以预见的,关于北非战争的特点也是可
以正确判断的。富勒对装甲战或对坦克防御的每一个发展几乎都没有忽视。就这一重要的方面来说,该条令是独一无二的。仍然还有其他一些论述装甲战的著名书
籍,但没有一本象该条令那样能全面、详细、透彻地论述这个专题。
值得指出的是,富勒对战争的远见卓识必然会使他享有盛名。作为评论家,他的才华体现在他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善于抓住战争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没有后一
种能力,只凭了解几条原则是很不够的。正如富勒所说:“没有一本书能教会你骑自行车,你必须自己亲自去骑自行车,而且在你开始想当一名选手之前,你一定经
历了多次失败。”因此,不应把《野战条令(三)》讲义看作是一部理论家写的著作,而是一位血战疆场的军人的智慧结晶。他汲取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所见的
一切有益的东西,反映了他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并继续大胆地探索未来的发展。
虽然这本《讲义》原先是为英国陆军写的,而且是以英国陆军的军事法典——野战条令为其主要内容,但对《讲义》的学习,在欧洲地区比说英语的民主国家更为广
泛。本《讲义》还有供苏联红军和西班牙陆军阅读的版本。捷克人非常重视《野战条令(三)》讲义,甚至把它作为捷克参谋学院讲授机械化战争的基本教材。一位
捷克高级军官谈到这本讲义对德国陆军的影响时写道:“德国人把它视为他们的‘圣经’,他们对法国和比利时佛兰德的整个进攻都是按富勒的教导进行的。”英国
1939年驻柏林的武官丁·丹尼斯·戴利准将在1942年8月出版的《陆军季刊》上发表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种说法。他写道:“另一位……是古德林
将军,他给我介绍了许多有关富勒少将著作的内容”。海因茨·古德林当时是德国最著名的坦克专家。
一位职务高的苏联军官告诉我,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的三个月,铁木辛哥元帅曾命令把这本《野战条令(三)》讲义作为红军的“日常读物”,即每个军官随身携带并经常参考的书本。铁木辛哥元帅说过,只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杜黑的《制空权》才能与此书相提并论。
当富勒着手写这本《讲义》时,就如他自己所谈的情况那样,在他的思想中已具有下述总的观念:所有陆军部队势必从徒步步兵向摩托化步兵过渡,如同十九世纪的
海军从扬帆航行转向依靠发动机航行一样。由此进一步得出的推断是:徒步步兵部队也许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留,而摩托化机动部队可能有装甲的与非装甲的
两种基本类型。从战术上说,第一种可能是“正规部队”,第二种可能是“非正规部队”,富勒称第二种为“摩托化游击部队”。“摩托化游击部队”不是象“法朗
支票签发人”那样呆板地活动,而是由一定构成的部队(或兵团)的士兵以非正规方式战斗,即比装甲部队能更独立地战斗,类似德国入侵法国时使用摩托车战斗的
那种情况。当时富勒将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德国冯·泽克特将军思想的影响,即用民兵(包括大量的国家劳动力)来扩充小规模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德国国防军。但与
冯·泽克特将军的这种思想不同的是,富勒将军所探求的职业部队必须是机械化的,也就是装甲部队,而民兵必须摩托化,并部分地进行游击战训练。
尽管当时人们认为遂行突击任务的坦克应配备重装甲,富勒将军却过高估计速度的防护作用,结果低估了加强坦克装甲厚度的可能性,并增大了坦克主炮和反坦克火
炮的口径。虽然他对轻型坦克(当时正被采用)从未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他仍然认为,《讲义》中主张采用的坦克类型是那些作战所需要的坦克,尤其是那些能快速
实施远距离机动、遂行侦察任务的坦克。
虽然自《讲义》写成以来,坦克装甲厚度已有增加,坦克主炮口径也已增大,但坦克运动速度和距离基本上仍同十一年前一样。因此,基本战术没有新的变化。鉴于
这种情况,即使是了解十一年来在行政管理和组织编制方面变化的读者,仍将发现这本过去写的《讲义》在战术上的价值。无论如何,这本《讲义》确实说明了根据
理论材料有可能创造一种有效的战术,也说明了1939年那些民主国家毫无准备地投入一场机械化战争,在军事上是说不过去的。今天所需要的是一本新的坦克
“圣经”,它可能摒弃《讲义》所论述的某些过时的作战方法。阅读《讲义》的人最有资格判断《讲义》是否是富勒的手笔。我想,读者得知《讲义》的图解设计均
出自富勒之手的情况后,会对富勒写此《讲义》更加确信无疑。
这本书对渴望丰富思想的军人来说,具有促进作用。即使他现在从事的是某种平凡的文字工作,但这本书能使他更深远地观察战争。我们除负有军人的责任外,还负
有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本书的非凡经历告诉我们,或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一个民主国家,军事问题不能靠一个将军的灵感来解决。高明的思想开始往往是由个别
人掌握,但只有这种思想由个别人掌握发展到为多数人掌握时,我们才能发现它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意味着,就今后军事的发展而言,千百万民众对国家安全和现
代世界军事力量问题的考虑,要比过去更加深刻。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赞同已故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的这段话:“在怀疑和丧失信念时,有一点我却坚信不疑,即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这同一世界的人们,都
认为,信念是真诚而崇高的。它会使士兵为了履行他盲目接受的任务,达到他很少了解的目标,实现对他毫无印象的作战计划,实行他不懂的战术而献出自己的生
但如果士兵清楚地了解其任务,精心理解国家的目标,懂得所采用的战术,那么他的信念会更真诚。信念的确立或丧失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为它而献身。但信念的崇高之处,在于人们不仅为信念充分作好献身的准备,而且能为信念满腔热忱地思索。
美国陆军中校S·L·A·马歇尔 1943年7月
第一版序言 
我认为本书是同类书籍中最早的一本,也就是说,是第一本完整地写机械化部队作战的书。确实在我们军队中已有一本关于装甲部队的保密的教科书,但它不是一本
完整的教范。由于保密,它失去了这种著作广泛传播的目的。今天所需要的是公开的而不是保密的书,一种可以到处买到、读到和存放的书,而不是一种锁在保险柜
内的书,因为除好奇心的人外,很少有人读这种保密的书。
多年来,我一直主张,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在一般战术训练方面应有两本书,一本是关于现时作战的书,另一本是关于未来作战的书。我所以一再提出这个意见,
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军事转折的时代,一旦明天爆发战争,除非我们已预见到未来战争的可能情况,否则我们即使充分了解现时作战情况,也会对未来作战处于思想准
备严重不足的状态。
上述第一本书的代表作品是《野战条令(二)》,第二本正是这本关于《野战条令(三)》的“讲义”。目前,《野战条令(三)》尚未颁布,但总有一天要颁布。
由于没有可供遵循的官方方针,我采用了我撰写的《野战条令(二)讲义》一书的体例,并尽可能使每一讲都围绕“摩托化”、“机械化”这一内容。坐下来写一本
完全新的教范,从许多方面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但它不一定能使学生很容易地把现在的作战与将来的作战联系起来。一本新的教范在理论上应有更高的逻辑性,
而目前出版的这本《讲义》虽然只是一些解释,但可使读者以合理的程序来了解整个战争问题,也就是首先学习官方的教科书《野战条令(二)》,然后学习我写的
《野战条令(二)讲义》(该讲义对《野战条令(二)》作了解释和评论),最后学习目前出版的这本解释和评论未来作战的书。
这种学习程序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最初忽视的未来作战问题。我不是那样傲慢,以至认为我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如同其他的人一样,我清楚地认识到,在
一种观点未被证明是正确还是错误之前,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力求作出最后的结论。但我坚信,人们对我们现在许多肯定的东西将持怀疑态度,并会探索新的问题。这
些问题不能悬而不决,而必须采取一种方法予以解决,也就是说,这些问题必须被证明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或者可能被发现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改进。
我写的这本书是以《野战条令(二)》作为基本材料。这种做法也许会使书的内容有许多重复之处。虽然评论一个过去已肯定的问题也许是一种不妥的做法,但我不这样看。重复是教学的基础,而且通过重复可以强调某种观点的重要性。
一种较为正确的批评是:许多人认为飞机是未来的兵种,而我对飞机的威力却没有充分的论述。这种批评是正确的,但我可以辩解的是,我的工作一直限于评论《野
战条令(二)》这一范围。我认为飞机作为一种完全摩托化兵种,会有很大的发展。我希望将来在另一本书——一本论述摩托化和机械化作战的正式教范中论述这个
另一种批评认为,我提出的一些建议性方案太费钱,是不能实现的。对此批评,我的回答是,我写这本书的意图不是要重建军队,而是使善于思考的军人在思想上受
到启发。我在书中力图论述的是将来可能发生,而不是一定会发生的情况。纯属科学理论问题的探讨可不涉及经费开支问题,当然应用科学也许必须考虑经费开支问
题。今天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是改变我们过时的观念,而不是改建我们的军队。通常人们是根据布料裁衣的,同样的道理,人们在买布料之前,总是已想好要做什么样
的衣服。本书不是一本作结论的书,而是一本启迪思想的书,如果通过学习这本书,军队中一些年青人的思想更加活跃,那么就达到了出版此书的目的。因为正在成
长的这一代军人是极关重要的。
在今后二十五年内,一旦我们应召入伍,再次参加欧洲战争,这一代年青人将参加作战。不论他们指挥哪个兵种部队,不论他们要训练士兵学会使用哪种武器,除非
他们的思想具有高级钢那样的柔韧性和象腊一样的可塑性,不然他们肯定会象1914年那些将军们一样,在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几天内就遭到失败。
除了个别天才人物外,人们思想的适应能力不能在战争期间去培养。如果他们信守教条,那么他们多数人的思想是不会改变的。要防止思想僵化的唯一方法,就是要
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战争情况更是变化频繁,因此组织编制、行政管理、战略战术也必须随之变化。如果和平时期我们不能在这些方面进行实际的改
变,那么可以从理论上宣传这种改变,一旦情况需要,就可进行必要的改变。
在战争中,拘泥于教条使军队蒙受的损失、伤亡和战斗失利情况比其它任何原因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固执己见者不能成为优秀将领;因此这本《讲义》虽然许多内容是探索性的,但只要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就不会是徒劳无益的。
J·F·C·富勒 1932年2月
[第一讲]第一章 武装部队、部队指挥与军事原则1. 引言
今天各国军队正面临陆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相当于或可能超过用于海战的蒸气动力的**。确实,蒸气动力的采用明显地扩大了军队的规模,增大
了武器射程和破坏力,增强了军队后勤补给和战略机动能力。尽管武器有了改进,但军队的组织编制没有大的改变,战术基本上也没有变化。
直到出现了内燃机,战术才开始出现意外的新样式。首先,飞机的发明产生了一个完全新的兵种,其次摩托化车辆大大增强了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并直接导致重新
使用装甲。再则,已把致死性毒气、糜烂性毒气、催泪性毒气和化学战剂列为一定的兵器编制。十五、十六世纪火药的出现,十九世纪蒸气动力和化学科学的发展,
均引起当时军队编制装备的改变;同样,在当今年代,油料、电力、高爆炸药、蒸气动力和化学的发展,必然会引起战争的全面改变,以致建立新的军事体制。
因此,毫无疑问今天在后勤、战略、战术组织编制、指挥和纪律等方面,我们面临一次急剧的发展或变化,这次发展形成了一次**,从而使我们现用的战争艺术变
成陈旧的东西。除非我们认识到这种陈旧的战争艺术会带来不良后果,不然我们在下次战争中使用它,可能比全面否定它的军事价值会遭到更大的危险。这是因为一
种公开宣传的思想在各种情况都会被采用,因此内容陈旧的思想必须及时予以废除,以免广泛流传。
在这本讲义中,我试图论述内燃机引起的新的军事理论——一种基于新的运动方式的军事理论。
过去,约一百年以前,所有部队运动都是徒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除了用铁路运送兵员和补给物资外,其余都是徒步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托车辆的使
用立即开始引起战略和战术的改变。首先把铁路铺设到战场,后勤运输的范围就显著增大,从而不仅扩大了当时炮战的规模,而且使野战工事比过去更加坚固。其
次,加强了互相联系和个人观察的手段。虽然将军及其参谋可骑马参战,但把骑马换乘汽车,他们就能及时与敌保持接触。如果没有汽车,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在汽车基础上逐步发展了装甲车,进而又发展了履带装甲车或坦克。装甲车增大了侦察距离,因而影响到战略;履带装甲车或坦克能挡住射来的子弹(子弹是当时较
老式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武器),因而对当时战术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至今子弹用于防御仍比用于进攻更为有效,但用子弹打装甲则毫无作用,因此,当时只有火炮
和威力不大的反坦克武器可对付坦克。没有装甲防护的火炮用炮弹为步兵提供薄弱的防护,以对付坦克的攻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最大变化大概是飞机的威力。从战略上讲,飞机开辟了一个侦察的新领域;从战术上讲,飞机不仅根本上改变了炮兵的战术,而且由于它能
超越敌方地面部队,攻击敌人后方的民用目标和军用目标。飞机为战争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有人认为,随着飞机威力的增大,很可能最终会使陆军和海军失去
作用,即使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也肯定会改变陆军和海军的作用。
2. 战争的性质
正象作战武器发生变化一样,战争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但在战术上不可忽视的是,武器是因为文明的变化而变化的,武器的变化不是孤立形
成的。今天促使战争发生的原因是经济因素,因为我们现时的文明主要体现在经济上,而其核心是机器。当今的时代是机器时代,现代的战争也会相应地出现复杂情
况,因为军事组织形式直接受社会状况的影响。当欧洲缺少道路时,马是民用和军用的运输工具,因此骑兵应运而生。当道路改善,田地增多,摩托化步兵就成为主
要兵种。同样道理,今天由于文明国家的主要产业已不是农业,而是机器工业,因此可以断定,军事组织形式也会随之改变,军队将逐渐以机器——目前出现的民用
发动机——改变军队的编制装备。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军队将改变长期以来从农业人口中征召强壮可靠士兵的做法;今后平时直接接触机器的人——特别是直接接触汽车、卡车、公共汽车、拖拉机和民用飞机等可直接用于战争的机动工具的人——将成为军队征募兵员的主要对象。
从战术角度来看,这意味着什么呢?由于驾驶过摩托车辆的人能很快学会新的步兵课程或很快通过机枪训练,因此这意味着,将来我们可能面临两种作战形式:一种是由严密组织的部队实施的作战,另一种是由临时组织的游击部队实施的作战。
[注:读者应把文中的摩托化游击部队从头到尾理解为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摩托化步兵。]
在年的南非战争中,由于每个荷兰系白人都会骑马,因此他们随时都可充当骑兵。同样,今天每个驾驶员都可在战时成为一名摩托化游击部队的
士兵。有鉴于此,在下一次战争中,这种非正规的游击部队将可能充分发挥作用。它们很可能会象十八世纪的情况那样,逐步发展起来,斯拉夫步兵、潘都尔步兵和
蒂罗尔步兵会被卡车、汽车和摩托车的驾驶员所替换。在攻、防作战中如何充分利用这种部队,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由于工业是机械化的基础,因此,将来只有工业国家才能成功地进行有组织的战争。当战争采取骑马和徒步方式进行时(如在中世纪的战争那样),马匹少的国家难
以战胜马匹多的国家。同样,在过去,拥有装甲装备多的国家比装甲装备少的国家会具有更强的实力。今天也是如此,缺乏工业、制造能力和机动车辆的国家将无力
抗击外国的入侵。
3. 武装部队
如果我假设的工业是现在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对于武装部队的所有观念必须予以改变和修正。在我命之为“农业战争时期”期间,力量强弱
求之于数量,规模大小是受限于补给手段。在出现火车和铁路以前,军队的规模仍是较小的,因为军队的补给和撤退依靠道路。一旦蒸气机用于加强军队,军队的规
模就扩大,以至为了控制其运动,受补给条件制约的战略与战术变得非常规则化,组织编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所以在十八世纪,营地练兵往往是决定性的战斗因素。
十九世纪后期,为了便于控制部队,强调的不是个人发挥主动性,而是遵守条令和原则。和指挥官和领导者要求思想统一,通常不考虑实际的或可能发生的情况。其
结果是,意外事件或失误往往导致混乱,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头十二天内发生的情况一样。
军队的摩托化和机械化改变了组织战斗的程序和思想方法。首先,如上文所说,游击战这种初级的作战形式可能再次广泛采用,进行这种作战要有高度的积极主动
性,这就要求组织严密的部队指挥官必须具有这种重要的素质。其次,组建机械化部队费用大,其规模将受到限制。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国家可以动员
几百万步兵,而在下一次战争中,一个国家在战场上很可能至多投入几千辆坦克。
[注:1939年的情况证明,当时除俄国外,德国约有五千辆坦克,波兰有几百辆,意大利约有一千二百辆,法国和英国约有四千辆,其中大部分是陈旧的坦克。在战争爆发时,上述几个国家的坦克总数中约有四分之三是轻型坦克。]
由于坦克能比步兵以更快的速度运动,为了在战争爆发时能夺取主动权,就必须在平时保持足够的机械化部队,以备战时迅速动员。这就导致第三个结论,即为了适
应作战的需要,应组建受严格训练的职业部队,取代目前由短期服役的应征士兵组成的部队。这并不是说,要取消征兵制,而是说,这类短期服役的应征士兵,作为
所谓“二等”士兵,即二等战斗人员,他们将用于占领、巩固和控制机械化部队所攻破的地域。因此,可以设想,这些士兵将包括工兵和警卫兵。
[参见第二讲第10节]
4. 武装部队的使用
综上所述,我们已提出了三种基本士兵,这三种士兵不是骑兵、炮兵和步兵,而是摩托化游击部队,第一线机械化部队和第二线非装甲部队(一部分人员乘摩托车运
动,另一部分徒步运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奇妙的军队组织结构,类似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统率的马其顿军队的组织形式:摩托化游击部队可比作他的轻骑兵,机
械化部队可比作他的重装甲骑兵和方阵队形中的装甲步兵;第二线非装甲部队可比作他的轻步兵和营地警卫部队。
这里我想离题说几句:如果学员希望研究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我可向他推荐古代的,中古时代的和十八世纪的最好的战例。其中最后一次战争广泛采用了流动部队或
游击部队。另一方面,我认为通常人们研究的最坏的战例发生于1870年的什布赫尔恩战役至的康布雷战役这段时期。
在康布雷战役中,坦克有什么明显的作用呢?坦克的作用表现在对敌人士气的影响。在此次战役中,坦克的作用表明,武装部队的真正企图和目的在于使敌方产生恐
惧心理而不是摧毁敌人,也就是说,攻击敌人的神经系统,进而瓦解敌指挥官的意志,这比粉碎敌士兵的肉体更为有利。飞机的作用也表现在这方面,甚至更明显,
因为飞机不仅可以不摧毁敌方军队来瓦解其士气,而且能瓦解作为军队后盾的政治意志和国家意志。因此,航空兵部队形成了第四种部队,它必须与其它三种部队密
鉴于下述三种瓦解敌士气的手段,即用飞机的威力瓦解敌方民众士气,用机械化部队的威力瓦解敌军队的士气,以及用摩托化游击部队的威力给敌方造成恐怖和混
乱,我们可以预断,用军事力量摧毁敌人的方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方式被广泛采用)将被瓦解敌士气的某些方式所取代,这样,不仅可以瓦解军队,而且
可使民众丧失斗志。
[注:现在我们已认识到心理战是德国战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德国运用这种心理战在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都取得了异常的成功,随后又使法国陷落,但在俄国却失去了作用。因此,上述这种预断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5. 部队的指挥
不难判断,上述许多变化必然会对军队的指挥产生深远的影响。离现在时间不很长的年代发生的战争——如克里米亚战争、印度叛变
译者注:孟加拉之乱(年)。
和美国内战表明,危险之处就是最光荣之处,也正是将军显示其才能之处。自1870年以来,由于军队规模日益扩大,其组织编制日趋复
杂,将军们不得不放弃其指挥官的崇高职责而成为行政管理者。军队组织的复杂性很快加强了参谋机构,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发现,曾被废除的战争委员会那
样的陈旧指挥系统又以新的公开的名称(如专家会议或专家委员会)重新复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种指挥系统没有产生出一位最有权威的将领,不仅没有出现过这种人物,而且将军们指挥军队作战所处的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在机械
化的战争时代,飞机每小时航行两百英里,摩托车辆每小时行驶四十英里,坦克每小行驶二十英里,因此,设立这种指挥系统是荒唐可笑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这种指挥系统使军队付出了很大代价;在机械化战争中,它简直无法承担指挥任务。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再次采取过去历史上将军们亲临前线指挥部队,鼓励土气、
与部队共患难的做法。现在采取这种做法不会象过去那样困难,因为,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部队编制将缩小,不会扩大,而且会产生一种更加完整的师。这种师
既有我所说的第一等遂行战斗任务的士兵,又有第二等遂行占领任务的士兵。后者基本上仍需由一名行政领导者和一个组织严密的行政参谋机构进行控制;前者则需
由一名具有机断行事的将军和一个小型作战参谋机构进行指挥。将军将与其作战部队生活在一起,亲临战场指挥作战,而不是置身于战场之外。
[注:事实证明,这个观点对装甲部队,尤其是对德军来说是正确的。正因如此,德军有许多将级军官在战场阵亡。]
6. 指挥官的计划
除攻城战外,各种作战的成功秘诀不仅是作战方法,更重要的是机断行事。因此,指挥官的作战计划必须简明扼要,并具有灵活性。计划应留有充分余地,使下属指
挥官能机断行事。为此,必须把作战总的企图传达给所有人员,而且必须考虑部队作战预备方案。例如,总的企图是向敌人右翼,即已知的甲地迂回,但如果驻甲地
的敌部队是摩托化或机械化部队,能在一或两个小时内运动至乙地,那么除非甲地敌部队驻守原地不出动,不然迂回敌右翼的计划就会被破坏。为了防止计划被破
坏,应考虑到三种情况:1.如果敌人驻守甲地不出动,它就不会向乙地运动;2.如果敌准备出动,则必须不间断地观察敌人的行动,以便及时掌握敌人出动的征
侯;3.作战计划必须包括预备方案,以便敌人一出动,能及时改变己方部队运动方向,不然会丧失许多时间,而浪费五分钟就会使己方部队少行进一或两英里。
上述情况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指挥官制订地面作战计划与制订海战计划非常相似。最初计划主要是简明扼要地说明总的作战企图,并据此制订兵力部署方案。然后
将总的作战企图与敌人可能采取的作战行动进行比较。我们假设敌人可能采取1号、2号、3号和4号这四种作战行动,并根据其中每一种作战行动制订己方的兵力
部署,我把它们称为甲、乙、丙、丁四种兵力部署方案。每个下属部队指挥官均要熟悉己方总的作战企图和各种兵力部署方案。这样,当敌人运动时,就可将己方确
定采取的兵力部署方案通知所有部队,按此方案行动。在开进、进攻、追击或后退时必须不停顿地运动,避免丧失时间。总之,在作战中充分利用时间将成为作战计
划的核心。
[注:每次利比亚战役的报告表明,虽然隆美尔将军的目标始终是一个,即占领埃及,但他的作战计划却包括有许多备用的方案,最后采用哪一个方案,则根据当时清况确定。]
现代作战要靠快速运动才能取胜,或才能节省兵力。我们现在的文书工作和制订详细作战命令的做法必须废除,应采用我前面所概述的制订作战计划的方法。通常的
情况是,对敌人可能采取的作战行动,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估计到,如果敌人采取的某一种作战行动可能破坏己方的作战企图,那么我认为最明智的做法是,采取我称
为“重整旗鼓的方案”,也就是说,一旦敌人采取的运动方向可能使己方所有预定的方案都失效,此时不应再利用失效的方案,这样做会导致摩托化部队和机械化部
队的混乱和失控,而应停止作战,进行战斗的部队应立即转入防御。
[注:我认为,如果在日坎宁安将军的部队在进攻隆美尔将军的部队之前能预先确定了上述的这种作战方案,那么在作战头几天,也许不会发
生那样严重的混乱状态。在更早的年代,这种作战方案也适用于骑兵作战,例如,克伦威尔在马斯顿、穆尔和内兹比等地进行的骑兵作战。]
总之,作战计划的核心是在不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并以各种作战方案为基础实施指挥,这些作战方案应以代字或代码传达给下级部队指挥官。作
战计划的执行必须遵循机断行事和履行职责相结合的原则,而不是以单纯按命令行事为准则——单纯按命令行事适用于运动速度慢的步兵和炮兵部队。
7. 军事原则
上面我论述的关于军事组织形式与指挥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表明,这些变化将是大的变革,这些变体同我们目前的训练内容是不一致的。这可能要求整个训练内容必
须进行修改。那么是否没有可继续保持不变的东西呢?幸运的是,我们的军事原则可保持不变。可以明确指出,这些原则不仅是徒步步兵作战的基础,也将是机械化
部队作战的基础,因为改革实际上要有个逐步演变的过程。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不是一种与现时战争样式截然不同的新式战争,而是一种由于采用内燃机而引起的一种
新式战争,这种内燃机明显地加快了运动速度,提高了运输能力。世界上没有绝对新的东西,我曾说过,学员只要研究一下历史,就可看出,战争的许多阶段将再次
采用基本相同的作战形式。只需进行一些研究和思考,就会认识到,过去所采用的所有战略和战术,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是根据军事原则制订的,由此可以推断,本届
政府也将继续这样做。无论军队是由徒步步兵、骑兵,还是由机械化步兵组成,节约兵力、集中、突然性、安全、进攻、机动和协调等原则总是适用的。总之,摩托
化和机械化只是改变了战争的条件,即改变了将军使用的工具,而不是他的军事原则,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我的听众承认现有的军事原则,而不予以修正,
并在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战争时,把这些原则作为他们必须学习的主要内容。
8. 军事原则的运用
目前的改革就是要针对变化的各种情况,运用这些军事原则。其中主要的变化是机动和防护力的加强,即速度的提高和装甲防护的加强。速度的提高表现在,从马每
小时跑二十英里到飞机每小时飞行两百英里,从人每小时走四英里到摩托车每小时行驶四十英里,或坦克行驶二十英里。装甲已能顶住一般的枪弹或穿甲弹。虽然还
有许多战争条件正在发生变化,但就上述这两个条件的变化,足以说明这场变革是多么深刻广泛。
关于运用军事原则,主要取决于敌军的编制装备。
我们面临三种情况:(1)一方部队没有机械化;(2)双方只有部分机械化部队;(3)双方部队全部机械化。
如果面临的是非机械化的敌部队,而地形适用机械化部队运动,那么显然所有各条军事原则都能被己方机械化部队迅速利用。由于机动和防护安全能保障集中使用兵
力,达成突然性和实施进攻作战,从而能以更快的速度夺取目标。由于敌人进攻力量弱,己方部队就更易节约兵力和协调一致。对付这种敌人,己方部队能不费力气
地完成战斗任务。己方部队应如1494年法国查理八世进攻意大利那样顺利完成作战任务。马基雅弗利
译者注:意大利政治家与著述家。
告诉我们,查理八世征服法国只用了一枝笔。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由于查理有强大的火炮,无论是城堡、城市工事、还是野战部
队,都不能阻挡他的进攻,他所要做的,只是在地图上用笔标上他要进攻的地点,然后他就在那里实施进攻。机械化部队如与非机械化部队作战;将会出现这种情
况,这好比用现代战舰去攻击十九世纪的舰船。
[注:例如1940年法国的陷落]
当双方只有部分机械化部队时,起主要作用的原则是节约兵力,因此军事原则的运用取决于根据地形正确部署兵力。非机械化部队应占领已被突破和包围的敌地区,
以避免受敌机械化部队的攻击,而机械化部队应在障碍少的地区实施远距离机动,但仍应与非机械化部队协同作战,非机械化部队应被看作是机械化部队向前推进所
依托的基地。机械化部队应集中兵力兵器攻击敌人翼侧或后方,力求达成突然性。
当双方都是机械化部队时,突然性、机动和集中兵力兵器攻击目标等原则将起主要作用,进而运用安全、协调进攻力量等原则,以取得节约兵力的效果。由于双方部队可能具有相等的机动能力,达成突然性就极其重要,因此,夺取制空权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讲]第二章 战斗部队及其特点和武器装备【⑨】. 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困难在于我们处于一个时代的末尾,今天的困难在于我们处于另一个时代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防御力量非常强大,步兵的进攻除非有
坦克引导,或强大火炮的支援,否则难以奏效。此次战争表明,较老的兵种有强大的固守阵地的力量,这就导致堑壕战。正如我所指出的,较新的兵种的主要特点是
它的机动力和防护力,据此,可以推断,只要目前的过渡时期持续下去,就会出现新老兵种混合的状态。把坦克与步兵结合在一起好比把拖拉机与马连在一起。要求
它们在炮火下协同作战是荒唐可笑的。
[注:当我写这一段时,我把步兵看作是通常所理解的徒步步兵。保留步兵的理由是可用它与敌徒步步兵作战。装备反坦克武器的摩托化步兵不是一般步兵而是反坦克步兵。]
为了充分发挥步兵和坦克的作用,我们应根据什么原则将这两者分开使用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考虑机动和防护这两个因素。当地形不利于坦克运动,或运动有
困难时,显然使用步兵较合适,但步兵应力避与坦克作战。如果己方防护力量可保障步兵不受坦克攻击,例如在筑垒地区、反坦克地区或远离敌坦克、靠近自己的坦
克部队,那么仍可继续使用步兵。但在一切易受敌坦克攻击的地方,步兵几乎不起作用,反而是一种累赘,使己方经常为之担忧。
在坦克能自由运动的地区作战时,我们必须完全摆脱目前使用的战术,因为作战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枪弹将不起作用,尽管它是一种主要武器,其次炮弹和枪弹
密切协同使用的情况将不再出现,因为进攻部队使用的主要是炮弹和穿甲弹,而不是枪弹。坦克之间的作战,在某种程度上将具有海战的特点,但主要的不同点是:
舰只的基地在岸上,而作战在海上,坦克的基地和作战都在陆上。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了设防的海港和海岸堡垒是不能随舰只在海上作战的,而与之相当的陆上防
御工事却能在战场上配合坦克作战。如果设防的海港能随舰队活动,那么海战就会与未来陆战情况相似。
我在上一讲中已谈到这个问题。我提到了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组织编制,他的重骑兵是以步兵方阵(一种慢速行进的“长矛堡垒”)为基础的。即使今天我们仍
可看到与此类似的东西:步兵以炮兵为基础;但在坦克作战中没有步兵,而是坦克炮互相直接交战。那么这些武器应以什么为基础呢,应以我所起名的反坦克部队
(中世纪的车阵和古代的方阵在现代的代表)为基础。
[注:反坦克部队分两大类。一类是装备有反坦克火炮的炮兵——反坦克步兵或装备自行反坦克火炮的反坦克炮兵。另一类是工程兵,遂行敷设地雷,设置反坦克陷阱和障碍物等任务。二十五磅的野战榴炮是非常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我认为,将来会告诉我们机械化部队一定由两种坦克部队组成:一部分是具有进攻能力的坦克部队,另一部分是具有防御能力的反坦克部队。第一部分装备机动战斗
车辆,第二部分装备车载的反坦克武器,这些武器能随伴坦克部队,并在其后方或附近建立一个现代的“车阵”。要记住这个概念,因为在下文的适当场合我还会论
述它。今天步枪和机枪的地位已被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所代替,因为装甲已能顶住子弹。
[注:应说明的是,坦克本身是一种进攻性的反坦克武器。有防护或没有防护的自行火炮则是防御性的反坦克武器;不能自行的火炮以及地雷等是固定的防御性反坦克武器。用于攻击坦克的俯冲轰炸机则是一种进攻和机动防御相结合的空中反坦克武器。]
在装甲车战斗中,步兵不起作用,反会遭到危险,但前面我已指出,坦克在山地或丛林地是不能运动的,也不可能用很大数量的坦克去占领和控制一个地区。由于不
可忽视山地和丛林地战斗,因此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的步兵或轻步兵进行这种战斗。鉴于在战争中占领敌方地区通常是必要的行动,而且一直是取胜的明显标志,我曾
把担负此种任务的士兵称为“二等”士兵。这样,我们把步兵分成两类,即一线士兵和二线士兵。
[注:今天更正确的做法是把步兵分成三类:
(1)轻步兵——主要在不适于坦克运动的地区作战。
(2)通常的步兵——其训练和装备主要适用于占领被攻破的地区。
(3)摩托化步兵——其训练适用于游击战斗,但其训练和组织水平应高于我1932年所提出的要求。]
第一类步兵的装备适于进行“枪弹战斗”——使用机枪和步枪进行的战斗。第二类步兵的装备,如我所提出的,适用于遂行轻工兵和宪兵的任务。第二类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已攻破的地区维持秩序,保护交通线,防止被敌袭击部队破坏;构筑筑垒区和有防护设备的仓库。
11. 骑兵和乘车步兵
今天骑兵已类似乘车步兵,因为骑兵的武器已不是剑和矛,并去掉了传统的装具。当步兵部队行军时,可能使用骑兵。当步兵部队乘车行军或考虑到后勤问题时,也
可能不使用骑兵。理由很简单,给人员配车辆是可行的,但给马配车辆不是不易做到,而是没有任何价值。一个骑兵师如尾随几百辆运马车和大量运马料的车辆,就
不可能组成战斗队形,而只能成为一种不伦不类的东西。
骑兵将会逐步消亡,自然淘汰,但骑兵的概念肯定不会消失。它将体现在摩托化步兵和机械化步兵中。
关于摩托化步兵部队,必须区分摩托化游击部队和摩托化骑兵(侦察)部队之间的差别。摩托化游击部队是一种组织简单的非正规部队,战争爆发时将被动员参战,在其本国作战时,遂行特种任务。
[注:我曾指出,摩托化游击部队的训练的编成应适于在世界各国有效地遂行作战任务]
摩托化骑兵(侦察)部队是受严格训练的侦察部队,是第一线部队的一个组成部分。
[注:对摩托化游击部队,如果不是象我原先那样只考虑其必要性,而是从更高的作战角度来考虑,那么它与摩托化骑兵(侦察)部队之间的差别会逐渐消失。“骑
兵”这个名词。如同“武装士兵”,“掷弹兵”一样,现在已成为古词。也许除遂行“警戒”任务外,骑兵已成为一种过时的兵种。]
侦察部队搭乘轻型摩托车虽然不如骑马那样能到处运动,但能以更快的速度在更远的距离上运动,也就是说,它能在一定时间内比现在的骑兵部队完成更多的侦察任务。这就完全弥补了其微小的缺点。
关于机械化骑兵部队,军内有些人认为,我们现在具有的装甲车最终将被轻型坦克所代替,因为轻型坦克具有更强的越野机动能力。这可能是正确的,但不能忽视的
是,为了配合对孤立据点、桥梁、火车站、机场和司令部实施攻击,机械化骑兵部队通常要遂行远距离侦察任务,因此车辆的损耗相当大,在坦克的耐耗性能没有进
一步改进的情况下,用轻型坦克替代装甲车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何况机械化骑兵(侦察)部队要实施侦察或进攻都取决于道路,而且通常要求有非常快的运动速度。
这一点是不应忽视的。
机械化骑兵(侦察)部队的另一个可能执行的任务是,组成摩托化游击部队的坚强核心。摩托化游击部队如得到机械化骑兵(侦察)中队的支援,就会增强作战的信心,而且那些仓促组建的摩托化游击部队通常存在的纪律不严、行为不端、组织松散等缺点可以更好地得到纠正。
在装甲兵战斗中,步枪、机枪只能起很小的作用,炮兵战术和装备也将发生很大变化。现在我们有四种主要火炮,即重型攻城炮、中型攻城炮、山地高射炮和野战
炮。头三种火炮即重型攻城炮、中型攻城炮和山地高射炮将仍需使用,可以预料,这些火炮今后不会有大的变化。第四种野战炮将有明显的变化,因为,目前的发射
十八磅炮弹的火炮和四点五英寸榴弹炮是用于配合步兵,而不是配合坦克作战的。
[注:用于支援坦克的野战炮应是自行火炮。]
必须记住,坦克就是一种野战炮的运载工具。它装备小口径火炮(如发射三磅重炮弹的火炮),因为这种火炮的威力足以摧毁较薄的装甲。随着装甲厚度的增加,火炮的口径也可能会增加。
[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六磅重的炮弹已代替了两磅重的炮弹。]
我们是否需要装备一种威力更大的发射三磅重炮弹的火炮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战术的需要。在现在的战斗中,发射十八磅重的炮弹和四点五英寸口径的榴弹炮
能以直瞄射击掩护步兵远距离进攻。在坦克战斗中,即使不使用烟幕,这种火力支援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种火力支援必然会导致坦克混战——有些坦克每小时可
行驶二十至四十英里。
[注:这方面的战例是,1941年11月利比亚托布鲁克南部的战斗。]
烟幕作为一种遮蔽视线的手段,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坦克能产生大量烟雾,但发射烟幕弹掩护进攻车辆最为有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装备榴弹炮的坦克仍将是需要的。
[注:此种装备可称为“近距离支援坦克”,它是在此次战争爆发前不久设计的。今天我主张使用一种发射二十五磅重炮弹的火炮代替这种榴弹炮。]
坦克还可用于攻击坚固据点,包括地面工事、房屋、村庄等。对此类目标,用发射三磅重炮弹的火炮进行攻击是不起作用的,而要用装备有榴弹炮的坦克攻击,并掩护坦克攻击这些目标。
在坦克对坦克的作战中,需要炮兵的支援和配合。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需要反坦克部队(支援坦克的机动堡垒)火炮的掩护。
由于反坦克部队的大部分火炮既能拖曳又能运输,因此采用轻型火炮就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小型炮弹能击毁一辆坦克,因此使用小口径火炮显然是恰当的。
[注:这一点已不适应目前的情况,因为坦克装甲厚度已有明显增大,1932年为十五毫米,至1942年发展为九十毫米。]
因此,我们可选用装在越野机动车(具有装甲防护或装有炮塔)上的发射三磅重炮弹的火炮。这种火炮将发射穿甲弹,其效果取决于射击的命中精度。
除射击精度外,我们还要求这种火炮能发射猛烈的火力,特别是在远距离战斗时更是如此。虽然可能设计一种发射三磅重炮弹的火炮,但由于弹药补给困难,更切实可行的是使用能发射一英寸或四分之三英寸穿甲弹的反坦克机枪。
[注:这种武器现在即使没有废除,也已陈旧。]
由此我们可以给坦克师编配以下几种火炮:
(1)坦克团:配备发射三磅重炮弹的火炮和野战榴弹炮
(2)反坦克团:配备发射三磅重炮弹的火炮和反坦克机枪
使用的炮弹为三磅重穿甲弹、榴弹炮发射的烟幕弹、高爆弹和机枪发射的穿甲弹。
13. 装甲部队
关于装甲车辆,我要指出的第一点是,中型、轻型和近距离支援坦克这些正式名称是含糊不清的,因为一种武器的名称应尽可能反映其用途。
[注:这种武器名称现在实际上已取消。今天我们有两种坦克,即步兵坦克和巡逻坦克。第一种坦克配给步兵师,第二种坦克配给装甲师。]
谈论中型坦克和轻型坦克的贵贱是合情合理的。而重要的是坦克的功能,首先由这种功能引出一个观念,围绕这个观念研制出坦克,并予以名称。那么什么是设计坦克所遵循的战术思想呢?
那就是:发现目标、防护和击中目标。因此,我们所需要的是能发现目标、能防护和击中目标的坦克,也就是需要侦察坦克、火炮坦克和战斗坦克。
关于侦察坦克,应该是什么样的坦克呢?解答这个问题取决于侦察距离的远近。如果是远距离侦察,我们就需要远距离侦察坦克,因为对这种坦克来说,速度是重要
因素,它克服地面障碍的能力比近距离坦克强。一般来说,这种坦克用于近距离侦察过于浪费。由于遂行这种侦察任务的坦克体积越小越不易遭受攻击,因此需要一
种与目前我们的轻坦克相似的侦察坦克。
[注:我们原来的轻坦克侧重用于遂行战斗任务,而不强调遂行侦察任务,现已被淘汰。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一种设计正确的远距离侦察坦克。]
至于火炮坦克,可能分成两种,一种是远距离作战的,另一种是近距离作战的,如我前面所讲到的包括能发射烟幕弹和高爆弹的大口径自行装甲榴弹炮车。我认为后者应作为我称之为搜索攻击车的一种,该攻击车火力略强于侦察坦克,装有反坦克机枪或半自动小口径炮。
[注:由于装甲的增厚,此种攻击车现已淘汰。每一种战斗坦克应有近距离和远距离战斗武器,例如,具有发射六磅和二十五磅重炮弹的火炮或其它与此威力相类似的火炮。]
这样一种坦克,由于火力强、特别适用于近距离战斗。
第三种坦克即实用的战斗坦克,我认为应包括两种,一种战斗坦克类似我们目前的中型坦克,另一种是追击坦克,类似侦察坦克。战斗坦克比轻型坦克更重要,因为
战斗坦克装甲厚、超越障碍能力强,更有利于提高士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已充分认识到坦克能使敌方部队产生恐慌心理,而我们自己却没有完全认识到,
现在几乎已被遗忘。现在装备一挺机枪的轻型坦克对士气的影响是很大的,但一辆重十六吨、时速二十英里、装备一门发射三磅重炮弹的火炮和四挺机枪的坦克具有
压服敌人的作用。这一点往往被重视轻型坦克的人所忽视。
我们很难想象特种用途坦克会被淘汰,因为随着军队日益机械化,肯定需要一些特种用途的坦克。下面七种坦克将来一定会投入生产:渡河坦克、突击坦克、补给坦
克、架桥坦克、施放毒气坦克、敷雷坦克和扫雷坦克。至于渡河坦克,我认为所有侦察和追击坦克应能按其动力自行渡河。我认为突击坦克将类似目前试验的重型坦
克,其主要特点不是武器威力或速度,而是装甲。其装甲应能顶住所有炮弹,包括非穿甲野战炮弹的攻击。
[注:今天步兵坦克就是这种坦克的典型,但我认为其装甲应加大厚度,可能增加到一百毫米。]
在我谈下一节以前,我把前面所谈的观点归结一下,使听众对坦克兵团或坦克军团的一般组织有个明确的概念。
它将包括两个联队,一个反坦克联队和一个坦克联队。在行军队形中,反坦克联队将尾随坦克联队,并掩护坦克联队。在驻守时,反坦克联队立即展开,建立防御地区,配置火炮、反坦克机枪,设置雷场和构筑各种工事,以便为勤务部队、坦克军团附属部队和坦克本身提供防护地区。
坦克联队可从此地区出发向敌坦克部队攻击,当坦克联队遭敌强攻或被击败时,可撤到该地区。坦克联队将包括侦察坦克、搜索坦克、火炮坦克、攻击坦克和战斗坦克,其战斗队形有点类似海上作战舰队。
14. 工程兵
现在谈谈皇家工程兵,我们可以预料它也会有很大改变。目前皇家工程兵主要是野战工程兵,其任务包括构筑堡垒、架设桥梁、开辟通路、保障供水和补充弹药,这
一切对目前的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都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皇家工程兵将来对机械化部队的支援应比现在对部队的支援更为直接。工程兵应能支援坦克机动,也能限制
坦克机动,此外,还应担负所有野外维修保养任务(这也是坦克手的职责)。因此,工程兵应分两部分,即野战工程兵和机械工程兵。
[注:1942年曾设立一个电子与机械工程兵总队。]
机械工程兵编成工程兵旅和师属工程兵连,如按这样编组,两者均配一个野战仓库和必要的机动野战维修站,重装备维修则由军械兵负责。
虽然飞机全部摩托化,但没有机械化。要使飞机装甲化,也许不是不可能的,但这样做没有什么价值,因为飞机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和作战半径。
[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今天大部分飞机的部分部位是配有装甲的。]
飞机具有立体运动的能力,因此自成体统。它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因为一旦无线电控制更加完善,我们肯定会看到出现一种无人驾驶飞行器——真正的空中鱼雷。一旦发明了这种武器,整个陆战、海战样式就必然又要发生变化。
今天,空中攻击的不足之处是难以击中小型目标。现在轰炸机力求做到的是,在轰炸城市、大型仓库、长的行军纵队或运输舰队等目标时不会出现大的偏差。目标越大,对目标攻击就越有利。
有人会说,击中一个步兵纵队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把击中纵队看作是击中纵队中的所有人员,那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人是有知觉的,对每次飞机的“攻击”都会
发出预报,因此,仅仅是一种威胁性的攻击,就会立即引起行军纵队疏散,进行防护,从而发出停止行进的命令。这种阻击敌人机动的做法是一种比击毙几个人员更
为有效的攻击手段。持续不断地进行这种攻击,必然会瓦解敌人的士气,打乱其作战计划。
机械化纵队比步兵纵队更不易遭到空中攻击。不仅因为它比步兵纵队目标小、更分散,而且对它进行威胁性的攻击通常(或一定)不会使它停止行进。要摧毁它,就
必须切实进行攻击,而摧毁其一挺机枪,其它机枪不一定也会被摧毁。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付空中力量是装甲部队。陆上的装甲部队对空中战术比对空中火力有
不利的影响。一颗子弹或炮弹可击落一架飞机,但装甲部队“攻击”空中力量就会瓦解敌士气,会使敌机的轰炸失效。
就飞机的活动与配置来说,其战术弱点不在空中而在地面。飞机的“后方”会遭到敌空袭或地面攻击。在这两种攻击中,第二种攻击可能是致命性的,尽可能把机场
和机库等向后配置,必须给向前配置的飞机构筑坚固的抗击敌坦克和摩托车攻击的工事设施,这样,飞机不能经常出航。飞机越是不出航,就越可能遭到空中攻击。
从上述简短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面机械化与空中摩托化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坦克和飞机是相辅相成的,在今后一个长时间内,在作战中一方如得不到另一
方配合,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用飞机发现敌坦克,就可给己方坦克指示目标,攻击或压制敌坦克,从而保护机场。没有坦克,飞机的后方基本上不能得到保护,而
没有飞机,坦克在战场上基本就会失去打击的目标。由此可以推断:在未来战场上,坦克与飞机的协同将比步坦协同更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可以预料,坦克与飞
机将合编成一种部队,而步兵则完全是一种独立的部队。
[注:俯冲轰炸机的出现,使这种坦克与飞机的密切协同更加重要。]
现在我仅就防护的角度谈防空问题。
我认为,由于防空装备和火炮的效能将日益提高,飞机攻击严密设防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但究竟有多少地区能有严密防护呢?能有严密防护的地区是为数很少的,
而且在工业中心,政治中心与军事要地都处于与敌长期作战的情况下,在防护先后顺序方面,可能把军事要地置于第二位。因此,应尽力限制有利于敌机攻击的军事
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削减部队规模,即采取以质代量的方法。
下面谈谈处于运动状态部队的防护问题。现在陆军部队装备的大量慢速运输车辆不仅将为敌机提供有利的攻击目标,而且会遭到敌游击部队的袭击,还往往面临敌机
械化部队攻击的威胁,因此,有效防御敌空袭的问题尚难解决。其主要原因是,对处于运动状态的防空火炮的组织、控制和防护比固定配置在阵地上的防空火炮要困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军事思想多么保守,由于空中力量的影响,那些较陈旧的武器必然会被防护能力较强、重量较轻、运动速度较快的武器所代替。这些武器不是完全依赖飞机,而是在飞机协助下掩护其运动。需要掩护的是作战中运动速度慢的武器装备。
烟幕对直瞄武器的防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对密集火力的防护效果很差。在步兵部队实施进攻时,防者的炮兵观察哨被烟幕迷盲,有利于攻者防护防者的炮火射
击。但在进攻部队正面施放烟幕是没有作用的,因为所有敌机枪可齐射穿透烟幕。用坦克代替步兵,防护能力就会提高,因为通常不可能提供非常多的反坦克机枪;
而且只有直瞄火炮才能击毁坦克。总之,烟幕和坦克是相辅相成的防护手段,而烟幕和羊毛外套就没有这种相辅相成的作用。
至于施放烟云问题,可以肯定,在某些情况,从快速运动的车辆施放烟云比发射烟幕弹更为经济有效。一辆坦克能施放一英里长的稠密烟云,只需费用几先令,而发射一发烟幕弹则需费用一千镑。这并不是说,烟幕弹应被淘汰,我曾指出:在坦克战斗中,烟幕弹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致命性和糜烂性毒剂以及催泪化学毒剂和毒烟,对较老式武器装备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赘述。戴上防毒面具的士兵,只是一半象士兵。穿上防毒衣的士兵情况
更糟,他基本上成了个潜水员,完全不象士兵。坦克是装有履带的金属箱,它能防毒,如同它能防水一样,因此具有防毒能力的坦克并不害怕毒剂攻击,相反,它能
装载大量用于进攻的毒剂。坦克进行毒剂攻击的方法是:在坦克后面拴上若干个装有液体毒剂的大桶,坦克手从坦克仓内操纵并快速投放这些大桶,桶里的定时引信
起爆,毒剂就施放出来。现在中型坦克可装十个总重二百吨的大桶能在几分钟内施放一吨的毒剂。在施放毒剂时,坦克可以逆风运动(如果发射毒气弹,就不能逆风
发射),因此这种毒剂攻击方式对敌人具有致命性的杀伤效果,而且特别适用于包围战斗。
[第三讲]第三章 参战的战略准备18. 概述
在第一讲中,我谈到“战争的性质”时,曾指出工业对军事组织、军事组织对战略与战术的重要性。由于机器控制着社会生活,它最终也将控制军事思想。在近代史
上军事思想比社会技术发展至少要落后一代。蒸气动力船是在1812年出现的,但直到约1840年才被海军采用。**是在1814年发明的,但直到1842
年英国步兵才装备带击发装置的步枪。如果不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可能现在才开始设计坦克,我们完全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坦克的产生不是由于第一次世界
大战,而是由于社会文明的发展。
机器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有两个方面,即增加了产量,减少了劳动量。虽然一百多年以前,麦收用镰刀,打谷用连枷,收割一亩田约需四十小时,今天一部拖拉机
和联合收割机,收割一亩田不到一小时。在机器制造业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比,这种因用机器代替人力劳动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肯定也会在军事领域发生,其结果
必然是,随着武器威力的增长,战斗人员将减少,直到机械化部队的人数逐渐恢复到中世纪部队的人数。那时,五百名穿盔甲的骑土可组成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因此
将来五百辆坦克也可组成一支强有力部队。
[注:这个观点需作修正,因为现在坦克是以千辆为单位计算的。但五百辆坦克仍能组成一支强大的部队。鉴于指挥控制的困难,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要组建拥有五百辆以上坦克的部队往往是不可能的。]
部队规模,尤其是战斗部队规模的缩小,将会增强部队作战计划和行动的灵活性,随着部队越野机动能力的提高,这种灵活性还将进一步加强。
[注:战斗部队数量减少了,其后方勤务部队人数却增加了。年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的比例一般为60:40,现在可能是50:50,将来
军队的一个战斗人员或非战斗人员,需要有五个非军人提供后勤保障,也就是说,一支四百万的军队需要两千万非军人(男人或女人)为它提供后勤保障,而军队的
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的比例为1:1。]
过去战略的制订曾以交通情况为基础,今天的交通情况如何呢?今天的交通不仅是道路和铁路,而且有广阔的空地。在平坦的地区例如俄国南部大部分地区,除江河、森林外,没有影响履带车辆运动的障碍物。因此在这些地区,未来的作战很可能类似海上作战。
[注:例如利比亚战役。]
如果国家的交通形成广泛的战略道路网,(其宽度可能达几十英里),那么显然对它进攻就较困难。但进攻部队由于编成规模较小,机动力较强,就易于迂回敌部队翼侧,攻击其后方。
[注:应经常记住的是,在本《讲义》中,我所提到的规模较小的部队是指机械化部队而不是步兵部队或驻守的部队。]
我认为上述这两个论点都是正确的,但必须记住,当部队进攻敌后方时,要切断其后勤补给,当攻击其交通线时也应达到这个目的。攻者攻击防者的道路、铁路或地
区,其目的在于切断防者与其基地的联系。如果作战趋势表明,切断敌后勤补给非常困难,会遭危险,或不起作用,那么应选择攻击敌基地,而不是攻击其交通线。
基地(包括主要基地和前进基地)可能日益重要。
必须记住:机械化部队拥有基地越多,其机动力就越大,就如在海上作战一样,蒸气机舰只的巡航和活动半径是与加煤站、油库和设防港的数量成正比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野战工事的作用增大了,它不仅能用于防护补给基地,而且能用于封锁窄道,如同中世纪的城堡和坚固据点的作用那样。可以肯定地说机动力越强,野战工事的作用越大。
[注:如果机动力的增强提高了野战工事的作用,那么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机器时代的野战工事应重复手工时代的野战工事。]
野战通常会导致攻城作战,在上次战争中是如此,在未来的装甲部队战争中,也将如此;不同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前沿构筑绵亘的工事,而在未来战争中,
将在机械化部队作战地区构筑工事。这就是说,在作战地区四周都构筑防御工事,防御工事的设置方式将迫使进攻部队沿道路进入危险地区。上述两种防御工事体系
的不同之处,一种是中国万里长城式的,另一种则是中世纪城堡式的。
[注:马其诺防线的错误在于把防御力量用在逐渐消耗敌进攻力量上。该防线如果不作绵亘配置,而是纵深分散配置,我认为就可达到防御的目的。]
防者力图防止攻者进攻,攻者就不需这样做,而是建立一系列基地(实际上是补给基地),以便攻者能依托这些基地安全地实施机动。
把上述这些一般的考虑用于研究部队机械化对我们大英帝国战略(当前的战略思想)的影响,会使我仍看到部队机械化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首先,我们是世界上最
大的工业国家之一,我们有雄厚的机器设备,可生产我们所需的各种武器。其次,除了维持大英帝国本身的法律和社会秩序外,我们的军队还担负两项任务:(1)
在欧洲大陆发生战争时,支援盟国;(2)保卫大英帝国的国境。就遂行第一个任务来说,我们军队的组织从未适应此种战争的需要。虽然我们的教范谈到了军队训
练应适应此种规模战争的需要,但是我们并没有为此种可能爆发的战争召募兵员和编组部队。1914年我们在几周内向海外调运了六个正规师,今天(1932
年)我们却缺乏准备,不能在几个月内向海外调运两个师。今天要考虑的不是调运师规模的部队而是调运一个小型的高度机械化军,它编有三万兵力,配备装甲和非
装甲车辆,并保持战备状态。这样,我们不仅能立即给予盟国增援,而且能以对盟国最有效的方式给予增援。这种规模的军虽然在兵力数量上仅为1914年我们远
征军的五分之一,但其实力却超过其兵力规模,尤其是在敌人依靠征召大量兵员而不是依靠改进武器装备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注:下面列举一个假设性的例子:如果1940年5月戈特勋爵率领四万五千人的机械化部队(即三个装甲师),那么他就不会比当时他率领三十万人的非机械化
部队处境更好吗?如果他当时率领九万名机械化部队,我认为就有可能击败德军。六个装甲师需要约两千辆坦克,约需耗资四千万磅,或相当于三天战争的费用。]
现在谈谈上述两个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建立一支大规模的军队?我们也许需要这样一支军队,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届英国政府不会在平时维持这
样一支军队。如果我们需要这样一支军队,那么只有在战争爆发后才能组建。鉴于平时我们必项保持一支小型军队,我们应尽一切力量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这支军队要具备什么力量呢?首先它要有快速机动能力,象救火机那样在火灾未发生之前就能迅速予以扑灭。部队摩托化和机械化的优点就在于,以节省时间来缩短
空间,换言之,我们运动的速度越快,我们所要防御的地区范围就越小。在战略上,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正如战争历史一再表明的,只在短时间内停留在一个地点
的部队,要比长时间(二十四小时以上)停留在同一个地点、兵力比之大九倍的部队对战争的作用更大。如果你能比敌人的机动速度快四倍,那么,敌部队须用六十
分钟才能行完的路程,己方部队需用十二分钟,也就是说,敌部队行一英里等于己方部队行不到四分之一英里。
从我们自己的情况来看,我们也会面临大部分大陆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发现,机械化战争的需要与征兵的制度发生矛盾。这一点在我的第一讲中已谈到。其结果
可能是,组建职业军队的国家在改革方面要比推行征兵制的国家快。最终必然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大部分步兵部队完全过时,而且与机械化部队作战,它们将不起作
[注:这里的步兵部队不是指反坦克步兵部队而是一般的步兵部队。]
当步兵部队变成机械化部队时,这对国家战略会产生深远影响,因为部队实现机械化经费开支大,不仅陆军部队规模要缩小,而且政府用于空军和海军部队的经费也会减少。这样,国家现有的军事力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注:这就要有一定条件,因为1939年德国采用的财经体制是以劳动力而不是以通常的财务开支为基础的。所以直接有关的因素是劳动者,而不是经费开支。它主要考虑的是人力而不是资金。]
19. 战略侦察
搜索的机动手段和攻击的机动手段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在下一次战争中,将互相影响。例如,除非用飞机能立即发现目标,不然冒险用飞机去搜索目
标是没有价值的,尤其是在战略作战行动中,更是如此。飞机的航行和地面部队的运动是不一致的,因为两者的运动速度是不相同的。这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快地
面部队运动速度的理由,地面部队运动速度加快了,战争初期的作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注:把明显的变化改成“**性变化”更为正确。有关的战例是:德国进攻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
在非机械化战争时期,通常的作战计划是,战争一爆发就立即出动大量独立行动的侦察部队,主要目的是保障尔后开进的步兵部队能自由实施机动。由于独立行动的
侦察部队须得到后勤保障,因此,除非有充足的补给线(过去是道路,现在是铁路),不然侦察部队向前方运动是没有作用的。因此必须从补给的条件来考虑战略。
当战区只有一条铁路时,如年的日俄战争那样,战略就不那么复杂。
战略上的这种简单情况将逐渐消失,因为战略虽仍以补给为基础,但受补给的制约已不那么直接。虽然步兵的补给半径非常有限,它行走几英里后就必须得到补给和
休息,但飞机一次能连续航行几百英里,坦克一次能连续行驶几十英里。这就增强了实施远距离机动的能力。此外机械化车辆能装载备用补给品,如配有履带,就可
不依赖道路,使战略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应强调的是,掌握情报,而不是补给条件,因为不能确切掌握敌情,战术机动会相应受到阻碍。
用飞机侦察敌情肯定会导致空战,但我认为,除非双方空中力量相当,或具有某种不为对方知道的技术优势,不然不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直接进行这种空战。更可能
的是,在某些方向上造成对对方严重威胁,以掩护其他方向上的战略侦察。这种行动需要的是高速度的飞机而不是飞机的数量。我认为,除情况特别有利外,航空兵
本身不会冒战斗(不是指小规模和一般性战斗)的危险,只有在地面发生决定性作战后才投入战斗。
[注: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历史上曾发生过。1940年5月,英国皇家空军曾避免战斗,并不是因为它不能实施进攻,而是考虑到地面作战情况。德国空军只是在法军崩溃后,才开始攻击英国诸岛。战争指向俄国时,此种攻击再次被放弃。]
瓦解敌人的斗志,这是压倒一切的决定性打击。将来为了达此目的,肯定会同时在地面和空中进行这种打击。
[注:这意味着,空中和地面部队要协同作战,直至取得地面作战的胜利。]
如果我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战争一开始,空军力量的优势不在于采取决定性的战斗行动,而是实施侦察,因为取得掌握情报的优势,就能获取主动权,而只有掌握了这种主动权,才能确定作战行动的计划。
[注:正如战争所表明的,这种作战行动是轰炸敌人的机场。]
在空中侦察进行过程中,地面机械化部队很可能分散部署在广阔的地区,而不是集中部署,因为具有摩托化、机械化车辆的小型分散的部队,比密集配置的战斗车辆
更便于机动、也易于集中。为了保障分散部署的战斗车辆的安全,有必要在前沿整个正面部署摩托车辆分队、反坦克分队和飞机编队,以形成屏障。这种兵力部署的
目的是:(1)配合航空兵与战略侦察,发现敌人的开进运动;(2)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战术意义的阵地;(3)迟滞敌人的前进。
在此屏障(应与前方取得密切协同)后方纵深,地面部队将在宽大正面上向前推进,直至形成一定的战斗队形,以便根据命令能在规定方向上迅速集中。兵力部署就绪后,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机动能力。
[注:这方面的一个战例是,1939年的德波战役。]
20. 关于海外作战的几个问题
近些年来,向海外远征已日益困难。今天远征军基本上已不能对付装备良好的敌部队,因为敌人可在几小时内通知其舰队用摩托化工具集中大量部队,保卫其受威胁
的岸上地区。由于现代部队不能向敌漫长广阔的海岸登陆,所以受威胁的岸上地区是很少的。事实上,现在的部队机构庞杂,补给纵队、医院和服务机构,确实是象
一个流动城市。带着这么多包袱,部队能在没有良好港口的海岸登陆,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此情况下,要有效地实施突然登陆,不仅是困难的,而且几乎是不可
能的;不能达成突然性,登陆大抵就成为一种自杀的行动。
[注: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至少由1942年8月迪耶普登陆突击战所证实。圣纳泽尔突击战虽规模较小,但达成了突然性。日本的登陆进攻,除新加坡岛登陆战外,属于不同范畴,它是对不设防海岸和道路条件差的国家实施登陆的。]
部队机械化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和简便易行的手段。第一辆坦克的发明是为了在两道堑壕之间建立一个坦克机枪射击地带,坦克作为机动的堑
壕,它在高于固定堑壕的地面上机动。登陆作战的问题与此相同。实施登陆时,需扩大舰只对水域至海岛(或敌阵地)这片空间的掩护范围。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相同
的,至少是类似的。自行两栖登陆坦克不是从任何一种舰船上下水,而是从坦克运输舰上驶入水中,就如同飞机从航空母舰起飞那样。1917年12月提出了研制
两栖坦克的设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艘实验性的水陆两用坦克,直到去年(1931年)才制造了真正的自行两栖坦克。虽然其装甲较轻,但制造水上坦
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不再是一种设想,而是事实。我认为没有理由认为,将来大部分陆军坦克不能依靠自身动力渡越江河和宽大的海上堑壕。
有了可从坦克运输舰下水的两栖坦克,就有可能达成登陆突然性,可以克服对舰到岸的间隙区掩护的困难,就可在任何一般的海岸有效地登陆,并可同时在几个地点
登陆。登陆时也就不需要航空兵的掩护,补给困难也会减少。除非敌人也用两栖坦克对付登陆部队的两栖坦克,不然,可采取合围战术攻击敌港口的后方,迫使敌投
降,从而为主力部队夺取登陆场并攻占敌后勤基地。
除了上述的登陆作战外,两栖坦克还可有效地用于海岸登陆袭击和强渡江河。今天英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处于欧洲大陆飞机的航程以内。在下一次欧洲战争中,用于轰
炸英国的大部分飞机将以其海岸机场或海岸附近机场为基地,而海岸也将是敌潜艇基地的所在地。如果这些机场和基地遭到坦克部队的袭击,那么敌方显然要实行对
坦克防御,这样就会从其主力地面部队中抽调兵力。
两栖坦克不需要架桥就能渡河,这是非常明显的优点,无需强调说明。这种坦克不只是一种重要的障碍物,而且可用于组成巡逻线,因为一辆两栖坦克能往返行驶,不仅能破坏敌架桥,而且能在水上攻击敌方两栖坦克,如同在美国内战中,炮艇在密西西比河互相攻击那样。
总之,两栖坦克的用途非常大,尤其对我们岛国来说,更是如此。毫无疑问,这种坦克不久就会被人们充分认识,它将成为我军战时武器装备的组成部分。
[第四讲]第四章 作战21. 概述
战略的目的是以武力而不是以文字来维护一种政治主张。这通常以作战来实现,其真正的目的不是摧毁物质力量,而是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必须消灭敌人的这一观
点,只是在它能导致有益的和平状态时才是合理的。这样如果敌人是不文明的野蛮人,它遭屠杀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对人类是有益的,如果它是有文化的民族,对世界
有作用,那么它遭屠杀,即使这是不可避免的,也应看成是不幸之事,如果它遭屠杀是可以避免的,那么这就是一种罪恶。
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作战的最终目标是歼灭敌人这一点已成为当今一个普通原则。在上次战争中,这种作战目标不仅使德国及其盟国遭到失败,而且也毁
坏了战争目的本身,因为歼灭敌人的行动会严重扰乱民众的精神和思想,以致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这种和平也受到了破坏。
作战的最终目标是歼灭敌人这种有害的信条,在理论上否定了战争的真正目的,即建立更加美好的和平生活。这种理论之所以盛行,是因为人们不深入思考问题。当
然,象动物那样简单反应,比象哲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要轻松得多。这种理论认为步兵的进攻力量弱,强调使用大量的步兵,因为在军事史上兵力多的军队,是战争
中最有破坏力的手段。
要实现战争的真正目的,就必须终止使用破坏性手段,这就是说,战争必须逐步地由武力争斗发展到智谋与士气斗争的阶段,换言之,指挥艺术必须基本上代替暴力,用瓦解士气或精神上的打击,代替武力争斗或肉体的攻击。
[注:阿道夫·希特勒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理论,见赫曼·劳舍宁著《希特勒的演说》第15-21页。]
由于步兵部队运动速度慢,需不断休息和取得给养,因此要求改革作战方法,发挥指挥才能。事实上,步兵部队不能适应激烈紧张的运动(这是指挥艺术的核心),于是只好以一种消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结果强调后勤补给,忽视了发挥指挥才能。
为了重新强调发挥指挥才能,就需改变部队的编制装备,并基本上以打击士气(即实施出敌意外的突击)代替破坏性攻击,部队必须高度机动化,并须尽可能小型
化。因为部队小型化,其后勤补给组织就可缩减;一般来说,后勤补给组织缩减了,其机动性就会加强,就易于防护,其安全保障的困难和弱点也可得到某种程度的
克服。具有一支编配均衡、机动灵活的小型军队,一支能适应激烈紧张运动且不经常在固定的交通线上活动的军队,指挥官的指挥才能就可得到高度发挥,就能运用
智谋指挥作战,而不只是把作战当成一种流血的行动。在这一方面,部队摩托化和机械化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可使我们通过改变组织编制,重新发挥指挥才能。较
重要的改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装甲:我曾指出,子弹已成为我们目前面临许多困难的基本原因。子弹阻挡步兵逼近敌人,迫使炮兵远离步兵阵地前沿,并使骑兵丧失突击力。装甲则可顶住
子弹,进攻中,坦克能代替步兵,因为它能顶住步兵的防御火力。步兵难以攻击坦克,但如步兵没有充足的武器,缺乏坦克难以对付的防御工事,那么坦克能在任何
适于机械化部队机动的地点攻击步兵。这就是说,当与坦克遭遇时,步兵就失去了机动性,就不再是野战部队,而应作为固守堡垒的部队。
虽然装甲能抵抗子弹,但可被炮弹击毁。这不是说装甲失去作用,而是说,装甲的价值与射弹威力有关,它能抗住威力小的射弹,但不能抗住威力大的射弹,这就是
说,炮兵将日益压倒步兵,但炮兵要防子弹攻击,就要配备装甲。因此对付坦克的手段是坦克,目前的步兵作战将被机动的装甲炮兵作战所代替。虽然在作战中,所
使用的装甲也许不能顶住炮火攻击,但仍须使用装甲,以防子弹的攻击。
[注:在所有开阔地形上,这是完全正确的。]
(2)机动力:在野战条件下,防护如不与机动力相结合就会明显削弱其作用,而机动力的任何改变,尤其是有防护机动力的改变将会引起战术的改变。当把有防护
的机动力在没有道路的地区进行越野运动时,战术将会引起剧烈的变化,因此现在的线式战术将被地区战术所代替——这一点我已提到过。在地区战术中,部队正面
不再能如现在那样有效地保卫其后方勤务部队和交通线。进攻不只是在前沿而是在地区纵深进行,而且会从各个方向实施进攻。因此突击的威力明显加强。瓦解士气
将日益重要,其目的是通过瓦解斗志而不是破坏杀伤,引起敌方部队的混乱。
[注:1940年法国陷落,就是一个典型战例。《参谋军官的日记》的作者(无真实的姓名)写道:“盟国总参谋部被异乎寻常的运动战所瘫痪……1914年负责制定盟军作战计划的法国将军们的头脑的已不能应付这种新的突如其来的情况”。]
由于攻击后方的行动将日益盛行,威胁日趋增大,其必然的结果是,不仅在驻地,而且在运动时均须组织环形防护。
[注:俄国似乎已意识到这一点,所以1942年德军多次进攻俄军后方均遭失败。]
后方仓库必须构筑防御工事,在后勤系统中机动的后方部队或警戒线,机降场以及防空设施,必须有对付敌人袭击的防护力量。部队在驻守时将越来越变成一个固定的堡垒,运动时将成为一个机动的堡垒。
(3)地形:我曾指出,装甲车辆的机动受地形的影响。地区作战日益重要。这就更有必要联系地形来考虑装甲车辆的使用。由于武器使用只有与地形条件结合起来
才能在作战中减少损耗,由于将来在很长时间内,坦克和步兵将成为两个主要的战斗兵种,因此战场可能会分成两个地区,即坦克地区和步兵(反坦克)地区或分为
坦克易于运动的地区和地形有利于步兵防护的地区。前一种地区一般为开阔、平坦或起伏地,后一种地区一般为丛林、沼泽或山地。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从总体上确定未来作战的特点:逐步用坦克——机动装甲炮代替步兵。
[注:虽然远在1925年,我们已拥有设计良好的发射十八磅重炮弹的自行火炮,但在1941年利比亚的秋季战役中,我们受到德军七十五毫米火炮(装在PzKw3型车底盘上)的攻击而大为吃惊。]
其结果是:子弹降到次要地位,炮弹升到主要地位。为了保障越野机动力的安全,强调达成突然性,提高了组织环形防护和设置地面和坦克障碍物的重要性,这些因素是将来发挥指挥才能的基础。
22. 从集结地区的开进
宣布战争之前,或与此同时,根据制定的作战计划,部队将从战略部署地区(将用以代替目前的集结地区)开进。如果交战国双方都有坚固的反坦克防御配系,那么
双方也许不会突破这些防御配系,也就是说,在主力部队未开进之前,双方会坚守其边境。如果其边境防御较弱,则须立即出动大量配有反坦克武器的摩托化部队去
占领和防守敌坦克接近路和对完成作战计划有重要作用的地区。这种摩托化部队应及时得到由坦克和装甲车辆组成的强大特遣队的加强,坦克担负掩护任务,装甲车
辆协同飞机担负侦察任务。
由于翼侧和后方受攻击的危险增大,纵队应采取梯次配置,(见图一)。应根据地形和道路的数量来确定开进队形,因为必须记住,坦克和装甲车辆虽具有强大的越
野能力,但它们只有在避开江河、丛林、围墙和铁栏时,才能在道路上运动。如果在进攻部队的右翼存在不可通越的障碍物,那么可采取图1所示的队形,如果没有
这种障碍物而道路很少,那么可采取图2所示的队形;如果道路多,则可采取图3所示的队形。不论采取哪种队形,后方勤务部队可在作战部队与障碍物之间行进,
或位于作战部队之中行进。一般来说,部队开进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机动车辆,因为运动速度与部队规模是成反比的,各个小规模部队以互相能支援的距离在宽正面
上行进,如不发生阻塞现象,就能加快运动速度,因为机动的兵力十之八九不如集聚在一起的兵力好集中。
图一 纵队队形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弹打木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