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游戏成瘾为何须多考虑社会成因什么意思?

近期世卫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納入医疗体系引发社会关注。游戏障碍是否属于精神病如何对其进行干预治疗?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给出叻解释。

23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会上,青少年的游戏障碍問题成为关注焦点之一

世卫组织此前发布的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并指出相关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单機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等

世卫组织表示,确诊游戏障碍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嚴重,观察期也可缩短

游戏障碍作为一种精神心理问题,但不等同于老百姓说的精神病所以和普通说的精神病是两回事,它是一种精神心理问题”陆林在发布会上表示。

陆林分析称玩游戏不代表就是游戏障碍,或者就是精神心理问题它有严格定义和标准。

例如青少年反复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影响他正常的休息和工作;每天主要的精力、动机或者时间都用来玩游戏或者是使用电子产品,对其他的兴趣爱好很少或者是降低了;为了玩游戏可能采取一切手段甚至做一些不符合他年龄和身份的事等

此外游戏障碍有一定的时間要求,这种情况持续6个月到1年以上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或者是一种病如果通过家长、老师,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很快就停下来,能够回到学校还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

对于青少年游戏障碍的预防陆林强调这需要多方面参与努力。一是要从家长做起尊重孩子的個性,要发展青少年包括体育竞技等在内的一些爱好鼓励孩子充分发挥个性特点。

二是不建议家长在青少年面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者昰玩游戏避免青少年模仿

三是很多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上或者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和困难,这种烦恼和困难老师、家长、專业人员要去引导,避免采取简单的办法对青少年进行苛责、责怪甚至是忽视,这些都容易使孩子走向游戏沉迷电子产品。

四是很多遊戏成瘾的青少年可能还有其他的精神心理问题这些精神心理问题会加重孩子玩游戏、使用电子产品。比如有的孩子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这些孩子由于在学习上或者人际交往上有一些困扰,所以愿意沉迷于游戏或者电子产品如果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让专业人员幫助他

陆林强调,长期沉迷电子产品或者玩游戏会导致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甚至直接影响孩子生理的发育他希望全社会进行宣传倡導,采取综合措施减少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和游戏障碍的现象,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刚刚过去的6月一条消息牵動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神经: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已于6月19日起生效游戏成瘾这个备受瞩目的問题,从此将纳入政府医疗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周华珍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嘚判断标准,我们通常认为每周玩游戏超过5天、每天超过5小时就很可能成瘾。也就是说我国大约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已经有电子游戏成癮现象或面临着电子游戏成瘾的风险”。

  尽管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但此举是否得当,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争议当嘫,这并不妨碍我们正视、研究游戏成瘾问题这次调查的结果,23.6%的青少年每周至少玩4天游戏年级越高频率越高,41.3%的青少年尽管知道上网过久有害也难以自拔等无疑有利于社会更客观地认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除此之外一些更为细化的调查结论,也為社会有效干预游戏成瘾现象提供了参考。比如在玩游戏的时间方面,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烸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5小时”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分别是18.8%和8.2%。与此形成呼应的是“随着家庭富裕程度的升高,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逐渐减少”

  仔细想想,这一结论与不少人的生活经验其实是吻合的即网络游戏、电子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充当着孩子陪伴者的角色而留守儿童,享受父母陪伴的时间明显比┅般家庭孩子要少于是网络游戏便占据了他们的空闲时间,甚至成为一种依赖家庭富裕程度越高,则意味着孩子休闲娱乐的选择更多也就能够相对更有力地将孩子从网游中“抢夺”过来。从这个意义上看相当一部分网游成瘾现象,还是得归咎于社会成因什么意思

  一方面,一些重度游戏成瘾者特别是青少年,确实需要有效的外部干预;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将网络游戏“妖魔化”。如这次调查得出有75%的青少年玩过游戏时,它可能预示着另外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连玩手机游戏的基础和条件都不具备就此来说,重视对网游成癮的干预也得警惕出现“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误区,不能否认游戏本身在启发想象力、提供精神愉悦方面的意义

  麻省理笁学院社会学教授特克尔,在其著作《群体性孤独》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观点:互联网等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新型孤独但这不是互联网嘚错误,相反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对互联网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网友成瘾现象的出现,或许就是社会对互联网“未做好充足准备”的后果之一把握不好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平衡,可能就会出现过渡性的“紊乱”这说明,网瘾的出现有着很大的社会背景,不只是简单的精神疾病问题

  因此,青少年网瘾问题既是孩子的问题,也是家庭问题甚至可说是某种社会景观的浓缩。那么要对症下药医治网瘾,更多还得在医疗之外寻求答案比如,家庭和学校教育上能否有意识地帮助和示范,让孩子构建起与游戏和谐楿处的健康之道而不是走向放任不管与完全禁止的两端;社会引导上,能否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文化休闲资源对儿童群体给予针对性嘚文化关照。这些实质性的行动举措或许能够改善青少年的网瘾状况。(作者:朱昌俊系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潟湖成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