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区别不断加强的历程和表现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二)
我的图书馆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二)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二)
北京 田子刚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
1.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它们的生产和土地所有制。
2.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3.思想上:法家关于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4实践上: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强化国君对国家的控制,为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5.秦的统一和强盛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
君权和相权(西汉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分割宰相权力,明初废丞相)&&&
中央和地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
4.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1)开创皇帝制度(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自称始皇帝。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君主专制措施)
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丞相制度起于秦,是君主专制的需要),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
(3)郡县制(中央集权措施。特点: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统一货币(中央集权)。
(2)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
统一文字:小篆(中央集权)。
4.思想:“焚书”“坑儒”。
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极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使秦短命而亡。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这些措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文化专制政策,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王,郡国并行。
2.汉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
3.汉武帝即位。
汉武帝措施
1.“推恩令(中央集权)。
2.建立中朝(选用级别较低的官员,作为皇帝身边的办事人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相权;君主专制措施)。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
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统一。
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本质上讲属于文化专制政策。
1.三省六部制(君主专制)。
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运转机制:中书—门下—尚书
2.科举制度(中央集权):隋朝建立,唐太宗发展,重视进士科。
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三省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2.分割相权(三省长官均是宰相),加强了皇权
1.庶族地主获得晋升机会,扩大统治基础,缓和士庶矛盾。
2.官吏任用权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4.选拔了优秀的封建人才。
5.对西方的文官制度影响深远。
1.宋太祖赵匡胤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集权)。
(3)经济: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中央集权)。
2.削弱宰相权力(君主专制)。&&&&
相权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归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宰相仅有行政权。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削弱宰相职权,皇帝得以大权独揽。
中央官制:一省制(中书省)。
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宰相。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
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1.废除丞相
& 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位高权重。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丞相制度被废除。
2.内阁制度的建立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皇帝亲自处理。由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为此而设立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
&&& 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加强皇权专制。
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在皇宫内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消极:君主专制加强,束缚了近代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1.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达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2.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秦确立到隋唐完善主要起积极作用,北宋起突出表现为两面性,明清主要起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消极作用:皇权的膨胀,扼杀社会创造力,减缓社会发展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战国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专制思想受到两次冲击: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制度;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打着民主旗帜,批判维护君主专制的封建思想。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高考练兵】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在于( &)
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巩固国防抵御侵略&&&&&&&&&&&&&&&&&&& D.加强民族交流
3.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
A.掌管奏章 &&&&&&&&&&&&&&&&&&&&&&&&&&&B.管理军事
C.下达诏令 &&&&&&&&&&&&&&&&&&&&&&&&&&&D.兼理监察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 &)
A.焚书坑儒  &&&&&&&&&&&&&&&&&&&&&&&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 D.统一文字
6.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7.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最主要差别是(&&)
A.地方长官的名称 &&&&&&&&& &&&&&&&&&&&B.地方长官权力的大小
C.地方长官的任免方式 &&&&&&&&&&&&&&& &D.皇帝是否总揽一切大权
8.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治作用是(& )
A.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 B.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国家统一&&&&&&&&&&   &&&&&&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9.汉初的中央集权与秦朝时最大的不同是( &)
A.中央官制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设置&& &&&&&&&&&&&&&&&&&&&&&D.独尊儒术
10.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之义,国小则亡邪心。”下面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收回王国官吏控制权
C.夺去王侯爵位 &&&&&&&&&&&&&&&&&&&&&&&D.削减王国封地
1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作用是( &)
A.削弱了皇权,有益于政治清明&&& &&&&&&B. 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明确了官吏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 D.增加了政府职能机构,便于纳贤
1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应吸取的教训是( &)
A.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 &&&&&&&&&&&&&B.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必然结果
C.机构改革必然增加财政开支 &&&&&&&&&&&D.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导致财政危机
1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设立通判
C.派文官任州的长官&&&&&&&&& &&&&&&&&&&D.设三司管理财政
14.唐朝在中央设置的尚书省职能相当于元朝的( &)
A.中书省 &&&&&&&&&&&&&&&&&&&&&&&&&&&&&B.吏部
C.枢密院 &&&&&&&&&&&&&&&&&&&&&&&&&&&&&D.行中书省
15.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16.“票拟”是(& )
A.大臣的奏章&&&&&&&&&&&&&&&&& &&&&&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17.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
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18.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材料二&&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的争论发生在什么时候?此论争有何重要性?
(3)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原因何在?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B 6.D 7.C 8.C 9.C 10.A 11.B 12.A 13.C 14.A 15.C 16.B 17.C 18.D 19.A 20.B
21.(1)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2)秦统一不久。统一后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3)李斯。分封诸侯国将重蹈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影响:秦废分封,设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22.(1)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3)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答案带解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下列做法的结果与这种演变特点不一致的是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
②宋朝设置枢密院
③明初设殿阁大学士
④元朝设置中书省A. ①③
D. ①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导致王国坐大,威胁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①符合题意;宋朝设置枢密院分割的是宰相的军权,有利于君权的加强,但不合题意,故排除②;明初设殿阁大学士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也不合题意,故排除③;元朝的中书省享有大权,不利于君权的加强,故④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o从汉到元政治制...
考点分析:
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武帝集权: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A.韩非子
D.黄宗羲 
下列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与下图所示相符的是 A.“植棉必凿井,一井可灌溉田四十亩”B.“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C.“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D.“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28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材料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唐山是一个重要支点。”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和开平矿务局都诞生于此。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有多条铁路贯穿全境。唐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位于唐山遵化,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唐山也是中国北方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故乡。唐山还是全国三大铁矿产区之一,全国焦煤主产区,产业基础雄厚,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摘编自《北京日报》(1)根据材料概括唐山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原因。(8分)材料二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时间法律名称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1926年《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1956年《大气清洁法》1963年《水资源法》1974年《污染控制法》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6分) 
(36分)特色的文明·流动的文明·共同趋势的文明材料一
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而各自区域文明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上最具活力的社会阶层有着直接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士”阶层。如《论衡·效力》所言:“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春秋末年(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进入贵族共和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逐步形成了贵族与平民两大社会阶层。“平民”一词源于pleo,plenus,原意为“众”,通常带有“低贱”之意。该词常用来形容“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事物。(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士”与古罗马的“平民”对各自地区在文明形成中各具特色的贡献。(8分)材料二
(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文明交流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世界文明是多样性的,但又是大势所趋。结合“戊戌变法”、 “1861改革” 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俄国、德国在近现代史的发展中是如何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14分)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A.美苏两大政治集团的全面对抗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D.战后区域性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特征:(1) 皇帝集最高立法者权、 最高行政权和最高司法 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2) 广大官吏唯上是从, 官场具有浓厚的因循守旧 之风。(3)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等。 中央集权是“地方分权”的对称,是国家统治权力集中 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地方政府统 一服从于中央,并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办事。 君主专制通常指奴隶制和封建国家实行君主独裁的 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拥有无限权力,他的意志就是国 家的法律,以国家为其私有财产,依靠庞大的军事官 僚机构维持其统治。 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其对 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而为人熟知, 也使很多人把“专制 主义”与“中央集权”混为一体,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正 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 一、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政权组织方式,其 主要特征是: 1.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 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在 专制国家里,法律仅是君主的意志,皇帝集立法、司 法、行政等大权于一身,天下之事皆决定于上。君口 一言,君言的好恶成为评是非、功过的最高原则。君 主凌驾于一切之上,极易出现专横、残暴,而臣民则 被剥夺了权利和自由。 2.无数的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 统治。这些官僚是皇帝的奴仆,随时听从使唤。他们 在辖区内代表王权统治百姓。 二、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指国家的整体 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 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其主要特征有: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 系存在。 2.中央为控制地方,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中国自秦开始,地方官员的任用、升迁、调动,一律 由中央决定。绝对地执行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 央,最后一切听命于君言的制度要求。同时君主在官 职设置上有意造成职权重复,使之相互牵制,相互监 督,无限制地将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三、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政 体,体现君臣关系;一个是国家结构形式,体现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专制主义可行之于中央集权国家,也 可以实行于地方割据王朝,同时并非中央集权都导致 专制主义。但在封建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把两者 完全分开是不可能的。 凡是在专制主义皇权加强之时, 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之时,反之亦然。中国自秦 汉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后经隋唐宋元王朝,形成一套 严密完整的政权组织和行政制度,到明清时中央集权 高度加强,其结果是集地方三权于中央,又集中央之 权于皇帝一个之手。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专制,专制 主义也是愈来愈加强。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联。认清二 者的区别,不至于在批判专制主义时,连中央集权合 理性的一面也一起加以否定;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又可以防止过分集权造成的弊端。(4)存在时间长,影响广泛。 主要影响:封建社会的中前期以进步作用为主(1)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2) 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推动了先进 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对促进民族融合起 了积极的作用;(3) 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 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 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 世界的基础;有利于防止割据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 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在封建社会晚期则主要起了消极作用。(1) 政治方面: 皇权专制赋予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 力,极易形成暴政;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 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可言,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束缚 和压制了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发挥;形成了 长期的人治传统, 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扭曲了人格和灵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的局面。(2) 经济方面: 皇权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 长。(3)思想文化方面: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思想 文化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日趋严厉,严重阻碍了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评价 1、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 一。君权至上使得中国大一统的社会格局和版图能维 持了近 2000 年。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融合。 2、君主专制也有其落后的一面,对于人权和民主,自 由而言是格格不入的。 特别市在资本主义兴起的近代, 成为阻碍中国发展的一大束缚, 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中国古代地方中央行政制度...重点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 地方行政制度秦:郡县制 汉:郡...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下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下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 [摘要]:回顾中国的行政制度史,其发展...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新人教版 - 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附参考答案 一.专题解读 本专题主要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巩固、...专题01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知识归纳) 一.考点梳理 1.朝代的更替 (1)原始社会(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形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 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的历史悠久,古时帝王政权更替是极为频繁,被权臣,大将或者外戚所夺权的有:西汉,东汉, 东晋等;被...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对现代行政管理的消极影响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对现代行政管理的消极影 响 作者:张聪丛 来源:《商情》2013...历史 军机处的设立、明清时的“科道”监察、清朝的理藩院;改土归流、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内阁 C大...2016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 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 ?解读考点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专题解读:本专题主要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巩固、发展、强化直 至衰亡的演变过程, 是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的重量级专题, 在...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