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负增长增长类型属于现代型,还是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属于第四阶段还是第三阶段?(高中地理)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2010届高考地理知识点解读与能力培养——人口与环境
ID:1177222
资源大小:880KB
2010届高考地理知识点解读与能力培养——人口与环境
审核人:苑娜娜
【知识网络】
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考点透视】
1.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关注高考人文考查 浅析人口命题趋向
人口作为人文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的改造中不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2006年高考较为关注对人口知识的考查,涉及内容比较全面,考查比重略有提升,命题形式在稳定基础上呈现灵活多变的特点。下面综合06高考各卷人口考查,浅析人口命题趋向,或许能为我们今后地理学习提供一点启发。
& 一、以世界区域为背景,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1.基本内容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按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分为原始型(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 较高的死亡率 较低的自然增长率)、过渡型(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和现代型(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值高低特点,可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及世界人口增长模式都为过渡型,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属于传统型。我国由于开展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类型为现代型。
2.命题方式
①直接根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百分数)判断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
②以世界区域为背景,考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及特点;
③结合国家最新统计资料、政策导向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影响因素;
④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对人口再生产类型进行国家间的比较。
&&3.典型精析
例1:国家比较类(全国文综卷Ⅲ)如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1~3题。
1.目前与甲国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
A. 韩国& &B. 古巴&& C. 新西兰& &D. 埃及
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3. 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 &B. 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 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 &D. 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答案:1.D 2.C 3.A
解析:本题属于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确定,主要依据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中不同时间段对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呈现的数值特征和变化特点确定。根据甲乙两国人口发展的过程及当前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可知,甲代表发达国家,乙代表发展中国家。
第1小题:“目前”和“1890~1920年”是时间限定条件,首先要根据甲国时间限定条件确定图像范围,然后根据出生率、死亡率数值特征(高低)知此阶段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型。目前韩国、古巴、新西兰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现代型,埃及为过渡型。
第2小题:从图像中可读取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死亡率也迅速下降。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政局动荡,长期战乱都会使死亡率上升。在一个国家内,抚养孩子成本不会突然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的文化观念也不会突然改变。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抑制人口增长会使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会使死亡率下降。
第3小题:据图知甲国20世纪5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应为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乙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1%,不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包括南非),人口自然增长率多在2~3%以上;目前甲国不是人口净迁出国,因为甲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乙国劳动力不短缺,因为刚刚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劳动力资源丰富。
例2:区域比较类(重庆文综卷)如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
4.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A.现代型和过渡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过渡型
5.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1)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2)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3)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 (4)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1 2&&&&&&&&&& B.1 4 &&&&&&&&& C.2 3&&&&&&&&&& D.3 4
答案:4.D 5.B
解析: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反映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关系及数值特征,综合考查影响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
第4小题:a区域呈现“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属于传统型;b区域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属于过渡型。
第5小题:c区域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具有“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其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受教育水平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增强,生育意愿较低。
二、结合城市化过程探讨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以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问题
1.基本内容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人口分布的一种形式。城市化过程是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发达国家城市化具有起步早、水平高,逆城市化现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的特点。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加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也是城市人口聚集区。
2.命题方式
①以国家考查为依托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进行比较和区分;
②以人口迁移为背景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
③以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为背景,考查距离城市中心远近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及城市功能区的布局问题。
3.典型精析
例3(江苏地理卷)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6~8题。
&&& 6.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d-b-e&&&&&&&&&&& B.a-c-d-b&&&&&&&&&&&&& C.d-b-e-a&&&&&&&& D.e-d-b-a
7.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8.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答案:6.B 7.B 8.D
解析:本题提供了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先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后出现逆城市化,人口向近郊或乡村回流,反映了人口密度与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
第6小题:a反映城市化开始阶段,人口向市中心集聚,距城市8km内,离市中心越近人口密度越大;c受城市中心地价影响,市中心人口受离城市距离影响程度趋于缓和;d受城市环境质量和交通条件影响,人口开始向近郊和乡村回流,直到出现b的情况。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
第7小题:根据人口密度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可判知城市人口密度最大地区不是市中心,而是近郊,如b图。可确定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第8小题:b 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人口密度明显偏大,最有可能分布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因为这一地区地租不是最高,也非最低,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近,工作、生活方便,对住宅区的吸引力最大。
三、以人口普查统计资料为线索,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迁移人口的年龄构成
1.基本内容
每隔一定时间段,我国都要进行人口普查,其统计结果可能作为人口考查的切入点,判断人口迁移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制。人口迁移的方向要根据图例进行判断,人口迁移的原因需要在正确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上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包括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分析时要注意全面到位,同时分析人口迁移时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整合和迁移,注意人口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命题方式
①在区域空间定位的基础上,描述人口迁移的方向,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②通过对人口统计图像图表的数据分析,描述迁移人口的年龄特征,分析该年龄结构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3.典型精析
例4(江苏地理卷双选)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
9.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9.BC 10.CD
解析:本题立足于江苏省某市人口普查实际资源,给定“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分析迁入人口的特征及其影响。
第9小题:据表计算男性人口为51.56万人,女性人口为58.36万人,女性多于男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引起的自发流动,从表中可看出,迁移的主体为15—44岁的青壮年。该城市吸纳了各种年龄段的人口迁入,说明该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结构多趋向于老龄化,外来迁入的人口结构显示为年轻化。
第10小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困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从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四、关注区域考查,突出重点国家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影响因素分析
1.基本内容:受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交通、政治、经济、军事、旅游、科技)和开发时间长短的影响,人口分布趋向于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集聚形成城市,城市分布密集的地区人口分布也集中,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与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相类似。
2.命题方式:
①在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国家人口分布特点的比较;
②对重点国家的重点地区人口分布特点进行成因分析;
③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探讨人口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3.典型精析
例5(天津卷)40.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3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3)说明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社会经济原因。
(4)与美国相比,德国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
答案:(3)土地利用以农林牧业为主;大城市数量少;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少);&& 开发较晚。(4)德国人口分布比美国均匀。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重点考查重点国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国家间人口分布特点的比较。
第(3)题:打破常规考查美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的原因,突出其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利因素中社会经济条件的考查,主要从农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城市数目、农业发展水平、开发历史早晚角度考虑。
第(4)题:德国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在全国相对均匀,而且城市与工业分布也是这样。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②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发达,河、海港众多;③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④国家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相关的信息
当前IE内核版本太低,请使用IE9以上的内核版本、360浏览器极速模式、chrome谷歌浏览器或火狐浏览器等访问,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完美作业网 www.wanmeila.com
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答案C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传统型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人口增长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何时进入了现代型? 中国人口生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性,因为中国老龄化程度高,所以死亡率≥出生率,是现代性国家,但一般发展中国家还是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
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什么是现代型? 现在不弄计划生育,只能把现在这个问题拖延给后代。基本属于现在不解决,以后也要解决的事情。虽然正常来说以后科技、经济都比现在更发达,但是我国人口本身太多,国土、粮食承载人口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冒险把人口太多的问题扔给后代,这代能解决些先解决着,以后经济发展了,愿意生育的人自然减少了,自然可以解除。当然不能等到真减少了再解除,要不然等十几年又晚了。但是只要密切注意全国出生/死亡比率的问题,应该还是能掌握时机的。
传统/原始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别 老教材的书有四种模式模式即: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而新课标的书把过渡型划为传统型了,因此只有三种类型。原始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而传统型的早期模式也是高高低,后期(过渡型)则是高低低。原始型和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主要区别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而现代型和传统型的区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一般以百分之一为二者界线,增长率大于它则为传统型,小于则为现代型。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什么模式?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有以下三种1高高低模式/也是传统模式2高低高模式/也是过度模式3低低低模式 /也是现代模式
人口的增长模式有哪几种 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1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又可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较低自然增长率。这种模式的利弊实在很难说。分布:原始社会和现在个别国家的个别地区2 “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弊:发展到现在,弊端已经很明显了。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分布:农业社会和个别国家3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已进入。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处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古巴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原因 高中地理 1、古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一套完整的医疗救助体系,穷人看不起病这种是在古巴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古巴的死亡率很底。俯预期寿命为75岁,接近发达国家。2、再次,古巴的人口为1121.7万左右,人口基数小,古巴女性人口所占比例超过男性,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3、由于古巴人口的生育率和死亡率都很低,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
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当今中国是低出生,低死亡 ,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地理课本上的资料是很早的,我上高中时也和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事实上中国每年出生大约1500万人,死亡大约500万人,自然增长1000万人左右。
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是高高低,传统型是高低高,过度型是高低低,现代型是低低低。是吗 是的。原始型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高高低”模式分布:原始社会和现非洲个别国家的个别地区原始社会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高,环境差的地区自然增长率低。传统型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弊: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分布:农业社会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除中国、俄罗斯)。现代型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低低低)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分布:大部分发达国家、俄罗斯、中国。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自然增长率大概是多少? 2004年全国出生人口1593万人,出生率为12.29‰;亡人口832万人,亡率为6.42‰;全年净增人口76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87‰,比2003年下降0.14个千分点。初步预计50年后中国人口将长期保持在15亿左右。考点33(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年高考真题分类)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图4),回答6~7题。
41.(2009年高考天津卷)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 bc B.a c d C.a b d D.b c d
【解析】a图中在0-20岁人口数量比较多,50-80岁人口数量特别多,但是20-40岁的人口数量很少,说明有大量的人口迁出;b图中0-20岁少,50-80岁人口数量很少,但是20-40岁的人口比少年和老年人多了很多,说明有大量人口的迁入;d图中20-40岁人口数量要多于少年和老年人口数量,而且在这个年龄段男性的比例明显多于女性,说明有大量的男性人口迁入。
【考点定位】考查人口的迁移
42.(2009年高考天津卷)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 d
【解析】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占主要地位则人口年龄应当比较年轻,大概在20岁左右,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b图的20岁左右的人口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考点定位】考查人口组成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
总人口(万人)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4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解析】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题目当中的一些重要信息,(1)“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2)人口总量从1982年的35万人猛增到2000年的701万人,增长了20多倍!,可知该城市人口增长率很高。增加如此多的人口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单靠人口自然增长是无法实现的,联想到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大批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可以确定该城市一定有大量人口迁入。(3)再看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都呈现下降趋势,而15—64岁人口比例却急剧增加,可以确定迁入的人口应该主要是青壮年人口。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人口迁移等知识。
【备考提示】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孤立的掌握知识点,要学会知识之间的渗透,增强运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想达到这种能力要求必须有系统完善的学科知识。
44.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解析】由第3题的分析可知,该城市一定属于我国较早期的一个沿海开放城市,西安和沈阳不是开放城市,南京开放较晚,而且在80年代中期,南京人口规模已远远超过了35万人,而深圳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属于五个经济特区中最早成立的一个,所以最佳选项应该是B。
【考点】考查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的速度,特别是东部沿海开放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备考提示】虽然高考是以能力立意为主,但掌握一些基础常识还是非常必要的。
(2007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17~18题。
45.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解析】如不考虑人口的机械变化,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人口总数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时,一般是人口总量的峰值;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总量会逐步减少。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折线图分析,当地人口死亡率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出生率迅速下降后也稳定在较低水平,但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总量应该保持增长趋势。
46.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解析】本题特别需要注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为1990年~2000年,此期间≥65岁以上的人口比值由5.59%增加到了7.74%,不同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
(2007年高考上海卷地理)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47.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解析】仔细阅读该国的“人口金字塔”图,该国人口增长和构成的变化最显著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而年轻人口的比重则基本没变化。
48.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解析】阅读该图,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较快,说明了该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同时右侧女性老年人口的比重又高于左侧男性老年人口的比重,说明了女性人口的寿命更长。
49.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解析】通过阅读该图,可得出1980年以来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较稳定(低),而老年人口的比重又较高,判断为发达国家。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四川卷(新课程))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4-6题。
50.目前与甲国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人口数量、分布及人口问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国为发达国家,但年人口增长较快,与目前的埃及相近为过渡型,而韩国、古巴和新西兰目前均属于现代型。
51.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乙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各个国家或地区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
52.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解析】甲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保持着较高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故与乙国不相吻合。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劳动力并不缺乏。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重庆卷(新课程))图3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53.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A、现代型和过渡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C、传统型和过渡型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及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三者的特点决定人口再生产类型,高高低为原始型,高、较高、较低为传统型,高低高为过渡型,低低低为现代型。从图中可看出a区域特点是高、较高、较低为传统型,b区域特点是高低高为过渡型。
54.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图中看出c区域特点是低低低为典型的现代型,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0,看出c区域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出生率低是因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思想观念发展了改变,生育意愿较低。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55.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第Ⅲ阶段,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而同期的死亡率很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当然迅速降低;死亡率低,意味着人们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体现,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地增长。
56.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解析】第Ⅰ阶段时,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较缓慢,因为高死亡率,人的平均寿命较低。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4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8—19题。
57.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37年&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1961年&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解析】首先根据第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小,不难看出图上部曲线表示的是泰国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比重高,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低,图下部是德国产业构成人口的历史演变曲线。从图中可读出,1961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约为70%,到1999年呈下降趋势。
58.1980年&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解析】首先,明确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商业和旅游业为第三产业。其次,泰国农业人口从1980年到1999年下降最快,其数量变化也最大。
59.(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5是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项选择题)
A.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高峰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正值生育率的高峰
C.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理统计图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规律及原因的理解能力。从曲线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高峰期在1989年前后,由于处于生育高峰期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而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总量最多在2004年,两个峰值不重合。人口的迁移是机械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我国外来移民不多,人口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所致。
60.(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39)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回答:
(2)根据表1数据,说了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1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2)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其原因是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
(2)依据表格内容,应该从两类数据对比分析北京与河南的人口增长情况差异——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北京为负、河南为正);②人口总增长率(北京高于河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对外地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吸纳能力,这就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现象。
61.(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6-30)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⑴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____国。
⑵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 (单项选择)
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
⑶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
15岁到64岁
65岁及以上
⑷分析图1和图2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⑸图3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
⑸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
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本组题关键是阅读统计图表和计算的能力以及对人口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做题时需要提取的主要信息有:(1)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柱状图”,读出相应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2)读两国人口年龄构成表,提取A国1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据并在图中分析其影响
6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
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解析】当前我国人口特点表现为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解决人口问题主要对策为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故正确选项为 A。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Ⅳ(新课程))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0——11题。
总人口(万人)
自然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63.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4.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7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65.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
【解析】通过图中数据 1992年人口 68.7万,1993年人口 80.2万,计算 1992年 ~1993年人口增长率(80.2-68.7)÷68.7×100% ,即为 16.7% 。故 A 选项正确。
66.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解析】由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所以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为大量人口迁入。即 C 选项正确。
67.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解析】作为外来人口较多的新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会给该城市带来一定的问题。如人口增多会出现住房紧张,城市用地压力增大,即 D 选项正确。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广东卷(新课程))图4是某地区年人口增长图。读图4回答12—13题。
68.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解析】通过读图计算,完成关于人口、城市化的定量分析。利用总人口减去乡村人口得出 1950年城市人口为 500万(1500万~ 1000万),1980年城市人口为 1000 万(3000 万 ~2000 万),二者相减即城市人口增长 500 万。总人口由 1950 年(1500万)~ 1980年(3000万)增长了 1倍,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 ~1000万)1000万,也增长了 1倍。故正确选项为 B。
69.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人口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 1950年和 1980年的城市人口比重,进而比较其变化。1950 年城市人口 500 万,总人口1500 万,城市人口比重占 13;1980年城市人口为 1000万,总人口为 3000万,城市人口比重占 13,因此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没有变化,故C 选项为正确答案。
70.(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49-51)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
⑴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⑵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和相应曲线图。
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比例(%)
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
年非农业人口比例曲线图
⑶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
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台湾省资料暂缺)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
⑴ 11.21%  3.4亿  28%
⑵填表;绘图单位:亿
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比例(%)
A.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
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
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1)读坐标图,首先要看明白纵横坐标的含义,图例所代表内容及各曲线代表的内容,然后根据试题要求,在图中找出相应的坐标点。
(2)该小题主要考查读图、填表及绘图能力,填表只要从图中读出相应坐标点值即可。绘图时应先确定坐标点,再用平滑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3)该题考查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注意题干要求,如第一问要求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从表中可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及人均 GDP 都远远低于美、俄及世界平均值。第二问要求据“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分析存在的人口问题。结合图例可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文化教育水平低,由此现状有针对性提出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1.(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广西卷,31)阅读表1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人口占世界百分比
GDP占世界百分比
(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最低的是。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
(3)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 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1)北美 非洲
(2)亚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 欧洲、非洲
(3)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口贫困化),欧洲人口停止增长(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统计图表的使用、分析能力。
(1)题要求对各地区人均 GDP 值的比较,表格中只列出各地区的人口、GDP 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因此解题时需要将 1990年的每一地区 GDP 比重除以该地区的人口比重,然后再比较它们的结果,从中找出最高值、最低值所在地区。(2)题直接在表格中分别找出人口比重上升与 GDP 比重下降的大洲或地区。(3)一般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 1,就称之为高人口增长率。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 2.4% ,很明显其人口增长快,加剧了该区的人口贫困化;与此相反,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也就意味着人口已停止自然增长,必然会引起人口老龄化。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广东、河南卷(旧课程))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72.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解析】由图可知 a图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四个国家比只有印度经济较落后,人口增长快,自然增长率最高。
73.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为①,因为①较②③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都高,较符合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列相关问题作出选择。
74.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93% B.23% CC.13% D.60%
人口年龄构成的比重
【解析】首先找准 0~ 14岁年龄构成的起点坐标和纵坐标。读图应注意几点:①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区方向也一致(都向右上方)。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 100% ,而不能小于或大于 100% 。通过读图其数值接近 23% 。故选项 B 正确。
7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解析】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各年龄构成变化分析我国人口问题。我国 20世纪 70年代以来虽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0~ 14岁人口比重较大,未来人口再生产的趋势仍是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故选项 B 正确。
76.(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6)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全国和上海人口增长幅度对比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
有利的方面:;
存在的问题:。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1)外来流动人口 增强社会的活力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对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
(2)老龄化  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制度等
【解析】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由图可知上海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地区差异引起的人口流动,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给老龄化的城市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压力。虽然上海人口基数大,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趋缓,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致使青壮年赡养照顾老人的负担过重。面对现实,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如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实行退休金制度,加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等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77.(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山西卷(新课程))图2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过渡型”的人口应该是出生率比较高而死亡率比较低。
78.(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
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D.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解析】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且人口密度大,工业过于集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交通、住房、能源等问题,为缓解城市压力,目前已修建了许多卫星城。虽然上海人口基数大,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趋缓,人口的年龄构成中老龄化现象严重,致使青壮年赡养、照顾老人的负担过重。故 D 选项正确。
79.(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80.(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读“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图”和“1982年与1996年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50年代,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自国家推行措施后,197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左右,199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
(2)1996年与1982年相比,上海市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趋于,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趋于,这表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的趋势。
(3)目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上海上述人口问题将带来等社会问题。
(1)高 计划生育 3(2、4也算对) 负数
(2)下降 上升 老龄化
(3)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需赡养照顾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81.(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图2-31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B国。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1)人口严重老龄化 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 劳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3)鼓励生育或移民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82.(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目前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说出中国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
人口问题:
基本国策:
(1)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受沉重压力,影响积累与生产力发展。
(2)人口年龄构成较轻,劳动就业压力大;人口老化现象逐渐出现。
(3)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城市人口压力沉重。
(4)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与四化建设不相适应。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3.(1993年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判断下面四组选项中,国名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
四国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图
A.孟加拉国、美国、墨西哥、原联邦德国
B.原联帮德国、美国、印度、墨西哥
C.日本、原联邦德国、墨西哥、印度
D.埃及、印度、美国、原联邦德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口增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