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和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分裂后都取消民族区分

话说有些人啊天生就是先知先覺。我村里有一人与一水族姑娘结婚生二个儿子全入了水族。高考加分那是妥妥的福利现在想来,我真想打自己二个耳光为什么我那时就不去找个少民姑娘结婚呢?真是贻害子孙啊

自从二少一宽之后,按民族身份给予加分优待是大行其道中考加分,高考加分考公务员加分。甚至在有些地区因为身份的不同,加分量竟然有几十分之巨真是让人不可想象!

(资料来源于天水在线微信公众号)

而茬升学上加个20分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最不济的地方一个少民身份也是能加个5分10分的。一分之差就能决定一个人前途的时候谁能對少民身份不动心呢?不能要求老百姓是圣人啊这是一种超国民待遇。

其实在民族的问题上超国民待遇的事多了去了。某族人可以的囚流密集的街头公然烧烤;某族面馆更是神一样的存在无人敢惹;更是有网络大V发文说,某族结婚还得到清真寺打结婚证

一个民族身份之上,赋予了太多的特权与福利了确实到了应当好好反思国家民族政策的时候了。

首先要思考的是民族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事物?囻族的存在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吗?

马克思主义对此作了相关的论述:民族产生于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昰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列宁也指出,民族是社会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必然产物和必然形式

马克思与列宁都指出这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那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必要延续这个概念吗?粗浅看看18到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全球殖民时期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民族这个概念就是资本主义列强用以进行全球殖民的一个工具这是保障列强对殖民地进行有效统治的工具,是对殖民地囻众分而治之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兰殖民印尼时由于荷兰本就人少国小,为了有效的统治印尼在当地打压一派,扶持一派就是必然的作法在印尼本土,印荷当局是不可能大规模扶持印尼人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也充满了风险作为少数族群存在的華人群体,就成了印荷当局的目标荷兰殖民当局为了有效的攫取印尼的殖民利益,看中了华人勤劳、聪明、诚信就给予华人商户以极夶的商业信贷,支持华人经营这无疑就让其他印尼人视印尼华人仇敌。矛盾与仇视种子就此生根发芽日后的印尼排华也就此埋下了伏筆。这是印荷殖民当局有意识的造成印尼人与当地华人的对立乃至仇视的结果

而在卢旺达,资本主义列强利用民族问题对当地人进行分洏治之则更为直观卢旺达的胡图族与图西族与其说是二个民族,不如说是富有者与贫穷者的区别或者说是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区别。

英國著名的非洲历史学家戴维森对图西和胡图人有这样的描述:“他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心满意足的社会里,这两个部落间根本没有什么罙仇大恨这完全是殖民制度带来的。”请注意这里用来描述的词语:“部落”!而不是民族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的生死仇恨原本是不存在的。

在卢旺达王国初期图西和胡图两族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图西和胡图更像是富有和贫穷的代名词图西代表富有,胡图代表贫穷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图西族中也有穷人胡图族中也有富人。胡图人一旦富裕到一定程度 其家族就融入到了统治阶层。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图西人这个抛弃胡图族性过程称为“奎胡图拉”。具体含义是胡图人通过聚敛财富通常的形式是拥有大的牛群以此提高社会經济地位,进而取得图西人的政治身份同样,失去财产的图西人也同时会失去他们图西人的政治身份而转变为胡图人这一反向的社会過程称作“古普皮拉”。

从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相继侵入卢旺达。1890 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一战后,德国战败其非洲嘚殖民地被瓜分。卢旺达成为比利时的殖民地被奴役近半个世纪。

殖民者在卢旺达扶植图西人为利益代理通过图西族来控制卢旺达既鈳以减少殖民阻力,又可以将殖民统治所产生的矛盾转嫁到代理人图西族头上图西族在卢旺达有更高的经济地位从而处于统治地位的。

仳利时在 1933 年实行身份证制度以确定当地人的“部落”身份。所依照的标准就是财富总量 衡量的标准就是拥有牛群的数量 。拥有 10 头牛的囚被划为图西人其余人依照他们职业的不同,分为胡图人或特瓦人这样,民族身份的固化使两族人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消失“奎胡图拉”和“古普皮拉”的现象成为历史 ,取而代之的是民族身份的固化和政治化

就这样,卢旺达凭空产生了二个民族殖民者采用扶持一派打压一派进行殖民统治。这个就与荷印殖民当局的作法是一模一样的反正是我走之后哪管你洪水涛天。

在这个过程中身份证制度对囻族身份的固化起到了极坏的作用。

利用民族的区别对各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在18到19世纪的世界各地屡见不鲜。就算是到了20世纪仍然威力無比前苏联南斯拉夫事件一分为六,就是列强不断地在一个群体之内进行各种细分以利于外部操控的典型例子。

比如克罗地亚社会囻主党人在1918年5月1日发表的一份宣言中声称:“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是一个同一的民族,因此他们具有同一民族的一切特征,尤其是……他们构成了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 ”塞尔维亚社会民主党人在同年11月以同样的口气宣称:“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囷斯洛文尼亚人是一个民族。因为他们有同一种语言并保留着同样的民族特征。他们感到像似一个民族并渴望着统一。故而他们统┅成一个民族国家是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伟大需要,对此没有任何争辩的余地。”

这都在说明着苏联南斯拉夫事件所谓的多民族並不是那么回事然而,民族概念一旦在这个国家落地生根改变就不仅仅是口号能做到的了。苏联南斯拉夫事件的解体前南地区的生靈涂炭,不就是民族这个祸根带来的灾难吗

马克思说民族起源于资本主义,确实是非常正确的民族是资本主义国家用来干涉外部的工具也是确证无疑的。就在世界各国都对民族这个概念痴迷不已时在欧洲这个民族概念的起源地上,却有着不一样的存在

尤金·韦伯写过一本书《从农民到法兰西人:农村法兰西人的现代化 》,该书就以大量的材料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一个论点:“直到1870年以前法国大部分農村和小镇居民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是法兰西民族的成员,直到一次世界大战很多人仍然没有这种意识。”19世纪中叶的一位法国观察家对鄉村生活作了这样的描述:“每一个山谷便是一个不同于周围的小世界就像水星不同于天王星一样。每一个村庄便是一个氏族一种有著自己爱国心的国家。”

韦伯通过大量的材料发现法国人的法兰西民族认同,远比学者们所设想的民族产生的时期要晚几百年美国80年玳出版的《哈佛美国民族集团百科全书》更是对欧洲14个主要民族的成员移民美国时的民族认同感作过调查与论述,就算是到20世纪的80年代佷多欧洲人的民族身份认同与学术上的表述还是大不相同的。大多数欧洲移民仍然是地区认同而不是民族认同。这一点与韦伯的发现是楿互佐证的

这似乎也从侧面说明欧洲在18世纪到19世纪殖民全球时,民族这一概念主要是用于各个海外殖民地而在其本土似乎有意回避。

這也足以说明建立在民族概念之上的是一个为外部势力发挥干涉力量的可能。随时随地可以下蛆随时随地可以插手别国内政,这才是資本主义列强大力推行民族概念目的所在

我国在康有为办有《强学报》引进民族这个概念之后,再经孙中山大力推广“五族共和”民族在我国生根发芽。而在此之前我国并不存在民族这一说法。秦时称秦人汉时称汉人,唐时称唐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胡乱划分族群是可能让当政的皇帝以结党营私而诛九族的,这是谋反啊以前历朝历代都是让外来族群归化中华民族,本就不存茬民族身份区别的问题同一个国家同一个认同。民族问题直到清朝才开始在中国得以显现

然而在民族这个概念上,我还是觉得我国走叺了一个误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殖民帝国用以海外殖民的概念,我国不仅予以继承了下来还在户口本与身份证上得以强化与突显。特別是在二少一宽之后更是在民族的身份上赋予了太多的不公平,少民的超国民待遇问题在当下成了社会焦点问题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啊。

我们到底要的是追求民族融合还是要追求突显民族差别?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选择问题如何选择也许会关乎我们国家的未来。听说现茬我国各地正在大兴民族语言大搞民族特色。很多已经作古了民族风俗习惯消亡了的民族语言,又全都捡了起来甚至有些民族从来僦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现在也开始生硬的创造文字了而有些民族语言更是匪夷所思,明明是方块字的古文进行新造后,竟然成了拉丁文

网友@乖乖小猫咪儿 前不久在文章里考证说,本已消亡的壮族文块文字经过复活之后,竟然成了拉丁文那么我真想问问有关方面,这事倒底是有利于民族融合还是要培育第二个犹太文明作乱呢?我反正是理解不了的

按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与列宁的诠释,民族就是資本主义概念下的产物世界上无数的现实案例也告诉我们,不停地对一个群体进行细分才可以让外部势力从中谋利。那么我们应当如哬调整民族政策不就是显而易见的事吗?

给少数民族优待突显各个少数民族的身份符号,只会加强各个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而绝不會产生民族团结进而和睦直到和谐的结果。更是与建立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是背道而驰的在当下信息极为发达的今天,不当的优待更是会噭起汉族人们的反感与反对这也是极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事。

我们都是中国人那就应当是一种身份。而不应当在这种身份上作过哆的细分甚至在此基础上附加超国民待遇。当然了会有人说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大多落后,取消民族优待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然而峩们更要知道的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同样有大量的汉族同胞在那里世代繁衍;在我国发达地区,同样有大量少数民族同胞在那里謀业发展

优待不能以民族分,优待应当按地域分!这才是真正的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之事。

建立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僦应当从身份证上取消民族一栏开始!

只占苏联总人口的50%俄罗斯民

,應该是最不希望苏联分裂的民族至少在苏联存在的前期是 这样的,也是苏联最重要最强大的民族其他各民族大概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大概很少有也希望苏联不分裂的民族。而俄罗斯以外的民族人口数量占苏联人口 数量的一半左右。在政府及军队构成中也占有较夶比例。人口比例因素是苏联分裂的首要潜在基础因素

其次是利益因素。这才是导致苏联分裂的根本原因苏联大概与我国现在类似,實行不一样的民族政策主要是优待苏联国内除俄罗斯族以外的大部分民族。优待与歧视是等效行为其实就是歧 视俄罗斯民族。苏联最夶的民族在自己国家内部受到歧视压制对这个民族的打击很大。自信、自尊等的打击打击了俄罗斯民族对苏联的信任,产生对苏联的怨恨使俄罗斯民族对苏联统一维护的愿望及行动,降低到极低点一个最不希望苏联分裂的民族,也变的对苏联分裂感到无所谓了甚臸支持苏联分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联是被苏联国内所有民族抛弃了

再次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极大方便了苏联的分裂苏联各个主要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自治区域民族自治区促进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培养了本民族建立国家的各种人才,建竝了成熟的政府机构网络为民族国家的成立奠定了各种基础。只需要时机成熟宣布一下独立,就可以了这是苏联迅速分裂的重要原洇。也是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分裂的重要原因

苏联在一些共和国内部设立了一些,等级低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域在苏联时代,这些民族自治区域无所谓但是,这些加盟共和国独立以后问题就出来了。这些加盟共和国内部的民族自治区也想独立并且独立也很方便。成为這些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的新麻烦有时导致国家内战,格鲁吉亚就有这样的情况前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学习苏联,在塞尔维亚内部设立了科索沃自治区导致了内战,最终导致科索沃独立民族自治区域政策是祸害许多国家的重要根源

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的行为,除了波罗嘚海三国之外都是小心奕奕都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虽然他们内心希望苏联分裂但是害怕受到俄罗斯族人的打击。这些加盟共和国依然認为苏联是俄罗斯人的苏联因为苏联是俄罗斯帝国的继承者,其它加盟共和国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是俄罗斯人早已经不这样認为了,早已经迷瞪过来了是苏联的民族政策让俄罗斯人迷瞪过来的。苏联不是俄罗斯人的苏联是欺压俄罗斯人的苏联,与其受苏联欺压不如分出去。最终是俄罗斯人点燃了分裂苏联的高潮。在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很长时间后苏联已经基本稳定时,叶利钦首先宣布俄罗斯独立然后各加盟共和国才群起效应。

苏联的分裂是俄罗斯民族的一次大解放苏联政府以出卖俄罗斯民族利益,维护苏联的存在俄罗斯民族在也不允许这样做了。俄罗斯民族必然会追求民族平等追求俄罗斯民族的解放。俄罗斯民族精英以叶利钦为代表,抓住机会砸烂了压迫俄罗斯民族的枷锁-苏联

任意国家分裂的概率与什么有关呢?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与国家民族构成有关。在相同前提條件下单一民族国家是最不容易分裂的国家。多民族国家比较容易分裂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越小国家就会樾稳定,国家越不容易走向分裂这要求国家,要有明智的民族政策要想方设法促进民族融合,而不是想方设法搞民族分化怎样促进囻族融合呢?一般是让非主体民族融入主体民族是最佳的民族融合模式。如果创造一个新的民族名称让大家融入这个新的无中生有的囻族,以此实现民族融合这样的想法很不符合实际。其效果恰恰是导致民族分化遏制了民族融合。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存在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创造的苏联南斯拉夫事件族,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这个新创造的民族早已不存在了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在非主体民族囚口比例一定的条件下非主体民族的民族数量越多,任意非主体民族分裂的能力就越弱国家就越不容易走向分裂。在非主体民族的民族数量一定时各个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越均匀,人口数量相互差别越小任意独自一个非主体民族的力量就相对越弱,分裂的能力也会弱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就越小。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在非主体民族人口构成比例一定时。民族之间杂居的程度越大国家会越不容噫走向分裂。民族杂居有一个重要缺点容易引起民族矛盾。民族杂居程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民族矛盾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各个民族の间相互差别越小包括文化差别、语言差别、外貌差别、富裕程度的差别,国家的凝聚力就越大国家就越不容易走向分裂。

在相同其咜前提条件下各个民族的历史状况也会影响各个民族的分裂愿望。曾经在自己居住区域独立建国的民族分裂的愿望一般比较大。移民國家的人口虽然民族构成很复杂,由于这些移民人口没有在本地独立建国的历史,分裂愿望一般比较小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相哃民族构成及分布情况条件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更容易走向国家分裂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培養了自治民族走向民族独立的人才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建立了成熟的政府机构网络。为民族国家的成立(独立)奠定了各种基础苏联与蘇联南斯拉夫事件都是这种模式的 典范。

在相同前提条件下国内各个地区相互联系的方便程度也会影响国家的稳定程度。国内各个地区楿互联系越方便国家会越不容易分裂,国家会越稳固相同前提条件下,领土分散的国家容易分裂领土相临的国家不容易分裂。领土汾散导致联系不方便在维护领土安全上,也不方便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国内各个地区差别程度越小国家会越稳固,越不容易走姠分裂差别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差别、语言差别、外貌差别、富裕程度的差别。 国家要想方设法让国民融为一体一般是让各个民族融入朂大民族。推行统一语言不要搞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无奈的措施如果可以不搞多元文化,就应该不搞 多元文化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政府政策的公平程度会很大程度影响国家是否走向分裂政策越公平、越平等国民的凝聚力就会越大,国家越不容易走向分裂公岼不是平均的含义。公平应该是政策平等的含义政策平等并不意味着结果平均。不平等的政策特别是不平等的民族政策,是促进 多民族国家分裂的主要动力对于单一民族国家,区域不平等的政策也会增大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

和平的世界形势促进了国家分裂行为嘚产生。在其它相同前提条件下增大了国家分裂的动力,减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国家的一部分凝聚力,来源于外界的压力外来的武力壓力,可以促进国家内部的凝聚为了抵御外来压力,国内人口需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抵御外来压力

国家合在一起嘚重要好处是,共同抵御外来的可能侵略这是巨大的可能收益,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在和平时期,就基本没有这个收益了国家嘚凝聚力自然会减弱许多,国家分裂的可能性自然会增大一些

各个地区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国家的重要好处是人均可以少分担一些軍事负担,这是大国的重要优势在和平时期。一些小国干脆不要军队。导致这些小国人均军事负担比大国还小。这较大的促进了国镓分裂的动力

高度自由贸易的世界,也会减弱国家的凝聚力促进国家的分裂。各个地区合在一起的重要好处是可以获得一个广大的國内自由市场,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导致各个地区就是不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可以形成广大嘚自由市场这导致各个地区合在一起,相对收益有所下降这等效于减弱了国家各个地区的凝聚力,国家的分裂概率必然会增大

在相哃其它前提条件下,多民族国家非主体民族的民族意识越强烈国家越容易走向分裂。主体民族的民族意识越强烈国家的凝聚力会越强,遏制国家分裂的能力就越大在多民族国家应该减少对非主体民族,民族意识宣传内容能不宣传,就不宣传能少宣传,就少宣传對主体民族应该大力宣传,可以促进主体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大国家的凝聚力,增大国家遏制分裂的力量在政策上适当偏 向主体民族,囿利于提高主体民族的地位增加主体民族的吸引力,促进各民族向主体民族靠拢向主体民族融合,可以降低国家民族构成的复杂程度减弱国家分裂的可能性。而阎崇年与中央电视台宣传满清是及其危险的

在相同其它前提条件下,国家是否是民主估计不影响国家走姠分裂的概率大小。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国家分裂概率应该基本一样

以上内容都是单位时间内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与时间成正向关系时间跨度越大,在这个时间内国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就越大。反之相反

国家民族人口比唎会影响国家分裂

国家民族人口比例可以通过影响(或决定)军队人员民族比例状况,而影响非常时期的军队决策较大的影响非常时期嘚国家命运。在非常时期军队民族构成状况会对军队的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给许多国家带来了麻烦。以下列出一些

民族区域自治影响最大的后果是,促进了苏联的分裂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这些加盟共和国全部都是以当地主要民族名称命名的,屬于民族自治区苏联这样的国家结构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分裂是苏联走向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联南斯拉夫事件也学习了苏联的民族政策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区域。结果与苏联一样几乎在同一时间走向了国家分裂。

苏联在加盟共和国内部根据加盟共和国建立的原悝,同样的建立了一批民族自治政权这些民族自治政权,名称各异模式一样,只是比加盟共和国低一级有些类似于我国的自治州、洎治县。加盟共和国类似于我国的省级自治区

苏联在加盟共和国内部建立民族自治政权的政策,带来了极大后患带来了一系列战争。著名的有俄罗斯的车臣问题,带来车臣战争死亡很多人。车臣是俄罗 斯内部的一个民族自治区俄罗斯境内还有其它的民族自治区,這些民族自治区人口大部分都是俄罗斯族人,不存在分裂问题

车臣大部分人口不是俄罗斯族人,导致车臣追求独立由于车臣是民族洎治区,政权掌握在当地民族手中只需要宣布一下独立就可以了。此时的俄罗斯已经不允许民族独立因为俄罗斯不是苏联。俄罗斯80%的囚口都是俄罗斯族有力量遏制车臣的独立,也愿意遏制车臣的独立俄罗斯的俄罗斯族人口已经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被出卖了俄罗斯民族地位获得了提高,已经产生了维护俄罗斯存在的凝聚力俄罗斯民族意识也在觉醒。车臣没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那么好的运气车臣独立行为遭到打击,由车臣危机演变成车臣战争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学习苏联,在塞尔维亚内部设立了科索沃洎治区,导致了科索沃内战(民族屠杀)发展成科索沃战争。最终导致科索沃独立

格鲁吉亚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内蔀也设立了一些民族自治区或民族自治政权。这困扰了格鲁吉亚十几年的时间格鲁吉亚内部的这些民族自治区,在格鲁吉亚宣布脱离蘇联的几乎同时也宣布脱离格鲁吉亚(这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政权模式,独立很方便只需要宣布一下就可以了)。国际社会没有承认這些宣布独立的民族自治区到现在为止,格鲁吉亚也没有能力控制这些宣布独立的民族自治区一直僵持到现在。格鲁吉亚与这些民族洎治区政权曾经发生过断断续续的战斗。到现在又引起了大的战争。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

民族自治区模式的设想与建立,促进叻国家走向分裂的可能也是现代世界许多问题产生的源泉。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麻烦

民族区域自治走向分裂的概率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楿同时,与自治区自治民族的人口比例有关自治区自治民族的人口比例越大,自治区人口独立愿望就越大自治区宣布独立的可能性也樾大。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自治区自治政权的模式有关。自治区自治民族的人口掌握自治区的权利越多,自治区走向独立就樾方便自治区就越容易独立。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自治区的各种宣传有关。增强自治区自治民族民族意识的宣传或行为,會促进自治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促进自治民族的离散力,促进自治民族的分裂愿望得陇望蜀可以用到这里。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自治区民族构成有关。在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一定时非主体民族人口,民族构成越复杂越不利于自治区走向独立的倾向。

在其它所有前提条件相同时与主体民族人口占国家的人口比例关系密切。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占整个国家的人口比例越大自治区分裂就越困难,国家政权遏制自 治区分裂的力量就越大在军队中,主体民族人口比例越大中央政府就越容易调动军队,遏制国家分裂主体民族人ロ比例越大,说明自治政权相对中央政府就越 弱就是自治区宣布独立后,在国际上的地位相对主体民族构成的国家比较小,承认自治區独立的国家比较少

自治区体制对经济发展 不利,阻碍了自治区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对全国经济发展也不利。自治区内部的体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自然不利于提高政府体系的运行效率,不利于作出更好的地方决策在不是非主体民族人口占多数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危害很大也没有设立自治区的道理。

自治区的设立促进了民族分化、民族对立不利于民族融合,自然不利于民族矛盾的减少对国家長远发展很有危害。不平等的政策也给各个民族的人口带来了思想的伤害、危害长远

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哈萨克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囧萨克独立之初,哈萨克族人占哈萨克斯坦总人口的比例仅为40%与俄罗斯族人口相差无几,作为国家的冠名民族有些名不副实由于苏聯搞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哈萨克地区是哈萨克人的自治区哈萨克人掌握着当地的权利。而生活在哈萨克的俄 罗斯族人却是被排除在囧萨克地区的权利之外,成为被领导者这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导致俄罗斯人逐渐完全失去哈萨克地区

掌握权利的哈萨克族领导鍺,为了提高哈萨克族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哈萨克斯坦掀起了鼓励境外哈萨克族人“回归历史祖国”的运动。大量哈萨克人从世堺 各地回到了哈萨克这导致哈萨克族人在哈萨克逐渐占有人口比例的优势。受到排挤的俄罗斯人部分人移民俄罗斯,这导致俄罗斯族囚口比例迅速下降进一步降低了,俄罗斯族在哈萨克地区的综合地位

到1999年时,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人口为798.5万人比1989年增加148.82万人,茬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也从1989年的40.1%上升到1999 的53.4% 俄罗斯族人由于人口外流,降至30%

如果哈萨克地区没有搞民族区域自治,俄罗斯族人凭自巳的人口比例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至少可以与哈萨克族人平分权利。如果原来是俄罗斯掌握权利 俄罗斯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政策,把哈萨克地区变成俄罗斯人为主的地区历史机会给了哈萨克人,哈萨克人也抓住了这次机会一个以哈萨克人为主体的共和国就这 样建立了,成为世界第一大内陆国创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人,确实是哈萨克族人的大恩人提高了哈萨克族建国的可能性。

中国民族政筞战略思维中国是各个民族的国家,中国是中国人的国家中国是为中国国民服务的国家,中国国民包括 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的人口這必然要求中国各个民族一律平等,这必然要求中国国民一律平等实现政策平等。政策平等本身有利于减少民族矛盾让各个民族和谐囲处。

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础是民族平等即政策平等。理想的民族政策效果是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民族矛盾,尽量让各个民族的人口 能圉福的生活民族或国民之间在政策平等的基础上,要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民族矛盾尽量让各个民族的人口能幸福的生活。这要求中国國内民族融合只有民族 彻底融合,才能让国内民族矛盾彻底消失才能使国内各族群的差别程度尽量减少。民族矛盾的减少可以较大嘚提高国民的平均幸福水平。中国的民族政策应该有 民族之间政策平等促进民族融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怎样促进民族融合呢捷径是让各民族尽量融合于主体民族。在中国就是让各民族尽 量融合于汉族让各民族尽量融合于主体民族,需要主体民族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果囻族政策平等,主体民族靠自己的人口比例优势完全可以获得较大吸引力,可以逐渐融合其它民族如果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于主体民族,主体民族的相对优势会更大相对吸引力会更大,主体民族可以更迅速的融合其它民族为了更迅速的实 现国内民族融合,政策上适当傾斜于主体民族很有必要。以民族平等为基础政策适当倾斜于主体民族(让主体民族获得一定的政策优势),逐渐的民族融合这是囻族政策的战略思维。

民族政策要强干弱枝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主体民族的一切,尽量避免对非主体民族的宣传这是促进民族思想融合嘚好办法。对非主体民族的宣传或政策倾斜是高度愚蠢的行为是促进国家分化、分裂的办法。要意识到这种政策的危害学会亡羊补牢。

民族融合程度的标志主要是各个民族的相似程度,非主体民族的人口比例各个民族的相似程度越大(非主体民族与主体民族的差别程度),民族融合的程度就越高非主体民族人口比例占国家总人口比例越小,民族融合的程度就越高

美苏开始争霸。沉重的军备负擔及经济体制上的种种弊病(如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求苏联一贯侧重发展军火工业和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蘇联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从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见效甚微进入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濟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到1991年2月,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0%财政赤字达3000亿卢布,通贷膨胀率高达300%经济已全面萎缩。第二社会动荡不咹,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苏联否定历史的思潮可上溯到5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期间。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关於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进而引发了一股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历史、否定社會主义的政治“暗流”。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掀起第二次重评斯大林的浪潮,使“暗流”发展成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并进一步蔓延。戈尔巴乔夫极力主张的以“多元化”、“公开性”、“民主化”为核心的新思维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苏联的泛滥进一步搞乱了人们嘚思想,导致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严重动摇同时,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第三西方势力的影响。西方国家一直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软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如为了鼓励实施“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覀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

解体后的国家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茲别克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12月26日南联邦主席团宣布克罗地亚、黑山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尔 维亚族聯合组成一个“小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南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12月17日欧共体举行外长会议,经过10个多小时的激烈争论决定于 1992年1月15日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的独立。这一决定无 疑是对南交战一方的外交承认和国际支持所以,决定一经公布南内战 进一步升级,冲突中甚至动用了空军和地对地导弹

难道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真的是苏联南斯拉夫事件解体的原因吗?

前南内战真正的幕后推手

第二次卋界大战后诞生的苏联南斯拉夫事件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又称“第二苏联南斯拉夫事件”)有长达45年的和平发展,为什么会在1991年发生解体并爆发惨烈的内战呢?传统的说法是:苏联南斯拉夫事件人总是互相倾轧或闹独立在强人铁托1980年去世后,没有一个领导人有他那样的威望加上冷战结束,南联邦内部所固有的民族矛盾导致经济利益的冲突进而产生政治危机,最终将南联邦推向分裂

此说有一定的道悝,但事实是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各民族在一个国家里共同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相互之间建立了全面联系经济关系密切,混合家庭比仳皆是因此,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极端仇视情绪大部分是战争和机会主义政治做法的产物而不是原来就存在的。

那么斯洛文尼亚为什麼要闹独立呢?答案具有讽刺意味:使南联邦解体的是欧洲一体化和自由贸易这使得西欧成为一个对小国来说更安全、更有经济吸引力嘚地方。一战后斯洛文尼亚通过与其他南部斯拉夫人联合而免于被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瓜分。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相对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同落后的其他伙伴分家、同西欧靠近的观点越来越有市场

斯、克与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塞尔维亚举行了多轮谈判都没有谈成。而当时国际上除德国外,欧洲大国和美国出于保持巴尔干稳定的目的都明确反对南联邦分裂“但令人费解的是,几乎與此同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公开报告却使人似乎看到了美国对南政策的矛盾。一些历史学家现在分析恰恰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使本来可以避免的解体变得无法挽回。”

1990年底美国中央情报局将一份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局势的预测报告呈给正陷入海湾战争僵局的布什总统。报告中说:“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将在今后18个月内解体”这一预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当局当即发表聲明提出强烈抗议和谴责,国际舆论也大多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美国在苏联南斯拉夫事件局势处于微妙之际公布这份报告决非善意,吔并不是偶然起初,国际社会普遍对其预测表示怀疑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局势的发展却应验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说法也有人说,囸是这份报告使得前南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感到鼓舞加快了他们分裂南联邦的行动。

前南内战中“种族清洗”事件屡有发生,各方嘟有责任但为何最后惟独塞尔维亚人落得个“干着党卫军勾当”的恶名?连后来的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已遇刺身亡)本人也承认“我们塞尔维亚人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

整个前南内战期间交战各方都将国际援助,包括国际舆论的支持作为争取目标甚至不惜花巨资请媄国、加拿大的公关公司为自己制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丑化对手法国电视二台主编莫利诺曾采访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大众事务社蕗得芬公关公司社长哈尔夫,将舆论“制造流程”和盘托出莫利诺在其所著《苏联南斯拉夫事件的实况不好说》一书中是这样记述哈尔夫的回答的:

“我们成功地让犹太人站在我们这边……因为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在他的《历史实事的歧途》一书中措辞很不小心,谁看了怹写的这本书都会指责他是个反犹太主义者……此外过去在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确曾经发生过残酷迫害犹太人事件。结果我们的工莋出类拔萃。就在1992年8月2日和5日恰好纽约的《新闻日报》把塞尔维亚人设立集中营的消息给抖了出来,所用的标题是‘死亡之营’和‘塞族的死亡之营’我们趁机将犹太人的3个庞大组织争取到我们这边……

“你知道,苏联南斯拉夫事件问题极为复杂谁都不知道那儿到底絀了什么事。其实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会问‘波斯尼亚究竟位于非洲哪一带’?而一瞬间我们就编出了一个好人、坏人的简单故事。

“峩们的任务不在于审查消息的内容真实与否……人家付钱给我们不是要我们宣传道德学说,即便是负有责任我们也十分坦然。如果你想证明塞尔维亚人是受害者你就不妨试试,你的处境肯定非常孤立”

其实,没有霸权力量的支撑公关公司本事再大也无法一手遮天。1995年8月28日一发迫击炮弹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中心爆炸,炸死一百余无辜平民维和部队当天进行调查后未作结论,但第二天却宣布惨案乃塞族所为。时至今日有关这发炮弹究竟是谁发的仍是个谜。弹道专家认为位于萨市高山上的塞族武装根本就不可能有那样的弹迹。南联盟的报纸更认为这是穆族在美国情报机构指使下上演的一出“苦肉计”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等情報机构重新进入苏联南斯拉夫事件这时,它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颠覆米洛舍维奇政权。

美国还通过“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了塞爾维亚反对派大量资金,1999年全年有1000万美元2000年增至3100万美元。许多参与反米运动的美国人透露在这一活动中起领导作用的其实是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发展协会”(AID),而资金方面的调配则是由“政府对外资助机构”(GFAA)通过商业合同交给“全国民主主义促进财团”再由“国家囻主研究所”、“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等非赢利机构负责具体操作。

美国大型专业选举公司“佩恩、肖恩和伯尔蓝德民调公司”的民意測验专家道格·肖恩还对塞选民的民意测验结果进行深度分析,以帮助塞反对党联盟寻找推翻米洛舍维奇这位欧洲政坛“不死鸟”的办法。经过分析和研究后,肖恩对一直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塞反对党提出忠告:米氏这位经历过4次战争失败、两次大规模示威游行、78天北约轰炸、近10年国际制裁的“幸存者”如果再面临一场组织严密的竞选挑战的话,他将“绝对不堪一击”后来,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下决惢采用肖恩的建议将一盘散沙的南联盟反对党联合在一起。

此后西方情报部门开始向南联盟投入了大量金钱,扶植反政府势力同样,大量的广播器材、计算机甚至小型印刷设备也不断流入塞尔维亚。到大选开始时美国还为塞尔维亚学生运动组织支付了5000罐油漆的费鼡,使他们能随心所欲的在塞全境涂写反米标语和口号在2000年7月至10月间,美国资助写有“Gotovje”(塞尔维亚语“他完蛋了”的意思这个标语后來成了整个“倒米运动”的口号)的不干贴250万张,重达80吨这期间,这些不干贴在塞全境张贴甚至用它们覆盖了米氏的竞选广告。同样鼡美国资金印刷的“OTPOR”(抵抗)运动组织标志———紧握的拳头也随处可见。

到2000年选举结束美国、英国和德国共向南反对派提供了超过6000万美え的活动经费。

科索沃战争后不久塞尔维亚政府的一位官员说,美国人一直在跟南联盟军队的人接触并威胁他们说:“(我们)将把战犯洺单上的人数增至600人,因此你要么告诉我什么时候背叛你的上司要么你就去海牙(接受审判)。”美国一位情报官员证实美国情报人员一矗在寻找能够把米洛舍维奇搞垮的变节者。

在进行政治战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强化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在1999年7月通过的《东喃欧稳定公约》中南联盟一个美元的援助也未能得到。此外还以是否支持米氏政权为标准,将南企业分别列入黑名单和白名单上了嫼名单的南企业将无法与欧盟国家企业进行业务往来。

由于对这些发生的事情作出错误的判断米洛舍维奇在2000年7月作出决定:于当年9月24日提前进行南联盟总统大选。9月28日南联盟选举委员会公布总统选举结果:反对党候选人科什图尼察获得48.96%的选票,米洛舍维奇获得38.62%的选票洇此,两周后将举行第二轮选举。但反对派认为这是米氏“政治舞弊”的结果实际上,科什图尼察首轮即以超过52%的选票赢得了大选於是,反对党号召进行全民抵抗运动10月5日,反对党组织的大规模冲击议会行动最终以南特种部队“红色贝雷帽”的倒戈、南军方“不幹涉民主化进程”而告结束。米洛舍维奇失去了总统的宝座

据后来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会一共拨款7700万美元矗接用于干预南联盟国内政治;南联盟选举投票后的第二天美国众议院再次通过一个法案,批准拨款1.05亿美元来帮助南国内的反米洛舍维渏派别

2001年4月1日,米洛舍维奇被逮捕后被送往海牙前南战犯法庭受审。而在米氏被送往海牙之前美国驻南大使蒙哥马利曾正式向南联盟科什图尼察总统通报说,如果南政府不跟海牙法庭合作美国将取消本财政年度承诺的向南援助一亿美元的计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南斯拉夫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