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南山是哪个屈原是什么朝代的人人

《天水市初中八上《21.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www.wenku1.com
天水市初中八上《21.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日期:
天水市初中八上《21.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语音写汉字无人问jīn( ) hu?( )然开朗 土地平kuàng( ) yí( )然自乐 皆叹wǎn( ) xián( )来问讯2. 给加点字注音。阡陌 ( ) 垂髫 ( ) 诣太守( ) 俨然 ( ) 间隔(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重点实词①渔人甚异之( ) ②具答之( ) ③欲穷其林( ) ④欣然规往( ) ....⑤诣太守 ( ) ⑥寻病终( ) ⑦屋舍俨然( ) ⑧皆叹惋( ) ......(2)重点虚词①乃不知有汉( )②武陵人捕鱼为业( )③欲穷其林( )④闻之,欣然规....往( )4.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⑵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不足为外人道也!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落英缤纷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欲穷其林 D.不足为外人道也 ..7.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8.填空。(1)(1)《桃花源记》,作者 ,又名 ,字 , (朝代)著名诗人。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人间仙境,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 。(2)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用原文)。(6)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两个句子是:① ②二、课文阅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桃花源存在已久,为什么一直没有被人们发现?10.课文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11.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12.《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13.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14.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15.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都有一处类似“世外桃源”的境地,请写出来,并说出是何人所居。三、对比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16.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俨yǎn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19.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0.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参考答案】1.豁 旷 怡 惋 津 咸2. tiáo yì qiān m? yǎn jiàn3.(1)①对,,,,感到诧异 ②详细 ③走到尽头 ④计划 ⑤到、谒见 ⑥随即,不久 ⑦整齐的样子 ⑧感叹、惋惜(2)①竟然 ②作为 ③这 ④代词,这件事4.(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不足∕为外人∕道也!5.(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3)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5)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6.A7.C8.(1)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渔人的行踪 时间先后 世外桃源(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9. 桃花源在林尽水源的地方 ,通过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仿佛若有光”等词,说明它不易被发现。10. 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1. 桃花源中人不希望外界扰乱他们平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铺垫。12.(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3)待渔人如此热情。13.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定(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14.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15. 《三国演义》:卧龙冈 (诸葛亮所住) 《红楼梦〉:太虚幻境 (是金陵12钗住的虚幻地方,由于是小说,不真实存在) 《西游记〉:花果山水帘洞 (孙悟空) 《水浒传〉:水泊梁山(108位英雄好汉.今在山东)16.②17.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18.(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19.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20.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可。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22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最古老的粮食酒是黄酒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中国最古老的粮食酒是黄酒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3|
上传日期: 20:31:5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最古老的粮食酒是黄酒
关注微信公众号已解决问题
写《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被后人称为什么?
写《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被后人称为什么?
浏览次数:26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08-09-10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